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情况汇报材料格式范文
工作汇报之公司督查情况报告范文
省效能办:
根据省机关效能建设领导办公室《关于印发对全省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运行情况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方案的通知》(x效能办字[xx]20号)文件要求,11月25日至27日,第十一督查组采取听、查、看等方式对x市和x县开展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及运行情况进行了检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总体来说,x市和x县行政服务中心及x中心都能按照省文件要求,全面规范地做好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及运行,实际效果明显。其做法主要体现在:
【(一)领导重视,落实责任】
在x市政府、市纪委和x县政府、县纪委的高度重视下,x市和x县都能把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及运行工作作为今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考核重要举措内容来抓,健全和完善了该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狠抓落实,稳步推进】
【1、行政服务中心(大厅、窗口)审批和服务情况】
(1)应取消的审批事项和省、市下放审批事项情况。x市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0项,x县取消行政审批项目4项;承接国务院、省政府下放的行政审批项目70项,其中,下放市级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48项、下放县级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22项;衔接国务院、省政府决定取消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3项。此外,x市还下放了30项市本级行政审批项目。由于时间关系,该30项县区还在对接当中。
(2)一窗式服务及窗口授权情况。为更好的实行一个窗口对外制度,x市行政服务中心要求各部门将所属行政审批集中到行政服务科办理,和所属行政服务科签订委托书,依法刻制行政审批服务章,授权委托行政服务科办理相关行政审批事项。
(3)审批事项在网上审批系统实时办理情况。目前,x市本级保留的218项行政许可事项、86项非行政许可事项以及承接国务院、省政府下放的48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了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其中经常发生的50余项行政许可事项可在行政服务中心窗口直接受理和办理,已经初步建立起了审管分离、权责挂钩、批管并重和审批一条龙、服务一站式的行政审批工作新机制。
(4)审批事项违规增设前置条件情况。在此次检查当中x市和x县均未发现有审批事项违规增设前置条件的情况。
(5)违规收费情况。x市和x县行政服务中心严格执行了法定的收费标准,认真履行罚缴分离、收支两条线制度,由统一的收费窗口按规定收缴,检查中未发现违规收费情况。
【2、监督管理情况】
(1)网上审批电子监察系统管理使用情况。x市网上审批和电子监察系统正式推进运行以来,市本级共有34个审批部门的865项(其中含细化后的行政许可事项607项、非行政许可事项191项、其它事项67项)审批事项纳入网上审批系统,x县共有35个审批部门的,368项审批事项纳入网上审批系统。同时市本级率先在全省使用了数据交换平台,启动了专业办事大厅审批数据和网上审批系统的对接工作,目前房地产交易中心相关数据已对接成功。截止目前,全市网上审批系统共受理136358件、办结123836件,办结率达91%。
(2)视频监察系统管理使用情况。x市视频监察从5月份开展工作以来,严格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配备了工作人员值班,按时做好日常值班记录,并按时报送监察情况,总体运行情况良好。目前市本级共发4期全市电子监察情况通报,x县共发10期全市电子监察情况通报。
(3)一事一评服务评价器使用情况。自xx年x市组建行政服务中心以来,大厅进驻窗口(含市直部门窗口、市区合一部门窗口、区直部门窗口)43个,所有窗口都安装电子评价器了,和相应窗口指定的电脑连接,由窗口人员和服务对象互相操作程序完成评议结果。今年以来,每月电子评价器反映大厅窗口办事的平均满意率(含非常满意)达到99%。其中,9月份窗口评价不满意率为0,评价一般率为2%,评价满意率(含非常满意)为98%,10月份窗口评价不满意率为0,评价一般率为0,评价满意率(含非常满意)为100%。
(4)大厅日常管理和投诉受理及办理情况。今年以来,x市行政服务中心共受理办结3件情节较为轻微涉及窗口人员的投诉。这3件投诉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3、工作作风方面情况】
中心各窗口行政审批部门普遍建立实行了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等制度。未发现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推诿拖延、吃拿卡要等问题。窗口单位也未发现存在指定产品或中介机构,强制企业参加协会、培训、评比,强行摊派不合理费用增加企业负担等问题。
4、x系统建设情况。x市和x县x中心在专项资金到位的情况下购置了系统专用设备,达到了省下发的x监明电[xx]5号文件要求。x市x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利用市信息政务办的x进行了服务器的整合和共享,并采用虚拟云技术对系统的数据进行了不同的划分。x县x中心今年5月份在加强硬件设备的同时还下发了《x县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实施细则》和《x县x项目进场交易管理办法》等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县级公共x项目进场交易和网上交易力度。目前,市、县x中心软硬件设备运行正常,都能顺利的完成网上交易项目的招投标程序。
5、公共x网上交易运行情况。根据自查表和统计,截止到11月24日,x市x中心共完成网上交易项目50个。其中房屋市政5个,交通工程1个,水利工程32个,政府采购12个。x县x中心共完成网上交易项目7个。其中房屋市政4个,政府采购3个,交通和水利工程未有项目进行网上招标。
【(三)完善机制、加强监督】
被督查的x市和x县普遍制定了相关实施方案和有关制度。推行了岗位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一次性告知训制度,并且加强了对各自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今年x市行政服务中心共下发窗口通报4期。共受理投诉件3件,现已全部得到回复和纠正。
【二、主要问题】
本次督查,x市和x县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及运行虽然比往年有明显进展,并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和省里进度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和服务方面主要体现在:一是场地限制,许多审批人员无法进厅办公,造成审批效率无法提升,体外循环时有发生,如安监、卫生、规划等;二是部分窗口单位不重视,对窗口授权不充分,进驻人员素质不高,窗口只起到收发室的作用,如发改委、文化局等;三是系统功能有待进一步完善,维护力量不足,一些问题得不到及时处理;四是有些问题在这么短的时间或仅在行政服务中心难以查实,如附表5的问题。
x系统建设工作主要体现在:一是硬件系统部署不统一,有的部署在市信息办,有的部署在中心。二是有的硬件设备虽然已经到位,但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运用上去。如防火墙、语音服务器等。三是x公司技术服务支持较为薄弱,目前x市x中心常驻人员只有二个,如果县里有项目需要技术支持的话往往存在人员不够等问题。
【三、意见建议】
第一,要进一步重视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审批、服务和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建设及运行工作。省级层面要加强该项工作的督查和落实,健全完善全省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及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各地市行政服务中心和x中心工作职责,为落实和开展此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特别是各地市、县的政府和纪委主要领导要共同加强督促检查,使该项工作落到实处。
第二,要进一步加强x系统建设业务培训力度。被督查的市、县还没有培训和进行系统操作的行业监督部门、中介代理机构、评标专家,市县x中心要对照省里要求的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时间,积极主动的联系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培训公司,协助行业监督部门组织审核人员、中介代理机构、评标专家进行业务操作再培训,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项目网上交易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加强软件公司技术支持服务力度。x公司作为系统的主要技术方,要在每个地市确保三个工作人员。为下一步在省、市、县范围内全面铺开公共x网上交易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服务保障。同时要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所存的技术漏洞,能够为系统使用者提供更好、更稳定、更方便的公共x网上交易系统。
秋季开学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我园根据县教育局文件精神,高度重视本学年度开学工作,做到“早计划、巧安排、抓落实、重督导、抓安全、防隐患、抓生源、保质量、抓教学、促常规”,立足实际,精心安排。由于准备工作扎实细致,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教学秩序迅速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开端。现将我园开学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园务安排科学。
开学前我园召开了园办公会,在李晓俊园长的主持下,通过了季工作思路,研究了招生、报名、收费、安全、宣传、设施设备等开园各项准备工作及具体日程安排。
开学初召开了全园教职工大会,明确提出秋季工作目标:(一)争创市级先进园。(二)幼教队伍综合建设迈大步。(三)突出发挥公办园在全县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并对全体教职员在新学期提出了五个要求:1、立足岗位,不断实现自我超越。2、抓纲务本,努力夯实常规保教工作。3、团结协作,倾力倾情付出。4、改革创新,切实破解一些难题。5、加强学习,与幼儿园共同进步成长。 大力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新的学期使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目标指明了幼儿园发展方向和思路,振奋和鼓舞了教师工作激情。会上,各分管领导就教学、招生、收费、安全等方面的工作作了详细部署和安排。会后,各岗各班根据园务安排,各就各位、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迅速投入到开学准备工作中。园务工作的统筹、科学安排,是我园顺利开学的根本。
二、开学准备工作扎实细致。
组织教师提前报到(8月25日报到,9月1日开学),对开学工作作出详细的部署。学习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宣读了秋季各种传染病预防常识等。至开学之日,做到环境净化、美化,卫生消毒、打扫到位,教参发放到位,工作计划制订到位,集体备课组织到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到位,保证了新学期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师生到园情况良好。
开学以来,我园认真履行请销假制度,不存在无故缺岗现象,到岗教师均以崭新的面貌迅速投入到了新学期的工作中,表现了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和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各班幼儿也按时报名,生源充足,情绪稳定。
四、收费工作规范公开。
在收费工作中,做到严格执行上级教育、物价部门关于收费工作的有关规定,统一使用财政部门发放的票据,一人一票,填写规范,无违规收费行为,提前公布收费标准和举报电话,主动接受家长监督,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五、教学工作迅速入轨。
开学初,园里对新学期的常规要求作了新宣传,将9月作为“常规整顿月”,及时落实教学常规,从组织教学活动、早操的编排、各区域的设置、家长园地、主题环境的创设上给予指导,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
六、日常管理工作有序。
我园统一制定了《幼儿一日作息时间表》、《教育教学常规要求》及《幼儿园保教常规及一日工作程序》,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建立了常规工作的“常规化、定期化”检查、反馈制度,并将它作为我园常规管理的首要内容、教学监督的重要手段、反馈工作意见与要求的主要途径来实施。领导不定期进行抽查,经常与保教主任沟通达成一致的意见并做反馈;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集体备课和备课的检查,做到有记载、有反馈、有评价。
七、安全工作扎实开展。
在开学期间对园舍、水电、大型器械、教学设施等进行重点排查,各班进行地毯式的安全排查。另外近阶段天气极为干旱,严防火灾的发生。及时整改、消除安全卫生隐患。并健全了安全工作应急预案、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安全定期检查通报制度等,开展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做到了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化、经常化,职责明确,责任到人。
在教工大会上,我园再次强调了要将安全工作摆在首要位置,要消除一切安全隐患,杜绝安全事故发生,幼儿园各项工作实行安全一票否决制。
1、要求老师精神饱满地带班,保证不出安全事故。
2、要求各班幼儿玩具、用具严格消毒,把好卫生安全关。
3、严格注意饮食安全,食品的采购、食物的保管严格遵守有关制度,防止食物安全事故发生,把好饮食安全关。
4、针对开学时进出人员较多的实际情况,加强门卫保安的管理,随时锁大门,严格询问制,禁止陌生人进入教学楼,杜绝幼儿独自出园门,严防幼儿走失事故发生;
5、在教学和游戏中加强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把安全健康课放在开学的第一课。学习掌握有关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防火灾等安全知识,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
6、保证教室的通风、干净,保证区角材料的安全、卫生。
7、认真执行家长接送签到制度,按时填写交接班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并与接班教师交代清楚。
8、坚持每天晨、午检。对锐器及不安全物品及时查收,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细心观察其精神状态,做到有异常早发现、早处理。
纵观我园开学以来的工作,效果是明显的,成效是可喜的,为本学期工作创造了良好开端,我园将以此为契机,再接再厉,团结广大教职员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脚踏实地地开展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幼儿园会更加辉煌!
县干部交流工作的汇报材料总结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和必要措施。近年来,××县从加快县域发展的实际出发,积极推进干部交流,把干部交流作为管好、用好、用活干部的一项重要举措,两年来,共交流科级干部149人,其中县镇之间交流84人,镇镇之间交流21人,县直部门之间交流44人。通过交流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素质,改善了领导班子结构,增强了干部的创造力,促进了干部作风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主要做法
××县把做好干部交流工作作为激活干部队伍活力的重要举措,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干部交流与提高干部素质结合起来。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岗位或一个部门工作,思维往往比较狭窄,知识面不够宽,工作能力不够全面,不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换一个地方和新环境,就能使干部的思维和视野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促使他们在新的环境中不断学习提高。从××县多年的实践来看,我们不断扩大交流范围,采取多种交流形式,使更多的干部在交流中得到了锻炼提高。在交流形式上,既有县直单位之间、镇与镇之间的交流,也有县直单位与镇之间的交流,既有异地交流,也有轮岗交流,尤其是新提拔的年轻干部,原则上都要进行交流。在交流方式上,重点抓好培养性交流、防范性交流、调整性交流。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和大局意识,使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不断提高,作风不断改进,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得到加强。
干部交流与调动干部的积极性结合起来。在干部调整交流中,我们注意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注重在实践中考核和调整交流干部。近年来,我们从发展民营经济、招商引资的实际出发,注重在经济实践活动中不拘一格选贤文秘杂烩网任能。坚持在动态中考察干部、使用干部、调整和交流干部,注重从经济建设的一线选拔干部。县委组织部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考察方法,对县委的每一项重大工作、重点工作,都深入到基层一线考察干部,直接获取第一手考察材料,并将考察结果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通过实践,将那些政治坚定、思维敏捷、懂经济、会管理的干部交流到重要岗位。二是注重发挥干部专业特长。干部交流时,要尽量注意用其所长,避其所短,发挥其业务上的特长,使之“英雄有用武之地”。因此,县委对每位干部交流的去向,都经过细致地调查和了解,反复进行推敲,认真分析选择,充分发挥每个被交流干部的积极性。三是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干部。在对那些学历高、年纪轻、领导经济能力强的干部交流时,突破论资排辈的“思维瓶颈”,树立“看三年不如干一年,早压担子早成才”的观念,放手将他们交流到关键岗位上,放到农业生产的一线,放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炼,全面提高其领导经济工作、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和水平。
干部交流与改善领导班子结构结合起来。要针对领导班子结构的现状和问题,合理配备被交流的干部。干部交流还要与优化人才资源配置结合起来,体现效益优先的原则,既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个体效益,又注重发挥领导班子的整体效能。在干部交流进程中,我们始终把干部交流与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结合起来,做到三个倾斜:一是注重向基层一线倾斜。通过调整交流,切实将镇领导班子配强配优。为了使镇领导班子达到优化组合,我们不断对镇领导干部进行充实和调整交流,特别是抓住镇党委换届之机,加大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交流力度,配强了干部,调优了班子,镇党政领导班子的平均年龄由39.9岁下降到38.3岁,党政正职的平均年龄由41.2岁下降到40.1岁。二是注重向年轻干部倾斜。我们按照“党委工作要给下届留苗子,政府工作要给下届留后劲”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年轻干部交流力度,把干部交流与提拔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使交流成为年轻干部培养锻炼提高的一个重要环节。两年来,共培养交流35岁以下科级干部46人。三是注重向踏实苦干的干部倾斜。在各单位,都有那么一些干部,他们踏踏实实、默默无闻苦干了很多年,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一直未能走向领导岗位。工作中,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帮助他们提高领导水平,尽量为他们创造条件。提拔交流的干部占提拔干部的比重达30%,极大调动了这些干部的积极性,树立了良好的用人导向,极大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的工作热情。
干部交流与回避制度结合起来。我们注意“避亲”、“避籍”、“避友”,专门建立了全县科级干部信息库。为激发基层干部队伍的活力,盘活全县干部资源,县委出台了《××县党政机关单位工作人员职位轮换(轮岗)实施办法》,加大了干部县镇交流、南北镇交流、东西镇交流力度,注重机关与基层的交流,富裕镇与经济薄弱镇的交流,相对舒适岗位与工作繁杂岗位的交流,权位较重岗位与工作清苦岗位的交流。坚持把干部交流与干部回避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凡是各镇、各单位党政正职、新提拔的年轻干部,一般都要进行交 流,交流范围也逐步扩大。目前,全县14个镇的党政正职都是异地交流任职,其他副职领导干部也基本上交流到异地任职。
二、主要体会
实行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是一项重要而又细致的工作。根据《干部任用条例》对干部交流工作提出的要求,在具体工作中要注意处理好三种关系。
处理好推进交流与保持稳定的关系。在推进干部交流的同时,要注意保持干部队伍的相对稳定,掌握好干部交流的“度”。干部交流过于频繁,既达不到提高干部素质的目的,也不利于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容易诱发个别干部产生浮躁情结、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领导干部在一地任职原则上任满一届,任期内无特殊原因一般不作交流,便于对领导干部建立任期目标责任制和对其完成目标情况进行考核,使组织和群众能更准确地识别和评价干部。党政正职一般不同时易地交流,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也可减少或者避免主要领导干部的“短期行为”和“急功近利”。
处理好突出重点与统筹兼顾的关系。干部交流的重点主要是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执纪执法以及分管人、财、物的领导干部。但是,在实施上,不能把眼光仅仅盯在这些干部身上,而忽视面上干部的交流。要在保证重点的同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这样既可以防止和克服在干部交流中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又能在保持干部队伍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现面上干部的交流,从而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调动绝大多数干部的积极性。
处理好执行交流制度与具体问题具体对待的关系。交流要反对和防止本位主义、克服狭隘的地域观念以及排拆外来干部的不良倾向,改变那种干部调不出,派不进的状况。对不胜任现职的,一般不通过交流去解决,应按照中央关于调整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职务的有关规定办理。确实需要易地安排的,应先在原单位调整职务后再易地安排。对应交流而给干部带来的实际困难,要根据本单位的情况及条件积极帮助解决。被交流的干部因年龄关系需要调整回原单位工作的,也要积极热情地欢迎他们,并妥善做好安置工作。
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尊敬的省住建厅领导:
首先,我代表海晏住建局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县检查指导工作的住建厅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下面,我就全县“高原美丽乡村”活动开展情况,做一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根据年初省州安排,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涉及甘子河达玉、金滩乡仓开、海东、道阳4个村的1012户3295名农牧民。其中:仓开村335户;达玉村255户;道阳村197户;海东村225户。金滩乡仓开村,甘子河乡达玉村2个村为省级建设村,金滩乡道阳村和海东村纳入了州级建设村。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委、县政府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深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内容,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各项建设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具体工作中我做到了“4个4”:
(一)完善“4”项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坚持把健全机制、落实责任,作为“高原美丽乡村”建设重要保障,坚持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层层落实,从而保证了活动有序顺利开展。
一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坚持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及时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成立了县委副书记为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健全了主管领导牵头抓、住建局长亲自抓、乡镇领导直接抓、村“两委”负责人具体抓、相关部门配合抓的工作责任制,并将建设任务纳入部门、乡村和县直共建单位年度目标,强化目标管理,有力推动了工作开展。
二是建立“三书一表日报告”工作推进机制。引导村委会与群众签订施工安全责任书,与共建单位签订共建活动保证书,并发放共建活动告知书和共建活动进度安排表,大力推行工作推进“日报告”制度,切实凝聚起了强大的工作合力。
三是建立宣传监管机制。注重群众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规划设计和项目实施的前期,通过召开群众会、发放资料等形式,征求意见、讲解政策,有效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通过“一事一议”、群众代表监督项目实施等方式,强化把知情权、自主权和监督权,提高了群众的支持度和参与度。
四是建立督查督办机制。成立由县政府主管副县长为组长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督查组,通过明察暗访、随即抽查等方式加强督查指导,对工作力度不够,进展缓慢的建设村在全县范围内进行通报批评,明确整改时限要求,形成工作倒逼,有效防止了因工作“不实、不力、不到位”影响工作进度等现象的发生。
(二)强化“4”个投入,全力保障建设。按照“政府补助一点,项目整合一点,群众自筹一点,共建部门支持一点”的办法,积极开辟筹资渠道,全力保障建设投入,形成“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资金投入格局,努力提供资金支撑,今年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投入资金达到了6437.44万元。
具体工作中,我们狠抓了四个方面:一是加大项目整合力度。通过召开会议、现场办公、情况通报等形式,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调整力量部署,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农村建筑节能改造等项目结合起来,整合资金2100万元,集中捆绑投入,有效拓宽了建设活动的资金投入渠道,为提高建设效果提供了项目和资金保障。
二是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活动期间,县政府针对省州补助资金到位慢的实际,先后垫付资金260万元,确保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能够顺利实施。同时,落实财政配套资金393万元,特别针对2个州级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村缺少建设资金的困难,县财政为两村落实补助资金132万元,有效保障了两村建设的顺利推进。
三是引导群众投资投劳。采取抓两头、促中间,一方面发动党员干部在建设活动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群众。另一方面,采取“面对面”交流、分户走访动员等多种有效形式,加大对“观望户”、“钉子户”、“无人户”的思想发动,引导群众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广泛动员群众积极参与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共引导群众投工投劳8500余人次,落实群众自筹资金2902.69余万元,自筹比例达到45.1%。四是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支持。通过上门专题汇报、邀请共建单位负责人到共建村实地考察等方式,主动加强与各共建单位的沟通联系。特别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带队赴共建单位,主动汇报工作,征求共建单位意见建议,修订完善实施方案,最大限度地争取了共建单位的理解和支持。活动以来,省政法委、青海湖景区管理局及州县共建单位,共落实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文化广场建设以及后续产业发展等方面帮扶资金235万元。这些资金的投入有效解决了太阳能路灯、广场建设、贫困户补助等一些项目难以覆盖的问题,大大提升了建设活动的整体效果。
(三)狠抓“4”个环节,确保科学有序推进。
一是合理调度施工力量。根据建设任务,科学制定施工方案,对工作任务科学调度、分层落实,保证了有效推进。具体工作中,将围墙拆除和房屋、围墙、大门等建设任务落实到村,由村两委牵头,抓动员发动,保证群众自建的及时有序开展,将墙体粉刷、文化广场等建设任务落实到乡镇,由乡镇进行统筹建设,做到了力量上的合理分配,确保了各项建设任务的有序推进。
二是创新施工模式。在建设任务落实中,注重群众增收与参与并举、进行统筹安排,特别在群众房屋等建设中,将3―5户的住房建设对外承包,并引导群众就地打工,承担起既是“小工”又是“监工”的双重角色,实现了增加收入和建设家园两不误。
三是加强资金管理。在县财政设立资金专户,分村建立了项目明细账,由分管县级领导负责审查,切实做到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账核算、封闭运行,确保了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同时,在各村成立理财小组,对各项资金实行监督管理,让整个工程在阳光下操作,把知情权让给群众,调动了群众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杜绝了一些矛盾纠纷的产生。
四是严把质量关口。县发改、住建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对建设项目的规划、监管和指导,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和有效服务。各村也选出1-2名质量监督员,采取分片承包的形式,进行全程参与监管,做到了质量关口严把、群众满意放心。
(四)呈现“4”个新变化,活动取得新实效。在省州各级部门的统筹支持和共建单位的大力帮扶下,经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我县“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取得了积极进展,呈现出新亮点。
一是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按照“一村一规划、一村一特色”的原则,突出村域特色、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对村庄建设、村内设施分布、产业培育等情况,进行了合理规划和修改完善。并严格按规划,开展了村庄整治、农牧户房屋庭院改造,以及配套文化广场、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截止目前,累计拆除废旧空院155付、废旧围墙2.66万米,改新建围墙2.2万米、新建铁艺围墙1.08万米,新建大门757付、铁艺大门255付、村级综合办公服务中心1处、主辅文化广场9处及配套建设器材,安装太阳能路灯213盏、太阳能热水器757台,粉饰墙面9.8万平方米,完成危房改造、异地搬迁、游牧民定居188户,并为仓开村53户群众实施了房屋外墙保温。村庄“脏、乱、差”等现象明显改变,群众生活环境大幅度改善。
二是农牧区经济有了新发展。建设中,我们着眼长远,注重将建设活动成果更多地体现在农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增收上,把发展产业、带动致富作为重要来抓,帮助群众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大了对牛羊育肥贩运产业和民族餐饮等文化旅游业的引导和扶持力度,并围绕培育主导产业,积极引导群众建立产业协会和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走“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努力促进了群众增收。截至目前,4个村新建畜用暖棚121幢,200平米羊圈20个,建成规模化养殖小区8处,培育组建专业协会9个,引导群众贩运牛羊2万余头只,培育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户21户,带动群众1300余人。同时,修建人畜安全饮水管道2公里、排水渠2.66公里、新建便民桥1座、过水涵洞15个、拦洪坝1出,硬化村道12.6公里,铺设乡村沙路6公里,小眼机井8眼,新建药浴房7间(140平米),新建旅游景区大门1座。群众生产条件不断提升,为发展高原现代生态畜牧业奠定了基础。
三是村风民风有了新气象。在“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我们在加强改善容村貌和生活条件的基础上,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广泛开展“除陋习、树新风”创建活动,“卫生庭院”、“星级文明户”、“卫生清扫日”、“农牧户家庭卫生评比”等群众性活动,有效调动群众建设新农村、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性,自觉执行村规民约和各项管护制度,做到了垃圾不乱倒、污水不乱泼、杂物不乱推,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形成。特别是建成了寓意深刻、特色突出、反映精神面貌的9处主辅文化广场,成为引领群众精神、教育群众知恩感恩、激励群众奋发图强的象征标志。
四是基层组织有了新加强。我们坚持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作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锻炼培育干部队伍的重要载体,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推行“三联制度”(县级领导干部联村、乡镇领导干部联片、乡镇一般干部联户),为各级干部主动参与村级发展规划制定、宣传党的政策、做好群众工作搭建平台,一方面进一步充实了基层工作力度,另一方面使干部得到实实在在的锻炼和提高,形成了在实践工作中检验干部、锻炼干部、发现干部的新机制。特别是在建设活动,通过严格落实“三议一表决”、“三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措施,村民的规划参与权、整治决策权、经费知情权、自我管理权得到全面保证,农牧民群众认识建设、支持建设、参与建设的信心不断提高。同时,在建设活动中,注重发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党员作用,深入开展与建设活动相匹配的设岗定责、公开承诺等活动,党员率先参与到建设活动中投工投劳,为群众发挥了表率作用,树立了标杆。村干部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为群众跑项目、争取贷款,为群众联系厂家,低价统一购买水泥、大门、砖瓦等材料,积极为群众解难事、办实事,赢得了群众的认可,村“两委”班子的号召力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三、存在的困难
一是与历年“村容村貌整治”和“党政军企共建”活动相比,联点帮扶资金有所下降,群众自筹较高,许多群众不理解,工作开展困难。
二是由于缺少垃圾池等相关基础配套设施项目,不同程度影响了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效果。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高原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下一步我们将在巩固提升建设成果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思路举措,凝聚各方合力,统筹抓好明年实施的海峰村、黄草村、岳峰村、三角城村、永丰村及俄日村等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一)抓好已建村庄的巩固提升。对已开展的4个村,我们将进一步修订完善项目管护、村容村貌保洁等长效机制,教育群众爱惜整治成果,自觉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切实把建设成果保持好、巩固好。同时,着眼加快发展、脱贫致富,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完善发展规划,依托特色优势,大力培育发展特色养殖、乡村旅游、牛羊育肥等特色产业,努力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使美丽乡村建设不论在环境面貌上,还是在群众精神面貌、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都有明显变化,真正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目标,为全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树立样板。
(二)抓好新建乡村的规划建设。继续采取整合涉农项目、争取社会帮扶、发动群众自筹的方式,完善工作规划,分年度、分步骤抓好全县各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
一是对于明年6个村的“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开展宣传动员和前期调研工作,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群众意愿和一村一特色的要求,着力抓好规划编制,提前谋划和争取项目投资,并依托规划,实施好“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二是结合村容村貌整治、后续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对口援建省市以及省州共建单位、联点单位的支持与帮助,着力深化和拓展投资和共建领域,继续强化资金投入。着重在组织建设、劳务输出、技能培训、项目引进、资源开发等方面,搭建好合作平台,确保实现综合开发、整体推进、取得实效。
三是以村企共建为载体,以“企业+合作社+农牧户”的产业模式为基础,将农牧区暖棚、种养殖小区等项目整合,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夏华清真肉食品有限公司、一诺科技示范园、河清牧场以及绿野生态鸡、昌农生猪养殖等农牧区龙头企业和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直接参与高原美丽乡村生产区建设和后续产业的辐射带动,构建“村企共建、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实现企业与乡村、群众增收共赢”的良好局面。
(三)抓好后续管理长效机制建设。
一是解决谁来管的问题。成立以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妇联主任为主要成员的环境卫生整治和基础设施管护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基础设施和垃圾的收集清运、环境卫生保洁清扫的统筹管理。
二是解决谁来清运的问题。抓好村级保洁队伍建设,计划每村组建3名左右的保洁员队伍,着力开展环境卫生保洁工作。重点抓好对广场、村委办公室周边、绿化带等公共卫生每天按时清扫,确保垃圾及时清运、村庄无卫生死角。
三是解决谁来监督的问题。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督促是否按照规定要求及时清扫保洁、收集清运,检查记录将作为考核奖励和拨付保洁费用的主要依据。同时制定环境整治保护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奖惩制度,以制度促进各项工作的落实。
美丽乡村工作总结汇报材料
建设开放繁荣秀美新安福,大力推进美丽樟乡建设,保护延续庐陵建筑风格,是县委、县政府的重大决策。我镇以此为契机,结合自身实际,依托我镇深厚的人文底蕴,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紧邻园区的区位优势,全面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努力将我镇建设成为“美丽枫田、实力枫田、魅力枫田”。现将我镇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集镇建设抓整体
我镇坚持“四统一”原则,即统一方案、统一风格、统一设计、统一实施。按年度工作方案,由具有建筑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高标准、高起点设计、施工,采用彰显庐陵文化底蕴的徵派建筑风格进行改造。省市县财政专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专用帐户,政府累计投入资金640余万元,吸引社会资源参与集镇土地开发建设,撬动社会资金300万元,使我镇的集镇建设提升一个新台阶。
一是对集镇进行了美化。在吉福公路枫田大道、府前路、文峰路、桥东路、“丁”字街两边的房屋进行立面改造和坡屋顶改造。在镇规划区每条街两边的房屋共有165幢,立面改造的房屋面积为26400平方米,投入资金195.3万元,坡屋顶改造4100平方米,投入资金106.6万元。对所有店面招牌进行了改造,改造面积达2650平方米,投入资金 42.4万。街道、巷道和公共场所安装了路灯,安装路灯48盏,投入资金36万元。二是对道路进行了硬化和对枫田大道两边人行道环境进了亮化。集镇所有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3900平方米,危旧房改造与闲置土地整合新建房屋30幢,吸引社会投入资金300万元。沿人行道铺设路沿石2550米,投入资金 20.4万元,铺设大理石地砖7200平方米,投入资金115万元,铺设吸水砖2400平方米,投入资金12.5万元;安装排水管2685米,投入资金 53万。三是对主要街道、居民区、集镇空地及镇庭院进行了绿化。新栽桂花树、香樟树1500余株,绿化面积达3800平方米,投入资金58万元。四是卫生管理和集镇规范管理常态化。为了保持整洁的环境卫生和规范的集镇形象,镇聘请了5名保洁员, 4名城管员,成立了环卫机构和城管中队,并投入1万元购置垃圾桶100个,确保了集镇内的净化和综合整治工作的常态化。
二、村点建设提质量
枫田镇水西村一组自然村位于吉福公路旁,全村共有62户,人口166人,劳动力91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85人,党员5名,耕地面积775亩,山林面积1035亩,2015年人均收入8500元。
该自然村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始终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主要目标,把粮食生产和发展特色产业、园区务工经商作为三大收入来源。今年确定为新农村建设点,财政专项资金拨到专用帐户后,该村理事会进驻理事会办公室,打造体育文化等服务场所,组建信息平台,制订村规民约,精心规划,用心操作,紧紧围绕“五新一好”的目标,凝聚财力、凝聚人心搞建设,现取得了初步成效。现100%完成改水、改厕、改路、改房、改栏,同时,该村大力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基地,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发展麒麟西瓜、草莓和井冈蜜柚等特色产业为主,加快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农民增收。该村全面使用清洁能源,道路硬化、绿化和建设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三、通道建设强力度
吉福公路经过我镇,全长9公里,途经4个行政村。为着力打造沿路靓丽风景线,我镇进一步加大投入,对沿路可视范围内的房屋进行了立面改造,统一店面招牌,沿路铺设了路沿石和吸水砖。干道线可视范围内干净整洁无垃圾,“六改四普及”整治建设项目全面完成。为整治乱搭乱挂、乱建、乱摆、乱倒现象,镇党委、政府成立了整治小组,全面统筹整治事宜,每月定期对沿路摆摊点、雨棚、标语广告、垃圾、居民等乱搭、乱挂、乱建、乱摆、乱倒等“五乱”行为进行集中整治,制订管理制度,全面签订“门前三包”协议,努力实现保洁净、保畅通的目标。我镇农村清洁工程资金有保障,村点卫生清洁有实效,同时,我镇健全队伍,加强管理,确保此项工程科学有效。经过我镇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沿线风光秀美、景色宜人。
为了美好明天,枫田镇党委、政府将继续努力深入地带领全镇干部群众真抓实干,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把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汇报材料范本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办学的第一资源,学校发展的驱动,归根结底要靠教师发展的引擎来实现,而教师专业化发展则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必由之路。我校在上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在校领导开拓进取精神的引领下,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条务本求实之路。具体汇报如下:
学校在职教师24人,教师的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占50%;专科学历17人,占66.6%。;小学高级教师6 人,占25%,一级教师18人,占75%。现有市级骨干教师3人,县骨干教师3人。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为42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领导班子队伍带出了一支特别勤于钻研、敢于实践、大胆探索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队伍。
一、建设规划
1、提高认识。
为了提高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化学校建设的认识水平,我校组织教师进一步学习了《河北省教育厅关于建设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见》的文件,并通过撰写学习笔记、交流学习心得等方式,在我校形成了浓厚的教师专业成长氛围,各位教师也树立了岗位终身学习理念,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2、发展规划。
我校组织全体教师讨论,制定并完善了相关制度,制定了符合我校实际情况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发展规划,目标明确,任务具体。针对岗位为每位教师制定了年度和未来三年发展的教师个人发展规划,每位教师结合个人实际,依据学科专业化、教育专业化和职业理论专业化的要求,制定了明确具体的个人专业发展计划。
学校还特别重视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4月,派王伟慎老师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辅导员第一期培训,取得了中级心理辅导员证书。培训回来后,我校及时组织了二级培训,并结合本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教师心理知识学习计划。2011年李凤老师参加了国培班主任培训、尹丛梅老师参加了数学培训,回来后我们进行了二级培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拷问教育现状,寻找发展支点
几年来,学校始终把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宋领弟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副校长崔树卫负责具体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牢固树立了教师专业成长理念,教师岗位终身学习理念,注重学习相关专注和文献资料,同时做了相关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对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建设工作的认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具有了比较深厚的理论素养和较高的学识水平,逐步明确了教师专业化工作思路,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与途径。
为切实加强科研的力量,我校成立了专门的教研机构,由年富力强的青年教师张素稳、李凤担任教研组长。教研组每学期初都组织教师修订研修制度,制定切合实际的教研计划,日常教研做到了管理有序、高效,教研记录齐全完整。同时,本着整体协调,分工合作的原则,将各个教研组有机组织起来,做到了月度有检查,学期有总结,并且将教研工作与教师的综合评价、考核、奖惩结合起来。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我们明确责任,确保了各项活动有计划、有目标、有执行、有检查、有反馈这样的螺旋式上升的良性循环过程。
针对教师专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我们进行了多次的调查研究,反反复复拷问教师职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不断探索撬动整个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支点究竟在哪里,在调查问卷、教师会座谈等多种方式倾听“民意”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学校的发展理念,并制定了学校发展规划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规划、计划——不断寻求自我发展与团队共赢。正是在“成全学生,成就教师”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制定了属于自己的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激发了教师发展的内驱力。
三、健全制度体系,保障有序运行
为保证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的运行质量,学校制定了校长及专业人员职责、部门职责,考勤考绩制度、考核制度、奖惩制度等各项制度体系,做到了制度上墙,并把相关制度汇编成册。每学期学校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工作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根据教师的成长汇报按照评估细则量化附分,与教师绩效相结合,大大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在上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校现拥有图书阅览室一座,各种新版图书共九大类1963册,基本上满足了师生教育教学的需要,其中的教育理论专注和专业理论书籍也在不断更新中。还订阅了《中国教育报》《河北教育》《小学生学习方法报》等专业报刊杂志,更好地为我校师生服务。现有远程教育接收室、光盘播放室,每天都接收大量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为师生服务;2011年新建备课室一个、多媒体教室一个,其中备课室有电脑六台,并且已全部接入互联网,基本上能满足教师电子备课、网上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教室作为学校开展集中学习、组织公开教学的多媒体培训场所,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四、构建师本理念 寻找发展突破点
(一)学习交流,学习型校园特色彰显
首先下大力气抓好教师建设的核心工程——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我校坚定不移地引导教师确立“终身学习”、“全员学习”、“团体学习”、“自主学习”的先进素质教育理念,不断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水平。
1、读书学习,手不释“卷”。
阅读是一种幸福的元素。对教师而言,当下最要紧的就是选择过一种阅读的生活。我们按照学校制定的教师专业化发展规划,每学期定期为老师们购买图书,推荐紧跟课改时代脉搏的文章,并鼓励教师们买有价值的图书,不断开拓教师的视野。学校每学期召开两次全校型的读书交流会,每位教师都把自己的读书心得与大家进行了共享。其次,组织教师利用远教系统和网上的信息资源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习,组织教师观看学校购置的教学光盘,足不出户地获得相关的经验和信息,教师们在观看之后写下心得体会并利用教研时间进行交流,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
2、领导培训,校内引领。
学校从校长到教导主任主抓教学领导,坚持对教师的业务指导,年轻教师很快成为能研善教的“行家里手”,领导们上讲台、进课堂,与教师一起讲课、听课、评课,共同参与教师的集体备课,与教师们一起研究教材,丰富我们教学的底气;同时每学期的领导讲堂,则充分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与教师们一同研究教学现象,探讨教学问题,每次的培训都能让教师们产生强烈的心灵共振,专业引领把我们的教研质量提上了高度,她们的行为对于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引领更是一种影响、一种唤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每学期组织走出去、请进来的外出学习、专家引领已成为教师成长的不竭动力。学校努力为广大教师提供、创造“均等”的外出学习的机会,关注教师参与的广度与深度,组织尽可能多的教师外出,让更多的教师都能看到外面的天空,同时坚持外出学习汇报制、学习成果共享制,外出学习的教师已把回校的二级培训当成一种习惯,及时与同伴们进行交流。2011年尹丛梅老师参加了“省级骨干教师培训”,我校有五人参加了“国培计划”。教师们通过学习,把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最新课改前沿信息及时带回学校,做二级培训、讲研究课,使广大教师的课改视野和思路得以拓宽,实践新课程的方法和策略得以创新。
4、远程培训实惠多多。
不出家门就能聆听到名师的指导,这是远程教育平台为我们提供的便捷。每学期我校教师积极参加河北远程教育培训,我们的参训率为100%,合格率为100%,教师及时反思交流心得。另有6名教师有幸参与了英语、语文、计算机、数学几个学科的国培远程培训,正如他们在总结中写到的:一路走来忙碌着、收获着……
5、反思交流,智慧碰撞。
为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我校陆续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广大教师利用进修学校的网站、学校教研博客及数字化校园为我们提供的广阔空间在平台中得以交流共享,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教师定期将自己原创的教学设计、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反思、个人成长集及时上传至学校教研博客,实现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同时学校多媒体、电子备课室又为教师们的专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在教研博客栏目可以进行师生、生生、家校的互动交流,真正实现了无障碍沟通。
五、校本研训,体验职业快乐
1、以校本为平台,以问题为切入口,校本研训规范化。
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以教导处为龙头,以校本研究工作室为依托,以教研组为平台,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实现互动双赢的专业发展模式。
为了使各学科组教研组活动更富实效,除了集中的周二下午教研时间外,学校根据教师的任课情况进行了整体划分,分别利用组内成员的空节时间开展扎实的教研活动,真正做到了四个确保——保证时间、保证人员、保证领导参与、保证活动富有实效,把平时琐碎的时间派上了大用场。与此同时坚持活动序列化:以严把教材关为突破口,在课堂实效上下功夫。语文组还特别关注了当前课程改革中暴露出的学段现象不清的问题,提出了:准确定位学段目标,确保课堂实效的专题,让教研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每学期我校都要邀请教育局教研室领导来我校进行听课指导。教研室吴晓星主任为我们全体教师进行了校本研修培训,引发了教师对校本研修更多的思考,下一步将邀请吴主任跟踪教师们的家常课,不断提高教师的“常态课”质量。
2、各组教研经常化、问题化、活动有的放矢。
我校各组的教研活动可谓开展的如火如荼,在不知不觉中发生这两个转变,即“推门课” 变成了“邀请课”:从开始时不管是听课者还是被听者大家都有顾虑,不敢推门进,到现在各组的教研活动安排得紧凑有序,每个组每周都有邀请课,同组听课、跨组听课,主题研课、课下聊课……校内时时是研究之时,处处是研究之地。大家能够放下包袱与架子,胆子放开了,上课自如了,邀课听课已成为我校每位教师的习惯。其次就是听课后交流的主角由“教导处”变成了“讲课教师”:教师们研讨氛围轻松热烈,品尝到了这种“以校为本”的教研的甜头。
3、“名师”培训,追求常态下的精品课。
学校以“名师”工程创建为依托,骨干教师“点对点”的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认真落实“名师培养”计划。学校特别注重骨干教师的选拔培养和模范带头作用。2009年,王伟慎老师被聘为“衡水市小学语文中心组成员”“饶阳县小学语文骨干教师”,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被评为“饶阳县小学骨干教师”。我校充分发挥这些骨干教师的榜样、示范、辐射、引领作用,鼓励教师之间“结对子”,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传、帮、带活动”,效果非常明显。
我校的李建凤、尹丛梅的优质课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她们多次参加了“送教下乡”活动。2010年5月李建凤的优质课获市一等奖。
4、组建教研共同体,创建互动双赢的教研模式。
我们不仅重视校本教研,也注重校际交流,积极建立“跨校教研共同体”,与兄弟单位保持密切的教研往来。我校与良见小学、张池小学的整合课交流使得教师们对学科整合有了更深的认识。就是通过这样的“好课共分享”实现教育资源与教学智慧共享。合作交流的过程,是骨干队伍、骨干教师自我加压、自觉学习、自主历练的过程,同时也是整个团队挑战自我、争创优质的过程。今后我们还将积极探索与更多的兄弟单位结成了更广泛的“教研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在互动中实现共赢。
六、紧跟时代,课题研究专业化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自己不仅是教育者,更是研究者。在这一理念的影响下,我校的教科研工作也呈现了一个新的局面,大家不仅仅满足于听一节课,评一次课,而是要挖掘更深层次、意义更为深远的研究课题。2009年12月,我校承担的饶阳县“十一五”课题《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利用教材,提高小学生写作水平》已顺利结题;2012年5月,我校承担的衡水市“十一五”规划课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进程中生成和调控关系的研究》也已顺利通过验收。构建并验证了“问题的生成与有效整合的”教学模式。科研将带着我们一路前行。
七、总结发展成果 抢占发展制高点
一路走来教师们在专业化成长过程中幸福的收获着……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队伍情况
我校教师学历全部合格,现有本科学历7人,本科在读5人,专科9人,小学高级教师7人,县级骨干教师3人,镇级骨干教师5人。2009年,我校被授予“衡水市小学语文学科基地建设学校”、“衡水市德育工作示范校”,对兄弟学校起了引领带动作用。
2、个体发展
近年来,我校青年教师异军突起,在各级各类比赛中频频获奖。2010年李凤、尹丛梅代表饶阳镇参加了县教研室组织的说课比赛,分别获语文组一等奖、数学组二等奖,2010年、2012年李凤代表饶阳县参加了衡水市优质课评选,获得了语文组二等奖、一等奖,2011年、2012年李凤、尹丛梅两位老师参加了饶阳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2012年3月份,宋璞玉老师的作文指导课《循规又蹈矩,老树开新花》获“河北省第四届优质课电视大赛三等奖”。宋璞玉老师在2012年5月9日代表我县参加了衡水市心理健康课说课比赛。在2011年饶阳镇艺术节中张翠显老师和李晓孜老师指导的舞蹈“好日子”获饶阳镇一等级奖,王笑丹老师和崔杏苗老师指导的舞蹈“爱我中华”获饶阳镇三等奖;在今年5月份刚刚结束的饶阳镇艺术节比赛中,张秋影老师和张坤老师指导的舞蹈“欢乐宝贝”获饶阳镇三等奖,学校获优秀组织奖。
3、团队发展
我校注重在教师中营造宽松、真诚的民主学术氛围,注重加强交流与合作,倡导团队观念、团队精神,营造集体创优的氛围。我校青年教师较多,组成了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教师队伍。孔新倩、李凤、尹丛梅在县级师德论坛以及青年教师论坛的精彩表现;李凤、张素稳、尹丛梅县级优质课的成功等都是我们集体创优的结晶。
(二)示范辐射作用
1、培训支持
我校承担了饶阳镇研训基地建设的任务,每周四组织全镇部分教师来我校进行交流研讨,为全镇教师搭建起了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交流平台,有力的带动了兄弟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2、成果推广
2009年5月份,我校成功地举办了“饶阳县校本教研现场会”,带动了兄弟学校的校本教研的开展。
经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校在教师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全体教师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和自己的教育教学紧密联系起来,有利地促进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我校教学成绩一直名列全镇前茅。2006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07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二;2008年在全镇统考中名列全镇第一; 2009年在全县小升初考试中数学名列全县第二、语文名列全镇第二,2010年2月被评为衡水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10年7月被衡水市教育局授予“衡水市教师专业化发展示范学校”,受到了家长及社会各界的好评
我们欣喜是因为成绩的背后带来的是静悄悄的变化——
学生喜欢学习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交给了学生,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他们在课堂上找到了自信,各项大赛崭露头角。
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了:以前的教研和集体备课往往流于形式,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集体研究,共同破解教学中的问题,共同预设大量的课堂可能出现的问题,课堂这一主阵地也真正成为了教师快速发展的展示平台。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找到了:教师没有职业幸福感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劳动没有体现创造性,现在的课堂,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有价值的问题,每天学生都会有新的进步,教师看到学生的进步,自己发自内心的高兴,真正是在“成全学生的同时成就着自己”。
新的学校文化内核逐渐形成了:原来我们的校园文化注重表面的文化,并没有真正形成学校文化的内核,现在专业化发展学校建设,学校的理念更清晰了,实施更有方向了,“诚实、勤奋、严谨、创新”是我们的目标,“成全学生,成就教师”是我们的追求,学校的潜在的学习文化正在逐步形成,这种文化氛围在学校的发展过程中将产生强大的后劲。
家长对教育的满意度大大增强了:正是在实践的探索中我们的羽翼日渐丰满,大大增强了教学的底气,每学期开放的课堂,赢得了家长们的认可,有了社会、家长的关注也成为了学校发展的强大助推器。
应该说我们东草芦小学的教师在这样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教学是幸运的,在职业生涯中我们又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每个人在这里都得到了不同的发展,每个人都找到了自己重要的位置。面对明天我们更是踌躇满怀,我们将在上级的领导下,抢抓机遇,开拓创新,踏实教学,精心育人,务实高效地做好学校各项工作,无愧于一方百姓,造福一方人民,为饶阳教育事业增光添彩!
学生资助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为加强高中学生国家助学金管理,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顺利实施。我校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规定认真组织实施。确保了每位应享受助学金的同学按时足额领取。根据《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政策落实情况专项检查的通知》精神,我校对学生资助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校教育现状
全校共有初高中34个班,共有学生1656人。住校生409人,从学生生源情况来看,农村学生占50℅以上,大多数来自偏远落后的农村家庭,留守、寄宿、单亲三类学生占全校农村学生35℅以上,他们的家庭主要靠传统农业或外出打临时工维持生存,另外一部分学生来自青煤集团,单职工家庭、父母下岗家庭占大多数。要真正的抚养一个孩子完整的从小学读到高中毕业不容易,尽管省吃俭用,努力挣钱,避免不了上学的孩子中途辍学的可能。
二、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1、建立健全学生资助工作管理机构,配备人员。
我校学生资助工作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学校设立学生资助机构领导小组,由学校校长任组长,党支部、工会、总务处、政教处主要负责人任副组长,各年级组长、班主任任成员,组成了专门的评审工作委员会。
学校专门成立学校资助办公室,由主管资助副校长主管。政务主任具体负责,两名兼职教师具体执行各类资助工作。
2、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
教育局和学校,为我校资助工作人员配备了资助专项使用的办公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档案柜,安排了兼职教师具体负责资助工作,确保了各项资助政策顺利实施。
3、建立健全各项制度
学校分别建立了《学生资助管理工作职责及人员分工》、《大通七中学生资助管理工作制度》、《大通七中学生资助发放程序》、《大通七中社会助学管理》等制度。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和管理
1、建立了两级认定组织
各年级成立年级评议认定小组,由年级组长、班主任负责把关。做好本年级贫困学生的认定上报工作。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评审工作小组。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全面领导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工作,由主管资助工作的副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各项资助工作,设立了资助办公室,政务主任和两名教师及学校财务具体负责和管理全校学生资助的认定发放工作。
2、规范工作程序
每学期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落实新学期各班家庭经济贫困学生的认定工作,及时建立贫困学生信息档案。要求班主任对贫困学生进行家访及时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根据核实情况及时做出动态调整。学校资助领导小组认真做好贫困学生贫困等级认定和信息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建立贫困学生档案,使真正贫困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安心上学。
四、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管理
每项资助项目开展前,学校都召开班主任会议,学习文件精神,班主任利用班队会在班级宣传学习,利用学校校讯通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严格按照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和青海省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管理发放程序进行评审、公示和发放。
1、个人申报:坚持公平、公正、公开。
对享受政策学生的条件、对象、标准公开进行资格排查摸底,做到万无一失。
2、班级评议:严格评审程序。
先由学生如实填好“申请表”“调查表”,按照流程采取自评、互评、老师评、学校评的方法,由全班同学根据申报人的家庭情况进行评议,拟定学生必须到所在地的居委会、乡政府出具家庭贫困证明。
3、班主任审核,年级小组复核,资助小组审查公式。
班主任根据申请理由、申报人日常生活学习表现,及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初次审核。班级评好交年级组长,经年级评议小组审核后再交学校资助领导小组审查。认真核实每一个学生的上报材料并通过个别询问学生、召开学生座谈会、家访等方式审核上报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从“实事求是、客观务实、宣传到位、准备充分、要求严格”的工作思路,做到班级到年级到校级等层层落实,逐个把关,真正的把家庭经济困难、品学兼优学生认定工作落实到位。审核结果不低于5天的公示。
五、助学金评审发放和管理
1、公示期内如果有师生反映,经查实确有问题,及时召开资助领导小组会议进行调整和公示对反映的问题绝不隐瞒,不营私舞弊。
2、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校长批示。由财务工作人员和负责资助的教师共同发放。受助学生(或家长)签字并按手印,照相、建立资助发放档案。我校各类学生资助按照教育局的要求,严格遵循各项程序及要求及时发放和上报教育局资助中心。
3、多年来我校的各项学生资助,在学校资助领导小组的监督和学校财务的监管中严格按照教育局资助中心的要求,认真、及时、如实的进行了发放,各类资助专款专用,从无拖延、挪用、挤占、截留现象。
六、政策宣传
1、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确保资助工作透明度。
为了让国家资助政策家喻户晓,学校充分利用校园广播、宣传栏、和主题班会等形式向广大学生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体系,利用学校校讯通向家长宣传资助信息和政策,学校公示栏公示等形式,做到让每位学生都能了解国家的资助政策和措施,切实把党和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关怀送到学生手中。
2、重视对贫困生感恩、励志教育,提高育人效果。
(1)学校在实施资助工作同时,更加重视学生诚信,励志、感恩、勤俭教育。
开展社区教育、学习雷锋月活动、慰问残疾学生、孤寡贫困老人,灾区捐款等公益活动,(本月学校校领导、党委、工会学生代表慰问了5家贫困家庭送米送面。看望了高二(1)班孤儿王胜良同学)。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人生观和社会责任感。希望他们能怀一颗感恩的心回报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培养他们大爱精神。
(2)通过在全校开展一些关于“诚信、感恩、自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诚信感恩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引导他们讲诚信,懂感恩,会自强,努力构建和谐文明校园,营造明礼诚信、知恩图报、自强不息、文明和谐的良好氛围,使学生懂得“饮水思源”。
(3)每学期学校拿出一部分办公经费,开展表彰“十星”学生、“三好学生”“拼搏学生”等活动。树立本学校学习的榜样,并激发他们勤奋学习,积极向上,在报效祖国中实现人生价值。
七、不断完善贫困生档案创建,多渠道开展资助工作。
近几年来,七中学生接受各界资助主要的项目有:国家助学金、中央彩票公益金教育项目、同心烛光博奥助学金、残疾儿童少年十五年免费教育项目、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生活补助等。学校都分类独立建档,纸质材料分类归档,电子材料备份保管,实行动态管理,时时跟踪学生家庭经济收入变动情况并及时更新档案信息,坚持“决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缀学”的信念,千方百计保证每一个学生完成学业。
除以上较固定的资助外,我校还有潘静、汪成兰、张杰等教师个人自助学生多名。
今后我校通过不同形式,寻求多种渠道积极开展贫困学生的资助活动,并遵照教育局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项资助工作完善档案。
八、2012年七中高中学生享受资助
2012年春季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336750元,共计449人享受资助,每人750元。
2012年秋季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86500元,共计382人享受资助,每人750元。
2012年彩票公益金新生入学项目资助金15500元,共计24人。
九、存在问题
我校贫困学生太多,特别是来自厂矿家庭的学生。我校厂矿学生多来自于煤矿职工家庭,无文化、单职工、下岗、离异、留守,收入低的家庭太多。因此有许多厂矿的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还不如农村学生家庭好,有些资助政策过多侧重于农村学生,普遍认为农村学生比较困难。能否考虑我校的实际情况,多给与厂矿贫困学生一些考虑。
学生资助工作十分重要,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们肩负使命神圣而伟大。我们面临任务光荣而艰巨,越艰巨越繁重越能考验我们工作能力。在以后工作中,我们会全力以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把资助工作和学生育人功能有机相结合,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理论学习、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把上级部门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我们希望,资助工作形成常态,一如既往地进行下去,对我校部分学生是一个极大地支持和鼓励,对于稳定学生、减少辍学,提升教育质量起到更重要作用。
大通七中
2013年3月28日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情况的汇报材料
夏邑一高始建于1947年,是夏邑县历史最悠久、文化底蕴最深厚的中学。新老校区总计占地近3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8幢教学楼、2幢办公楼、12幢学生公寓和4个餐厅楼。全校目前设160个教学班,在校生近万人。各功能室齐备,藏书近10万册,良好的办公条件和先进的办学理念,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得教师能够安心工作,学生能够专心学习。夏邑一高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素质上乘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120人,一级教师200余人,拥有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4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15人。近年来获批省级科研课题10余项,市级科研课题20余项。
数十载以来,夏邑一高教育教学成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今,夏邑一高秉承“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坚持“尊重学生个性,多元优质发展”的办学方向;树立“规范、精细、高效、卓越”的管理理念;以“厚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科学管理,严格施教,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迈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学校本科上线率连年攀升。仅最近几年,就有20余人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录取,2000余人被其他名校录取;高考成绩连续30年稳居全市同类高中之首。被誉为“商丘市普通高中的一面旗帜”。2015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中,我校有三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
1、文明创建,首先是思想的转变、提高和统一。为此,我校及时组织广大教职工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了解《商丘市文明单位建设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明确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重大意义。学校上下很快形成共识,要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推动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长足发展。
2、健全机构,狠抓落实。在决定争创文明单位以后,成立了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刘xx
副组长:
领导小组负责创建活动的具体工作。并明确了各处室的责任,形成了一把手亲自抓,副组长具体抓、各部门配合抓,各群团组织积极协作,上下结合,齐抓共管的格局。
3、制定措施,全员参与。
一是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创建领导小组结合学校的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目标,研究制定了年度“文明单位”建设规划,并下发到学校各部门实施。二是把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督促检查。学校牢记文明单位建设工作,将建设工作纳入平时的各项工作之中,做到了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同评比、同奖励。学校党、政、工、团领导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检查督促建设工作落实情况,各部门领导在部门工作中始终贯穿创建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人人有责”的共识。三是把建设工作纳入了目标考核,年终进行评比奖励。
4、夯实基础,营造氛围。认真开展了文明家庭、文明楼院、文明班级、模范教师、身边好人、“三八红旗手”等基础细胞评比。制订了创建工作方案;充分利用学校宣传栏、标语、黑板报、校园广播站等阵地,突出文明创建的中心内容;通过召开校代会、主题班会、团代会等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浓郁的创建氛围。
为切实促进文明创建,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效果显著。
积极开展学习型单位建设,发起了“道德模范学习,提高道德修养,做好本职工作”的倡议,开展了“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报告会,定期开展读书学习活动,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引进了“感恩的心”大型道德讲堂,开展了“诵读经典润泽人生”晨间经典朗诵活动,传承国学文化,引领校园风尚;清明节组织学生义务植树造林,重阳节去敬老院慰问老人。全体党员定期交流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得体会;发起“践行文明公约,争做文明市民”的倡议书。
开展“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主题法制文艺节目校园巡演活动。师生们组成普法说唱团,通过自编自演的普法说唱节目、传授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
制定了诚信教育规章制度,在全体以教职工中开展“诚信学校建设活动;广泛开展了“学雷锋”志愿者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到敬老院、汇文路、北关村胡同等处服务,走上康复路街头捡拾垃圾,通过“传递书香 感恩母校”活动,动员志愿者毕业捐书。
开展文明礼仪讲座系列活动,举行了文明礼仪知识竞赛等活动;发起“文明教师”倡议,倡导优质服务意识,动员师生助力“开学日新生接待”等;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大批一高志愿者走上街头助力交通;大力宣传和实践文明行为、文明旅游、文明上网行动,增强了师生的文明意识;开展“光盘行动”、“节约倡议”,更新大量勤俭节约类标语。
在文明单位结队帮扶活动中,我们帮助北关村建设了爱心停车场,帮助狮刘庄安装了照明路灯,多次到结对帮扶的困难户家中慰问等;每年都举行拔河、接力赛、大型会操等专项运动会、教职工运动会和篮球赛、军事拓展训练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了道德情操;开展了“新春民俗文化活动节”,通过传统习俗展示、经典民俗展演,把传统引进校园;积极组织“文明在我心中”、“我骄傲,我是一名班主任”等演讲比赛和书画、朗诵、春节文艺晚会、大型成人仪式等活动;深入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评选出了师德标兵、教学标兵、优秀班主任、最美家庭等先进典型,激发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提升了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文明素质。
开展了文明班级、文明处室、文明楼院、“最美少年”等评选活动,并进行了隆重表彰,发起“杜绝烟草,从我做起”倡议,创建“无烟校园”;大力支持公益事业,为社区、校园绿化美化,倡议发起“我为这里添点绿”公益捐款,为考入我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累计减免学费20余万元,为考入高校的贫困学生争取各类捐款累计10万元。四、创先争优,美化环境,综合治理,树立文明新风尚
1、加大投入,完善校园设施。“绿化、美化、净化”是我们校园环境建设的目标。经过近几年的建设,目前学校校园布局匠心独具。自成一格的欧式建设风格,有水有山的独特风貌形成夏邑一高的独特风景线。校园内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楼房迭起,塔松染翠,花木吐艳,芳草茵茵,空气清新,环境清幽。徜徉其间,就像置身于一幅绝妙的丹青画卷。
2、规范“四区”完善功能。大力进行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服务区的规范改造,四区分离,互不干扰,净化了校园环境,完善了育人功能。加固围墙,保障安全。针对校园围墙简陋、管理难度和安全隐患大的情况,对学校围墙进行了拓宽、加固、改造,添置了高清摄像头,实现校园及周边地区全覆盖,消除安全隐患,保障了师生安全。硬化围墙外路面,修建停车场和校园内车棚,净化美化了校园环境。
3、群策群力,切实做好综合治理工作。学校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统揽全校的综治工作,在硬件设施逐步到位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综合治理优势,为争创文明单位夯实了基础。切实做好校园的安全保卫工作以及法律普及宣传工作,通过巡视、值勤制度,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建立了一系列“安全文明校园”发事件应急预案。群策群力,确保了学校秩序的井然有序。为了强化安全防患意识,学校会同城关镇派出所、综治办等开展了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同时做好自查自纠,认真做好要害部门(如食堂、宿舍楼)的安全防范工作,杜绝了隐患,学校从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4、营造浓厚的人文环境。良好的文化氛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此,我校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力气:建有符合《国旗法》规定的旗台、旗杆、不锈钢护栏,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了每周举行升旗仪式,每天升降国旗的制度,校内设置有激励师生勤奋向上的永久性标语20余幅,文明专用宣传栏10个,悬挂中外名人画像及名言200余幅,张贴文明语录、心目中的大学、励志标语无数,报刊栏12个,各类标兵模范宣传栏20余个,黑板报20块。学校在公共场所设置50个垃圾桶,在公共场所培植花草、盆景,设有花园、假山、喷泉。学校现有绿化面积50000平方米,实现了校园绿化面积70%以上。
由于成绩突出,学校多年被上级主管部门通令嘉奖;荣获“市级示范性高中”、“商丘市红旗团委”、“商丘市示范性学校餐厅”“河南省园林单位”等称号。
现在我校校园环境优美大气,文化氛围浓厚健康,校园文明和谐,师生员工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在总结创建工作的同时,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我们将在上级领导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与时俱进,不断迎接挑战,为夏邑一高辉煌明天再接再励,催马扬鞭!
民政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东风傈僳族乡地处丽江、大理、楚雄三个地州的结合部,距永胜县城104公里,是全省506个扶贫攻坚乡之一。全乡辖九个村委会65个村民小组,3212户12950人,面积为488.1平方公里,境内居住着傈僳、壮、汉、白、彝等五种民族,其中傈僳族占总人口的86.6%。现有贫困村47个,贫困户2734户10800人,占全乡人口的83%。最高海拔3393米,最低海拔1100米,年平均降水725毫升,年平均气温18℃,森林覆盖率为29%。全乡共有耕地17782亩,其中水田2304亩,旱地15478亩,有效灌溉面积为2445亩,主要生产玉米、水稻、马铃薯、高粱、荞子、豆类等粮食作物。现有1个村委会不通公路,有8个村委会未通电话,有4个村委会58个村小组不通电。乡内生存环境恶劣,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到2007年底,农民人均有粮300公斤,人均纯收入629元,是全靠上级财政拨款的少数民族特困乡。
二、搞好民政定期救助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由于我乡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科技文化落后,社会发展缓慢,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人民群众的生产自救能力较弱,民政救助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民政救助的主要对象是:五保户、特困户、残疾人、孤儿、原小乡干部和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弱势群体,具体救助情况是:1、五保户109人,补助标准为65.4元/月;新增五保户211人,补助标准为30元/月;2、有815户820人享受农村低保(分三档补助:第一档40元/月、人,有246人;第二档30元/月、人,有328人;第三档20元/月、人,有246人);3、带病回乡退伍军人27人,补助标准为70元/月,伤残军人2人,参战人员10人;4、原小乡干部10人;5、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员37户37人,补助标准为97元/月;6、农村医疗救助和临时救济款每年约6万元,救济人数630人左右,全年发放救助款26.75万元。
三、近年我乡灾害情况
近年来,我乡连续遭受“8·4”、“9·7”特大洪涝灾害,涛源“10·27”地震,大姚“7·21”地震,“10·16”地震、2005年9月6日遭到百年不遇的洪涝泥石流灾害,以及麦叉拉“1·28”地震等多次灾害波及,加上辖区内泥石流、滑坡、风灾、冰雹、雪灾的影响,使原本十分脆弱的民房,年久失修的村委会公房,学校及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多次受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累计达3465.83万元,其中倒损民房8594间。
2010年我乡灾害频繁发生,1月28日在麦叉拉村委会发生了里氏4.8级地震,全乡9个村委会不同程度受灾,经灾情调查小组核实,此次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53.164万元,其中倒塌民房12户36间,损坏民房1896户5028间,直接经济损失414.564万元。7月4日发生特大洪涝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3451亩,绝收1177亩,经济损失达132.02万元;今年降雨量稀少,我乡旱情极为严重,至10月份受旱情灾害影响,造成农作物受灾13887亩,绝收8666亩,经济损失达548.612万元;9月18日大长坪村委会发生冰雹灾害,造成农作物受灾604亩,绝收358亩,经济损失达23.48万元;
近年来,由于地震、泥石流、滑坡、洪涝等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基础设施及民房严重受损,乡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认真贯彻落实救灾工作方针和政策,严格财经纪律和救灾物资的发放制度,确保民政救济款物落到实处,切实发挥效益,保障灾民搞好民房恢复建设和发展生产,维护了社会稳定。乡党委政府通过各方努力,共争取救灾救济资金103.39万元,其中民房恢复重建资金78.39万元(含“1.28”地震民房恢复重建资金60万元),解决了128户552人的居住问题,其他救济资金25万元,解决了763户3048人的生活困难问题。我乡是省级重点扶贫攻坚乡,少数民族特困乡,交通不便,财力薄弱、财源单一,无力拿出救灾资金,加之群众生产生活十分困难,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薄弱,使抗灾救灾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仅靠现有的民政资金远远不能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必须增加对民政对象的救济力度,扩大救济面,为更多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
回顾过去,民政工作成绩斐然,展望未来,民政事业发展前景良好,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把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注行等困难摆在工作首位,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民政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加强民政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求真务实,积极探索,锐意进取,为我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东风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学校两学一做工作情况汇报材料
3月9日,根据龙江镇中心学校总支的要求,各支部组织学习了《党章》及《中国共产党地方委员会工作条例》,部署启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学校总支书记主持中心校本部支部学习并作专题辅导。
总支书说,中央决定今年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学习教育,即“两学一做”。中央、省委、市、县委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我们在开学后第三周进行专题学习和部署,就是要让大家充分认识“两学一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推动学习贯彻落实深入开展。要把“两学一做”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作为强化党员干部理论武装、思想教育的一次重大机遇抓紧抓好,把全面从严治党各项要求落到实处。
总支书记强调,“两学一做”,学习是基础,做是关键。“学”就是要原原本本学习党章党规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的方针政策学,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学,结合省、市和个人的工作思想实际学,不断增强党员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定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和领导核心,主动把自身置于“四个全面”的大局中,向各级党委看齐。“做”就是要做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坚定拥护者,各级党委决策部署的坚决执行者,做服务群众、关心同志的贴心人,做立足岗位工作上的带头人,做“人民满意教育”的领导者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