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

  谢谦老师退休后,什么地方也没去,一天到晚只顾写他的文章。老婆埋怨他,说他不疼爱自己的宝贝别、子。谢老师舍不得跟老婆伴嘴,只顾望着稿纸的方格自言自语:“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老婆耳利,马上把话接过去:“这还不够,还要有行动!”

  “什么行动?”

  “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说的是什么意思?’眼镜片后面,眸子里闪着疑惑的光点。

  “喂,”老婆急了,有点咄咄逼人,“你是真的不懂,还是假的不懂?”

  谢老师摇摇头,慢悠悠地说:“真的不懂。”

  “哎呀!”一只瘦骨嶙峋的手指轻轻地戳在谢老师宽阔的额头上,得意地说:“这句名言是姓鲁的,……哎呀,我记起来了,是名叫鲁迅的人说的,‘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叫你爬在地上,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懂吗?”

  谢老师笑了,说:“不懂的是你。你把鲁迅先生的话给歪曲了。……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你好好,你有理论,我拗不过你!”老婆听见孙子哭了,就匆匆地赶到客厅哄他去了。

  有一天,儿子儿媳上班去了,谢老师又伏案埋头写文章。忽然,耳畔响起惊呼声:“救命呀,孩子掉下河啦!”谢老师扭头看看客厅,孙子不见了,飞机、大炮、坦克和战舰等玩具扔在地。上 , 横七竖八的① 他马上抛一笔 , 飞也似的赶到屋侧的小河边。他的眼镜掉了,也顾不上捡起来。他看见②靠岸的河面上有一圈水波向四周扩散开去,③俏皮的孙子一定是从那个地方掉下去了。④他不再考虑什么 , 正要一个猛子往下扎的时候 ,却被老婆那鹰爪般的手抓住了。

  “你,你干吗要投河?!”

  谢老师翻翻眼,说:“刚才不是有人惊呼‘救命呀,孩子掉下河’么?”

  “哎呀,邻居在收看电视节目,那呼救声是从电视机里传出来的…·”

  谢老师似乎还未醒水,他指着河面上那圈扩散开去的水波,直勾勾地望着老婆:“那?那

  “哎呀,是鸭子入水抓吃的!”正说着,两只鸭子同时钻出水面,甩着脖子,拍打着翅膀,嘎嘎嘎的扑向对岸。

  “孙子呢?在哪?”

  “爷爷,……我跟奶奶打仗呢?”孙子从屋角冲出来,端着冲锋枪给爷爷一核子,爷爷赶忙把他抱起来,一老一少两张笑脸紧紧地贴在一起。

  35. 给文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并标调。

  戳溺爱哄

  36. 导致谢老师误将邻居电视机里传出来的呼救声当作真的有人呼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

  37. 分析文中画有横线语句 ( ① - ④句 ) 的描写方法和作用,完全正确的是哪一项

  A. ①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不顾一切,急于抢救估计已落水的孙子。

  B. ②句:环境描写;为下文写谢老师下水勇救孙子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C. ③句:心理描写;点明谢老师对俏皮的孙子喜欢玩水则总有一天会出事早有估计。

  D. ④句:行动描写;表现谢老师奋不顾身地急于跳水抢救落水孙子。

  38. 文中最能揭示本小说深刻的主题的是下列哪一句人物语言描写

  A. “我的心是红的,不是黑的,我从心里爱……”

  B. “爬在地上一弓起背脊给孙子当牛骑……”

  C. “……爱,要爱得其所,不能溺爱——”

  D. “孙子呢?在哪?”

  答案:(九) ō .n ì .h ǒ ng 36. 伏案埋头写文章 37.A 38.C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

语文课外阅读综合训练

  ①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 ②[]精字当先,严字当先,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③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④在这个粗心与细心之间,差距夫上地下。⑤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发现钒的机会;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研究海藻时粗心大意,浅尝辄止,与新元素溴失之交臂;法国化学家波拉行破除常规,细致钻研,成了溴的发明者。⑦ 1872 年,英国人欣克把π推算到 707 位;可是后人发现,他推算到 528 位就错了,以后接着计算的 20 年完全是白费工夫,真是一时疏忽,后功尽毁。⑧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说:科学是严肃的、严格的、严密的,是不允许马虎的,所以科学技术工作者必须首先有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要有条理。这句话当成为科技人负的座右铭。

  27. 在文段中用横线画出这段字的论点。( 3 分

  28. 填入第②句的 [ ] 中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2 分

  A. 只要就 B. 只有才 C. 如果就 D. 因为所以

  29. 第③句运用了 _____ 的论证方法。( 2 分

  30. 本文中属于事实论据的是_句,属于理论论据的有 ______ 句。( 2 分

  31. 文中加三角号的词后功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2 分

  答案 : (十三) 27. 第①句 28.B 29. 对比 30. ⑤⑥⑦;⑧ 31. 指欣克在大值推算过程中 , 后 20 年间从 528 位到 707 位的推算。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综合训练

  上周末,妻子去农贸市场,发现有鲜嫩的荠菜,一下子买了五斤。午饭时,她眉飞色舞地说:“今天要请你尝一尝新!”说着,陆续摆开四道菜:荠菜炒肉丝、荠菜墨鱼汤、荠菜炒鸡蛋和荠菜豆腐汤。荤素搭配得颇为得当。那翠绿欲滴的荠菜进口,味道鲜异常,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使我食欲倍增。

  一顿荠菜宴,勾起无限的乡思。记得儿时同小伙伴们一道,到野外去挖荠菜,花不多功夫,就收获了一篮子。要是时节,几乎俯拾皆是。我母校似乎通晓烹调学,她用荠菜烧稀饭,项多在菜饭中加点盐巴和虾米,但我每次至少比平日多吃一碗。

  我不是素食者,但对荠菜却有特殊的爱好和情感,一向觉得荠菜的香味难得,对健康有重要作用近日偶翻有关资料,得知荠菜原来有丰富的叶绿素、多种维生素、胆碱、乙酰胆碱等成分,确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我细细回味着荠菜的风味,觉得“菜根香”于今难得,假如一年四季有荠菜,那该多美!

  A.荠菜翠绿欲滴,味道鲜美异常

  B.荠菜不仅勾起了乡思之情,还有药用价值

  C.荠菜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药用价值

  D.荠菜儿时俯拾皆是,现在还价廉物美

  2.从记叙的顺序看,第二段是__

  3.用横线在文中画出过渡句

  4.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1)“俯拾皆是”用在文中是说荠菜生长数量多,采挖很容易(

  2)最后一段话,主要采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

  5.文章从不同观察角度描写荠菜,请按下列题目要求,各摘录一个相关的短语:

  1)从视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

  2)从味觉角度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

  3)从内心感受描写荠菜惹人喜爱:___

  答案:

  一)B2.插叙3.一顿……乡思

  4.①√②×5.①那翠绿欲滴的荠菜②味道鲜美的芽菜③确实不同于一般的蔬菜

  (二)我的老师孙涵泊,是朋友的孩子,今年三岁半。开始我见他只逗着取乐,到后来便不敢放肆,认了他是老师。许多人都笑我认三岁半的孩子为师,是我疯了,或耍矫情。我说这就是你们的错误了。谁规定老师只能是以小认大?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作我老师的。

  幼儿园的阿姨领了孩子们去效游,他也在其中,阿姨摘了一束花分给大家,轮到他,他不接,小眼睛翻着白,鼻翼一扇扇的。阿姨问:你不要?他说:“花疼不疼?”对于美好的东西,因为美好,我也常常就不觉得它的美好,不爱惜,不保卫,有时是觉出了它的美好,因为自己没有,生嫉恨,多诽谤,甚至参与加害和摧残。(A孙涵泊却慈悲,视一切都有生命,都应该尊重和平相处,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街上两个人争执,先是骂,再是拳脚,一个脸上就流下血来,遂抓起了旁边肉店案上的砍刀,围观的人轰然走散。他爹牵他正好经过,便跑过去立于两人之间,大喊:“不许打架!打架不是好孩子,不许打仗!现在的人很烦,街头上的斗殴发生了,没有几个前去制止的。我也是,怕偏护了弱者挨强者的刀子,怕去制伏强者,弱者悄然遁去,警察来了脱不了干系,多一事不如少一事。(B孙涵泊安危度外,大义凛然,有徐洪刚的英勇精神,他真该做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还有许多言行令我肃然起敬。他对我没有悬河般的教导,不布置作业。我却是诚惶诚恐地待我的老师的,他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

  1.文中两处加括号的部分AB,从表达方式看,属__

  2.作者说:“他(孙)使我不断地发现着我的卑劣,知道了羞耻”从本文看,作者已发现了自己的什么“卑劣”,已知道了自己的什么“羞耻”?请依次分别用横线和曲线在文中画出来。

  3.文末的“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照应了开头的哪一个句子?____

  4.下列对文末“所以,我没有理由不称他是老师”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

  A.是一个双重否定句

  B.将这个句子变换为肯定句则是:所以,我有理由称他是老师

  C.从A.B两项可知:两种句式表示的意思虽然差不多,却不完全相同,即它们在语意上有轻重弱强之的差别。由于作者从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着眼,所以在这里采用了双重否定句式。

  D.从AB项可知,两种句式表示的意思基本一样,所以用哪一种都一样

  .E作者采用双重否定句式,更能强调应该称呼孙涵泊为老师和为什么要这样称呼的理由。

  答案:(二)1.议论2.

  对于美好的东西……摧残;.我也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28.孙涵泊!孙老师,他是该作我老师的。

  29.D

  (三

  对我来说,学生时代已经遥遥远去了。但每提起它,在我的眼前,常有一个和蔼的面影闪现----这便是我中学的一位语文老师。

  屈指算来,那时他也不过三十来岁,但在我们心目中,他是博学多才、令人敬慕的。他写得一手好字,同时口才极好,讲起话来,常常五指向上微微张开,晃动着,好像在搓动着一个无形的小球,激动时,还要轻拍一下桌子。这一切,都仿佛构成了他讲课的特殊风格。每每讲到动人之处,真可谓声情并茂----诸如祥林嫂如何在大年夜悲惨地死去,刘和珍三女子怎样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下,清国留学生为什么要将发髻盘成一座“富士山”,还要“将脖子扭几扭”,都是在他侃侃的讲述中,有如汩汩清泉,在我们心底溅起朵朵浪花。尤其令人惊异的是,往往在他讲完最后一句、将搭在额前的头发潇洒地往后一甩时,下课铃声便恰如其时地大作起来。

  我们十分敬重他,常常在下课之后,仍然三五成群簇拥着他,问这问那,他也顾不得拍去身上的粉笔灰,挟着讲义,斜倚在走廊的窗口上,随手点起一支香烟,继续侃侃地给我们谈文学,谈人生,以及我们所问到的各种问题,直到上课铃声再次大作

  .

  此后,我远离了母校,远离了他。尤其其间相隔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大风暴,竟使我们之间(音讯杳然)。当我终于再次站在他面前时,我已是三十挂零的人了。他也早已不再年轻,眼角分明地布满了鱼尾纹,唯有那睿智的目光,讲话的手势,还依然保留着当年的风采

  .

  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

  .

  1.末段中的“音讯杳然”与我们学过的《藤野先生》一文中的“_______”一词近义。

  2.第一段中“但每提到它”中的“它”是指什么?_____

  3.是啊,时光不可能倒转,我的双眼湿润了”一句的含义是什么:

  A.想再回到老师的身边聆听他的教诲

  B.感叹时光不可能倒转

  C.遗憾自己不可能再回到老师的身边

  D.以上三种含义都有

  4.概括本文段所写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

  5.从上面文段看,这位老师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他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三)1.杳无消息

  2.学生时代

  3.D

  4.写学生时代老师留给自己的美好、难忘的印象以及自己对老师的敬爱之情。

  5.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字,口才极好,讲课声情并茂,热爱学生等。

  四)①镜子,该算是你的老朋友了。每天清晨,当你刷完牙,洗完脸,总是习惯地走到镜子前面,杭梳头,整整衣服,结好红领巾。

  ②然而,你可曾知道你的这位老朋友的“履历”吗?哈,镜子有着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哩。

  ③最早的镜子,自然就是水面了。我国自古便有这样一句成语:“水平如镜”。在古代,人们便常常趴在河边或者水塘旁,对着水面,照照自己的脸究竟是什么样子。不过,这样的镜子,风一起,“吹皱一池春水’,水波粼粼,便什么都看不清楚了。

  ④后来,人们便发现了青铜镜。

  ⑤中国古代的青铜镜,是十分著名的,估计已有

  1800

  多年的历史,不仅在国内普遍使用,而且还运往日本、朝鲜等国。唐太宗李世民有句名言:“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这里所说的“以铜为镜”,

  便是指的青铜镜。唐朝诗人李商隐《无题》诗中的“晚镜但愁云鬓改’,《木兰诗》里的“_______,________”,这里所说的“镜”,也是指青铜镜。在唐朝,那时街头巷尾常常有叫喊“磨镜啊,磨镜啊”的工匠,是专门替人家磨青铜镜的。

  ⑥在埃及,也很早就有了青铜镜了。有趣的是,古代埃及的炼金家们用“”的符号来表示银,其实,“”便是青铜镜的象征。此外,欧洲人在古代曾制造过“银镜”,而俄国人还制造过“钢镜”。

  ⑦[然而,青铜镜毕竟太晦暗.银镜太贵大,钢镜又太容易生锈。]

  ⑧[现在,人们所用的镜子都是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的玻璃镜]。

  ⑨世界上第一面玻璃镜,是在“玻璃王国”——威尼斯诞生的。在300年前,威尼斯是世界上玻璃工业的中心。最初,威尼斯人是用水银(即汞)来制造玻璃镜。就是先在玻璃上紧贴一张锡箔,然后再倒上水银。因为水银能够很好地溶解锡,变成一种粘稠的银白色液体——“锡汞齐”。这种锡汞齐能够紧紧地粘在玻璃上,使玻璃成为一面镜子。

  ⑩然而,制造水银镜子太费事了,要整整花一个多月的功夫,才能做出来。而且,水银又有毒,镜面也不算太亮。100

  多年前,科学家利比喜接着又发明了镀银的玻璃镜——这就是你现在用的镜子。⑾镜子,从水面,到

  玻璃镜,这算不算已是登峰造极、十全十美了呢?不!最近,科学家们正在试制一种镀铝的玻璃镜,这样的镜子将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此外,人们还用金子、铝合金及其他金属,制成了黄色、玫瑰红色、蓝色、绿色的彩色镜子。

  ⑿科学技术在不断向前发展,镜子的历史也正在写着崭新的一页。我热爱镜子,我赞美镜子,因为镜子永远是那样忠实,毫不隐瞒地告诉你,你的脸上有没有污斑。

  1.在第⑤段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诗句。

  2.根据文章.

  第⑾段的空白处应填入的是哪一项

  A.银镜、钢镜、青铜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B.青铜镜、银镜、钢镜,到镀水银的玻璃镜和镀银的

  C.青铜镜、银镜、铜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D.青铜镜、铜镜、银镜,到镀银的玻璃镜和镀水银的

  3.用文中原语回答:①玻璃镜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

  ②镀铝的玻璃镜的特点是

  4.文中画曲线(加[]的)的句子⑦⑧,运用了______说明方法。

  5.用一个五率偏正短语概括本文段说明的内容。

  6.本文段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

  A时间顺序

  B.空间顺序

  C.逻辑顺序

  7.第②段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

  8.在③至⑾段中,作者采用了什么层次结构方式

  A连贯式

  B.递进式

  C.总分式

  D.并列式

  答案:

  四)1.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2.B

  3.①又亮、又便宜、又不会生锈②比镀银的镜子更便宜、更耐用、更明亮

  4.作比较

  5.镜子的历史.

  6.A

  7.承上启下

  五

  我们的学校坐落在民族文化宫的后面,教育部大楼的南面。这座学校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一座座楼看起来很旧,但是,在这里生活和学习的人们,却是朝气蓬勃的。

  一进校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红色的影壁。上面工工整整地书写着党的教育方针。它的两侧,是两棵孪生姐妹似的柿子树,像卫兵一样,各守一旁。到了深秋时节,橙红色的柿子挂满枝头。影壁的背后,是一个不太大的花坛,也是生物小组的园地。每到春、夏季节,各种各色的花,竞相开放,吸引着每一个走进校园的人。花坛的南边,是一排橱窗,经常张贴着各种光荣榜。花坛的南北两面是两条通道。南通道南面是食堂,大部分同学在这里就餐;北通道北面是校办厂和车棚。

  从花坛旁边往东展望,整个校园的轮廓便清楚地呈现在眼前,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构成一个长方形。中间地区是大操场,这是课余时间最热闹的地方;东边是由小松墙围成的新开辟的花果园。整个校园的布局显得很整齐。

  1.本文段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答:_

  2.对本文段说明顺序的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A.从先到后的时间顺序

  B.从后到先的时间顺序

  C.从内到外的空间顺序

  D.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

  3.

  根据文段内容和要求,完成下页“校园平面图”的绘制。

  ①将下列处所、景点的名称填写在图中正确的位置上。

  校门

  影壁

  橱窗

  花坛

  柿子树

  食堂

  南通道

  北通道

  校办厂

  车棚

  ②在图中恰当的位置上,用长方形表示“五座楼房和一排平房”。

  校园平面图

  答案:

  28.

  学校的地理位置和校园的布局

  29.D

  30.

  略

  六

  ①水是由氢元素和无氧素组成的。②每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它的分子式是

  H2O。

  ③纯净水在正常状态下是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④它不是一成不变的。⑤洗过的衣服,拧出来,仍然湿漉漉地带着水,可是一晒就干;河水滔滔,日夜奔流不息,可是长久不下雨,河里的水也慢慢减少T。

  (6)这是怎么回事呢

  (7)原来,水也有一股脾气,就是这喜欢变.

  (8)遇到热,水就不声不响地变成水汽跑掉了。

  (9)跑到哪儿去了呢

  (10)化作云彩邀游太空去了。

  (11)在邀游中有时会遇到冷空气,它就紧紧抱成一团,化为雨水,渐渐沥沥地又回到地面。

  (12)酷冷严寒呢,它就结合成美丽的雪花,飘悠悠地向着冰冻的世界落下来。

  (13)待到太阳一出,暖和了大地,真有意思,它又重新活跃起来,蒸发升腾了。

  (14)这就是说,水的形态在不同的温度下,是在不断变化的。

初中文言文

  咏雪/咏雪联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文言文阅读训练兴趣班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一

  一、敏慧

  (一)、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文化常识】

  文学家曹植。曹植是曹操的儿子,字子建。他从小颖悟,从上文看,十多岁时读过的书已相当多,而且文章也写得不错了。因富于才学,早年曾受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于是引起了其兄曹丕的忌恨。曹丕称帝后,曹植更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少数伤口反映了社会的动乱与自己的抱负,后期则表现自己的苦闷心情。今有《曹子建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顾②尝③邪④异⑤之

  2、翻译:

  ①善属文

  ②奈何请人

  ③太祖甚异之

  3、理解:“可观”的意思是什么

  4、默写《七步诗》。

  (二)鲍子难客

  齐田氏祖于庭,食客千人。有献鱼、雁者,田氏视之,乃吧曰:“天之于民厚矣!殖五谷,生鱼鸟,以为之用。”众客和之。有鲍氏之子,年十二,亦在坐,进曰:“不如君言。天地万物与我并生,类也。类无贵贱,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彼此相食,非相为而生。人取可食者食之,岂天本为人生之且蚊蚋囋肤,虎狼食肉,非天本为蚊蚋生人、虎狼生肉者也!”

  【注释】①田氏:齐国姓田的(贵族)。②祖:古人出远门设宴祭路神叫“祖”。③繁:毓。④非相为而生:不是为了对方的生存而生存的。⑤蚋:一种吸血的小虫。⑥囋:叮咬。

  【文化常识】

  食客。春秋战国时期凭一技之长投靠贵族的人叫“食客”。权贵人家为了网罗人才及显示实力,多的有食客三千,少的也有数百。在食客中有的善出谋划策,有的善外交辞令,那些擅长于偷鸡摸狗的有时也能成为食客。食客中凭才能大小区分等级。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和②亦③并④类

  2、翻译:①天之于民厚矣

  ②不如君言

  ③徒以小大智力而相制

  3、题目“鲍子难客”中的“难”,解释为

  (三)、曹绍夔捉“怪”

  洛阳有僧,房中有罄,日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绍夔与僧善,来问疾,僧俱以告,俄,击斋钟,罄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然冀其有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讫,出怀中锉,锉罄数处,其响遂绝。僧苦问其所以,绍夔云:“此罄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

  【注释】①罄:一种打击乐器。和尚用来作佛事。②术士:有法术的人。③斋钟:寺庙里开饭的钟。④律合:指频率相同。

  【文言知识】

  说“彼”。“彼”有两个含义:一、指“那”、“那个”。上文“击彼此应”,意为敲击那个,这个就呼应。成语“此起彼伏”,意为这里起来,那边下去。二、指“他”、“他们”。成语“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意为了解他们(对方)也了解自己,那么一百次战斗也不会有危险。又,“纵彼不言,吾不愧于心乎”,意为纵然他(他们)不批评,我在心里能不感到惭愧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已②善③俄④作

  ⑤盛馔⑥冀⑦具⑧讫

  2、翻译:①僧俱以告

  ②当为除之

  ③僧苦问其所以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二

  (四)、杨亿巧对

  寇莱公在中书。与同事戏作对子:“水底日为天上日”,未有对,而会杨大年适来白事,因请其对,大年应声曰:“眼中人是面前人。”一坐称为好对。

  【注释】①寇莱公:即寇准,北宋着名政治家,封莱国公。②中书:即中书省。寇准时任宰相。③杨大年:杨亿,当时的文学家。

  【文化常识】

  对“对子”。对“对子”是古代启蒙教育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黑”对“白”,“天”与“地”。“白萝卜”对“紫葡萄”,其中“白”与“紫”均为表示色彩的形容词,而“萝卜”与“葡萄”又都是连绵词,所以这样对是合格的。若将“紫茶壶”对“白萝卜”就不行,因为一则“茶壶”不是连绵词,二则“茶壶”不能吃。对好“对子”,有利于日后作诗填词中运用对偶句。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吧零丁。”这对偶句写得极好。对“对子”现在还有用,如写春联、鉴赏楹联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为②应声

  2、翻译:会杨大年适来白事

  3、理解:杨大年对的对子好在哪里

  二、学习

  (五)、承宫樵薪苦学

  承宫,琅邪姑幕人。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猪主怪其不还,求索。见而欲笞之。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注释】①承宫:东汉人。②琅邪:古郡名,在今山东境内。③门下生:指学舍里的学生。④樵薪:砍柴。⑤执苦:干苦活。

  【文言知识】

  说“经”。“经”在古文中往往特指儒家经典着作。上文“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中的“经”,也指《春秋》。《春秋》是孔子编写的一部鲁国的编年史。孔子教育学生,以《诗》、《书》、《礼》、《易》、《春秋》为基本教材,世称“五经”。之后,儒家学派的人又以《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俗称“四书”)作为经典必读书。所以后代有了“四书”、“五经”之说。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孤②明③庐④笞

  2、翻译:

  猪主怪其不还,行求索。

  (六)、桓荣勤学不倦

  桓荣初遭仓卒,与族人桓元卿同饥厄,而荣讲诵不息,元卿嗤荣曰:“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荣笑而不应。及为太常,元卿吧曰:“我农家子,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

  【注释】①桓荣:东汉人。②仓卒:匆忙,此指社会动乱。③太常:职官名称,负责祭祀礼乐及选拔人才。

  【文言知识】

  说“岂”。“岂”有两个常用义项:一、指“哪里”,表疑问。上文“岂意学之为利若是哉”,意为哪里知道学习的好处能像这样啊!“岂敢”即哪敢。二、指“难道”,表反诘。如“岂吾不若人”,意为难道我不如别人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初②厄③嗤④应⑤及

  2、翻译:

  ①而荣讲诵不息

  ②但自苦气力,何时复施用乎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三

  (七)、宋太宗学书

  太宗朝有王着者右军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帝听政之余,留心书法,数遣内侍持书示着,着每以为未善,太宗遂刻意临学。又以问着,对如初。或询其意,着曰:“书固佳矣,若遽称善,恐帝不复用意矣。”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着之规益也。

  【注释】①太宗朝:指宋太宗赵光义执政时期。②听政:处理政务。③内侍:此指太监。④规:勉励。⑤益:得益。

  【文化常识】

  “翰林”及“翰林院”。“翰”本指毛笔,引申为诗文。“翰林”照字面讲,是诗文高手集中的地方,后成了专有名词。古代在科举考试中,凡优秀者,皇帝除直接任命一部分进士担任某种官职外,把所有人均投入翰林院。“翰林院”实际上是个人才储备所。上文说到王着曾为“侍书翰林”,意为他在翰林院做“侍书”——即为皇帝起草各种文件。翰林可被皇帝任命去外地任职,也有长期在翰林院里的,他们的工作是草拟诏书,编撰史籍,校对文史,为皇帝讲文论道,等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善②刻意③临④或⑤遽⑥绝

  2、翻译:①数遣内侍持书示着

  ②又以问着

  ③书固佳矣

  3、上文“学右军书”中的“右军”是指

  (八)、崔景偁拜师

  余始识景偁于京师,与为友,景偁以兄事余。既数岁,已而北面承贽,请为弟子。余愧谢,不获。且曰:“偁之从先生,非发策决科之谓也。先生不为世俗之文,又不为世俗之人,某则愿庶几焉。

  【注释】①余:指本文作者张惠言。他是清代文学家。②北面承贽:拜师。北面,面朝北,即向朝南坐的老师下拜。③发策决科:科举考试中获得功名。④庶几:有希望。

  【文言知识】名词作状语用。在汉语中名词是不能直接用来修饰动词的,但上文“以史事余”中的“兄”,它属名词,直接修饰动词“事”,这“兄”就是名词作状语用(或称之名词活用为副词)。这句话的意思是崔景偁用对待兄长的态度侍奉我。又,《狼》:“一狼犬坐于前。”“犬坐”要理解为像狗一样坐着,“犬”也是名词作状语用。又,“车载之而行”,意为用车载着他前往,“车”同样是名词作状语。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既②弟子③从

  2、翻译:①余愧谢,不获

  ②某则愿庶几焉

  3、上文有四个“为”,请依次作解释:①②③④

  (九)、为人大须学问

  唐太宗谓房玄龄曰:“为人大须学问。朕向为群凶未定,东西征讨,躬亲戎事,不暇读书。比来四海安静,身处殿堂,不能自执书卷,使人读而听之。君臣父子,政教之道,共在书内。古人云‘不学业,墙面,莅事惟烦。’不徒言也。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注释】①大须学问:很应该学习与求问。②君臣父子:指君臣父子之间的相处原则。③墙面:面对墙壁(一无所知)。④莅事惟烦:处理事情只会麻烦。

  【文化常识】

  “朕”及其他。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朕”。上文的“朕”,是唐太宗自称。诸侯王自称,除了“予”、“吾”等外,也有专用代词——“孤”、“寡人”。皇帝对臣子称“卿”。臣子称皇帝为“上”、“皇上”、“皇帝”、“陛下”、“天子”等。封建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在称谓上有明确的规定。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向②暇③比④四海

  2、翻译:①躬亲戎事

  ②不徒言也

  ③却思少小时行事,大觉非也

  3、唐太宗认为不读书的后果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初一文言文阅读训练之四

  (十)、读书五失

  清袁文清尝云:“予少时读书有五失:泛观而无所择,其失博而寡要;好古人言行,意常退缩而不敢望,其失懦而无立;纂录故实,一未终而更端,其失劳而无功;闻人之长,将疾趋而从之,辄出其后,其失欲速而好高;喜学为文,未能蓄其本,其失又甚焉者也!”

  【注释】①纂录:摘录。

  【文言知识】句末语气词常表达各种感情,有时表疑问,有时表感叹,有时表警告,有时表呼吁。常见的句末语气词如“矣”、“也”、“耳”、“邪”、“乎”、“夫”等。一般情况下用一个语气词,有时却两个甚至三个连用。上文末句“其失又甚焉者也”中的“焉者也”,是三个语气词连用,其实只表达一个“了”的意思。又“人已去焉矣”,“焉矣”也只是“了”的意思。又“室中无人也矣”,“也矣”同样只表示“了”。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择②望③懦④立⑤功⑥长⑦辄

  2、理解:①上文“纂录故实”中的“故实”,应理解为

  ②“一未终而更端”中的“更端”,应解释为

  ③“未能蓄其本”中的“本”,是指

  三、仁爱

  (十一)、张孝基仁爱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惟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甚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甚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注释】①许昌: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②如礼:按规定礼节。③就:本义为“接近”,此指“得到”。④驯谨:顺从而谨慎。

  【文言知识】

  说“故”。“故”是个多义词。一、指“旧”,与“新”相对。上文“不复有故态”,意为不再有旧的坏习惯。所谓“故居”,即原先住过的屋子。二、指“老朋友”。李白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三、指“所以”、“因此”。《曹刿论战》:“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它还指“故意”、“事故”、“衰老”等。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不肖②且③恻然④稍

  ⑤怪⑥颇⑦徐

  2、翻译:①其子丐于途

  ②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3、成语“就地取材”中“就”,解释为;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十二)、陈实与“梁上君子”

  陈实,东汉人也,为人仁爱,时岁饥民馁,有盗夜入其室,栖于梁上。实阴见之,乃起整衣,呼儿孙起,正色训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恶,习以成性,遂至于斯。”儿孙曰:“孰也”实指梁上盗曰:“梁上君子者是也。”盗大惊,自投于地,叩头归罪。实徐谕之曰:“视君状貌,不似恶人,宜省己为善。”实知其贫,乃令人与之绢二匹。自是一县无复盗者。

  【注释】①归:承认

  【文言知识】盗与贼。现代汉语中,盗指强盗,贼指小偷,而文言中恰恰与此相反:盗多指小偷,贼多指强盗。上文“盗夜入其室”、“盗大惊”中的两个“盗”,均指小偷;“无复盗者”中的“盗”指偷窃。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栖②阴③夫④斯

  ⑤孰⑥徐⑦谕⑧省⑨一

  2、翻译:①时岁饥民馁

  ②正色训之

  3、理解:“梁上君子”现已成成语。它是指

江西省吉水县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

  1.★★★君子①志道②

  孟子③曰:孔子登东山④而小鲁⑤,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⑥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选自(战国)孟轲《孟子》

  〔注释〕

  ①君子:古指品德高尚的人。②志道:立志于大道。③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名轲,自子舆。战国时邹国(现山东邹县)人。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是孔子以后的儒学大师,被尊称为“亚圣”,后世将他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是孟子与他的弟子合著的,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④东山:即蒙山。⑤鲁:古代诸侯小国鲁国。⑥科:沟坎。

  〔文言知识〕

  说“于”:“于”是介词,和它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作状语、补语。上文如“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解释为“看见过大海的人,很难再被水吸引。”“在圣人门下游学的人,很难再被其他的言论所动。”又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意为“庞涓死在这棵树的下面”。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登②小③为

  ④故⑤澜⑥明

  ⑦容光⑧盈⑨行

  2、翻译:

  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3、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2、★晋人伐刑①(xíng)

  晋人伐刑,齐桓公将救之。鲍叔②曰:“太蚤。刑不亡,晋不敝;晋不敝,齐不重。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君不如晚救之以敝晋△,齐实利。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桓公乃弗救。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注释〕

  ①刑:指古代诸侯刑国。②鲍叔:即鲍叔牙。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信任的大臣。

  〔文言知识〕

  释“使动”:使动用法一般翻译成“使……”、“让……”;如,上文中“敝晋”的意思为“使晋国衰败”。又如,朱熹的《熟读精思》中“正身体”意为“使身体端正”;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苦其心志,劳其筋骨”意为“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伐②蚤③亡

  ④敝⑤重⑥利

  2、翻译:

  ①且夫持危之功,不如存亡之德大。

  ②待刑亡而复存之,其名实美。

  3、鲍叔劝齐桓公晚救刑国的理由是(用自己的话来表述):

  3.★以身作则,心平气和

  父兄有善行①,子弟学之或②不肖;父兄有恶行,子弟学之则无不肖;可知父兄教子弟,必正其身以率之,无庸徒事言词也③。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君子无过行,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人,不可稍形激切也。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

  ①善行:好的行为;恶行,指的是不好的行为。②或:语气词,用在否定句中加强否定语气。③无庸徒事言词也:不能仅仅是说空话。

  〔文学常识〕

  《围炉夜话》: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效和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肖②教③正

  ④率⑤形⑥激切

  2、翻译:

  君子有过行,小人嫉之不能容。

  3、“以身作则”在文中的指的是(用文中的话回答);告戒作父兄的要。

  4、文中告戒人们,君子与小人相处,一定要(用文中的话回答),也就是要君子。

  4.★王维宁嗜(shì)酒

  仪真①王维宁,善诗赋,草书②尤精绝。家资巨万,性豪侈,嗜酒,每日宴客,续至者常增数席。人或劝其后计,王曰:“丈夫在世当用财,岂△为财用!”及业尽,不能自存,犹好酒不已。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曰:“吾学书岂△为口耶?”一日,无酒不能耐,出步江上,见落日射水粼粼,大喜曰:“此中有佳处,龙宫贝阙③,或可乐吾也。”遂跃入,死焉。

  选自(明)曹臣编《舌华录》

  〔注释〕

  ①仪真:古地名。②草书:是书法艺术一种。草书与其他书体不同,笔画常化断为连,或似断实连,又多参差、错落、钩环盘绕,枯湿杂出。③龙宫贝阙:龙宫的珍奇宫殿。

  〔文言知识〕

  说“岂”。在古文中表反问语气的副词,意思为“难道、怎么、哪里”;也表揣测、商量、询问的语气,意为“大概、也许、是否”。如,文中“岂为财用”、“岂为口耶”意为“怎么能被财富所驱使”、“难道是为了糊口吗”。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善②资③嗜④至

  ⑤或⑥及⑦已⑧步⑨乐

  2、翻译:

  人又劝其耕砚可以自给。

  3、本短文中王维宁的性格特点是(用文中的话回答):;

  从他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

  5.★★裴(péi)略自赞①

  温彦博②为吏部侍郎△,有选人③裴略被放,乃自赞于彦博,称解白嘲④。彦博即令嘲厅前丛竹,略曰:“竹,冬月不肯凋,夏月不肯热,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又令嘲屏墙,略曰:“高下八九尺,东西六七步,突兀当厅坐,几许遮贤路。”彦博曰:“此语似伤博。”略曰:“即扳公肋,何止伤膊!”博惭而与官。

  选自(明)曹臣编《舌华录》

  〔注释〕

  ①自赞:自我推荐。②温彦博:人名。③选人:候补官员。④称解白嘲:声称自己善于嘲讽。

  〔文学常识〕

  “吏部侍郎”及其他。古代官职的一种称呼,从隋代开始设六部代替九卿的职权,吏部是六部之一,是掌管官吏的考绩、任免、升降、调动的官员,各部的首长称尚书,副首长称侍郎。部下设司,各司之长称郎中,副者称员外郎。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为②放③令④凋

  ⑤遮⑥惭⑦与

  2、翻译:

  ①肚皮不能容国士,皮外何劳生枝节。

  ②即扳公肋,何止伤膊!

  3、温彦博“惭而与”裴略官职的原因是

  6.★白云山岳皆文章

  观朱霞①,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奇;观河海,悟其浩瀚,则俯仰间皆文章也。对绿竹得其虚心;对黄华②得其晚节;对松柏得其本性;对芝兰得其幽芳,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选自(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注释〕

  ①朱霞:美丽灿烂的彩霞。②黄华:飘香的菊花。

  〔文学常识〕

  一切景语皆情语。清末民国初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景语。”人类与大自然是相通的,大自然给人以无尽的乐趣,也激起人们无限的情感。如上文所述:早晨的太阳光芒四射,人们从灿烂的朝霞中感受到青春的勃勃生机;天上的白云舒卷,又使人感受到奇妙云海的变幻莫测。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悟②明丽③灵奇④浩瀚

  ⑤皆⑥虚心⑦晚节⑧本性

  2、翻译:

  ①观白云,悟其卷舒。

  ②则游览处皆师友也。

  3、“俯仰间皆文章也”实指,本短文告诉我们。

  7.★★有度(dù)①(节选)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荆(jīng)庄王②并国二十六,开地三千里;庄王之氓社稷△也,而荆以亡。齐桓公并国三十,启地三千里;桓公之氓社稷也,而齐以亡。今皆亡国者,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其国乱弱,又皆释国法而私其外,则是负薪而救火也,乱弱甚矣!

  选自(战国)韩非《韩非子》

  〔注释〕

  ①有度:指国家更有法度的意思。②荆庄王:即楚庄王

  〔文学常识〕

  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代表封建统治者掌握的最高权力。后来就用“社稷”代称国家。现有成语“宗庙社稷”,出自《周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以为祭主也。”

  〔思考与练习〕

  1、解释:

  ①奉②并③氓④启

  ⑤释⑥私⑦负⑧甚

  2、翻译:

  ①国无常强,无常弱。

  ②其群臣官吏皆务所以乱而不务所以治也。

  3、本文着重阐述了的重要性,强调了。

小石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1. 给加点的字注音

  篁竹 卷石底以出 为坻 然不动

  寂寥无人 翕忽 幽邃 犬牙差互

  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

  3. 文学常识填空

  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_____________,是属于_____________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_____________,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4.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

  5.下列加点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

  6.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 为坻为屿 B 之 乃记之而去

  为宫室器皿 余闻之也久

  C乃 乃记之而去 D 尔 尔远逝

  乃不知有汉 惟手熟尔

九年级醉翁亭记文言文阅读练习

  一、做客“联想吧”

  请同学们从你积累的古诗文中,写出一句与“亭”有关的诗句。(含“亭”即可,加油啊!)

  二、测测你的注音速度!(既快又准哦!)

  环滁琅琊 饮少辄醉 林霏

  岩穴 山肴野蔌弈者胜 阴翳

  翼然 酒洌

  三、验验你的写字速度!(相信你!没错的!)

  林hè_____ _____然 水声chán chán

  tuí_____然 岩穴ɡ_____ huì_____明变化

  yǔ_____lǚ_____提携 ɡōnɡ_____chóu_____交错 宴hān_____之乐

  四、速配(请将下列加点的词语与它们相应的释义连线搭配!)

  蔚然 遮盖

  翼然临于泉上 茂盛的样子

  醉翁之意 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佳木秀 靠近

  颓然 情趣

  阴翳 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五、来,做个小翻译!(你一定能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文言文阅读练习《尹翁归传》

  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也,徙杜陵,翁归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曰:“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曰:“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徙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举廉为缑氏尉,历守郡中,所居治理,迁补都内令,举廉为弘农都尉。

  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曰:“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 斗变:斗殴闹事。

  B.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秉:执掌。

  C.延年曰:“何伤?”伤:伤害。

  D.汝不任事也  任:胜任。

  (2)对下列句子中的“其”和“乃”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甚奇其对 ②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

  ③定国乃谓邑子曰 ④今君乃亡赵走燕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D.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3)从句意关系看,下列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②案事发奸,穷竟事情,/延年大重之

  ③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④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A.①鐒②③鐒④  B.①鐒②④鐒③

  C.①②鐒③④   D.①②鐒④鐒③

  (4)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尹翁归不畏权贵、秉公执法的一组是(  )

  ①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②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

  ③案事发奸,穷竟事情④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

  ⑤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

  A.①②④

  B.③④⑤

  C.②③⑤

  D.①③④

  (5)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令条文,精于击剑,且不畏权贵,不受贿赂,所以他官职虽小,商人们都很怕他。

  B.得到太守田延年的赏识器重之后,尹翁归表现出很强的办案能力,按罪量刑,依法办案。

  C.尹翁归第二次为官后,仕途通达,由卒史而督邮,而都内令,又升迁为弘农都尉,最终官拜东海太守。

  D.尹翁归能取得优异的政绩而青史留名,田延年功不可没。因为尹翁归虽然倨傲狂妄,但田延年不但没有计较他、苛求他,反而采取了宽容态度,并放手重用他。

  (6)结合上下文翻译文中两个画线句子。

  ①属县长吏虽中伤。译文:

  ②又不可干以私。译文:

  [参考答案]

  (1)C(这里的“伤”是妨碍的意思)

  (2)C(①中的“其”,代词,他的;②中的“其,代词”,指“我”;③中的“乃”,副词,就;④中的“乃”副词,竟然,

  (3)B(①句并列关系,②句④句是因果关系,③句是转折关系)

  (6)①所属各县的官吏被人检举而受到查办。②(我)又不能以私情来求他。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成语故事

  第一编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话题一成语故事

  (一)闻鸡起舞

  名篇阅读:

  初,范阳祖逖①(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薄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③(cù)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

  ①祖逖:晋朝人,少孤,轻财好侠,慷慨有节操,博览古今书籍。

  ②司州主簿:官名。

  ③蹴:踢。

  标题解读:

  “闻鸡起舞”原意为半夜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带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1)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2)此非恶声也

  (3)因起舞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1)中夜闻鸡鸣。

  (2)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

  3、“闻鸡起舞”的故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二)揠苗助长

  名篇阅读:

  宋①人有闵②其苗之不长而揠③(yà)之者,芒芒然④归,谓其人⑤曰:“今日病⑥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⑦而往视之,苗则槁⑧(gǎo)矣。

  (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注释:

  ①宋:周代诸侯国。

  ②闵:忧虑。

  ③揠:拔。

  ④芒芒然:疲倦的样子。

  ⑤其人:指他家里人。

  ⑥病:累坏。

  ⑦趋:快走。

  ⑧槁:草木枯干。

  名篇解读:

  “揠苗助长”的意思是把禾苗拔起,帮助其生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现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客观事物的发展有它的规律,仅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

  实战演练: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闵其苗之不长(那些)B.芒芒然归(回来)

  C.谓其人曰(对……说)D.予助苗长矣(我)

  2、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的翻译)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3、说说本文对我们的启发。

  (三)守株①待兔

  名篇阅读:

  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②(lěi)而守株,冀③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选择《韩非子》)

  注释:

  ①株:露出地面的树桩。

  ②耒:农具名,状如木叉。

  ③冀:希望。

  名篇解读:

  宋国人的可笑行为形象有力地论证了这样一个道理:那些不能随着情况的变化而有所变化,盲目地效法过去而一成不变的人,和那个宋国人一样会成为后人的笑柄。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兔走触株______________(2)因释其耒

  (3)冀复得兔______________(4)而身为宋国笑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3、“守株待兔”的故事可笑在什么地方

  (四)自相矛①盾②

  名篇阅读:

  楚人有鬻(yù)③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fú)④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选自《韩非子?难一》)

  注释:

  ①矛:古代兵器,用于刺杀。

  ②盾:古代作战时防身的武器。

  ③鬻:卖。

  ④夫:句首语气词,表示要发表议论。

  名篇解读:

  说话、写文章如果前后抵触,就会矛盾百出,楚人把两个相互矛盾的东西放在一起,就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为了卖出货物,他片面夸大“矛”与“盾”各自的优点,使自己陷于尴尬的境地。“自相矛盾”一词就来源于这个故事。

  实战演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誉之曰__________(2)物莫能陷也

  (3)吾矛之利__________(4)其人弗能应也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誉之曰B.陷子之盾

  C.以子之矛D.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字词的翻译)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4、楚人为什么“弗能应也”?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中国寓言故事1000个

小古文100篇电子版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