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法
改善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改善,使人们更好的呼吸新鲜空气。在公路旁栽下了郁郁葱葱的树木,它们好像一排排士兵在保卫人们的出行安全,树下的鲜花垂头低下像是在对人们道平安。夜晚马路的灯光亮起,各种灯饰镶在高楼上将城市缀成了缤纷色彩,夜市的场面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的脸上挂满了甜蜜幸福的笑容。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学生的琅琅读书声回响在校园里,他们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做准备。文化教育的改善完成了贫困学生上学的问题,也使得独立学校逐步成立许多。现代的每一个学校都有着良好的学习环境、明亮的教室、素质全面的老师。拥有优越的条件,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努力向上。为祖国更好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地球的十大环境问题
地球十大环境问题。
1、酸雨污染。人类过多使用石化燃料,导致大片的森林死亡。
2.温室效应(即全球变暖)。人类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使海平面上升。
3.臭氧层被破坏。地球上空的臭氧层能吸收99%的紫外线,保护人类免受伤害。但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队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
4.土地沙漠化。地球上的沙漠正以每年600万公顷,也就是每分钟10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
5.森林面积减少。现在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
6、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
7.水资源危机。全球水资源只有1%可供人类使用。我国有600多座城市,其中有300加多座都是缺水的
8.水上流失。很多荒山秃岭一经雨水就引发山洪爆发.
9.垃圾成灾。现在我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都陷入了垃圾重围。
10.城市大气污染。我国城市大气污染非常严重。我国现有600多座城市,其中大气质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百分之一。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环境问题是环境与发展失调的结果。它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原因引起环境质量恶化或生态系统失调,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不利影响或灾害,甚至对人体健康带来有害影响的现象。那么,环境问题就是环境污染吗?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世界各国都产生程度不同的环境问题。有些问题,如酸雨、臭氧层的破坏、“温室效应”等,已开始越出国家的界限而成为地区性、甚至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一、温室效应——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过度排放,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致使气候变暖的效应。过去10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约增加了55PPM,地球气温升高摄氏度!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2000年将达260亿吨,是1860年工业革命开始时的50多倍。二、1984年发现南极上空臭氧层空洞以来,人类也越来越多的受到紫外线的困扰。最近,北极上空臭氧层也日益稀薄。臭氧层破坏产生以下后果:皮肤癌和白内障患者增多,皮肤癌患者每年增加30万,白内障患者每年增加170万;农作物产量和质量下降;水体浮游生物生长受破坏;引起光化学烟雾污染。三、生物多样性减少,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减少。其后果是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人类食物来源;影响人类对疾病的斗争;影响生产原料供给。与我们一同生活的可爱生灵他们曾给予我们多少欢乐,而如今,却走在了灭绝的边缘……四、我们天天呼吸的大气,由于硫、氮氧化物的大量排放,大气含水逐步酸化,形成酸雨。1990年,只美国自家排的SO2,NO2就有近4000吨。世界目前已有三大酸雨区.我国华南酸雨区是唯一尚未治理的。酸雨危害:农作物减产;建筑物腐蚀;树木枯萎;鱼类死亡;湖泊酸化。五、在今天的地球上,我们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危害:涵养水源功能破坏;物种减少;水土流失;二氧化碳吸收减少导致温室效应。六、全球陆地面积占60%,其中沙漠和沙漠化面积29%。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成沙漠。经济损失每年423亿美元。全球共有干旱、半干旱土地50亿公顷,其中33亿遭到荒漠化威胁。致使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农田、900万公顷的牧区失去生产力;人类文明的摇篮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流域,由沃土变成荒漠。中国的黄河,水土流失亦十分严重。七、大气污染主要因子:悬浮颗粒物、一氧化碳、臭氧、二氧化碳、氮氧化物、铅等。危害:二氧化碳导致气温升高,导致酸雨,危害人类健康。每年有:30-70万人因烟尘污染提前死亡;2500万的儿童患慢性喉炎;400-700万的农村妇女儿童受害。八、水是我们日常最需要,也上接触最多的物质之一,然而就是水如今也成了危险品……谁能想到这曾经创造世界的人类的水,被可怕的环境污染弄的满目创痍,而决不是危言耸听……真实得让你不敢相信。九、海洋污染:人类活动使近海区的氮和磷增加50%-200%;过量营养物导致沿海藻类大量生长;波罗的海、北海、黑海、东中国海等出现赤潮。危害:赤潮频繁发生;破坏红树林、珊瑚礁、海草;近海鱼虾锐减,渔业损失惨重。十、固体废物危害:垃圾传播疾病;危险废物诱发疾病癌;污染土壤、水源、大气等。垃圾山,不是一座普通的山,而是火山,它带给人类的危害也许也并不亚于火山……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环境问题一家谈
一天晚饭后,我与爸爸、妈妈展开了对环境问题的讨论。
妈妈首先发言,“现在的环境不太好,可以说是很差,PM2。5很严重,很多人外出都要带口罩!”爸爸也深有同感:“哎呀!现在环境是不好,污水都排放到河里,你看我们小区里的那条河呀,散步时都臭气熏天。”“我同意!我同意!我带米拉(我家养的小狗)下去遛弯时,都要捂着鼻子。那闸门不开时,水很少而且是乌黑的,石头、死鱼都露出水面,散发着一阵阵恶臭,”我生气地说道。妈妈无可奈何道:“造成环境不好的原因主要还是人们环保意识不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逢年过节时,人们大量购买烟花爆竹,节日气氛虽然增加了,但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爸爸接着说道,“我很赞同妈妈的看法,我们家每年都不放,一家人聚在一起,也一样有过年的气氛。”我嬉皮笑脸地说:“就是呀!别人家放,我们远远地看,还更清楚、更漂亮呢!”“汽车排放的尾气也是污染环境的罪魁祸首,”妈妈意味深长地说,“但是,我们生活中又离不开汽车。现在大家的工作、学习都很紧张,不开汽车将会浪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所以我们只能尽量少开车,休息日多骑骑自行车……”没等妈妈说完,我调皮地边笑边说,“哈哈!别忘了我们还有‘11’路呢,这样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保护环境。”
为了你爱的人和爱你的人,就让我们一起来保护地球这个大家庭的环境吧!
世界环境热点问题分析
到目前为止已经威胁人类生存并已被人类认识到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淡水资源危机、能源短缺、森林资源锐减、土地荒漠化、物种加速灭绝、垃圾成灾、有毒化学品污染等众多方面。
(1)全球变暖全球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得看为上升趋势。进入八十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1981~1990年全球平均气温比100年前上升了℃。导致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在近一个世纪以来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如煤、石油等),排放出大量的CO2等多种温室气体。由于这些温室气体对来自太阳辐射的短波具有高度的透过性,而对地球反射出来的长波辐射具有高度的吸收性,也就是常说的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变暖的后果,会使全球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既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更威胁人类的食物供应和居住环境。
(2)臭氧层破坏在地球大气层近地面约20~30公里的平流层里存在着一个臭氧层,其中臭氧含量占这一高度气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臭氧含量虽然极微,却具有强烈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因此,它能挡住太阳紫外辐射对地球生物的伤害,保护地球上的一切生命。然而人类生产和生活所排放出的一些污染物,如冰箱空调等设备制冷剂的氟氯烃类化合物以及其它用途的氟溴烃类等化合物,它们受到紫外线的照射后可被激化,形成活性很强的原子与臭氧层的臭氧(O3)作用,使其变成氧分子(O2),这种作用连锁般地发生,臭氧迅速耗减,使臭氧层遭到破坏。南极的臭氧层空洞,就是臭氧层破坏的一个最显著的标志。到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面积已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一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北半球上空的臭氧层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薄,欧洲和北美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的多。
(3)酸雨酸雨是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硫(SO2)和氮氧化物(NOx)等酸性污染物引起的pH值小于的酸性降水。受酸雨危害的地区,出现了土壤和湖泊酸化,植被和生态系统遭受破坏,建筑材料、金属结构和文物被腐蚀等等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酸雨在五、六十年代最早出现于北欧及中欧,当时北欧的酸雨是欧洲中部工业酸性废气迁移所至,七十年代以来,许多工业化国家采取各种措施防治城市和工业的大气污染,其中一个重要的措施是增加烟囱的高度,这一措施虽然有效地改变了排放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但大气污染物远距离迁移的问题却更加严重,污染物越过国界进入邻国,甚至飘浮很远的距离,形成了更广泛的跨国酸雨。此外,全世界使用矿物燃料的量有增无减,也使得受酸雨危害的地区进一步扩大。全球受酸雨危害严重的有欧洲、北美及东亚地区。我国在八十年代,酸雨主要发生在西南地区,到九十年代中期,已发展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及四川盆地的广大地区。
(4)淡水资源危机地球表面虽然2/3被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是淡水,其中又有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然而,在这样一个缺水的世界里,水却被大量滥用、浪费和污染。加之,区域分布不均匀,致使世界上缺水现象十分普遍,全球淡水危机日趋严重。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预测再过20~30年,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将达46~52个,缺水人口将达28~33亿人。我国广大的北方和沿海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全国500多座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这些缺水城市主要集中在华北、沿海和省会城市、工业型城市。世界上任何一种生物都离不开水,人们贴切地把水比喻?quot;生命的源泉"。然而,随着地球上人口的激增,生产迅速发展,水已经变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珍贵。一些河流和湖泊的枯竭,地下水的耗尽和湿地的消失,不仅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而且许多生物也正随着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的河流改道、湿地干化和生态环境恶化而灭绝。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5)资源、能源短缺当前,世界上资源和能源短缺问题已经在大多数国家甚至全球范围内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人类无计划、不合理地大规模开采所至。本世纪九十年代初全世界消耗能源总数约100亿吨标准煤,预测到2000年能源消耗量将翻一番。从目前石油、煤、水利和核能发展的情况来看,要满足这种需求量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新能源(如太阳能、快中子反应堆电站、核聚变电站等)开发利用尚未取得较大突破之前,世界能源供应将日趋紧张。此外,其它不可再生性矿产资源的储量也在日益减少,这些资源终究会被消耗殆尽。
(6)森林锐减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球上曾经有76亿公顷的森林,到本世纪时下降为55亿公顷,到1976年已经减少到28亿公顷。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对耕地、牧场、木材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导致对森林的过度采伐和开垦,使森林受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其中占绝大多数是对全球生态平衡至关重要的热带雨林。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尤以巴西的亚马逊情况最为严重。亚马逊森林居世界热带雨林之首,但是,到九十年代初期这一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比原来减少了11%,相当于70万平方公里,平均每5秒钟就有差不多有一个足球场大小的森林消失。此外,在亚太地区、非洲的热带雨林也在遭到破坏。
(7)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8)物种加速灭绝物种就是指生物种类。现今地球上生存着500~1000万种生物。一般来说物种灭绝速度与物种生成的速度应是平衡的。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破坏了这种平衡,使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据《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估计,每年有数千种动植物灭绝,到2000年地球上10~20%的动植物即50~100万种动植物将消失。而且,灭绝速度越来越快。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发出警告:本世纪鸟类每年灭绝一种,在热带雨林,每天至少灭绝一个物种。物种灭绝将对整个地球的食物供给带来威胁,对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损失和影响是难以预料和挽回的。
(9)垃圾成灾全球每年产生垃圾近100亿吨,而且处理垃圾的能力远远赶不上垃圾增加的速度,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已处于垃圾危机之中。美国素有垃圾大国之称,其生活垃圾主要靠表土掩埋。过去几十年内,美国已经使用了一半以上可填埋垃圾的土地,30年后,剩余的这种土地也将全部用完。我国的垃圾排放量也相当可观,在许多城市周围,排满了一座座垃圾山,除了占用大量土地外,还污染环境。危险垃圾,特别是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问题(包括运送、存放),因其造成的危害更为严重、产生的危害更为深远,而成了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十分棘手的环境问题。
(10)有毒化学品污染市场上约有7~8万种化学品。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有危害的约有万种。其中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的约500余种。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如今每年又有1000~2000种新的化学品投入市场。由于化学品的广泛使用,全球的大气、水体、土壤乃至生物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毒害,连南极的企鹅也未能幸免。自五十年代以来,涉及有毒有害化学品的污染事件日益增多,如果不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将对人类和动植物造成严重的危害。物造成严重的危害。
题目: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虽然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低,且不易移动,但由于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和破坏,加上工业
的发展,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铅污染。铅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具有潜伏性和长期性的特点[1]。
由于铅中毒事件的不断发生,有关铅污染及铅毒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1,2]。有
研究表明,人体血铅水平和土壤铅含量之间存在直接的关系[2]。要最终解决铅污染问题,一方面
应减少污染的来源;另一方面则要对已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和修复。本文就铅对土壤的污染及
其修复技术作一综述,为修复铅污染土壤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依据。
1土壤的铅污染
铅在地壳中的平均丰度为1215μg/g。土壤铅含量一般在2~200μg/g,平均变化幅度为13~
42μg/g。全国土壤背景值基本统计量的结果表明,我国土壤铅含量最高可达到1143μg/g,最低
为0168μg/g,平均可达到26μg/g[3]。根据来源不同,环境中的铅可分为“原生”和“外源”
两种。土壤成土过程中保留在土壤母质中的铅称为原生铅,主要来源于岩石矿物。岩石在风化成
土过程中,大部分铅仍保留在土壤中。无污染土壤铅含量大都仅略高于母质母岩含量。除母质母
岩风化保留在土壤中的天然原生铅以外,由于人类活动也可造成污染,引起土壤中铅含量升高。
通过尘埃沉降及各种污染途径进入土壤的铅称为外源铅。土壤外源铅主要来源于大气传输和沉
降。铅的密度较大,空气中的含铅颗粒容易沉降下来,不断积累在土壤里。
表170年代~90年代铅的全球产量
1975198019851990
Pb产量/103t/年-1343212344812343112336712
表1列出了70年代到90年代铅的全球产量。据统计,80年代释放到土壤中的铅达到796×
103t/年[4]。人类对铅的开采和使用,打破了铅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平衡,造成严重的污染。
·12·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1923年开始在汽油中加入铅用作抗爆剂以后,更加速了全球性铅的污染。因此可以说如今世界
上已难找到土壤铅含量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一片“净土”。Kabata-Pendias和Rendias[5]报道在靠
近公路的某一块土壤铅含量高达7000μg/g。潘如圭等[6]研究了汽车尾气中铅对公路两侧蔬菜的
污染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公路两侧200围内生长的蔬菜均受到汽车尾气中铅的污染。管
建国[7]等研究了在金属冶炼厂周围和公路两侧200围内蔬菜的受污染情况,发现所调查的普
通叶菜的铅含量均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彭珊珊等[8]对我国一些常用茶中Pb进行了测定,结
果表明茶叶中的铅超过一般标准,应引起重视。
土壤中的铅大部分形成PbS,少部分形成PbCO3、PbSO4和PbCrO4等无机化合物,或与有机
物螯合。铅的无机化合物大多难以溶解,而且因受到下列因素影响,铅在土壤中的迁移能力也很
弱:(1)土壤有机质对铅的络合作用。土壤有机质的—SH,—NH2基因能与铅离子形成稳定的
络合物。(2)土壤粘土矿物对铅的吸附作用。粘土矿物的阳离子交换位点可对铅离子进行交换性
吸附。另外,铅离子进入水合氧化物的配位壳,直接通过共价键或配位键结合于固体表面。由于
铅在土壤中迁移能力弱,而且溶解度低,因而人为因素造成的铅污染大多停留在土壤表层,随土
壤深度的增加其含量急剧降低,20c下趋于自然水平。
进入土壤中的铅有可能被植物吸收,或溶解到地表水中,通过食物链和饮用水进入动物和人
体,进而影响人类健康。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具有不可逆性和远期效应[9]。
Page[2]等研究表明,人体血铅与土壤铅含量存在一定关系:
0112(Pb-B,μg/100)=ln(Pb-S,μg/g)-4185
这一关系式仅说明了某一地区的特殊情况,并无广泛适用价值,但它足以表明土壤铅含量与
人体健康有直接关系。
2铅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由于铅对人体具有很强的毒性,近年来对铅污染土壤的修复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铅污染
土壤的修复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和生物修复技术。物理化学修复技术又可分
为隔离包埋技术、固化稳定技术、Pyro、化学稳定技术和电动修复技术等。
生物修复技术又可分为微生物修复技术和植物修复技术等。
211隔离包埋技术(isolationandcontain)
该法采用物理方法将铅污染土壤与其周围环境隔离开来,减少铅对周围环境的污染或增加铅
的土壤环境容量。具体措施为:以钢铁、水泥、皂土或灰浆等材料,在污染土壤四周修建隔离
墙,并防止污染地区的地下水流到周围地区。其中以水泥最为便宜,应用也最为普遍。为减少地
表水的下渗,还可以在污染土壤上覆盖一层合成膜,或在污染土壤下面铺一层水泥和石块混合
层。
212固化稳定技术(solidificationandstabilization)
固化稳定技术包括两个方面:采用化学方法降低铅在土壤中的可溶性和可提取性,同时采用
物理方法将污染土壤包埋在一个坚固基质中。Wheeler报道[10]将水泥、炉渣和石灰混合物加入污
染土壤中,搅拌均匀凝固之后,形成一个大石块,将污染土壤包埋在其中。也有人采用电导产热
原理给土壤加热升温,当土壤冷却后,土壤凝固成玻璃样块状结构,称之为玻璃化。该方法包括
三个具体步骤:(1)在土壤两端插上电极电流通过土壤形成环路,土壤温度上升并熔化。(2)在
自然冷却过程中,土壤凝固形成玻璃样土块。(3)在土块上覆盖一层干净土壤。这一技术已经实
际应用于铅污染土壤的修复。
·13·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213Pyro
在一定温度下,金属就会熔解或升华为气态。Pyro技术利用这一原理,
将铅等重金属从污染土壤中“蒸发”出来以达到净化土壤的目的。“蒸发”出来的金属可以再回
收或固定,同时富含金属的剩余炉渣也可用于进一步提炼[11]。铅污染土壤在高温熔化之前要进
行预处理,以促进铅的熔解。这一技术主要应用于具有较高回收效率的严重污染土壤(5%~
20%)。
214化学稳定技术(che)
化学稳定技术就是应用化学反应将污染土壤中的重金属氧化或还原,从而达到降低土壤中重
金属的活性[11]。对于铅污染土壤,可用还原剂(二氧化硫、亚硫酸盐或硫酸亚铁)将铅离子还
原,以减少土壤中铅的可提取量。这一技术也可作为其他修复技术(如固化稳定技术)的前处理
步骤。但必须注意的是,还原剂的施用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初步研究表明,施用石灰调节土壤
PH7可降低铅在土壤中的溶解度,减少植物对铅的吸收[13]。研究表明,施用羟基磷灰石[14]、水
合氧化锰[15]、磷灰岩[16,17]也可促进铅的沉淀,减少土壤中的可溶态和可提取态铅。Vidac和
Pohland[18]已将这一技术运用于地下水的修复。
215电动修复技术(electrokineticetechnology)
在污染土壤两端插上电极,接通电源后,土壤中的带电粒子向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最终积
聚或沉淀在电极上,以达到清除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目的。在欧洲,这一技术不仅应用于铅污染
土壤[19],同时也应用于铜、锌、铬、镍和镉等污染土壤的修复。
216微生物修复技术
微生物修复主要是借助微生物的生化反应来清除或稳定环境中的有害物质。根据原理不同可
分为生物还原沉淀、生物甲基化和生物吸附三种。生物还原沉淀是应用硫酸还原菌(SRB)将硫
酸根还原为HS-再与铅生成不溶性的Pb2S。生物甲基化是利用微生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甲基化,
甲基化的金属更容易蒸发,可做为Pyro的预处理。生物吸附是利用细菌细
胞和藻类来吸附地下水或其他污染水体中的有害物质。Leusch等[20]报道一种海藻(ns)
对铅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369。Rah等[21]研究了浮萍(Le)对污染水体中铅
的清除能力。结果表明浮萍在亚致死水平下也能有效清除水体中的铅。
217植物提取修复技术(phytoextration)
植物提取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超积累植物,将土壤中各种过量元素或化合物大量转移到植株
体内特别是地上部分,从而修复污染土壤[22]。超积累植物相当于一个太阳能驱动泵将土壤中的
过量元素不断泵到植株体内[23]。植物修复技术可分为两种,Salt等[24]把利用超积累植物来吸收
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phytoextraction);而把利用螯合剂来促进植物
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称之为诱导植物提取(induccedphytoextraction)。
21711持续植物提取(continuousphytoextraction)
运用持续植物提取技术来修复铅污染土壤的关键是植物超积累铅的能力。一般认为,只有铅
积累量达到1000μg/g(干重)才能称为铅超积累植物[25]。已见报道的铅超积累植物有Brassica.
nigua[26],nsis[27],[27]和ifoliu]。其中i2
foliu铅积累量最大,可达到8200μg/g(干重)[28]。目前对于植物吸收、运输和积累铅以及耐
铅胁迫的机制研究甚少。Liu等[29]研究发现印度芥菜(Brassicajuncea)可在根部积累大量的铅
但只有极少部分运输到地上部。原因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根部细胞内存在高浓度磷酸盐或碳酸盐,
在细胞内近中性pH条件下,铅主要以磷酸盐或碳酸盐形式沉淀在根细胞壁或细胞内;另一方面
·14·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1年GUANGDONGWEILIANGYUANSUKEXUE第8卷第9期
1995-2006TsinghuaTongfangOpticalDiscCo.,htsreserved.
铅从根部向中柱迁移的过程还会受到内皮层凯氏带的阻拦。Wozny等[30]认为铅进入中柱后随蒸
腾流被动运输到地上部分。运输过程中铅可能会与中柱内的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从而被固定在
茎部中柱内。研究表明,铅可与多种小分子有机物螯合[31~33]。推测铅也有可能与各种小分子有
机酸、植物螯合肽结合,减少与阳离子交换位点结合的机会,从而增加进入了叶部的数量。作者
在对浙江西部的某一铅锌矿土壤进行调查时,发现一种可高浓度积累铅和锌的植物,据初步调查
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
摘 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
关键词:环境保护 战略位置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污染治理 生态保护
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
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
(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
(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
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
(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有利于带动环保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环境意识和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有利于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因此,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环境保护工作,痛下决心解决环境问题。
二、当前必须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
(一)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
一是要科学划定和调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建设好城市备用水源,解决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二是要坚决取缔水源保护区内的直接排污口,严防养殖业污染水源,禁止有毒有害物质进入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强化水污染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确保群众饮水安全。三是要尽快改善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的环境质量,加大“三河三湖”(淮河、海河、辽河、太湖、滇池、巢湖)、三峡库区、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等水污染防治力度。四是要把渤海等重点海域和河口地区作为重点,加强海洋环保工作。五是要严禁直接向江河湖海排放超标的工业污水。
(二)以降低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为重点,推进大气污染防治
一是要加快原煤洗选步伐,降低商品煤含硫量。二是要加强煤电厂二氧化硫治理,新(扩)建燃煤电厂除燃用特低硫煤的坑口电厂外,必须同步建设脱硫设施或者采取其他降低二氧化硫排放量的措施。三是要在大中城市及其近郊,严格控制新(扩)建除热电联产外的燃煤电厂,禁止新(扩)建钢铁、冶炼等高耗能企业。四是要根据环境状况,确定不同地区的脱硫目标,制订并实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规划。五是要制订燃煤电厂氮氧化物治理规划,加大烟尘、粉尘治理力度,采取节能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六是要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能源,积极发展核电,有序开发水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
(三)以防治污染为重点,加强城乡环境保护
一是要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二是要在建设中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条件,尽可能保留天然林草、河湖水系、滩涂湿地、自然地貌及野生动植物等自然遗产,努力维护地区的生态平衡。三是要开展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超标耕地综合治理,污染严重且难以修复的耕地应依法调整。四是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防治农用薄膜对耕地的污染。五是要积极发展节水农业与生态农业,加大规模化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六是要推进农村改水、改厕工作,搞好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积极发展农村沼气,妥善处理生活垃圾和污水,创建环境优美乡镇、文明生态村。
(四)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
一是要坚持生态保护与治理并重,重点控制不合理的资源开发活动。二是要优先保护天然植被,坚持因地制宜,重视自然恢复,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天然草原植被恢复、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田还湖、防沙治沙、水土保持和防治石漠化等治理工程,严格控制土地退化和草原沙化。三是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统筹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建设节约型社会。四是要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区和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加强矿产资源和旅游开发的环境监管。五是要做好红树林、滨海湿地、珊瑚礁、海岛等海洋、海岸带典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工作。
(五)以核设施和放射源监管为重点,确保核辐射环境安全
一是要全面加强核安全与辐射环境管理,国家对核设施的环境保护实行统一监管。二是要科学制订核电发展规划,核电建设要充分考虑核安全、环境安全和废物处理处置等问题。三是要加强在建和在役核设施的安全监管,加快核设施退役和放射性废物处理处置步伐。四是要加强电磁辐射和伴生放射性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监督管理,健全放射源安全监管体系。
全球环境问题探析
在全球化的今天,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越来越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密切,在这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全球环境问题.全球环境问题具有世界性、长期性、超越意识形态性和错综复杂性.全球环境问题的出现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了威胁,也给国际政治提出了新的课题,它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形成挑战,但国际政治的现实没有改变,造成全球环境问题的"公用地的悲剧".
冷战结束以来,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在这个背景下,温室效应所引起的气候变化作为六大环境问题之首自然成为国际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焦点问题。气候变化不仅严重影响自然生态系统,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政治关系也将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其影响的全球性、多尺度和多层次,控制气候变化必然离不开国际合作。
全球气候变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个案.自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呈现出变暖的趋势.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工农业生产中产生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导致大气中这些气体浓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威胁.
为了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国际社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此做出努力.1992年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7年通过了具体落实《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具有法律效应的《京都议定书》,该文件主要是规定了发达国家削减温室气体的指标.但是在如何落实《京都议定书》的具体措施以切实履行发达国家的承诺、如何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各国的矛盾很大,特别是美国于2001年宣布将不批准《京都议定书》使得议定书的生效前景暗淡.《京都议定书》难以生效的原因是美国的反对、各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的矛盾、国内政治中的矛盾和气候变化的科学不确定性,这一现象深刻地反映出当今国际社会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过程中的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矛盾.
在目前国际社会无政府状态下,全球环境问题的"公共性"决定了它们的解决需要多边的联合行动,需要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全球协调和规划,这就是"全球治理".全球治理以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为合作的动力,它可以绕过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安全观、利益观在解决全球环境问题上所设置的障碍,通过全球治理所体现的权力的多元化与分散化和跨国联系网络的密集来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具体措施包括,第一,加强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健全国际机制;第二,主权国家应采取积极措施控制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第三,重视跨国公司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中的提出技术标准、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等方面作用;第四,加强社会团体及个人等在解决包括气候变化在内的全球环境问题中的作用.
由于气候变化领域的矛盾多重交织,形势复杂多变,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道路是非线性的。本文将其分为三个大的阶段,首先是科学界的国际合作,然后是政治化阶段,最后是关于实施细则的谈判和强化阶段。整个过程呈现出气候变化领域内国际合作的特点:各个力量阵营具有明显的地缘和经济特色;在合作的不同方面矛盾不断分化和组合;对主权让渡的担忧产生排斥效应;成本利益分析的滞后作用。
近百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不仅温带的老人感到冬天越来越暖和,夏天越来越热,就是在南极地区,气温也在增高,积雪日渐减少。科学家将气候的不正常归结为“温室效应”。
大气温室效应:全球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如果没有大气,根据地球获得的太阳热量和地球向宇宙空间放出的热量相等,可以计算出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为-18℃。因此,这33℃之差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大气像被子一样造成温室效应。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
“温室效应”或说全球变暖,造成天气干旱或旱涝不均,使地面植物生长受影响,地面沙漠化加剧,沙尘暴频繁发生,也必然会影响大气质量。有人推测,随着温室气体的增加,到21世纪中叶,地球的冰雪将融化一大半,从而造成海洋水位上升,有可能淹没大量沿海城市,导致人类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更大破坏。因此,温室效应将给人类带来综合性灾难。
应当说明,CO2以外的其他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虽比CO2小得多,有的要小好几个量级,但它们的温室效应作用却比CO2强得多。因此它们对大气温室效应的贡献,根据IPCC第二次《报告》,都只比CO2低一个量级。如果说它们对地球大气温室效应的总贡献和CO2相比,在1960年以前还是很小的话,那么不久的将来便会和CO2并驾齐驱以至超过CO2,这是不可忽视的。
如果二氧化碳含量比现在增加一倍,全球气温将升高3℃~5℃,两极地区可能升高10℃,气候将明显变暖。气温升高,将导致某些地区雨量增加,某些地区出现干旱,飓风力量增强,出现频率也将提高,自然灾害加剧。更令人担忧的是,由于气温升高,将使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许多沿海城市、岛屿或低洼地区将面临海水上涨的威胁,甚至被海水吞没。
20世纪60年代末,非洲下撒哈拉牧区曾发生持续6年的干旱。由于缺少粮食和牧草,牲畜被宰杀,饥饿致死者超过150万人。这是“温室效应”给人类带来灾害的典型事例。因此,必须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含量增加,控制人口增长,科学使用燃料,加强植树造林,绿化大地,防止温室效应给全球带来的巨大灾难。
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二氧化碳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因此,气温升高不可避免地使极地冰层部分融解,引起海平面上升。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十分严重的。如果海平面升高1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k,人口约10亿,耕地约占世界耕地总量的1/3。
如果考虑到特大风暴潮和盐水侵入,沿海海拔5下地区都将受到影响,这些地区的人口和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2。一部分沿海城市可能要迁入内地,大部分沿海平原将发生盐渍化或沼泽化,不适于粮食生产。同时,对江河中下游地带也将造成灾害。当海水入侵后,会造成江水水位抬高,泥沙淤积加速,洪水威胁加剧,使江河下游的环境急剧恶化。
受到温室效应和周期性潮涨的双重影响,西太平洋岛国图瓦卢的大部分地方,即将被海水淹没,包括首都的机场及部分住宅和办公室。由于温室效应会导致南北极冰雪融化,水平线上升,直接威胁图瓦卢,所以该国在国际环保会议上一向十分敢言。前总理佩鲁曾声称图瓦卢是“地球暖化的第一个受害者”。
温室效应可使史前致命病毒威胁人类:美国科学家近日发出警告,由于全球气温上升令北极冰层溶化,被冰封十几万年的史前致命病毒可能会重见天日,导致全球陷入疫症恐慌,人类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科学家表示,虽然他们不知道这些病毒的生存希望,或者其再次适应地面环境的机会,但肯定不能抹煞病毒卷土重来的可能性。
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暖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目前正在推进制订国际气候变化公约,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科学家预测,如果我现在开始有节制的对树木进行采伐,到2050年,全球暖化会降低5%。
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每个人必须贡献一份力量。气候变化是影响所有国家的全球挑战,因此,达成新的全球气候变化协议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而且,应对气候变化是一项全球性的任务,涉及每个人。因此,工业化国家、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都是必要的。不过,在应对全球变暖中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是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根本原则。
新的气候协议需要解决四个问题:1)确立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中期减排目标;2)帮助最贫困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3)技术开发与转让;4)资金支持。
“巴厘岛行动计划”是朝着正确的方向迈出的第一步,也为未来的谈判进程确定了路线图。既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进程以及八国集团峰会和主要经济体会议都将在这一进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重要的是非政府组织、科学技术、企业界的广泛参与。
温室效应-应对措施
1.减少大气中的CO?:二氧化碳含量逐年增加,尤其自60年代后广泛植树造林,加强绿化;停止滥伐森林。用太阳光的光合作用大量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他还有利用化学反应来吸收二氧化碳的办法,但在技术上都不成熟,经济上更难大规模实行。
2.适应气候:建设海岸防护堤坝等工程技术措施防止海水入侵外,有计划地逐步改变当地农作物的种类和品种,适应逐步变化的气候。
日本北部因为夏季过凉,过去并不种植水稻,或者产量很低。但是由于培育出了抗寒抗逆品种,连最北的北海道不仅也能长水稻,而且产量还很高。气候变化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只要能及早预测出气候变化趋势,适应对策能够找到并顺利实施的。
3.削减CO?的排放量:削减CO?的排放量,是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各国领导人共同签字的《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主要目的。公约要求在2000年发达国家应把CO2排放量降回到1990年水平,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转让技术,以帮助发展中国家减少CO?的排放量。
4.增加宣传教育知识:旨在使人们对全球变化有清醒而全面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加关注全球变化,并且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广泛的范围内认识我国在全球变化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参与人类社会的共同决策,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回顾以往所走过的历程,关于气候变化的国际合作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已经确立的整体目标原则和基本结构要素为未来合作打下了良好的框架基础。但仍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大国的参与;二是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多于对气候变化适应性问题的关注;三是缺乏约束机制。这些问题能否解决以及如何突破目前的困境呢,国际能源经济体系的惯性和环境安全在各国国家利益中的定位决定了突破是一个漫长的时期,突破不可能是瞬时的,而全球化下的规则效应则为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氛围。所以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契机,加强国际机制的激励性和南北对话,并将技术手段与重塑社会、政治和经济关系相结合。从长期看,只要致力于先从以上问题做起,未来的合作是令人乐观的。
生命科学与农林学院
生物121班
宁连莲
2012052010
环境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生活环境十分重要.日常生活人们保护环境上并十分重视.
比说我们周边环境.我们区面草坪,开着许多花朵.草坪,却也有人扔垃圾,堆废纸.夏天,有许多蚊蝇里飞来飞去,影响了小区形象,还污染了环境.对社会,对我们身体健康都利,还破坏了地球.
了能让我们环境优美,受伤害.有许多老人来打扫大街,绿化草坪.们每天早出完归,了祖国绿化环境惜切代价些爱护环境人偏偏还要去破坏我们定要爱护环境人做好思想工作让们早日改掉恶习
我们上学路上也有许队多同学乱丢废弃物比说:有同学把小吃袋扔校门口外还有同学把叠好纸飞机随意乱扔甚至顺着墙扔进学校.们些行次又地影响着学校还给每天早晨做值日同学带来了大麻烦
校会上老师次又次叮嘱、说服有些同学并听劝而继续破坏环境缩短地球寿命
有次学校组织我们2—6年级同学采俸公园草坪上捡白色垃圾出发之前我心里想平常采风公园玩时候觉得里比较干净今天去捡白色垃圾应该少捡起来定轻松吧
当我走道里低头看时候却把我惊呆了地上有许多垃圾废纸、烟头、塑料袋等些处都块绿色草坪游人破坏下成了片环境污染地多严重环境问题
面对块草坪使我们精神奋发努力去消除些垃圾经过我们100分钟劳动草坪终于恢复了初美丽名花齐葩争芳斗艳
习作网朋友当过着快乐祥和生活时候曾想我们生存环境正步步恶化当打扫自己美丽庭院时候曾想我们周围随处见白色垃圾当充分享受春日里和煦阳光时候曾想南极上空已经失去了臭氧层庇护曾几何时天空蓝河水清森林密自环境给予我们美享受同时人类同样向大自索取并应得东西……
1998年流经国大地长江、嫩江、松花江等大大河隐去往日温柔美丽笑靥露出了凶猛怖狰狞肆虐暴雨横扫着国南方和北方暴雨所之处江湖水涨河沟漫溢咆哮江水卷起了次又次洪峰吞噬了村庄片片良田市县座座工厂所所学校
肆虐洪水像只只无情魔爪几千万亩良田被淹几百万人痛失家园浩浩荡荡江水每天都制造大大小小险情暴戾烘魔酿造大大小小险情暴戾烘魔酿造大大小小悲剧给水家园给万物生灵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家园人类才会有自己家园;给水活路给万物生灵活路人类才会能生存和发展
说古代科学尚未发达大地子民们对生态认识有定局限做出了只顾当前顾长远蠢事现代人何呢自1950年1980年30年间全世界有半上森林面积被毁其非洲二分之林地变成毛之地绿色植被大自赠于人类生命之被世界进入20世纪50年之人和动物赖生存绿色环境遭破坏绿色植被正衰退全球土壤失量现增加每年254亿吨沙漠化土壤正每年5-7万平方公里速度迅速扩展
地球越来越拥挤随之而来环境污染日见变化资源日见匮乏人们对幸福追寻好梦频惊得回头省视人与自关系与自签下持续发展天人之约人类智慧创造了经济奇迹无知与贪婪却留下了怕恶所有切无提醒着我们:环境保护迫眉睫
我们生活同片土地上我们拥有着共同家原保护我们环境大地期盼着绿色、河流期盼着绿色、水鸟期盼着绿色、花儿期盼着绿色滴水成川积土成山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唤醒绿色之心实施绿色计划开展绿色行动争做绿色建设者创建绿色新世纪
雅思写作思路抛砖之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方法
The best to solve the environ proble is to increase the cost of fuel. To extent do you agree or disagree
翻译:
最好的解决世界环境问题的方法是增加燃料成本。在何种程度上你同意或者反对
抛砖:
从经济学角度上讲,燃料成本增长,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燃料的消费,强化了人们的节约意识,会减少环境污染。但增加燃料成本的可行性并不强,世界上有很多燃料出口国,比如沙特、伊朗、伊拉克和俄罗斯等,这些国家之间存在价格竞争,供给和需求之间存在平衡,很难简单提高燃料价格。
另外,增加燃料成本虽然对环境有好处,但是对很多靠制造业为生的国家,比如中国,会产生诸多不利影响,比如所有产品的成本增加,产品价格提高,物价指数上升,人民生活成本提高,而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失业率增加。
燃料成本提高对环境有好处,却谈不上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首先价格由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决定,很难随意改变;其次,燃料成本增加会带来很多问题,引起其它各种麻烦。
环境问题
当今社会正以迅猛之势飞速发展,归根到底是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深化。不容乐观的就是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彻底根除。
众所周知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至使全球气候气温逐年上升,呈现出愈演愈列的反弹态势。由此带来的南极冰川溶化问题不容回避。环境问题不仅仅体现在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上,也表现在含氟物质的大量排放上,严格控制这些有害气体的排放已经刻不容缓。对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当前我们只能用节能减排的传统方式进行限制。在以后的某一天一定能够实现科技引领生活,技术革新环境的革局,正确处理环境与发展之间的问题是一项重大的历史选择。我们不能因为要保护环境而舍弃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点,也不能因为只追求经济建设而忽略环境变化带给我们的不利因素。高端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已经势不可挡。所以它也必将荡涤整个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环境问题依托于高新技术的发展众望所归,只有从根本上解决技术革新的问题,能源的优化问题,才能实现当前技术能源的合理配置有效的遏制温度上升带给我们的幅面影响。
环境问题这个关系子孙后代的千秋事业不能忽视。一味从自然界索取,必将被大自然所惩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实现高新产品的研发。能源问题必须摆在首位,煤、石油、天然气等非可再生资源日趋减少,而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对资源的需求量去于日俱增,资源与经济的发展几乎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只有减少开发量,为子孙后代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和资源利用。主要的也是减少人为的气体粉尘排放量,使空气质量维持在良好的标准范围。而可再生资源的利用正逐步向成熟期过渡,前景是非常美好的。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污染,这一点相信只要在这些问题上达到绝对的科技含量是能够解决的。太阳能、风能、潮汐能、水能、地热能、核能等等。如果这些合理有效的加以利用必将给我们的生活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百年大计,千秋大业。行之有效的措施还是用高新技术促进这些产业的发展,这样必将带来一劳永逸的好处。有氟物质的排放直接影响大气层中的臭氧层,臭氧层空洞使地球直接裸露于紫外线的强照射之下,幅射随之有很大的加剧。对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很大损伤,而臭养层破坏主要是大量使用有氟冰箱的结果。而以现在的科技足以杜绝用有氟冰箱继而用新型高效节能的冰箱取代,这就有赖于各个国家统一协调,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种危机。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最令人关注的就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和氟氯烃等气体的排放,国际社会保护环境的基本框架不能改变。而其他的污染都存在很大的区域性,目前就是各个国家自己关注自己环境变化带给自己的影响,这些就要靠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