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课件免费
数学课件
目标:
1.知识目标:加深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2.能力目标: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计算。
3.思教目标: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间十进关系的认识。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单的计算。
2.难点:不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单位不相邻的两个数的换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请你按从大到小的顺序
排列。
2、填空
1米=分米=厘米
1分米=厘米1厘米=毫米
你们是怎么想的
二、导学阶段:
1、教师发7厘米的纸条。注意提醒学生量的方法。这张纸条长多少?如果改用毫米做单位,该怎样表示呢
先讨论,再各抒己见。
学生想的方法可能不同,有的用进率推算出来,有的用数的方法,只要是正确的,教师都要予以肯定,但要让学生明白:用进率推算比较简便。应该这样想:
1厘米=10毫米,7厘米就是7个10毫米,所以
7厘米=70毫米。
(板书:1厘米=(10)毫米)
2、量一量课桌高度。
提问:
这个课桌的高度是多少厘米?谁能说一说用分米作单位怎样表示?你是怎样想的
用迁移类推的方式就可推出80厘米=8分米。
自己做,订正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教师说明:
长度间的十进关系正、反两方面都可以用。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的第3、4题。
(1)第3题
(2)第4题
重点观察第1小题:
1米-2分米=分米
师:长度单位不同,不能直接计算,要把1米变换成10分米再计算。
2、小测试:
5分米=厘米
43毫米+17毫米=毫米
4分米=厘米=毫米
60米=厘米
22分米+8分米=分米=米
30厘米=毫米
90毫米=厘米
45分米-36分米=分米=厘米
86厘米-46厘米=厘米=分米
3、第5-7题练习。
四、小结。
板书设计:
米和米以内长度单位的换算
7厘米=(70)毫米
80厘米=(8)分米
1米-2分米=10分米-2分米=8分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整千数相乘的口算算理,掌握其口算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和类推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分析
重点
理解算理,掌握口算方法
难点
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十、整百数相乘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学预案
一、复习准备
口算: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吗?今天,张老师就带着大家去游乐园玩一玩。这是进入游乐园的通行证,只要你准确算对下面的算式,就能得到通行证,有信心得到它吗?举手来说。
6×4= 8×5= 2×9= 3×9=
3×8 = 9×7= 7×6= 4×8=
师:我们同学算得既对又快,还把解决它的口诀也说出来了,真了不起!恭喜你们拿到通行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游乐园。
二、学习新知:
1.小组交流,探索算法
出示例1情境图
(1)出示问题:坐碰碰车每人20元,3人要花多少钱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呢?独立完成,然后在四人小组内说说你的算法。
(2)小组反馈:
①3个20是60;20+20+20=60
②2个十乘等3于6个十 20×3=60
这样的题目会做了吗?下面来考考你。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3)计算
40×3= 2×400= 20×6= 2×7=
50×3 = 4×600= 7×30= 20×7=
开小火车
2、合作探究,教学例2:
坐过山车每人12元,3人需要多少钱
(1)尝试说出计算结果:12×3=36
(2)合同组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提示同学可以利用小棒)
(3)小组汇报:
(4)教师小结算法:
三、巩固练习
10×4= 10×6= 10×7=
20×4= 40×6= 60×8=
12×4= 23×2= 34×2=
四、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的是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口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广角课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在简单的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有条理的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4、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三、教学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有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学什么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名侦探柯南吗?(想)他的经典台词是什么?(真相只有一个)柯南是一名优秀的侦探,他利用自己的智慧解开许多不可思议的谜团。你们想成为像他那样出色的大侦探吗?侦探学院招生了,有谁想参加?赶快报名,名额有限啊
2、游戏导入
师:这么多小朋友愿意来参加,真是太好了。那么就让老师来考考大家。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看谁能争取到侦探学院的名额?老师想请两个孩子做老师的小助手,一起合作完成,谁愿意来?(指名上来)
师:(将装有人民币的信封交给孩子)在这两个信封中装有两张不同面值的纸币。
师:现在请大家猜一猜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面值的纸币?(生猜)
师:大家猜什么的都有,到底是哪一个呢?你们能确定吗?看来缺少条件:请看提示一,他们手里拿的分别是5元纸币和10元纸币。
请你们猜一猜(生猜)有不同想法吗?(生答)
师:这两种情况到底是哪一种呢?你们能确定吗?(不能)看来还是缺少条件。
师:请看第二个提示,张亮同学拿的不是5元的纸币,根据提示二,你能猜出什么
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生答) [你很会思考。]
师:现在请两位小助手亮出人民币,揭晓答案。你们猜的很准确。同时也恭喜你们都获得了侦探学院的入学名额。
3、引出课题
师:对于刚才的游戏,你想说什么?(生答。)
师:是啊,在猜测的时候,不能随便乱猜,而是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经知道的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叫做推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进行一些简单的推理。(板书课题:数学广角——推理)
4、出示学习目标
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的推理经验。
指名读 齐读
(二)我来学
1、分析问题
师:了解了学习目标后,我相信侦探学员们一定更有信心。侦探学员们,你们准备好了吗?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侦探学院,开启神秘的推理之旅吧!
首先,请看大屏幕。(播放课件,出示例1)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小红说,我拿的是语文书,小丽说,我拿的不是数学书。你能判断出小刚拿的是什么书?小丽拿的是什么书吗
师:从主题中,你知道哪些重要的信息?(生答)
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生答)
师:他们三人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然后把解决问题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现在开始吧。
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2、汇报交流
师:他们三人拿的是什么书呢?哪个小组愿意来汇报。(小组汇报)
描述法:(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拿的不是数学书,他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板书(是 不是 就是 描述法)[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
2、在推理过程中还会运用到其他方法,那么你能不能用连线法来试着连一连? ( 学生利用投影仪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3、还有一种方法叫列表法你们能试一试吗?(学生汇报展示)
4、小结
师: 无论是描述法、连线法,还是列表法,在推理时都要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经过有序的思考,才能推出结论。描述法是推理的好方法,连线法和列表法能让我们的推理过程简洁、直观。因此描述法和连线法比较常用,而列表法不常用,在今后的学习中会涉及到。
(三)我来用
师:在刚才的学习中,侦探学员们表现的都非常的出色。柯南知道了,想要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他的考验吗?(愿意)
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打开通关之门。请同学们根据提示说出通关密码
第一关:判断
第二关:推理(一)·(二)
第三关:连一连
第四关:游戏——猜图形
第五关:神探出击
小游戏:恭喜大家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有序思考的好习惯顺利地过五关斩六将,成为一名优秀的大侦探。那么紧张的游戏过后,就让我们来放松一下吧!(律动放松游戏)
(四)我来思
师:今天大家玩的开心吗?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结合板书,师及时评价。)
师总结:今天我们用自己的智慧打开了推理的大门。老师希望孩子们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难题时,进行一下简单的推理,排除一切不可能之后,剩下来的,就是答案。
3年级下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连一连、写一写等活动探索搭配的方法与结果,体验分类、分步计数及数形结合的方法。
3.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感受符号化思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衣服和帽子的卡纸教具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搭配的方法,体会有序思考的价值。
教学难点:能够有序地进行搭配,用适当方式表达出搭配的过程与结果。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丑优优就要参加今年的小丑嘉年华表演了,这是他的第一次演出,所以他格外用心。可是,在演出服装的搭配上,却纠结了起来,该选哪条连体裤和哪顶帽子来搭配比较好呢?就现有的这2顶帽子,3条连体裤,你认为应该怎么搭配
生1:红黄帽子和红黄连体裤。
生2:圆点帽子和蓝色连体裤。
(二)自主学习
师:同学们提的建议都很好,这有2顶帽子,3条连体裤,一顶帽子配一条裤子是一种搭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大家猜一猜。
师:有人想出来了吗?有的同学可能觉得,只在脑子里想,想不清楚呀!好,现在就请大家在草稿纸上写一写,画一画,把自己的想法表示出来,让大家一目了然。(学生独立思考,试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合作交流
师: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呢?谁愿意把你的表示方法给大家看看
预设1:无序,用文字表达,而且不全的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几种不同的穿法?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少了两种。因为是六种(展示学生用文字表达的6种)
预设2:无序,用文字表示出六种。
师:这位同学找到了几种不同的穿法
生:6种。一顶帽子配3条连体裤有3种,另一顶帽子配3条连体裤也有3种,一共六种。
师:这种记录可不可以,你能不能提个建议。
生:这样找起来很费劲,还很容易混。
师:很容易“混”,也就是很容易(生答:重复和遗漏),那怎样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板书不)
预设3:有序,画图连线。
师:这位同学是这样表示的,你找到了几种不同的穿法
生:也是6种
师:他这样表示能看出是6种吗?是怎么看出来的?带着我们数数。
生:左边一顶帽子配3条连体裤有3种,右边一顶帽子配3条连体裤有3种,一共是6种。
师:我看到有同学的方法类似,但是更简洁的。(展示用数字或者图形表示的)
师:就按刚才这两位同学的方法,谁能到前边来边摆边说。
师:刚才的这两位同学,虽然表示的方式不同,但都找到了所有的搭配方案,没有重复也没有遗漏。为什么他们能做到这样呢?他在搭配的时候是按照什么搭配的?(生答:一定的顺序)
师:请大家想一想,他们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分小组讨论讨论。
请生交流想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先固定一顶帽子或一条连体裤,然后按顺序再去一一搭配。
师:(渗透乘法算式),我们一起再来看看,一顶帽子分别配3条连体裤是3种方法,如果用唰一下表示三种,那另一顶帽子配3条连体裤,唰一声也是3种方法,这里就有2个3,也就是2×3=6(种)。
师:反过来,从下往上唰,就是3个2,也就是3×2=6(种)。
师:假如多了一顶帽子,会出现几种方法;如果多了一条连体裤,是多少种方法
师:现在不用唰了,如果有4顶帽子和4条连体裤,有多少种方法
师:我们把这几位同学的表示方法放在一起看一看。大家的方法不同,但是都能不多不少地把所有的搭配穿衣的方法表示出来,他们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呢
刚才我们已经讨论过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先选定裤子,再分别去搭配所有的帽子;或者先选定帽子,再分别去搭配所有的裤子。
师:很好,这样去思考问题,就可以不重复不遗漏地找到所有的答案。我们称之为“有序”的思考。(板书:有序)
师:同学们用了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你喜欢哪个?说一说你的想法。
师:这些方式各有优点,其中用符号表达既简洁又明确,刚才某某同学就是用符号表示的,他确实比很多同学完成得都快!看,2顶帽子和3条裤子进行了有序的搭配,(出示课题搭配),就能得到6种不同的穿法!看,我们帮优优找到了这么多种穿法,他可高兴了,开开心心的去参加嘉年华了。
(四)知能应用
师:参加了嘉年华表演后,优优和小伙伴们一起去肯德基吃东西,有下面的东西可供小伙伴们选择,饮料区2种,汉堡区4种,一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呢
师:在肯德基用完餐后,小伙伴们准备各回各家了,从肯德基回优优家,有下面几条路线,出示路线图,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从肯德基到优优家,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路线呢
师:虽然这三件事情并不相同,却可以用一种方法来解决。
(五)总结拓展
1.总结回顾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搭配的几个问题,要想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最重要的是什么
生:有序思考
2.寻找生活中搭配的例子
师:其实这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在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都非常的有用,搭配不仅仅在数学上出现,其实在美术、语文、生活中都有很多关于搭配的学问,我们一起去看看。(课件播放)
3.爸爸对优优说:“看来,你今天的收获不小啊!爸爸今天考考你,我的西装和皮鞋搭配起来,一共可以穿出12套不同的衣服。你猜猜爸爸可能有几套西装几双皮鞋?”
三年级上册数学优秀课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例,经历、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2、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1000千克。
3、感受“吨”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质量单位“吨”,知道1吨= 1000千克。
教学难点:
感受认识吨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估计同学的体重
师:昨天同学们都测量了自己的体重,根据自己的体重能估计一下这位同学的体重吗?(学生自由估计)
师:为什么同学们在估计这位同学的体重的时候都用 “千克”而不用“克”呢?(学生答)
师:“谁再来说一说自己的体重?”学生回答后,教师说:“咱们班同学的体重大约在30千克左右。”
2、 引入“吨”
师:育红小学三(1)同学的体重和咱们班的体重差不多,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认真观察统计表,体重在多少千克左右。昨天我给同学们留了个家庭作业,计算出30人的体重一共是多少千克?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学生回答)
师:1014千克也可以说大约1000千克,其实1000千克还可以用一个新的质量单位,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生答“吨”),1000千克也叫1吨。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吨”。
教师揭示:1吨=1000千克,跟老师一起读一读。“吨”可以用字母“t”来表示,所以也可以这样写1t=1000kg。那一吨有多重呢,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二、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
1、 感受1吨盐
同学们平时都拎过东西吗
(1) 现在每组同学有两袋沙子,每袋盐重10千克,请每人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来(学生拎沙子)都谁把10千克的沙子拎起来了,谈谈你拎沙的感受。想一想你拎多少次10千克才是一吨呢
(2) 一袋10千克,两袋一共多少千克“(生答20千克)如果把两袋沙子同时用一只手拎起来,你有信心吗?(生答有)好,那你就试试吧!(生拎沙)都谁把20千克的沙子拎起来了,你感觉20千克的沙子怎么样(生答)还有没拎起来的吗?(生举手)你为什么没拎起来呀!刚才拎起20千克盐的同学想一想,拎多少次的总和才是一吨
(3) 选出两名同学,比一比谁的力气大,下面的同学可以给他们加加油,打打气。(生进行拎赛)下边的同学有没有敢挑战这个千克数的。(再找一名同学到前面拎沙)老师宣布,咱们班的大力士就是这名同学。还有不服气的吗,课下还可以再挑战一下。我想采访一下这位大力士 ,刚才你拎起了多少千克的沙,感觉怎么样?几个这样的 大力士才能拎起 一吨的盐呢
(4) 咱们把这些沙摆一摆,一袋一袋的数,(1.2.3.4.5)一排摆了5袋,摆了2排,是多少袋,(10袋)多少千克(100千克)?街上看到的三轮车一辆一次能运走吗?摞两层是多少千克?三层呢?那十层是多少千克?(生答:1000千克)它是多大一堆,它有多长,多宽,又有多高?一辆三轮车还能装下吗?你们再想一想什么样的车能一次把这堆沙运走?(学生回答)
2、再次感受“吨”
师:刚才在汇报的时候,咱们班的每名同学的体重大约在30千克左右,在计算育红小学三(1)的同学体重的时候,30多名同学的体重大约是1吨,让我们也来感受一下30多名同学的体重吧!这么多同学的体重加起来才是1吨。那现在你觉得1吨怎么样。
3、教师小结:
“吨”也是一个质量单位,这个单位与你们学过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相比怎么样,它是用来计量较重或大宗物品的质量单位。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识
1、“吨”在生活中的应用
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过用“吨”作单位的呢
2、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图片,让咱们一起看一下吧!
四、练一练
1.动物过桥,为什么他们几只能同时过桥呢?引导学生算一算。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练习
下面是小明在学完“吨的认识”后,写得一篇数学日记,有些质量单位用错了,请你先找一找,想一想为什么错了,再帮他改一改。 “今天是星期天,早上,我吃了两个100千克的包子,然后就和妈妈一起去菜市场买菜。市场上的物品可真多啊,看得我眼花缭乱。我和妈妈转了一大圈,一共买了1克的芹菜,2吨西红柿,3千克的鸡蛋,每个200克的苹果8个,1000千克肉。我和妈妈拎着这些东西回家,累得满头大汗。”
启发:虽然小明在数学日记中用错了一些单位,但是有些方面值得我们学习,你能说说我们应该向小明学习什么吗
师:我们应该学会用数学的眼睛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记录生活,养成写数学日记的好习惯。
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课件
第一单元《时、分、秒》
第1课时 《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分析:
时间单位“秒”学生们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有接触。1分=60秒,学生也有模糊的概念印象,但是,时间单位比较抽象,不像长度、重量单位那样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因此知道并理解1分=60秒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而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不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亦是难点。教学中,注重联系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给足学生观察、发现、探究、体验的时间和空间,注重多媒体课件的有效运用,以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 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 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 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
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板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课件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
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板书设计:(略)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相信学生,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经验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巩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过程:
一、想一想、说一说。
1、复习乘法口诀,教师引导按顺序背,选背。
2、看图说一说。
○ ○ ○ ○ ○ ○ ○ ○
○1每份有( )个○,图中有( )份,一共有( )个○。我们也可以说( )个( )是( )。
○2有( )个○,每( )个○分一份,一共分成了( )份。我们也可以说( )里面有( )个( )。
3、4个5是( ),32里面有( )个8。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了把几个物体分成一份,其实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倍”。(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二、学一学、议一议。
1、让学生自学P50例1,初步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让学生看书上P50例1的图,阅读相关的文字。思考以下问题:
○1图上画了几种萝卜?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2两个两个地圈,不带叶的胡萝卜圈了几次?红萝卜和白萝卜圈了几次
2、学生自学,并和同桌交流。师画出三种萝卜。
3、学生汇报,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生: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
4、指着胡萝卜和红萝卜,让学生上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里面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也就是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板书在图下方)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同学们,你们是这样圈的吗
5、学生试着圈一圈白萝卜,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同桌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6、议一议。
根据你圈的情况,比较一下,你准备把哪种萝卜看作“1倍的量”?其他两种萝卜都与它相比,分别是它的几倍呢
三、做一做、练一练。
1、自己完成做一做1,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2、 圈一圈,填一填。
△ △ △
○ ○ ○ ○ ○ ○
□ □ □ □ □ □ □ □ □ □ □ □
○1(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2(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3想一想:( )个( )个地圈,○圈了( )次,□圈了( )次□,□是○的( )倍。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倍”。说一说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倍?课后和爸爸妈妈交流一下,哪些地方用到了倍的概念。
小学3年级数学课件
教学内容:
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 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教具准备:
情景图(课件),照片,蜡笔,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让学生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和厚的情境,在测量中发现它们的长度都不是整厘米。从中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又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估测数学书的长、宽、厚的长度。 师:请同学们观察数学书的长、宽、厚,并估一估大约有多长,然后把估测的结果填入下表
小组合作学习,估计课本的长、宽、厚。
(1)采用小组(建议4人小组为宜)合作的形式,分别估计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为了确保人人参与,可选专人将估计的结果填在记录表(教师事先准备好,每组发一张)的“估计”一栏中。
(2)对估计的结果进行反馈。
反馈时,学生选择性的估计课本长、宽、厚,其他同学可以提出不同的意见进行补充。将学生估计的结果板书在黑板上,提出问题:谁估计的结果比较准确呢?怎样来验证
2、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计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互相讨论如何表述课本的长、宽、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2)组织全班学生交流测量的结果,并由此引出毫米。 长:不到21厘米、差2个小格。 宽:不到15厘米、差2个小格。 厚:不到1厘米、只有6个小格。小结:当测果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可以用毫米表示。位于厘米间的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3、建立1毫米的概念
(1)认识学生尺上的1毫米有多长。
(2)让学生看尺子,数一数1 厘米长度有几个小格,然后汇报小结1厘米里面有多少个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然后再比一比1厘米和1毫米,你发现了什么
生1、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就是1个小格,长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生2:从学生尺中,我能发现毫米与厘米的关系,1厘米=10毫米。 4、认识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
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交流 1厘米=10毫米 板出:1厘米=10毫米 5、举例说明1毫米的长度
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硬币、电话卡、储蓄卡、医疗保险卡等 这些东西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完成数学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一的第一、第二题。
3、找出自己周围物品,并用毫米作单位量一量它的长度。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又长了什么本领
小学3年级上学期数学课件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经历探索验算方法的过程,体会验算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乘法验算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逐步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3.通过除法验算,沟通乘、除法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含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小黑板等。
教学资源:
光盘
表达训练:
可以用商和除法相乘,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 迁移互助
1. 口算。
72÷8=35÷5= 42÷7= 40÷8=
9×8= 7×5 = 6×7= 5×8=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互助】①
互助方法:同桌互说。
互助目标:人人都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发现。
指生汇报。(学生自由发言,会发现上下两道算式都是用一句乘法口诀得出的;还发现他们都是由三个数字组成的;上面的算式和下面的算式是相反的等等。)
2.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加、减法的验算,那同学们回想一下他们是怎样验算的呢
【互助】②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用商乘除数加余数看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都会说。
3.引入新课
师:我们同学都知道加法和减法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加法可以验算减法,减法也可以验算加法。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是否也存在这种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大家就共同来探索一下这个问题。(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 探究互助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
(1)出示例题的情境图,你都看懂了什么
【互助】③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每个皮球2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看懂图,人人达标。
(2)出示情境图下面的问题: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④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36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3)列竖式计算:36÷3。
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
(4)师:他算得对吗?要知道算得对不对,我们需要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可以怎样验算呢
【互助】⑤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2.探究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1)出示第二个问题,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并把题目完整地表达一次。
【互助】⑥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3元,65元可以买多少根跳绳,还剩几元
互助方法:说给同桌听,共同理解图意。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真正理解题意。
(2)请一名学生到黑板上列竖式计算,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用竖式计算。。学生计算后,问:跟刚才有什么不一样?(有余数)
【互助】⑦
互助表达:每根跳绳的价钱乘根数再加上剩下的2元等于总价钱也就是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思考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
3.比较深化
(1)刚才两个问题都是用除法计算的,他们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互助】⑧
互助表达:一个有余数,一个没有余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会观察、会表达。
(2)没有余数的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时又有什么不同
【互助】⑨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相互说出除法验算的方法。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掌握除法的验算方法。
(3)师小结:今后在计算除法时,凡题目要求验算的,都要列出验算竖式;没有明确要求的,也要自觉地口头验算或在草稿纸上列式验算,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应用互助
1.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1题。
(1)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进行计算。
(2)同桌互助交流所填结果,学生按组集体读得数。
(3)提问:你觉得每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互助】⑩
互助表达:第二道乘法算式就是第一道除法算式的验算过程。
互助方法:单号举例子说明给双号同学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进一步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2.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2题。
(1)学生分组完成。
(2)选择一、两题让学生说一说验算的过程。
【互助】(11)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同桌互相说。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更熟练地掌握除法验算方法。
3.做教科书第53页“想想做做”第3-5题。
(1)看懂图意,弄清条件和问题。
【互助】(12)
互助表达:完整地说出每题的条件和问题。
互助方法:相互指着题目,说出条件和问题。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2)列出算式,正确计算并验算,并说一说,你是如何验算的
【互助】(13)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双号说给单号听。
互助形式: 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人人达标。
四、评价互助
1.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互助】(14)
互助表达: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可以用商乘除数再加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互助方法:把这节课的收获说给同桌听。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举例子人人达标。
五、拓展互助
三(1)班张老师买来一些铅笔,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张老师最少买回多少枝铅笔
【互助】(15)
互助表达:由“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还剩下5枝;平均分给7个小朋友,也剩下5枝。”可以知道铅笔的总数既是8的倍数多5枝,也是7的倍数多5枝。
互助方法:交流研讨。
互助形式:双号说给单号。
互助目标:班级前百分之六十的学生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