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傲秋思描绘的景象150字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内容
渔家傲①· 秋思
塞②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③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 ,将军白发征夫泪。[1]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品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文学赏析
范仲淹是当时的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官至副宰相。他了解民间疾苦,深知宋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主张革除积弊,但因统治集团内部守旧派的反对,没能实现。
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从词史上说,此词沉雄开阔的意境和苍凉悲壮的气概,对苏轼、辛弃疾等也有影响。
任何一首诗词的审美价值,是由多种艺术功能构成的。这首《渔家傲》并非以军事征战为题材,而是写边塞将士对家乡的怀念,因之不能生硬地用政治的尺度来衡量,而应该用艺术的尺度来衡量。它的艺术功能、艺术力量,在于抒情写景,但即使从政治上要求,此词的意义也并不消极。“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正是这首词最本质的思想亮点。燕然山,即今之杭爱山。后汉时,将军窦宪追击匈奴,曾登上燕然山刻碑(勒石)纪功。词中霜雪满头的老将军,已擦干思乡之泪,在恋家与报国的矛盾中,他是以戍边军务为重。他尽忠职守,不建功勋于边陲,虽有时思乡心切,也是不打算归去的。
词的上阕侧重写景。秋来风景异,雁去无留意,是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来反映人在塞外的思归之情。思归不是因为厌弃边塞生活,不顾国家安危。而是边防凄厉的号角声以及周遭的狼嗥风啸声,令人心寒。更奈何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此情此景甚是令人怀念故乡的温馨。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一个长期戍边的老将,惦念亲人和家乡也是很自然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此句写得最成功,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黄昏景致。
写景是为了抒情。因此下阕一开头就是“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浊酒,本是乳白色的米酒,这里也暗喻心情重浊。因为思归又不能归以致心情重浊。“归无计”,是说没有两全其美的可能性。正在这矛盾的心绪下,远方羌笛悠悠,搅得征夫们难以入梦,不能不苦思着万里之遥的家乡,而家乡的亲人可能也在盼望白发人。“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这10个字扣人心弦,写出了深沉忧国爱国的复杂感情。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上片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下片写戍边战士厌战思归的心情。前两句含有三层意思:“浊酒一杯”扑不灭思乡情切;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叹。接下去,“羌管悠悠霜满地”一句,再次用声色加以点染并略加顿挫,此时心情,较黄昏落日之时更加令人难堪。“人不寐”三字绾上结下,其中既有白发“将军”,又有落泪“征夫”。“不寐”又紧密地把上景下情联系在一起。“羌管悠悠”是“不寐”时之所闻;“霜满地”是“不寐”时之所见。内情外景达到了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
渔家傲秋思
1.反复朗读,品味大漠风教学目标:
光。
2.赏析诗句,体悟作者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的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大家回顾曾经学过的有关诗歌,背诵其中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分组比赛交流]
1、李贺:《雁门太守行》:“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2、王维:《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5、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新的边塞诗;范仲淹的《渔家傲》
师:这是什么题材的诗呢
生:词,分上下片,渔家傲是词牌名,秋思是词的题目。
生:学过《岳阳楼记》,是北宋诗人。
三读背景简介:
北宋时,国家衰弱危机四伏。后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声讨,但事出仓促,每战辄败。1038年西夏大举进攻宋朝,攻取今陕北数县,延州成为孤城,1040年,朝廷委派范仲淹抗击西夏,范仲淹担任起力完狂澜的重任。他到任后,改革军制,团结上下,生产戍边,渐收失地而威震西夏,他在任四年,西夏不但不敢侵犯,而且称他为“胸中自有数万甲兵”。这首诗就作于此时。
师:下面今天我们就通过三步读诗法来学习这首词。
四新课
一吟读字音节奏。
二品读感悟意境。
三赏读读出感情
师:下面我们就进行
(一)第一步吟读。
(二)读准字音
塞sài嶂zhàng燕yān勒lè羌qiāng寐
师:齐读两遍。
读准节奏。听范读划节奏
1.注意听范读:点评好在哪里
师:诗的味道七分是靠念出来的。你听出了什么意境呢?说出理由。
生:押韵,有节奏感
师:能找出韵脚吗
生:韵脚很多都延长,一股伤感凄凉味道。因为是秋天
生:很舒缓,慢节奏,有流泪,伤心。也有些很豪壮,因为是在荒漠里,战争题材。将军白发征夫。
生:有重音如如闭。
生;韵脚有延长节奏。
生:停顿也很明显如……
师:把握节奏、感情、意境是读诗的技巧。
2.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自由读一遍:提出有质疑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看看注释处理好字音节奏感情)
个人表现读:(学生品评:发表看法.)
师:读得很流利,我都被感染了,是不是声音高一些呢,注意字音,把大漠的荒凉读出来了
师: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节奏,读得很流利,我们进一步学习怎样读得更有意境和感情。
理解性的齐读一遍(带着感情读出气势)
师:好,通过读诗,希望同学们掌握读诗的一些技巧。
总结:朗读诗歌技巧
一、把握节奏、重音、节奏。
二、把握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师:我们知道诗歌是情景交融的,那么范仲淹此时此刻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让我们一起来看诗人眼中的大漠风光。
(二)品读,感悟风光
1、小组结合,结合注释,理解文意。
再看题目获得什么信息指导:“秋思”。上片秋下片思。
1、赏析上阕:(1)找找,上阕里我们看见了哪些“秋景”
雁去长烟
落日边声
千嶂城闭
1塞下秋来风景异:首句“塞下”点明环境,“秋来”点明时令照应题目,秋天到了,北方边塞的风光别具特色。试读“异”重音。体现:哪些地方呢
2衡阳雁去无留意:[特写]连鸟也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条件艰苦。[视觉上悲凉]
3四面边声连角起:[单调孤苦的生活]边声四起:衬上悲凉的军中号角声,使得边塞的秋天更显萧杀。[听觉上的震撼]读时要慷慨一些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孤城落日: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但是“孤”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闭”字写出戒备森严,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试读重音孤和闭
5总结:上片展现的是一幅边塞秋季风光图:[写景]
个人读上片
6师:很有才,领悟的很快。
(4)这些景是扣着一个“异”而写的?异在何处呢
明确:异寒异声异势
(5)品读上阕说说:通过以上景致的描写渲染出怎样的气氛
明确:荒凉萧瑟肃杀
师:我们一起在这样的气氛里读一读吧。
2、品读下阕,体悟感情
师:在这样荒凉萧瑟的边塞风光里是有哪些情思呢
我从----------------中感受到--------------
(浊酒一杯思乡思亲)
(燕然未勒使命责任爱国忧国)
(悠悠羌曲无奈凄凉别愁)
(人不寐焦虑苦闷悲愤担忧)
(白发夫泪悲怆苍凉壮志难酬痛心)
(1)浊酒一杯家万里:[“一杯”与“家万里”形成对比]
诗人身负重任,戍守危城,天长日久,难免萌发乡关之思,然而浊酒一杯,又怎能消去浓重的万里之愁?。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们如今怎样啊?难以知道。也许家中的妻儿老小也正思念着他,可是,为何不能回家
(2)[燕然未勒归无计]:
边疆未清,燕然未勒[功业未就]还家之计无从谈起。[运用典故:东汉大将窦宪在燕然刻石记功而还。诗人运用典故,表明自己戍边报国的一腔热情。但是在北宋,要想保家卫国,抗击侵略,谈何容易?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使他充满苦闷与悲愤。
(3)羌管悠悠霜满地:在浓霜满地的夜晚,[由白天---黄昏----夜晚],一片萧寒景象,而悠怨的羌笛哀婉悲越,使人倍感凄凉。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同学们注意一下,这里仅仅是将军头发发白了,征夫流泪了吗?不是。正确的解释应该是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这是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现出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国壮志的情怀。
师:一起来试读一下这种复杂的思乡忧国之情吧。同学已经心领神会了。读得真好。
教师小结:下片的思有:思乡之情,建功立业之志,壮志难酬。
出示结构框架
在中考时诗歌赏析是必考知识,下面我们来看看诗歌是用什么方法表情达意的,(三)赏读
五名句赏析与理解方法
:1)译文
(2)赏析点:修辞;炼字;表现手法。
(3)写了什么内容或表达什么感情
强调1、提高古诗鉴赏能力关键在于积累。
2、任何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赏析(1)“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孤”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而立,“闭”字写出戒备森严,战事紧张,战士们在傍晚就提高警惕,守卫孤城,防止来犯。从视觉上把整个塞上偏僻的情景生动形象地描画出来,使人如临其境,同时感受边塞将士的慷慨悲壮的情怀。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一杯”与“万里”,两个数量词形成鲜明的对比,突显词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思恋,
“燕然未勒”这里运用了一个典故。公元89年,东汉大将军窦宪追击北匈奴,曾登北山,“刻石勒功而还”。表达词人建功立业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
壮志难酬的矛盾心理。
师:好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本诗的主题,齐读。
六诗歌主题总结
这首词在苍凉悲壮中透出一种激越奋发的基调,拳拳爱国之心,浓浓思乡之愁,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悲壮情怀,慷慨而又惆怅的情绪。整首词不失为一篇抵御外辱,报国立功的爱国诗篇。
师:最后一起来欣赏马致远的元曲
七拓展延读
《天净沙秋思》
八板书:
上片秋异凄凉
萧瑟
下片思泪思乡
忧国
壮志难酬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上阕
上阕描绘边地的荒凉景象。首句指出“塞下”这一地域性的特点,并以“异”字领起全篇,为下片怀乡思归之情埋下了伏线。“衡阳雁去”是“塞下秋来”的客观现实,“无留意”虽然是北雁南飞的具体表现,但更重要的是这三个字来自戍边将士的内心,它衬托出雁去而人却不得去的情感。以下十七字通过“边声”“角起”“千嶂”“孤城”等具有特征性的事物,把边地的荒凉景象描绘得有声有色。首句中的“异”字通过这十七个宇得到了具体的发挥。
这首《渔家傲》不是令人消沉斗志之词,它真实地表现了戍边将士思念故乡,而更热爱祖国,矢志保卫祖国的真情。范仲淹曾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倡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精神。词中的白发老将军,正是这种崇高精神的生动写照。黄蓼园说它“读之凛凛有生气”,倒是深得其旨趣。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只此两句便抵得上那首有名的《敕勒歌》,虽然彼此取材不同。伟大的诗人杜甫曾写过“孤城早闭门”的佳句,但气势的雄浑似不及范词。那是人烟稀少的边塞,光秃的山峰重重叠叠,上空飘浮着一缕缕的青烟,悲壮的号角和着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太阳还没有收起它金色的余晖,远远望去,山腰里一座孤零零的城池早已把城门关闭。这就像一幅中世纪边塞景象的艺术摄影。
一幅野性十足的边塞图画。“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这样的“边塞情绪”,往往当人物置身特定场景之后,自然流露出来;此时才明白,长烟落日的边塞,对于生命个体而言,并不仅仅是“戍边苦”,还会产生极大的心理满足。
赏析
词是范仲淹守边愿望和复杂心态的真实袒露。词中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和词人巩固边防的决心和意愿,同时还表现出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情。在有着浓郁思乡情绪的将士们的眼中,塞外之景色失去了宽广的气魄、欢愉的气氛,画面上笼罩着一种旷远雄浑、苍凉悲壮的气氛。在边塞熬白黑发,滴尽思乡泪,却又不能抛开国事不顾,将士们的心理是矛盾复杂的。范仲淹虽然守边颇见成效,然而,当时在北宋与西夏的军事力量对比上,北宋处于下风,只能保持守势。范仲淹守边的全部功绩都体现在“能够维持住守势”这样一个局面上,时而还有疲于奔命之感。这对有远大政治志向的范仲淹来说肯定是不能满足的,但又是十分无奈的。所以,体现在词中的格调就不会是昂扬慷慨的。
此前,很少有人用词来写边塞生活。唐代韦应物的《调笑》虽有“边草无穷日暮”之句,但没有展开,且缺少真实的生活基础。所以,这首词实际上是边塞词的首创。
求渔家傲秋思作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他,二十六岁,一个进取的苏州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考中进士,成为一名官员,五十一岁时,被任命守卫西北边疆,防御西夏军侵扰,为期四年。他,一个崇尚完美的政治家,锐意革新,砥砺自律。
在戍边四年中的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彳亍在边塞办事处(今陕西延安)的旷地上,亲临这荒远空阔的大西北,这呼呼凛冽的西北风,这秃山枯草的肃杀景象,毕竟与家乡的流觞曲水不同。
他,塑像一般,凝望天穹中自由舒展尽意盘舞的雁群。如止水的心绪被啾啾欢鸣声撩拨着。终于,雁阵坚定不移地南飞了,要到避寒胜地——衡阳的雁回塔那里过冬。他朝雁友消逝的方向迈了几步,眼睛里充满着光亮的渴望。
他认为城头上传来的号角声里夹带着挣扎的悲凉,仿佛四周的营房、城墙、野兽、山群、幽灵……天籁、地籁、人籁都随之而响起来。
他遥望像屏障一样的山峰连绵起伏,稳固的长城跌宕延伸,炊烟清淡上浮,鹅黄的红日悬挂在云纱乌带间,禁不住地吟唱道:一片孤城万仞山,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最后一抹霞光也收敛了,城门也关闭了,这一天又结束了。
夜幕降临,他踱回寝室,斟了一杯酒,一饮而尽,又喝了几盅,慢慢地心口暖和起来,心里想得也多了。他浓眉紧皱:还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家才最温馨最舒适,妻子儿女盼望着自己平平安安,也希望我能建立军功,再创辉煌……他猛一捶桌面,目视窗外:耻辱哇,耻辱! 没能像汉代大将窦宪那样领兵追击北单于于三千里之外,并在那里的燕然山上的一个巨石上刻文记功,荣耀而返。我,我有何德何能上报皇恩下安黎民近慰亲友?那么回家后又怎么办呢?……老大不小的年纪了:五十多了……炯然的眼睛里的攻无不克的光芒冷峻地逼射前方。
静夜深沉,羌笛悠悠,似断又续,那位长笛手一定也在思念亲人。清明的月辉倾泄在如浴的大地上,冻霜越发冰冷了。
他扶着窗框,一切静谧得像生铁一般。寂寥的时空凝固了。
一缕白发飘拂在苍老的面颊前,轻轻地又垂下。
两行晶莹的泪痕泛着寒光……
《渔家傲·秋思》作文
一抹残阳,静伫在茫茫大漠中。一腔愁思,化作几许悲凉在寂寥肃杀的深秋中,付诸南飞的鸿雁。
——题记
将军站在高高的城墙上,凝望着前方。天边,一群大雁迫不及待的奔向南方,毫无留恋之意。他的眉头紧锁着,神情多了几分沉重。那也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前方,是自已一心守卫的美好。鸿雁呀!那些苦苦等待着将士班师回朝的亲人们,他们还好吗
风幽怨,水清寒,几回梦缥缈。记忆中,轻烟浓雾,残花落败漫天飞舞。妻子莞尔一笑,那不加粉饰的脸上透着几分娇羞。她用那双柔弱无骨的手整理好行装,那扇心灵之窗盈满了温情,细声细语的地嘱咐即将前行的自己。
风沙;羌笛;马啸;号角在广袤无垠的大漠中响起。孤城紧闭,云雾飘渺,残阳如血。满地霜露浸打着漫天秋思。
回想自己,铿锵正气,壮志冲天。一片丹心作战,倒半壁江山。可又曾多少次踏足家门?忠孝难两全。将军苦笑着,仰头喝下一杯蚀酒 遥寄万里思乡绪。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何时才能凯旋,衣锦还乡?何时才能不负父,父老乡亲,黎民百姓的厚望?幽怨的羌笛声,在空气中缓缓飘荡。满地秋霜,愁煞人心。
夜己深,星斗斓珊。融融的月光静静地流淌,在满地余晖中辗转反侧。沙场上,铮铮铁汉流露出柔情。在风沙肆虐,号角连声中。将军看见,将士们的热泪溅落在他们守护的这片大地上。
将军仿佛看见,满城烽烟。堂堂七尺男儿,冲锋陷阵,英勇杀敌。血染红了天边。在漫天红光中,红得几乎滴血的夕阳,像一朵硕大的红牡丹在天边怒放。那些身上伤痕累累,血迹斑斑的英雄们,心中在燕然心刻下了千秋功名。眼前又浮现及亲人那盈盈地笑靥。带着灿烂的微笑缓缓倒下,历史从此定格。
日薄西山,稀薄的空气染上了一层素淡的温馨。几许荧光扑打着远方,幻化成沙场每一个将士心中最美的旋律。那梦中,拔剑挥动的身影是气盖山河的铿锵姿影。那大雁飞行的曲线成了气贯长虹的优美弧线。
渔家傲秋思的作文
隔一程山水,你是我不能回去的故乡,于是,只能相对而望。
此时昏鸦披着夕阳的光晕,穿过那枯藤,那老树。它在低低地呼唤,呼唤可唤来的是寂寞,无尽的寂寞。
你在微笑,笑得清浅从容,而我却仍在这里守望。
守望那梦境中的小桥:它憨然地蹲踞在那,一蹲就是百年。人流从它身上走过,船支从它心中划过,但它丝毫未动,也许它在等待。等待让它了然了沉寂的滋味。
守望那梦境中的流水:它曾拥抱过三月桃花的倒影,承接过如雨的落英,绚烂满天凄艳的红霞也对它久久凝望。而它,没有停止,依旧从容不迫地向前流动,也许它心里装了什么吧。可也许当心被填满时,繁华却会生出无限的寂寥。
守望那梦境中的人家:炊烟缓缓升起,指引着劳累一天的人们回到有生命的地方。那里有爱,所以就有了温暖,那里有可以听见的心跳,所以让我明了有人一直在等着我。
梦,易碎。而忘,却谈何容易
在这个肃杀的季节,秋风吹乱了你的模样,也吹乱了我的心。我牵着匹瘦马,就这么与古道尽头的你,久久对视。你用你的柔情绾就我的心结。江南的水光潋滟了你眼,你成为了我一生的水源。忘记你,还不如忘记我自己。
我说,等我回来。
你在笑,笑得深不见底,笑得让我心颤。于是我颤抖的心无法停止了。对你的思念在刹那间奔放,你的容颜被无尽的放大,布满了我的眼,我的心,我想伸手抓住,再也不放开,可结果却只留下自己脸上那两道狼狈的泪痕。
忘却吧,在这残阳西落的天涯,我不愿再让泪水迎向这烈烈的西风。
回忆若能下酒,往事便可作为一场宿醉。第二天醒来,天依旧会清亮,风仍然会分明,可光阴的两岸,为何却会如此无法相渡
无需再多言语,让我与你忘于江湖吧,以沧桑为饮,以年华来果腹,以岁月为衣锦华服,于百转千回后,永远,相忘。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yú jiā ào · qiū sī 》
《渔 家 傲 · 秋 思 》
fàn zhòng yān
范 仲 淹
sāi xià qiū lái fēng jǐng yì ,héng yáng yàn qù liú yì 。
塞 下 秋 来 风 景 异 , 衡 阳 雁 去 无 留 意 。
sì àn biān shēng lián jiǎo qǐ ,qiān zhàng lǐ ,
四 面 边 声 连 角 起 , 千 嶂 里 ,
cháng yān luò rì gū chéng bì 。
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 。
zhuó jiǔ yī bēi jiā lǐ ,yān rán lè guī jì 。
浊 酒 一 杯 家 万 里 ,燕 然 未 勒 归 无 计 。
qiāng guǎn yōu yōu shuāng dì ,rén bù ,
羌 管 悠 悠 霜 满 地 ,人 不 寐 ,
jiāng jūn bái fà zhēng fū lèi 。
将 军 白 发 征 夫 泪 。
作品注释
①渔家傲:又名《吴门柳》、《忍辱仙人》、《荆溪咏》、《游仙关》。
②塞: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西北边疆。
③衡阳雁去:传说秋天北雁南飞,至湖南衡阳回雁峰而止,不再南飞。
④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号角、羌笛、马啸的声音。
⑤千嶂:绵延而峻峭的山峰;崇山峻岭。
⑥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⑦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种乐器。
⑧悠悠:形容声音飘忽不定。
⑨寐:睡,不寐就是睡不着。
作品译文
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飞回衡阳了,一点也没有停留之意。黄昏时,军中号角一吹,周围的边声也随之而起。层峦叠嶂里,暮霭沉沉,山衔落日,孤零零的城门紧闭。
饮一杯浊酒,不由得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未能像窦宪那样战胜敌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归计。悠扬的羌笛响起来了,天气寒冷,霜雪满地。夜深了,将士们都不能安睡:将军为操持军事,须发都变白了;战士们久戍边塞,也流下了伤时的眼泪。
渔家傲·秋思
原来秋天已经到了,这西北边疆的秋景与中原比起来真是大不一样啊。我站在这廖无人烟的土地上,看着天空中的大雁,成群结队地向南方飞去,丝毫没有留在这里的意思。我又何尝不想回到家中看看自己的亲人呢……
夜半时分,个个都没有一点想睡的意思。大家围坐在一起,倒上一碗陈年烈酒,豪气地碰杯直入深喉。大家互相靠着取暖,说起家乡,每个人都禁不住地落下泪珠。是啊,远征多年,已经多久没回去家里看看了,亲人们都还好吗,长辈们是否都健康。但纵然万分思念,边疆的战事不断,士兵们也还没有建功立业,现在正遇到敌人进犯,正是建功立业的机会。若是无功而返,我又怎么有脸面面对国家,面对君主,面对亲人!他日班师回朝,一定要带功而返,风风光光地回到家乡。这是我和将士们的最大心愿。
回家的时间遥遥无期,我该如何度过这许多个漆黑寒冷的夜晚,我一定要带领将士们建功立业,早日踏上家乡的归路。
寒冷的北风侵袭着我和战士们,风里夹杂着战马嘶鸣,羌笛悠扬的声音,号角在军中随之吹响。那声音响彻山谷,久久不能停住,战士们强迫着自己打起十万分精神,准备出兵与敌人殊死搏斗。烟雾弥漫,笼罩着这片大地,沙尘飞扬,但这丝毫阻止不了战士们坚定前进的步伐。落日朦胧,照射着我们。四野荒芜,远远望去一座伫立在边境的城池紧紧关闭。
悠悠的羌笛声环绕着军营,雪花纷飞,为大地盖上了一层棉被。将士们时不时地高举酒碗,宣泄着自己的思乡之情。就这么持续了好久好久,有的人思乡过度,一夜之间长出了白发,有的则是留下了思乡的泪水……
吹往南方的风—渔家傲。秋思
烽燧上战地的残阳在断刃旁深深陷进金色的沙土中,秋风把草的嫩绿带走了,不知是阳光的色泽还是秋的旨意,草枯黄的犹如从来没有绿过……这土地伤心了。好像在很远的地方,有马嘶鸣和马践踏的声音,孤独的声音多少有些疲惫,马,也累了。大漠厌倦了铁骑突出、杀声凛凛的日子,边塞披上一层素纱,似乎告诉远离家乡的孩子们,它也该休息了——回家吧。
哼……
人说,秋雁的鸣叫是教人心生凉意的,那么没有雁鸣的秋天呢?呵,雁啊,你也就这样悄悄,悄悄,悄悄地走了么!…是不忍心…不忍心看到戍国勇士们思乡时的柔弱、悲切么
没有绿意的山岭还是无法忘怀,守着这座似乎所有人遗忘了千年的城,它,很孤独……
天颓然,侍卫进帐将蜡烛点燃。烛火在灯罩下看不见轮廓,只有暗黄色闪动着,不知怎么,平添一丝焦虑。
——将军……将军
——嗯
帐中的主人有些愣神,沉默了一会儿,竟就着单衣出了帐,旁边的将士跟了上去。
——将军,晚了,夜风凉。
——严,你听这羌笛声。
杨柳怨,羌笛吟。一阵一阵,随着肃杀后的寒冷,像是空心木在敲击无形的岁月。将士随着空中的乐声深呼吸,向远处望去。
边城的夜晚很美,至少这星辰是如此…因为天空很近。因为很近,所以无措、难耐,因为无法得到,如同久别故乡的游子无法踏进家门,无法看到最爱的人。
胡杨犹如向天祈祷一般长跪不起,双臂向天穹展开,将黑夜拥入怀抱,在光亮下留下黑色的影子。
将士选择了沉默,什么也没有说,末了,笑了笑,轻声道:回了。
转身便走,将军没有回头,只是不说话,将士掀起罗幕,刚躬身想进帐,却又硬生生地停住了。
——羌笛声竟然变了味,倒有点像江南竹笛了…呵…怎么可能……把战甲披起来吧,凉。
将军轻叹,只有风听见了:
战甲也很冷呢,如果没有战乱,我希望我从来没有见过它…我也就永远不会离开。
一壶酒,还在胃里晃,狼烟烫,温暖了谁的刀枪。
随身佩戴的暖玉仿佛有种魔力,让人愈加思念江南——家乡:那远岫清风,碧水悠悠……
这蛮荒之地怎比得上!!
辗转反侧之间,心,如同战甲一般的温度,凉透了。
边疆的岁月流逝犹如边疆的风,这里刮去,不知哪里结束,然后站在时光的肩头叹息:
时光偷走了容颜。
年少时无法轻弹的泪彷徨着落入沙土……
渔家傲秋思
边塞的秋天来了,秋风袭袭,不似家乡般柔和;反倒有几抹肃杀之气。真真是大不相同,各有千秋。大眼竟然已经向衡阳飞去,毫无停留之意,家是温暖的!
军营号角声起,四面传来战马嘶鸣之声,激起烟尘滚滚;震慑人心的不是豪迈,而是这声中的无限悲凉。山重重叠叠,烟雾缭绕,落日朦胧依稀可见;只余孤城紧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那村子里充溢的是那难言的乡情啊。把酒望月,借酒消愁。我何尝不知‘借酒消愁愁更愁?’可乡情啊!它泛上心间,激起点点漪涟何尝不是‘酒不醉人人自醉?’我想浸在这久违的温暖中,可怎么能。
边患未平,功业未成,故乡啊!你那么遥不可及。我远远地望着你,却伫立在战场!我不能离开!
一声悄苍幽凉的羌管湮没在空气中,却荡漾在我的心中,我们的心中;那满头白发之愁却是为你—我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