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简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闻鸡起舞的故事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认识字开始,我读过了很多书,有《安徒生童话》、《马小跳玩数学》、《绿野仙踪》,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懂得许多道理。我最喜欢的要数《成语故事》里的《闻鸡起舞》了。

  《闻鸡起舞》讲的是晋朝的时候,一个名叫祖逖的青年与好朋友刘坤住在一起。一个夜里祖逖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想,怎样才能为国家效力呢?到了后半夜,他听到鸡叫的声音,受到启发,决心练过硬的本领报效国家。于是,他推醒了他的好友刘琨,两个人起床到院子里练习武艺。祖逖手执长剑,刘琨手挥大刀,认真地挥舞起来。从此以后,无论是凛冽的寒冬,还是炎热的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一听到鸡叫,他们就立刻起身练武。由于勤学苦练,他们的武艺都很高强。后来,祖逖当上了大将军。他带的队伍纪律严明,作战勇敢,打了不少胜仗,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和拥护。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奋发图强、勤学苦练,才能获得本领。我以后也要像他们一样勤奋学习,长大以后报效祖国。

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简短

闻鸡起舞

  【解释】: 闻:听到。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祖逖曾和幼时的挚友刘琨一起担当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情感深厚,不但经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并且另有着共同的远大抱负:立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半夜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夜里听见鸡叫不祥瑞。”“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今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怎样?”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他们每日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翔,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中断。工夫不负有心人,路过持久的刻苦学习和练习,他们终于成为了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只有不停尽力,才有大概得到成功。不路过尽力奋斗,不能成就事业。

  合用主题:尽力勤恳自律

读《闻鸡起舞的成语典故》有感

  众所周知,每个成语都是有一个与之相关的典故,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讲一个《闻鸡起舞的成语典故》。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他有一个好朋友刘琨,常常与他同床而卧,同被而眠。-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把刘琨叫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到:祖逖和刘琨,他们每天一听到鸡叫便起床练剑,日复一日,历尽寒暑,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练成大器,报效祖国。他们不好高鹭远,而是脚踏实地的刻苦学习和训练,这是非常可贵的。

  而我们的一些同学呢?虽然理想远大,想成为一流科学家,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但他们嘴上说的是这些,而行动却与说的相差太远。一流科学家难道成天不写作业?祖国的栋梁之才只知道打游戏,看电视?科学家、栋梁之才都是通过勤奋学习所成就的,所以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还有一些同学也很用功,但是缺点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不到坚持,所以也没有什么效果。试想一下,如果今天你学了,明天没学,是不是在你后天准备学时,今天学到的已经都忘掉很多了?每天要接触的新知识那么多,只有不断地温故而知新,才能融会贯通。所以,我们要坚持复习,并且持之以恒。

  同学们,我们要争取和祖逖和刘琨一样,脚踏实地,坚持不懈,为成就自己的理想而努力!

闻鸡起舞的故事

  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成语故事】

  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拼音]īqǐ

  [释义]一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形容有志报国之士奋发图强;也比喻抓紧时间不懈努力。鸡:鸡鸣报晓。

  [语出]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辨形]鸡;不能写作“机”。

  [近义]发奋图强自强不息

  [反义]苟且偷安自暴自弃

  [用法]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

  [结构]连动式。

  [成语故事]: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造句]:

  1.闻鸡起舞成就拼搏劲旅师,天道酬勤再现辉煌王者风。

  2.他有闻鸡起舞的精神,所以他进步快。

  3.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闻鸡起舞,最后打败了吴国。

  4.辞乙酉难忘闻鸡起舞,迎丙戌仍需刺股悬梁。

  5.他每天五点钟便起床锻炼身体,风雨无阻,这种闻鸡起舞的精神,可敬极了。

  6.岳飞从小立下报国志向,闻鸡起舞,苦练武艺,终于成为一个精忠报国的民族英雄。

  7.每天早晨,我一听到闹钟响,就起床学习,这也算是闻鸡起舞吧。

  8.闻鸡起舞:老爷爷在乡间修养,天天闻鸡起舞,打太极健身。

  人物介绍

  祖逖

  祖逖祖上世代为官,但是祖逖小时候并不用功读书,直到成年才发奋,后被举孝廉、秀才。又和同为晋朝名将的刘琨是好友,二人相互勉励,闻鸡起舞这个成语说的便是这二人。后来祖逖深受司马睿的赏识,司马睿封他做徐州刺史,当时的祖逖十分主张要北伐,也是他从事后半生的工作,得到司马睿的一些资助后,祖逖便拉开了他北伐战争的序幕。

  在其多年的北伐战争中,发生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智退桃豹等,公元320年的时候,祖逖担任奋威将军和豫州刺史,他派遣部将韩潜去占领陈川的东台,但是其守将桃豹占领着西台,和东台形成的布防局面十分牢靠。韩潜和桃豹相持四十多天,这时候祖逖让任用布袋子装满沙土,看起来就像米粮一样,让一千多个人奖布袋子运送到东台,故意让西台的士兵看到,又派几个人扛着真的米袋子在城外行走,表现出扛着的米很重自己很累的样子来迷惑西台的士兵,西台的桃豹立马就带人来抢米袋子,因为粮食已经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发现里面竟然真的是米,桃豹就对东台城楼上的袋子里也是米深信不疑,而这时候来救济桃豹的米粮早就被祖逖给抢去了,化被动为主动,最终凭借自己的智慧战胜了桃豹。

  祖逖一生对民族和北伐事业贡献卓越,不愧为后世称赞的民族英雄。

  中流击楫

  成语中流击楫说的是晋代的民族英雄祖逖的故事,自从匈奴攻占了长安之后,西晋的统治就彻底结束了,中国开始进入民族大迁徙时期。当时祖逖就是那场向南逃跑避难中的一员,并且由于品行良好,为人负责人,被难民们推举为“行主”。

  公元317年,司马睿在一些人等的支持下建立东晋王朝,司马睿听到祖逖的名声后,很是欣赏祖逖,便下诏任命祖逖为徐州的刺史。后来又被调任祭酒等官职,驻守一些要塞重地。祖逖当时就向司马睿建议去中原讨伐乱贼,但是司马睿志向保住现在的安稳,所以只是象征性地给了祖逖一些兵马,并且封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所提供的军饷物资更是稀少,都让祖逖自己解决。祖逖就自己招募士兵,因为祖逖治兵有方,军纪严明,所以民间拥护祖逖的人很多,队伍迅速壮大起来。祖逖带着队伍渡长江,当船只行驶到长江中心的时候,他拿起船桨敲击船舷(即中流击楫的意思)来向大家发誓说,自己不把中原的敌人赶走,自己永远不会回到江南。来向三军展示自己作战的决心,鼓舞士气。祖逖渡过长江后,将队伍驻扎在淮阴,继续招兵买马,壮大队伍。祖逖的军队士气昂扬,在祖逖的带领下,他们攻占了重要城池谯城,取得了不小的胜利,为后期祖逖的北伐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后人根据祖逖的故事,便将中流击楫来比喻奋勉的意思。

  祖逖避难

  当时时局比较动乱,匈奴人占领中原后,西晋彻底灭亡,北方由于处在战争地带,很多百姓不堪战争带来的重负,纷纷向南方迁徙,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民族大迁徙。当时的祖逖在乡党中的名声甚佳,带领着周围的人有序地进行迁徙工作,途中的祖逖关心乡人,自己的马车让给老弱病残,自己的衣服、粮食都是拿出来和大家已是使用,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被推举为“行主”,这次避难让祖逖的名声传的更远,司马睿听到祖逖的事迹后把祖逖封为徐州刺史。

  祖逖的后半生都在从事北伐战争,期间的军队整建、军饷、物资等等都是由祖逖亲自操办,因为祖逖深深知道一个军队要想壮大,必须有严格的军纪,必须和老百姓打好关系,不能再给百姓增加负担,所以祖逖的军队深得各地百姓的民心。

  在祖逖的带领下,祖逖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广大土地,期间发生了很多广为流传的故事,如“中流击楫”、“威压王敦”等等,在艰苦的战斗环境中,祖逖和战士们同甘共苦,自己的生活极其简约,把钱都节省下来建设军队,他还奖励耕作,积极招收新归附的人,从来不看地任何人,即使是和自己有过过节的人,祖逖也是热情地接待。

  祖逖的北伐战争还没有完成,祖逖便病逝了,祖逖去世的时候,百姓悲哀地如同自己的亲人去世,可见祖逖在百姓中的威望是何其高。

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

  闻鸡起舞:东晋时期将领祖逖他年轻时就很有抱负,每次和好友刘琨谈论时局,总是满怀义愤,为了报效国家,他们在半夜一听到鸡鸣,就披衣起床,拔剑练武,刻苦锻炼。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闻鸡起舞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啼就起来舞剑,后来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即时奋起。

  《晋书·祖逖传》记述: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后来,“祖逖……与习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因起舞(剑)。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是说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同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你听见鸡叫了吗?”刘琨说:“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祖逖说:“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征北中郎将,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

  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为大家分享了闻鸡起舞的成语故事,欢迎欣赏!

  【拼音】yèlángzìdà

  【基本释义】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出处】宋·松洲《念奴娇·题钟山楼》:“击楫誓清;闻鸡起舞;毕竟英雄得。”

  【近义词】然糠照薪发奋图强锲而不舍鸡鸣而起废寝忘食自强不息发愤图强

  【反义词】自暴自弃苟且偷安

  【典故】

  晋代的祖逖年轻时候就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他喜欢读书,而且从书中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认识祖逖的人都说他有才华,今后肯定会大有作为。

  祖逖和刘琨曾经一起做官,刘琨也是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他们的关系非常好,还经常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

  有一天半夜,祖逖听到了公鸡的叫声,他连忙叫醒刘琨,对他说:“我听说半夜鸡叫是很不吉利的,恐怕要发生战争了,我们不能再睡了。”于是祖逖取下双剑,开始在院子里练剑。刘琨看见祖逖这样,想了想说:“对,我们应该居安思危,要为以后做打算。”说完也去取了剑,和祖逖一起练剑。从此,每天半夜听到鸡叫,他们就起床练剑。两人经过长期的艰苦训练,成为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仗的文武双全的人。

  不久之后,匈奴入侵中原,祖逖向晋王建议,希望晋王能够亲自领兵赶跑匈奴。但是晋王没有打仗的想法,所以虽然任命了祖逖为将军,但只给了他够几千人吃的粮食和三千匹布,没有给他兵器,而且还让祖逖自己招募士兵。

  祖逖带着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而且还留下了誓言:“如果我不能取得胜利,就像这江水一样不再回来。”

  祖逖率领这些人驻扎下来,一边铸造兵器,一边招募人马,为了自己的理想继续前进。

  祖逖是一个胸怀大志的人,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报效国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胸怀大志的人,只要勤奋,就一定有所成就。

闻鸡起舞的成语小故事

  启示:通过自身的努力,勤奋刻苦,往往能不断前进发展,也是对自己和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认可。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附注:

  祖逖(266~321),字士雅。河北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有传言他是在燕山上出生),汉族。中国东晋初有志于恢复中原而致力北伐的大将。父亲祖武,任过上谷(今河北怀来县)太守。父亲去世时,祖逖还小,他的生活由几个兄长照料。祖逖的性格活泼、开朗。他好动不爱静,十四五岁了,没读进多少书。几个哥哥为此都很忧虑。但他为人豁落,讲义气,好打不平,深得邻里好评。他常常以他兄长的名义,把家里的谷米、布匹捐给受灾的贫苦农民,可实际上他的哥哥们并没有这个意思。著名的“闻鸡起舞”就是他和刘琨的故事。313年,以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的身份进行北伐。当他北渡长江,船至中流之时,眼望面前滚滚东去的江水,感慨万千。想到山河破碎和百姓涂炭的情景,想到困难的处境和壮志难伸的愤懑,豪气干云,热血涌动,于是敲着船楫朗声发誓:“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中流击楫)意思是若不能平定中原,收复失地,决不重回江东!祖逖所部纪律严明,得到各地人民的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土地,使得石勒不敢南侵,进封镇西将军。后因朝廷内乱,北伐失败。文天祥《正气歌》有一句:或为渡江楫,慷慨吞胡羯。即是指祖逖。

  刘琨(271-318),字越石,中山魏昌(今河北无极)人。中国西晋时期名将。汉中山靖王之后,美姿仪,弱冠以文采征服京都洛阳,“人称洛中奕奕,庆孙越石”。厕身以帅哥才子闻名的文学政治团体“金谷二十四友”之中,因年纪最小,排名最后。为司州主簿时,与祖逖闻鸡起舞,八王之乱又经永嘉之乱,神州陆沉,北方沦陷,只有刘琨坚守在并州,是当时北方仅存的汉人地盘。后因爱慕刘琨发兵帮助的鲜卑首领拓跋猗卢被兄弟杀死,没有兵力与各族争斗,投奔辽北,后因辽北内部争权而死。诗仅存4首,却与左思齐名。[3]

成语故事:闻鸡起舞

  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司,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一志担任司州主簿。他与刘琨感情深厚,不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还有着共同的远大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于是他们每天鸡叫后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出处】故事出自《晋书祖逖传》。

  【释读】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收集一个汉字的故事

乌鸦喝水故事简介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