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国情怀的故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家国情怀

  什么是家?家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社会学家说家是社会的最小细胞。士兵说家就是祖国里的一滴鲜血。那么家究竟是什么呢,许多人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那么先让我们来听听一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富豪醉倒在他的别墅外面,他的保安连忙扶起她说:“先生我来扶你回家吧!”富翁反问保安:“家?我的家在哪里?你能扶的我会的了家吗?”保安大惑不解,指着不远处的别墅说:“哪不是你的家么?”富翁指了指自己的心窝口,有指了指不远处的那栋豪华别墅,一本正经,断断续续地回答说:“哪,哪不是我的家,哪只是我的房子罢了。”

  家不是房屋,不是彩电,不是电脑,不是用物质堆砌起来的空间。物质的丰富固然能给我们带来感官上的快感,但那只是暂时的。试想在这小小的空间里充满了暴力与冷战,纷争与撕吵。“家”终将不成为其家,而成为争斗的战场。也难怪有一些大款自我解嘲到:“我穷的只剩下钱了。”

  家是情感的港湾,是成长的摇篮,是灵魂的栖息地,是精神的乐园。当你拥有它时,他平凡的如柴米油盐酱醋茶;当你失去她的时候,掏心掏肺也找不回来。

  有一种情感每个人都会有,即使你不承认,他也依旧依附与你。那就是爱国情,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也依旧抵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的时候,你会与他分享。当你失败的时候,也会希望他的富强。当你身处异乡时,它会在你梦中萦绕;当你重归故土,它会将你紧紧的拥抱。

  它像是一条线,拉着你与祖国,即使之间横亘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这自生而有的脉脉深情。因为你骨子里流淌着他的血液,你的灵魂已经烙印上他的印记

  同学们你们都是中国这一条巨龙中的一员,用你们对祖国,对家的热爱来化为巨龙前行的力量吧!

家国情怀的故事

爱国故事

  1、《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政府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2、《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3、《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4、《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5、《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6、《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7、《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8、《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中国古代十大经典爱国的故事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十大经典爱国故事

中国名人热爱祖国的小故事

  1、《苏武》——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匈奴中有人造反,苏武的手下牵连其中,苏武知道自己有辱使命,决定自尽,未遂,单于就把他关押起来不给饭吃,苏武吃雪和毡毛活了下来,匈奴人认为很神奇,就把他流放北海边牧羊。所有羊都是公羊,要求他让公羊生下小羊才让他回来。

  苏武到了北海,旁边什么人都没有,唯一和他作伴的是那根代表朝廷的旌节。匈奴不给口粮,他就掘野鼠洞里的草根充饥。日子一久,旌节上的穗子全掉了。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后来汉朝又有使者来到匈奴,苏武的手下悄悄与其取得了联系,告诉他们苏武还活着。这才让苏武返回大汉。这中间度过了十九年。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

  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2、《刘胡兰》——生的光荣,死的伟大

  刘胡兰,原名刘富兰,1932年10月8日出生于山西省文水县的一个中农家庭。母亲早亡,父亲刘景谦续娶胡文秀为妻。胡文秀将刘富兰名中的“富”字改为自己的姓氏“胡”,从此更名刘胡兰。继母积极投身于妇救会工作,并非常支持刘胡兰参加革命。

  刘胡兰8岁上村小学,10岁起参加儿童团。1945年10月,刘胡兰参加了中共文水县委举办的“妇女干部训练班”。学习了一个多月,回村后她担任了村妇女救国会秘书。1946年5月,刘胡兰调任第五区“抗联”妇女干事;6月,刘胡兰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并被调回云周西村领导当地的土改运动。

  1946年秋,国民dang军大举进攻解放区,文水县委决定留少数武工队坚持斗争,大批干部转移上山。当时,刘胡兰也接到转移通知,但她主动要求留下来坚持斗争。这位年仅14岁的女共产党员,在已成为敌区的家乡往来奔走,秘密发动群众,配合武工队打击敌人。

  云周西村的反动村长石佩怀,为阎锡山军派粮派款、递送情报,成为当地一害。1946年12月的一天,刘胡兰配合武工队员将其处死。阎锡山匪军恼羞成怒,决定实施报复行动。1947年1月12日,阎军突然袭击云周西村,刘胡兰因叛徒告密而被捕。

  她镇静地把奶奶给的银戒指、八路军连长送的手绢和作为入党信物的万金油盒--三件宝贵的纪念品交给继母后,被气势汹汹的敌人带走。刘胡兰在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被带到铡刀前眼见匪军连铡了几个人,怒问一声:“我咋个死法?”匪军喝叫“一个样”后,她自己坦然躺在刀座上。刘胡兰烈士牺牲时,尚未满15周岁。

  3、《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平(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平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4、《妇好》——戎马易针黹,朱袖伐千军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就在这时,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保卫国家。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此后,武丁让她担任统帅。

  从此她东征西讨,打败了周围二十多个方国,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占都城十分之一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妇好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仅能够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而且还主持着武丁朝的各种祭祀活动。她为了国家,不惧危难挺身而出,出兵救国的精神让人抚掌称叹,她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骄傲,更是女子楷模。

  5、《谭嗣同》——书剑情怀家国,经纶抱负河山

  谭嗣同,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着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少时师从欧阳中鹄,后加入维新派。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四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去留肝胆两昆仑”是谭嗣同谭公临刑之前抒发的绝唱。意谓是我生为变法而生,死为变法而死,一生一死是一副忠肝义胆,像昆仑那样高耸,谭公生如昆仑,死如昆仑。“谭在狱中,意气自若,终日绕行室中,拾地上煤屑,就粉墙作书,问何为?笑曰:作诗耳。”

  6、《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0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7、《屈原》——负石而投河,行之难为者

  公元前342年屈原诞生于楚都丹阳,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章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联齐抗秦,提倡“美政”。在屈原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强。

  屈原为人性格耿直,却因在修订法规的时候,不愿听从上官大夫的话与之同流合污,再加上楚怀王的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和他的宠妃郑袖等人,受了秦国使者张仪的贿赂,不但阻止怀王接受屈原的意见,并且使怀王疏远了屈原。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彻底投入了秦国的怀抱。使得屈原亦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楚襄王即位后,屈原继续受到迫害,并被放逐到江南。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怀恨投汨罗江自杀。百姓听到噩耗很悲痛,争先恐后的来打捞他的尸体,结果一无所获。于是,有人用苇叶包了糯米饭,投进江中祭祀屈原,这种祭祀活动一年一年流传下来,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8、《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李自成兵逼京畿,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9、《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

  梁红玉(1102-1135),原籍安徽池州,生于江苏淮安,宋朝着名抗金女英雄,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史书中不见其名,只称梁氏。“红玉”是其战死后各类野史和话本中所取的名字,首见于明朝张四维所写传奇《双烈记》:“奴家梁氏,小字红玉。父亡母在,占籍教坊,东京人也。”后结识韩世忠,两人初次见面,是在平定方腊后的庆功宴上,梁红玉感其恩义,以身相许,韩赎其为妾,原配白氏死后成为韩的正妻。建炎三年,在平定苗傅叛乱中立下殊勋,一夜奔驰数百里召韩世忠入卫平叛,因此被封为安国夫人和护国夫人。

  后多次随夫出征,在建炎四年长江阻击战中亲执桴鼓,和韩世忠共同指挥作战,将入侵的金军阻击在长江南岸达48天之久,从此名震天下。后独领一军与韩世忠转战各地,多次击败金军,绍兴五年随夫出镇楚州,“披荆棘以立军府,与士卒同力役,亲织薄以为屋。”于当年八月二十六日死于楚州抗金前线,1151年,韩世忠病逝,夫妇合葬于苏州灵岩山下。

  10、《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书记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中国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爱国英雄杨靖宇

  杨靖宇21岁参加革命,1940初,他被日军围困,身负重伤,啃不动树皮,只能将棉衣里的棉花和着冰雪吞下去充饥。

  日军劝降不成,便放乱枪,年仅35岁的杨靖宇壮烈牺牲。

  残忍的日军剖开他的遗体,当看到他的胃里只有野草和棉絮时,这些被杨靖宇带领的抗日联军弄得焦头烂额的侵略者全呆住了。在冰天雪地的长白山密林中,支撑着杨靖宇与敌人战斗的力量是对祖国的一腔热爱之情。

关于家国情怀

  一曲《苏武牧羊》,让人想起两千年前的边地寒雪,想起那不屈的苏武。雪野茫茫,朔风凛冽,却无法吹冷他的爱国热肠;武力强迫,重利诱惑,却无法打消他的望“汉”雄心;饥寒交迫,漫长折磨,却无法销蚀他的赤胆忠心。整整十九年,为什么他能在荒寒之地的漫漫长夜里饮雪吞毡、心坚如铁?因为他心中有汉,因为他有一腔为国守望的热血。

  大浪淘沙,那些因贪图个人享受而汲汲于名利者早已被人们唾弃,而那些为国守望者却被人们举得很高很高。个中原因,有两点特别重要。

  一是那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担当。苏武隐忍雪域,不屈服于权力压迫,不贪慕荣华富贵,是因为他心中始终秉持着责任和担当。同样的,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忘我旷达,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曹植“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刚烈决绝,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舍家报国,源于他的责任和担当……

  梁启超先生曾说:“知责任者,大丈夫之始也;行责任者,大丈夫之终也。”无数志士仁人以国家之任为任,以百姓之心为心,他们为国家和民族忠诚守望、勇敢担当的精神滋养着中华儿女,以致在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复兴路上,涌现出了几十年背井离乡、远离父母,把一生交给祖国,始终守望着“国之重器”的黄旭华式的科技工作者;涌现出了带领村民在恶劣环境中战天斗地、劈山凿渠,守望一方的黄大发式的村干部;涌现出了守望母亲、眷顾故土、担忧家国命运而一生泣血的余光中式的“乡愁”诗人……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共同担负着复兴家国的重任。

  二是那一份牺牲和奉献精神。古往今来,为国守望者无不勇于牺牲和奉献。国难当头时,以自身鲜血警醒同胞的陈天华,奉献牺牲的是自己的宝贵生命;和平年代在异国争取设立“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纪念日”的爱国人士黄素梅历尽周折,艰难奔走,奉献牺牲的是个人享乐;入伍七年,却没有回家过过一次春节的国旗哨兵张自轩,牺牲奉献的是小家幸福。正是因为他们自觉将个人利益与国家命运有机结合,主动融家庭情感与爱国情怀为一体,从流连小家的私情走向复兴中华的大义,中华民族才能国运昌隆。

  黑格尔说过,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才会有希望。同样,一个国家多一些为民族利益而忠诚守望的人,国家才有希望。如果只耽于一己私心,守望着鲜花美酒,守望着权位美色,那国家就危险了。

  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为国家担起责任,为民族奉献牺牲吧!

国家情怀

  建国初期,我国研究两弹一星工程。那不仅靠钱学森,邓稼先等先辈们的聪明才智,还要靠他们永结同心的团队精神。他们以集体利益为自己的利益,以国家的未来关系自己的未来。

  我们不要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有句话叫: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爱国,要关心国家,热爱集体,集体即是小国,小国即是大家。

  爱国,就要从爱家爱集体做起!

我的家国情怀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句话:家人与祖国哪个更重要?家人是世界,祖国是太阳,我与世界共存亡,可我不能没了太阳。

  在我还牙牙学语时,父亲就抱着我教我背古诗。他每次都会不厌其烦地给我讲诗人生平,写作背景等有助于理解的东西,我也听不下去,就总是动动这个,摸摸那个,他也到不以为意。但有天下午,父亲那读古诗时严肃的神情把我吓到了,我一反常态,认真看着父亲,我吃惊地看到在他讲到诗人的写作背景时红了眼眶。那天下午父亲讲的是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也学会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字——爱国。

  长大后,看了许多书,其中不乏有爱国人士的故事,也慢慢的了解到了一些人,一些事。“从未名湖到莫高窟,半个世纪的风沙,不是谁都经得起吹打,一腔爱,一洞画,一场文化苦旅,从青春到白发,心归处,是敦煌。”的樊锦诗;“青山忠诚的卫士,死亡的永恒对手,投身于一场大火,长眠在木里河两岸”的救火英雄;舍弃了家人,团圆,奋不顾身坚持站在抗疫第一线的白衣天使们与为防疫捐献物资的爱心公益者们……

  “在国家有难时挺身而出,这样才不会愧对于祖国的养育之恩”“只要国家需要我,保证随叫随到”“能为祖国做贡献,是我这辈子最幸运的事”“此生不悔入华夏,来世还做中国人”……这一件件事,一句句真挚的话语,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不知为何,我竟会想到父亲。

  爱国也是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是文天祥的“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徐锡麟的“直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还是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更是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父亲教会了我很多道理,最让我难以忘怀的是他那次读诗时微红的眼眶下所蕴含的深刻的道理。我想,那可能会陪伴我终生,我也会牢牢地记住它。

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本内涵之一。“一玉口中国,一瓦顶成字家。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曲《国家》唱出了我们的肺腑之言,使我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这可能是这首歌为什么火遍中国的原因吧。

  举个列子吧,像我们刚学过的《木兰诗》,诗中的花木兰。可汗点兵,卷书十二,卷卷爷名。父亲体弱多病,老态龙钟,再说父亲没大儿子,木兰没哥哥。无奈之下,木兰只能自愿男扮女装,替父从征。木兰在沙场上有着"黄金百战千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气,奋勇杀敌,一心想着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家报忠。经过九死一生,木兰才凯旋归来。当然,木兰回到自己的国家,也是不慕名利,只是求回家安安稳稳的过日子。这闪烁着木兰的英雄豪气。

  木兰对国尽忠,对家尽孝,真正做到了女子的巾帼本色。到最后,木兰又担起了普通女子的责任。这是不是彰显出木兰的家国情怀呢?古往今来,许许多多为国报效的任人物有很多,像岳飞,文天祥他们身上都有数不胜数的优秀品质,我们都应发扬光大,一直传承下去。

  现在,抗疫期间,多少人立下请战书,奔向“战场”?有刚结婚的,也有刚生完孩子的青年人,还有过七旬的老人。他们都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不求荣华,奋身奔向医护一线担当起医生的责任。他们也期望能平安的待在家里与家人团圆,但他们没有,也许他们会累倒在病房中。他们也是普通人,也有自己的小家,只是他们懂得保住大家,才能使小家幸福安康。这难道不是高尚的家国情怀吗

  在学校里,我们认真学习是爱国;在家里,尽孝听话,是爱国;在生活中,热爱生活,是爱国。少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在学校里汲取知识的乳汁,长大长成大树守护国家。

  飘扬的红旗下,是无数中国人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

  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诗书万卷,字里行间无不见“家国”。无论是“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的壮志誓言,还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安得广夏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奉献之情,还是“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的大胸怀,大境界……一切的源头都是深埋藏在华夏儿女的心中生根发芽的家国情怀,其早已渗入每个人的血液,流淌着,代代相传。

  家国情怀,是个人对国家,及其文化带着深深的认同感,自豪感,使命感以及责任感。其中带着对家,国,的深情大爱。常言道“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国好,家亦好。

  而家国情,永存国人之心的原因,正是“自信”。直至2019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日本的两倍多;完成史无前例的南水北调工程;建成世界第一三峡大坝;杂交水稻的成功培养,获得巨大增产,养活更多的人;嫦娥四号着陆月背,祖国航天奇迹惊讶世界;中国天眼,北斗卫星,神舟飞船,两弹一星,北京奥运,中国女排……等等的国家荣誉,赋予了每位国人强大的自信,我们自信于世界,于祖国,于家。祖国的强大,是我们坚实的后盾,是我们引以为豪的。

  家国情,存在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厚流光”,其灿烂悠久的历史,对每一个华夏儿女影响甚大,《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的故事印在人们心中,使我们懂得,孝敬,就是最大的道德。屈子的《离骚》感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教会后人要为坚持高尚品节,不惧生死的忠贞之情。有如此深厚的文化底蕴影响着我们,指导着我们,我们又怎会不从心底自然而然地生出家国情

  家国情,还藏于每个中国人的心中,于百姓幸福康健的生活中。人常说“没有和平的时代,只有和平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中国,正是一个支持和平的负责任大国。在中国境内,没有战乱纷争,没有民族危难,没有社会动荡。若是问有什么,那自然是安定祥和的社会,安居乐业的人们过着舒适祥和的生活。2018年九月,日本台风“飞燕”破坏了大阪关西国际机场连接外界的唯一桥梁,瞬间机场成为海上孤岛。中国的救援人员以及大使馆人员迅速到达该地,护送我国子民安全撤离。中国的担当,不仅表现在国际大事上,还体现在心系群众,关爱子民上。历经接近七十年,每个国人心中,对祖国的爱,不言而喻。

  人们的家国情,是骨子里抹不去的,对祖国家园的热爱深情。爱大家,并不是要求我们抛弃小家,而是要我们自“小”到“大”,由心而发,流出名为爱的涓涓细流。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2022感恩祖国感恩党发声亮剑

300字快乐的校园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