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小课题研究100篇
关于本班同学近视情况及预防的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走在校园中,我们放眼望去,你会发现在10人中,至少4个是近视的。造成近视的原因有哪些?又该怎么预防缓解近视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对本班的近视情况做了一次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上网查资料,了解产生近视的原因。
2、调查本班同学,了解近视同学的用眼习惯。
3、查阅有关书籍,了解预防眼睛近视的方法。
三、资料整理。
1、造成近视的原因:
(1)用眼过度,用眼的时间过长。
(2)学习和用眼姿势不正确,如趴着、躺着看书或行走的时候在汽车里看书。
(3)户外活动减少,容易造成近视。
2、我们班有46人,就有三分之一的人戴上眼镜。
3、预防缓解近视方法:
(1)看书坐姿要端正,读书或写字时做到“眼里书本一尺远,胸离书桌一拳远,手离笔尖一寸远。”
(2)不要再坐车或行走的时候看书,也不要躺下看书。
(3)尽可能少上网或看其他辐射性强的东西。注意作息安排,不能让眼睛长期处于疲劳状态。
四、研究结论
1、造成近视的原因,用眼过度,学习和用眼姿势不正确,
户外活动少。
2、我们班有46人,有18人戴眼镜。
3、预防缓解近视迫在眉睫,所以以后看书、写字姿势要
正,不在乘车或行走时看书,少看电子产品。
小班科学教育随笔
我们现在接触的是《科学放大镜》这个主题里的活动内容,在活动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很多的小游戏、小实验,面对新奇的游戏和实验,孩子们的兴趣特别高。
在活动前我们搜集了很多的材料,有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等,关于溶解的物品,会旋转的物品,等等,对于搜集的物品幼儿不陌生,但是平时接触的不多,所以总体来说对他们的认识是有限的。
当我出示各种各样的镜子的时候,孩子们个个都睁大了眼睛好奇的问:“老师,我们要干什么呀?”“老师今天要和你们做游戏。”“好”孩子们都兴高采烈的拍起手来。我先让孩子们每人选一样材料(平面镜、望远镜、放大镜、近视镜、万花筒等等),用它们观察事物“你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一样?”刘志翔大声的喊:“老师,万花筒里好漂亮啊!”;“哎,我的手怎么变大了?”;“我能用望远镜看到远处的房子”······。其他的孩子也纷纷开始讨论起来。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每一组的孩子都沉浸在科学探索中,在玩“水中成像”的孩子,我观察到他们用手电筒当月亮,照在水盆中,然后探索其中的奥秘。我听到张树威说:“我的手电筒照在水中,“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没了?”让孩子们感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进行试验这一环节,幼儿开心得不得了,自己探索“水中成像”的奥秘,他们也有了深刻的认识。孩子们都能够非常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我相信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孩子能够自己动手操作试一试。当然,在让孩子们自己操作前,我大费周章的和孩子们一起进行了常识性的实验。当我问到:“糖、盐、味精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很多孩子都能有自己较为正确的观念。桑若楠说:“会化掉!”胡轶斐说:“会变没了。”因为孩子们生活中接触到这些东西,和他们的生活很亲切,所以,有的孩子当看到我的材料时,就说到:“老师你要干嘛?好像要烧菜了啊?”看!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他们会关注到的东西都是他们在生活中所积累的经验。所以在操作环节中,孩子们都非常得有经验,用手把杯子摇一摇的,有的用搅拌棒快速的搅拌,有的选择倒温水。于是我就在结尾总结的时候问了孩子一个延伸问题:“你在让水宝宝变魔术的时候,你是怎么样让它溶解的快一些?”于是孩子们把他们使用的方法一次说明,他们在自己动手之后表达得非常自信。
一次次的科学实验活动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结束了,科常类的知识,还是要让孩子真的尝试了,才会让孩子的知识在脑海里深深印住,而且是主动记忆。当然,这样的活动,教师一定要有前期丰富的准备,孩子操作的时候能够尽量减少孩子的等待时间,另外如果能够进行分组教学就更加有效了。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现在才刚刚上小学。可我发现我们班戴眼镜的同学很多,有的同学的视力甚至低于了4.5,这也许会给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带来诸多不便。所以,我想借助这次机会,去研究一下小学生的视力下降主要涉及到了哪几个因素。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视力下降的原因的书籍、报刊、网站等,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
2、派发“调查问卷”,了解小学生视力下降的自身原因与人数。
3、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有关视力下降导致的后果。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的方面
具体内容
书籍报刊
网络
杂志
四、结论
1、根据研究表明,造成近视或视力下降的原因有:
⑴做作业时的姿势不良。
⑵每天花在上网、看电视上的时间比较多。
⑶做眼保健操时不够认真,时不时要睁开眼睛。
⑷经常躺在床上看书的人数超过八成。
所以,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是保护视力的重点,切勿令心灵的窗户受到损害。
2、下面是针对没有养成良好用眼习惯的同学的建议:
⑴尽量不要在傍晚5点30分以后不开电灯看书或做作业。
⑵做作业时要严格做到“一拳一尺一寸”的目标。
⑶晚上看电视、或者使用电脑,尽量不要关灯,因为这是导致视力下降的一个重点。
⑷不要长时间坐在电视、电脑前,更不要长时间玩游戏。
⑸每天回家自己叫口令,做一遍眼保健操。
⑹不要轻易去戴其它同学的眼镜,这样对自己没有好处,反倒会使自己的视力慢慢下降。
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这几年来,我们班的近视人数越来越多,许多同学近视了也不戴眼镜,有的同学连自己有没有近视也不清楚。我想,怎么才小学就有这么多的近视呢
二、调查方法
1、上网了解近年来小学生的近视率。
2、调查询问同学,了解近视原因。
3、通过自己的观察,了解我班大致近视人数。
4、怎样更好地保护视力,预防近视。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我班现有近视人数大约20人左右。全国近视人数接近4亿。小学生中有22.1%的近视率,初中有55.8%,高中有70.3%,大学生的近视比例高达80%。小学生的年级越高,近视不断增加。大多数同学用眼不卫生是导致近视产生的最主要原因。
四、分析讨论
现在的社会竞争非常激烈,许多同学的眼睛过度疲劳,导致近视产生,还有一大部分同学是因为玩电脑、看电视过久,同时不注意休息而引起的。另外,遗传和环境也是近视产生的因素之一。
五、建议和措施
1、希望大家注意休息,增加睡眠。
2、课间时要多休息,做一些远眺的动作。
3、认真做眼保健操。
4、患了近视后,要尽快诊治。
5、少看电视、电脑,多多看看大自然的绿色。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是我们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大家一定要重视近视问题。好好保护它,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五彩缤纷。
班级近视眼的现况和研究
研究人:李欣瀚 研究时间:XX年5月8日
一、 问题的提出
到了小学五年级,我们班又多了许多戴眼睛的同学。我们都会开玩笑的叫他们“眼睛蛇”、“四眼怪”之类的称号 ,可戴眼睛的同学日渐增多,我很奇怪,决定去调查一下。
二、 调查方法
(1)查阅各种有关书籍、报刊、上网浏览、查阅有关资料。
(2)采访同学们,获得同学们的日常的生活情况,再根据查阅的资料判断出同学们的各种近视的原因。
(3)经过调查,本班同学近视的人数及近视率调查如下:
班级同学总人数:
57人
研究作文
一、问题的提出我现在是六年级的学生。
六年级是一个关键的学年,因为临近小升初,所以大家的作业、补习很多,导致许多人视力不良,不得已戴上了眼镜,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因此,我想研究一下小学生视力不良所涉及到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
二、研究方法1、查阅有关的书籍、报刊、网站等,了解造成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原因。2、采用采访的方式,了解大家对视力下降的看法。3、通过多种途径,了解预防近视的方法。
三、研究情况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网络近视眼是什么近视眼的眼睛因眼球过长而影像聚集在视网膜前方,导致看远处的物体会模糊不清。书籍第一位治疗近视眼的医生1985年的美国医生网络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及人数中国青少年近视发病率高达50%至60%,近视人数约为2亿人。网络世界有多少近视眼占全世界人口的33%杂志世界最深近视度数最深3000度
四、结论1、根据研究表明,造成视力下降的原因包括:(1)读写姿势不正确;(2)经常看电视、玩电脑;(3)每天做眼保健操不认真;(4)经常躺着看书;(5)在光线不适宜的情况下看书;(6)在车厢里看书(7)遗传因素:与种族有关;有家族史。2、怎样预防近视:(1)养成良好的读书、写字习惯;(2)少看电视、少玩电脑;(3)合理饮食;(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3、除了同学们自身要养成好习惯,家长也要准备光线适宜的空间供孩子读书、写字。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心得体会
小学科学课探究活动很多,学生玩得非常开心,但活动中也会发现一些学生不愿意动手,没有参与探究活动中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这些不爱动手的学生主要是三个原因:一是因为动手能力差,在小组活动中插不上手;二是人际关系差或者胆小而被排挤;三是觉得活动过于简单不值得动手。
那么如何让学生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动”起来呢
针对第一类学生,我尝试在上课之前悄悄告知活动内容,让他早做了解和准备,从而在小组合作中凭借自己的表现获得大家的认同。
在与第二类学生谈心中,我感觉到其实他还是很想参与活动的,只是碍于面子装样而已,于是我告诉他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对于胆小的孩子,鼓励他敢于动手实践,并建议他主动为小组活动准备实验材料,再在课堂上强调合作的重要性,要求每个人都必须动手,逐渐让这一类不合群的学生融回到集体中来。
最难处理的是第三类学生,因为他觉得动手实践只是执行老师的任务,对书本探究活动的模仿与复制,我不做实验不参加活动同样可以知道结论。我觉得比较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这类学生在智力或知识方面的优势,设置有一定思维难度的问题让他解答,诱发他积极探索的心理状态,或者在活动中充当小老师的角色,从而让他体会到动手的乐趣。
课题研究方案
一、分析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在我们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现实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学习计划安排、教师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侧重点都发生了偏差,于是相应的,学生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家后只啃教科书,有些顽劣的孩子把时间都打发在了休闲上,根本不读书,长久下来,学生的阅读领域变得极为狭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画之类的休闲书刊。这种现象实为可惜。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种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从正面意义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由内而外转化人的气质,因此,在班级环境中,我们应该带领孩子领略阅读的乐趣,组建班级读书会,用心领着心、用生命领着生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语文教学新的领域——‘班级读书会’。在‘班级读书会’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细细品读读书的情趣、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二、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一)、建立班级书架。“众人拾柴火焰高”,设想由每个学生提供3-5本书,我们书架中就有了200多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些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为了更好的保管图书,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我们还可以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做好了图书的登记、借阅工作,确保书架正常运转。
(二)、成立读书小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兴趣、人缘、家境等)组建“书友队”,共同研读一本书。一个小队读完一本书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队互换,这样,一学期每位学生只需买一本书,但也能阅读至少6本书,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教师开展阅读指导也比较便利。
(三)、落实时间,开设“读书课”。教师要静心为学生安排阅读经典的时间,否则活动不能落到实处。一学期我们一共才教学20几篇课文,有些老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课文内容,这是不值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开展了几节“班级读书会”的典型课。笔者在实践阶段开了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之《大冒险》、《校歌》及《窗边的小豆豆》三次班级读书会。
(四)、建立奖励制度。对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应及时给予奖励,以保护他们的阅读热情,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奖励制度。笔者思考是否可以这样做:每看一本书或读书笔记撰写认真的,奖励一颗五角星;集十颗五角星换取一张书签,集五张书签换奖一本书。这样的奖励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个个能积极争先。对设计精妙,感悟深刻的读书记录卡,在教室里予以张贴表彰,在学校网站上也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探究班级读书会模式
模式如下:
选择阅读内容——个体独立阅读——班级共同研读。
优秀课题研究报告范例
一、 开题活动简况
会议时间:2012年3月15日
会议地点:北顺小学小会议室
主持人:段红芹
评议专家:市区教科所领导和专家
参与人员:课题主持人、课题组全体成员 ;业务副校长、教科室主任、部分中青年骨干教师
二、开题报告
(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5000字左右,可加页)。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开题报告
我校申报的课题是《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验研究》,经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审批,于2011年11月被列为省“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为使课题研究落到实处,达到研究目的,今天特邀请市区教科所的领导和专家为我们进行课题论证。下面我就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课题组织、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各方面作简要阐述,请各位专家给予指导和帮助。
一、研究目的
1.课题提出背景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面向21世纪所做出的战略选择,但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新课程理念不断深化的今天,教育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缺陷与不足。在学校内部,传统的评价与考试制度,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实施,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师在社会的压力和功利主义影响下,不得不为学校的“声誉”和单位的“成绩”而忽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解决这一顽症的根本途径就是改变 “以升学率和成绩评价教育的单一评价机制”,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综合素质评价机制,引导评价制度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对学生进行综合的素质培养与评价,使学生成为真正健康的人,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担当起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我校在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面已进行了多年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为了进一步拓宽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
开题主要研讨课题研究的可行性,重在清晰思路、聚焦问题和分工落实。 开题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或高校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经教科室研究考察,确定了这一实验课题。
2.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改变过分重视量性评价的倾向,对不易量化测验的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等方面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评价手段。
(2)从单一重视主科测验转向全学科综合考察;从只重视结果转向过程的跟踪、观察和反馈记录。
(3)更新拓宽教师观念,改变有些教师对学生素质评价理解不深,无法渗透到日常教学中,甚至把综合评价误以为综合评分等问题。
(4)在操作层面,通过本课题的实验研究,细化评价内容,量化评价标准,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全方位落实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
二、研究现状
1.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深圳育才小学于2001年8月参与课改实验以来,在实践中学习、研讨、探索和创新“评价制度”,创建并组织实施了“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对“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作了探索性研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分制评价手册”,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
福建省泉州市实验小学把期末考试的考场安排在学生家里,他们还推行了一种没有“标准试卷”的考试,学生不但不怕考试,还感到其乐融融。同时,该校统一制作了能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素质教育袋”,学生拥有了自评空间,使评价具有了多种维度,并可以有效地跟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在教育领域运用“档案袋评价”, 收集、记录学生自己、教师、同伴作出评价的相关材料;韩国对小学生逐行评价,强调对学生认知、情感、身体等领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综合地评价学生个人变化与发展。
2.本课题与之联系与区别、预计有哪些突破
本课题与国内外运作的评价模式的联系在于都能激励学生的内在发展动力。区别在于该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评价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主体的多元化。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期望在以下四方面有所突破:
①试图构建一整套与新课改理念相适应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评价体系;
②力求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内容趋于多样化,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③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寻求拓宽评价方式的切入点,探索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学科活动评价规律;
④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探索扩大评价主体多元化的途径,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
三、理论依据
1.课题界定
小学生素质:把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六个方面做为基础发展目标,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引领每一个孩子做自己。
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学业成绩,而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发展小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运用不拘一格的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变化与进步,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能力、建立自信,不断获得发展。
实验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评价的终极目标,通过对小学生心理、认知发展水平的观察、实验与研究,分析制定出准确、公正、科学的评价方案,对小学生反映出的可教育性和实际发展水平进行系统分析及趋向判断,促进学生自我认知、自我完善。
本课题是指运用多元化的评价手段全面呈现小学生成长现状,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帮助小学生发展和完善自我。
2.研究依据
1、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性的。应该摈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点的评价观,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把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学生的出发点,确实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不同认知发展阶段的儿童年龄差异较大,即使处于同一认知发展阶段内的儿童年龄差异也很大。所有儿童按照相同的发展顺序经过各个阶段,但发展速度不同。因此,我们必须承认发展进程的个体差异,在对小学生的评价上,也应如此。
3、人的主体发展理论:人的主体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本体主体性(指人的生存方式、生活方式和把握外界与自身的方式)、价值主体性(指求真、求美、求善和求自由的主体性)、实践主体性(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人的主体生成、发展和呈现)。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应注重培养和发展人的主体性。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1.构建学生素质综合评价体系,制定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细则。
2.设计科学的评价方法。采用灵活多样、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关注过程评价,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状况。(1)变以往的期末一张试卷评价为设计活泼、全面的综合性评价,全面改进考试内容、考试方式、考试结果处理,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提高。(2)探索出对学生日常评价和阶段评价相结合的追踪式评价流程。(3)为学生创建展示才华、
张扬个性特长的舞台。(4)多元化评价方式。让教师、学生、家长都成为评价的参与者;并把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和学生互评有机结合起来,限度地发挥评价的功效。
3.建立活动教学体系,丰富学生生活内容,评价成绩展出激励。(1)学科素养全面测评。(2)社会性自主活动。(3)创造性群体活动。(4)兴趣小组活动。
(二)研究方法
准备阶段主要采用预测法、观察法、调查法问卷法。
实施阶段主要采用对比试验法和案例研究法。
对比实验法:从学习兴趣、合作意识、接受程度、评价效果等方面对比观察评价实施前后学生的变化,统计并分析实验数据。
案例研究法:在研究中选择一个或多个与儿童有关的某件事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观察、调查和追踪,获取相关的信息和资料,对一个个案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寻找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标准、方法及操作步骤。研究过程中辅助使用的方法还有观察法、统计法、谈话法、行动研究法等多种实验方法。
总结阶段主要采用文献法、经验总结法,注意积累原始资料,按研究内容写出阶段性总结和研究报告。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多种方法灵活运用,边实践、边探索、边修改、边完善、边总结。
五、课题组织与研究计划
(一)成立课题组
主持人:朱桂青
成 员: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朱桂芬 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课题主持人任北顺小学副校长,分管教科研工作。先后参加国家、省、市、区级多项实验课题,积累了一定的课题研究经验。课题组成员都是青年骨干教师,有省市级教学能手,有教坛新秀,教学经验丰富,参与活动积极热情,都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
各位成员在各级各类的活动中,课堂教学、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课件等获得过不
同等级的奖励。可以肯定地说,本课题一定能够按期完成目标任务,取得预期研究成果。
二)工作步骤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9-2011.12)
为开展实验做好思想、人员、组织的前期工作,创设实验的必要条件。
(1)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朱桂青)
(2)制定课题实施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3)进行评价改革的宣传,使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及家长了解并认同评价改革
的理念。(朱桂青 杨文波)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1-2014.1)
(1)组织实验教师学习教育评价理论及课题实施方案(朱桂青 杨文波)。
(2)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方案。(杨文波 郑志芳 王秀双)
(3)制定、督导、实施小学生非学业成绩评价方案。(徐 娟 万吉雷 王文利)
3.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2-2014.8)
(1)收集整理实验资料。(朱桂青 杨文波 王秀双 徐 娟 朱桂芬 万吉雷)
(2)撰写实验总结报告。(郑志芳 王秀双)
(3)课题组申报科研成果。
(三)预期研究成果
1.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摸索出具有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方案,制定出具有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2.课题实验优秀论文、科研成果汇编。
3.装订相关子课题的个案研究成功案例。
4. 整理小学生素质评价资源库。
六、经费保障
学校对本课题的研究经费将予以全程、全力支持保障,保证课题研究所需的全部费用,如:研究设备、工作资料、培训学习、考察交流、专家指导、开题、结题、奖励等项费用,均在办公经费中合理开支,确保不因经费原因影响课题研究进度与效果。
我们期望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进一步拓宽我校教师对学生素质综合评价的渠道与途径,完善评价的方法、内容、形式,彰显评价的功能与实效,进一步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等功能,努力形成对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体系。
年 月 日
三、专家意见
(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1000字左右。)
评议专家小组在听取了该课题的开题报告后,进行了认真的全面论证分析,观点综述如下:
课题选题能够立足实际,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课题的实施推进能够发挥促进学校发展、学生提高的功效。该课题的研究旨在努力实现评价是激励、评价是指导、评价是教学相长的作用,引领学校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客观地承认学生差异,尊重差异,并因材施教地发现、发挥、发展学生特长,扬长避短,发展个性。
研究中要多关注、多借鉴其他国家和先进学校的已有经验,结合相关研究理论思考总结,形成具有自己校本特色的小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在实践中边思考、边补充完善。勇于实践,勤于实践,才能实现从感性认知到理论升华的跨越。要注意随时留下学生成长的足迹,用客观、公正、发展的视野处理和对待学生成长中遇到的问题,实事求是,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我们教师的责任是留给孩子成长的快乐,而不是成长的失落和颓废。
需要指出的的是该课题要进一步明确课题界定范围,规范课题表达语言和填写格式,重视过程性研究资料的积累,建立起多层次的课题研究立体网络,明确每一年度的工作目标和行动计划,从调查分析--整体方案--活动记录的各个方面都要有专项档案材料。坚持在做中提升,做中完善。
要注意报告设计中保持研究目标、内容与预期成果的前后一致性。研究过程还要更加细化,以校本研究意识进一步增强做好课题工作的主动性和紧迫感、责任感,力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操作性强的课题工作实施方案,按计划严格落实。
希望课题组能够明确本次开题论证会的工作要求,在课题界定严密性、设计一致性、研究路线一致性三个方面再动动脑筋,想想办法,下下功夫,把课题开题报告做得更加精致规范,祝愿大家“研得科学、教得高效、活得幸福”。
年 月 日
四、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年 月 日
五、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年 月 日
小学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为了更好的促进自己成长,立足三尺讲台,研究课堂教学,不把课题研究当作一阵风,结题就了事,不断反思不断进步,为了在实践中做出更多的成绩,我想对一学年来的几点不足做一下反思、梳理:
一、缺乏坚持
在成功的道路上有一个名字叫“坚持”,我们都能记住这醒目的话语。很多时候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时间倒流到前年九月,在学校教科室的倡议下我热情洋溢,勇敢且成功地申报了《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增强课堂实效》个人研究课题。那个时候有点摸着石头过河的感觉,但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努力的做着课题。每堂课都尽力做好与自己课题有关的工作,但是由于“忙”的借口,让我们逐渐激情勇退,这项工作的投入度与力度相对减弱。各种各样的借口成了“坚持”的绊脚石。我们都不会忘记奥运会上,我国体操男团在比赛场上完美的表现,我们都清楚在这成功瞬间的背后是他们忍辱负重、坚持不懈的结果。
二、缺乏深度
其一,造成课题研究缺乏深度的最主要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它的思考。再往下细追究还是我们处于被动研究状态,只浮于表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没有遇到问题,在问题面前我们选择的是什么?回避还是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举例而言,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与个人课题有关的环节确确实实做了,心里也做好了整理的思想准备,可是时间却一天天过去,总以“忙”“没时间”而懈怠、搪塞,常常这样自我安慰,甚至有时候是任务迫在眉睫了,灵感也才随压力而来。课题研究工作是一个过程性很强的工作,我们只有把它时时放在心上,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实践,不断的积累,不断的总结才能做得更好。
其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践行。把在做课题过程中的点滴随时随地记录下来整理好,这就是一笔谁也拿不走的宝贵财富。好多时候,我觉得工作好苦好累,自己付出了很多却得不到自己期望的结果,甚至把上一节个人课题汇报课也当作一种负担甚至是烦恼,总觉得耽误了我手头的很多实质性的工作,其实,细细想来,这不正是在研究、在学习、在提高吗?我们在践行点滴的同时,也是在使自己不断丰满起来。读了这篇文章,我真想告诉自己:多一点现实,少一点虚拟;多一点勤勉,少一些埋怨!
教育事业要发展,教育科研需先行。教育科研对于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要在行动中探索,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