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课程实施方式有哪些)
大家好,如果你对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还有些模糊,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我们将对课程实施方案包括哪些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同时也会带你一起了解关于课程实施方式有哪些的相关信息。我们希望今天的分享可以帮到你,下面,让我们开始吧!
一、课程实施方式有哪些实践,是课程最美的语言。
学校课程实施方式其实是孩子们与世界打交道的方式。在进行课程实施时,学校必须让所有教师动起来,多试几个怎么做,让所有的渠道畅通起来,学校课程变革图景一定美妙绝伦!
我们根据中小学课程实践总结出学校课程实施的18种方式,供学校参考。
1
场馆学习:
让孩子与一切美好的事物相遇
场馆学习作为非正式学习的重要形式,学习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场馆学习的情境性、自主选择性、主动探究性以及结果输出的多元性。
推动场馆学习与学校课程的深度合作,可以采用以下四种合作形式:“先校后馆”“先馆后校”、共同建设场馆课程、场馆活动进校园。
当然,借助信息技术构筑虚拟场馆将成为未来场馆学习的新趋势。虚拟场馆的建立将切实解决场馆中一些资源难以陈列、资源结构不合理、地域分布不均衡等问题。
2
赛事学习:
一股促进学习的强大力量
赛事学习即在特定的规则之中,让参赛者在智力、体能、技术、技能等方面进行单项或综合的较量,最终依照规则评定出胜负或者排名的一种学习形式。
比赛是促进学习的一股力量,想推动一件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组织比赛。
让孩子参加比赛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机会。比赛有输赢,孩子知道了努力的结果;比赛有团队,孩子懂得了友谊和付出;比赛有困难,孩子收获了解决问题的勇气;比赛有情绪,孩子释放了最真实的自己;比赛有运气,孩子还能了解生活的真相……
3
行走学习:
让孩子与世界站在一起
课程是一段美好的人生经历。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过有意义的生活。学生只有在真正的生活中,才能感悟生活的意义,才能学会过有意义的生活。
中小学应积极建构行走类课程,推进行走学习,让学生领略自然山水,感悟历史古迹,在行走中感悟自然,在行走中了解历史。具体课程设计可从学生视角出发,采取“我知道、我行走、我感悟”等板块设计,让学生不论行走到哪里,“行”前都要先做查阅资料、了解景点、调查路线等准备工作;“行”中要做好观看、欣赏、拍照、记录、解说的工作,找准景点的风光特点或历史典故;“行”后要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与家长、同伴一起分享。
4
实践学习:
用有意义的实践活化学习成果
社会实践是课程实施的一种重要方式,对于促进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作用。
在学校课程体系中,增加实践性课程,形成知识类学习和实践类学习的融合、静态式学习和活动式学习的兼容。让课程引领学生经历学术训练式学习,也经历实践体验式学习,达到课程内容“文本学习”与“实践学习”结合,学习方式“文中学”与“做中学”的结合,让实践和体验成为一份丰富的课程资源。
5
留白学习:
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生长空间
“留白”是一门艺术,不是一件简单、随意的事情,一定要掌握火候、精心设计。一是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给学生消化、吸收知识和发现问题、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二是给学生留下充分的自学时间,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学。三是给学生留下快乐玩耍的权利,尊重孩子的天性,让学生情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中。四是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方法,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在作业设计上做新的尝试,可以采取“我的作业我设计”留白纸(只提简短要求,其他全部空白),让孩子自己设计想做的作业。
心灵成长需要留白。在紧张的学习之余,给孩子们留一点闲暇时光,让内心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获得心灵的自由。
6
搜索学习:
探寻问题、聚焦问题的过程
搜索是学习者必备的技术,它可以使你迅速地找到想要的答案。搜索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你在搜索便是在学习。搜索很方便,也是很有效率的学习途径,但我们需要思考,把网络的变成自己的,取其精华。
搜索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搜索学习是探寻问题的过程,是围绕问题解决的行为。搜索首先是在自己的内网,在内网无法解决问题时,才在互联网上进行搜索。搜索能否转化为现实的学习力,还需要其他学习方式的配合。
7
社团学习:
满足学生的多元发展需求
对于学生来说,社团是一个熔炉,锻炼自己的能力;社团是一个舞台,展现自我的风采。
社团建设要尽可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第一类:文学艺术类,如文学社、诗社、学生报社、励志宣讲团、文艺社、书画社等。第二类:实践感悟类,如同伴社、爱心社、广播社、环保社等。第三类:科学技术类,如实验超市、航模、天文社、数码时代等。第四类:兴趣活动类,如集邮社、摄影社、手语社、吉他社等。第五类:运动竞技类,如足球社、乒乓球社、羽毛球社等。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自愿报名。
社团活动应做到“三稳定”,即人员稳定,社员中途不得随意退出;时间稳定,无特殊原因,不得随意停止活动;地点稳定,充分利用校内各功能室、操场。
8
问题学习:
探寻解决真实世界问题的方法
问题学习是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的问题,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问题解决的能力。
问题学习的模式有许多,可分成五个阶段:(1)遭遇与定义问题。在此阶段中,学习者置于真实问题情境中,面对如何解决问题的困境,在自我发掘问题后,学习者便可以开始学习新的概念与知识。(2)搜集信息。在此阶段中,学习者为了找出支持自己假设的证据,便开始大量搜集相关的信息。(3)评估信息。透过小组讨论,确认数据来源之适切性、可用性及应该如何运用、整合这些资源,以发展出解决策略。(4)总结。此时,学习者必须谋求问题之解决方案与呈现之方法,可以利用多元的方式呈现研究之结果。(5)省思。在此阶段中,学习者必须进行学习过程之自我省思及评鉴。总之,问题学习以问题为学习之起点,整个学习历程紧扣问题而生。
9
项目学习:
把真实项目作为学习的驱动力
项目学习每个项目都是独立的,它是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问题解决中接受挑战、主动探究,创造出某件作品并完成重要知识的学习。
项目学习操作程序分为选定项目、制订计划、活动探究、作品制作、成果交流、活动评价等六个步骤。(1)项目的选择很重要,应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能作为指导者的角色。(2)有学习时间的详细安排和活动计划。学生对项目学习所需要的时间做一个总体规划,对基于项目的学习所涉及的活动预先进行计划。(3)活动探究是基于项目的学习的主体,学生大部分知识内容的获得和技能、技巧的掌握都在此过程中完成。(4)作品制作是基于项目的学习区别于一般活动教学的重要特征。在作品制作过程中,学生运用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5)学习小组通过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表达他们在项目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所掌握的技能。(6)基于项目的学习评价要求由专家、学者、教师、同伴以及学习者自己共同完成。不仅要求对结果的评价,同时也强调对学习过程的评价。
10
整合学习:让学习变得完整而有意义
整合学习开展的原因之一就是生活世界的整体性。
整合学习包括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学科与生活的整合以及学习方式的整合。美国学者雅克布斯把整合学习分为六种不同的设计策略:(1)学校本位的设计,即在学科的框架之内实现课程内容的整合;(2)平行设计,即将两门相关学科的某些主题安排在同一时间教学,而把建立两门平行学科之间关联的责任交给学生;(3)多学科设计,即围绕一个共同的主题将多个相关学科整合在一个正式的单元里;(4)跨学科设计,即将学校课程中所有学科有意识地统合在一起,形成常规的大单元;(5)“统整日”设计,即完全从学生生活世界出发开展活动;(6)现场教学,以学生所在的学校环境及日常的生活为内容展开学习,是一种完全的整合设计。这六种设计策略构成了一个由完全保持学科界限的设计,到没有任何学科界限的完全整合设计的连续体。
11
影视学习:
让学习听得到、看得见
教师用影视推进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形象理解。影视中有丰富的表情、手势和其他的视觉线索,这些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特定的文化。所有这些超语言特征能够帮助学生看见他们不能听到的东西,这些东西对学习非常重要。
如何推进影视学习,有以下几个步骤。(1)影视的选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程度和需求进行合理的选择。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也要考虑到影片本身的内容是否适宜。(2)观影前的准备活动。要让学生明确观影过程中的任务,即带着目的去观影。(3)播放方式的选择。影视学习并不是千篇一律地将一部影片拿来直接播放。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选择不同的播放方法,如可以选择片段播放。
12
玩耍学习:
充满刺激和乐趣的学习过程
玩耍作为一种对周围事物进行肢体语言的沟通行为,需要很强的大脑神经的支配。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身就是一种具有高强度的意识行为,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以及必不可少的趣味性和可操作性。而玩耍学习要做到以上提到的各种要点,需要在保证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下达到学习目的。
玩耍分为随意性玩耍和有积极意义的玩耍。其中,随意性玩耍最多见。而有积极意义的玩耍收获更大,学得更多,如家长给孩子讲故事,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兴趣和爱好的发展既是学也是玩。在郊游时给孩子传授一些知识、人文地理及所见事物的认知。
在完成学习、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我们应放手让孩子去玩。可以说,学习与玩耍是同等重要的事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13
仪式学习:
让内隐的教育要求外显化
仪式具有整齐、庄重的特点,能集中表达特定的主题,更容易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仪式学习需要做到“三个精心”,即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精心实施,注重每个细节,从会场布置到人员着装,从每个程序到内容都要体现庄重感。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贴
二、课程设置包括哪些方面
一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课程计划也称为教学计划,是课程设置与编排的总体规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学校的培养目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是对学校的教学和各种教育活动做出的全面安排。
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门类及活动,以及它们的开设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主要依据,是编制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的依据,也是督导、评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学科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1)课程设置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近代以来,特别是在实行学科课程的条件下,教学计划主要是学科的计划,或只是学科表,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新发展,教育结构不断发生变革,现代教育和教学理论主张对教学计划的结构实行改革。
除了教学以外,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发展体力和增进健康的活动、艺术活动和社会活动等也应列入教学计划,在工具课和一般科学知识课、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普通教育课和职业教育课之间应相互渗透。
在新知识不断涌现的形势下,只有必修课而无选修课的单一结构不能适应学生个性才能的发展和知识多样性的要求,适当增设选修课,已成为发展的趋势,一些选修课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成为必修课。
为了防止学生负担过重,须控制教材的份量和难度,控制教学时数,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与不同学科和活动的特点,也可适当改变每节课均为40分钟(或45、50分钟)的固定课时制,试验活动课时制。
〔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1981年 3月颁发的全日制五年制小学教学计划(修订草案)(表1)、1981年4月颁发的全日制六年制重点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表2、表3)和全日制五年制中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的修订意见(表4)。
编订教学计划是一项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由有关的科学家、教育实际工作者、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行政干部共同研究编订教学计划,将会提高其理论性和实践性(见课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教学计划
二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
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三大学课程分类包括哪些方面
1.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又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两种。如果按专业划分,即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两者可交叉。
2.公共课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和公共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包括***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体育、大学英语等,公共选修课课程涉及各类专业,属非限制性,选够学分即可。
3.专业课又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基础课侧重与专业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专业主干课则注重与专业直接联系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专业选修课则必须在培养计划所规定的科目内选,属限制性。
4.一般大一的课程大部分为公共基础课,大二大三的课程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大四则开始做毕业设计和进行实习,课程很少。
(3)课程设置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大学本科主要的必修课:
思想道德修养,马克思原理,***理论和概念,英语,中国近代史等,军事理论,专业课,体育。
大学的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选修课又分为限制性选修课和非限制性选修课两种。如果按专业划分,即是公共课和专业课,两者可交叉。
必修课程,是相对于“选修课程”而言的。从本意上来解释就是在学习中必须学习掌握的课程,非常重要。如大学学业中的,哲学为必修课程;还有国家一些考试中的课程,如英语4级中“口语”为必修课程。其含义非常的广泛。
四财务管理详细课程设置包括哪些
财务管理
Financial Management Program
专业简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投资、融资分析等财务决策业务越来越成为企业决策的重要部分。因此本专业内容包括公司决策、财务管理、企业金融、金融工程和风险管理、证券投资和期货与期权管理。
主干课程基础课有:经济学基础、经济数学基础、会计学、审计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财务管理学、公司理财、金融学、金融市场学、证券投资学、金融风险管理、金融工程、期货期权与衍生证券、审计学、财务报表分析、管理会计、经济预测与决策、计量经济学、C语言、电子商务概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资产评估、投资银行业务、保险精算、公司财务理论、风险投资、项目融资、投资分析、资产评估等。
就业方向本专业实用性强,适应工作领域广泛,人才需求大,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适应的工作领域:大中型企业、证券公司、金融、信托投资公司、各类投资基金、各级银行以及***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等。
五课程计划包括哪些内容
课程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班级情况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为完成教学目标所采取的教学措施等。教师如果认真按这几方面去写,最起码对学生教材学段教学目标有所了解,比不知道自己应该教什么的瞎教要好得多。如果教师能按教学目标及学情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教学质量必有提高,学生的能力也会有所提高。这才是教师的本业。
备课的全过程主要有哪几方面的工作?课时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教师备课基本要求
1。备课是教学的基本环节,任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根据教学大纲,结合教材特点,针对授课对象的具体情况,认真组织教学内容。
2。认真钻研教材,广泛参阅文献资料,抓住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每个章节的基本要求,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
3。不断更新和充实教学内容,注意结合社会实际,反映本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新成就,并能体现自己的相关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4。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设计各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板书,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
5。教学安排及学时分配应与教学日历同步,合理、得当。
6。每次教案应包括学习目的、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适量的作业布置等项目,并附向学生推介的必要参考书目。
7。无论是手写教案还是电子教案均按规定格式编写。
8。教学文件齐全,整体应包括“备课本要求、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授课表、学生平时考核表、教案”,且按此顺序进行装订。
【拓展阅读】
教案的基本格式:(是以备课纸为例)
课程名称
使用教材
专业班级
授课时数总课时;理论:课时;实践:课时;其他:课时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至学年度第学期
主要参考文献
课题
目的要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内容和步骤
作业
六课程组织包含哪几个步骤
课程组织
【高频考点提要】
1.课程目标;2.课程内容: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3.课程评价;4.课程开发。
【高频考点速记】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指课程本身要实现的具体目标和意图。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一)课程计划
1.课程计划的概念
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计划的组成
课程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及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课程设置就是根据国家的教育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任务、培养目标和修业年限来确定学校的学科和课程。这是制定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
(二)课程标准
1.课程标准的概念
课程标准是国家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某门学科的内容及其实施、评价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的结构
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课程目标,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第三部分是课程内容;第四部分是实施建议。
(三)教材
1.教材的概念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其中,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主体部分,故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教科书又称课本,它是依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通常按学年或学期分册,划分单元或章节。课文是教科书的主体部分。
2.教材的编写
我国中小学教科书的组织结构一般采用螺旋式上升与直线式编写两种基本方式。
三、课程评价
(一)课程评价的涵义
课程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系统地收集有关信息,采用各种定性、定量的方法,对课程的计划、实施、结果等有关问题作出价值判断并寻求改进途径的一种活动。
(二)课程评价主要模式
1.目标评价模式
目标评价模式首先由被称为“当代课程评价之父”的美国课程评价讲师泰勒提出。这一评价模式是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是针对20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是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的。
2.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提出。该评价模式是斯克里文针对目标评价模式的弊端而提出来的。该模式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上来。
3.CIPP评价模式
CIPP是指背景评价(Content evai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i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iuation)、成果评价(proct evaiuation)这几种评价名称的英文第一个字母的缩略语。
4.CSE评价模式
CSE即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评价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udy of Evaiuation)的简称。该模式包括下面四个步骤:
第一,需要评定。
第二,方案计划。
第三,形成性评价。
第四,总结性评价。
四、课程开发
(一)课程开发的概念
课程开发是指通过社会和学习者需求分析,确定课程目标,再根据这一目标选择某一个学科的教学内容和相关教学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评价、修订,以最终达到课程目标的整个工作过程。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
1.目标模式
目标模式是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和核心,围绕课程目标的确定及其实现、评价而进行课程开发的模式。课程开发目标模式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课程论讲师拉尔夫·泰勒。
2.过程模式
斯腾豪斯在1975年出版的《课程研究与开发导论》中,对目标模式的课程理论进行了分析批判,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过程模式的课程理论。
3.情境模式
情境模式被视为既能包含目标模式,又能包含过程模式的综合化课程开发模式,是一种灵活的、适应性较强的课程开发模式。该模式的理论基础是英国著名课程理论家劳顿提出的“文化分析”理论。
七幼儿园课程设置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园课程设置以《幼儿园新教育纲要》为依据,根据东海学校办学理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重在培养孩子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快速学习。课程设置如下:课程宗旨:“非智力因素”为一级目标,“智力开发”为二级目标,“知识学习”为三级目标,建构“动力系统”、“能力系统”、“知识系统”的成功教育系统。课程内容:(一)对幼儿全面实施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教育;(二)开展"珠脑心速算"、"幼儿游戏识字"、"双向故事"、英语等教学活动;(三)开展钢琴、古筝、架子鼓、舞蹈、美术、书法、手工制作等兴趣教育,同时开展大合唱、集体舞、韵律操、奥尔夫打击乐等活动。(四)开展球类、体操、武术、手指运动等科学的体育运动。(五)开展蒙台梭利教育:即感官训练、数概念、科学与常识、操作与实验。(六)开展计算机教育操作:分辨、组合、分类、比较、推理,充分开发幼儿大脑潜能;创造:探索、发挥,让每个幼儿尽情展示自己的想象;资讯运用:掌握运用互联网学习和工具,冲浪、搜索信息。
八幼儿园课程设置包括哪些内容
幼儿园课程包括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
一、健康领域
身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知道必要的安全保证常识,学习保护自己;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二、语言领域
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喜欢听故事、看图书;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
三、社会领域
能主动的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四、科学领域
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研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五、艺术领域
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
九教学计划应包括哪些内容
教学计划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形式、教学环节、教学时间安排等几个主要方面。
1、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在员工培训中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和要求。教学目标也是确定某一具体教学任务或教学班教学计划的主要依据。
2、课程设置。它是制定教学计划的前提条件。严格地说,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的设置和组合方式是员工教学计划的核心。
3、教学形式。教学形式主要受到教师、课程、教材、教案等各种因素的影响。
4、教学环节。
5、时间安排。教学计划中的时间安排,一般包括以下因素:
(1)整个教学活动所采用的时间;
(2)为完成某门课程所需要的时间;
(3)周学时设计;
(4)总学时设计;
(5)教学形式、教学环节中涉及的各类课程的讲授、复习、实验、参观、讨论、自习、测验、考查等各环节的时间比例。
(9)课程设置包括哪些方面扩展阅读:
教学策略和教学计划的差别
教学策略广义既包括教的策略又包括学的策略,而狭义则专指教的策略,属于教学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即在特定教学情境中为完成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认知需要而制定的教学程序计划和采取的教学实施措施。强调的是特定的情境下。
教学计划,又称课程计划,是课程设计的整体规划,是国家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制订的有关学校教育教学的指导性文件。
三、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备课、上课、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
1、备课: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备课的过程,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修养的过程,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备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为上课做好准备。
2、上课: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上课的水平。教师上课一定要有经过详细准备的教案,但上好课又不仅仅是有好的教案就足够的,相反,过分拘泥于教案可能会影响教学的效果。一般说,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以下标准。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学生作业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应当遵循下列要求: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
4、课外辅导: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在我国中小学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而且班级规模通常较大的情况下,尤其应当重视并尽量做好这项工作。
扩展资料:
不断深化新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效益,全面贯彻落实《有效教学系列活动实施方案》和县局有关文件精神,让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规范和精细,以向课堂教学要效益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学管理机制,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校本教研能力,强化科研课题引领,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让教学效果和效率实现最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