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2000字论文
创新的议论文
创新是一种美德
曾经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老师在黑板上写道:冰融化后会成为什么?一个同学答道“水”,老师送给他个大红√;另一个同学答道“春”,老师送给他一个大大的Χ。好一个发散思维,第二位同学没有搬用一个人人皆知或者是老师已经告诉他的一个原原本本正确的答案,而是从答案“水”的基础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春”。试想,冰融化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生机盎然。那是多么棒的一个想法,我们又何必扼止它呢
创新是历经千年遗留下来的美德,正是由于人们有着创新精神,人类社会才一步一步地向前发展。大文学家鲁迅有一言:“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走出来,就是从满是荆棘的草莽之中践踏出来。”这里的“路”不正是恰恰蕴含着一种打破陈规,探索创新的思想吗
西方有一句谚语:“探索创新的路通往智慧之宫。”是呀!纵观古今中外的科学家哪一个不是在创新基础上才取得成功。莱特兄弟如果没有在天空翱翔的异想,哪会有现在的飞机;蔡人参如果没有把文字从竹板上请到轻小东西上的异想,哪会有纸的发明……只有创新,它是成功的前提,是奋进的动力。
当今,改革的大潮正席卷着整个古老的中国。四化建设正需要大批敢于打破陈规,探索创新的人才。培养人才在学校,学校就要杜绝那种“满堂灌”的教学现象,老师不能因为学生答案与原题不符就不分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创新也是一种美德。老师何不尝试从这方面教育学生呢
创新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美德。它把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原古时代推向了文明。但是它也需要人们去延续,去发扬。
亲爱的朋友们,让我们一齐发扬创新的美德,共同营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懂得创新
不断变革创新,就会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可能会变得僵化。——题记
俗话说:“第一个用鲜花比喻少女的人,是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可见,在人生中,创新是身旁的明灯,照亮前方的道路;创新是远处的山巅,激励我们登上高峰;创新是眼前的大海,任随我们畅所欲言,汇入其中。所以,只有不断创新,才可以支撑起整个世界。
鲁班懂得创新,因而在被野草划伤时不是将它拦腰折断,而是弯下腰仔细观察它,于是发现野草上有许多细小的齿。因而顿生灵感,经过一次次的实验,终于发明了锯,造福于人类。
齐白石懂得创新。从小便对画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因而自学成了一大家。但他却对自己的成功“不屑一顾”,而是去汲取名家的长处来填补自己的空白,60岁、70岁、80岁,齐白石的画风在不断的改变,水平也在一次次改变中突飞猛进,因而他的一生五易画风,一次一次的成功,取而代之的是一次一次的求进取,终于为我们所熟知,为世人所景仰。
而对牛顿来说,晚年的他不懂得创新。年轻时因一个苹果发现了地心引力,以后一步一个脚印,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到了晚年,却沉迷于亚里士多德的柏拉图学说,花费十多年时间“潜心”研究上帝的存在,不思进取,在迷信中一点一点将黑发“浪费”,将自己的创新精神丢入大海,最后赔上了自己的老年时光,毫无所得。由此看来,一个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人也会因为不创新而变得黯淡无光。
创新,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所必需的一种精神。有了创新,可以搭载莱特兄弟的飞机飞上九重天;有了创新,可以与爱迪生在电灯下侃侃而谈;有了创新,可以与诺贝尔炸开山头,炸出通道;有了创新,可以与列文虎克共同观察微观世界……
为自己插上一双创新的翅膀吧,你一定会展翅飞翔,搏击长空!
创新与生活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迪生这位伟大的发明家的一生中,发明了电灯。他试验了1600多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很多专家都认为电灯的前途黯淡。英国一些著名专家甚至讥讽爱迪生的研究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记者也报道:“爱迪生的理想已成泡影。”面对失败,面对有些人的冷嘲热讽,爱迪生没有退却。他明白,每一次的失败,意味着又向成功走近了一步。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了7000多次,终于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879年10月21日,后来被人们定为电灯发明日。
“45小时,还是太短了,必须把它的寿命延长到几百小时,甚至几千小时”爱迪生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经过进一步试验,爱迪生发现用炭化后的日本竹丝作灯丝效果最好。于是,他开始大批量生产电灯。此后,电灯开始进行寻常百姓家。
我用毛笔练习写字。但是由于来不及清洗毛笔,过了不久,毛笔就变得硬梆梆的。几次下来,几十元一支的毛笔就报废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便把毛笔放在墨盘里.可一不小心。毛笔滚落下来,又把我的书籍、桌面、地面全弄脏了。既不方便,又不卫生,该怎么办?我想到毛笔变硬是因为缺乏水分,便灵机一动,根据“毛细现象”,把笔杆固定在瓶盖上,再把它插入装有适量水的瓶子里,让笔尖接触到水面,这样,问题就轻松解决。
我们也要学习祖先们的科学经验,我们要学习借鉴,但不能迷信权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开动脑筋、多实践,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我们要牢牢地抓住开启新世界大门的“金钥匙”,只要敲开了创新之门,就会像鲁迅先生说的一样:“这个时代就是属于我们的!”要做一个勇于创新的人。
写创新的议论文
创新的思绪
俗话说:“发现是创新的萌芽,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别看我是一个小学生,我却善于创新。
英语书上有一个词“四月”,我总是把这5个字母搞错。为此我背了一遍又一遍,可是我的脑袋好像这么也记不住这个单词。每当默写单词或是做到这个单词的题目,我从没对过。一天,晚上我开始为背这个单词发愁,我读了几遍后,突发奇想来编个故事记住这个单词。我想四月份是春天,就脱口冒出这则故事:孩子a在春天用铲子p种下小芽r,小芽r长成小苗i,又长成树苗l,当时正值四月份。编完这则短小有趣的故事我才发现这个单词我已经会了。从那刻起我再也没为背这个单词发愁,不论是默写还是做题,只要忆及这则风趣的故事,我哪还能错!经过这件事后,故事记忆法让我不再发愁什么单词不会背。其实发现别人未发现的事,走别人未走过的路,说别人未说过的话······那么成功就离你不远!在创新的国度里没有边际,只要你肯创新,大千世界的许多东西就等你。相信自己去创新,奇迹就会降临,成功就会在你身边。
拥有创新一直是人类最美好的、不同于其他生物特质之一。和我一样展开创新的思绪吧!让身边的一切从此不再平凡!
我们需要创新
德国歌德说过:"要成长,你必须独创才行。"的确,一个人要不断成长,不断进步,必须需要创新。
曾看过这样一则故事:1920xx年,著名教授普朗克和儿子在自己的花园里散步。他神情沮丧,很遗憾地对儿子说:“孩子,十分遗憾,今天有个发现。它和牛顿的发现同样重要。”他提出了量子力学假设即普朗克公式。他沮丧这一发现破坏了他一直崇拜并虔诚地信奉为权威的牛顿的完美理论。他终于宣布取消自己的假设。人类本应因权威而受益,却不料竟因权威而受害,由此使物理学理论停滞了几十年。25岁的爱因斯坦敢于冲破权威圣圈,大胆突进,赞赏普朗克假设并向纵深引申,提出了光量子理论,奠定了量子力学的基础。随后又随意破坏了牛顿的绝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论,创立了震惊世界的相对论,一举成名,成了一个更伟大的新权威。
看完这则故事,我懂得了创新要勇于否定权威,在学习上,我们不能一味的接受新的知识,要学会独立思考,勇于思考,不断创新。现在,我也逐渐养成了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创新是一把金色的钥匙,打开知识的大门;创新是一股清澈的泉水,浇灌枯涸的心灵;创新是燃烧的火把,照亮未来的路!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幸福;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丰富多彩;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快乐;因为创新,我们才这么的精彩。
创新从学习开始
良好成绩的取得除了付出一定的努力外,还要有必要的学习方法,不要只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要找到一些适合自己的、创新的学习方法,创新不仅仅意味着改变,更重要的是包含了超越,只有我们先学习别人的窍门,把差距消化才可能进一步创新从而超越别人。
总有些同学讨厌英语,可当我们意识到英语的重要性,有必要去学会英语,并且下决心去攻克这个难关时,我们就一定要努力里,投资我们的时间和心智,我们并不傻,有足够的智慧和大脑空间来消化储存那些ABCD,别人能学会,我们也能学会,不要被那些陌生又长的单词下走,而是去想一些小窍门。经常有同学会把fa拼错,这时我们就可以把我们充足的智慧显现出来,既然是家庭我们就可以说father I love you爸爸往往是一家之主就取前两个字母,其他就取开头一个,这样一个单词就在我们的记忆中不再消失了。Interesting曾经这个单词让我头痛可当我找到最佳技巧时,感觉其实并不难,用拆词法,如in+tere+s+ting这时我们就根据读音想象人吹死蜻蜓当然很有趣啦!这样读音单词就全记住了。
要想学好数学也要找到一定的方法,对于做数学的人来说,做错题是难免的,有错就改才能进步,因此,必须做好订正工作,把错题汇集起来,是个好办法。但不要把它当成任务,把错题重做一遍,是订正的过程。另外,错题集的另一好处是为今后复习提供了重要内容,这可以节省时间,希望我们能养成做错题集的好习惯。可有时我们有会忘记一些做过的题型,此时我们最好准备一本笔记本把典型的题目记下来,以后碰到就放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忘记,同时又方便复习。
学习不断地创新,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有超越别人的机会!
创新议论文
创新是什么?创新就是做别人没做过的事,走别人没走过的路,敢于打破思维定式,开辟新市场,新领域。在这大千世界里,形形色色的人中不乏泛泛之辈,当人们惊羡他们现时的成就时,更应该看到他们成功背后的创新。那么,我们要怎样做到创新呢
首先,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黄汉清教授说过:“只有先声夺人,出奇制胜,不断创新新的体制,新的产品,新的市场和压倒竞争对手的新形势,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实,不仅在企业中,在生活中,在日常身边的小事中,这句话也同样有道理。在美国诺伊州的哈佛镇,有些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到火车上买爆米花。一个十岁的小男孩也加入了这一行列,他除了可在火车上叫卖外,还在爆米花中掺入奶油和盐,使味道更加可口。当然,他的爆米花比其他任何一个小孩都卖得好——因为他懂得如何比别人做的更好。这个男孩就是摩托罗拉公司的缔造者保罗·高尔文。他的成功秘诀不正是在别人面前抢占了先机吗?他的创新精神不正是他成功的前提吗?所以创新需要有超前意识。
其次,创新需要模仿加改良。创新需要模仿不等于完全照搬照抄,而是根据前人的经验,通过改良,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改进。所以说,创新不能完全抛弃传统,要有所扬弃,有所继承。中国最年轻的全国性寿险公司的带头人,现任泰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陈东升关于创新说过:“很多人把违背规律,按照自己的意志行事标榜为创新,结果是头破血留,这种案例太多了,所以我觉得还不如老老实实照葫芦画瓢。”他的这番话正是他的成功之路所总结出来的。当初他是一个怀揣着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文凭的普通人,尽管嘉德拍卖三年的创业历程已经使他从一个学者成功转型为一个商人,但1996年他站在保险业的大门口,陈东升还只是一个没有任何实践经验的学生,因此他决定把国外保险巨头书包年积累的先进做法先照搬过来,几年时间里,陈东升先后走访了21个世界顶级的跨国保险金融集团。达到公司架构,营销模式,小到公司的装修风格,服务设施等,都被陈东升从国外带了回来。模仿让泰康站在了高的起点上,也让陈东升站在了中国保险业的制高点,所以有时候,创新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一小步,这一小步就是你的改良,你的创新,你的特点。
但是,创新不等于盲目尝试,其也要追寻规律。当代着名作家李开复说过:“创新并不重要,有用的创新才重要”。一个很有哲理性的寓言:一个猎物被抓住了,狮子还没有吃,狐狸如果想吃就得考虑考虑:狮子为什么不吃?是肚子不饿,不合胃口,猎物太小不屑一吃,还是这个猎物有毒,根本就不能吃?如果是狮子嫌猎物太小不屑一吃,狐狸才可以上去饱食一顿,否则,后果只能是被毒死或被狮子吃掉。这个小小的寓言,不正寓意着如果创新不好就是自掘坟墓吗?所以,在我们创新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规律,量力而为,不可盲目。
所以说,创新并不简单,但有两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不要囿于别人的成就,二是不能怕犯错。在现在这样弱肉强食的社会中,只有想在人先,做在人前,以变应变,一物降一物才能掌握胜机,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思维心得体会
在人的智力结构中,思维处于核心地位,是整个智力活动的最高调节者。如果没有思维的积极参与,智力活动将停留在较低的层次和水平上,语教学活动就难以进行。为开启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又对学生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实践和研究:
一、结合学生实际,教给质疑途径
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创新质疑则是创新的先导。学生经过前一阶段的训练,已基本上具有了一定的质疑能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的深刻度有了一定的提高,就应该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针对高年级以篇的认知为重点,向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质疑方法:1对题质疑,强调并不是停留在向我们介绍的内容上的质疑。2对篇中段落之间的关系质疑。对中的关键词、句、段的表达作用质疑。4在理解全主要内容时质疑。在学习写作方法上质疑。
二、巧妙点拨,明确质疑方法
要让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师必须要舍得花时间,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发现和思考问题中深入进行阅读,从中培养学生创新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如教《太阳》一时,我要求学生对题质疑,学生就提了“太阳有多大?有多热?太阳和我们人类有什么关系?”等这些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学生在预习中已有所知道,根本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针对这一现象,我就对学生说,刚才同学们看了题后提的问题你们现在能回答吗?学生们响亮地回答:“能!”“既然能回答,那为什么还要把它当作问题呢?”这时,学生们面面相觑,我就马上接着说,那你们能不能提一些自己真的非常想知道的问题呢?经我一点拨,学生们的思维就活跃起了,有的问:“书中说太阳很大,要1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这么大,它到底有多重呀?”有的问:“太阳的温度这么高,我们人类是怎么测出的?”有的问:“为什么要用一个神话故事开头?”等,显然这些问题都是学生在预习之后,进行一番思考过的问题,这才是学生真正的智慧之花。学生经老师一点拨,也明白了看题提问的方法。
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提供质疑的机会,营造释疑的空间
教学中,必须教学生有疑,有疑才能产生读书的兴趣,才能明白读书的目的。我在讲读时要求师生互动,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以便及时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并引导学生自己去解疑,使学生的参与向深层次推进。如我在教《晏子使楚》这一的第四自然段时,一位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晏子有充足的理由可以反驳楚王,为什么要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完还要故意笑了笑呢?”这是一个相当有价值的问题,我及时地加以肯定和鼓励,但没有急于做出回答,而是顺着他的问题发问:“是呀,晏子为什么会这样做呢?你们能自己读懂吗?”于是学生兴趣大增,参与热情高。通过自读、四人小组讨论,终于满意地找到了答案。学生们通过长期的训练,在质疑水平上已具有一定的探索性、深刻性、独创性。
四、结合教材,创造条件,开启学生思维
(一)、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开启学生思维。
中心词是一篇的眼,贯穿于全。抓住中心词,精心设计练习,既加深对内容的深入理解,又能开启学生的思维。如我教《草船借箭》这一时,先引导学生围绕“神机妙算“这个中心词,熟读找出有关语句加以体会,然后在此基础上,设计下面练习,让学生各抒己见,充分讨论。1假如鲁肃不肯“帮忙”,——。2假如第三天没有雾或者不是“大雾漫天”,——。假如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曹军“出动”,诸葛亮不但——,还可能——。4假如这二十只船驶回南岸时,不是“顺风顺水”,——。诸葛亮预见到这些“假如”都不会出现,所以说他——。这五个练习中,前四题要求学生设想一旦这些“假如”出现后会发生的不同的情况,第五题则要求学生分析诸葛亮怎样预见到这些“假如”不会出现。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既加深了对的理解,进一步了解了诸葛亮,又开启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模拟情境,渲染情感气氛,开启学生思维。
生活阅历,时代背景的不同,以及地域差异等都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障碍,跨越这一障碍的好办法,就是借助视听媒体,创设“场效应”,使学生“直接”见其人,闻其声,观其事,临其境,让学生在情境的渲染下,开启创造性的思维。如我在教《桂林水》一时,在悠扬的音乐中,播放录像,出示画外音:漓江的水平静而清澈,两岸奇峰罗列,姿态万千,再加上空中云雾迷蒙,江上竹筏小舟,间绿树红花,犹如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这样以图示境,以声传情后,我指着江面小舟说:“现在你就在其中一条船上,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关闭画面,此时的学生还沉浸在美丽的画面中,描绘美丽的画面正是心中所求,学生们富有创意的描绘就从口中诞生了。
(三)、理解内容,延伸情节,开启学生思维。
延伸情节,就是对叙事类,依据其原有情节的发展逻辑,进行合情合理的推断,想象出以后的“故事”。有些在高潮处嘎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教师可根据这一特点,顺势引导学生延伸情节,不仅可以深化中心,而且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在教《月光曲》一时,中讲到等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时,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飞奔回客店记录《月光曲》,而没有提到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后,会发生些什么事?这就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于是我因势利导,要求学生说说盲姑娘兄妹俩苏醒过后发生的事。学生们一经提醒,他们就根据对人物已有的认识,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出一个个感人的情节。
(四)、加深理解,换向思考,开启学生思维。
换向思考,就是改变一下思考的方向,这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我教《落花生》一时,学生们通过学习明白拿落花生同桃子、石榴、苹果比较是为了赞扬落花生默默无闻,把果实埋入地里,不讲外表好看,只求对人有用的品质。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从而深入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换个角度思考,让他们赞扬一下石榴、桃子、苹果,学生们兴致就了,有的说,石榴外表粗糙,果肉却晶莹透明,说明它有不讲外表只求内里充实的好品质。有的说,桃子、苹果外表好看,果肉又鲜美,是表里如一的典型。这样一说,学生们思维得到了发展,也明白了作者写的目的在于宣传一种精神,而不是评判落花生、石榴、桃子等。
通过以上这几种途径的探索和实践,学生的提问能力有了很大进步,思维也明显地活跃。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其切入口,形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也是灵活多变的,我们只要能够自觉地注意这个问题,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必将产生好的效果。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
创新,是学习的生命力。它就像一盏明灯,在黑暗中放射万丈光芒,引导人们不断前进,走向成功之路。
翻开人类历史长卷,有多少伟大的科学实践者不正是通过点燃创新――这盏明灯而达到成功彼岸的吗?就拿物理学家法拉第来说吧,他在奥斯特试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产生了新的研究思路,提出能否实现磁生电这一伟大的构想,经过一系列的试验于探究,他终于成功了,从而开创了电学事业的先河。他不正是由于创新精神而获得成功的吗
培根曾经说过,“只见汪洋就以为没有大陆的人,不过是拙劣的探索者”,这些“拙劣的探索者”的失败,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创新的精神。科学发明需要创新精神,学习同样需要创新精神。英国有个人叫亚克敦,可谓是世界上读书最多的人,他阅读过的书不计其数,可最终却毫无建树,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将书本只是加以创新,转变为自己的思想和能力。
与之相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在博览群书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对资本家发给工人的工资产生了疑问,正是抱着这种求索创新的精神,他不断深入工人群众,调查研究,终于发现了剩余价值的秘密,为了人类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学习必须有创新,否则,即便读万卷书,也是徒劳无益的。
学习贵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学有所成;只有发扬创新精神,我们才能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一名合格的弄潮儿!同学们,行动起来,让我们为祖国的明天而奋斗吧!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勇于创新
创新是现代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一个新的理念,也是与世界接近的一个链子,我们应该能够更深入的理解和运用它。不管是从事高新技术工作还是基层工作,而要推动它的进步,都需要将创新理念溶入到工作和生活实践中,从而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所以,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创新,创新不仅仅是在工作中得到锻炼,而是我们需要认真的去制造创新。创新是在原本的基础之上,再加上自己的思维创造出来的东西。
创新让我们的创作欲望有了新的空间,对知识的求新有了更高的热情,它能让我们的脑细胞能够有更活跃的因素存在,它能让我们对生活更有,更能体会到生存的价值。不管怎样,我们都始终要充满去生活。具有创新的意识,才能让我们在工作或是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才能不断提高自己,发现自己,也能从中培养自己多方面兴趣,提高自己的知识层次。
创新是一个企业、民族、甚至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在日新月异、竞争激烈的年代里,我们个人要有危机感,要有竞争的意识,而就必须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很少有人将各种主意、构思表露出来,并付诸于实践,这样做实际上埋葬了许多初萌发的创新闪光点,习惯了用新思维去思考问题。而实际上激发出一些创新构思相对而言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而真正利用这些构思所做出卓有成效的实际创造性工作相对很难。在实际坚持理念工作中,我们要坚持到底,你就一定可以尝到成功果实的甜味。
而我也相信,任何一个想好好生活的人都会去考虑怎样去创新,创新念头也是一种力量,它能让你淋漓尽至的发挥你的潜力。其实任何一个人的身上都有优势,而你怎样为你的优势找一个舞台,那很重要。这个舞台能让你与他们拉开距离。再者,我认为我们学来的知识和技能是为社会服务的。当他不能发挥作用的时候,我觉得我们花了那么多的精力所学来的东西可能就是一种浪费。可是当一旦你有了创新的这种意识。你就一定会被它的魅力所吸引,你就会行动。在我的生活中,我曾经很迷茫,因为我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的心情我根本没有办法学进去,因为我没有目标也没有动力!我们知道任何一项创新都需要一个过程,当你有了这个相法以后,行动了,而未能一下子成功,你需要坚持,不懈的坚持下去,你就一定能完成你最初的梦想!
关于创新的议论文:生活需要创新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那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创新作文中常见的思维方式
1、顺向思维
指顺着原有的方向深入思考,要求学生按照常规的顺序、方式来记叙、说明、议论。这样老套的思维也能出新?确实如此。全国高考中,一位考生在《雨中情》这篇作文里,叙述了一个学生雨中打伞送“我”到家的事情。这本是件很老套的事情,但这位考生却写出了新意:故事的结尾这位学生拿出一个本子要求“我”写上名字,证明他做过这件好事,以便以后能评上在好学生,由此引发了“我”对“诚信”的一番感慨。以顺向思维写出新意,关键在于思考是否深入,想得是否深刻。
2、逆向思维
指向与原有方向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通过逆向思维,可以看到事物相互关系的多样性,从而突破常规,获得创造性的新见解。华罗庚先生有一句名言:“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至今仍广为使用,因为这句话不仅反用了“班门弄斧”(原意是比喻自不量力,在行家面前自炫其能)这一成语,而且翻出了新意:只有敢于向权威挑战,虚心向行家学习的人,才能取得进步,获得提高。可见,对许多成语、俗语、观点等“成见”的认识和理解都可以运用逆向思维,寻找出新意。如:“开卷有益”,可以反其意为“开卷未必有益”;“雪中送炭”,可以反其意为“送炭何必等到下雪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反其意为“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良药苦口利于病”,可以反其意为“良药甜口更利于病”;“知足常乐”,则可以反其意为“不知足常乐”“知足常忧”……
3、换位思考
指从原有的人、事、物出发,换个角度去思考。“黔之驴”这个故事本是用来讽刺才干和能力不足的“驴”之类的人,但如果我们从“好事者”这个角度去思考,便会发现“好事者”强行运驴入黔,又闲置不用,是一种典型的用人不当的现象。由此可以生发新的观点:使用人才要得当。在以“诚信”为话题的全国高考作文中,江苏一考生所写的《赤兔之死》获得了满分。这篇作文成功之处很好,其中一个重要的地方就是,该考生对《三国演义》中的个别情节进行了换位思考,重新组织。关羽在《三国演义》中是一位大英雄,过五关,斩六将,是众多故事叙述的主要对象;赤兔马本是关羽的坐骑,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得很少,而《赤兔之死》一文却以赤兔马之口叙述赤兔马之经历,从而表达了对关羽与董卓、吕布两类人不同的褒贬,揭示了“真英雄必讲诚信”的主题,这一换位和改编,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从而得到了一致认可。
4、想像联想
想像和联想是作文的一对翅膀,是形象思维的主要手段。想象是指运用已知材料和表象,创造新开幕的过程。联想则是指具有某种关联的一些人、事、物由此及彼地在头脑中出现的发散思维的过程。运用了想象和联想,在作文构思时就会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1999年在全国高考文作,要求考生设想“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将会发生些什么,给考生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福建一考生的满分作文《向着地球,前进》,把故事的时间推到了25世纪,地点放到了外星球,由现实联想未来,突破时空展开想象;讲述一个代号3468的少女成功移植了祖先的记忆的故事,并借助电脑、机器人、试管婴儿、生命基因等现代科学已经存在的科学技术,表现了地球上的环境恶化、战争直至地球被毁灭等可能发生的事情,确实称得上是一篇充满奇思妙想的佳作。
5、辩证思维
要求人们必须把握、研究事物的总体,从事物本身矛盾的发展、运动、变化来观察、把握,往往需要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地看事物。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便运用了辩证思维,创造性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新观点,主张要一分为二地对待外来文化和文化遗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吸收,这与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是完全一致的。20xx年以“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的全国高考作文,许多考生只从原材料出发,认为“感情亲则对事物认识浅,而感情疏则对事物认识深”,大多得分不高。而有一位考生则运用辩证思维来看这一话题,并列举了“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名言与事例,提出新的见解——“感情的亲疏对事物的认知有影响,但人的学识、品德、修养完全可以消除它”,从而赢得了阅卷老师的认可,获得了高分。
6、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相对于求同思维而言的,是一种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指同一主题用不同内容来表达,同一内容用不同形式语言来表现,往往需要另辟蹊径。如:内容上,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才能使材料新颖,从而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20xx年全国高考,一位考生的作文《河图洛书之故事新编》,化用了伏羲与女娲的爱情故事,展现了伏羲、女娲、海龟、河伯、宓女、大象、帝俊等众多形象,深刻表现了“情惑心志”这一主题,凭全新的内容,独特的视角,得到了一致好评。写法上,只有出新,才可避免“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近年来涌现了的许多另类作文往往是在写法上玩一点花样,马上便脱颖而出了。20xx年全国高考,四川一考生的作文《患者吴诚信的就诊报告》,巧妙的借鉴了杂文《患者吴良知的就诊报告》的形式,获得了满分。
创新作文的新思维与新形式
创新作文是相对于一般作文而言的,它除了要具备“立意健康、剪材适当、语言流畅”等作文基本要求外,还要特别注意两点:新思维、新形式。
一、新思维
如何摆脱惯性思维和陈旧思维的束缚,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思维呢?它通常有哪些基本的形式呢?下面做些简单的介绍。
1、反观自照思维
人们受习惯思维的影响,在考查某一事物时,有时会不自觉地把这一事物本身排除在外。而去考虑其他原因,结果导致问题不能解决。若打破这一思维定势,以原有的事物为中心,围绕它作反观自照思维,继承借鉴,发掘深化,寻找原因,定能促进创意的产生。曾有这么个问题:“猛虎的脖子上系着个金铃,谁能把它解下来?”答:“解铃还需系铃人。”这就是反观自照思维。这种思维能帮你挖掘事物的内涵,使文章立意深刻。
2、多样化思维
即通过多种多样的思维活动,从思维的各个层次出发,对事物进行多角度、多因素、多变量的系统考察。例如有一道作文题:
车轮对方向盘说:“你为什么总是控制着我,不给我自由?”方向盘说:“如果我不控制你,你会走上斜路的。”
根据以上材料,自由命题作文。
先从材料中提炼中心,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从车轮的角度思考:没有约束的自由可以寻找得到吗?什么是真正的自由?自由的含义是什么?如果人人追求没有纪律约束的自由,整个社会将会是什么样的局面?导致什么严重的后果?可记叙一件追求没有约束的自由的事件,揭示从中悟出的道理。从方向盘的角度思考:方向盘应该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他对车轮的重要性,由方向盘联想到纪律的重要性,想到约束是生活中起规范作用和维持社会正常秩序的保证,由方向盘怎样处理好与车轮的关系联想到父母怎样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教师怎样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领导怎样处理好与群众的关系。从方向盘与车轮的关系思考:联想到自由与纪律的关系,以及生活中与此相关的事情和现象,剖析其中的本质,这样多样化的思维,深入的思考,确立中心的面就会很宽,便于拓展写作的空间。
3、逆向思维
即打破“从来如此”的思维定势,克服人们头脑中的某种自己设置的僵化的思维框架,按照某一新方向来思索问题。反其道而思之,反其意而写之,往往会有新颖独到的发现,并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从“艺高人胆大”,反思到“大意失荆州”、“河里淹死的多是会水的人”,从而得出“艺高也须谨慎”;由“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反思到良药裹糖衣,人们更爱吃,同样利于病,进而想到做思想工作关键在于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忠言不一定逆耳,推心置腹,促膝谈心,犹如春风化雨,使人茅塞顿开,心悦诚服,这都属于逆向思维。
二、新形式
创新的思维为我们的心灵插上了翅膀,奇思如泉水涌,我们一定要一吐为快了,但是提起笔来,却“茶壶里下饺子――倒不出来”了,饺子虽然鲜美,用个破碗脏碗来盛,怎么会勾起人的食欲呢?创新的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里略举一二。
1、实验报告式
这种形式借鉴应用文体“实验报告”的形式,通过对交代使用名称、目的、用品、步骤,描述实验现象,归纳实验反映式,来得出某种结论,完成读文章主题的表达。以这种形式成文,能收到一种直观、客观、真实的艺术效果。如一篇以“交往”为话题的文章作者拟题为《关于交往条件的实验报告》,化大为小,只选取“交往条件”这一点切入,为了阐明“要想从交往中取得进步,得到快乐,其条件必须是真心”这一深刻的道理,作者虚拟了三种溶液,让其分别与交往颗粒发生反应,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方程式,最后得出结论:“交往的条件是真心,而真心却需要长时间才体现出来,但真心交往的,就是你真心的朋友。”这种格式基本是固定的,在写作中必须将其要素交代清楚,同时要注意安排好各个部分的详略,与此大同小异的还有工作报告式,就诊报告式,都需要掌握他固定的应用形式,方可成文。
2、对写叙述式
即同时采用两条线索成文,犹如火车的两条铁轨一样,并行不悖而又有所关联。两条线索叙述两个时间,相互对照与衬托,使文章达到内容丰满、启人深思的效果。例如一位同学在《古今将相和》一文中,以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为依托,一边按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叙述将相和的故事,一边叙述我与同学间的矛盾解决的过程,见公元前与现在的两段故事齐头并进,透彻地阐释了自己对“和”的理解;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与人之间都应该以和为贵,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3、辩论实录式
即通过如实记录辩论会过程的形式,来反映两种不同观点的碰撞,从而去伪存真,明辨是非,表达作者的观点或态度。它具有生动性和客观性并存等特点,比如话题作文“诚信”“规则”“对与错”“感情亲疏对事物认知的影响”等,都可以用这种形式完成。首先要明确交代出辩论实录的几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任务、辩论主题;同时,可以通过对主要任务的动作、表情以及观众反响来烘托现场的气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另外,“辩论实录”要以任务对话为主,所以语言描写要力求流畅、生动、机智、缜密,体现出辩论的鲜明特色。比如,有位同学在写《成功的条件》这篇作文时,就是用辩论稿的形式来写的,先摆出甲方的观点:只有依靠自己的力量才能获得成功,应用名言警句和典型事例加以论证。再摆出乙方的观点:只有借助慰藉的有利条件才能获得成功,结合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的显示加以论证,指出人不能单独存在,互相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无论干什么事都离不开外界的有利条件,最后得出结论:要获得成功,既要依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同时也要善于利用一切有利的外界条件。
关于创新思维的作文
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一位学者画了四种不同的图形,让人们在其中选出一种与其余三种不同的图形。于是人们便根据自己对此不同的认识,各抒己见。这样,一道题得出了不同答案。这件事足以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没有创新,答案就会笼统单调;没有创新,世界就不会丰富多彩;没有创新,社会就不会发展进步。
创新是丰富生活的手段。没有创新,我想,世界上第一盏电灯还没有诞生,我们还要在煤油灯暗淡的光下生活一辈子;第一架飞机还没有出现,人们要经过几个月乃至几十年的功夫历经艰辛,长途跋涉才能到达目的地;没有创新,社会便不会如此现代化,人们之间的联系也不会如此紧密。创新对于我们来说是何等的重要!伟大的剧作家莎士比亚曾说过:"美是生活,美是创新。"这一至理名言告诉我们,应该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去创造,去装饰我们的生活。古之人尚知创造,今天我们又哪里能抛弃创造,抛弃创新呢?创新是生活走向美好未来的重要保证,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创新是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动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世界上各个国家都在争相创新。不创新就会落伍,不创新就会滞后。我国的现实状况要求我们要想求生存,要想使我们的国家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更要加快创新的脚步要使创新落实到社会每个行业、每个角落。教育要创新,改革要创新,科技要创新。我们应当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克服前边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挫折,向创新这个方向迈进。
我们的生活需要创新,我们的社会需要创新,我们的国家和民族需要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我们要在创新中求生存,求发展。正如那位学者出的一道题会得出不同的有理有据的答案那样,其实答案本是丰富多彩的,若是只能得出一种答案,那么我们就要从主观方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思想僵化,是不是被局限在框框里了。因此,创新还应破除旧观念,老框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迈出前进道路上坚实的步伐,走向新世纪。
大凡作出卓越贡献的人都有一颗善于洞察生活的头脑,他们不会忽视生活中任何一个异常的元素,他们会将这作为难得的机遇,深入研究,从而有所开拓、有所创造。
总是有一种驱动力促使人们去探究未知世界里的谜团。别涅迪克由一只裂而不碎的烧瓶研制出裂而不碎的安全玻璃,主要得益于他对科学的敏感。达尔文由美洲和欧洲两地生物的异同而提出生物进化论,更得益于他不舍的探索。
总有一个方向促使人们向它发出挑战。奥斯特始终坚信电与磁之间一定存在某种联系,于是他一遍又一遍地闭合切断电源,最终发现了电磁互相转换的原理,也正是借着这个原理才使人们对电磁波有了新的认识和利用。敢于坚守一个方向努力拼搏的人们往往成为创造的宠儿,因为创造的成果也要感激他们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奋斗精神。
总是坚信凤凰涅盘之后一切会更加美好。居里夫人凭借着对科学的热爱和生活赐予她的灵感,让她从沥青中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镭。虽然她为此付出了美好而宝贵的时光,但她无怨无悔。为了科学,为了创造,纵使红颜变成了白发,但只要有创造性的成果来回报殚精竭虑的付出,也可以无悔矣。
总是陶醉于深秋里片片灼热的红叶能在风霜中快乐地吟唱。达·芬奇为了画那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鸡蛋,也能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由画鸡蛋而开创了全新的绘画生涯。经历了岁月风霜的考验,他采撷到的红叶是永不褪色的。
总是坚信有追求就有快乐,有追求就有创造。“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与助手先后用了6年时间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都不曾得到满意的杂交品种。为了找到远源的雄性不育稻,他与助手征程万里,像神农尝百草一样,日复一日地在一簇簇野草堆里搜寻。凭借着这份执着与追求,一块沼泽地里的希望找到了他,既而开创了震惊世界的第一次“绿色革命”。可以说袁隆平就是那位飞上天空摘到星星的伟人,因为他坚信只要有执着追求的激情与行动,就会有创造的果实。
总是坚守理想的人没有什么可以阻止他达到创造的高峰。爱迪生说创造是99%的汗水加上1%的灵感,他为了发明电灯做了1600多次实验,没有一次不是以失败告终。但是,因为站在执着追求的至高点上,他成功了,他为世界创造出的光明划破了黑暗的笼罩。他不在意追求过程中的每一次挫折,他坚信机遇就藏在执着的身后,有坚持不懈的追求就会有成功的创造。
其实,每个人都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只是缺少那份坚持不懈的毅力和执着追求的恒心。要是两项兼得,幸运女神就会眷顾垂青,还怕创造不出成果
作文创新思维
一、命题创新作文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命题者的指导思想与教学观念的,取决于作文命题的开拓与创新。
命题创新首先要启迪学生的思维。
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增强学生凭借语言进行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也是作文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
比如,《出发——到达》一题,可以让学生生发联想,用读者本身的人生体验去理解感受,转换成与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经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个追求的目标达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个目标。
出发和到达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吗?悟透了这一层,结合人生实际进行联想,追求无时无处不在:学业的进步,友情的发展,事业的开拓,科学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兴——所有这些都是切合题意的表现题材。
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出发和到达的认识不同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与思考。
其次,命题创新还可以从发展学生个性方面着手。
由于学生成长的家庭及社会环境不同,由于学生个人性格、爱好等方面的不同,我们不能否认,人是有千差万别的。
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看到学生在兴趣爱好、思想认识、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别。
正视这些差别,采取、自命题作文的形式,就能为每个学生展示他们的个性和成长提供机会,从而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二、思路求新突破思维定势,对同一问题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异答案的思维方法,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教学中常有这样的情况,学生看到一个作文题,往往囿于习惯性思维方式,正像心理学家由贝弗里奇所说:在思考同一问题时,我们的思想往往重复同样的途径,这是因为各个观念已经合成为一个固定的思维锁链。
习惯性思维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条件反射一样,这样往往不能使人摆脱无益的思想途径。
这种消极的思维模式严重束缚了人的独创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写出的的文章缺少个性,缺少新意。
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文题多角度、多侧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题目的含义,从而使学生独辟蹊径,写出有新意,写出有创见性的文章。
比如,以说冰为话题,让学生写一篇借题发挥、托物寓意的文章。
一般学生可能就冰说冰,说冰清玉洁,说冰凉冰冷。
此时,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从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引发出学生胜过教师的观点;从冰由水结成后体积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环境中可能被塑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据冰与水本为一家,可是结成冰后却高高在上的情况,讽刺那些蜕化变质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科学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需要新颖的材料作基础。
那么,生活就是我们作文材料取之不尽的源泉,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进而发挥想象能力,凭借其中丰富的人文意蕴成为哺育学生感知能力的温床,充分而准确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
比如:《一个落榜生的日记》表达的是诚信的主题,这篇作文写了五天的日记:月日这一天,我因为诚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写出自己的作文。
月日这一天,记我落榜,无力复读,去给一个服装店的老板打工。
因为诚信不愿在价格上欺骗顾客而被解雇。
月日,我一心一意学美容。
月日我拥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诚实守信地开展经营活动。
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学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颖性。
四、体裁出新美的事物应当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一篇作文仅仅有美好的内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观,仍然不能称作美文。
在历年高考中,都会出现许多体裁新颖的作文。
比如,有写寓言故事的,有写话剧的,有写书信体的,有写会议记录的,有写日记体的,有写文言小说的,有写新闻的,甚至别出心裁写就诊报告、寻物启事、数理化公式、说明书的,等等。
形式的创新确实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在千万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体裁新颖的作文,会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五、语言思新语言是最具个性化的。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最具个性化的作家是最具个性化语言的作家。
把几部名著拆开后混杂在一起,我们从中拣拾几页,仅从语言方面便可以区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文章的载体。
文章要有新意,所运用的语言也必须具有个性。
语言创新可以从词语生动、句式灵活、善用修辞、意蕴深厚方面下功夫。
词语生动首先建立在准确的基础上。
法国作家福楼拜说:我们不论要描写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现出来,只有唯一的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只有唯一的动词。
要赋予它性质,只有唯一的形容词;人们应苦心探索,非要找出这个唯一的名词、动词、形容词不可!仅仅找到这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相似词,千万不要以为满足,更不可因为搜索困难随便用一个词来搪塞了事。
词语的灵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规,大胆想像,敢于创新,这样就可以把静态的事物写活,把动态的事物写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写得形象动人。
如我是常常去读山的,远远的读其苍茫,近近的读其清幽;精读其豪放,细读其沉淀。
读青、读绿、读和谐、读静谧。
这一读字就是应超常搭配的需要产生的。
句式灵活常常表现为长句与短句、整句与散句、语序的选择等多种形式的灵活安排。
如宫廷的猜忌、冷漠、倾轧、空虚像阴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让她颤抖;异域的寂寞、无助、排挤、思乡却又像寒流时时侵袭她的心,让她惊骇。
和亲的队伍浩浩荡荡,待嫁的少女举目无亲,戍边的将士浴血奋战,无辜的父兄沙场喋血。
这个片断准确表现了昭君面对心灵选择时的矛盾心理,前面两个句子是长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进退两难矛盾犹豫的压抑感,后面的几个句子是短句,准确地描绘了战争造成的一幅幅惨状,营造了促使昭君痛下决心的催人力量。
整散句是字数相近,结构相似,内容互相补充、互相映衬的句子。
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
没有诚信的滋润,心灵也将干涸,灵魂都会枯萎,生命也将失去意义啊!整散结合在表达上会产生明显的效果。
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语气有舒缓之处,也使文章显得摇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强调作用。
修辞可使文章语言有色彩,能让读者产生种种感受,甚至调动想像和联想,在心中唤起某种影像。
比喻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
应用比喻关键是要准确、新颖,能反映事物的特点,喻体要新。
如妻子如钟表。
漂亮时髦的妻子像手表,随身携带,一刻不离,大家都看得见。
老实的妻子像挂钟,只在家里尽她的义务,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
泼辣的妻子像闹钟,只能在家里,她发脾气时,即使是更深夜静,也会放声大闹。
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坏。
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钟表,一碰就坏,屡修屡坏,派不上用场。
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广博而贴切。
善用排比可以扩大表达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气势。
比如:人生之舟,不堪重负,有弃有取,有失有得。
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学追随;失去了才学,有机敏相跟。
但失去了诚信呢?失去了,你所拥有的一切:金钱、荣誉、才学、机敏……就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如过眼云烟,终会随风而逝。
好的作文还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积累,扩大文章的容量,增强文章的辞采。
如:选择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铁马去’的慷慨志向;选择永恒,需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寻,需‘要留清白在人间’高洁。
文句有意蕴主要表现为句子含有丰厚的内蕴,追求警策性、哲理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让人读后产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联想的收获。
要写出文句的意蕴,需要常常对事理进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优化自己的语言习惯。
只要有心追求,就会发现,很多时候,写一些这样的句子并不难。
如关于生活、思想、学习等,我们完全可以写出类似高考作文中这样一些哲语佳句:一次心灵的选择是一次生命质量的提高,在人生的关节和转弯的地方,要学会转身;一生都追赶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开不败的花朵,我们的生活是一本书,在每一页晴朗的日子上,都闪耀着太阳鲜红的印章。
创新是一个民族不竭的动力。
作文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开放的思维、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动的个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阵地。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勤于思考,追求创新,久而久之,就能开拓学生的思路,打开创新的大门,见到应有的效果。
论关于作文创新思维的培养
"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是中学生写作的一大顽症,教师们也曾为此煞费苦心,在这里我想从三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谈起,共同探讨我们的作文教学,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
所谓“思维”,就是指人的认识活动。我们常说:“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运筹”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是否能“决胜”的关键。作文同样如此。作文就是以思维为核心,运用各种能力和技巧的一种综合性智力活动。也可以说,作文是思维的体现结果,思维是作文的一种先前准备。没有活跃、敏捷的思维,各种智能和技巧都不可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提高思维水平,也是发展学生智力、开拓思路、写好作文的关键所在。
一、形象思维的培养
形象思维也叫想象思维,是人脑运用形象――表象(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直觉、类比等形式进行的思维活动。其方式和作用有:再现性形象思维,如将记忆中的曾感知过的事物在意识中再现出来;再造性形象思维,如在阅读中,将作品中描述的内容依据自己的经验和记忆中储存的表象再造成形象;创造性形象思维,如为了达到写作中的某种目的,利用记忆中的表象,通过夸张、移植、交合等手段,来创造作品中的新形象。
为此,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就要大力丰富他们的想象力,丰富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生动的语言,使其开阔眼界,扩大生活面,多观察、多体验、多读书和读好书,勤奋写作。
下面我要谈一谈进行创造性形象思维的具体方法:
1、夸张法。比如在写吐鲁番盆地夏季白天温度很高,光着脚在那里的山上走路,脚会被石头烫的起泡。如果引导学生在作文里将温度一夸张。学生就不难想出“火焰山”这个词了。
2、移植法。如要布置学生写一座理想的美丽校园,提示学生不妨把一些公园或其他校园的美景“移植”到一处来。这样,学生笔下的校园可能就很理想、很美丽了。
3、转嫁法。如两个人同时向一位歌唱家学习唱歌,其中一个专心致志,一个三心二意,结果两个人的成绩高低悬殊。其实我们可以把这种情况转嫁到黄莺(歌唱家)、八哥(专心致志者)、乌鸦(三心二意者)身上,再加以生动的描绘,不也成了一片想象丰富的童话了吗?此外,还有时间、地点或人物的转嫁。
4梦幻法。有时学生做了一个很美妙、很奇怪的梦,如果让学生把梦中的情景用文字描写出来,不是也可以成为一篇奇妙的想象类的文章吗
其实培养形象思维的方法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仅谈以上几种常用的方法。
二 、逆向思维的培养
文章立意,贵在新奇。拿到一个作文题目,如果按顺向思维破题,可能角度不新、立意不佳。这时不妨将思考问题的思路反过来,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人们思维的反向性上,即从现有的思路上返回来,从与他相反的方向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逆向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的方法,常常是能另辟蹊径,找到解决问题的钥匙,产生新的观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一度被人否认的说法,有人将其赋予了新意;对旧说,有人提出了新的解释;有些流行的说法,人们提出了质疑。
例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般是批评得过且过,混天度日的人。在我对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时,有一个学生提出来:既然做和尚,就要干好本职工作,撞好钟。这样的说法又有什么错呢
中国有句古语叫作“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如何看待这句古语?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从而提出与这句古语截然相反的观点:比如“露相”并非“不真人”,历史上著名的典故“毛遂自荐”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他勇于展示自己,扭转了赵国的命运。我们怎能不承认毛遂是一个真人呢?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会思维大胆,观点新颖。
社会是发展的,很多观念也都在发生变化。告诫学生应灵活多变的看待曾是颠扑不灭的真理,或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大事小事,对写出创新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发散思维的培养
当然,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的同时,不能只抓住一点,不及其余,由一个极端走西另一个极端而忽视事物的多面性。其实,任何事物都有着多方面的属性,就拿人们最简单的表情哭和笑来说,哭和笑本身是痛楚和欢愉的表现,但有时哭却是笑,笑却是哭,不是有“出嫁女子哭是笑,落第举人笑是哭”之说吗?再比如,蚕,我们既可以歌颂它“春蚕到死丝方尽”的奉献精神,也可以嘲笑它作茧自缚的愚蠢。所以指导学生遇事要善于从多角度、多方向进行多方面的思维,这就是创新思维中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散思维。
一次,我布置学生以“雪”为题,运用发散思维,写出至少三个不同的立意。经过一番思考,同学们写出了这样的答案:(1)赞美雪的洁白无瑕,一尘不染。(2)赞美它滋润万物的奉献精神。(3)鞭挞雪的虚伪懦弱――以洁白的外衣掩盖世间的罪恶(4)鞭挞雪的冷酷无情,所到之处雪压冰封,万木萧条。同学们充分发散思维,将“雪”的内涵挖掘得非常深刻。
其实不光客观事物有着多方面的属性,不同的写作主体由于经历、认识、素质、修养的不同,面对同一事物、同一题材,各自的感受和认识也有差异。比如一次我布置学生以“0”为题,让学生展开联想和想象,写一篇作文。“0”这一个简单符号,有的说它像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有的说它像一口深深的枯井;有的说它像一轮红日;有的说它像妈妈滴滴的眼泪……不同的同学对“0”有着不同的认识,这就是所谓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指导学生看问题要考虑多种因素,想象各种可能。发散思维的过程,就是发现事物的新领域、新因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
其实,创新并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标新立异,学生就能够写出一篇篇极富个性、特色的文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