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讲话稿

  老师们、同学们:岁末年初,世纪交替,创建伟业,天降大任。历史老人把期待的目光投注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她尤其青睐于我们幸运的二职中人,使我们得以在“大业面前长斗志,关键时刻显身手,”使我们得以在迎接新世纪的时刻有追求、有动力、有所为、有所获,为此,我们一定要群策群力,万众一心,亮出全校师生昂扬的斗志,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契机,众志成城,开创出校史崭新的纪元!

  共2页,当前第2页12

思想政治教育论文选题

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网络的迅猛发展,不仅强烈地冲击着社会的经济形态,影响着社会的经济生活,而且猛烈地冲击着传统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网络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高校承担着培养和造就创新人才的重任,不仅要在教学科研工作中进行调整,而且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上进行调整和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给高校带来的变化。

  一、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状态的新变化

  首先是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拓展和变革思政教育的内容、手段、方式、效果,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思想观念和道德规范。其次是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阶段,但由于缺乏经验与知识,容易良莠不分,面对网络的多元化文化,他们会受到来自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思想观念、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的冲击和影响。

  二、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1.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问题

  ①由于网络环境的特殊性,使得网络信息错综复杂真假难辨,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更是利用网络大肆美化、宣传他们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易受外来思想、观念的影响。

  ②在网络信息中,包含着大量消极不健康的内容,对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造成了强烈的冲击。这些不良信息对思想活跃、强烈追求自由、辨别力不强的大学生极易造成不良影响,从而给传统校园文化内容带来强烈冲击。

  2.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亟需改进

  ①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急需优化。目前互联网上充斥大量的不健康、不道德的内容,这些对于现阶段的大学生来说,特别容易被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如何应对环境的变化,成为有待解决的问题。

  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需要更新。如何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整以往的以“三观教育”等为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因势利导纠正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内容。

  三、探索信息时代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1.加强管理和监控机制,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它的建立健全为高校和谐校园文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不仅要发挥传统制度的优势还需要建立适合网络文化发展的新制度。

  ①近年来,色情网站和网络犯罪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世界各国纷纷积极推进网络立法,我国也颁布了一系列管理条例,对网络安全进行监督和管理。高校应积极响应国家法律政策,严格依法治网,打击网络犯罪,为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良好的环境。

  ②虽然网络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的一部分,但很多高校还没有建立网络使用管理制度,使网络管理和监控在具体实施阶段缺乏依据。各高校可以广泛发动学生,通过民主决议的方式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

  2.充实信息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克服不良问题

  ①根据网络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和在高校已出现的一些问题,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校园网向广大师生宣传网络道德规范,要求他们做到在网络中不做黑客、不看不传播有害信息、不侵权、不毁信誉、不随意抛弃信息垃圾,最终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念,培养健康的网络道德人格。

  ②网络给部分大学生的心理造成了潜在或显在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问题,网络时代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然应当对这一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研究网络可能带来的心理危害,在大学生上网的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心理辅导和咨询,对已经产生的心理疾病及时发现和治疗,就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

  3.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是适应信息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选择

  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青年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革使大学生养成了强烈的求新意识,如果不改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思政教育的内容即使被灌输进了大学生的头脑里也会被各种媒介所带来的负面信息所稀释和抵消。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3条:

  1、积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中,此乃万世传家之宝训也。

  2、积德为产业,强胜于美宅良田。

  3、能付出爱心就是福,能消除烦恼就是慧。

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指导他们的行为。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求通过理论教育,促使大学生形成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由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来指导正确的行为。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同时,我国的发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当代大学生承担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进行研究。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表现如何?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又是什么?如何形成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表现

  1.大学生的表面态度和实际态度表现出不一致。一个人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表面态度和他内心的实际态度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目前大学生对待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表面态度往往表现得端正和明朗,比如在调查中,他们都充分肯定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都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质量、帮助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扩充自己的知识面,等等。但是从大学生在思想政治课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很多人往往一心多用,老师布置的书目基本上没有去图书馆查阅、考试前临时抱佛脚甚至考试作弊等广泛存在的现象都足以反映出他们的实际态度和表面态度的分离。他们的表面态度显得积极和肯定,而实际态度却因自身需要、教育者的特点、教学方式方法等多种因素的介入表现得敷衍、甚至冷淡。这种实际态度导致了大学生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求甚解,不主动把这些理论结合到实际生活中去。

  2.具体态度分散、易变,基本态度有待形成。具体态度是个体在处理具体问题时所持有的态度,基本态度是在大范围内对行为发挥影响力的态度。通常情况下,只有当个体形成了明确的基本态度,才能够在基本态度的指导下表现出一致性的具体态度。笔者调查大学生对“助人利人”的态度,其中对“个人利益是唯一的现实利益”的看法中,有相当多的大学生认为个人利益才是实在的利益,他人利益、公众利益对自己来说都是虚的,明显地把公众利益与个人利益对立了起来;另外有近1/5的人对这个观点持模棱两可的态度,这说明他们没有真正地掌握利他主义和公众利益的内涵,没有理解公众利益中也包含有个人利益在内。因此,当涉及具体的利他问题时,一些大学生的判断结果显示出矛盾状态,比如对于“先给钱再救人”这一个行为,虽然也有65.7%的人认为是不道德的,但是也有15.8%的人认为索取报酬也没有什么错误,还有8.7%的人认为索取报酬体现了风险重酬,是现代道德价值观的体现。从中我们看到,大学生所表现出的基本态度模糊、混乱,具体态度呈矛盾状态存在。

  3.大学生理论知识欠缺,思想态度不稳定。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习理论知识,而是为了让这些理论知识对思想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稳定、端正的思想态度。长期以来,很多思想政治课教师把思想政治课当成单纯的知识课程来设计和进行教学,忽略了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他们关心的热点问题,许多学生上课听热闹,下课就忘得一干二净,只有当期末考试时才临时抱佛脚应付考试。近几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进行了深刻的改革,思想政治课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上进行了很多新的尝试,以更好地提高思想政治课的“人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上课时,为了避免讲授理论接受程度低的尴尬,把大量的教学时间用来讲授热点问题以迎合学生;不少思想政治课进行了考试方法改革,采用了材料分析、论文等开卷形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要求偏低,学生往往只有在考研和考公务员时才关注理论。结果出现不少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常常表现为人云亦云、随大流,充分反映出大学生理论知识欠缺导致的思想态度不稳定。

  4.大学生的积极态度和消极态度并存。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新旧思想交替、中外文化交融、各种社会矛盾充分暴露的特殊历史时期,面对新技术革命的挑战、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大学生思考问题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和深刻。可以说,时代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处于一个极为活跃的状态。大学生渴望学习新知识,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这反映出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态度。但是,由于他们的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缺乏社会实践的锻炼和经验,对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简单、片面。比如,在新世纪里,锐意求新已经成为大学生的时代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和环境变革,既赋予了大学生强烈的求新意识,同时也加重了他们对“因循守旧”的旧做法、旧思维、旧形式的逆反和厌倦。对于小学、初中、高中一路学下来的政治课,大学生也把它注解为“旧”。既然是旧的,那就用否定、反面、被动、冷漠的态度来对待。因此,虽然近些年来高校思想政治课的“人气”在不断上升,但是仍然有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课是“老调重弹”而持消极态度。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问题产生的原因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复杂表现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其中既有教育者的原因,也有受教育者的原因;既有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现实的原因。

  1.受教育者方面的原因。首先,大学生的主体需要表现得相当务实。需要是个体在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它的主观体验形式是主体的愿望或意向。在人的心理结构中,需要是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的起点,是一种原动力。近些年来,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务实代替了务虚,轻视思想政治教育的倾向日益明显。大学生的需要特点表现出和社会大环境发展的一致性。被大学生认为是务虚的思想政治教育备受冷落。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学生越来越重视能直接给自己带来实惠的知识,对知识采取了急功近利的选择。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否进到大学生的头脑中,内化为他们的思想意识,能否对大学生的世界观的改造起到作用,最终要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来解决。但是大学生从小到大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一直是“你讲我服从”的被动形式,这种没有自我参与的学习过程只能肤浅地吸收了教学内容,结果大学生仅仅是把死记硬背的理论和原则存留在意识的浅层,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难以形成。

  2.教育者方面的原因。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精神状态不能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形势的需要,直接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的形成。具体表现为:一是许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缺乏职业自豪感,人心不稳;二是一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人格魅力。有的教师在课堂上不负责任,发牢骚、讲怪话,把自己的不健康情绪带给学生;有的教师忽视对自己形象的塑造,使学生对他的教学内容产生怀疑;有的教师只顾自己埋头讲课,不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难以使学生对教师讲授的内容产生共鸣和情感交流。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参差不齐,大学生根本没有机会在教师的指导下形成稳定的基本态度,只有任具体态度在现实环境中左右摇摆不定。具体表现为:一是知识结构不完善。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人员除了专职教师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兼职教师,其中毕业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专业者不多,这种情况在一些理工科院校中更为突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长期得不到进一步完善知识结构的进修机会,形成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学科理论程度不高的现实。二是知识结构陈旧。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经验轻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队伍中钻研思想政治教育的气氛并不浓厚,不少人对当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缺乏足够了解,对许多新问题缺乏深入研究。而大学生的信息来源非常广泛,他们所缺乏的只是鉴别能力和判断能力。试想,当大学生发现老师讲的没有他们了解得多、没有他们了解得新,发现老师不能解答他们提出的问题,其结果会是什么?必然是“其言不信”“其令不行”。

  3.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的原因。很长时间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时代的新变化反映得不够全面,对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分析得不够深刻,对科学技术的新发展缺乏介绍,因而与大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密切。大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直至大学所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课本,虽然课本厚度不同,内容详略不同,但是基本理论框架却大体相同,这使求新求异的大学生觉得思想政治教育是老生常谈,常常在听课之前就已经将其拒于千里之外。再加上目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教学仍然用传统的演讲式教学,没有多媒体等现代化的辅助教学手段,受制于教学时间和空间,课堂讲授的信息极为有限,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对理论教学的方法不满意。而且目前很多高校没有对实践教学进行细致的规划,只是在寒暑假前布置社会实践任务,学生没有得到任何指导也没有进行任何设计就盲目进行社会实践,而评价学生社会实践的仅仅是一篇社会实践报告,学生和教师都认为这种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4.社会现实方面的原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巨大变化必然会深刻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比如,社会不良风气就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党内出现了一些腐败分子,严重玷污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党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此外,社会上流行的“三大主义”,即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也在侵蚀着大学生的心灵。这些腐败现象和错误的价值取向同主渠道所宣传的正面教育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引起了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摇摆不定的复杂态度。

  三、促使大学生形成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的途径

  1.加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要在大学生身上培养起社会所期望的正确的政治观、思想观、道德观和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就必须要求学生是自己思想和行为的主体。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加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主体性,就必须把握大学生的主体需要和价值观发展特点,在教育中做到有的放矢,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成为尊重学生、激发大学生主体需要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要非常明了大学生的需要和价值取向,重视大学生的优势需要,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合理需要,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健康需要,疏导和转化他们的不合理需要;在此基础上,传授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规范,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逐步形成个体对思想政治理论和原则的认同和需要,使提升素质的需要成为学生本人强烈而内在的自觉要求。加强主体性,在教育过程中就要尽量避免强制与单纯灌输的方法,而是要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讨论或其他有利于相互交流的方式,由学生自己掌握事实,明白道理,体验感情,形成看法。

  2.培养一支高素质、有职业自豪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大学生往往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有必要端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态度,使其对大学生的态度养成起一个榜样和示范作用。首先,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理想信仰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有坚定、正确和崇高的理想和信仰,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和教育途径适时适地地对大学生进行有关理想、信仰的教育活动,用正确的思想引导、激励大学生,勇敢地面对错误观念。其次,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人格魅力和业务素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精神状态会直接感染学生,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合格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和责任心,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在以理服人的同时还要以情动人,在课堂内外塑造自己鲜明的敬业形象。其三,要通过多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地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教师的后顾之忧不解决,就很难安心奉献。为了使他们能够安心地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充分肯定其工作的社会价值,提高其社会地位和待遇,以增加其职业自豪感和安全感,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

  3.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大学生希望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更加贴近时代、贴近学生、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真实可信。所以,改革教学内容要注意:首先,教学内容要有说服力,能够激发大学生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热情。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先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他们关心的问题,并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刻的研究,得出让学生信服的答案。然后,把学生急切要知道的答案贯穿在理论教育和方法指导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对提高思维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理论修养、扩大知识面大有益处,最终激发起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情。其次,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实际需要和接受能力出发,这样才能够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否则,再科学的内容学生接受不了,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改革教学方法要求教师抓住学生的兴趣点,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形式进行教学,还要启发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一些问题并做出相应的判断。比如,在日常道德生活中,我们经常要遇到一些道德两难问题。通过讨论,学生们自由地思考,并将其他学生的理由加以比较,冲突的观点就会迫使他们反省自己的道德观念。

  总之,大学生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的形成是一个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的过程。在思想政治态度形成过程的不同阶段,态度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也就存在着改变的可能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一方面要重视大学生的需要、价值观等心理特点,加强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也要重视教育者、社会环境和教育模式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态度的影响,最终促使大学生形成稳定、端正的思想政治态度,由正确的思想政治态度来指导正确的行为,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言稿

  各位老师、同学们: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群策群力,亮出我校师生昂扬的斗志,众志成城,开创我校历史崭新的纪元》。

  今天,是一个及其难得好日子。祝愿12月18日这个吉祥如意的一天会给我们全校师生带来每一天的如意吉祥,祝愿这时间长河中绝无仅有的吉利数字正寓示着学校建大业的圆满无缺!

  这一周,也是非同寻常的一周,因为,成功地跨越了这一周,校史就将被我们九百多双手共同翻开崭新的一页。我们全校师生的人心和力量,汗水和智慧,应该在这一周得到空前的凝聚和淋漓尽致的发挥!

  这一月,是继往开来的一个月,因为,过了这一月,历史就将把我们带入崭新的世纪,我们每一个人对人生的回顾与展望将在本月进行集中的思考,人类的思想将在本月汇成长河,这思想的长河中激荡着对往昔的怀想,激荡着对未来热爱,汩汩涛涛,奔腾不息。

  千年交换,世纪轮回的特殊时期为我校的创建验收提供了富有时代意义的背景。验收组的领导专家将于明天到达我们港区镇,星期三、星期四两天正式进驻学校,对创建的各项工作进行现场的考察、评价和验收。他们除了听取市教委和本校关于创建的专题报告之外,还要召开教师、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座谈会,除了花星期四上午整半天的时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师生的教学情况之外,还要花足够的时间视察校园环境;他们的足迹将遍及教学楼、行政楼、科技楼、食堂、宿舍内部甚至体育运动场地;当然除了这些内容之外,专家们还特别善于在校内随时随地地了解情况,发现问题。老师们、同学们:职教中心相对于省重点职中上了一个档次,职教中心评估的细致,深入程度也将提高要求,与之对应,我们的各项工作也必须有新的标准。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始终保持严谨、求真、敬业、争先的教风,作为学生,应该时时处处保持勤学守纪和文明的形象,要表现出高尚的师德修养和良好的礼貌素质。在此我向广大学生提出五个方面的要求:

  1.范围营造方面:无请全体同学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相互交流,用对老师或专家领导热情的问候为校营造出彬彬有礼的氛围。

  2.学习方面:请同学们课堂要积极思考、积极举手发言,大力配合老师活泼课堂学习气氛;课间文明休息,要彻底告别追逐喧哗现象,要提高时间观念,学生会7:00-12:30前要做好卫生的检查和通报工作,全体学生在预备铃响后必须全部进教室。

  3.学习方面:必须保证教学楼、行政楼、科技楼尤其是食堂和宿舍窗明几净,一尘不染;整个校园无一片纸屑杂物。

  4.内务方面:必须保证桌凳、书本排放,餐桌、餐椅排放,被子叠放,垫单铺放,杯刷鞋子排放时时刻刻整齐划一。

  5.秩序方面:必须保持出操收操队伍整齐,无一人讲话,做操服装统一,动作有力规范,必须保持就餐有序排队,安静用餐的良好秩序。

  上一周,我们在这方面都做得很好,这一周一定会做得更好,这几天,经历了火热的创建生活,我和很多老师都欣慰有余而又感慨良多:我们欣慰于全校师生重任在肩时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连续作战的崇高精神;我们感慨于全校师生在任何一次关键时刻都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巨大潜能。我们在欣慰和感慨的同时,又满怀希望地希望,无论是常规管理还是师生座谈,大家都会力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做到众人拾柴火焰高,众人划浆开大船。

  老师们、同学们:岁末年初,世纪交替,创建伟业,天降大任。历史老人把期待的目光投注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她尤其青睐于我们幸运的二职中人,使我们得以在“大业面前长斗志,关键时刻显身手,”使我们得以在迎接新世纪的时刻有追求、有动力、有所为、有所获,为此,我们一定要群策群力,万众一心,亮出全校师生昂扬的斗志,为此,我们一定要抓住契机,众志成城,开创出校史崭新的纪元!

思想政治演讲稿

  搭载着90后的头班车的我,带着欣喜与憧憬来到了。

  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我的大学生涯即将启程……刚跨入大学的门槛,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由父母的"重点保护"对象过渡到独立性较强的集体生活;由老师的"重点培养"对象转变为自主性学习;由过去见识、交往、活动范围较狭窄的生活环境,到置身于大学这个小社会中等等。诸如此类变化,一时之间难以适应,心理矛盾加剧,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为早日完成过渡,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个"尽快"。

  1.尽快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高尔基说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越快,

  2.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方法大学新生迫切需要通过向老同学取经、向老师取经等各种渠道,尽快了解大学学习特点和规律,并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经验,迅速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特点和大学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

  3.尽快找到新的朋友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从而结识新同学,结交新朋友,冲淡思乡之情。

  走进大学,各自心怀抱负。时代在召唤,充满希望的灿烂前程必将属于每一位勤奋努力的人。素质和综合能力方面便是大学课堂的必修课,为修好这门学科,我会做到以下几点。

  1.品格目标:坚守诚信为本的原则,培养起高尚的独立人格,拥有明确的人生价值和职业道德。按照目标要求潜心修炼自己的品格。从小处做起。

  2.文化积淀:一个具有广博学识的人往往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并赢得尊重(博览群书,努力提升自己的人文素质)

  3.个性气质气质:它是使人成功的要诀之一,它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涵养甚至能力等方方面面,拥有良好的个人气质,能给对方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促进以后的交往。由此,我的目标:在四年内使自己的整体气质得到提升,熟悉社交中基本礼仪并塑造出自己的人格魅力。

  4.社会知识和经验目标:我会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班级&社团活动来加强自己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预见能力和团队意识。

  大学,不是用自己的青春去荒芜,而是追求更高的目标,在更宽广的天空实现远大抱负!我会鼓起勇气,用充满自信的目光注视未来,以我的青春热血谱写出壮丽多彩的人生画卷

政治思想学习心得体会

  社会发展的基础在教育,教育的基础在教师。因此,教师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教育事业的成败,教师队伍思想道德建设的方向决定着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所以说,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灵魂。

  通过师德师风学习使我认识到,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根本是“爱国”。“爱国”、“强国”是我们根本的精神支柱。做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的教师不可能全是共-产主义者,但必须全都是坚定的爱国者。他们必须了解百年来中国人民的屈辱史、斗争史、创业史、建设史;坚定地树立起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和发展中国的信念,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党的基本路线;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特点;明确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发展的宏伟目标;能够坚持发挥学科教学的主渠道和主导作用,把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础是“精业”是解决“怎样教育”的问题。中华民族历史上有“业精于勤”的传统“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敬业精神。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只有专心致志,苦练内功才能在三尺讲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做到教好书、育好人。

  新时期的教师道德内涵的基本要求是“爱生”。教师节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具有鲜明的职业特征,我们培养的是跨世纪的人材,要求培养的对象有坚定的信念、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德,丰富的学识,有创造能力。因此,作教师要把对学生的爱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基础上,做到公正、宽厚、仁爱、有责任心、有事业心。以文明的教态、渊博的学识,高尚的师德给学生以如沐春风的教化,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懂得关心、理解他人,引导学生对社会和人生充满积极乐观的看法。

  新时期教师道德信念的基点是与是俱进的“自信”精神。也就是解决“人为什么活着”的问题。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动力,需要伟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自信者自强。做为新时期的教师,只有抓装爱国精业、爱业、自信”这教师道德的内涵,才能养浩然正气,立为师根本,才能锻炼就合格的人民教师“灵魂工程师”的重任

  2.

  军队作为国家的一个特殊职能部门,其自身的发展必然包含在社会的总体发展过程中。因此,科学发展观也就包含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指出社会总体的协调发展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人是推动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任何背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短视和没有生命力的。那么军队作为国防建设的主体,它的现代化首先要以军人为本,激发军人的创造力,让军人具有正确的军人价值观、军人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

  在改革开放的近三十年中,我国-军队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这与千千万万名现役和曾经为军队做过贡献的每一个军人息息相关。在新的世纪,新的历史时期,军人要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完成过去尚未完成和将要完成的历史任务,但仅仅靠传统的政治教育和爱国、爱军教育是远远不能激发军人的潜力和创造性的,必须重新定位军人的价值,重新审视军人的道德,从军人出发,以军人为本,才能保证军队建设的跨越式发展。

  我们总在强调军人应该奉献,但军人首先是人,科学发展观要求始终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军人保卫国家,保卫人民,维护了人民的安全,那么军人是脱离人民之外的特殊人吗?我们不能因为军人职业的特殊性,而抹杀军人作为人的普通性,军人也是人民,科学的发展观也应该维护军人的根本利益。要让军人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军队自己认识到军人的价值,而要求上到国家高层,下到黎民百姓认识到军人的价值,才有可能使军人的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军人是人,因此军人有正常人的任何需求,而且军人从事职业的特殊性导致军人产生比普通人更强、更多的需求,但中国-军人却没有得到满足他们需求的合理供给,这也就是产生了军人需求与供给极不均衡。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谈到人最基本的需求是生理和生存的需求,我们且撇开生理的需求,只谈生存。毫无疑问,军人是国家供给制,不用考虑生存的问题。那生存的质量呢?我们在谈小康社会,在谈人民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好象这一切把军人刨除在外,只谈军人应该随时随地奉献,但光让军人吃饱肚子是远远不够的。

  当然,中国-军人知道中国还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很不完善,全国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所以中国-军人可以忍耐,可以奉献,但不代表中国-军人只能忍耐,只能奉献。军人得不到有效的激励,是国家巨大的隐患。我们的中国-军人是人民的儿女,是广大工人、农民、知识份子的孩子,我们的军人更加了解父辈的艰辛,我们的军人更加希望全国的人民过上富裕殷实的生活。但让军人忍耐、奉献是不能让全国普通人民进入小康社会的,也不能让几千万贫困人口脱贫。因此,不能让军人一味的忍耐和奉献,军人的价值虽然用货币无法衡量,但却是不可估量的。要让军人体现价值,全社会要尊重军人,首先要从人性的角度认可军人,承认和满足军人的客观需求,才能让军人实现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所谈到的人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实现,才能在和-谐社会中建立和-谐发展的军队,才能让军营的绿色成为社会的和-谐色。

  道德是一种意识的事物。脱离军人本身,而空谈军人的道德,违背了人的发展规律。军人的道德是建立在承认其价值和体现其价值的基础之上,如果军人得不到其付出相对等的补偿,那么军人的道德对军人没有任何约束力和说服力。过去,我们总在对军人进行道德教育,教育军人应该怎么样,但现在看来,这些教育对军人的激励作用很小,反而造成了很多军人的抵触情绪。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从军还是一种谋生的手段,只有在解决了生存问题之后,才能提倡军人的道德。但仅仅是生存还解决不了军人的道德问题。军队不是真空,军人不是超凡脱俗的圣人。在经济学中,通常以恩格尔系数的大小衡量生活水平的高低,系数大,说明最基本的生活支出比例大,生活水平低,而现阶段我国-军人的主要支出还是生活必须品,生活支出占家庭全部支出的比例较大,恩格尔系数很大,可以说生活水平和质量很低。甚至,很多军人整天在为家庭的生计而奔波。可以想象,在这种条件下,军人怎能爱岗敬业,怎能有正确的军人职业道德观。古语讲重赏之下有勇夫,现代新军事革命更是人才的竞争,合理的物质激励是基础,合情的精神激励相配套才能让军人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军队是执行国家特殊任务的职能部门,也可以说是国家所有的一个大集体。要让这个大集体产生较好的效益,必须让集体里的成员热爱这个集体,让他们身在这个集体里有强烈的归属感,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这个集体,更好的行使自己的职能和完成国家赋予的任务。因此,军队本身必须合理的配置军事人力资源。目前,我军人才流失现象比较严重。即使一些留在部队的高级技术人才,也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这么多军队优秀人才离开军队这个大集体,除了军队的待遇低这个原因外,军队自身不能很好的使用配置这些人才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要让军队中的每一个人产生职业归属感,必须根据每一个军人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决定他们的报酬、奖励、晋升等。要充分了解军队人才的个人需求和职业发展意愿,给他们提供各种发展机会,创造其发展才能的最大空间,使各类军队人才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在部队的发展前途,以增强其为军队现代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动力。

  现阶段,我军在人才建设上的突出问题就是不能以人为本,不能合理的用人,特别是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使用很不恰当。很多单位只讲求口头上的重视人才,过分重视人才的数量,而没有真正的合理使用人才。比如:有些单位强调人才建设工程,对外宣传单位有多少博士,多少硕士,多少本科,但只是数量的聚集,而没有让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很多硕士、博士高学历军人的工作岗位和专业不对口,学以无法制用。这势必打击军事人才的职业归属感,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流失。在某些军队单位,硕士、博士毕业后即使受处分也要脱离部队的现象时有发生。我们一边强调重视人才,一边却不使用人才,这成为我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障碍。只有重视并且提倡军队人才特别是高学历人才的流动,才能避免有的单位缺乏人才,有的单位浪费人才的现象发生,使人才始终处于被激活的状态,增强人才活力。可以想象,如果高学历军人遍布在军队的许多重要岗位,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面貌改观有多大。我们不能完全苟同“精英治国”、“精英治军”的绝对正确,但应该认识到高学历“精英”在治国和治军中的不可替代作用,他们是提高军队战斗力和军事威慑力的根本支柱。

  总的来说,科学发展观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上。以人为本,在军队就是以军人为本。只有在给予军人合理的物质待遇基础上,优化配置军事人力资源,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军人得到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使军人创造价值,提升价值,军人的道德观和职业归属感必然也就随之增强。

思想政治作文

  道德需要是道德敬畏感生成的内在根基。康德在《纯粹理论批判》中有力地证明了上帝只是一种假设。但在《道德形而上学》和《实践理性批判》中又为上帝腾出了一席之地,把他请了回来。这是因为康德认为上帝虽然不是理性的对象,但在实践理性中,若缺少民众对上帝的信仰这一因素,道德终归不圆满。在今天的西方社会,宗教信仰仍然是大多数人的重要生活内容。对上帝的敬畏造就了大多数西方人的道德境界,赋予了他们履行道德的自觉性,这是源于道德的他律作用。

  通过对孔子直至宋明理学等儒家主要道德思想的考察,我们明确了敬畏之于儒家道德传统的重要意义。对于道德的敬畏之情始终贯穿着中国古代儒家的道德传统,确立道德敬畏是传统道德文化的核心内容。孟子通过人与“夭”关系的设置,确立了德性的内在需求。在孟子,仁义礼智源于内心,由于内心的仁性,人有了自然向上的力量。本心认识到正确的,自然就会行;认识到错误的,自然就会加以阻止。这是道德的自律在发挥作用。

  后现代思想家德里达认为:“对逻各斯中心主义的批判首先是对他者(theother)的追求。”“他者”是一个外延十分宽泛的范畴,不仅涵盖他人,而且包括人类社会、自然宇宙。人类必须像朱熹倡扬的那样:“君子之心,常存敬畏”,才能保持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睦。对“他者的尊重”、“敬畏”,有助于人类的“狂性自歇”,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虽然孟子自信人类最终能够通过“尽自”、“知性”而“知天”但是我们还是应当保一份对天命或天理(自然和社会之必然律令、人类安身立命之内在本原)足够的、应有的“敬畏”。因为敬畏之心的拥有,不仅是进一步“尽心”、“知性”、“知天”的基础,更是人们修身养性、培养理想人格不可或缺的条件。构建一个和谐美好的社会,需要“敬畏伦理”的范导,以符合人性深处蕴含着的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内在祈盼。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本次实践课我们组选的课题是“我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从调查之初到调查结束,我们小组展开了多次会议进行讨论协商。大家根据老师给的调查课题商量决定最终我们要完成的题目。老师给的题目也都是具有针对性并且有实际意义的课题,有可操作性。这样也就为我们选题节省了很大的时间和精力。

  在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社会调查》这门专业课,并完成了一项社会调查,所以对开展社会调查的步骤和注意事项也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在确定好调查课题之后,我们小组内部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了分工,具体分配落实了各个成员的任务:收集资料、设计调查问卷、问卷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然后组长组织大家一起讨论了研究方案,明确研究方向和研究大致过程,然后按实施方案具体分配落实任务。最后组员们一起行动:收集资料、跑图书馆和上网、记录、写稿、修订、整理汇总资料、撰写调查报告每个过程都很认真,很仔细地完成,遇到困难齐力解决,有意见分歧就共同探讨论证,或请教指导老师,直到意见基本达成一致。

  我主要负责的是后期调查报告的撰写。在调查小组的成员调查完成并整理好数据后,我们调查报告撰写小组开始收集资料,并根据问卷的数据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整合,我们两个人关键的问题就是最后写作风格的统一,我们经过研究商讨,吸取对方的优点,最后整合出一份最终的调查报告。在撰写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调查报告的真实性,每一个观点都要有材料支撑,而且材料来源一定要注意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在分工各司其职的同时,我们还相互帮助,通力合作,这样节约了整体操作的总时间,使我们能够将时间集中在更为困难的问题调查上去。个人的成功是寓含于集体的成功中的。个人的成功与他人的成功、集体的成功是统一的。竞争,是在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是在公平的原则下展开的。人人都应该有获取成功的机遇。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需要成功而自私地拒绝帮助他人。其实在竞争中帮助他人就是在帮助自己。这种团队精神,营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这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在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习工作,没有内耗,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调查工作中去,其效率是极高的。

  总之,正因为具有了团队精神,我们调查小组的工作才能顺利进行,是团队精神将我们这个小组凝聚得更紧密,这也是我们学习的最大收获。

高一思想政治教育心得体会

  新课改的政治教学必须将群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结合起来,高中政治新教材的内容和事例的设置很强调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性,这就要要求在政治教学中要针对不同生活经历、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的学生,进行多侧面、多样化的个别教育,以此来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政治的积极性、主动性。同时,通过群体教育个人,给学生以温暖和信心,使集体成员间互相激励,促进个人的进步。

  在学习“消费”内容时,我以轿车消费为例进行教学,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的学生对这个例子的反映明显不同,此时,我就及时引导他们了解影响家庭消费的因素、怎样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知识。

  作为高中政治教师,尤其是高一年级使用着新教材的政治教师,要适应新课改的要求,除了要转变政治课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在政治教学中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观。新课程改革对教学的定义有了根本性的变化:“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

  新课程改革把教学的实质定义为交往、互动。教学过程的交往、互动,意味着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真正把教学看作是师生共渡的生命历程,共创的美好体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政治思想教育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会议明确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这次会议对于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会议充分肯定了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七大以来,我国农村形势取得的巨大成绩。实施“两基”攻坚计划,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实现了义务教育体制的深刻变革。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使农村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受益。加快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大力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培养培训,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几年来,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不断提高,青壮年文盲率进一步下降,免费义务教育在全国农村全面实现。全面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国民人均受教育年限得到了提高,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式发展,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伟大的历史丰碑。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深刻领会全会精神,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全面落实.奋勇当先,做一个全会精神的宣传者和实践者。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在工作当中,要围绕“教育改革”主线,自觉参与,积极创新,立足本职,联系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下面就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相关理论后,在教育教学中的几点认识:

  一、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以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结合学校实际,以饱满的热情将学习精神落到实处,落到每堂课中,每一次教研活动和每一次的主题教育活动中。

  二、加强职业道德观,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教师对学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在工作岗位上,严于律己,认真履职,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

  三、以创建高效课堂为主线,提高学校的整体质量。用课题研究,校本研修,促进学校文化建设。向精细化迈进,提高工作效益,促进学校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

  四、在教育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改革实践,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观,确保教学目标顺利完成。

  学习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受鼓舞,决心做好教育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师个人一年成长规划

怎样才能学好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