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美好品德的古代小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经典的传统美德故事

  诗曰:寿昌离母,历五十年,弃官寻觅①,骨肉团圆。

  朱寿昌是宋朝人,他七岁的时候,生母因为被嫡母嫉妒,被赶出家门另嫁他人,从此寿昌就和生母分离了。

  寿昌从小就失去了母爱,他看到别的小朋友都有母亲在身边,天天嘘寒问暖,疼爱有加,就非常思念自己的母亲。每到初冬,别人的母亲早早为自己的孩子做好了棉衣,可是寿昌的生母却不在;当别的小朋友心中有了委屈,可以依偎在母亲怀里撒娇时,可是寿昌却不能。试想一下,没有母亲的孩子,是多么盼望能像别人一样,可以经常依偎在母亲的怀抱里。

  寿昌就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他一直努力读书。后来当了官,虽然生活很富足,可是天下哪有不思念父母的儿子呢?他一直明察暗访,并且抄经供佛给母亲积德。功德还不够,他就弃官离家,希望能尽快找到母亲。他在母亲没有找到之前,一口肉都不吃,说等母亲回来之后再好好吃。五十年来夜以继日地想念母亲,相思之情常每每言及就泣不成声,他是多么希望自己可以亲自服侍母亲,让母亲重享天伦之乐啊!可是寿昌屡次多方打听,都没有办法得到母亲的下落。

  此时寿昌已经上了年纪,家里人也不放心他,都来劝阻,可是寿昌对家人说:“如果不见到母亲,我永远都不回来。”他远到陕西寻找母亲,意志非常的坚定,抱定必胜的信心,一定要找到母亲,与母亲共享天年。

  寿昌一人在外,人生地不熟,遇到很多险阻,非常艰辛,可是,困难丝毫没有动摇他寻母的念头,相反,他想到和母亲分别五十多年都不能团聚,就更加深了寻母的信念。他走到哪里打听到哪里,天天祈祷。到了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天上降下雨,他同一些人在一起避雨,就询问这些人,当他把母亲的一些情况同大家说完后,奇迹出现了,刚好有人知道他的母亲就在这个地方。母亲已经七十多岁了,仍然健在,朱寿昌费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母亲,他非常高兴,就把母亲接回家里,又把同母异父的兄弟都接回家同住。母子相聚,相拥在一起,多少悲欢离合啊!母子俩五十多年骨肉团聚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全家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朱寿昌与母亲分离长达五十多年,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他都始终保持对母亲的孝思不变,实为赤诚孝心的真情流露。谚云“孝感天地”,使苍天降下雨,让他有这个机缘找到了母亲。

  与朱寿昌相比,我们这些为人子女者,能有服侍孝养父母的机会是何等的幸运!把握住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用心尽孝,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和悔恨啃噬自心。

  他不仅仅如此孝顺,而且在当官的时候,也是一个很廉洁的清官。他常常照顾和帮助贫穷人,遇到贫穷人家没有能力安葬故去的人,都帮助他们顺利地把亲人安葬。后来朱寿昌的母亲过世之时,有许多白鸭在墓边徘徊。这样的异相更感动了朱寿昌一家人,从此,他们生活得更和谐、更美满。

  【注释】①觅:,寻找。

赞扬美好品德的古代小故事

古代传统美德励志故事

  义姑退兵

  诗曰:鲁义姑姊,遇军走山,弃子抱侄,齐兵遂还。

  春秋时期,齐国攻打鲁国,在郊外遇到一个妇人,一只手携着一个孩子,另一只手抱着一个孩子在跑,齐国的士兵就去追她。那个妇人就把手里抱着的小孩子丢掉了,带着携的孩子一同跑,士兵把那个妇人追到了,就问她:“你丢了手里抱着的孩子,却带着携着的孩子一同逃走,这是什么缘故呢?”那个妇人就说:“刚才带着走的,是我哥哥的儿子;抛弃了的是我自己的儿子,我看着这个情势,是不能两存的,所以宁可把我自己的儿子丢了。”齐国的将官听了,就说:“哥哥的儿子和自己的儿子,哪一个比较亲些呢?”那个妇人说:“对于自己的儿子,是一种私爱,对于哥哥的儿子,是一种公义。抛弃了自己的儿子,虽然心里肉痛,可是从公义上说,还是这样做是对的。”齐国的将官就把自己的军队约束住了,不再去攻打鲁国,并且说:“鲁国的一个女子,都如此深明大义,这般仁义的国家,哪里可以去攻打他们呢?”于是就带了兵回去。那妇人丢掉的自己的儿子也得以保全。鲁公得知了这件事,就送给妇人许多礼物,并且送她一个名号,叫“义姑姊”。

  嫠清捐产

  诗曰:嫠清上疏,捐资筑城,始皇嘉义,筑台以旌。

  秦朝时巴郡(今重庆市)有一个寡居的妇人,名字叫清,祖先得到一座出产丹砂的矿山,开采了好几代,积蓄了许多家财。清虽然守了寡,可是很能够守着这个祖业,用金钱保护自己,没人敢来欺负她。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巴蜀等地应当去做工的就有一万人。清上书给到秦始皇那说,不用官家里的金钱,情愿把她的家财全部拿出来,建筑几百里的边城。这样,百姓们不必离开家乡,就可以得到工钱,所以大家个个争先效力。不到几个月,那边城已筑造得很坚固了。秦始皇为嘉奖她,就造了一座“怀清台”,来表扬她的义气。

  【注释】①嫠:lí,寡妇。

  卢女慰父

  诗曰:卢文烈女,一语慰亲,网巾自给,信守终身。

  明朝卢文烈的女儿小的时候,卢文烈就常常对她讲古人节孝的故事,她也能领会大意。她十六岁的时候,卢文烈得了重病,就对女儿说:“你的母亲年龄还不大,两个弟弟又小,将来你若嫁了人,那么你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又去依靠谁呢?”卢女说:“女儿愿意和母亲弟弟终身住在一起。”父亲死后,她的母亲说:“按我的能力,尚且保不住你的两个弟弟,哪里还有余力来管你呢?”卢女对她母亲说:“我做女儿的,可以用自己的劳动去换饭吃。”于是做了裹发的网巾,拿出去卖了钱,贴补家用。等到衣食稍稍可以敷衍了,就在吃的穿的上面节省下来,去祭卢家的祖先。后来两个弟弟长大了,都给他们娶了媳妇。有时候媳妇偶然对婆婆有忤①逆的行为,卢女就不吃东西,并且自己责罚自己。久而久之,她的弟媳们也被她的至诚所感化,都很孝顺婆婆了。

  【注释】①忤:,不顺从。

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

  诗曰:嫠清上疏,捐资筑城,始皇嘉义,筑台以旌。

  秦朝时巴郡(今重庆市)有一个寡居的妇人,名字叫清,祖先得到一座出产丹砂的矿山,开采了好几代,积蓄了许多家财。清虽然守了寡,可是很能够守着这个祖业,用金钱保护自己,没人敢来欺负她。后来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巴蜀等地应当去做工的就有一万人。清上书给到秦始皇那说,不用官家里的金钱,情愿把她的家财全部拿出来,建筑几百里的边城。这样,百姓们不必离开家乡,就可以得到工钱,所以大家个个争先效力。不到几个月,那边城已筑造得很坚固了。秦始皇为嘉奖她,就造了一座“怀清台”,来表扬她的义气。

  【注释】①嫠:lí,寡妇。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910年初秋,11岁的毛泽东孤身一人外出求学,临行前给父亲留了诗一首:“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向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他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在求学期间,他不仅孜孜不倦地学习课本知识,而且做到了“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事事关心”使毛泽东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他立下了救国救民之志。正是在少年时立下的志向激励下,毛泽东一步一步走上了革命道路,领导党和全国人民创建了新中国。

  古人云:志当存高远,心应容九州。远大的理想是人前进的动力,惟有立志方能立身。在志向这一精神动力的推动下,人们才能披荆斩棘,自强不息,奋进不息,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愈挫愈勇,到达自己光辉的顶点;才能用自己的真与诚、勤与奋、血与汗浇灌出灿烂的理想之花。反之一个人如果鼠目寸光,胸无大志,只会追名逐利,为个人的蝇头小利而奔忙,那他就难以找到人生的坐标,最终庸庸碌碌度过一生。

  我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应以毛泽东少年立志的事迹为榜样,同时学习身边励志成才的先进事迹,树立崇高的理想,把祖国与人民的利益与个人理想结合起来并付诸实践。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这是古人的鸿鹊之志。今天的我们更应有超越古人的志向,以便在这充满希望的新世纪,在这令人振奋的理想年代,乘长风,破万里浪,做新世纪的接班人。

传统美德的历史故事

  虞愿清廉。海边有石。乃往观之。云霄无隔。

  南宋虞愿、为晋安太守。郡出蚺蛇。胆可为药。有遗愿蛇者。愿受而放之二十里外山中。一夜、蛇还床下。复送四十里外。经宿。更还故处。海边有越王石。常隐云雾中。相传惟清廉太守乃见。愿往观。清彻无隐蔽。

  许止净曰。一念慈心。遂感物类有依依不舍之意。然则所谓毒蛇者。人自毒之耳。石能判贪廉。此何殊于指佞草耶。如此可宝贵之物。何以无闻于天下。岂以清廉绝迹。如珠之远徙交趾乎。噫。

  南北朝时候。南宋朝的虞愿。在晋安地方做太守官。晋安那个地方。出产一种蚺蛇。这种蛇的胆。可以做药的。有一个人把这种蛇来送给虞愿。虞愿收受了。就把蛇放到二十里以外的山里面。可是一夜工夫。那条蛇仍旧回到虞愿的床下来。虞愿又把那条蛇送到四十里远的地方。过了一个晚上。那条蛇仍旧回到原地方来了。向来海边有一块叫做越王石的。一年四季常常隐在云雾的里头。百姓们相传只有廉洁不要钱的太守官。才能够看得见的。虞愿去看的时候。那块石头。很清爽地一些儿也没有遮蔽着的东西。

高尚品德的名人故事

  1.美国“建国之父”华盛顿

  华盛顿出生于一个拥有五千英亩土地的大地主家庭,但在他11岁时,年仅49岁的父亲去世了,这给他留下终生不能忘怀的悲痛,他暗暗发誓,要开辟自己的道路。在他20岁时,年仅34岁的哥哥去世了,把照顾妻子儿女和打理公司担子都交给了年仅20岁的华盛顿,他凭着不屈不挠的刚毅精神,撑起一个崩溃的家庭。

  在独立战争的岁月里,他率领的军队简直就是乌合之众,但他经过八年苦斗,迎来了胜利。被推举为第一任大总统后,他以自己的坦率真诚,深获人心;以他的知人善用,赢得优秀政治家的辅助,以他的超强判断力和高超的统御力,化解了各种分歧,成就了一个暂新的美国!

  【简析】华盛顿之所以成功,在他的身上有一种特质:无比的坚韧,无论失败多少次,遭受多大的打击。他十岁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硬拼的精神,不论干什么,休想取胜!动荡年代,他得到大家的推重,不是辉煌的战功,是完全在磨练与逆境中能挺身而起的精神,从战败中得到的宝贵经验。

  2.丘吉尔与弗莱明的故事

  20世纪初,英国出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英首相温斯顿﹒丘吉尔,二战中极大地推进了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其超凡的智慧和人品受到人们普遍的崇敬。一个是英细菌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他发明了青霉素,被列为二战时期三大发明之一,为人类的健康带来福音。

  有趣的是,这两个人小时候都面临厄运。丘吉尔小时候不幸掉入粪池,幸亏有一农夫闻声赶来,跳入粪池将其救起,农夫就是弗莱明的父亲。而弗莱明家境穷苦,无法上学。丘吉尔的父亲为了报答农夫对他儿子的救命之恩,作为英国议员的他把弗莱明带去上学,一直读到医学院毕业。

  没有弗莱明父亲的奋不顾身,世界就少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没有丘吉尔父亲的感恩之举,人类就少了一位卓越的医学家和发明家。

  【简析】弗莱明的父亲是很平常的人,他的举动也是平常一善举,然而正是这两个平常,改变了两人的命运,甚至是世界上千千万万人的命运,你能说它平常吗

  3.英国政坛女霸撒切尔夫人

  她出生在英国一座小城,父亲是杂货商,母亲做过裁缝。在父亲的影响下,她萌发了对政治的热情。

  进入中学后,她成了校辩论俱乐部成员,其口才和胆量令同龄姑娘望尘莫及。后来,为了有机会从政,她跳级报考牛津大学,因没有拉丁语及格证而被阻止。可她并没有放弃,从没学过这门语言的她,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以死记硬背的方式,学完了别人需要5年来完成的课程,终于拿到打开牛津大门的钥匙。

  在牛津大学里,她学业非常突出,而且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政治活动。由于她的献身精神,出色的工作和非凡的组织才能与雄辩口才,她成为牛津历史上第一位女保守党协会主席。至此,她才20岁出头。有了这一身份的她抓住一切机会,出席各种社交、演讲场合,名声大振,为她后来的从政打下坚实的基矗

  【简析】撒切尔夫人,一位传奇式的女子,英国第一位女首相。而且三次蝉联大英首相,令男人瞠目结舌。她创下的奇迹,不是源于出身和背景,是她的胆识、热情、刻苦、和善于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毫不犹豫的行动。

古代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彩衣养亲

  唐朝有个姓杨的人,家贫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讨饭养其父母。故人们叫他杨乞。他所讨食物,都带回家中奉献双亲。父母没有尝过,他虽然饥饿也不敢先尝。如有酒时,就跪下捧给父母,等父母接过杯子即起来唱歌跳舞就像小孩子一样,使父母快乐。有人怜悯他穷困,劝他给人家打工,用所得收入养亲。杨乞答道:“父母年迈,若为人家打工,离家太远,就不能及时奉侍他们。”听的人感到他真是个孝子。后来父母去世了,他又乞讨棺木安葬。每逢初一、十五,就拿着食物去墓前哭祭。有诗赞曰

  乞酒奉亲尽礼仪,高歌跳舞学娇姿;娱亲精彩引欢笑,满室春风不断吹

  故事二:哭竹生笋

  在三国时,有一个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从小就丧了父亲,家里十分贫寒,母子俩相依为命。长大后,母亲年纪老迈,体弱多病。不管母亲想吃什么,他都想方设法满足她。一天,母亲病重,想吃竹笋煮羹,但这时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风雪交加,哪来竹笋呢?他无可奈何,想不出什么好的办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只觉得全身发热,风吹过来也是热的。他睁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转青了,再仔细瞧瞧,周围长出了许多竹笋。他的孝心感动了天地。他把竹笋让母亲吃了,母亲的病就好了。有诗颂曰:

  泪滴朔风寒,萧萧竹数竿;须臾冬笋出,天意招平安。

  故事三:打虎救父

  晋朝时,有一位叫杨香的孝子,十四岁的时候就经常跟着父亲去田里收割庄稼。有一天,突然一只老虎把他的父亲衔去。当时杨香手无寸铁,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须去救自己的父亲,于是不顾自身的危险,立即爬上虎背,紧紧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终于松口逃走。他的父亲也就脱离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诗颂曰:

  深山逢白额,努力搏腥风;父子俱无恙,脱身虎口中。

  故事四:鹿乳奉亲

  周朝时,有一位叫郯子的,从小就很孝顺。他的父母年老的时候,双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一个办法。于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这样去取得鹿乳供奉双亲,没想到被打猎的人发现。正当猎人举起了弓箭要射杀他时,他急忙喊道:”我为了取得鹿乳,给患有眼疾的双亲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猎人知道原来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没有射他,并且对他这种孝敬父母的行为赞叹不已。有诗赞曰:

  亲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若不高声语,山中带箭归。

  故事五:笼负母归

  鲍出,字文芳,是后汉时新丰人,天生魁伟,生性至孝。一天他不在家,一伙强盗把他母亲劫走。鲍出闻讯后,怒发冲冠,抄起一把刀就不顾一切地追下去。沿途杀了十几个贼人,终于追上了劫掠他母亲的强盗,远远看见母亲和邻居老妪被绑在一起。他大吼一声,奋力上前。众贼见他来势凶猛,锐不可挡,吓得四散逃命。鲍出顾不上追敌,径直跑上前来,叩头请罪。跪着给母亲和邻居老人解开绑绳,将她们解放回家。后来战乱纷起,他就侍奉母亲到南阳避难。贼乱平定,其母思归故乡。可是路上跋山涉水,抬轿难行,鲍出思虑再三,就编了一个竹笼,请母亲坐在笼中,将她背回家乡。后人有诗赞曰:

  救母险如履薄冰,越山肩负步兢兢;重重危难益坚忍,孝更绝伦足可矜。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韩文请饷。生死为轻。负罪发廪。米价以平。

  明韩文、宋韩琦后也。生时。父梦紫衣人抱送文彦博至其家。故名曰文。历官南京兵部尚书。岁祲。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米价为平。

  人当凶岁。米谷歉收。巨富奸商。若居奇货。以待高价。不义孰甚。韩文请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则自愿受罪。竟发廪十六万。米价因是以平。其真心救荒如是。宜其享耄耋之年。亲见诸子贵显也。

  明朝时候。有一个姓韩单名叫一个文字的人。就是宋朝有名宰相韩琦的后代。他生下来的时候。他的父亲做梦。看见一个着了紫色衣服的人。抱了文彦博到他家里来。所以替他取个名字叫做文。后来累次做官升到南京的兵部尚书。逢着那一年阴阳两气不和调。年成荒歉。米价飞涨得很高的时候。韩文就要请求预先发三个月军饷。去压平米价。户部里的人不肯。韩文说道。救荒如救火一样。是急不可缓的。假使有了罪。我就一个人承当好了。于是即刻发了仓米十六万。果然米价顷刻平了。

古代名人关于美德的故事

  没有美德的人生是孤独的,没美德可以让我们感到快乐,同时也会让别人幸福。让我们倍加珍惜美德这张通行证,朝幸福乐园的大门驶去!

  舜帝孝感动天的故事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

  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

  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

  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孟子读书的故事

  我国古时候,有个学问家叫孟轲,也就是现在常说的孟子。他刚上学的时候,很用心,写字一笔一划,很工整。不久,他觉得学习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于是,他逃学了,常到山坡上树林中去玩,好开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里,正在织布的妈妈问他:“怎么这么早就放学了?”他只好承认逃学了。妈妈生气地说:“我辛辛苦苦织布供你读书,你却逃学,太没出息了!”小孟轲连忙给妈妈跪下。 妈妈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没织完的布剪断了,说着:“你不好好读书,就像这剪断的布,还有什么用处!”

  小孟轲哭着说:“我错了!今后再也不贪玩了。我一定好好读书!”从此,小孟轲勤奋学习,从不偷懒。后来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百里之外背米为父母

  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

  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

  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汉文帝刘恒亲尝汤药喂母亲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第三子,为薄太后所生。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他以仁孝之名,闻于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啮指痛心的故事

  曾参,字子舆,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称"曾子",以孝著称。

  少年时家贫,常入山打柴。一天,家里来了客人,母亲不知所措,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曾参忽然觉得心疼,知道母亲在呼唤自己,便背着柴迅速返回家中,跪问缘故。

  母亲说:"有客人忽然到来,我咬手指盼你回来。"

  曾参于是接见客人,以礼相待。曾参学识渊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相传他著述有《大学》、《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

古代传统美德的好故事

  古代传统美德的好故事:蓝姐捕盗诗曰:王婢蓝姐,引盗取金,烛泪标识,忠主智深。

  宋朝有个姓王人家的丫环,名叫蓝姐,跟了她的主人家一同寄居在清泥寺里。有一天,主人家请了客人喝酒,一直到了半夜里才散席,夫妻两个人都喝醉了。忽然有许多强盗闯进来,把主人家的几个儿子和一班丫环都用绳绑了起来。丫环们叫着说:“这不关我们的事,家里管钥匙的是蓝姐。”蓝姐应着说:“不错,我确实是管钥匙的人,不过要求你们不使我的主人受惊,我才肯把钥匙拿出来给你们。”强盗答应了她,蓝姐就把所有的钥匙,都给了强盗,并且手里拿着刚才酒席上用过的蜡烛,照着强盗指点给他们看。于是强盗把所有的金银器具和首饰都抢走了。等到主人酒醒了,知道遭了强盗抢劫。第二天早晨,就到县里去报案,蓝姐就悄悄地对那些去捉强盗的官差说:“那些强盗都穿着白色的衣裳,我拿蜡烛照他们的时候,把蜡烛油滴在他们的背上做记号,你们只要看见穿着白衣服,背上有蜡烛油的人,就是强盗。”官差依了她的话去做,果然把所有的强盗都捉住了。

  不偷窃凡有主物,不可偷取,偷小丧品,偷大招祸。

  偷人之物,折己之福,欲得便宜,反吃大亏。

  古代传统美德的好故事:贞姬辞聘诗曰:贞姬辞聘,拒绝吴君,黄金白璧,非所愿闻。

  春秋时期楚国的贞姬是白公胜的妻子,很早就守寡,纺纱绩麻,誓不嫁人。这时候,吴王得知她贤德,就差大夫拿二万两黄金,一双白玉,去聘她做吴国夫人,又用妇人的车子三十辆来迎接她。贞姬辞谢说:“我的丈夫白公不幸死了,我情愿一辈子守着他的坟墓,来了却我自己的寿命。今朝君上赐给了黄金白玉做聘礼,用妇人的车子来迎接我,这都是我所不愿意听见和看见的啊!要知道抛弃了义理,依欲望去做,这是污秽的行为;见了厚利,就忘记死,这是贪婪的行为。我若是见了君上这样贵重的聘礼,众多的车辆,就答应了君上的请求,我就是贪婪污秽的人了。又贪婪又污秽的人,君上要她做什么用呢?”终于辞谢了吴王的聘礼不肯去。吴王也很佩服她的贤德,就用“贞姬”的名号称呼她。

  古代传统美德的好故事:管宁善化诗曰:管宁割席,以愧希荣,牵牛代牧,备汲①息争。

  管宁是三国时期的人,他从小做事认真专注,从不分心。有一次,管宁和朋友华歆②在地里铲地,华歆突然铲出一块银子,管宁毫无理会继续铲地,而华歆却将银子拣起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生小故事简短

草房子全文免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