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负债500万无力偿还了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我就这样欠下了一笔债

  也许在人生的旅途中,每个人都会有后悔的事情。但我经历的一件事情,却一直令我懊悔不已,每当在脑海里浮现那时的情景,就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记得一个寒假的下午,我去紫竹广场滑冰,裤兜里还揣着几颗弹珠和两元零钱。我正独自玩得无趣,突然看见了一个同学,他也看见了我,高兴地跑了过来。

  我说:“来吧!一起来打弹珠!”

  “好!”他十分爽快地答应了。

  我们在广场上开始玩了起来,他一开局就占了上风,并且很快就将我裤兜里的弹珠全部“洗白”,最后我输光了所有“家当”还欠他一颗弹珠。

  他笑嘻嘻地问我:“还玩不玩?”

  我对他吐吐舌头说:“都倾家荡产了,怎么继续玩呀?”

  “那你就欠我一颗弹珠,可要还我哟!”他得意地说。

  “哪儿有卖呀?”我问他。

  “就在广场旁边的市场里面,那儿有弹珠卖。”他用手指了指旁边的市场。

  于是,我去市场买弹珠还他。

  我滑进市场,发现在市场一角有一位衣襟破旧、面容苍老的盲人老爷爷守着一个简陋的摊子,那儿有弹珠卖。我过去问价:“老爷爷,弹珠怎么卖?”

  “五角一个,如果买五个就两元钱吧,优惠你,反正我身体不好,也不准备再摆摊子了。你就自己挑几个花色好看的吧,我相信你。”老爷爷咳嗽着说。

  我把两元钱放进老爷爷装钱的铁盒子里,一边挑选弹珠,一边默默地数着:“1、2、3、4、5……”我手里已经攥着5颗弹珠了,可心里却还痒痒的,要是还能再多一颗……我在脑海里飞快地思索和斗争着——

  不能拿第六颗,那可是偷别人的东西呀……

  可是,我要还别人一颗弹珠,还要还一颗呀……反正老爷爷看不见,拿了他也不会知道。

  我小心翼翼地拿了第六个弹珠就匆忙离开了。出了市场,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到暗自庆幸。我把一颗弹珠还给了同学,也许是做贼心虚的缘故吧,我没有在广场停留便赶紧回家了。

  回到家里玩着我喜欢的电脑游戏,可今天玩游戏感觉很没味,心里总有一些忐忑不安。一颗弹珠,一颗5角钱的弹珠,让我整天心里惶惶,那老爷爷破旧的衣襟、苍老的面容、失明的双目不断在我眼前晃动,我心跳加速几乎要喘不过气来……

  第二天,我拿着一颗我最喜欢的弹珠去找老爷爷,可找遍了整个市场也没看见他。后来有人告诉我,由于他年老多病可能再不会来摆摊子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并轻声啜泣了起来,我真后悔我偷了老爷爷的一颗弹珠。

我负债500万无力偿还了

无法偿还的债务情感美文

  十六年前,无情的病魔夺去了母亲的生命。再过十天就是母亲的忌日,每至此时,一种负债的沉重感就会压上我的心头,而且愈来愈重。这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偿还的债务,直到母亲忌日那一天我在心里暗暗向母亲悔过之后,方才轻松一点。

  母亲的一生是在豫东农村度过的。解放前因为家穷,受尽了地主恶霸的剥削压迫,过着屈辱贫困的生活;解放后为将我们兄妹四个养大成人,受尽了苦和累。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大学毕业在陕西参加了工作,该尽一些孝,让母亲享享福了。

  有一年我在商店为母亲买了一件羊皮袄里子,雪白绵软,非常好看。母亲高兴地说“我也能穿上皮袄了”。可是展开一看,只有前后襟,没有袖子。我立即说:“妈妈,我怎么慌忙间买了个坎肩。你先穿着,我以后一定给你买一件上好的皮袄。”母亲笑笑说:“那好,我等着。”

  一个承诺,就是一个债务。在以后的几十年间,我也多次寻找时机兑现诺言,可是缘于各种原因,总是一次又一次向后推延。

  六十年代末,由于父亲因病去世,家里只剩下母亲和我的妻儿,加之小弟在外读书,全家生活处在困难之中。我的月工资58元,除支补家用已无剩余,几次到皮货商店看货,均因囊中羞涩只好作罢。

  到了七十年代,妻儿农转非,母亲和小弟还留在家中,生活窘困状况更甚。买皮袄的钱不但未能攒下,反而欠了债,不得不还把未成年的小女儿送回家里交给母亲抚养。老母已年过花甲,还要为我带孩子受苦受累,我实在于心不忍,可母亲却笑着说:“我生来就是吃苦的命,为带自己的孙子吃苦,我高兴。”

  1983年以后,我工作变动担任了一个单位主要领导。虽然生活仍不宽裕,但挤一挤买一件皮袄的钱还是有的。可是那时工作特别忙,几乎没有休息时间,竟把买皮袄的事忘诸脑后。待过了四五年,母亲竟突发脑血栓瘫痪在床,先是在我和二弟身边养病,九十年代中期又接回老家由小弟奉养,直到1998年10月29日去世。

  母亲的去世,断绝了我最后兑现诺言的机会,让我坠入无穷无尽的追悔之中。母亲为了抚养儿子吃尽了千辛万苦,从未发过一句怨言,而且至死无悔;而作为儿子,曾经许下的诺言却寻找各种借口一拖再拖,致最终难以兑现。一念至此,不禁珠泪滂沱。可是泪水再多又有何益?这笔无法偿还的债务深深地撕裂着我的灵魂,纵使女娲氏再世,炼就世上所有五色彩石,也难以弥补这条裂痕啊!

  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事可以拖,有些事拖不起呀!“子欲养而亲不待”就是一例,且不可为错过时机而遗终身之恨。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因降薪主动辞职是否有赔偿

宅基地拆迁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