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美村支书先进事迹材料
暖心村支书周炳耀事迹材料
“周书记平时就是责任心极强的人,他那天就是因为对村民安危的不放心。”刘长务带着记者绕过石板桥,沿着河水往下游走,没一会儿就到了周炳耀家。
周炳耀的家是一栋非常普通的二层小楼,这还是他大哥几年前修建的,后来半送半卖地转给了他,门口停放着一辆“比亚迪”二手小汽车。村民们都说这是全村的公交车、急救车。去年,张巧明刚4个月大的女儿突发肺炎,往县城医院跑了七八趟。“每次书记都随叫随到,夜里两三点找他,也是立即赶到。我们过意不去,硬塞一点钱,可他就是不要,还反过来帮助我们垫付医药费。”张巧明说。
村民周炳增也回忆道,有一年正值农忙,他请了隔壁树兜村的7名村民到家里“打短工”。傍晚雨下个没完没了,这七位怎么也坐不住,吵着要早点回家。忐忑之中,周炳增还是拨通了周炳耀的手机,毕竟是个“不情之请”。没几分钟,车就来了。送一趟,再送一趟,周炳耀毫无怨言。
据说,周炳耀很少能在家吃一顿完整的饭,经常都是在吃到一半时,被来求助的乡亲叫走。村民习惯喊他“耀仔”,进来第一句话常是“耀仔有空吗”,即便在忙,他也会先回答“有空”。对此,周家人似乎也从不介意他离席而去,只会默契地将他的碗筷和剩饭留在桌上等他回来,因为在家人眼里,村庄更像是周炳耀的家。“去年冬天村里遭遇特大寒潮,水管水表大多冻裂了,周炳耀懂得水电工技术,花了整整一天时间,挨家挨户地检查、维修。”一位邻居说。
村民的事大多是琐事小事,庄里村的交通之前不是很通畅,村民去乡里交电费有些麻烦,大家就把电卡送到他家;外出务工人员多,到了交社保的时间,或者家里老人有什么困难,大家就给他打电话。对于这些,周炳耀从不嫌麻烦,都会抽出时间到乡里代办。“前两天我家又没电了,自己跑了一趟乡里,让我又想起周书记。”张巧明哭了。
一桩桩,一件件,村里人惦记着他的好。“我是看着他长大的,平时见人都是带着微笑,从没见他红过脸。他父亲当了一辈子村干部,对他影响也很大。无论谁家有急事难事,他都第一时间上门帮忙。”周传义说。正因如此,2009年周炳耀被推选为村支书,并且一直干到现在。
公心——
他对村子发展有思路,大伙信得过他,愿意跟着他干
沿着河往上游走便是村委会,这里以前是一所小学,墙面已略显陈旧,屋内也没什么办公家具。再放眼全村124户414人,之前多以种植水稻为生,基本是靠天吃饭,收入极其微薄;村里也没有集体经济,拿不出钱。在周炳耀每天办公的地方,村干部们再次聚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诉说着周书记的担当和付出。
由于早年在外务工,对食用菌的市场行情还算了解,再加上自家种植经营的效益还不错,当选村支书后,周炳耀就决定把推广食用菌种植作为“弱鸟先飞”的第一步。
“刚开始,很多村民担心有风险,几万块的投入毕竟是一笔大数目。周书记耐心解释、反复鼓励,还帮着筹措资金、手把手传授种植技术。”刘长务回忆,“村民刘长钟做生意经营不善导致家境困难,他主动上门了解情况,拿出3万元钱给他当启动资金,并帮他建起菇棚。现在这户人家在宁德市区都买上大房子了。”
“今年的水稻又遭殃了,被台风全毁了,幸好家里有两万个菇筒还能挣些钱。”看到记者,一个村民主动打招呼,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山坡上菇棚连片,如今全村已有近80户参与种植。
村干部们都说,周炳耀对村子的发展很有思路,一步一个脚印,执行力也特别强。“全村每年种植各种菇类60万袋,但村内公路是3.5米宽的机耕路,大货车进不来,影响商家来收购,所以修路又成了书记的一块心病。”刘长务说。
一边是修路要花几十万元,钱从哪里来?另一边,要致富先修路,不能等!周炳耀以“一事一议”的名义给乡里打报告,争取了一笔钱。他又到古田城关跑经费,只要跟修路有关的部门,一个个拜访,能要多少是多少。半年过去了,缺口还很大,周炳耀主动垫付了3万块钱。经过不懈努力,2015年8月,4.5米宽的道路硬化工程终于开工了。
“周书记是村两委里最穷的一个,也是最慷慨的一个,他总是跟我说‘做人做义气,跟钱没关系’。去年村里老人提意见,希望村里修一个老年活动中心。周书记听到耳里、急在心里,把攒下来准备给儿子举办婚礼用的3万元垫进去了,帮助村里买了一栋闲置房子并改造成老年活动中心,至今这笔钱还欠着。”刘长务说,“可是前两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我们这才知道,他家反而还欠着6万元的贷款呢。”
“我们都信得过他,愿意跟他干,彼此是兄弟姐妹。基层工作再难,想想周书记就不觉得苦和累了。”村支委黄玉清满含泪水。据了解,担任村支书7年多时间,周炳耀想尽各种办法,带领村民硬化了6条水泥路面、建设了3条机耕路等,村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09年的3480元上升到去年的12860元,原先脏乱差的破旧小山村有了新面貌。
信心——
努力接好班,要像他那样心里装着全村人
采访期间,雨一直下,淋湿了路面,也模糊了双眼。几个老人静静地坐在老年活动中心门口,像是在等着自己的“儿子”“女婿”回来。
“事发后,我一时没了主心骨,不知道该咋办了。”刘长务说,“自打去年书记连任以来,他就经常和我谈心,希望我接班,可我心里始终没底……不管将来怎样,我都要把这些年从他身上学到的优秀品质发扬好,心里总要装着全村人。”
如今,台风又来了,周炳耀却不在了,可刘长务、张华忠等人顶上来了,他们一如既往地冒着风雨巡逻检查,努力确保村民安全。夜幕降临,记者在村委会的门前广场看到十五六个路灯架,听说这是周炳耀前段时间买来准备安装的,如今点亮村庄的事业只能留给后来人了。
更多热门文章:
1.关于周炳耀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2.山城英雄周炳耀先进事迹材料2016
3.周炳耀先进事迹材料2016
4.2016学习周炳耀先进事迹材料
5.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主要事迹材料
暖心村支书周炳耀事迹材料
只有始终坚持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闪光点和可贵品质,才能在不断对比、不断反省、不断追求中汲取向上的正能量,并获得真正的成长。
在台风“莫兰蒂”中,古田县卓洋乡庄里村党支部书记周炳耀,为保护村民生命财产英勇牺牲,引起巨大反响。此后,周炳耀书记平时“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苦为苦”的故事不断被发掘,虽都是小事,却件件感人。他身上的敬民爱民之心,赋予了他耀眼的光环。
中共xx届六中全会提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全党必须贯彻党的群众路线,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
周炳耀的事迹,正是这一论述的精彩注脚。
对常人来说,往往先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如有余力,再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这样的干部,群众也不会说他不好。但周炳耀却不满足于此,他总是先照顾别人再考虑自己,甚至损失自己的利益。这样的“反常”,只因为他有责任感、以民之心为心。有了这份心,他才能毫不犹豫、长年累月地私车公用,为村民义务劳动,为村庄建设垫资……在危急时刻,自然也会做出最有利于群众的抉择,哪怕牺牲自己。
干部以民之心为心,才能与群众心心相印,百姓才会更信任党、拥护党的领导,党的根基才更稳固。正如卓洋乡乡长李霞所说,由于长年累月的无私奉献,暖了群众的心,周炳耀在处理村中重点难点工作时,老百姓愿意相信他、配合他。而从周书记牺牲后,庄里村村民们的悲痛欲绝,在外人员从全国各地赶来看他最后一眼等感人场面,也能看出,百姓对他是多么爱戴。纵观党的历史,无论是人民爱戴的领袖,还是为百姓称道的焦裕禄、谷文昌等优秀干部,到如今平凡朴实的村支书周炳耀,心中无不对人民始终充满敬畏。他们以自己的光辉言行,为党员干部如何“敬民”作出完美的诠释,收获了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拥护。干部把老百姓当亲人,老百姓也会把干部当亲人。
干部做到以民之苦为苦,扶贫开发工作才能更科学、精准。宁德是精准扶贫的发源地,周炳耀所在的古田县是全省23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当前,扶贫开发处于攻坚阶段,任务重、时间紧,而基层干部是老百姓发展致富的带头人,是扶贫开发最前线的重要力量。像周炳耀这样的基层干部,能否洞察百姓疾苦、全身心投入扶贫,影响着扶贫策略制定是否精准、扶贫方案实施是否到位。而事实也证明,如周炳耀这般以民之苦为苦的干部,在扶贫开发中一定能干出一番事业。数据显示,20xx年,周炳耀当选支部书记时,庄里村人均年收入为3480元;20xx年,在他的带领下,全村人均年收入12860元,超过卓洋乡平均水平。
周炳耀同志虽已离开我们,却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谱写了一曲基层干部“心系群众、无私奉献”的感人篇章。期望更多的干部,向周炳耀学习,以民之心为心,以民之苦为苦,在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中,开创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