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自学笔记20篇简短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学习笔记作文
“师德建设决定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成败,也就决定我国整个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的成败。今天,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树立全面协调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新目标新要求,我们更应该大力加强师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坚实有力的师资保障。”这是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的一段讲话,从这段话中可见在当前新的历史情况下,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今年,我省全面开展了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在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我公司、各校园也相继开展了师德师风的教育活动。XX年X月X日,我处党委书记XX和处长XXX在第四中学做了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的指示和动员讲话,布署了我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工作。之后,我园也开始了师德师风的一系列学习教育活动。
历经将近一个学期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我认真阅读了《xx师德风范》和《师德师风教育学习资料》,学习巩固了有关的教育方针政策,学习有关领导的讲话和各地一些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明确了我们教师应遵守什么条令法规,怎样做才是合法的行为,教师应具有怎样的师德师风,自身素质应在哪些方面提高等几方面的问题,使今后的工作也有了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对照《教师行为规范》及各地优秀教师的高尚师德,我认真反思了自己在工作和学习等各方面的情况,对照之下自己确实离优秀师德师风的标准还相差甚远。
一、通过剖析,我认为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1、学习不够深入,对自己的要求放松,没有主动学习,只停留在“要我学”的形而上的学习态度上。未能完全按照学习要求,有拖沓,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现象。对政策法规只求半解。学习过程没有认真记录,学习体会的心得写得不够深刻。只是按幼儿园制定的教育活动计划学习,没有真正站在领导干部的高度多学习多自觉阅读其他有关的书籍。有认为自身的师德师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思想苗头。
2、对于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要求过于严历,对某些教师不完成工作任务时,没有认真调查不及时完成的原因,有言行过激的现象。
3、作为管理后勤的副园长,深入班级不够,对教师生活方面的关心帮助不够,配合协调幼儿教育方面做得不够好。
二、存在问题的根源
对于这些存在的问题,经过认真的剖析,究其存在的根源主要是:
1、学习不深入的根源是思想有惰性,缺少深入钻研,吃苦好学,在专业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虽然平时有读书报的习惯,但也常走马观看,不思所以然,认为有些问题只知皮毛便可,今后一定要改掉这种习惯。
2、岗位责任意识不强和过激要求完成任务的根源是工作方法不会变通,对于管理方法的学习少。没有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对待工作抱着一成不变的态度,不愿深入,存在求稳怕乱的思想,这是思想意识老化,对新形势新问题没能好好分析研究的结果。
3、对幼儿教育教学方面的协调不够是源于对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没能很好地学习把握,没有很好把以幼儿教育为管理工作重点来开展后勤工作。
三、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改变自己的思想观念,加强学习,切实提高思想和工作水平。首先,要多读些马列著作,毛泽东文选,邓小平文选,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认真学习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维护幼儿的合法权力,不做有悖国家法律,伤害幼儿身心的事情。其二、要多学习教育理论,掌握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幼儿的学习规律,正确引导教育幼儿,用正确的教育理论武装自己,自觉端正不良的教育行为。其三、要多学习现代教育的管理方法,努力实施人文管理,改变以往那种勤务兵事必躬亲,吃苦受累却没有什么效率的管理方式和与职工有隔阂感的居高临下的管理方式。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站在时代的前列,努力成为人民服务的践履笃行的曲范。忠于职守,乐于奉献,自觉地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幼儿全面发展,把本职工作,个人理想与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自觉遵循教育规律,积极推进教育创新。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全面关心幼儿成长,热爱尊重幼儿,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个幼儿,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4、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发扬甘为“人梯”精神,指导,带动幼儿园教职工,认真做好幼儿后勤工作。
周济部长说过,爱和责任是教育之魂。历经了将的近一个学期的师德师风教育学习活动,我认为这两点应是我们提高师德师风的原动力,无论师德师风教育活动是否继续,我们应自觉地内化提高自身素质,就象周济部长还曾说过的一句话,“做为人民服务的教师,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教师全套业务学习笔记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听课目的与听课类型
我们知道,听课是一种经常性活动,而每一次听课对授课者或听课者都可能有多方面的收获,所以听课很难说是一种单一任务的活动。但是每一次听课总会有所侧重,否则四面出击,什么都想干,不突出重点,效果就不会太好。为此,每个听课者在听课前都应首先明确听课的目的任务,选好角度,突出重点,使每次听课有相对的针对性,解决一两个主要问题。
听课的目的不同就决定了有不同的听课类型。一般领导者常见的听课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了解检查型听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校教学情况。首先了解教师执行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改革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能力、身心状态等。甚至可以看到学校后勤工作是否有漏洞,如桌椅是否齐备,无损害等。同时也是为了督促教师的教学工作。
这种听课带有“突然性”。是领导监督、督促教学的一种最经常、最普遍的形式。
这种类型听课可不预先通知,听课后也不一定要交换意见。
另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和研究问题,这种类型的听课,也可以采取蹲班跟踪听课。
二、指导帮助型听课
指导帮助型听课多数是对教学能力较差,新上岗的青年教师,或发现某些教师教学薄弱环节,领导去听课,尔后给以帮助指导,使这些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工作,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要进行指导,校长就应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教学经验,这种指导是贯穿于教学全过程,领导要同教师一起备课,研究教材、教法、设计教案,必要时还要指导试讲。每次听课后应及时交换意见,只要可能,应连续听一段时间,直至教师在教学中存在不足有了明显的改进为止。
三、总结推广型听课
总结、推广、交流课堂教学经验是提高广大教师,特别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推广性听课,目的是帮助有建树的老师总结推广他们的教学经验。这类听课,主要对象是教学有造诣的中、老年教师。
总结推广经验可以是全面的,也可以是单项的,一般说来,单项更容易搞得深一些。
有的总结推广型的听课不是一次性完成的,它需要几个反复探讨、总结的过程才能够完美。
四、实验研究型听课
这种听课的目的在于进行教改实验,实验的课题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由学校领导提出。也可以针对教师进行单项实验提高。特别是领导对那些有志改革,敢于创新,不怕失败而乐于实验的教师,充分予以大力支持,感情鼓励。
实验研究这类听课对象一般应选择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骨干。要做充分准备,可由教师和领导共同讨论制定试教案,领导要抱商榷态度,同教师平等切磋讨论,然后老师试验,最后共同研究总结。因为不是实验研究,所以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领导不要指责、埋怨,关于结论最好在经过反复试验后得出。
五、学习吸收型听课
对于领导来讲无论听哪一类课,都有一个向教师学习的过程。但这种类型听课主要指领导有目的、有计划地去听某一老师的课,从而来提高自己的欠缺,或学习某一教师的专长,听课的对象根据本人的需要与兴趣。
听这类课的领导要放下架子,虚心学习,并要尽可能做到,课上听课,课下请教结合起来。
六、考核评比型听课
听这类课的目的是为了评定职称或评选优质课。听这咱课要按有关规定的条件,客观、公正、不还任何框框,结论力求准确。
当然上述几种类型时报听课是相对而言,在实际听课过程中,一种听课活动,有时也能完成几项任务。如有时听课既是了解情况,同时也是指导帮助教师。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听课方式的选择
听课方式是指听课者所采用的具体听课形式与方法听课类型与听课方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同的听课目的,决定了不同的听课类型,不同的听课类型又决定了要采用不同的听课方式。
一、同备课,再听课式
这种听课的方式,实验性、指导性的听课类型运用较多。
二、先打招呼,再听课式
这多是总结、了解性听课,目的在于了解和掌握教师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和一个阶段的教改情况。
三、“突然袭击”式
这是一种检查了解性听课,目的在于真正了解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工作态度。这种听课能督促教师上好每一节课。尤其对那些学生和家长反映大,教学成绩差的老师的课,应特别采取这种听课方式。
“突然袭击”式的听课不宜经常使用。
四、重点反复式
这多是指导性听课,目的帮助教学能力较低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适应教学需要。有时也是为了培养典型教师所开展的工作。
五、指定内容式
这种方式多为检查、评估性听课,目的在考查教师的独立处理教材能力和课堂教学水平。
六、个人备课调讲式
这是领导把教师请来,让教师作模拟课,然后进行个别指导。这种模拟就是现在普遍开展的说课活动。七、集体备课试讲式
集体备课试讲式,虽然对教师压力大些,但有很多好处,它可促使你主动学习和钻研,使你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在教学上得到较快的提高;它对熟悉教材,掌握教材,运用教材,更加全面,集思广益,取人之长等
大有裨益。
八、应邀式
这种方式也多为指导性听课,目的在于鼓励和保护教师探索课堂教学规律的积极性,并帮助指导他们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
九、横向比较式
这种方式多为评估型听课,目的在于鉴别同年级教师教学水平,了解评价教师的教学工作,也是为了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
十、分层次,分别指导式
在一所教师较多的大学校,由于师资水平、教学经验管爱好特长的差异,领导听课不能千篇一律地对待,可以根据青年、中年、老年教师分层听课,分别指导。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怎样做听课记录
一、掌握听课记录的基本要求
听课记录包括两个主要方面。一是教学实录,二是教学评点。而在记录本上的体现,左边是实录,右边是评点。
(一)课堂实录包括:
1、听课年、月、日、学科、班级、执教者、课题、第几课时等;
2、教学过程。包括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时采用的方法(多以记板书为主);
3、各个教学环节的时间安排;
4、学习活动情况;
5、教学效果。
课堂实录记到什么程度,要根据每次听课的目的和教学内容来确定,通常有下面三种形式:
一是简录,简要记录教学步骤、方法、板书等。
二是详录,比较详细地把教学步骤都记下来。
三是记实,把教师开始讲课,师生活动,直到下课都记录下来。
(二)课堂评点
听课者对本节课教学的优缺点的初步分析与评估,以及提出的建议。包括:
1、教材处理与教学思路、目标;
2、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3、课堂结构设计;
4、教学方法的选择;
5、教学手段的运用;
6、教学基本功;
7、教学思想;
8、其他。
写教学这一点可以采取两种形式:
一是间评,把师生双边活动后所产生的反馈感应,随时记录下来。
二是总评,就是对间评综合分析后所形成意见或建议记在记录本上。(有的记录本专设有意见栏)待课后与教者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这里值得提出来的是,在做听课记录时许多人偏于记课堂实录,而不做评点。甚至相当一部分人,记录的内容多是教者板书什么就记什么,成了讲授者的“板书”,此外别无它记。显然这种听课记录其价值是不太大的。好的听课记录应是实录与评点兼顾,特别是做好课堂评点往往比实录更重要。
二、依据听课重点,抓住记录要点
往往有这样一些情况,记录面面俱到,四面出击,多而全,结果哪方面都不深刻,所以,听课记录有的需要全面一些,有时需要突出某一个方面。记录要抓重点,对内容要选择,不宜“有言必录”,落在纸上的文字要精练,言简意赅,为了简便迅速有时用符号做标志和提示。
在记录时,有时来不及把想写的都记录下来,还可以留空位子,待有空闲时间时进行补遗。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一节课的评价标准
评课作为一种质量分析,首先应该有一种质量标准。这就如同一种产品的质量验收,在验收前应有质量标准一样。要评析好一节课也是这样,评课者首先要熟悉和掌握评课的一般标准。什么是一节好课的评价标准,因为学科不同,年级不同,地区不同,每次评课的目的任务不同,很难有一个通用的标准。近些年来,各地区教研、科研部门,各基层学校根据需要,结合当地或本校实际情况,区别不同学科,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许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或课堂评价量表,这些就可以作为评课的参考。下面这个评价标准是我们经过多年教研实践总结出来的,可以为大家评课提供参考。
学习时间:年月日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评价项目与现代教学观
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的(体现目标意识)
1、教学目标全面、具体、明确、符合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
2、重点难点的提出与处理得当,抓住了关键,能以简驾繁,所教知识准确
3、教学目标达成意识强,贯穿教学过程始终
二、教学程序(体现主体意识)
1、教学思路清晰,课堂结构严谨,教学密度合理。
2、面向全体,体现差异,因材施教,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3、传授知识的量和训练能力的度适中,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4、给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5、体现知识形成过程,结论由学生自悟与发现
三、教学方法(体现训练意识)
1、精讲精练,体现思维训练为重点,落实“双基”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符合教材、学生和教师实际
3、教学信息多项交流,反馈及时,矫正奏效
4、从实际出发,运用现代教学手段
四、情感教育(体现情感意识)
1、教学民主,师生平等,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培养创新能力
2、注重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培养
五、教学基本功(体现技能意识)
1、用普通话教学,语言规范简洁,生动形象
2、教态亲切、自然、端庄、大方
3、板书工整、美观、言简意赅,层次清楚
4、能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5、应变和调控课堂能力强
六、教学效果(体现效率意识)
1、教学目标达成,教学效果好
2、学生会学,学习生动,课堂气氛活跃
3、信息量适度,学习负担合理,短时高效
七、教学个性(体现特色意识)
1、教学有个性特点
2、教师形成教学风格
学习时间:年月
学习地点:办公室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
学习内容:评课原则
日
所谓评课原则就是评课者在评课时应遵循的指导思想。针对当前评课存在的问题和评课的需要,评课者在评课时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一、实事求是原则
二、坦率诚恳原则
三、兼顾整体原则
四、激励性原则
五、差异性原则
六、讲究方法原则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心得
时刻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保证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氛围,针对本学期我的学习情况,我总结的学习情况如下:通过深入学习《课标》《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等书籍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进一步形成最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我的教学实践。
1、利用一、二周时间再次重温《新课程标准》,把课标与所教学科内容一一对照,明确课标的目的、内容与实际意义。再利用其余时间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边学习边反思,认真撰写自学笔记,充分领会课标的精神,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按照开学初制定的读书学习计划,本学期重点学习《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这本书,八章内容分四个月学完,通过学习认真理解其中的内容,为参加“卓越杯”教学大赛笔试奠定了基础,为课改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经验。
3、在教研活动中,我认真听课,充分体会新课标的精神,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式方法,并认真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扬优点,改正不足,还虚心向他人求教,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4、认真参加进修学习,积极参与各级各类培训,并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在反思中思索今后的教学实践。通过网上学习、进修学习以及其他形式的培训帮助自己不断汲取有关教育教学的最新理念,探究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并认真听取学生的想法,不断改进教学方式。
总之,通过学习使我高度树立了最新的教育理念,帮助自身提高理论水平,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实施新课标,促进新课改,树立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以上是我的学习总结,我认为学习就是一条漫长的路,只有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我,发展自我,才能更好的实现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我认为我学习的还不够充足,还应加大学习力度,所以,我将永不停歇的在学习的道路上奋进!
继续教育自学笔记
在网上,提到玫瑰就会想到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她可是当代小语界这座大花园中开得最艳的一朵玫瑰花。
在窦老师的课堂上,你会看到她丰富的表情、听到她那特有感染力的语言;你还会看到孩子们渴望的眼神、听到孩子们精彩的读书声、发言声。孩子们就如同散落于磁石周围的铁屑儿,感情和意志瞬间依顺于她,依顺于他的一颦一笑,一语一字,一动一静,一展一屈。她有时扮演着父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母亲的角色、有时扮演着朋友的角色……无论什么角色,都能让大家感受到她的儒雅、睿智,听了她的课你会觉得每个孩子都是可琢之玉。
我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样一句话:“窦桂梅是天生为小学语文课堂而存在的教师。”看了《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我才真正看到了这句话背后的酸甜苦辣。
翻开《小学语文教师——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教学艺术专辑》,从“课堂,我的生活世界”中,看到窦老师在一次次教学设计,一次次试讲,一次次推翻,一次次再来……在家里试讲,为了找“课感”,她让爱人和孩子当学生。放学后试讲,她对着空桌椅练,她把那一排排空空的座位当成可爱的学生,讲得入神了,常常忘了去只相隔几十米远的托儿所接孩子。托儿所阿姨等不及了,把孩子送来,她就一手抱着孩子,一手拿着粉笔继续练……我读懂了窦老师的话:“每一个幸福的背后,都有一个咬紧牙关的灵魂。”从“寻找语文家园的路”中我看到了窦老师刻苦钻研、攀登高峰的历程,明白了“有志者事竟成”。从“做儿童的语言医生”“于细微处见精神”“好课是怎样炼成的”“游园路上的精神相遇”“读书,我们必须的生活”“无风格何以立身”中我知道了“当你把教学当作一种信仰时,就会发现你的每一段人生经历都在为教学做准备”、“教师要永远相信自己教给学生的和学生教给自己的一样多”、“生活给每一个人留有出路,每一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出口”、“读书,最长远的备课” ……翻到最后一篇文章,是“看云”老师写的“窦桂梅的一天”,我才看到了窦老师那饱满的声音、挺拔的身姿、闪烁的目光、灿烂的笑容背后的沙哑、疲惫、苍老、匆忙。
我总以为老天偏向于她,多给了她时间,多给了她灵感,多给了她精力……我错了,窦老师是靠“韧”劲学习,靠“闯”劲实践,靠“恒”劲积累,让我们感受到语文的灿烂、美丽和芬芳的。她是凭着全心全力的付出——天道酬勤,才登上了事业的一个又一个台阶。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标兵”……这一大串耀眼的光环笼罩着窦桂梅,但她却没有为盛名所累,依然执著地行走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索之路上。
玫瑰,美丽的玫瑰,我真的太佩服你了!
小学教师读书学习笔记
第 1 周读书笔记
读《语文教学通讯》,看到这样一段文字,觉得甚好,收录如下。 生活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让自己静下心来进行教育科研,去发现、思考、 探究一点问题,从而营造一方属于自己的精神乐园,是需要一点勇气的。 许许多多诱惑让“板凳甘坐十年冷”成为可笑的告白。其实,蹲下来,才能听 见花开的声音;用心思考,才能发现语文教学中居然有如此多的值得探究 的问题。语文与我们的生命共存,我们何不从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去寻 找生活的快乐呢?轻叩教育科研之门,用学术的眼光审视我们的语文教学 行为,用学术的思维构建新的语文教学模式,或许我们也能登高望远,高 层建瓴。
第 2 周读书笔记
于永正《教海漫记》读后教育感言摘录: 我喜欢读书,而且读书时喜欢想自己,与自己的思想,工作“挂钩”,我 总是抱着从书本中寻找智慧,思想和方法的态度去读书。而且,一旦我认 识到了,便会立即转化为行为。 要蹲下来看学生。蹲下来,才能理解学生,才能真正做到爱学生,因为 爱的别名是理解。 悟性和灵性从哪里来?从实践中来,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艺术 中来。 没有情感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
第 3 周读书笔记
今读《教师也需要表扬》,心中颇有感触。我曾读过家教成功榜样周鸿 的《赏识孩子》,他的孩子周婷婷是在爸爸的赏识中成长成才的,因此他 的赏识教育方法也随之传遍祖国大地。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把赏识理念深深牢记并常挂在嘴边,总是大 方的赞美欣赏孩子,当发现孩子有小小的进步时,总是及时地给予赏识, 被赏识的孩子马上露出了笑脸,行动更加积极,这就是赏识的魅力。 曾听过一句话:放大孩子的优点,孩子就会越来越好,就会朝着我们预 定的目标靠近。这句话我想是赏识的最高诠释吧。 现把目光放到教师这儿,教师在工作中同样希望得到领导的欣赏,家长 的肯定,有时领导、家长的一个笑脸,一句话,一个动作,一次活动的支 持或参与都是教师工作前进的动力,因为教师也是需要表扬的。
第 4 周读书笔记
偶然的机缘,我有幸读到了它——松居直的《幸福的种子》。就像一个 痴迷的粉丝突然获得了偶像的签名,当这本书到我手里,我的心竟然突突 地跳起来,那种感觉,如获至宝。 《幸福的种子》没有辜负我的心跳。翻开书,我不但找到了幸福的种子, 也找到了播种幸福种子的方法。那颗种子就是:阅读。 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动人的语句,没有磅礴的气势,没有荡气回肠的 情愫,一本书就这样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捧着书,有如一位多年的挚友 坐在你面前,捧着一盏温热的清茶,娓娓道出他心中对书的感悟,而这些 感悟,可谓字字珠玑。
第 5 周读书笔记
作家曹文轩说:“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每一个时代的人的痛苦,痛苦绝不 是今天的少年才有的。少年时,就有一种对痛苦的风度,长大时才可能是一个强者。”也许,这正是他创作《青铜葵花》的初衷。所以,《青铜葵花》 中的人物,在苦难面前,无一例外地呈现出一种诗意和淡定的姿态。除了 青铜,还有青铜的父母、村里的人们,还有城里的两个阿姨,他们都让我 们看到:苦难并没有摧毁人,反而使他们呈现出人性熠熠的美丽的光辉。 这就正如作者曹文轩所言:“我们需要的是面对苦难时的那种处惊不变的优 雅态度。”而这,正是当今社会,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所普遍缺失的,从 这个意义上讲,《青铜葵花》不是一部普通的儿童小说,它对于我们这个 时代具有深远的意义。因为:苦难不是生命的意外,而是生命的常态。
第 6 周读书笔记
一句鼓励的话,可改变一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一句负面的话,可刺伤一个人的心灵与身体,甚至毁灭一个人的未来。”当 读了《只有你欣赏我》这个故事后,我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而正 是因为文中的事例充分证明了这句话. 故事主要讲的是:一位妈妈养了一个儿子,儿子并不聪明,从小到大,儿 子基本上都在差生行列中,很少是优秀的。每一次家长会,老师总会告诉 他的妈妈他表现不好,可是每一次家长会结束,妈妈都会用善意的谎言告 诉儿子,老师对他很满意,以此鼓励儿子进步。初中的一次家长会,妈妈 坐在儿子的座位上,等着老师点她儿子的名字,因为每次家长会,她儿子 的名字在差生的行列中总是被点到。然而,这次却出乎她的预料——直到 结束,都没有听到。她有些不习惯,临别时去问老师,老师告诉她:“按你 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高中有点危险。” 她怀着惊喜的心情走出校门,此 时她发现儿子在等她。路上她扶着儿子的肩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甜蜜, 她告诉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很有希望考上 重点高中。”孩子听了,拼了命地刻苦学习。后来高中毕业,他被清华录取了。他哭着对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可是,这个世 界上只有你能欣赏我……” “只有你欣赏我!”正因为有了这凝重的欣赏,才有了这个孩子一个又一个的 进步,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才有了他走进清华学府的现实。文中的妈妈真 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不管 有多少个老师放弃了她的孩子,她始终鼓励他, 用自己的爱让孩子感受到信任与希望,最终造就了一位杰出的人才。这位 母亲的尊重、赞赏使她的儿子有了面对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她 的儿子不仅仅是超越了别人,更重要的是他超越了自己。这样的一个历程, 这个孩子的心中有这样的一个支柱:妈妈欣赏我。就是这样的“欣赏”支持着 孩子一步一步的前进.
第 7 周读书笔记
吕叔湘先生在 《中学语文教学论集》 一书的序文中说: “中国有句老话叫 做‘定法不是法’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让人做事不讲方法,方法是要讲的。但 是不要把它讲死了,要把它讲活。 ”什么叫做讲活了?就是要一方面坚持原 则,一方面又能适应具体情况。吕老又说, “……除此之外,还有‘学’ ,那就 是说,对本学科有比较全面的知识。哪一种学问都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 谁也不可能全知道,但要是能够遇到不懂的东西,知道到哪里去查考,也 就好了。 ”这段话原本是说教师的才、学、识修养的,但笔者认为如果把它作 为教师指导学生们学的过程的一种要求,使学生能逐渐达到这种境界,那 也就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目的了。
第 8 周读书笔记
沈蘅仲先生在《语文教学散论》一书中说: “在学校中,教师的‘教’ ,学生 的‘学’ , 就是‘教学’ 。 ……‘教’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学’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和主动性;而学生的积极性更多地要靠教师去调动。这道理看起来很明白, 但实践中并不一定处理得好。 ” “要教会学生活学的方法,诸如要会使用工具 书,要善于积累资料, ‘不动笔墨不读书’ ,等等,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不但 在校时能赖以自学,还将终身受用。总之,要教观点,教知识规律,教读 书方法;学生能具备一些基本观点,掌握各种读书知识的规律,学会读书 方法以后,就可以达到‘不教’了。 ”这样的论述,难道不是我们当今语文教学 的法宝吗
第 9 周读书笔记
《语文教学生活化》一书指出:“中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 技巧和实践结合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 脱节;学生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 学生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 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 正基于此,作者提出:语文教学的 改革,关键在贴近学生生活,这是“根”。 语文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语文与生活是血肉相连的。我们语文教师要 引导学生利用课堂上的“知”到生活中去广泛地应用,在用中学,在学中用, 以此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 养。课堂小天地,生活大课堂。生活处处皆语文,语文无处不生活。
第 10 周读书笔记
我觉得一个人要是有了一颗无私的爱心,就会是一个拥有一切高尚品 质的人。在〈 〈爱的教育〉 〉这本感人的书中,处处都是这种拥有高尚品质 的人。 〈 〈爱的教育〉 〉这本书是以主人公——一个四年级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 日记的方式,从 4 年级 10 月份开学的第一天,一直写到第二年 7 月份。记 录了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父母在他日记本上写的劝诫启发 性的文章,以及 9 则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的每月故事。每一篇文章都 感人肺腑。 〈 〈爱的教育〉 〉其中有一章是写一个清扫烟筒的小孩把清扫烟筒赚来的三 十个铜币弄丢了,回不了家,于是路过的同学都用自己的钱币来帮助他, 没有带钱的同学就把自己的鲜花赠送给他。我觉得这一段写得感人,因为 我们自己平时遇到困难时总想获得帮助,而我们平时遇到有困难的人时也 应该尽力而为地帮助他,而被你帮助的人又会再帮别人,爱就这样传递了 下去。相信那个清扫烟筒的小孩以后也会再帮别人。
第 11 周读书笔记
《教师的 20 项修炼》读后记 当缺乏有效的心理学原理来处理课堂学习时,教师们只能采用两种方法来 探索成功的教学实践。他们可以依靠教育逸史上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和自 己的老师和年长同事的言传身教;或者他们可以通过尝试错误的方法去发 现有效的教学技术。的确是这样,有些传统的“教学规则”经受得住时代的考 验,它们可能还是有效的。虽然如此,但它们的应用也随着教育条件和教 育目标的变化而改变,因此,即使是对最受人重视的规则,也不能盲从。 必须根据变化着的条件,经常把各种规则重新加以检查。再者,因为规则 是用一般的术语表述的,不可能给教师可能遇到的每一种情境提供一条规 则。原理比规则更富于伸缩性,因为原理较少规定性,能够适应人和情境 之间的个别差异。
第 12 周读书笔记
《教师的 20 项修炼》读后: 做个多情善感的教师
教师所从事的事业,就是一份需要激情、需要感动力的事业。 在所有 教师中,对情感表达要求最多的应是语文教师。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应该 是情感丰富、充沛的人,是一个敢爱敢恨的人,是一个爱憎分明的人,更 是一个善于感动他人和容易被感动的人。如果一个语文教师教一个班学生 一年语文课,学生却从来没有看见他被作品感动得热泪盈眶,或者从未看 见他义愤填膺,那他肯定不是一个好语文教师。表情倦怠、审美疲劳、萎 靡不振、麻木不仁、不愠不火、不苟言笑,肯定是拙劣的语文教师形象。
相反,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一定是神清气爽、激情洋溢、神采奕奕、善 于审美、富有感染力的教师。 教师应该是个“多情”的人,是个情感丰富的人。教师的“多情”中,首要 的是热情,炙热的感情和丰满的性情,教师不能成为情感荒芜的机器;其 次是温情,对学生充满温善与友爱之情,爱学生,爱教育,爱生活,崇尚 美好;再次是激情,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心灵体悟,皆能给学生的心田投 下思想的光芒,情由心生!
第 13 周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 面对问题,要有探究的愿望和习惯。我们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事情: 上课时两个学生忽然因为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或者下课时,有学生来向 你汇报某某学生打架了……这时你的第一个想法是把这些学生叫到跟前批 评教育一番呢?还是先静下心来冷静地思考,先提出几种假设,然后再处 理这些事情呢?王晓春老师的两种处理学生问题的思路,值得我们的借鉴: 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使学生成长。2、看到现象—进行教育—达到 教师目的。第一条的思路的主线是“问题”,第二条思路的主线是“管理”。而 第二种思路的目的只是方便今后的管理,并不是学生真实的成长,或者也 可以说,教师认为只要学生服从教师的管理,就是成长了,其实这是以教师为中心。处理学生问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真问题的研究为主线 的时候,才谈得上素质教育。
第 14 周读书笔记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读后记 对学生的教育应从哪里入手好呢?自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一书 后,我受益非浅。“教育与爱心同等重要”。我们教师都知道:教育学生首先 应做到爱学生。 可为什么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 对于班级里的几个“学困生”, 我们付出了比其他学生多几倍的爱心和精力,但还是见不到有多大的进步。 问题究竟出在那里呢?我想最主要的就是我们教师没有把握好爱心和教育 的互补互助关系。王晓春老师的话说得好:“面对一个学习障碍生,教师千 万不要说教。那些话,学生都背下来了,甚至比老师还会说呢?教师的重 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深入具体地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 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是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 可以看到成绩、可以建立信心。”“千万不要以为爱能包治百病”,我们经常 以为爱学生就能教育好孩子,其实是不完全正确的,除了爱学生,还应运 用理智、智慧、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
第 15 周读书笔记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读后记
教育的首要任务应当是“育人”,但为人师者的教育目标也应当涉猎全 面,不能只盯着成绩不放,让学生在学习的监牢中痛苦的度过学校生活。 我们应让学生将学校当成一个小社会,让学生在其中锻炼、体会,收获痛 苦与快乐,成功与失败。而且,我想只要学生们学会做人与生活了,学习 当让不会再是难题,我们的教育目的也就真正达到了。
想要自己的工作开展的顺利,需要常倾听被教育者——学生的心声, 因此,就需要与学生树立尊重、平等的关系。现在教育处处讲尊重,说平 等,但在真正做的时候,又有几个老师将学生看做自己的朋友,又有几个 老师能真正聆听过学生的心声呢?我们从学生那里听来的、得到的情况和 答案是不是多数都是虚假和应付的呢? 对学生的了解和认识,不单单是对学生表面的了解,而最为重要的是对 他们内心世界的了解和深入,让学生感受到你不只是他的老师,更是朋友和 亲人,他愿意把自己的秘密告诉你,愿意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和你分享,这才是 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感到充实;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获得收获; 用心经营教育,我们会真正体现为人师的价值。
第 16 周读书笔记
我读了《塑造教师》 ,感到这本书真实地反映了教师在教育管理中易出 现的种种错误。读这本书,如身临其境,从所举教师的错误当中,思索着, 对照着,是一种很好的学习。特别是从这些案例中进一步理解了学生的感 受,又一次站在学生的视角审视我们的许多教育现象和处理方法。更吸引 我的是,在每一个案例后都有“处方”的形式,对发生的事件给予分析,帮助 读者找出问题的根本。这些分析根据人的心理发展的理论,提出许多现代 教育理念,强调了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关注、欣赏、支持、帮助,突出 了作为教师应有的对学生真诚的爱。诸如:“当你身处一个手指责别人的时 候,剩下的四个手指其实在指责自己”,“优秀的教师,善于挖掘不擅长表现 的学生其他方面的优点”,“通情达理的老师会注意黑板礼节——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上黑板做题时的感受”等等。
第 17 周读书笔记
读完《影响教师的 100 个经典教育案例》此书后,我深深感受到:教育 是以人为本的情怀,教育不能没有“情感交流“和“爱心”。语言的第一功能是 交流,而不是教育。交流,传递的是情感。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以人 为本的情怀,是一个生命对一个生命的关怀。爱和赏识是转化问题生的有 效方法,是促进学生发展的精神动力。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恰恰也需要这种慧眼来寻找学生身上的优点。 由于老师的赏识,师生之间仿佛架起了一座桥梁,把师生的情感联结在一 起。这样一来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感化就“不令而行”了。
第 18 周读书笔记
《给我一个班,我就心满意足了》一书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我是特意捕 捉了清风、乐声和野芳,录在这里,专门用于鼓励自己,就算是不定期地 给自己献一小朵小花吧——真诚美丽的文字,正是心灵开出的花朵。”又一 次阐述了她的人生信念——-真诚。读了全书,给我最深刻的感受也是她的 真诚,我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真诚的老师。 当学生的时候,老师是权威,跟老师的交往总是处于向上看的状态, 学生是一定要小心翼翼的,多数情况还是听老师说的多,自己发表意见少。 现在当了家长,为了孩子跟老师也没少打交道,但是一直觉得自己好多真 实的想法不敢说,老师呢,说出来的也有一些让人觉得是官话套话。看了 这本书,我想我们也许都错了,老师跟学生、老师跟家长,平等地真诚的 交流其实并不难。
第 19 周读书笔记
《教育职场:教师的道德成长》读后 时代对教师的发展不断提出新的期待,自主成长型教师是教育全民化、 信息化、终身化、学习化的内在呼唤教育经验表明,凡是优秀的教师无不
是自主成长型的教师,自主成长是教师职业人最好的生存方式。职后教师 要实现自主成长,就需要不断地扩展自己的心胸,提升境界,净化情操, 成为一个既有广博的知识基础,又有专精的学科知识的教师,此外,教师 还需要学习哲学,学习教育史,了解中外教育的思想精华以及教育的经验, 并且在教育职场的实践中,逐渐地用这些哲学的、历史的知识来充盈自己、 丰富自己,使之变成个人化的教育哲学的信念、理想和情操。
第 20 周读书笔记
《研训一体教师成长丛书》读后 教育就是要推动人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教育是人和社会发 展的巨大推动器。教师要对学生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负责。 教师也是一个成长中的人,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建构自己 的知识结构,教师也需要在与学生的互动和双向影响中完善自己的知识和 道德面貌。因而,教师与学生构成了一种相互提升、相互影响的关系。
初中政治老师学习笔记
①办学思想端正。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在实施素质教育方面成效显著.
②坚持依法治校。模范执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和规定;学校领导班子廉洁、务实、进取,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领导能力,坚持民主管理,在师生中有较高的威望。
③加强学校管理。积极进行学校管理改革、人事制度改革;严格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有较完善的管理制度;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安全、文明、和谐,教育教学秩序井然。
④德育实效性强。重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结合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工作措施有力,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学生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精神。
⑤教学管理规范。规范课程设置,执行课程标准,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五认真”要求。执行中小学体育锻炼标准,保证学生体育活动时间。加强教育教学科研,提高教学有效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
⑥教师队伍团结向上。教师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有较高的职业水平和文化业务水平,学生、家长满意率高。
⑦办学特色鲜明。整体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较高,改革创新,开展教育科学研究成绩突出,承担实验、示范或辅导任务并在同类学校中堪称模范,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
⑧办学效益显著。办学条件达到省市规定同类学校标准,合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提高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水平,增强办学效益。
2、学校在模范学校创建过程中做了哪些工作
①执行《中小学管理规范》,明确“民主教育”办学理念。 ②注重环境文化,打造民主文化品味的校园。③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民主管理。④关注教师发展,培育教师文化。⑤坚持以生为本,营建民主课堂。⑥发挥引领作用,与手拉手学校共同成长。⑦丰富活动文化,培养具有民主精神的学生。⑧培育特色文化,深化民主精神。
3、你是否了解《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八项20条)
①校务管理 ②教师管理 ③学生管理 ④教学科研管理 ⑤安全管理 ⑥校园管理⑦后勤管理⑧档案管理
4、学校在贯彻落实规范中做了哪些工作
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把“向管理要质量和效益,切实提高学校管理水平”作为学校发展的内在要求,全面实施系统、动态、发展性的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营造健康、和谐、民主、团结的管理氛围。
5、你对学校领导班子的工作如何评价?(对照第1题第二条)
6、学校是否存在模范学校标准所规定的“一票否决”的现象。
凡20xx年以来存在下列情况之一者,一律不得推荐申报:
①义务教育阶段流生超过省定标准; ②违反国家及省有关“减负”规定; ③有教职工或学生违法犯罪;④因责任事故造成师生伤亡;⑤有违反上级规定的乱收费情况;⑥公办学校举办复读班;⑦校舍、活动场地、教学仪器设备、图书等主要办学条件未达省、市相应评估标准。
7、你认为学校最大的特色和亮点是什么
①省艺术教育模范学校:书法、绘画、竹笛、电钢琴、陶艺、蒲公英民乐团、铜管乐队、合唱队
暑期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读书应该是教师的立教之根,生存之道;为了督促教师们读书,学校规定每月必须写出不少于1000字的业务学习笔记,在检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不少教师的业务学习笔记的内容与往年相同,只见笔记本上写得密密麻麻,但没有什么新的内容,从这可以看出:教师们既没有看什么书,也没有认真思考,有的只是“埋头苦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读书并没有成为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需求。很多教师认为,传授知识重在吃透教材,只要熟悉学生和教法,就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很多老教师,他们教龄较长,对于相应年级的教材更是“滚瓜烂熟”,所以他们也认为没有读书的必要,没有将读书视为提高自己文化素养和精神内涵的重要途径,他们仅仅把“能够完成教学任务”看作一切教育活动的终极目标。
二是无书可读。学校没有新购进的书籍供教师阅读,图书室早已“画檐蛛网,门可罗雀”,图书也多是上世纪迎“普九”验收时添置的。学校十几名教师只有三四种教学刊物,教师读书资源如此紧张,加之教师主动购书用以提高自身的欲望并不强烈,使得读书活动成了“无米之炊”。
三是读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当前督促教师读书的形式主要是撰写读书笔记,而老师们的读书笔记多是“急时抱佛脚”,在检查的前几天集中抄写,一蹴而就,主要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老师们每年的读书笔记都相同,四、五年都在读着同一本书(其实只是在机械地抄写往年的读书笔记,很多教师连书都没见过),这样乏味、枯燥的形式会能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可想而知。
教师这种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我们做教师的必须成为“读书人”,这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召唤、一种责任,一个读书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读书的楷模。为了让读书成为教师生活的常态,让教师在读书中成就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让教育事业因教师执著的读书精神而更加精彩,学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读书重要性的认识。在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其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手中仍然握着原来的“旧船票”死死不放,又不肯通过读书来来接受新的东西,显然不能适应新课改这艘“大船”,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工作。唯有读书,才可以让我们浮躁的内心宁静平和,透过现实的迷雾,去捕捉前头的一丝丝光亮,锤炼教育的智慧,拥有自己的思想。一句话,读书就是我们教师有效实践新课改的一种强大支撑!。
其次,学校有计划地定期购进一些前沿图书,数量不一定大,但种类一定要多。既有教育专著又有教育小故事,既有教学设计又有保健养生,能够满足广大教师的不同需求,调动他们读书的欲望,从兴趣入手,渐渐养成习惯。
学校还可设置一份读书基金,比如每学期为每位教师提供50元钱用于购书,教师可以凭借购书发票由学校报销,所购图书归学校所有,阅读完毕后充实到学校图书室。超出50元的部分由学校按照一定比例予以报销,势必会激发起广大教师的购书和读书积极性。
第三,组织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活动促读书,进而改变当前机械应付的局面。学校可以成立“教师读书会”组织,组织教师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分散读书和集体读书相结合,定期召开读书座谈会,定期撰写读书体会,进行教师“读书之星”的评选,等等。也只有真正开拓读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才能真正激发出广大教师的读书积极性,使阅读走进他们的生活,认识到读书的价值,进而使读书成为其个人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四、借助网络,改变教师理论学习方式,改变检查方式
现在,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园网建立了,大多数教师配备了笔记本电脑,人人可以上网,何不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网上学习呢,好的资料可以下载下来,谈谈自己的感受,把学习情况上传到自己的博客或者自己的网校office,检查时也很方便,什么时间学的,学的什么,什么时间上传的,一看便知。资源不用是最大的浪费。
读书笔记摘录及读后感
一、摘抄式笔记
采用摘抄式笔记须注意:
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价值、有必要的内容;
2.摘录后要经过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否则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错;
3.摘抄前后或中间有所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号,要加括号注明“(省略号为原文已有)”,以便区别;
4.摘录可以帮助记忆,同时,抄录下来的资料也有利于保存,便于今后温故知新或写作征引,所以,一定要在抄录(或剪贴)后注明资料的来源,如书名或刊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时可查考原文;
5.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否则,不便于分类,也不便于检索;
6.如果能在抄录后,随时写一点体会、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录名言)类:名人名言
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页。)——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
例二:(摘抄优美的语句)类:作文?写景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描写夏日荷塘景色。摘自《荷叶咏》)
二、读书心得
读书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经过认真的思索,参考有关的资料,联系社会实际或个人的思想、学习、工作的实际,总会有一些见解、体会和心得,把这些体会或心得写下来,形成完整独立的一篇文章,就是读书心得,也叫读后感。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读书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与批判。总之,读书心得是将自己阅读后的感受系统整理而形成的,与上面介绍的各种形式相比,这是读书笔记中要求更高的一种笔记形式。
写好读书心得,是理解原文内容的有效方法,也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方法,写好读书心得,需要了解其写作规律,注意其写作方法。
1.要认真阅读原文
读书心得顾名思义就是要先读后得,要有感而发。而“读”是“得”的前提,读者之“得”则要建立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建立在精读的基础上。
2.要介绍读物的概况
读书心得是读后之得,因何而“得”应讲清楚。这就要求在文章的开头首先介绍“读”的内容,就是概述读物的内容要点,或者主要的中心思想,或者直接引用原文的某些文字。然后,再引出自己根据以上内容的感想。这可以说是写读书心得较为固定的格式。
3.必须观点鲜明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意。读书心得和原作之间的关系,从内容上说,必须紧密相连;从观点上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如果你赞成某个作品的观点,可以在读书心得中表示拥护、支持、称颂;如果不赞成它,则可以批评、论争、斥责、反对。无论褒或贬,都要做到观点明确,立场鲜明;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就会使文章失去说服力和吸引力。
在处理原作和感想的关系时,应注意两个问题:一个是观点不同时,不要把原作的意思扩大、缩小或断章取义,随便歪曲;另一个是观点相同时,不要以原作代替感想,把读书心得变成原文内容的复述。
4.要重点突出
读书心得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可以围绕着原文的主题与中心多角度、多侧面地谈感想、发议论,也可以围绕某一角度、某一侧面集中抒写感想;既可以就读物中的某些内容充分发挥,也可以就书中的内容与其他读物加以比较,写自己的认识。但无论怎样写,都要善于捕捉和抒发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注意把笔锋集中到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上,最忌讳的是面面俱到,泛泛而谈。
5.要有真情实感
俗话说,情真才词切。一篇好的读书心得,不但可以使读者看到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情况,还可以使读者跟着作者感情脉搏的跳动去寻味原作的感情所在。矫揉造作,言不由衷,甚至无病呻吟,非但不能讨好,还会引起读者的反感。
6.必须联系实际
读书心得的“得”固然是因“读”而发,但是,如何“发”,就不能不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工作实际或社会实际、现实实际。这一点是读书心得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界限。读书心得既不像某些文艺作品那样,可以通过艺术形象抒写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像某些专著那样,可以专谈某些业务知识。联系实际,不要写成自己某项成绩的汇报,也不要写成检讨书一样;要注意分寸,不说大话,不说空话。联系实际,要努力发挥联想,不要拘泥于原文,思路要开阔,联想要丰富。
7.要以议论为主
读书心得属于议论文的范畴,所以在表达方式上,应采取议论为主的方式。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往往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来表达中心思想。“叙”,就是引述读过的文章中体会最深、教育最大的那个章节、那一段或一句话、那一个人物。“议”,就是在“叙”的基础上写出自己的感想,是“叙”的深化。必须强调的是,读书心得应以自己的语言为主,间或援引原文,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它只是服务于写体会,不能为引用而引用。援引原文有这么几种情况:或者因为感想由它而来;或者感情需要借它而发;或者作为述的对象;或者作为议论的根据。总之,如果不是出于表达上的实际需要,就不要过多地援引原文。“议”为主,“叙”为宾,“叙”是为“议”服务的,不能本末倒置。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也常常辅到抒情,采用叙述、议论、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做到叙述简洁,议论精当,抒情真挚。
常写读书心得,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写作能力,而且能够锻炼和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有利于促进读写结合。
例文:
读《卖油翁》有感
《卖油翁》这个故事,说的是古代有个叫陈尧咨的人,擅长射箭,百发百中。他因此而感到自豪。一个卖油的老人看了,只是略表赞许地说:“无它,唯手熟尔。”他把油葫芦放在地上,用一个铜钱盖住葫芦口,将油通过钱孔灌入葫芦中,葫芦灌满了,钱孔却没有沾上一滴油。他自谦地说:“我亦无它,唯手熟尔。”
这个故事向我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熟能生巧,只要经过刻苦练习,达到精熟,任何本领都是可以掌握的。
我们常常看到,老农能预测风雨,善于治理田地;工人能操纵机器,加工出精密的复杂的零件;演员能扮演各种角色,做出生动的表演;画家能运笔自如,画出最新最美的画图……对此,人们总会发出种种赞叹,称他们是“天才”。岂不知这一切并不是天生就有的,都是他们勤学苦练,长期积累经验,达到熟练的结果。
我们有些同学常常羡慕那些学有专长,身怀绝技的人。自己也想试一试,今天学一会儿提琴,明天练一练画画,但是浅尝辄止,一磁到困难就放手不干了。叹息自己缺少音乐和画家的天赋,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其实这些同学的脑子并不笨,有的人玩起扑克牌来是常胜将军,但在数学竞赛中却是倒数第一名,说到底是后者不如前者那样练得多,没有达到“手熟”的缘故。
掌握一种技能,获得一种本领,其实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只要勤学苦练,就能达到精熟。我们青年人不应该自暴自弃,只要树立信心,勤奋起来,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读书笔记
读《教师人文读本》有感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平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公平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闲暇时,我拜读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受益匪浅。其中“教给儿童利用自由支配的时间”一建议给我印象深刻。
卢梭的“寓教于乐”总让我困惑,我常常思考:究竟怎样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呢?纵观今天背负着“升重点,考大学”沉重包袱。孩子们,他们哪还有心思去玩,哪里还有时间去乐呀!
“一个人在求学时代最宝贵的财富就是自由支配的时间”,虽然减负已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我们仍能听到许多学生埋怨的声音,细问起来,原来,每天做完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回家还得完成家长的若干作业。邻居家的小男孩,放学回家很少出门活动,就连寒暑假也不例外,每天都关在小房间里做妈妈布置的什么《江苏正卷》、《课外补充阅读题》等习题集,碰到难题(特别是些联系生活谈感受的题目)必过来问我,细看一下整本习题集,无非是些常见的题目,好些题目与学校统一的练习册雷同,甚至一模一样,而真正能开发智力的题目寥寥无几,孩子就在这样每天练了又练的习题中荒废了自己美好的童年时光。“最宝贵的财富”也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
每每想到这儿,初为人母的我都会发誓将来要让自己的女儿从繁重的“家作”中解放出来,我会和她做游戏,看她画画,欣赏她唱歌跳舞,引导她读书明理,带着她去看路边艺人奇妙的手艺……带着她认识大自然,认识社会学习在学校中看不到学不到的知识。
在社会要求学校给学生减负的同时,我们也呼吁各位家长给孩子减负。现在正是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年纪,正是他们好动好玩的年纪,如果每一位家长都能正确对待他们稚嫩的问题,欣赏他们童趣十足的举动,多给他们“最宝贵的财富”,我相信每个童年在记忆中都会是五彩缤纷的。
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给教师的建议》,我受到了深深感触。的确,这些建议使作为教师的我们有了更明确的方向,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它就象一盏指路明灯一样。
尽管今天的教育形势比之苏霍姆林斯基所写书的年代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他的闪光的思想、精练的语言,对今天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显过时,它仍像一场及时雨,滋润着一颗颗干渴的灵魂。它像与教师面对面一样,针对着教师的苦恼与困惑娓娓道来。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作为一名年轻教师,的确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每天总是备课、制作教具、上课、写反思等,仰望时钟,一天时间却又过去,可收获却不大。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建议:那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他还在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天,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我们总在抱怨着时间的流逝如水似箭,可老天总是最公平的,它给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天24小时,问题还是出在疲于应付上,整天是事情在后面追着自己而没有主动去做是事。
想想自己更是如此,做事急于“抱佛脚”。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和杂志上搜索着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趴在电脑前浪费时间。想起来真是可悲!我想这就是平时不学习,急来“抱佛脚”的后果。书中提到:“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读书不是为了应付,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试问,从古到今,哪位成功者不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呢?俗话说:“活到了,学到老”,作为一名新时期的教师,我更应当主动地学习。因为只有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才能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赢得自身的发展,这是作一个‘真正的教师’所不可缺的“精神底子”。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我再反省自己:我又看了多少书呢
苏霍姆林斯基用他30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向我们阐述了许多伟大的真理,虽然他来自于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国度,但他闪光的思想对我们这一代来说,丝毫不显过时。我想教育的问题是共性的,它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改变或消失。今天,我浅谈了读《给教师的建议》后的一些感想,其实它里面的很多经验都值得我去一一聆听和反思!这些都将成为我一生将享用不尽的财富!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心得
经过这次教师培训,我的收获是丰盛的,我总结了一份教师业务学习笔记
1、边做边学:
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汇集知识、技能。解决问题之后,这个过程将被验证的“知识”经过实际应用,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以及伴随整个过程所产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与问题相伴随的“情境”进行重组的知识,将有一个“质”的飞跃。
2、边评边学:
学习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培训过程中不断要求我们用“学生的眼光”去思考,从教学目标出发去制定、修改有关评价“作品”的“量规”,去检验自己的“作品”,看它是否真的符合学习者的实际需要。
3、互帮互学;
能者为师,共同学习,合作学习,这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在“任务”面前,只有互相帮助,才能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这次的项目培训,真实地做到了这点。百来名全市各区县的教师一起参加培训,其间对于电脑的运用操作难免有生疏之分。庆幸大家的这种互帮精神,无须过多的话语,当身边有人遇到疑惑时,总有一个又一个熟悉操作的同行主动过来给予帮助。而在小组化的讨论学习中,受训者又多了一个互相学习的机会,彼此的教育方式得以交流沟通,取长补短,互相成长。
4、乐中学习:
培训过程的每节课上,学习氛围宽松,课堂讨论活跃,交往互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贯穿始终;学习内容新颖,为受训者所喜欢、所接受;组织形式灵活多变,学习过程随意自然,让人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
5、主动学习:
培训强调了学习的重点在于过程,主体在于学生,变过去的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为“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让受训者去体验、去领悟,而不是被动的去听,去记忆,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学生主动学习。
有关读书笔记的延伸阅读
读书笔记的格式
读书笔记主要有三大类:
1.摘要式笔记摘要式笔记是一种在阅读中把同自己的学习、工作或研究的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等按原文准确无误地抄录下来的笔记形式。摘录原文后要注明出处,包括题、作者、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等,便于引用和核实。
摘要式笔记又可分为:
(1)索引索引笔记是只记录文章的题目、出处的笔记。
(2)抄录原文就是照抄书刊文献中与自己学习、研究有关的精彩语句、段落等作为以后应用的原始材料。
(3)摘要是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按照原文的顺序,扼要的地把书中的观点、结论摘抄下来。
2.评注式笔记这是一种在阅读中写出自己对读物内容的看法的笔记形式。
评注式笔记又可分为
(1)书头批注这是一种最简易的笔记作法。就是在读书的时候,把书中重要的地方和自己体会最深的地方,用笔在字句旁边的空白处打上个符号,或者在空白和加批注,或者是折页、夹纸条作记号等。
(2)提纲就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论点、论据提纲挈领地叙述出来。
(3)提要提纲和提要不同。提纲是逐段写出来的要点,提要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提要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语言扼要地写出读物的内容。
(4)评注就是读完读物后对它的得失加以评论,或对疑难之点加以注解。
(5)补充原文就是在读完原文或文章之后,对感到有不满足的地方进行补充。
3.心得式笔记心得式笔记,是在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心得式笔记可以分为:
(1)札记读书时把摘记的要点和心得结合起来写成的,称札记。
(2)心得也叫读后感。读书后把自己的体会、感想、收获写出来。
(3)综合综合笔记是读了几本或几篇论述同一问题的书文后,抓住中心评论它们的观点、见解,提出自己的看法的笔记。
怎样写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是指人们在阅读书籍或文章时,遇到值得记录的东西和自己的心得、体会,随时随地把它写下来的一种文体。古人有条著名的读书治学经验,叫做读书要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这“手到”就是读书笔记。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后,应根据不同情况,写好读书笔记。常用的形式有:
(一)提纲式。以记住书的主要内容为目的。通过编写内容提纲,明确主要和次要的内容。
(二)摘录式。主要是为了积累词汇、句子。可以摘录优美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供日后熟读、背诵和运用。
(三)仿写式。为了能做到学以致用,可模仿所摘录的精彩句子,段落进行仿写,达到学会运用。
(四)评论式。主要是对读物中的人物、事件加以评论,以肯定其思想艺术价值如何。可分为书名、主要内容、评论意见。
(五)心得式。为了记下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记下读了什么书,书中哪些内容自己教育最深,联系实际写出自己的感受。即随感。
(六)存疑式。主要是记录读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边读边记,以后再分别进行询问请教,达到弄懂的目的。
(七)简缩式。为了记住故事梗概、读了一篇较长文章后,可抓住主要内容,把它缩写成短文。
以上各种形式,可由浅入深逐步掌握。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总结
今天,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第一次参加了本园业务培训,主要分为两块内容,一是马燕老师主持的《如何备课》,第二个是由费利群老师主持的原本特色《剪纸》,一上午下来让我收获良多,同时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
我觉得成功的一节教学活动都要经过教师的精心钻研和精心打造,这才是教师的一节美妙杰作,而对幼儿来说更是一种精神的洗礼和陶冶,所以一节成功的语言教学活动的开展,教师的首要任务就要先去挖掘散文中最动情的地方,也是幼儿最感兴趣的内容,教师抓住幼儿最容易动情的契机之后,教育教学活动也就很好开展了。
另外,自己在剪纸方面是很薄弱的,可以说是一张白纸,但是通过这短短一个多小时的培训,让我对剪纸有了初步的认识,我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向班里的喻老师以及其他特色教师学习,尽快恶补,争取跑到队伍中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通过本次培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两位老师都采用的培训方式,那就是互动。马燕老师的互动激发了我们的思考欲望,也让我们老师之间相互碰撞,相互摩擦,让我们踊跃发言,大胆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自己感到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我们专业发展;费利群老师的互动也让我们更加清楚的看清自己,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引发自己的思考。
在这里,我突然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要想不淘汰,不落伍,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管理能力等。而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和生活中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反思、调控。
非常感谢这两位老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培训,给自己进行一次全新的洗礼。
教师业务学习笔记范文
1)、什么是德育专家?一般来说,好的老师就是那些能摆平班级纪律,控制住差生,并能促使班级学业成绩提高的教师,但作为专家型教师,这还不够,光关注并控制学生的行为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你还必须研究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帮助学生道德的生长,而且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那么你就成为德育(教育)专家。可能我们当前更缺这样的专家和专家型班主任。
(2)、什么是课程专家?就是有很强的课程意识,能按新的课程标准改进现有课程,还能独立开发校本课程。如果你能编写教材并开设这些课程,或者你能独立构思一门课,而这门课体现学校价值观和时代方向,那么,你靠这门课成为名师,你靠这门课成为了不可替代的人。学校里的课程专家现在成了紧缺人才。
(3)、教师的成长一般来说有三个阶段,一是新手型,二是成熟型,三是专家型。一所名校最可宝贵的财富就是专家型教师。
(4)、并不是非要吃得苦中苦才能成为一代名师的,有些宣传我们不必太当真,有一件真实的故事可以作为佐证。1965年,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主修心理学专业。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和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把自己的成功都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时间长了,他发现,在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创业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的创业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读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正坐在韩国政坛第一把交椅上的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他们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三更灯火五更鸡"、"头悬梁,锥刺股"没有必然的联系。只要你对某一事业感兴趣,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成功,因为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够你圆满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日记五年级日记
(5)、在很多人看来,成功的人一定整天愁眉苦脸,悬梁剌骨象个苦行僧,其实不然,故事中的青年取得了事业的成功,一靠兴趣,二靠持久,如果在成为名师的道路上,我们也能一靠兴趣,二靠每天坚持,那么成功一定会到来的。只要一个人还在朴实而饶有兴趣地生活着,他终究会发现,造物主对世事的安排,都是水到渠成的。
(6)、有一些职业是随着年龄增高和资历增长越来越值钱的,比如老中医和老教师、老政治家。可现在靠年龄和资历吃饭的队伍中渐渐要把教师排除在外了,在相当多的知识领域里现在都是小孩教大人的。也就是说,当一名教师如果不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那么你就可能无法为自己增值,或许你还可能贬值。那么,作为教师有没有使自己保值增值的办法呢?我认为有,那个办法就是给自己投资,道理其实很简单,当你的投资越大,那么你的产出也就越大。作为教师,要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一些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收益的意识是不行的。 教师给自己投资投在哪里,我认为主要投在两方面,一是投在学习上,二是投在增加个人经历上。
(7)、我认为真正的影响就是在偶然的不经意间的阅读过程中自动产生的,尤其是我们当教师的在听惯了各种各样讲台上、主席台上滔滔不绝的说教之后,在难得的清闲之中,对不经意间的一点心灵的萌动,会觉得是那么珍贵。
(8)、教师要有精神空间。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更倾向于从社会地位上而非经济地位上来获得尊严。学校大楼可以现代化,设施可以现代化,思想可以现代化甚至后现代化,但教育的本质依然故我。
(9)、学校作为人类文明的聚集地便以精神世界充实而富有价值,教师的价值在学校中就是以传递人类精神文明的火种而体现出来的。但令人担忧的是,所谓现代化的统计方式——过渡的量化几乎使学校与教师的特有价值受到打击,尽管谁都知道精神难以度量,但数字已统治了这个世界,学校也在其“魔掌”之下。愈是如此,教师坚守人类精神家园的责任愈是巨大,教师既要在科学与技术领域中成为学生的导师,又要成为人类精神的守望者,而且教师的一切学识又是以精神底子作为基础的。这样的话,教师自觉充实自己的精神空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感受有:1、我们身边的量化,让我们不得不、不能不、也正在去做一些违背“人性”的事。当我们面对着无可奈何的时候,我们在做着谁的“奴隶”?是自己的,还是?2、一切的东西都在现代化,依然故我的是教育的本质,永恒不变的东西是人性;一切的东西都可以现代化,唯有教师的精神必须固守。我们只有固守住这份精神家园,才会不觉清贫,至少我们的精神不会清贫;也才会即使是刚刚发完满腹的牢骚或者刚刚被情感“压榨”却依旧能够在讲台上神采飞扬。
(10)、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锐。很欣赏郑杰的第二种“入世”的人生哲学:珍惜上帝的赐予,享受一切,包括苦难与挫折,因此这种人对来世不存在什么奢望,在并不算漫长的人生中,活过了,爱过了,痛过了,感动过了,便死而无憾!欣赏的原因是我现实状态中的精神世界是或者正在努力使自己是这样。
3
(11)、教师实在是一个很好的职业,因为你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她们有纯真的心灵、诚实的态度、自然的感情、善良的愿望,如果不能捕捉到那些美,那你就辜负了造化的赐予。一个享受现世幸福的人,就要对美好事物保持高度的敏锐。这样你才会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并因为而满心欢喜。字里行间,读懂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是人类的本能,即使面对丑恶与黑暗,人的内心世界依然天然的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企盼。而对于我们,每天面对的孩子就是最美好的事物。我们没理由不享受孩子,不享受教育。
(12)、会享受生活的人,每到享受的时候,神情总是非常专注的。这种专注因为是发自内心的,所以才可能是至纯至美的声音。我愿做也正在努力做一个享受教育,享受学生的老师,我是倾心而专注的。因此在专注的背后就有了更多对美好事物的企盼和向往,就有了更多的目标并努力付诸于我的行动。有时,这也是支撑我们的思想,慰籍我们心灵的源泉。从对美好事物保持敏锐的角度说,不仅仅是教师,作为生命体,能够用发现的眼光捕捉生活中一点一滴的美好,无异于给我们或苍白或绚丽的人生多一点靓丽的色彩。这一定是件值得庆幸的事。作为教师,每天用倾听花开的心态来面对我们的学生,关注我们的学生,让我们自己的每一天都美好的进行着;这是做幸福教师的开始!说的真好。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缺乏发现新与美的能力,你的世界就会一片混沌。而教师千万不能做混沌的人,因为你面对的是孩子。
(13)、教师应享受生活。有十分充足的证据证明,我们的许多先辈活得比我们幸福。原因是他们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的赐予;能更深的体会到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从而比我们更容易靠近真理。——这些,也正是我们现代人被“现代化”了之后遗失的最本真的东西。人要解放自己、拯救自己,这是每个时代、每个个体都必须努力去尝试的。尽管我们所处的世界已经沦为角斗场。作为教师,只能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去捍卫学校这一块自由而悠闲的天地。我们甚至根本就没有权利去阻碍质朴而天真的孩子们的生活。他们不应过早的参与角斗,他们太过弱小,他们正处于做梦的年龄,请勿打扰。
(14)、对教师而言,享受生活有着天生的有利条件。只要我们打开所有的感官,每天给自己一小段闲暇,那平素里再平凡不过的点点滴滴,只要你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都无限风光蕴含其中。妨碍教师生活的,是教师自己。如果不能阻止自己卷入纷争之中,如果不能时时去寻找生活的真谛,如果不能训练自己的感官以发现生活的美,那么我们只能被生活抛弃。一旦我们被生活抛弃,那么,我们也必将被我们所教的孩子们鄙视。现实中我们的学校真的是自由而悠闲的天地吗?而我们努力为孩子们捍卫的“净土”和这个时代能同步吗
(15)、从教师的角度而言,有时你是身不由己的卷入“纷争”。这种纷争来自于我们自己的这个群体,这个类似于“小社会”的群体。有生命体的地方就会有“纷争”,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我们的生活——教育,决定于你自己的精神追求。也许我的狭隘仅能让我看到这些。我们挣开自己的“锁”,努力找寻着——更接近自然,更直接地接受造化赐予,更深的体会亲情,更近地触摸自己的灵魂,更清晰的听到自己真实的声音,更靠近真理的“自己”。这样,我们的心便有了归宿,便享受到生活给与生命的美好!
(16)、让我们“现代”起来。放在我们面前的已经不是要不要现代化的问题,而是我们能不能适应现代化,会不会被现代化淘汰,以及我们如何在现代化社会里保持竞争优势又不使精神堕落的问题。在市场化的今天,从需求中推测你的价值。怎样才能知道你作为教师的价值:价值最高的就是最受学生和家长欢迎的老师;同事需要你,对体现你的价值很重要;看你的领导对你的需求。市场的残酷性只是对一部分人而言,我认为,对更多愿意有所作为的人来说,市场的存在可以让人增值。我觉得我们应该看到市场在给有作为的人增值。我们需要现代吗?这就是现代。而我们当教师的不先现代起来,怎么帮助孩子们创造属于他们的未来?只要我们在学校工作一天,我们就有责任将现代化的思想和观念用现代的学习方式传递给学生。
(17)、教师要有赤子之心。赤子原本是初生的婴儿,在这里就是形容那些活得很简单、很单纯、很好奇、很幼稚,又是有点傻劲的人。人们习惯上把教师说成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因为与“知识”高度有关,因此,知识分子的人格特点必须与知识的创造、发现和传承相称。那么,知识的创造、发现与传播知识需要知识分子的什么人格特点呢?我认为最重要的莫过于求真——就是创造真知识,发现真理,真实的传播真理,只对真理和知识负责,为了真理和真知,不畏权贵,不媚世俗,不谋功利,甚至可以不惜生命。可是,求真也许是世界上最难的事,因为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在逼迫知识分子放弃对真理和真知的追求,在这些强大的力量面前,知识分子作为人,如果敢说真话,那是十分危险的。用罗素的话说,人类怕真理,比怕世界上任何什么事情都厉害,比怕死怕灭亡还要厉害。
(18)、那些真正伟大的知识分子,一定是由坚硬的骨头和极大的勇气的人,一定是忘记了世俗的种种欲念、视权贵与功利如粪土的人。可是,事实上,我们知识分子堆里,却是毫不简单的。我们可能真的很难让自己傻一点,在学校里呆久了,我们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变得“成熟”;而我们真的成熟了,也许我们更靠近那些“人情世故”,却远离了真知和真理。教师如果还算知识分子,那么是不是我们现在太老成了呢?真实的现实世界中,我们恪守的单纯、简单于我们发展着的教育是福音吗?在世俗里,当我们的单纯和简单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和“苍白无力”时,我们也只有把自己的思想凌驾于我们自己的灵魂之上了。作为人们眼中的知识分子,不让我们的意志在喧嚣和“诱惑”中垮掉,需要我们具有非凡的定力。真正让我们惧怕的,是每个人都无法超然物外的世俗和功利,因为教师也是人,是社会人,是食人间烟火的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