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模范人物作文素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五一劳模事迹材料

  马小静今年35岁,中共党员,从2004年开始就是呼伦贝尔步森百货大楼电脑商场的一名营业员,2007年被评为单位的优秀服务员,2008年被评为单位的服务标兵,2011年她又光荣的入了党组织。她思想进步,乐于奉献,爱岗敬业,助人为乐。她常说:“世上没有永远忠诚的客户,只有以优于竞争对手服务和产品品质赢得客户。”为此,她总是以真诚和热情的服务,以及优质的商品诠释着她的职业。正是靠着这种“思于客户之先,完美服务”的理念和实实在在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的精神赢得了广大客户的认可。

  超值服务换来顾客信赖

  2014年入夏以来,北方频频遭遇大范围高温天气袭击,呼伦贝尔也不例外,车内是阵阵闷热,车外是烈日炎炎,但马晓静依然顶着烈日上门为顾客服务。有一次上午9点多她来到天润花园某客户处送显示器。按照惯例,这种货物通电试机即可交付,但客户不太会使用显示器,马晓静立即细心地教他开机关机,每个按钮都讲一遍使用法和功能。4个小时过去了,顾客终于自己会调试显示器了,满意的露出了笑容,而挥汗如雨的马晓静连午饭都没来得及吃。

  当日下午两点多马晓静又敲开了一位老顾客的家门。询问电脑的使用情况,帮顾客清理灰尘。下载一些软件,在她结束工作时,这位顾客又说需要个路由器。马晓静赶回单位拿了路由器给他送去,然后又帮着调试,直到暮色降临她才踏上回家的路。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马晓静刚打扫完卫生,就有几位气冲冲的顾客拿着电脑向她的柜组走来。“你这电脑啥质量,我才玩了几天就蓝屏,打不开了呢?”您好,欢迎光临!这时马晓静赶快迎了上去。“好啥,你这破电脑,给我换台!”马晓静说您别着急,我帮您看看!经过检查,原来不是机器的质量问题,而是使用不当造成的故障,她帮顾客重做了系统,维修好了电脑。弄气冲冲的顾客脸上露出了笑容,满意地走了,后来,这位顾客成了马晓静的老顾客,并介绍许多朋友来她这里购买电脑。在马晓静看来,唯有用多一份的责任与全心细致的服务,才能换来客户最衷心的认可。谈起几年来的电脑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工作,马晓静感慨道,只要为客户全心服务就会架起沟通的桥梁,让客户感受到自己的诚意。

  有一位买电脑的刘先生说:“干电脑这么多年我一直是马晓静忠实的客户,其实电脑的质量都差不多,我就是看中她的服务和待人的真诚。我们不太熟悉,我们单位的电脑出了问题,我让她帮忙看看,她二话没说就来了,这份责任心很让人感动。”

  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电脑销售人员,马晓静一直坚持做好新员工的“传、帮、代”工作,把自己在工作中的心得、经验与团队中的每位成员共享,为步森百货电脑行业发展默默奉献。

  炎炎烈日下,有马晓静为客户服务的身影;深夜的灯光下,有她对顾客不断回访。马晓静就是这样,在风雨中走过了十一载寒暑,无悔付出,在平凡的工作中书写着新时代电脑人,对工作孜孜不倦的追求。

  奉献爱心乐于助人为乐

  在生活中,马晓静也是一个大爱无边的人。临近冬季,马晓静娘家的邻居刘大娘该买煤了。刘大娘家儿子在外地工作,老伴也去世了好几年,从妈妈口里知道这回事儿后,马晓静两口子第二天天没亮就到了刘大娘家,找了辆大车到宝矿帮着拉煤。由于天气冷买煤的人特别多,排了半天的队才买上,卸完煤已经是下午两点了,刘大娘留她们吃饭,他们说啥也没吃。

  在单位,马晓静可是个热心肠,谁家有事儿她都第一时间去,春天由于天气不稳定,感冒是经常事儿,和她相邻柜组的小田,就得了感冒,马晓静忙先忙后为她买药打水,中午又帮着买饭,下班还陪着一起到公交站点,小田激动地说,“你就是我亲姐啊!”

  自所在企业成立爱心基金会开始,生活并不富裕的她年年都主动捐款。但生活中除了给孩子买些新衣服和有营养的食品外,自己花销很少。在2011年,公司三楼鞋城的一名营业员的爱人不幸溺水而亡。听到这个消息后,马晓静赶紧给她送去了慰问金,并鼓励她坚强起来。在马晓静的关心下沉浸在悲痛中的同事又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2014年公司成立红十字会,她又主动献血,并号召大家奉献爱心。

  好事善事,马晓静做了很多,但她总是说这是她应该做的。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马晓静用她的真诚和爱心,诠释着一名党员应尽的义务,应有的责任。青春无悔,继续前行!

  郝建峰同志,是有着多年党龄的优秀共产党员,现在负责通风区行政管理工作,负责组织贯彻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有关通风、瓦斯、防灭火和综合防尘等的规定及上级领导的指示精神。他始终坚持搞好“一通三防”工作,促进安全生产,同时他把培养干部员工超前防范、超前管理的能力,提高到了素质的范畴。这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能力,更是推动引领工作的一种有效方法。“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更是他的人生信条,从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勤于学习、勤奋工作、努力钻研、不断进取,在理论水平、实际工作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待工作勤勤恳恳,每天早到、晚走,带头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能把自己置于领导和群众的监督之下,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他狠抓矿井通风系统管理,夯实矿井瓦斯治理的基础,严格防灭火管理,切实降低矿井粉尘浓度,加强“一通三防”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及时防范和消除“一通三防”重大隐患。保证“一通三防”工作稳步推进,为我矿顺利完成奋斗目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他说:这些成绩的取得是我们通风区所有干部员工共同努力拼搏的结果,非我一人之功。

  一、干一行爱一行扎根矿山无怨无悔

劳动模范人物作文素材

全国劳模事迹材料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任务,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已连续走过了十余年的光辉历程。每一次任务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不仅是中国航天事业飞速发展的证明,同时更是“中国创造”与“中国制造”完美结合的成果。因为它不仅需要高度自主的设计与研发,同时也需要高度精密的制造与安装。每一次任务的成功,既汇聚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也凝聚着制造工人的心血。全国劳模、现任航天科工三院111厂数控车间车工班长王xx,从1997年起参与“神舟飞船”关键部件的生产工作,至今交付的超过6000(套)件产品全部一次交验成功,从未出现质量问题或延迟交付。高科技时代的当下,被称作“车工大师”的王xx,仍然秉持着30多年一贯的“学习、坚守与传承”的精神。

  学习

  王xx1985年从部队复员时,二十岁出头,仅有高中学历,按他自己的说法,他入厂时只想“有个工作”,而成功是因为“遇到好师傅”。

  王xx说:“当年我16岁当的兵,20岁到企业,就想找个好一点的工作,听父亲一句话就进了我们厂,也非常幸运,给我分了一个好师傅,是当时航空航天部的劳模,从传授技艺来说吧,别的师傅是传点留点,但我的师傅是毫无保留。刚出徒不久,师傅让我加工一个军品零件,当时觉得非常自信,师傅拿着我的产品看了半天,当时就摔地上了。师傅对产品就是精益求精的,对我也是非常苛刻的。这对我帮助还是非常大的。”

  但实际上,除了跟师傅学艺,王xx还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机械加工专业大专班的课程,并运用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当中进行创新,在加工国家某战略型号关键重要件壳体时,他建议修改原有工艺规程,使工效提高一倍。近年来,他攻克生产难题26项,实现技术革新29项,33项技术成果被纳入工艺规范进行推广,获得国家专利3项。在三十年车工生涯中,他摸索总结出具有自己特点的加工操作法,确保了每一项产品加工一次合格率达到百分之百,创造了连续21年无废品的记录。

  王xx说:“有句老话叫: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儿。工作中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得翻阅书籍,和别人探讨。学无止境,虽然说我工作31年,但是在机械加工行业中永远都有学不完的知识。”

劳动模范事迹材料

  他又黑又瘦,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在施工现场八面玲珑四面威风,指挥作业中他像一名交通警察维持着井然有序紧张忙碌的施工,在他亲手指挥下工地大干氛围浓厚拼抢大干的场面随处可见,这就是在经理部埋头苦干了二年的领工员××,谈到××同志和他在一起的领工员都用佩服二字形容他,没有一个人不竖起大拇指来称赞他的,因此大家给他一个有趣的外号“领工员中的大哥大”,不仅是有着过硬的专业技术素质、良好的品德,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而且对工作的敬业精神认真负责的态度总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经理部分管隧道的老李经理常说:“看我请来的得力干将大家还有什么话说,把工地交给他大家就放心吧”。

  ××同志给大家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能吃苦,他以苦为乐,以劳动为乐,只要一天不干活他就闲不住,只要大家到工地准能见到他黑瘦的身影,无论刮风下雨、不管酷热高温他都能准时、准点的守在施工现场,盯住干活的作业队伍、管好机械设备及时排查施工中存在的错误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他就像是一个小灵通能及时准确的把现场的重要信息情况反馈到领导的耳朵里,可以说只要是他分管的区域让人放一百个心,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以实干为荣,以成绩说话是他向来遵守的一种工作态度和职业精神,也正是他保持了崇高的品格和富有魅力的性格,端正的人格修养,出色的工作业绩得到了领导网和同事的一致认可,因此经理部及时召开党政联席会议决定重用提拔他到更加重要的岗位,结果大家全部举手一致同意他担任经理部主任领工员,领导的信任同事的褒奖并未让他有丝毫的骄傲和自满反而他显得更加的平静和沉着,更显现出像一个成熟的男人绽放出自信顽强进取的男人本色,××能吃苦已传为佳话,而且他还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心眼好、人实在、经理部的老同志、小青年都能与他打成一片,记得有一次因当地接连下雨,雨水成灾,经理部所处的位置正好又是半山腰上,每到下雨天就会出现便道中断,边坡塌方,大大小小的石块像雨水一样洒落,阻断了正常的施工生产,不仅工地所需要的材料进不来,有时就连经理部买菜的小车都难以通过,因此抢修施工便道成了当务之急如果等着雨停在修势必会影响道路的畅通,情况紧、任务重××同志二话没说带着挖机来到山下从便道的起点开始清理,哪里路断了他就指挥挖机去网修,便道上滚落的大石块没有人拣他就亲自一块一块的抱到边上,便道滑坡危险的地方他就安排人员把危险警示标志一个不漏的插到醒目显眼的位置,让过往的老百姓摩托车都提高了安全警惕,保障了大家的生命财产的安全。

  能吃苦、热心肠是他的本性,技术过硬又是他另一面镜子,也许在一般人看来领工员只要在工地指点指点来回走走看看就行了,其实则不然,一个技术过硬的领工员在岗位上是显得更加的重要,只有当你了解了他之后你才会发现他对工程技术还有着深刻的研究,他不仅精通工程图纸而且对钢筋图、模板设计、施工员理论知识非常精通,尤其是在工程部对他进行技术交底之后他能带着队伍准确无误的进行精心施工,保证不会出现任何差错,不会出现一次返工,不仅作业队伍老板得到了实惠而且对经理部生产进度的加快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

  ××同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能干好的工作我决不把它干差,我能有多大的能力我将会全部奉献在我最热爱的岗位”正是凭着这股精神十足的干劲,能忍受大山沟里千百个日日夜夜百般煎熬,这种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岗位上闪烁着动人的光芒,在经理部谁都知道他曾经还是赫赫有名的安徽省劳动模范,在20XX年经理部召开第二次职代会上他当之无愧的荣获了经理部评选出的最佳先进个人荣誉称号,面对荣誉他笑了,笑声原自内心,原自于他曾经付出的辛劳和汗水。

最美劳动者事迹材料

  从农业机械化的“门外汉”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带头人”,从服务农业到经营农业,从普通的农民到县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凭着农民的勤劳、朴实和热爱钻研、敢于创新的牛劲,他走出了一条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科技化,多方合作共赢的成功之路。走进田间他躬耕田垄,以身示范,社员们对他交口称赞。

  他就是马龙县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马鸣乡农业领军人物、全乡种烟售烟大户、马龙县马鸣乡有金综合服务型烟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贺有金。

  贺有金是马鸣乡石板河村人,高中毕业后,因家庭条件限制终止学业回到家乡种地。面对一望无垠的田野,贺有金 心想,要想改变农业“靠天收”的现状,就必须要有过硬的技术,要学会科学种田。那时候,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成为一名农村实用人才,开辟一条农业发展的新道路。

  2013年,在烟草公司的扶持下,成立了烟农专业合作社。因为贺有金的种烟技术比较好,加上自己一直想为乡亲们多做点事情,大家推举他为合作社理事长。

  为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贺有金带领社员加强学习,从旋耕、插苗、智能育秧技术,到喷药防虫、有机苗生产等,一样不落。同时,他还进一步加强与农业等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合作,先后攻克了水飘育秧苗技术,填补了软盘育秧苗技术空白,为合作社在沙土地区实施行机械化全程作业提供了技术保证,实现了规模种植向科学种植的转变。

  如今,合作社已由最初单纯的农机服务队发展成为融合农机与、烤烟全程机械化生产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两年发展,合作社的社员也由最初的20多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00多户,烟叶种植面积4000多亩,大型农机具有20多台。合作社实现了统一育苗、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烟叶生产减工降本增效非常明显。

  2003年,看着乡亲们靠着种烟,日子过得不赖,他心动了。当听到大伙说,烟叶价格稳定,烟站科技员经常下乡指导,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第一年种了5亩烟。

  老辈人都说,人勤土生金。第二年,也就是2004年,贺有金又扩大了种烟的面积,想着多挣点钱。说心里话,种烟的收益虽然高一些,但是当年赚的真是辛苦钱。这里是山区,条件差。移栽期间遇到干旱,乡亲们只能赶着马车、牛车去很远的地方拉水。坑坑洼洼的山路,拉水车走一路,水就洒一路,稍不注意,车子会翻到沟里。两人辛辛苦苦干一天,才能栽二三百棵烟。哪像现在条件好了,一个人一天就能轻松栽八九百棵烟。

  除了抗旱移栽,烟叶烘烤环节也让人恼火得很。原来用的土烤房质量差,温度控制不好,墙体就会被烤裂,发生“冒火”情况。火苗透过缝隙钻进烤房,烧到烟叶,一炉烟就毁了,一年的辛苦就白费了。每到烘烤时节,村里都有人家发生“冒火”现象。现在好了,在烟草公司关心支持下他带领乡亲们修建了自动化烤房,不仅烤得好,还省心省力。那时候,煤炭也贵,乡亲们就上山砍树当燃料烧。心里明知道这是破坏环境,这样不好,但也没有办法。后来,烘烤条件好了,乡亲们都非常注重保护生态,再也不随意砍伐树林了。

  2009年政府和烟草公司在马鸣乡和旧县镇实施了“己沃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对包括村在内的10多万亩土地进行了综合整治。经过土地整理,原来分散的“巴掌田”连成了片,中低产田变成高稳产田。灌溉方面,不仅修建了许多小水窖、蓄水池,条件稍好的地方,还直接把水引到田间地头,“雷响田”(等雷响下雨后才能种庄稼的旱田)变为“活水田”。新修的机耕道,方便了农机进出,种地再也不用靠人背马驮了,乡亲们种烟开始轻松起来。也正是从那一年起,通过土地流转,种植面积开始扩大,从15亩一直增加到现在的近60亩。种烟规模大了,机械化程度也提高了,农忙时雇上些熟练的村民前来帮忙,贺有金反而觉得种烟还轻松了。尤其是这几年烟叶收购价格越来越好,烟农的收入也是节节高。比如说,“中桔三”从当初的10多块钱一公斤涨到现在的20多块,2013年,贺有金家种烟毛收入差不多有26万。凭着种烟积攒下的家底,我在村里第一个盖起了两层小楼,有400多平方米,家里的电器一应俱全。2014年,他又在镇上买了一套150多平方米的房子,装修得很漂亮。

  在合作社贺有金的带领下,靠着种烟,日子越过越红火的多了,村里许多人都走上了脱贫路、致富路。

  李柱生、李贵青兄弟俩曾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和父母一家四口挤在两间土坯房里,找对象都困难。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多次找兄弟二人聊种烟经验,带动两兄弟2009开始种烟后,兄弟俩起早贪黑,短短几年间,不仅各自建起了两层高的小楼,还分别买了翻斗车,农闲时帮着工地运送建筑材料,小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还有史建坤,原来和父亲开电焊铺子,日子过得只能算勉强可以。2010年在我的带动下才开始种烟,去年家里就修上了新房子。在石板河村,像这样靠着种烟走上致富路的例子有很多。有了烟草公司的真诚帮助,只要肯下力气,用心种好烟,用不了几年,都能脱贫。全村180多户村民,光小面包车就有120多辆,至于摩托车、三轮车这些就没法算了。

  种烟也为农村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靠着种烟积累的“第一桶金”,不少村民开始种玫瑰、搞养殖……可以说,烟叶种植引领了石板河村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依托良好的烟叶生产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2011年开始,烟农开始大范围发展蔬菜种植产业,产量和质量都比之前有了很大提高。现在村周边那漫山遍野绿油油、长势喜人的花菜,都是在烟叶采摘完以后种上的,预计七月期间可以上市,指定能卖个好价钱。

  为了更好地发展烤烟种植,也为了带动乡亲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比如育苗,原来烟农都是各顾各的,不仅烟苗质量无法保证,还存在重复投入现象。现在实行工场化漂浮育苗,烟苗不仅壮实,还便宜,才几分钱一棵,比自己育苗划算多了。

  再比如,合作社实行统一的机械化耕作,有作业标准,节约非常明显。同样耕一亩地,原来要60多块钱,现在也就20块钱左右。其实,种烟所带来最大、最深远的影响还得数村民观念上的改变,尤其是在子女教育方面。

  以往,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就会让孩子辍学在家种地、学个手艺或者出去打工,早点挣钱养家。现在可不一样了,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家里会全力支持,因为咱有条件供孩子上学了。这几年村里好几个娃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

  大家在吃好、住好的同时,也开始像城里人一样外出旅游。近几年,这里的很多人每年都要开车带着家人出去旅游,省内丽江、大理、西双版纳等地都去过,省外也去过贵州、广西。一年花在旅游上的钱差不多有两万多块。想想刚开始种烟那会,我连瓶矿泉水都舍不得买。这变化没法想象。

  作为马龙县马鸣乡石板河村民、县劳模先进工作者,贺有金在加强自身学习的同时,对农业发展现状、各项农业方针政策和如何推进农村深化改革等问题高度关注。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他深知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现状,也清楚得看到了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贺有金多次针对目前农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向上级领导提出建设性、可行性意见,同时在发展现代农业的道路上,不断推动农村深化改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更强农业、更美农村而不懈努力奋斗着。

劳动模范的故事

  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另外,晚上还经常遇到醉酒人破坏果皮箱。对此,韦朝群总是耐心好言规劝,但往往被无事生非的醉酒人辱骂。又如一些精神病患者将果皮箱背到很远的地方,这时只好也跟着背回来,与这些精神病患者打起“游击战”。

  韦朝群就是这样十二年如一日,无论严寒酷暑,还是晴天雨天,都要坚守岗位。

  2002年9月,她所在的县城吉田镇被评为“省卫生镇”称号;去年还通过了省检查组的复检;2003年,她所在的单位被评为“清远市市容环境卫生先进集体”。这些荣誉,都浸透着她的一份汗水。

一线工人劳模事迹材料

  淮安城车水马龙间,身穿桔黄色工装的环卫工人在不停忙碌着。清晨,她们用沙沙的扫帚声为人们迎来黎明;夜晚,她们用沙沙的扫帚声将人们送入梦乡。

  孙国庆,是这支队伍中的杰出代表。20多年来,她从一名普通清扫工干起,成长为清河区环卫管理处书记、副主任,虽然身份在变化,但始终没有离开平凡的清扫岗位,在执着坚定中创造着不平凡的业绩,用一把扫帚书写着无怨无悔的“马路情缘”。她连续20年获市先进工作者称号,5次受省、部和国家级表彰,被评为“全国劳模”和全国“三八”红旗手,入选“淮安市十大亲情大使”,3月又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光荣出席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一、挑战“偏见”岁月流芳

  1984年,年仅21岁的孙国庆毕业分配到清河环卫处,干起了采购工作。可干了段时间,孙国庆总觉得这份清闲的工作,对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来说,这就好比当兵却没能上前线,太没意思了。后来,她了解到清扫队大桥班任务很重,急需人手。去还是不去,她思来想去,最后毅然决定去当一名清洁工。

  孙国庆觉得,环卫工作虽然苦,但一身汗水换来一片清洁,她感到这是世上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也是支撑她干好环卫工作的不竭精神动力。以来,我市“创卫”期间,她带领环卫工人们,向一个个脏乱差的死角发起了攻坚战,西安路露天垃圾中转站积存了大量垃圾,正当夏天,远远就有一股恶臭味。她带人赶到现场,第一个挥锹走过去,一下下地铲起垃圾。那天,从中午12点一直干到下午5点多,终于清除了这个死角。回家后,她反复冲洗长筒靴,可上面的臭味总也洗不掉,亲戚都不愿要了。那双靴子现在还放在她家院墙边。

  面对社会上个别人偏见,孙国庆只是用踏实的工作,证明环卫工人工作的价值和意义。今年4月一天晚上,孙国庆来到淮汽公司附近巡查,发现垃圾后就立即拿起随身带的扫帚清理垃圾,并一家一家上门请附近几家店主将门市内的垃圾扫出来,一起由她集中清理。一店主在她完成清理后,才将店内垃圾扫出门外,孙国庆就说:“你这人为什么刚才不扫垃圾呢?”店主开口就骂,叫喊“我就是扫一百遍,你也还要扫一百遍,你就是干这个的!你们扫马路的,下贱!”孙国庆责问,你为什么不讲理,还要骂人呢,围观的人纷纷指责店主不应该。警察闻讯赶来,征求孙国庆处理意见。孙国庆没有要求对店主处理,只是希望店主能对环卫工人多一点理解和支持。

  二、用心动情可敬可亲

  孙国庆从1988年起历任清扫班长、清扫队长、清扫所长,任清河区环卫处副主任,成为辖区内59条主次干道、200多万平方米道路的保洁“总管”,她进行定岗、定员、定质量,任务到人,责任到人,推行天天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普查与抽查相结合,处查、所查与班组查相结合。同时,最大可能地调动职工劳动积极性,在工作上严格要求、生活上处处关心。

  大年三十晚上,清洁工陈巧玲在漕运西路保洁时被一辆摩托车撞倒,肇事者逃离现场,孙国庆得知后当即和其他同志将陈巧玲送往医院,并拿出400元代交医疗费,一直等到陈巧玲清醒才离开。事后,她还帮助寻找现场目击者,根据目击者证词,到交警队报案,使肇事者受到应有的处罚。

  队里曾有两位姑娘的作业区常常要“补课”。孙国庆了解到是因为年轻姑娘嫌推车拿扫帚难看,低人一等,尤其怕见熟人。于是她多次找两位姑娘谈心,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帮助她们解开思想上的疙瘩。从那以后,两位姑娘工作积极肯干,重活脏活主动请缨。清扫工小李家里经济十分困难,想多做一份工作,多挣点钱。孙国庆征得领导同意后,调整了小李的作业班次,让她利用业余时间踏三轮,增加收入。她还经常到其包干区,帮助一道清扫。小李常说:“孙大姐就像是自己的亲姐姐,不好好干,觉得心里挺过意不去的。”

  三、满怀歉疚为爱感动

  孙国庆对待工作无怨无悔,对待家庭却充满了太多的歉疚。工作21年来,孙国庆以岗为家,甚至连每年除夕都没有一次在家吃过团圆饭,她自己算不上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作为儿媳,尽的孝道确实太少。相反,她却从家中得到很多支持,让她在感动中体会着独特的幸福感受。

  孩子小时,为不耽误工作,她让婆婆把孩子抱到路上,也顾不上难为情,就蹲在路边给孩子喂奶。孩子再大一点的时候,闹着要她带出去玩,有一年“六一”儿童节,孙国庆带儿子去公园,在路上,她习惯性地将路上垃圾随手捡起来放在方便袋里,遇到路边垃圾箱就倒进去,儿子以为垃圾箱在跟他们一起走,惊讶地问她“妈妈,为什么垃圾箱要跟着我们?”也许是从小耳濡目染吧,儿子上学后每见同学丢垃圾,便上前制止,当问及妈妈的职业时,他总是不无自豪地说,我妈妈是“城市美容师”。而她的爱人,虽不善言辞,但一直以无声的行动支持着她,家里的人尽可能不让她烦心,有时她的爱人还陪她一起上晚班。夫妻两人,一个推车,一个收集垃圾,有几个年三十晚他们都是这样在大街上过的。孙国庆风趣地说,我们这也是“逛街”呢。

  今年3月19日凌晨从北京回到淮安,回家打了个盹,孙国庆就向区领导汇报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情况,然后到办公室处理了一些事务,下午她便来到了路上,回到了挥舞着扫帚的姐妹们的身旁。她说,我是先进、是劳模、是全国人大代表,但更是一个普通的环卫工人,一名普通共产党员,我将永远

  记住,用自己辛勤的劳动,换来一方净土,为我们居住的城市更加靓丽作出更大的贡献。“树高千尺根也深”,扎根生命的沃土,孙国庆忙碌并快乐着,在奉献社会中展现着无边的人生风景。

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一个个蜡黄脸色的水肿病患者倒下了……袁隆平的5尺之躯也直接经历了饥饿的痛苦。

  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人民当家作主人,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2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他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对试验田里的退化植株仔细进行观察和统计分析,不仅论证“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而且从其第一代的良好长势,充分证明水稻也存在明显的杂交优势现象,试验结果使他确信,搞杂交水稻的研究,具有光明的前景!

  可是,杂交水稻是世界难题。因为水稻是雌雄同花的作物,自花授粉,难以一朵一朵地去掉雄花搞杂交。这样就需要培育出一个雄花不育的稻株,即雄性不育系,然后才能与其他品种杂交。这是一个难解的世界难题。袁隆平知难而进,他认为,雄性不育系的原始亲本,是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也能天然存在。中国有众多的野生稻和栽培稻品种,蕴藏着丰富的种子资源,是水稻的自由王国,“外国没有搞成功的,中国人不一定就不能成功”。

  袁隆平迈开了双腿,走进了水稻的莽莽绿海,去寻找这从未见过、而且中外资料没见过报道的水稻雄性不育株。时间一天天过去,袁隆平头顶烈日,脚踩烂泥,驼背弯腰地、一穗一穗地观察寻找。“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第14天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袁隆平欣喜若狂。

  1964年6月到1965年7月,他和妻子邓则,又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成熟时,分别采收了自然授粉的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种子。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撰写出第一篇重要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1966年《科学通报》第17卷第4期上。文中还预言,通过进一步选育,可以从中获得雄性不育系、保持系 (使后代保持雄性不育的性状)和恢复系 (恢复雄性可育能力),实现三系配套,使利用杂交水稻第一代优势成为可能,会给农业生产带来大面积、大幅度的增产。这篇重要论文的发表,被一些同行们认为是“吹响了第二次绿色革命”的进军号角。

  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提高雄性不育率关、三系配套关、育性稳定关、杂交优势关、繁殖制种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并组织了优势鉴定。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获大面积制种成功,为次年大面积推广作好了种子准备,使该项研究成果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

  1975年冬,国务院作出了迅速扩大试种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一年三代地进行繁殖制种,以最快的速度推广。1976年定点示范208万亩,在全国范围开始应用于生产,到1988年全国杂交稻面积1.94亿亩,占水稻面积的39.6%,而总产量占18.5%。10年全国累计种植杂交稻面积12.56亿亩,累计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以上,增加总产值280亿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群众交口称赞靠两“平”解决了吃饭问题,一靠党中央政策的高水平,二靠袁隆平的杂交稻,人们用朴实的语言,说出了亿万中国农民的心里话。

  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即“前劲有余、后劲不足;分蘖有余,成穗不足;穗大有余,结实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0世纪80年代初期,面对世界性的饥荒,袁隆平心中再一次萌发了一个惊人的设想,大胆提出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的课题,试图解决更大范围内的饥饿问题。

  1985年,袁隆平以强烈的责任感发表了《杂交水稻超高产育种探讨》一文,提出了选育强优势超高产组合的四个途径,其中花力气最大的是培育核质杂种。可是多年的育种实践,却没有产生出符合生产要求的组合。他便果断迅速地从核质杂种研究中跳了出来,向新的希望更大的研究领域去探索。

  袁隆平凭着丰富的想象、敏锐的直觉和大胆的创造精神,认真总结了百年农作物育种史和20年“三系杂交稻”育种经验,以及他所掌握的丰富的育种材料,于1987年提出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设想”,高瞻远瞩地设想了杂交水稻的二个战略发展阶段,即三系法为主的器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为主的籼粳亚种杂种优势利用;一系法为主的远缘杂种优势利用。这是袁隆平杂交水稻理论发展的又一座新高峰。

  在袁隆平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继湖北石明松1973年在晚粳农垦58自然群体中发现一株不育的光敏核不育材料之后,1987年7月16日,李必湖的助手邓华风,在安江农校籼稻三系育种材料中,找到一株光敏不育水稻。历经两年三代异地繁殖和观察,该材料农艺性状整齐一致,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了100%,不育期在安江稳定50天以上,并且育性转换明显和同步。这一新成果,为杂交水稻从“三系法”过渡到“两系法”开拓了新局面。关于水稻“无融合生殖”研究的进展,也使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袁隆平对杂交水稻研究的前景,充满必胜信心。

  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杂交水稻研究事业方兴未艾,正朝着袁隆平新的战略设想的方向迅猛发展!

劳模先进事迹材料

  ——丹心执守三尺讲台

  一颗爱心,传授知识,点燃智慧,润泽生命……这是李建东从教29年的真实写照。在李建东的教育生涯中,从事班主任工作21年,做教研组长16年。几十年,打造了她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炼就了她循循善诱、技艺精湛的教学技能,形成了她宽严有度、润物无声的教育风格。她用自己的学识,赢得了学生的热爱、家长的信任、同事的钦佩。而这背后,则是她的付出和奉献。

  在班级管理上,李建东全心奉献。即使母亲身患重病期间她也从未耽误过工作,无论多疲惫,只要跨进学校,她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

  她班里曾经有个学生对学习方向非常迷茫。李建东发现了他的思想波动,便帮助他挖掘生物方面的潜质,为他的学习提供了动力。最终,这名学生以644分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带的班多次被评为市区级先进班集体,她本人也被授予北京市中小学优秀班主任“紫禁杯”特等奖。

  李建东坚持进行教学反思。经过多角度反思,她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科研积淀了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实践素材。2012年,她主持区级规划课题《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现已顺利结题。同年,她与北京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研讨”活动受到专家好评。作为北京市数学骨干教师,她主持的“整体把握函数主线教学”研究,得到了专家的肯定。

  李建东时刻关注着国际教学领域前沿研究成果。几年来,她做了上百万字的学习笔记,她撰写的百余篇论文,多次荣获国家级、市级一等奖。五十载春秋风华,三十年丹心执守。如今,李建东虽已有丝丝白发,但她依然奋战在挚爱的三尺讲台。

劳模事迹材料

  劳模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爱岗敬业,尽职尽责,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心尽力。每一位劳模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倾注了十二分的精力,都值得我们学习。

  郝建秀,女,汉族,1935年11月出生于山东青岛崂山大翁村,全国纺织工业全国劳动模范,团中央委员,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历任青岛市委副书记,市革委会副主任,山东省总工会副主任,省妇联主任,纺织工业部部长,全国妇联副主席,国家计委副主任,中共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委员,十二届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书记,全国政协九届常务委员。

  1935年11月,郝建秀出生于青岛的一个贫苦家庭。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接管青岛,郝建秀想到纺织厂当工人,可到工厂去了好多次,都被拒之门外。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1949年6月青岛解放后,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各纺织厂都要招收一批工人。年仅13岁的郝建秀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去报了名,当时就被录用。同年9月,郝建秀来到青岛国棉六厂细纱车间上班,成为新中国第一代纺织工人中的一员。

  郝建秀在工作中掌握细纱操作规律,摸索出一套高效、快捷、节约的工作法。郝建秀摸索出的细纱工作法,创造了七个月细纱皮辊花率平均仅0。25%的新记录。这个记录为当时全国棉纺织工业平均皮辊花率的六分之一。郝建秀接线好、浪费少、清洁棒的好技术最终引起原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领导人的重视。1951年,中国纺织工业部和全国纺织工会总结了她的操作方法,并命名为“郝建秀工作法”,成为中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运用科学原理进行创造性劳动的典范。郝建秀工作法不是加强劳动紧张程度,而是合理地安排操作,提高操作水平。她的工作法很快在全国纺织厂推广,对全国纺织工业增加生产、节约原料、降低成本和提高劳动生产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不但直接创造了大量财富,而且促进了纺织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1951年郝建秀当上了全国劳动模范。这年的10月1日,郝建秀应邀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这是她第一次到首都并登上国庆观礼台,真是兴奋极了。郝建秀激动地对记者说:“像我这样一个赶大车人的女儿,能够有今天,而且能够站在观礼台上,感到无比幸福。我从内心里感激党对我的教育培养。”1951年10月3日,毛泽东主席嘱托中央办公厅复信表扬了郝建秀:“由于积极工作和学习,创造了新的工作方法,这个成绩是值得表扬的。”10月5日,青岛团市委发出通报,号召“全市青年团员向郝建秀同志学习、看齐”。10月13日,团中央授予郝建秀“优秀共青团员”称号。随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亲切地接见了她。第二年(1952年)的“五一”节,郝建秀又以新中国的工人阶级优秀代表的身份出现在莫斯科红场观礼台上。国际友人称她为“新中国的花朵”,并在她的胸前挂上了光荣花。

  1952年,根据形势的需要,中央决定在全国重点大学成立工农速成中学(以后改为工农预科),让一些工厂企业中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优秀的工农干部,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完成高中学业,然后再进入大学深造。在这一历史背景下,郝建秀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一批劳模和先进人物,于1952年9月进入山大工农速成中学学习。

  郝建秀等这批学员进入山大工农速中学以后,学校给予多方面的关心与照顾,但在学习期间郝建秀始终把自己当成一名普通的学员,严格要求自己,同时,还拒绝了学校领导安排的单身宿舍,坚持自己吃、住、学都和同学们在一起,不搞特殊化,率先垂范,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华岗校长亲自主持校务委员会,研究决定速中的办学问题,并配备较强的速中领导班子,同时抽调部分优秀教师任教。罗竹风、张惠等军代表靠上去做工作,其中包括学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生活安排,并经常深入班级找学员谈话,帮助解决问题。为搞好这批特殊学员的学习,学校特地从文学院、理工学院选拔一些优秀学生来速中担任班主任、辅导员的工作,在帮助速中学员的思想文化进步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郝建秀原先文化底子很薄,但她有一股顽强的学习毅力。每天下班后不管多么劳累,也一定要学习政治与文化。根据陈少敏大姐的提议,全总和团中央特地派来教员帮助郝建秀学习,厂里也派优秀技术人员,帮助她学习知识和提高技术。所以郝建秀进步很快,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就修完初中的全部课程。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在进入山大速中后已是完全脱产学习,她就把全部时间用在自己的学业上。在这期间,台旭多次在校园内采访她,并向全国报道她和其他优秀学员如何克服困难,取得优异成绩的事迹。郝建秀所在的宿舍有一位来自陕西的全国劳模张秀英,她们两个结成对子,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并且一起取得突出的学习成绩。为此,台旭还写了一篇她们共同学习成长的长篇通讯向全国介绍。

  郝建秀成名后,往往要参加全国的一些活动。为了方便起见,经陈大姐提议,1953年底郝建秀转入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工农速中学习。在人大修业期满后,组织上即保送郝建秀进入上海华东纺织工学院深造。1959年秋,郝建秀这名新中国自己培养的工人出身的新型大学生在华东纺院毕业,进入中央国家机关工作,开始了她的新的人生旅程。如今,几十年已过去已进入耄耋之年的她,仍是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国家计委副主任,仍不懈地为国家的改革开放、繁荣富强而努力工作着。

最美劳动者先进事迹材料

  中午1时许,位于五一广场的皇冠火宫殿的厨房里,七八个火炉并排呼呼地吐着火苗,把整个厨房蒸得像个桑拿间,一排厨师正在炉前忙碌着:翻炒、掂锅、调味、装盘,即使开着大功率的抽油烟设备,油烟味仍然呛人。此时,厨师长贺意奇已经在厨房里工作了4个小时。

  每天早上9时,老贺就来到厨房,洗菜、熬高汤,做好各种菜品的粗加工。10时30分,厨师们开始提前吃午饭,11时正式开始迎接客流高峰。煎炒烹炸,一直忙碌到下午3时许,过了午餐时间才能休息会儿。

  下午4时30分,老贺又要开始为晚餐做准备,5时迎来晚餐客流高峰,虽然晚上9时30分是正常下班时间,但由于长沙人有消夜的习惯,为保证客人及时吃到新鲜的菜品,老贺常常要到凌晨才能下班,一天要在厨房站上10个小时。高峰时,店里一天要卖四、五千片臭豆腐,小龙虾要卖上千斤,而这么多的菜品,全来自老贺和同事们挥舞的锅铲下。

  为别人做菜多 自己吃得少

  “越是节假日,越是我们忙的时候,当厨师快20年了,基本没有陪家人吃过团年饭。”今年过年7天假期,老贺一天也没有休息,平时周末也特别忙,“我晚上凌晨回家,孩子已经睡了,周末也不在家,孩子常说,几个月都没见过我了。”

  当厨师是个苦差事,从学徒开始就不容易。老贺告诉记者,当学徒,前5年都不会让你做菜,而是打基础。先在水台站一年,学处理鸡鸭等活禽以及水产品。然后在案台2年,切配菜,练刀工,最后才能在炉子边看师傅炒菜,帮忙装盘等,这又是2年。熟能生巧。多年来,老贺早已练就了一手绝活,剖条活鱼一分钟,萝卜丝、豆腐丝在他手里能切成缝衣针大小的细丝,而做菜时放调味料,老贺只要用勺子一掂,就能不多不少,让味道刚好。老贺1996年开始入行,踏实肯干的他10年后当上了厨师长。因为技艺精湛,他还曾获得湖南烹饪技术大赛金奖。

  做菜也要创新。除了为客人们做出可口的菜肴外,作为厨师长,老贺每天都要和其他厨师研究讨论,改进菜的口味,创新菜式。“最近,我们改进了口味小龙虾,用的是猪骨熬成的汤,客人们都说口味更好了。”客人的夸奖,在老贺看来就是对自己的辛劳最好的回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我的父亲作文500字优秀作文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