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学生心理状况调查报告

  作为中学生我们经常可以听到类似于“竞争激烈”这种词。当前,各种竞争例如经济、科技等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又赖于教育去培养,所以尽快造就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和广泛适应能力的各种人才就成为教育改革和现代学校关注的中心课题。

  而今,我国的中学生正处于新旧体制常常发生碰撞,许多问题不可能尽如人意和适时解决,受应试教育的驱使中学生被迫投入竞争,随着父母离异的、破损家庭的增多,以及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造成了中学生的种种心理问题。

  为此,我在网上搜寻了一些相关的信息,并且调查了当地的一些中学生。

  结果分析

  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对学习上的问题认识较为清晰,认为自己学习时注意力还是比较集中。多数同学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较自信。但40%以上的同学存在对考试焦虑不安,未能做到主动学习。

  大多认为自己会主动关心他人、能敢于承认错误、自理能力较强的同学在社会中也往往较为有自信。少数则是不会主动的关心他人,而是一昧的要求他人对自己好。

  而且家庭因素已慢慢成为造成中学生有心理问题的原因,我的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因为家庭不好,所以开始厌学,或者变得消极。

  分析讨论

  目前我国高中生的年龄大部分在十六岁至十九岁之间,独生子女占了大多数。这些孩子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特别是一些家庭中孩子俨然就是“小皇帝、小公主”,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以自己为主宰,心理脆弱,经受不住风雨和磨练。根据调查,发现独生子女在社会性行为方面,存在问题的比例高于非独生子女23-40%。我国独生子女存在的弊端是依赖性。对父母、家庭、环境的过度依赖,是独生子女的一个通病,这主要是家长的过度管制造成的。父母由于过分担忧,隔断了孩子同周围环境的接触。孩子们自我探索活动都变成了在父母精心照管下的附属活动。同时,由于父母的过分疼爱,对孩子大包大揽,从而使独生子女在父母的一系列的替代活动中,最终丧失了自我,养成很大的依赖性。

  由于父母对他们过分宠爱,使他们习惯于接受他人的关心、爱护,而不知道去关心、爱护他人;没有兄弟姐妹相互谦让的生活体验,使他们不能感到关心、迁就他人也是一种责任。其次,父母怕自己孩子在与他人交往中吃亏,有意无意地教了一些自私的观念和方法。此外,社会上各种不良风气,如走后门,拉关系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等,也强化了孩子“自我中心”的意识,形成了自私心理,功利心较强。独生子女的利已性一旦形成,往往很难纠正,自己得不到幸福,也害了周围人。

  家庭原因:

  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习惯、性格、以及处世方式以及对人的态度都与家庭有关,因为你很小的时候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你不断的模仿你家里人的行为习惯,看到他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你慢慢地就学会了。资料表明童少年期孩子的心理活动比较简单,多以感官受外部刺激而出现的反应为主,在行动上模仿占有重要地位。如果父母和家庭其他成员品德高尚,行为文明,性格良好,子女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他们,天长日久就会成为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形成一系列优良的性格。所以如果父母若有不良的性格,如脾气暴躁,冷漠厌世,虚荣浮夸等也很容易“传染”给孩子。

  而且家庭气氛对其性格、心理的影响很大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相互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尤其是父母离异的家庭对儿童性格有消极的影响。

  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所以在我们遇到让我们不喜欢的人的时候,不应该只看到表面现象,认为他怎么怎么样,很讨人厌,哪个人不想自己是很个阳光,朋友很多的人,可是从小的“熏陶”不得已让自己变得这个样子。父母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对其子女的心理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是父母总是忽略了这一方面。

  很多小孩子有了缺点、犯了错误的时候,有很多的父母不顾孩子的自尊心,毫无情面地训斥、指责、辱骂甚至动手打,严重地伤害了孩子的心灵,造成了孩子的逆反、抗拒心理及行为。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既然生在了这种社会,这样的家庭,不能想象去改变它,只能换个心态换个方式去对待,不要去想这一方面的问题,让自己过的快乐一点,因为生活是自己的。因为最后陪伴的只是自己,所以只有自己变得强大了,才能掌控好自己的命运。

  所以我认为,最终能否成功和幸福仍是靠自己,这是无可逃避的事实。

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心理调查

  江苏省南京市 南京市长江路小学三(1)班 朱弘毅 人发生意外时会怎样

  “每个人都会发生意外。那么,发生意外时人会怎样做?”最近,我对全班同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很大的收获。调查结果如下:

  1.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坐在地上,眼睛直直地盯着一样物体。

  2.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脑子里会一片空白。

  3.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用手使劲地摸伤口。

  4.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死死捏住手里的东西。

  5.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脸会变得苍白。

  6. 有的同学发生意外时会大哭不止。

  以上是我调查的结果,以后我还会继续调查我身边的每一个人。

心理咨询课程心得体会

  8月16日至8月27日,在学生处的组织下,我系三名辅导员来到了中大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十二天的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这次培训真是令人获益匪浅。培训期间,老师们在讲解教材的同时,还结合了自身的经验,让人对苦涩难懂的心理学理论有心理咨询师培训学习心得了形象的理解。

  培训老师从基础心理学开始介绍,然后慢慢过渡到心理技能。经过此次培训,我才分清,心理的正常与不正常。一般所说的心理问题是指正常心理中的不健康心理,而不正常心理则是指有心理疾病,这就需要去医院进行诊断治疗了。我们通常所说的心理咨询的面对人群是心理正常的人群中不健康的。

  作为一名辅导员,所面对的是高校学生,对于自己带的学生要有一个总体把握。例如对于大一的新生,因为是刚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对于周边的人和事都不太了解。离开了家庭,离开了自己生长的地方。纵然是在高中时期表现十分优秀的学生,可是来到大学后,突然间这种优越感消失了,那一种失落与落差会造成新生自卑感的产生。因为军训期间的高强度训练,也会使新生感到身心的疲惫,从而让部分新生有躯体疼痛感的现象产生,还会有如莫名的紧张感,恐慌,甚至会抑郁等。这就需要辅导员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关注,通过与这些学生的交流,通过其他同学的侧面观察,来使他们尽快的适应校园的环境,如果在进入校园后两个月还是无法转变那种孤独、无助的心境时,那么对于此类学生就要请学校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辅导了。

  当然,作为一名辅导员,首先自己的心理就要是健康阳光的,不然如何去进行心理辅导。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去带动学生。

  记得培训的时候有个老师在讲心理诊断的时候,就说了,心理咨询师对于来访者,即使对方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你再怎么不喜欢都好,都不能抱有厌恶的态度,也不能说来访者有言语刺激到咨询师某根神经了,就与来访者进行争执。咨询师面对来访者是没有对与错之分的,如果是实在是无法接受来访者的咨询,那么就只能是转介了,不然这样只会加重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既然如此,我们面对自己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对于学生,我是辅导员,是老师,可是在年龄上,我只是他们的大姐姐,应该要向对待弟弟妹妹似地去关心、爱护他们。当然,如果学生能够像对待大姐姐一样的看待我,能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这对辅导员的思想心理辅导工作也是极有便利的。

  做了一年的辅导员工作,对学生的了解也越来越深入了,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与我谈心,对于班级上的情况,除了心理委员会关注班上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学生,他们周边的同学们都会关心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温暖。

  在我带的学生当中,有心理问题倾向的大都是贫困生,他们有的自卑,有的偏激,有的过于自信。不过是自卑心理的占大多数,因为家里的贫困,所以他们交不起学费,穿不起漂亮的衣服,害怕班上同学嘲笑,为了能拿奖学金而拼命读书。即使是成绩再优秀也好,也打消不了他们中一些人的自卑感,于是与班上同学的关系就不好,总是独来独往,就像是个独行侠。培训时,老师们也有说过,他们并不想成为独行侠的,给人感觉好像很独立,很潇洒,其实他们内心的孤独感是那些家庭优越的学生们无法体会的。

  并不是说家庭贫困的学生才有心理问题,家庭富裕的学生也会有。有些家庭富裕的学生家长并不关心自己的孩子,只是将钱给孩子花,自己忙自己的事业,这样就会造成孩子的心理扭曲。记得有个老师就讲过这种情况,说是一个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那个孩子的妈妈很会做生意,也做得很好,可是她总是不在家。到后来孩子上了大学了,再一次心理普查中,查出这个孩子有心理问题,于是心理辅导老师就找了那个孩子谈话,结果却发现,那个孩子很痛恨自己的母亲,甚至是想杀了她。为什么呢?就是因为那个母亲除了赚钱,根本就不关心自己,使得自己像是被抛弃了一般。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

  当然,对于心理有问题的学生我们辅导员要重点关心,可是对于一些表现一般的学生我们也要关注。那些学生成绩一般,表现一般,甚至有时候会被人忽略了。他们中大都是对于周边环境有着比较好的适应感及满足感,可是总会有一小部分因为家庭的一些变故或是身体的疾病而突发的心理问题,这就需要辅导员的细心关注了。

  通过这一次培训,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也为我日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强了信心。

中学生心理问题调查研究报告

  中学时代是中学生生理和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阶段,此时的中学生既有别成人,又非昔日幼稚的顽童,在身体形态和心理上均发生一系列的“质的”变化。在这一时期,学生对社会的适应是一个不断碰撞而又不断调试的过程,其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困扰,滋生各种心理问题。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有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唯我独尊心理、厌学心理。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堪学业等诸多压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对于这些,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以及面对。

  首先是自卑心理。这是普遍出现在青春期青少年身上的现象。具体体现在“我成绩不如某某某的好”“我能力不如某某某的强”“我家没有某某某有钱”“我长得实在是强差人意”等等方面。而这就造成了青少年不敢去让自己的才华,自己真正的实力展现出来。其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对于这个方面,我们需要正确的去认识自己。每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见自己发光点看见自己长处,只有这样全面的立体的判断自己才能得到稳步提升与发展,一味的自卑只有走下坡路。

  然后是孤独心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的条件都太优渥了,所以他们有一大堆的时间来捏造自己莫须有的孤独。我们要看见社会上那些衣衫褴褛的工人讨不到工资一脸尘土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孤儿院里孩子们笑容背后没有父母的孤独,我们要看见年事已高无人照料的老人拾荒时的孤独,认识到这些,我们就会发现我们的孤独根本就不值一提。我们可以敞开心扉与朋友老师家人面对,用知足来化解莫须有的孤独。

  然后是有关嫉妒心理,这个多是出现在女孩子身上,有关别人的衣服比自己的好看,别人比自己人缘好,别人有男孩子喜欢,别人家境优渥,而面对这种正常的心理我们应当用正常的方式去处理。要知道好的条件不能靠父母不能靠先天,要靠自己去一手创造。嫉妒是把自己往火坑里推,要看到发展的一面而不是去嫉妒别人哪里比自己优秀哪里比自己条件好。

  唯我独尊心理出现在和家人的相处里。认为家人的付出是应该的,认为自己是皇帝是公主,不可一世,什么要求都必须要满足,要比别人好,人家都要听我的。这种心理要去多体会别人的感受,换位思考,就能解决唯我独尊的病态心理了。

  厌学心理的人往往没有远见,他们贪图一时玩乐,今宵有酒今宵醉,完全就没有考虑到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需要别人去开导他们走出象牙塔,了解到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的幸福,要远见到几十年以后自己脱离父母独立了靠的是满腹经纶去闯这个社会,通过学习去计划自己的美好人生,才能摆脱鼠目寸光的厌学心理。

  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多种多样,在此例举几种。希望大家能够反思自己,从中学到一些东西去提高改变自己,顺利成功的走过我们人生的花季,不要在将来因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心理活动后悔不已!

心理咨询实习报告

  在一个月的实习过程中,主要回复咨询邮件,网络qq咨询;每个星期二,实习小组进行案例讨论,角色扮演以及共情训练。

  这一个月的心理咨询实习,我有不少的收获:

  一、通过网络咨询实践,学习进行摄入性谈话,搜集咨询者的基本资料,对咨询者的问题有一个大概了解,进而梳理问题脉络;咨询中最关键的是对咨询者的共情,这是建立有效、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基础,将对咨询者情绪、情感的理解,以自己的语言反馈给咨询者,以使对方感受到被关注和尊重;

  二、通过案例讨论,大家表达各自的见解。不同的咨询员对咨询者的问题会有不同的理解,大家共同分析和讨论,集思广益,寻找咨询者问题的关键点;我从中发现自己看法的偏狭,开阔自己的思路,提升了咨询知识水平:咨询的焦点要转入咨询者身上,引导其进行思考;咨询员要有精神分析的眼光,人文主义的心态,认知行为的方式,家庭治疗的形式;

  三、通过角色扮演,我以咨询者的身份,讲述了自己在情感之中的困惑,以及成长过程中与家庭成员的情感纷纷问题;一方面,通过“空椅”对话,我宣泄了积压在心中许久的负性情感;另一方面,督导与咨询成员们给予我很多鼓励的话语,令我认识到自己存在的思维、行为模式,探寻自己身上的长处,挖掘自身潜能。

  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的方式,让我们对咨询员的坐姿,表情,询问的语气,共情的态度等方面得到了实际训练。

  一个月的实习期很短暂,我在一些方面上存在着不足:在网络咨询中,与咨询者的共情不足,过早的加入自己的价值观判断,没有以一个中立态度对待咨询的问题;自信心不足,角色扮演中不敢担当咨询员的角色,总是担心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在共情训练中,自己表露的是焦虑,担忧的情感,没能达到满意的效果;实习期间,由于自己还忙于其它事务,无法静下来认真于心理咨询,没有自己的个案与大家共同讨论。

  在红枫的实习,可以说是既有收获也有遗憾,但总的来说,收获是较多的。

  此次实习中,有幸得到刘凤琴老师的督导,每当在咨询中遇到困惑时,刘老师总能耐心地指导我们,给予我们启发;刘老师有多年丰富的心理咨询经验,对心理咨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她用通俗的语言讲述心理咨询方法,直观明白,不是僵化的理论,更令人易于理解和消化。刘老师开朗、乐观个性,亲热、包容的态度,敢于挑战困难的作风,令人留下深化印象。

  咨询室里直爽的芦老师,温顺的夏老师,一直在认真、辛苦地工作,她们那种强烈的工作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值得我学习。

  在实习中,我结交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稳重的王芳,有潜力的瑶瑶、平和的牛牛、阳光的张爱、热心肠的贾选红、强势能干的慧娟、斯文的竹子等。通过与她们交流对心理咨询的观念、看法,分享心得体会,使我得到很多的启发,从中我能感受到咨询员团队的温馨和快乐。她们身上都散发着一种光芒,无论是显露的,还是含蓄的,都是一种助人自助的力量。

心理咨询心得体会

  今年的x月至xx月,我有幸与其他学校的老师一起参加了由四川大学组织的三级心理咨询师的培训学习,并于xx月xx日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考试,受益颇多,感慨万千。

  一、领导重视,关心倍致

  心理咨询矫治工作,一直是新中国监管场所教育人、改造人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尤其是近几年来,心理咨询工作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重视,把提升教育矫治质量这一监管的根本要义提升到了空前高度的同时,心理矫治工作自然成了新时期教育矫治工作的排头兵。要做好心理咨询工作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性,为了更好地开展好此项工作,在四川大学的老师们以及教育局的领导高度重视下,在白岩松的关心支持下,我有幸参加了这次心理咨询师学习培训。开班之前,上级领导专门部署相关工作,学习期间对我们的学习情况还经常过问,充分展现了上级领导对基层同志的关爱之情,同时也体现领导对心理矫治工作的“爱之深,情之切”,这一切无不让大家深深为之动容,温暖着、激励着我们。

  二、师资力量一流,学识渊博

  本次培训主要由四川大学负责,担任本次培训授课的老师都是四川大学一流的专家学者。在每位老师的教学过程中,学员们彻底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精湛的技能、生动的讲述、非凡的人格魅力所征服、所感染,将貌似玄妙的心理技能举重若轻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使同学们得到了极大的个人成长,似乎每堂课都是一种热切的期待、一餐丰盛的晚宴、一次积极的成长。老师们从不同的心理治疗流派、不同的心理治疗领域、不同的心理问题、不同的心理工作需要出发,触发着每个学员成长需求、工作需求。

  三、学员受益颇多,感慨万千

  这次培训,大家一致认为,收获太多,同学们像一个永远不知道满足的孩子一样,汲取知识、感受、体验。觉得学习心理咨询,不只是能拿到一本资格证书,而且还能学习到很多与我们日常学习、生活、工作有很大帮助的知识。

  总而言之,通过参加此次心理咨询培训,使我受益良多,在提高自己专业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促进自我成长,提升工作理念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服务意识、沟通意识、创新意识方面有了积极地转变。

不同的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有时能让自己更加清楚,了解自己;有时能让内向的你,变得活泼开朗,喜笑颜开。。。。。。中午,我们体验了一场独特的心理咨询。

  这次的心理咨询,可不是请专家来对你进行咨询,而是让我们一起做游戏,从游戏中感悟人生。

  心理老师将我们分成四队,马上开始了激烈的比赛。

  首先,进行的是“水果蹲”。裁判员一声令下。柠檬队便把攻击目标转到了我们火龙果队上:“柠檬蹲,柠檬蹲,柠檬蹲完火龙果蹲!”给我们来了个措手不及,我机智地回过神来,猛地号召其他队员:“火龙果蹲,火龙果蹲……”队员们也全神贯注,拼了命的喊。我们队赢了。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穿越彩虹城”。只见大家一齐围成一个大圈,手紧紧相拉,将一只彩色呼拉圈套在手上,将它绕过全身,并不能松手。大家脸上都露出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比赛开始了,大家都十分机灵,扭几个身子就将呼拉圈绕过去了。瞧!这组同学可真齐心协力。周文文要将呼拉圈传给身旁的莫胜南,可是费尽周折也没有成功。他似乎若有所思,将牵在一起的首相上一抛,机灵的她也弯下了腰……结果,完美的投进了。转眼,已经轮到了我。孙乐将圈丢向我,一时疏忽,没接着,我试图从龙戏中钻进去,可是却比登天还难,反而被撞了个红包,心中甚是苦恼:怎么进不去!!!于是,我决定让圈套到头上,唉!三招落空。最后借助同学的帮助,艰难的绕过全身,就如那滔滔的黄河水流过峡谷。但是,由于我们反映迟钝了些,最终还是失败了……

  我们披着世事的衣裳,走向教室。刚刚的一幕,仍然回荡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

一例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摘要】小学生谢某某,因看重考试结果,导致在考試中不能发挥正常的水平,进而形成考试紧张问题。咨询师经过系统了解与分析,与其商定了咨询目标。最终咨询师运用认知疗法及来访者中心疗法消除了谢某某的错误认知,咨询效果明显。

  【关键词】考试紧张;错误认知;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1一般资料

  谢某某,男,10岁,北京某小学学生,四年级,家中是独子。外貌清秀,衣着干净得体。无重大躯体疾病历史,家族亦无精神疾病史。父亲母亲均为知识分子,家境良好,父母非常注重他的学习。同学老师都认为他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学生,同时聪明机灵,平时学习成绩很好,但考试时表现总是不理想。课余时间他在校外学习英语和小提琴。2主诉

  我觉得我挺聪明的,可就是考试的时候考不好。其实那些题我都会做,就是考试的时候特别紧张。我就怕考不好,我觉得我必须考出好成绩。我考不好我爸爸妈妈就会说我,就算我考得很好他们也希望我下一次能考得更好。上学期期末的时候班里除我之外的其他同学都拿到小红花了,什么进步奖,文明奖什么的,就我一个人没拿到。其实这也没什么了不起的,我觉得我做得不比他们差。还有,我不愿意学小提琴,我爸爸妈妈非逼着我学小提琴。其实我每周特别怕去上小提琴课,我在家的时候练得挺熟的,可是老师回琴的时候我就紧张,我就拉不好了。然后我妈妈就说我,然后就逼我练的时间更长了。3观察和他人反映

  来访者说话时对咨询师有很强的戒备,同时不能安静的坐着,总是动手或者晃腿,要么就是扭动身体,总处于焦虑状态。

  班主任反映来访者是个很聪明而且自尊心很强的孩子,上学期期末他没有评上小红花,虽然他嘴上说没关系,但看得出来他心里非常难受,但嘴上坚决不承认。4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一般心理问题

  诊断依据:来访者该问题的持续时间较长,表现考试焦虑问题。考虑到来访者只对考试这个特定问题产生焦虑,同时对结果的期望值过高是问题的主要原因。考虑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得知、情、意是统一的、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一定的自知力,有主动的求助行为,逻辑思维清晰,没有出现感知觉的异常、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2.来访者虽然对考试比较紧张,并且时间较长,但该问题并不是非常严重,尚未泛化,不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故排除神经症以及严重心理问题。5原因分析

  1、生物学原因: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社会原因:(1)学校,老师和家长注重考试成绩。

  (2)家长对其施加的压力过大,要求过高。

  3、心理原因:(1)个性因素:自尊心强,害怕失败,缺乏自信心。

  (2)错误观念,注重考试和各类测试的结果,认为好成绩非常重

  要。6咨询目标的制定

  近期目标:1正确面对自己考试紧张的问题。

  2改变错误认知,即“害怕考不好,我觉得必须考出好成绩”。

  长期目标:1尝试接受自己每次考试或测验的结果,不论好与坏,正确分析原因。

  2注重事情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建立正确的认知:不努力肯定没有好的结果,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都一定会有好的结果。

  3正确看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树立自信,享受努力的过程。7咨询方案的制定

  1.主要咨询方法:会谈法、来访者为中心疗法及认知疗法。

  2.咨询过程中,双方权利和义务

  求助者的权利:(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求助者应尊重咨询师,按照预约时间不失约、不迟到,

  如有特殊情况提前通知咨询师。

  咨询师的权利:(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咨询师的义务:(1)热爱本职工作,坚定为社会做奉献的信念,刻苦钻研专

  业知识,增强技能,提高自身素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与求助者建立平等友好的咨询关系。

  (2)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

  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

  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

  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3)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

  3.咨询时间

  咨询时间:每周1次,每次50-60分钟8咨询过程

  咨询阶段大致分为:诊断评估与咨询关系建立阶段;心理帮助阶段;结束与巩固阶段。

  第一次

  时间:20xx年10月5日14:00

  目的:了解基本情况;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确定主要问题。

  过程:1填写咨询登记表,询问基本情况;

  2介绍咨询中的有关事项与规则;

  3引导来访者叙述了自己的烦恼,重点诉说为什么考试的时候很紧张的问题,及非常渴望好的考试结果的原因。

  4制定咨询目标与计划,目标是调整对考试的认识,注重努力的过程;计划采用认知疗法和来访者中心疗法。

大学生可疑强迫症的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一般资料

  赵某,男,19岁,郑州某高校机械工程专业大一学生,家中有一个姐姐(上职专时意外从楼上坠下后得了精神分裂症,住过精神病院,现在仍需靠药物维持病情稳定),姥姥和舅舅都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问题;身材瘦弱,身高1.73米,高中时出现过一跑步就腿肿的情况,去医院检查,但并未发现器质性异常,因此不能经常参加集体活动;高三下学期因觉得受同学干扰,无法专心在学校学习而休学回家;父母均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较差;性格内向,说话虽声音洪亮但经常面无表情;与父母关系一般,很少与父母交流。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来访者主述:怀疑自己得了强迫症,于是在网上搜了强迫症的症状,觉得和自己的情况非常相符,又在网上做了测试,测试的结果也显示确实是强迫症,为此内心很痛苦,非常渴望回归正常,但是迫于经济压力,害怕去治疗会花很多钱,也担心确诊了之后父母会担心,所以现在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来访者个人陈述:我的情况要追溯到高二下半学期了,当时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我在宿舍的阳台上站着,这时楼上有人往下泼水,结果楼下刚好经过一个妇女,这个妇女就认为是水是我泼的,于是大声质问我,我当时特别恐惧,虽然我很明确水不是我泼的,但心里却特别恐慌,怕这个妇女认定是我泼的,然后对我采取报复或其他更严重的行为。从这件事之后,我对那些没有发生的事情或与他人一点小的摩擦都会在心里反复思考,直至自己觉得稍微舒服一些才会停止,我也知道这样做是没有必要的,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想法。到了大学之后,我也会因一些小事而想得很多,比如不小心踩了别人的脚,向别人道歉之后,还会担心别人会不会找我麻烦;我借同学的书,特别担心别人的书里会夹有重要的东西或者钱,我就会反复跟同学确认书里是否夹有东西,有时反复确认的次数多了,同学都烦了,我才会控制住自己,但事后还会担心“同学会不会真的因为书里夹的东西丢了而找我麻烦”;在洗手前我总要仔细检查手,因为害怕有重要的东西黏在手上,洗手的时候被冲掉;我不敢吃西瓜,因为担心西瓜汁多而黏,瓜皮会粘上桌子上的贵重物品而被自己丢掉;晚上睡觉关好宿舍门后会反复检查,而且在关门的时候会非常小心,担心外面有人自己关门时候会撞到别人;我还会反复擦书,有时擦6遍,有时擦12遍,严重的时候要擦18遍;我走路时经常会低头看路,因为担心前面同学会掉东西到地上而被自己踩到。我知道自己的这些想法和行为很不应该,没有必要,也会有意识的控制,但总是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不去想不去做,这时内心也会有一种急躁感、焦虑感,很痛苦。我非常渴望回归正常,希望咨询师能够帮助我改善这种情况,消除强迫行为。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神经症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来访者进行评估。

  (一)病程:来访者的情况从高二下半学期开始至今已经一年半,评3分。

  (二)精神痛苦程度:来访者自述出现这些想法和行为的时候会很焦虑、很痛苦,但如果是很多人在场的情况下自己很清楚该怎么做,也会主动设法摆脱,计1分。

  (三)社会功能:来访者自述这种情况到大学后有所缓解,学习和社交只是受到了轻微妨碍,计1分。总分计5分,为可疑病例。

  四、原因分析

  (一)生物学原因

  来访者的症状最严重时是在高中阶段,此时自尊心和上进心比较强,注重学习成绩,学习压力大,精神容易紧张和焦虑,且内容容易泛化。来访者无器质性病变,家族中有精神病史,来访者有遗传素质。

  (二)社会原因

  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父母对来访者寄予厚望,希望来访者能通过学习改变命运,导致来访者压力较大,到大学后周围环境陌生,与同学缺乏交流,缺少社会支持。

  (三)心理原因

  个性因素:来访者性格内向、敏感,内心脆弱自卑,应变能力差,过分关注自我,追求完美,拘泥细节,缺乏安全感、满足感,过分沉溺于职责义务与道德规范。

  认知因素:来访者得知姐姐、姥姥、舅舅均有精神问题后常处于对自身患病的担忧中,并担心自己患病后父母无法接受,家庭经济条件也无法承受;无端放大小概率事件的可能性,总是对事情进行自我归因。

  五、咨询目标

  为有效改善来访者状态,根据其主导症状的表现,经与来访者协商共同确定,采用认知行为疗法,同时配以放松训练,达到咨询目的。同时兼顾其长远成长需要和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一)具体目标与近期目标:减少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消除强迫症状;恢复正常的学习生活状态。

  (二)最终目标与长期目标:完善来访者的个性,增强其社会交往能力。

  六、咨询过程

  咨询共分六次完成,每次50分钟左右:

  第一次:通过咨询面谈收集资料并向来访者详细解释评估结果,建议来访者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只要积极配合咨询,加之来访者强烈的改变欲望,相信经过系统的咨询,一定能有所好转;与来访者制定咨询方案和咨询目标;调整求助者的归因方式,因长期处在焦虑状态,加之有明显的强迫行为,担心如果被确诊,家庭经济难以负担,父母难以接受,更加重焦虑情绪,通过举例子等方式,让其充分感受到生活中的事都有正反两个方面,而人们的归因方式直接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活态度。

  第二次:帮助来访者改变负性思维。建议来访者遇到任何事情,可以通过四个方法改变思维方式:1.寻找更多的可能性,一件事情可能带来的后果有很多,来访者往往专注于最坏的后果,却忽略其他的可能性;2.换位思考,如果自己是当事人,自己会这样想吗?会这样做吗?不能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样反而给自己带来烦恼;3.积极赋义,任何一件事情的发生一定有其积极的影响也有其消极的影响,建议来访者对任何一件事都先要进行积极赋义;4.做好最坏的打算,并积极寻求方法让最坏结果的影响降至最小;让来访者用四种思维方式对上次及本次所举的例子进行改变思维的尝试,来访者表示对自己影响很大,表示赞同。第三次:肯定并鼓励来访者的改变,建议来访者坚持能够改善自己症状的思维方式和良好习惯;向来访者解释症状有所反复的可能原因,建议来访者遇到问题后不能逃避,而应找出原因,找到可行的方法去解决;向来访者介绍“森田疗法”的主旨“顺其自然,为所当为”;建议来访者将此方法正确地运用到自己的强迫思维中去,并针对来访者所提出的事件,和来访者一起运用森田疗法的主旨进行分析;建议来访者将之前学到的积极思维方式和本次学到的森田疗法的主旨有效地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四次:肯定来访者改变的信心、决心和行动力,继续对其不良认知进行调整,强化正确认知,鼓励来访者坚定信心,相信只要自己有改变的信心和行动,一定会越来越好;教给来访者放松训练的技巧,让其每天做1次放松训练和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体察自己的肌肉绷紧放松和深呼吸状态,然后放松,使情绪和肌体产生由紧张到松弛的反应,最后产生意向上的适应并迁移到现实行为中。

  第五次:加深对症状产生原因的认识,淡化负性心理印迹,提高挫折承受力,与来访者分享学习中的“高原效应”,任何一个项目或进程都会经历一个快速提高、停滞不前甚至下降的过程,但通过调整心态、方法后,又会出现奇迹般好起来的现象,这就是高原效应;鼓励来访者调整心态,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坚持到底,要有“持久战”的心理准备,正如俗话所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这将会是一个漫长的“抗争”过程,只要情况没有变得更糟,就说明是在“好转”,要坚定信心;进一步指导其进行放松训练,反馈效果良好。

  第六次:对前几次的咨询做总结,巩固来访者已获得的正确认知和积极情绪状态。

  七、咨询效果评估

  (一)来访者自我评估:症状明显减轻,情绪逐渐放松,学习状态良好,效率提高,人际交往状况也有所改善。

  (二)他人(辅导员)评估:学生心情放松很多,脸上笑容多了,上课听讲更认真了,也开始和同学一起参加活动了。

  (三)咨询师评估:改变了过去一些不正确的观念,缓解焦虑情绪,消除强迫症状,达到了预期的咨询效果。

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核心提示: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摘要:考试焦虑是因考试压力引起的一种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迎考及考试期间出现过分担心、紧张、不安等情绪问题,还伴有失眠、消化机能减退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本案例是一位初三学生连续两次没考好而引起焦虑、紧张、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症状,因担心再次考不好,害怕考试,甚至中考也不想参加了,根据评估与诊断,采用合理情绪疗法、系统脱敏法,基本达到预定目标。

  正文:

  一、一般资料

  肖某,女,14岁,汉族,初三学生,身高1.56米,体态正常,无重大躯体疾病,出生于教师家庭,父母亲都是县城教师,父亲为小学教师,大专学历,母亲在她所就读的县城重点初中担任教导主任,家族中无精神疾病历史,从小到大,生长发育正常,家庭条件一般,不轻易与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乐,性格内向。父亲平时工作不忙,家务几乎全包,对她的生活起居照顾得非常周到,母亲忙于工作,但平时能抽时间与她交流,父母对她的学习要求很高,期望值很高。

  咨询前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2。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紧张、不安一个月。睡眠障碍,无食欲,考试也不敢考。

  求助者陈述:她出生在教师家庭,家庭和睦,从小聪明好学,性格内向,不爱说话,在学习上父母要求严格。父母为她制定的目标就是考重点高中,从小学到现在,学习成绩优秀,一直名列前茅,偶尔一次考不好就非常难过,担心对不起父母,此后更加努力,下一次一定能考好,进入初三后,父母对自己更加关心,每顿饭都做她最喜欢吃的。父亲原来喜欢带朋友到家聊天的现在也取消了,也不上网打牌了,说话很小的声音,怕影响她休息,这些促使她暗暗努力,以期不辜负父母的厚望。在初三第一学期的前两次阶段考试中都考了班里第一名的好成绩,但在去年期末考试前20天,她正准备复习迎考力争佳绩时,母亲被学校派往英国进修学习,生活中陡然少了理解自己能给自己很好安慰、指导的母亲,感觉很不适应,心里空落落的,再加上这次期末考试老师家长都非常重视,成绩全县排名,老师还说,根据历年经验,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要求同学们发挥出好成绩,以增强自信心,考得好回家过一个快乐的年。不知怎么考的,她成了班里第15名。老师说的话时常在大脑中萦绕,这次成绩和中考成绩很吻合,她的重点高中梦不是破碎了吗?爸妈肯定会伤心死了,但转念又一想,按照原来的经验,这一次考不好,下一次一定能考好。寒假也不忘学习,第二学期开学就投入到紧张的复习中,盼望着来年第一次阶段考试的到来,可等这次成绩出来,她懵了,比上一次成绩还差,成了班里20名,怎么会考出这样的成绩呢?此后心神不安,上课不能集中精力,脑子乱糟糟,有时是一片空白。这样下去成绩会很快滑落下去,连重点都考不上了,更别指望以后考什么重点大学,白天想晚上也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觉,饭也吃不下,马上就要到来的模拟考试也不想考了,一想到中考,就紧张得几乎不能呼吸,回家还常常对爸爸发脾气。母亲现在虽然回国了,但因为不理解她在自己关键时间出国,没留下来,故也不想跟妈妈多讲话、进行交流。自己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了,便前来咨询。

  三、观察和他人反应

  咨询师观察到的初步印象:求助时自己前来,衣着得体,叙述情况条理清楚,回答问题能抓住要领,很少抬头,放在两膝之间的手不停的搓来搓去,语速快,时常不自主的抬头看咨询师,表现心神不定。

  教师反映:

  学习成绩一向很优秀,连续两次没考好,最近一次的阶段测试中表现异常烦躁。一会儿看表,一会儿擦汗,多余动作增加,且整个脸都是紧绷的。考试结束后,她神情木然,呆坐在那里。面对这种情况,她自己非常着急,每次都要在学习方法上找原因,但找来找去,问题仍得不到解决。老师面对这种情况也替她着急。她自己更是心急如焚,除了拼命想在学习方法上找出原因外,在身体状况上也查过原因,但都无济于事。为此,她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逐渐远离起集体,而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也越来越僵硬。学习成绩更是每况愈下,害怕参加大考,最近一次的模拟考试也不想参加了。原来那个活泼开朗、聪明可爱的学生不见了。

  家长反应:从小懂事要强,成绩优秀,最近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是吃不下饭,而且经常失眠。最近一次大考后,情绪低落,郁郁寡欢,有时几天不说一句话。并总说自己多汗、尿频、心跳很快.有时还自己哭,和原来判若两人,还说中考也不想参加了。

  四评估与诊断

  从上述考试焦虑案例及量表测试中可以看到,求询者平时的学习成绩很好,出于很强的自尊心,一心期望在重大考试中获得好成绩。但在考试遇到挫折之后,陷入极度的苦恼之中,体验到愧疚、失落、自卑、自责等复杂的情感。这些情感又产生了连带效应,使得他的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人际关系的处理也出现偏差,远离了同学与老师。考前紧张,担忧成份重,从而影响了复习和考试。另外一上考场就慌了手脚,会做的做不出,出现了以前从未出现过的问题,如计算马虎、看错题等。而考后由于成绩不理想,又整日陷于苦闷之中,萎靡不振。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银行柜员工作总结

健康体检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