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的诗句
宁静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从另一时空而来,穿越到这一时空,贯穿起几千年来的大成就。
诸葛亮静思而智慧过人,李白静思而得浪漫真谛,陶渊明静思而得大境界……静的魅力,在你思考的过程中。
静,是一种美丽。《诗经》中有一首诗——《静女》,“静女”即美丽的女子。在古人眼中,静代表着那梦中的白莲,幽静而显美丽。“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在相望的那一瞬间寂静,代表着纯真而依依不舍的真情,代表着一个美好的爱情故事,这是一种美丽。“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一瞬间的宁静,给人留下了斑斓的想象,美丽,任你而想。执手相望的宁静,感动的宁静,无声无息的世界,为我们开启一场美的盛宴,让我们品味静的魅力。
静,是一份自由。远离尘世,醉心山水,此时此刻的幽静让王维感到自由。官场上的朋党之争,尔虞我诈让他被束缚在那不安囚笼之中。回想过去,王维不竟有所感慨,“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他从繁华走入静谧,从朝中遁入空山,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看花开花落,观云卷云舒。这份宁静给予他思想的自由,他挥笔写下《山居秋暝》,这份宁静,给予他人身的自由,让他清水出芙蓉,高洁而超然。静,是一份自由,引领我们远离尘世的束缚,走进那诗意的天地。
静,是一份感悟。“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只因“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带着他对静的感悟,临南山而居,于东篱采菊。他完美地诠释了“静由心生”即使在喧嚣的尘世,只要心静,那么宁静的氛围便会一直陪伴你,伴你攀登高峰,摘取荣誉。因为对静有这样的一份感悟,所以他说,“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远离尘世的喧嚣,醉倒在南山的悠悠菊香,与飞鸟相与还,临清流而赋诗,独守对静的那一份感悟,从此,诗意的生活。
静静的相伴,静静的坐着,静静的看着,一切因为有了静,而显得那么美丽;与风相随,共同遨游,像蒲公英一样飞翔在自由的天地;心境方可身静,带着静的感悟,诗意生活。
与静相伴,重拾心中的宁静。让静与梦携手,在静的魅力中,梦想成真!
品宁静
南山下
南山下东篱旁,白衣飘飘,柔顺的发丝跟着风儿起舞,弯下腰来捧起一朵菊花,人说:“人淡如菊。”无意中的惊鸿一瞥,南山的形象就映入眼帘“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而隐居田园,曾说:“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他怀着淡泊名利的宁静心态,在田园里理荒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带月而荷锄归。虽孤独寄于山中,三以中有足乐者,何必又去领会那外面世界的喧嚣呢?身心便至于深山之中,至于耕作之乐也。每天傍晚时分,静静的欣赏这山气升腾,似若仙境,置身于世外桃源迩心之宁静淡泊如菊者,“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南山下守望心灵的宁静,陶渊明安之若素,淡定从容。
东郊外
“终罢斯结庐,慕陶直可庶。”杨柳在风中轻轻舒展,山色青翠芳草鲜美,在这么一个美丽的日子里,“史舍锔终年,出郊旷清曙。”久居官场的韦应物去郊外踏青,他倚在树旁,放松身心,轻松的休息着。四雨蒙蒙迷漫芬芳着田野,斑鸠声声不知鸣于何处。“缘涧还复去。”在他的心中,其实一直都想在此隐居,向陶渊明那样“久在樊笼里,复得反自然。”在那“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返回大自然,去守望生活的宁静……
华山旁
曾以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之宏伟气势迩名声大震的崔颢,有几人曾知他的真心?“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他是如此渴望归隐,而追名逐利他已厌倦。李太白一样,踏上“散发用扁舟”的云游之路,赏“禅房花木,曲径通幽”,品“荷笠斜阳,青山归远”;想像竹林七贤般在春木载荣,布叶垂阴,习习俗风,吹我素琴……
我们也许曾为一次次失败,坐想行思,辗转反侧;曾为一次得失迩愁肠百结,蹙眉千度。那让我们再读一读古代名贤的诗词歌赋,再品一品古代骚人墨客的千古绝唱,你会发现塔门字字珠玑,宁静之意处处可见,旷达之情处处可品!品会得越多,自然领悟得越神深。若是我们执着于宁静之心以看苦短人生,我们便让宁静将生命转化得淋漓尽致朴实清淡,心境便归于平和之中,归隐于那屋上看鸠鸣的诗意人生,村边杏花白的田园人生,自然就会觉得人生便淡如菊,一身宠辱皆忘也。
静
当月光如流水般泻下,洒下一掊清辉;当流星划过夜空,留下一段遐想;当微风卷起,退去一份嘈杂,我们的心也开始沉静,收获了一份淡定与空灵,在纷扰的尘世中我们又何尝不需要一种心灵上的静呢
对抗人生悲喜,我们需要心灵的静。
是韩愈上书《论佛骨表》,在皇帝极力推崇佛教时,痛斥佛教不可信,他被贬潮州,却一心为民,兴修水利,驱鳄鱼、办乡校、请教师,他在这片土地上撒下幸福与文明的种子,却将自己的痛苦埋在心底;是林则徐遭投降派诬陷,被从重发往伊犁,效力赎罪,他不顾年老体衰,“西域偏行三万里”,提出“屯田耕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何曾不是他的人生的最好写照;是嵇康一心锻铁、冷漠钟会、心灵的宁静,让他的血液里流淌着一种男儿的风流与高傲,夕阳下的刑场,他用生命演绎千古绝唱。他们承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苦与痛,却用心灵最深的静将它们包容,他们的人生拥有一种别致的乐趣,他们同样忙碌于纷繁的尘世之间,却留下一方净土使自己的心沉静,包容生命的喜怒哀乐。
积蓄智慧与力量,我们需要心灵的静。
也许是诸葛亮归隐山林,让自己的心灵与身体一起融入自然,积蓄智慧与力量,当他出山并功成名就之后,他不会忘记属于自己的那篇山林,不会抛下心中的那份恬静;也许是勾践卧薪尝胆,离开战场的喧嚣,抛却生死的纷扰,他铭记的是侮辱是苦涩,却给自己的心留下一份空灵,十年的积蓄与净化再次崛起;也许是司马迁忍辱负重,在肉体的痛苦与心灵的折磨下唱出《史记》这部历史绝响。他们的心灵变得空灵、沉静,他们包含了人生的痛苦,并在痛苦中积蓄智慧与力量,他们的空灵让自己融入生活,让生命的光彩再次绽放。
所谓“静”,不是茫然,不是空虚,不是漫无目的,不是天马行空,心灵的沉静是没有杂念,退去一切纷扰的空灵。生活中太多的悲与喜,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对于整天的忙碌、厌倦和烦恼,“静”又何尝不是一种智慧呢?站在这人来人往的潮流里,正值青年的我们不免会带上一份浮躁,跟着旁人喧闹,倒不如去寻找一片宁静,领略静中之美。
关于静
何谓静?静则心无旁骛。
古今伟人成就一番功绩,毕因其又一项过人之处,我认为这就是静。静心之人做事,必全神贯注,因此事半功倍。
学亦需静。非静无以成学。学习的方法在于勤,而其诀窍在于静。勤者,天道酬之;静者,方成上等之人。
行事若心无旁骛方可全神贯注。若能晓之道,则必有一番成就。
如今世间物欲横流,于其世间,不乏有诸事困扰,从而蔽其心智。心智堵塞,则无静心可言,因而碌碌无为,无成就可言。
因此人需静,方可学,且能心无旁骛,矢志不移,方可成事。
因而能成大事者,必可静其心,亦可明其志,正其心,修其身,则可齐家、治国、平天下。
故若能静心沉潜,方可成就梦想。
静的魅力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乃曰静。在静中表达志向,在静中悟出真理,静,就如同一位智者,使我们的头脑变得睿智静,又如同一个警钟,时刻警醒我们为人处事要理性,遇事需沉着。用心去感悟静吧,你会发现一个绚丽的世界。
东晋著名诗人陶潜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话谈。他摒弃官场的尔虞我诈,毅然选择归隐田居;他曾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坚守自己的原则。归隐田居后的他再无尘世的那种繁华喧嚣,一个人独自在田园生活。理解他的人认为他是在享受生活的乐趣猜不透他的人或许认为他那是在逃避什么,他的世界是黯淡无光的,孤寂无聊……其实不然,他这种情操是在静中学会练达、豁然、旷达。他虽远离了人群,但他的生活却是那么地宁静“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正是他最真实的写照。他于静中享受着一种安逸舒适的生活,他于静中思索自己的人生历程。这怎能不说是静的魅力
再如在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上,邰丽华主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人心。她们是一群聋哑人,她们的世界永远是安静的,她们用自己的动作来向观众表达着她们的思想和情感。观众的热烈掌声将是对她们最好的回报。她们虽然听不见,但她们看到了观众的手舞足蹈,她们的心感应到了观众的欢呼声。是什么让她们如此坚守自己的舞蹈?我想大概是静所具有的魅力吧!她们知道不能在有声的世界里大放光彩,便在无声的世界学会坚强、学会超然,最重要的是于静中学到了一种感召力,是静的魅力成就了她们的辉煌!
古语云,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确,一个人若能在喧闹的日子里保持一颗定心,那么心必定就静下来,心静下便能安心地考虑后来要走的路,路就越走阔了。君子之行,修身养性,静观其变。静是一种奇妙的心态,那些豁达、超然、淡泊等大多出于静吧。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片净地,需要在某个时候静静独自呆着,感悟静听具有的威力。
静止我们变得通达,静让我们学会理智,静让我们遇事沉稳……静铸就了我们一个别样的人生,静为我们创造了一个思考的人生舞台。原来静的魅力如此之大,用你最真实的心去感悟静。你的人生也会因静得以升华。
静
静,是于喧嚣的生活中的心灵的憩息。人们说世界太吵,世界太热闹,生活太累。何不效仿古人来寻觅一片宁静,给心灵一个憩息的港湾?晋代陶潜挥一挥衣袖,远离官场的明争暗斗,独自享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然和静;王维赋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动人,爱上了这独有的宁静,于是有了“王孙自可留”。这宁静是生活的本真,是一种独善其身的修为。
静,是一种品德,是生活沉淀里头的人生独悟。禅房花木深,禅师于此静修思考,得到的是对生命的透彻认识。每每有人询问何以如此淡然,只对予简单的话语,便安静地走开,而询问者茅塞顿开。这便是静的智慧。禅师在潮起潮落的生活中独悟其真谛,以此教化浮躁的人,这就是一种品德。所以静以修身,使心似琉璃是很重要的。
静,沉静下来,能够看得更高更远。浮生若梦,社会如此多艰,大多数人容易迷失方向,于是沉沦,得过且过。马云曾说的“大多数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就是这个道理。大多数人,他们只懂得拼命地往前跑,认为只有这样才算是坚持,最终能走到胜利的彼岸。但是他们都见不到后天的太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尚未学会沉静下来看看周遭的风景,分析现在的处境以及适合自己的位置。由此可见,成功并不只需要奋力地拼搏,同时还得具备一分沉静。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用心观赏这一运动变化着的世界,总会得到自己想要的或者不期而至的财富。
其实很简单。闲暇的午后,打开窗子,看一下仿若水晶般纯蓝的天空,感受那细微微的风,然后对蓝天,微风以及自己微笑。这就是一种安静,它可以把所有的不快与压力放下,享受从心底渲染出来的宁静美。或者于庭前漫步,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或者于淡淡阳光倾泻的午后,坐在椅子上,听优美流畅的音乐……此皆宁静之法。
关于静
一个平静的湖底不可能有万丈深渊,而又有谁知道这湖底是否有暗流呢
静是一种外在的表现,而深与流却是这表现的内在。
俗话说:满瓶不响,半瓶晃荡。真正有才的人常常是不露声色。不论金庸小说中的那些传奇英雄,还是现实生活中一些名声显赫的人物,又有哪个是到处张扬的呢?只有那明明只是小有名气的人,才会天天到处鼓吹自己的名气。
华为高管任正非上下班挤地铁,小米老总雷军中午吃盒饭,连阿里巴巴董事马云都穿布鞋,这些不都是“静”的表现吗?这种静是不张扬、有底蕴,这种静是内敛、沉稳,这种静更是一种沉静,就像表面结冰的海水,下面却有千丈活水流动,而多数人却难以看透。
再说说生活中成绩优秀的同学,并不喜欢过分张扬,而往往是那些一般的学生,稍微考好,便是扬扬得意。
还记得期中考试前的一堂数学课上,一个成绩还不错同学说:“反正我考试一定超过×××。”下课之后还大肆宣扬说:“这次考试我一定是第一名。”当时不少同学还信了,结果考试成绩一出,全班皆笑,他才考了89,都不一定是全班的前五,而当时被他说一定会被超越的同学却得了第一,这不也就是因为不“静”所致的吗
人的成长不也是由“不静”到“静”的一个过程吗?从幼年时的吵吵闹闹,到少年时的小吵小闹,又到了成年的不吵不闹,最后到了中年时的沉着冷静。
静虽是外在,却是内在深的表现。
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静守已心,方能无惧喧嚣,方能达到一种高尚的境界!
文学大师林清玄,曾经是一位编辑,那个时候他忙于工作,忙于每天的应酬,交际,有时候一天要开五个会!这时的他,在同行里小有名气,在他人眼中已经算得上是功成名就了。可他却认为自己过于浮躁,开始悉心研究起佛学,以求心静。渐渐地,在佛学的熏陶下,他的笔峰从旭日东升转向明月清风,从剑走锋芒转向清秀内敛。文章追求出尘出世,超凡脱俗!此时的他,才真正做到了心如止水,淡泊已心!此时的他,已达到了另一种新的境界!
“我在天空垂钓,钓一片晶莹剔透的繁星!”梭罗也似这样一名垂钓者,他活在时代的大背景下,但并未同当时的西方资本主义者一样,他是超经验主义的追随者,当同年代的人都忙于捞金忙于安身立命在这个喧嚣的社会中时,他却心如平湖,波湅不惊!始终保持着纯净的内心。同艾默生一样,奉行超验主义,在保守初心,宁静淡雅的一生中,像个专注安静的钓鱼者,最终达到那片至静至净的境界,得以出空出世,静守初心。 “不但有风拂过的湖面,难以映出澄澈美丽的风景。”多少人忙忙碌碌,耗过一生,多少人神色惶惶,不得安宁。有风拂过的湖面,微波漂荡,风起云涌,巨浪滔天,难有作为。这就好如一个人步入社会,经历了重重磨难后,仍然无法沉淀下心来。他仍旧将自己置身于混乱之中,不停的有大大小小的麻烦找上门来。即使他在旁人的眼中早已功成名就,早已腰缠万贯,但是!他却仅只能停滞在这样一个肤浅的境界中。
一个人做不到出尘出世,就难以进入真正的“静”的境界。所谓“静”,便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心态。这既是一种状态,亦是一种能力。它要求人拥有一种定力,能抵御外界的各种诱惑干扰,明确内心的目标,漫漫人生路,做到静守已心。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这同样也是一种“静”的境界!任你变幻莫测,花里胡哨,我依旧我行我素,淡泊心静!于此境界之中,渐渐感受世界的大爱,人生的价值,至诚,至灵。一步步走向颠峰,至静,至净!
愿做一名心灵的垂钓者,纯挚宁静的内心,感受世界的美好,钓起一片繁星。静,是一种美好的境界!
源于静,终于静
平淡恬静的光阴,滴滴点点,被记忆的膜包着,抚慰这,生生不息。在时间的滋润下,开出迷人的花,不曾会消失了颜色,退去了芬芳。最大的魅力,源于最静的记忆。
光阴蹉跎,世界喧嚣,在人生的旅途中保持一份闲趣,读书可谓是抚慰心灵的一剂良药。滚滚红尘,安抚光阴伤痕的不是不复返的时间,而是一份能永久保持静的心。
曾在丁丽梅老师的书上看过一篇文章,题目的《藤下老人》在几年前失去老伴的老人,常常坐在藤下的老人,用手吃力的一个字一个字的微笑着读书,邻居说她不识字,有时书常常拿的是反的,待一抹夕阳为她镀上金边,才会拾起书,搂着身进屋。
我想邻居的话多少是带有一点鄙夷的,老人的魅力——静,是少有人而所及的。岁月中,诉说着来去的情分,波动着远近的感情,昭示着哭笑过的艰辛。老人却以一份平静的心,让岁月帮她,经营者自己的人生。
是啊,如今有几个人能做到在喧嚣背后,世界背后,红尘背后认真的读一本书,品一杯茶,静一份心来品味人生。幸福的生活,不过是在如水的生活中味出精彩,不同的心境,自然有不同的景致,老人亦是如此。
时光静好,踏着细碎的光阴,在岁月的溪流中,轻轻的放生一只小船,写满对生活的絮语,在一份懂得中,在明媚中安暖,与一颗沉淀的心和岁月相随,在轻轻浅浅的岁月中写下动人的暖……
静,是一种和谐之美
山的沉稳,那是宁静心灵的绘画;水的灵动,那是宁静灵魂的诗篇;夜的深邃,那是宁静情感的书卷……静,是一种和谐之美,是自然万物的本真。
人的一生,总在不停行走。行走是一个过程,而不是结果。纷繁芜杂的生活,让人生的追求变得带有功利性。于是,宁静的本真渐被掩埋,直至湮灭。
人生之路,本该是一种宁静。静,不是表面肤浅的水波不兴,而是内在的和谐,就像是小提琴柔顺的弦音淌过河床,左岸是已逝的繁华与忧伤,右岸是值得紧握的璀璨年华,没有躁动的音符,有的只是平和。
所以,摘下心灵的面具,挣脱纷扰的琐事,让静重回心中。
静,是一种品行。
我们总在忙碌中生活。家与学校,构成我们每日的两点一线。沉重的学习负担让我们习惯于机械而没有生气的生活以致无暇顾及旅途中的美景,也让我们的心灵变得麻木。于是,静成为一种必需。生活中,留一点空间给心灵,冲破世俗的樊篱,静静思索过往、现在与未来。回顾去日,从成功中汲取经验,与失败中总结教训;把握今朝,不沉湎于过去,也不幻想未来,只静心耕耘当下,脚踏实地;憧憬明天,心始终向着阳光,平静面对未知的一切,朝着目标远航。
宁静的思考,让人稳步前行。
静,是一种修为。
人的一生,总要穿过一个又一个黑夜。这期间,有欣喜也有惆怅,有快乐也有迷惘,有对明天的期盼,也有对明天的困惑,终究不会一帆风顺。人就似茶叶,在沸水中冲沏,一次又一次,浮浮沉沉,才释放出春雨的清幽、夏阳的炽烈、秋风的醇厚、冬霜的清冽。生命,也只有遭受一次次的坎坷挫折,才能放出人生的脉脉幽香。所以,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静观天上云卷云舒。
宁静的情怀,让人淡定从容。
静,是一种享受。
流水绕石而过,不因山石之阻而争闹,这是一种谦让的宁静;无花之树结果,不妒姹紫嫣红而孕育,这是一种朴素的宁静。人也当懂得静的智慧。若是被恶意的流言困扰,且让它散播。再咄咄逼人的流言,都改变不了真理的姿容。而真理,即使不奔走呼告,随着时光荡涤,所有的蜚短流长都将风化,真理定会水落石出。所以,在任何时候,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被外界烦扰,这便是一种高妙。
宁静的心胸,让人享受生活。
拥有静,纵然昨日的辉煌一去不返,我们也能冷静前行;纵然今日的肩上重荷如山,我们也能乐观希冀;纵然明日的旅途荆棘满布,我们也能洒脱镇定。
静,于大千世界中寻求一份宁静,确是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