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实守信的成语故事
诚信的成语故事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与诚信的成语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
楚国有一位著名的射箭能手名叫熊渠子。 有一天夜里,当天经过一片山林时,忽然看见前面不远的地方躺着一只老虎。他吓出一身冷汗,赶紧拉弓搭建,对准老虎就射。可是,那只老虎不动也不吼。 熊渠子感到奇怪,壮着胆子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再一看,他射出的那支箭整个儿钻进石头里去了。 熊渠子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心想:我的力气再大也射不穿石头呀! 他后退了几步,又拿起了一支箭,开工向石头射去。只听“啪”的一声,箭却被弹了回来。熊渠子又连射几回,都是这样。他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于是摇摇头,叹了口气,继续赶路去了。 这件事很快传开了。人们议论说,熊渠子所以能射开石头,是因为他当时心志专一,精力高度集中。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这句谚语就是从上面的故事演变而来的。人们常用来说明只要专心致志,肯下苦功夫,就能达到目的;有时也用来比喻诚心待人,可以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
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春秋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做棘子成。 有一天,棘子成对孔子的学生子贡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够了,干麼还要有文彩呢?」 子贡说:「您这样说是不对的。四匹马拉的车子,也追不回已经说出口的话。本质和文彩是同样重要的。让我拿皮草来举例解释吧!虎豹的皮和犬羊的皮,它们的区别,既在本质,也在文彩,如果把这两类兽皮,拔去上面有文彩的毛,那虎豹皮,看来就像犬羊皮了。」 子贡认为,说话要深思熟虑,因为话说出口,就不能再收回。后人就用「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来表示说话算数,不能反悔。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有关描写诚信的成语故事作文
战国时,秦国出兵攻打赵国。赵王派相国平原君去楚国谋求联合抗秦。平原君在门客中选中了文武兼备的十九名随员,离预定的二十名还差一员。平日并不受重视的门客毛遂经过自荐,被平原君批准随行。
起先,随行的另外十九人都很瞧不起毛遂,暗中讥笑他。但到了楚国,在相互交谈的过程中,他们逐渐觉得毛遂是个很了不起的人,对他都很钦佩。平原君去和楚王商谈联合抗秦之事,毛遂等随行人员便都在台下等候。
可是,平原君和楚王从早上谈到中午,还是没有结果。随行的另外十九人便怂恿毛遂上台去说服楚王。
毛遂凭着自己大无畏的英勇气概,按住剑,顺着台阶走上台去,对平原君说:“赵国和楚国联合起来抵御秦国,两句话就能说明其利害关系,为什么从早上到中午,还没谈出个结果来?''
楚王问平原君说:“他是什么人?"
平原君回答说:“他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听说毛遂只是个门客,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这是干什么?我在和你的主人说话,你快退下去!"
毛遂按着剑走上前去,对楚王说:“大王之所以敢当众斥责我,是因为楚国人多势众。但现在大王离我不过十步,楚国再强大,大王也倚仗不着,因为我手中有剑,你的性命掌握在我的手里。而且我的主人就在这里,我和主人说话,你凭什么斥责我呢?"
楚王见毛遂一副大义凛然的样子,一时惊呆了,不知怎么办。毛遂又继续说:“楚国是个大国,地方五千里,雄师百万,按理说应该称霸天下。可是令人失望的是,强大的楚国在秦国面前,竟然胆小如鼠,以前秦将白起只带几万军队攻打楚国,一举就攻下了你们的国都郢城,再战烧毁了你们的祖坟。这种奇耻大辱,连我们赵国都为你们感到羞耻,可是大王竟然对此无动于衷!所以,楚、赵联合抗秦,不仅仅是为了赵国,也是为了楚国!道理是如此简单,大王竟然在我主人面前斥责我,不是太没道理了吗?”
毛遂一席话,使楚王茅塞顿开,连连点头说:“先生的话说得很有道理,我一定倾全国之力与赵国联合,共同抗秦!”
于是,赵、楚两国歃血为盟。楚赵结盟后,平原君带着毛遂等回到赵都邯郸。平原君感叹地说:“我手下的门客多时逾千,少时也有百数,自以为识尽赵国的贤士。这次毛遂的事给了我很大的震动.毛先生在我府中三年,我竟没有发现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他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强兵,他一到楚国,只用了一席话,便使赵国的威望重于九鼎、大吕,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3】《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大麻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4】曾子杀猪曾子的妻子到市场上去,她的儿子要跟着一起去,一边走,一边哭。妈妈对他说:“你回去,等我回来以后,杀猪给你吃。”妻子从市场回来了,曾子要捉猪来杀,他的妻子拦住他说:“那不过是跟小孩子说着玩的。”曾子说:”决不可以跟小孩子说着玩。小孩本来不懂事,要照父母的样子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做妈妈的骗孩子,孩子不相信妈妈的话,那是不可能把孩子教好的。”曾子于是把猪给杀了。
赞美诚信的成语故事【5】郭汲不失信于孩子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西周最后一个王是西周最后一个王是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
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
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周幽王。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有个大臣名褒珦劝谏幽王,周幽王不但不听,反把褒珦下了监狱。
褒珦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褒家的人千方百计要把褒响救出来。他们在乡下买了一个挺漂亮的姑娘,教会她唱歌跳舞,把她打扮起来,献给幽王,替褒珦赎罪。这个姑娘算是褒家的人,叫褒姒。 幽王得了褒姒,高兴得不得了,就把褒珦释放了。他十分宠爱褒姒,可是褒姒自从进宫以后,心情闷闷不乐,没有露过几次笑脸。幽王想尽办法叫她笑,她怎么也笑不出来。周幽王出了一个赏格:有谁能让王妃娘娘笑一下,就赏他一千两金子。 有个善于拍马屁的人叫虢石父,替周幽王想了二个鬼主意。
原来,周王朝为了防备犬戎的进攻,在骊山(在今陕西临憧东南),带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每隔几里地就是一座口如果犬戎打过来,把守第一道关的兵士就把烽火烧起来:第二道关上的兵士见到烟火,也把烽火烧起来口这样,个接一个烧着烽火,附近的诸侯见到了,就会发兵来救。虢石父对周幽王说:“现在天下太平,烽火台长久没有使用了。我想请大王跟娘娘上骊山去玩几天。到了晚上,咱们把烽火点起来,让附近的诸侯见了赶来,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许多兵马扑了个空,保管会笑起来。”周幽王拍着手说:“好极了,就这么办吧!” 他们上了骊山,真的在骊山上把烽火点了起来。临近的诸侯得了这个警报,以为犬戎打过来了,赶快带领兵马来救。没想到赶到那儿,连一个犬戎兵的影儿也没有,只听到山上一阵阵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伙儿都愣了。幽王派人告一诉他们说,辛苦了大家,这儿没什么事,不过是大工和王妃放烟火玩儿,你们回去吧! 诸侯知道上了当,憋了一肚子气回去了。褒姒不知道他们闹的是什么玩意,看见骊山脚下来了好儿路兵马,乱哄哄的样子,就问幽王是怎么回事。
幽王一五一十告诉了她,褒姒真的笑了一下。幽王见褒拟开了笑脸,就赏给虢石父一千两金子。 幽王宠着褒姒,后来干脆把王后和太子废了,立褒姒为王后,立褒姒生的儿子伯服为太子。原来王后的父亲是申国的诸侯,得到这个消息,就勾结犬戎进攻镐京。幽王听到犬戎进攻的消息,惊慌失措,连忙下命令把骊山的烽火点起来。烽火倒是烧起来了,可是诸侯因为上次上了当,谁也不来理会他们。 烽火台上白天冒着浓烟,夜里火光烛天,可就是没有一个救兵到来。犬戎兵一到,镐京的兵马不多,勉强抵挡了一阵,被犬戎兵打得落花流水。犬戎的人马像潮水一样涌进城来,把周幽王、虢石父和褒姒生的伯服杀了,把那个不露笑脸的褒姒也给抢走了。 到这时候,诸侯们知道犬戎真的打进了镐京,这才联合起来,带着大队人马来救。犬戎的首领看到诸侯的大军到了,就命令手下的人把周朝多少年聚敛起来的宝贝财物一抢而空,放了一把火才退走。 中原诸侯打退了大戎,立原米的太子姬宜臼为天子,就是周平王。诸侯也回到各自的封地去了。 没想到诸侯一走,大戎又打过来,周朝西边大多土地都被犬戎占去了。平王恐怕镐京保不住,便打定主意,把国都搬到了洛邑去。
鲁孝公二十七年(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因为镐京在西边,洛邑在东边,所以历史上把周朝在镐京做国都的时期,称为西周;迁都洛邑以后,称为东周。
诚信的成语及其故事
徒木立信
商鞅立木建信 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退避三舍
晋文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生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他便向中原扩大自己的势力,争夺霸主地位。这时,齐国国势已大不如以前,南方的楚国乘机把中原黄河以南的地方都变成了自己的地盘,大有替代齐桓公成为霸主之势。这样,晋楚两国之间发生了利害冲突。
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采纳了中军元帅先轸的计谋,离间了楚国与齐、秦的关系后,又离间了曹、卫与楚的关系。楚成王被激怒,立即令成得臣率军北上,征伐晋国。
楚军一进军,晋文公立刻命令将士们退避三舍。将士们大惑不解,他们认为,晋军的统帅是国君,对方带兵的是臣子,哪有国君让臣子的道理。晋臣狐偃解释说:“楚王曾经有恩与国王,他这样做,是为了实现他当年的诺言,国王曾在楚王面前答应过:要是两国交战,晋国情愿退避三舍。如果今天国王言而无信,我们就理屈了。”
晋军一口气后撤了九十里,到了城濮才停下来,布置好了阵势。楚国有些将军见晋军后撤,想停止进攻。可是成得臣却不答应,一步盯一步地追到城濮,跟晋军遥遥相对。成得臣还派人向晋文公下战书,措辞十分傲慢。晋文公也派人回答说:“贵国的恩惠,我们从来都不敢忘记,所以退让到这儿。现在既然你们不肯谅解,那么只好在战场上比个高低了。”
晋楚之战爆发。两军才一交手,晋军统帅指挥军队假装败退,还在战车的后面挂上树枝,扬起一阵一阵尘土,显出慌忙败退的样子,把楚军引进埋伏圈。晋军的中军精锐,猛冲过来,向楚军拦腰杀来,结果楚军被杀得七零八落,大部分被歼灭。成得臣见势不好,急忙收兵回撤,好不容易才逃出重围。成得臣战败后,觉得没法向楚成王交代,就自杀了。晋军占领了楚国营地,晋文公借此机会会合诸侯,订立盟约,当了霸主。
晋文公退避三舍看似实现诺言,更重要的还是军事上的需要。晋军以退为进,避敌锋芒,疲惫敌军,这应该说是晋文公动用了以退为进的战略。
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
①季札赠剑
吴国宗室季札,在出使北方大国途中,顺道访问了徐国国君。徐君非常喜欢季札的宝剑,但知它是吴国国宝,所以不好意思索要。
季札心知徐君很喜欢这宝剑,想立即将它送给徐君,但碍于自己仍需前往其他国家,所以需要带着这宝剑以代表吴国出使。于是,季札心中暗暗向徐君许下诺言:“当我结束这次行程后,我会再到徐国,届时定将这宝剑送给您。”
后来,当季札返回徐国时,徐君已死。季札来到徐君墓前,便将宝剑挂在徐君墓旁的树上。随从连忙问道:“人都死了,还赠他宝剑干什么?”季札说:“我早在心中答应将这宝剑送给徐君,如今徐君虽已离世,但不可因此改变我的承诺,我仍要履行诺言。”
②破镜重圆
南朝陈国将亡时,驸马徐德言预料妻子乐昌公主将会被人掠去,于是打破一面铜镜,各拿一半,作为日后重见时的凭证,并约定每逢正月十五日,就在市集卖这半面镜子,以探听对方的消息。
陈国亡后,乐昌公主为杨素所占,徐德言每逢正月十五日便到京城卖镜,年复一年,终在某年见到一人叫卖破镜,与所藏半镜相合,于是题诗曰:“镜与人俱去,镜归人未归。无复嫦娥影,空留明月辉。”乐昌公主见到此诗,悲泣不食。杨素知道此事后,便让公主与徐德言重新团圆。
③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楚国有一个叫季布的人,他这个人个性耿直,而且非常讲信用,只要他答应的事,就一定会努力做到,也因此他受到许多人的称赞,大家都很尊敬他。
他曾经在项羽的军中当过将领,而且率兵多次打败刘邦,所以当刘邦建立汉朝,当上皇帝的时候,便下令捉拿季布,并且宣布:凡是抓到季布的人,赐黄金千两,藏匿他的人则遭到灭门三族的惩罚。可是,季布为人正直而且时常行侠仗义,所以大家都想保护他。起初季布躲在好友的家中,过了一段时间,捉拿他的风声更紧了,他的朋友就把他的头发剃光,化装成奴隶和几十个家僮一起卖给了鲁国的朱家当劳工。
朱家主人很欣赏季布,于是专程去洛阳请刘邦的好朋友汝阴侯滕公向刘邦说情,希望能撤销追杀季布的通缉令,后来刘邦果真赦免了季布,而且还给了他一个官职。
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曾子,名参,孔子的得意门生。儒家思想就是孔丘通过曾参传给嫡孙子思,再传给孟轲,形成孔孟之道的,所以曾参被儒家尊为“宗圣”。曾子杀猪取信于子的教子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儿子哭、闹着要跟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变更不随母亲去了。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看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学会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欺骗别人。
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苦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那个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丈夫和妻子一起动手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子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了,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筒向外跑。曾子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么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得,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子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古人诚信成语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曾参杀猪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
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
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成语故事
夜读春秋
徐州兵败后,关公与曹操约法三章,暂居曹营。
曹操敬重关公,为了笼络他,赐给他珍贵物品,关羽却拒之不受;几日一宴请,关羽从不乱吃喝;给关羽大宅,关公却将内宅分给老兵,自己住外间;派多名美女伺奉他,他却叫美女去服侍嫂子。曹操无法,安排刘备的两个夫人和关公同居一屋室。关公仍不动色,秉烛独坐在门外,专心致志读《春秋》,通霄达旦,毫无倦色。曹操想通过美色来诋毁关公,从而达到要挟逼其就范目的。自古“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信条在关公身上失去了灵验。
关公夜读春秋,通霄达旦给出三个信息:一是关公面对美色坐怀不乱,二是通霄甘做两个嫂嫂守护卫士,三是《春秋》儒学道义对关公定力的影响。反映出的实质就是:不仅仅是关公对皇兄的忠义的承诺,更反映出关公诚实守信的品质本性,这一天性经《春秋》儒学道义的熏染,升华成华夏民族最宝贵的忠义诚信的道德典范。千古流传,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一诺千金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的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侯婴说情。刘邦在夏侯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够有这样的好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季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移木建信
商鞅立木建信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战国七雄中,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中原各诸侯国落后。贴邻的魏国就
比秦国强,还从秦国夺去了河西一大-片地方。
公元前361年,秦国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决心发愤图强,首先搜罗人才。他下了
一道命令,说:“不论是秦国人或者外来的客人,谁要是能想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的,就封他做官。”
秦孝公这样一号召,果然吸引了不少有才干的人。有一个卫国的贵族公孙鞅(就是后来的商鞅),在卫国得不到重用,跑到秦国,托人引见,得到秦孝公的接见。
商鞅对秦孝公说:“一个国家要富强,必须注意农业,奖励将士;要打算把国家治好,
必须有赏有罚。有赏有罚,朝廷有了威信,一切改革也就容易进行了。”
秦孝公完全同意商鞅的主张。可是秦国的一些贵族和大臣却竭力反对。秦孝公一看反对的人这么多,自己刚刚即位,怕闹出乱子来,就把改革的事暂时搁了下来。
过了两年,秦孝公的君位坐稳了想起了改革,改革制度的事全由左庶长拿主意。”
商鞅起草了一个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不按照新法令去做。就先叫人在都城的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下命令说:“谁能把这根木头扛到北门去的,就赏十两金子。”
不一会,南门口围了一大堆人,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这根木头谁都拿得动,哪儿用得着十两赏金?”有的说:“这大概是左庶长成心开玩笑吧。”
大伙儿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没有一个敢上去扛木头的。
商鞅知道老百姓还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赏金提到五十两。没有想到赏金越高,看热闹的人越觉得不近情理,仍旧没人敢去扛。
正在大伙儿议论纷纷的时候,人群中有一个人跑出来,说:“我来试试。”他说着,真的把木头扛起来就走,一直搬到北门。
商鞅立刻派人传出话来,赏给扛木头的人五十两黄澄澄的金子,一分也没少。
这件事立即传了开去,一下子轰动了秦国。老百姓说:
左庶长的命令不含糊。”
商鞅知道,他的命令已经起了作用,就把他起草的新法令公布了出去。新法令赏罚分明,规定官职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以打仗立功为标准。贵族没有军功的就没有爵位;多生产粮食和布帛的,免除官差;凡是为了做买卖和因为懒惰而贫穷的,连同妻子儿女都罚做官府的奴婢。
秦国自从商鞅变法以后,农业生产增加了,军事力量也强大了。不久,秦国进攻魏国的西部,从河西打到河东,把魏国的都城安邑也打了下来。
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了第二次改革,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一、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二、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政权的权力更集中了。
三、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雍城(今陕西凤翔县)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这样大规模的改革,当然要引起激烈的斗争。许多贵族、大臣都反对新法。有一次,秦国的太子犯了法。商鞅对秦孝公说:“国家的法令必须上下一律遵守。要是上头的人不能遵守,下面的人就不信任朝廷了。太子犯法,他的师傅应当受罚。”结果,商鞅把太子的两个师傅公子虚和公孙贾都办了罪,一个割掉了鼻子,一个在脸上刺上字。这一来,一些贵族、大臣都不敢触犯新法了。
这样过了十年,秦国果然越来越富强,周天子打发使者送祭肉来给秦孝公,封他为“方伯”(一方诸侯的首领),中原的诸侯国也纷纷向秦国道贺。魏国不得不割让河西土地,把国都迁到大梁(今河南开封)。
一饭千金
帮助汉高祖打平天下的大将韩信,在未得志时,境况很是困苦。那时候,他时常往城下钓鱼,希望碰着好运气,便可以解决生活。但是,这究竟不是可靠的办法,因此,时常要饿着肚子。幸而在他时常钓鱼的地方,有很多漂母(清洗丝棉絮或旧衣布的老婆婆)在河边作工的,其中有一个漂母,很同情韩信的遭遇,便不断的救济他,给他饭吃。韩信在艰难困苦中,得到那位以勤劳刻苦仅能以双手勉强糊口的漂母的恩惠,很是感激她,便对她说,将来必定要重重的报答她。那漂母听了韩信的话,很是不高兴,表示并不希望韩信将来报答她的。后来,韩信替汉王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齐王,他想起从前曾受过漂母的恩惠,便命从人送酒菜给她吃,更送给她黄金一千两来答谢她。这句成语就是出于这个故事的。它的意思是说:受人的恩惠,切莫忘记,虽然所受的恩惠很是微小,但在困难时,即使一点点帮助也是很可贵的;到我们有能力时,应该重重地报答施惠的人才是合理。我们运用这成语时,必须透彻的了解它的含义,第一,真心诚意的乐于助人的人,是永远不会想人报答他的;第二,有钱人对穷人的救济,那是一种捐助,即使穷人真有一天得志了去报答他,也不能称之谓“一饭千金”;第三,最难能可贵的是在自己也十分困难的情形下,出于友爱、同情的去帮助别人,这样的帮助,在别人看来,确是“一饭”值得“千金”的。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异母兄长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九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