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筷子介绍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筷子

  筷子,是指中国常用的饮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属、塑料等材料制作。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中华饮食文化的标志之一,发明于中国,后传至朝鲜、日本、越南等汉字文化圈。

  中国人习惯用筷子,而非洲、中东、印度尼西亚及印度次大陆等地区的人则用手指去抓取。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的铜筷子。

  中国很早就已经使用餐具,用勺子的历史大概有8000年,用叉子的历史约4000年,用筷子的时间上限还不确定,但至少已有3000年历史,餐叉直到战国时仍在用,河南洛阳的战国墓葬曾出土捆成一捆的51枚餐叉。

  战国以后,餐叉可能被淘汰了,记载和实物较少出现。勺子和筷子在先秦时的分工很明确,勺子用来吃饭,筷子用来吃羹里头的菜。

中国传统文化筷子介绍

小小筷子文化多

  筷子来自于原始时代,因为原始人用手抓事物,抓的时候非常烫,就有人用小树枝夹食物,觉得很好用,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筷子。

  筷子的材料有很多,有竹子做的,还有木头做的,甚至还有象牙黄金和白银做的。筷子的颜色更多了,白色、黄色、绿色、黄色……

  在小的时候,妈妈做饭做的很慢,有时候米饭盛好了,菜还没上来,我就喜欢把筷子插到碗里,妈妈知道了,对我说:“以后别把筷子插在碗里,不好。”我知道了,原来用筷子也有这么多的讲究啊。

  我们家三口人,都用三根手指握筷子。中指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食指放在第一根筷子的外部,大拇指放在第一根和第二根的上面,同时捏住筷子。我们都喜欢把手指捏在筷子中间夹,这样比较好用,如果把手指放在最上方,容易掉,放在最下方,夹不开。所以,我喜欢捏中间。

筷子

  古往今来,人类社会从原古时期逐渐进步到了封建时期,直至现在,已经成为现代高科技社会。同时,人类的文明也在不断地进步着。不知各位在生活中可留意着一张我们不可或缺的餐具——筷子。

  据说筷子的起源是在唐代,在皇帝唐太宗的治理下中国很是繁华,曾吸引多国的关注,派来的使者拜见唐太宗。由于与它国的交流,使得西方的一些文明传播至此。在能人巧匠的制作下,就出现了筷子。

  你了解筷子吗?筷子的种类有竹筷子、木筷子、银筷子、不锈钢筷子,等等。不同的材质制作的筷子的用途不同。竹筷子,青翠的颜色有一股清新的香气,引不少人喜爱;木筷子价格便宜,制作方便,是众多家庭所选择的。不但中国人用筷子饮食,还有东南亚的许多国家的人也都喜欢,韩国便是其中之一。韩国人一出生就会拥有一双属于自己的银筷子,是韩国人至今不变的传统,甚至结了婚也要把自己的筷子带过去。由此可以看出韩国人对筷子的喜爱。

  筷子的方便灵巧使得它惹人喜爱。但是近来环境问题愈加严重,因此我们在用筷子的同时也要考虑到环境问题。

  筷子,我们日常的餐具,在我们的生活中式很重要的工具,让我们热爱筷子吧!

说明文筷子

  筷子,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据说,世界上共有三种吃东西的方式,直接用手拿的占40%,用筷子的占30%,用刀叉的也占30%。

  中国早在殷商时代就开始使用筷子,不过最初并不叫“筷”。在先秦文献中把筷子称为“箸”或。隋朝时期,筷子又被称为“筋”。

  “筷”这个称呼是怎么出现的呢?据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里说,江南吴中称“箸”为“快儿”,撑“幡布”为“抹布”。是因为行船的人忌讳“住”和“翻”。大约在宋代以后,“快”字上又加了个“竹”头,成为“筷”,这大概是由于筷子大多用竹子做的缘故吧。

  筷子的结构极为简单,我国的筷子是上粗下细,下圆上方。当筷子传到日本后,日本就把筷子制成圆锥形。

  筷子虽然简单,但中国人在筷子上的质材和雕饰上也做了不少文章。先秦时已有象牙筷和铜筷。隋唐以来,宫廷,官府和富豪之家,用金银作筷子,用玉石,珊瑚等雕饰筷子。考究的筷子还要镶个银头,这是用来试验食品中是否有毒,如有毒,银头立刻就会变成黑色或绿色。

  中国人用筷子的功夫,常常吸引外国人,西方近年来兴起了“用筷热”,还出现专门教人使用筷子的“培训中心”。有的医学家认为,使用筷子能带动人体的30多个关节和50多处肌肉,有助于手的灵巧和脑的发达。也有人说,中国人的手特别巧,与从小用筷子有很大的关系。

  据说,世界上第一家“筷子博物馆”在德国,那里展览了一万多种产地不同,质地不同以及时间不同的筷子。真可谓洋洋大观矣!

筷子

  筷子,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人们在吃饭时总是用到它。它在人们的眼里真是平常又平常了。

  筷子的出现可以追溯到几+年前。那时,中国的劳动人民吃饭时偶尔用两根树枚夹着吃,发现树枝比用手方便了许多,于是,这种夹食物的工其——筷子就在中华大地上广为流传起来,上自君王,下至农夫,无一不会使用筷子。筷予的种类很多,有金筷、银筷、铜筷、象牙筷、竹筷等,其装磺之多样,更是不肚枚举。后来筷子流传到东南亚各国,成为当地一种主要的餐具。

  如令,筷子仍是我们吃饭时的主要用具。筷子的主体形状很平常——两根硬棍。然而这种简单的物体却包含着深刻的科学道理。我们使用筷于时,用手握住筷子中上部,食指和柯指在前,其它三指在后项住两根筷子,张开时用掩指向土推,食指翘起,一根筷子便向上起,夹食物时扮指往后仰,食指往下按,抬起的筷子便往下压,这个过样正是物理学中一个重妥的原理——杠杆原理,这说明中华民族是多么聪明的民族啊!

  筷子很好地体现了私杆原理,它的好处很多。西方人在我们的筷子发明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发明了刀、叉这类吃饭工具。把筷子与刀叉相比,更体现了它的优越性:中国人吃饭,只用一双筷于,省事方便,无论吃什么都可以很快夹到,节省时间,并且根据中医的经络理论,手指的运动可以促使人类更好地使用大脑。用筷子吃饭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这乞不是“两全其美”?而用刀、又吃饭就不同了,费时、费事,要根据食物的形状、种类不时地更换餐具。中国的筷子早己闻名于世,各国游人和政府首脑到中国时,几乎都要学学如何仗用筷子。当年拳王阿里来中国时,就因没学会使用筷子而不得不在宴会上用手抓莱吃,感到颇为道憾。史多的外国朋友用过我们的筷子之后,往往衬这两根小小的硬棍有如此的奥妙大为感叹。

说明文 舌尖上的礼仪――筷子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号,小到吃饭大到交往,礼仪无处不在,如果你懂得礼仪之道,那么无疑你是受欢迎的人。上周末,我看了梁宏达主持的一档关于筷子礼仪的节目后,受益匪浅。今天,我就来好好谈谈关于筷子的礼仪吧!

  放筷子是一个简单却又讲究的动作,又有多少人注意呢?不讲究的随便啪地一放,筷子一前一后、歪歪斜斜地摆着。古人讲究吉利,对这样的摆放叫做“三长两短”,什么意思呢?过去人死后都要入棺。棺材共六面,卸了棺盖便成了五面,三面长板两面短板,这叫三长两短,即死,非常不吉利,所以这样随便放筷子是很不礼貌的。

  还有一个叫“定海神针”。这让人联想到了孙悟空的棒子,但在筷子礼仪上却是不好的,用一支筷子去擢食物,是十分遭人反感的。

  “泪箸遗珠”听起来是多么诗情画意呀!但在饭桌上可就相反了,当大家用筷子夹起带有汤水的菜,又因没有及时地用碗接住,致使汤汁一路滴淌,像筷子流泪似的,你说那场景看着能舒服吗

  此外,还有“挖坟”“乞讨”“巡城”等不礼貌的用筷方法,我便不再一一举例了。

  筷子,是个毫不起眼的物品,却暗藏大大的礼仪,筷子礼仪是众多礼仪中的一种,只有不断地学习礼仪、尊重礼仪,才能传承这份中华美德。

筷子

  说到筷子,我想这对于每一个东亚国家的人并不陌生,因为它是东亚很多国家每天餐桌必见的一样餐具。下面就由我来介绍这种餐具吧。

  筷子是由两根一端粗,另一端细的木头或竹子做成的,它最早起源于中国,根据史书记载,我国居民使用筷子的时间可以追溯到先秦,所以我国使用筷子的历史有4000多年了。筷子使用起来难度很高,但掌握之后就会发现它的诸多好处,例如它灵巧,使用筷子的人可以夹食品,夹大东西,小的东西使用它都可以夹起来;可以说除了汤,其余的东西使用筷子都可以夹起来,将佳肴送入你的口中。另一个好处是筷子的制成品价格低,好普及;两根粗细长短差不多的木头,就可以做成一副简易又好使的筷子,是荒野求生的最佳餐具之一。而且近年来科学家研究表明,使用筷子可以增加智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筷子比不使用筷子吃饭的人可以降低患肌肉萎缩老年痴呆的几率。

  随着近些年来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吃中餐,自然使用筷子的人也就多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筷子会成为世界人民使用的餐具。

筷子的文化

  说起筷子,这是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餐具。筷子在中国源远流长,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现在使用筷子的人越来越多。据医学专家的研究,使用筷子还能开发儿童的智力。

  筷子的种类非常多,如:竹筷子、象牙筷子、银筷子、金筷子,筷子有粗有细,有方有圆,形状各异,竹筷子:上面方方的下面呈圆形,有时还有一点点的粗糙;你瞧这象牙筷子,雪白光滑,晶莹剔透;再瞧这银筷子,一个浑身银光闪闪,上端还雕刻着精美的图案,一看就知道这是大官家里用的筷子;皇帝用的筷子又有所不同,他用的筷子闪着耀眼的光芒,体现着高贵、优雅的气质—金筷子。这银筷子和金筷子对于我们的现代人来说都太过奢侈了,我们现代人一般都使用竹筷子和木筷子。

  我们家人使用筷子的方法主要分三种:“三指派”“四指派”和“双手并用”。我和妈妈是“四指派”,使用的时候把中指夹在两根筷子的中间,食指放在第一根筷子的边上,无名指垫在下面,大拇指就握住了,用这样的方法来夹食物比较轻松、灵活。外婆和爸爸是“三指派”握筷子的姿势和我比差不多,所以有时候碰到滑溜溜的食物,经常会让它溜走了,这种取食物的方法不太便捷。在我家用筷子最特别的是我弟弟“双手并用”。使用的时候一手拿一根筷子,来去食物,这种方法最不便捷,经常会把菜“抛”到外面,太不卫生,但弟弟毕竟也只有四岁。

  原来筷子也有这么丰富的文化啊!让我们去知识的海洋里去探索更多的知识吧!

  在我们的周围,还发现有一些人使用筷子的方法和有意思。

  有一次,中午我去幼稚园看我弟弟的时候他们正在吃午饭,有的人直接用手握住筷子,直接去戳食物,简直是把筷子当叉子了。还有早摊上炸油条的伯伯,他们的筷子可真长,足足和我手臂一样长。他在夹油条时握在筷子的顶端。我想:这样的话,他就不用担心自己的手被油烫了。

  今天,老师还让我们做了一个试验,让我们分别试一下拿在筷子的上端、中间、下端自己有什么感受。开始试验了,我拿在筷子的上端,感到非常舒适,这样我们可以夹到离你远的菜。握在筷子的中间,感到还好。握在筷子的下端感到非常的不舒适,一难夹菜,二夹菜时,自己手还会沾上一层油,真不方便,我还是习惯握在筷子的上端,如果能灵活并用双手就能更加灵活了。

筷子文化

  筷子文化中国人使用筷子用餐是从远古流传下来的,古时又称其为箸,日常生活当中对筷子的运用是非常有讲究的。一般我们在使用筷子时,正确的使用方法讲究得是用右手执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个手指自然弯曲扶住筷子,并且筷子的两端一定要对齐。在使用过程当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齐码放在饭碗的右侧,用餐后则一定要整齐的竖向码放在饭碗的正中。但这要绝对禁忌以下十二种筷子的使用方法。1三长两短:这意思就是说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齐的放在桌子上。

  这种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们管它叫三长两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以后是要装进棺材的,在人装进去以后,还没有盖棺材盖的时候,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吉利的事情。2仙人指路:这种做法也是极为不能被人接受的,这种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人们眼里叫骂大街。因为在吃饭时食指伸出,总在不停的指别人,人们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指责的意思。

  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同骂人是一样的,是不能够允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这种意思,那就是吃饭时同别人交谈并用筷子指人。3品箸留声:这种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里,用嘴来回去嘬,并不时的发出咝咝声响。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下的做法。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生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家教,同样不能够允许。4击盏敲盅:这种行为被看作是乞丐要饭,其做法是在用餐时用筷子敲击盘碗。因为过去只有要饭的才用筷子击打要饭盆,其发出的声响配上嘴里的哀告,使行人注意并给与施舍。这种做法被视为极其下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齿。5执箸巡城:这种做法是手里拿着筷子,做旁若无人状,用筷子来回在桌子上的菜盘里巡找,不知从哪里下筷为好。此种行为是典型的缺乏修养的表现,且目中无人极其令人反感。6迷箸刨坟:这是指手里拿着筷子在菜盘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寻找猎物,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属于缺乏教养的做法,令人生厌。7泪箸遗珠:实际上这是用筷子往自己盘子里夹菜时,手里不利落,将菜汤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这种做法被视为严重失礼,同样是不可取的。8颠倒乾坤:这就是说用餐时将筷子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可以的9定海神针:在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插盘子里的菜品,这也是不行的,这是被认为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在吃饭时作出这种举动,无异于在欧洲当众对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样的,这也是不行的。10当众上香:则往往是出于好心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被会人视为大不敬,因为民间的传统是为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异是被视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所以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决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这一点往往不被人们所注意,在用餐时将筷子随便交叉放在桌上。这是不对的,因为人们认为在饭桌上打叉子,是对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学生写错作业,被老师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质一样,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这种做法也是对自己的不尊敬,因为过去吃官司画供时才打叉子,这也就无疑是在否定自己,这也是不行的。12落地惊神:所谓落地惊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人们认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搅,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孝,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

  但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应当赶紧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出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该惊动祖先,然后再将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以上所说的十二种筷子的禁忌,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应当注意的,作为一个礼仪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过对一双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够让人们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积淀。

我们的国粹筷子

  民以食为天。中国人吃饭离不开筷子,因为简单,所以人们不会将它与“国粹”这个词相连。

  国粹,是中国文化最精致的一部分,每一种国粹都存在着文化,有其根源。实物国粹,或多或少都有复杂的工序。诸如瓷器,从选土开始,历经塑形、煅烧、着彩等20余道工序,培烧几旬方能制成;茶叶,从采摘到成品也十分讲究。

  随意挑选一段木料和竹片,截取两段,打磨光滑,略一冲洗,就成了一双筷子。简单的构造,随意丢弃的地位,与国粹如何相衬呢

  真正有品位的中国人,往往更注重于技艺本身,而非华贵的食器。于是人们专心研究厨艺,而非制作更精美的食器。他们将自身的一切才华精力注入厨艺里,他们追寻的是内敛的技艺本身的美,而非华贵的外在形式。简单的筷子却蕴藏着、承载着不为形式所惑,专心致志的复杂的工匠精神。

  于是,在这辽阔的土地上有了各大菜系无数菜式的争奇斗艳。各式菜型代代翻新,各种新菜层出不穷,构成了中国的食文化。但筷子,却从未有过大的变动。纵使曾有人为筷子镶金佩玉,但也被淹没在历史中。至今素黄色或者黑色的没有花纹的筷子仍为主流,纵使时光流逝,筷子仍保持着最初的模样——与最初我们的祖先从神木上折下的那两支别无二致。它承载着的精神,跨过三千年,仍历久弥新。这,是中华文化的根。

  正是因为这种精神,当商纣王命人制作象牙箸时,箕子才会感到国运不久而忧心忡忡。

  两只筷子,齐头并进,不分彼此,共同协作,才能将食物夹进口中。筷子所承载的不仅于此,随着文化的发展,筷子融入了更多的意义。

  在汉朝以前,天仅仅是一种信仰。而自从汉武独尊儒术以来,“天”便成为了儒家的天,也就是儒家思想。在儒家思想的潜移默化下,筷子也审时度势,收起了锋芒。先秦时期,筷子大都是尖头的,慢慢地,它被磨顿,变得圆润,正如儒生们将手收入加长的袖子里那样,失去了攻击性。于是在饭席之间,人们收拾了争斗之心,气氛变得和睦。人们将原来分开的各自的案拼接成桌,将原来分开存放的菜肴并成一大盘,仅留下了各自的碗和筷。

  因为用着各自的筷子,却享用着同一份菜,无形之中,筷子串通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灵。因而在筷子连通的“礼”的背景下,人们会不自觉地放下防备,展开谦和的交谈。

  在这样融洽的气氛里,即使是萍水相逢的他乡之客,也可以像故人一样言笑晏晏。筷子与餐盘偶尔的敲击声,就是交谈甚欢的证明。在筷子的连通下,在筷子的敲击声中,天南海北的人相聚在一起,同呼吸,共命运,分享快乐与悲伤。中华民族被中华文化的根紧紧联系着,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

  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筷子,无论在世上的哪个角落,无论过着怎样的生活,中国人都绝不会忘记筷子,也绝不会忘记筷子上承载的精神。因为这是中华三千年文化的根。文化的精髓,早已渗入了国人的骨髓和每一寸灵魂,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所谓“大道至简”。它简单的构造,正启示人们应该追求更本质、更纯真、更和谐的道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传统节日ppt

弘扬传统文化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