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教师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美好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活动已经结束。在这段时间里,我有幸成为本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小学语文2坊的一员,这也给我提供了这个再学习、再提高的机会。我克服了工作和学习之间的时间冲突,合理安排时间,按时登录平台学习,积极参加YY的答疑活动,感受省管老师工作的真诚,感受授课教师的风采,聆听他们耐心的解惑和真诚的传授,使我特别的感动。

  这次国培给我的感觉是全新的:足不出户,就能聆听专家的讲授,与同行交流讨论。这段研修的历程,有压力,更有收获。专家的教育教学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学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们所讲内容深刻独到、旁征博引、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发人深省。培训中,老师一方面要求我们以超脱姿态,踏实前行,坚持遵循教育规律,研究教育手段新思路;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自觉培养自学发展意识,力求适应现代教育技术的要求,促进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学上新的台阶。通过深入学习,下面谈一谈这次培训学习的一些感悟。

  一、深入掌握Flash课件制作技巧

  通过两天学习Flash,使我对Flash的动画制作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动画原理,了解帧与层的概念,通过多个简单的动画制作实例,为我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此次培训,老师从浅入深,从基本的概念理解开始,以实例入手,给我印象深刻的知识点是音乐的播放与停止、遮罩层的使用、动画制作等技巧。这些技巧的应用,将大大提高我今后制作课件的水平及效率,学就能用,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二、初步学会电子白板的使用与管理

  原来我对电子白板的认识几乎无从下手,其中一个原因是我校并没有这些设备,但通过这次学习,我才明白:交互式电子白板就是集传统的黑板,计算机,投影仪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就是要学习好电子白板的使用方法和技巧,才能学以致用,真正地发挥它强大的功能。

  通过专业教师的讲解,以下几点是我的小小收获:

  1、利用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可以省去许多传统的教学工具,如粉笔、刻度尺、三角板,圆规、挂图、电视(DVD)等。

  2、恰当地选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来辅助教学,以逼真、生动的画面来创造教学的丰富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形象化、清晰化,使教学知识由静态的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一方面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

  3、政府教育部门应加大财力投入,尽快普及白板教学,作为教师,人人应会用巧用白板进行上课,这样的教学手段才能创设出高效的课堂。

  三、认识了新的课程——微课

  在老师的讲解下,我初步认识了“微课”这一门新的课程。他们指出“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具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使用方便等特点。

  通过学习,本人从别人的身上学习到一些有关微课设计的知识。一节微课能否设计得好、教学效果佳,知识点的选择和分析处理非常重要。因此,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我首先慎重选择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学习起来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尝试做到如下几点:

  1、知识点尽量选择教学的重点、难点。

  2、知识点的选择要细,十分钟内能够讲解透彻。

  3、知识点要准确无误,不允许有文字、语言、图片上的知识性错误或误导性的描述。

  4、要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分割成很多个小知识点。

  四、新的教学模式

  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中小学幼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标准解读”的解读

  学习,使我充认识到作为老师,要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发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掌握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一定扎实工作,努力学习,把用所学到的教育技术知识更好地应用到现代化的教育教学中,扎实做好基本功,学习各种关于信息技术的专业知识,并将新的信息技术应用的课堂教育之中,持之以恒,不懈的努力优化自我的专业技能,更好的适应现代化教学的发展需求。

教育信息化论文

信息化教育学习收获心得体会

  随着暑假的来临,老师身上的教学重担终于可以松懈了。不用面对繁重的教学压力,不要解决学生的矛盾纠纷……暑假的来临,真是我们老师充电的好时机,趁着这个机会,我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2.0素养提升20xx兴成长计划的学习。虽然,到现在还只经历了短短的学习过程,但是收获多多,感悟多多,现总结如下

  一、改变思想,加强学习适应新时代

  我是一个40多岁的女教师,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就是个小白,上课的课件基本上是下载别人的,有时为了自己的教学,确实需要改变制作的,也是把自己的意图告诉身边的好朋友,请他们帮忙制作,对于信息化的应用与制作基础为零,每次遇到现代应用技术方面的问题,我都是望而却步,不敢攀登,从自己内心上来讲也觉得是自己教学当中的一大困惑,特别是在现代技术的广泛应用时代,更体现了自己的不足,觉得自己严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内心上来讲存在着非常的不安与危机感。于是下定决心鼓起勇气,积极参加了这次活动,听了何其刚,梁勇老师等老师的精彩讲座与分享,把我带入了教育信息化的世界和与领域,每次学习都让我耳目一新,跃跃欲试,让我懂得了更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解决了自己教学当中很多的困惑,每次的学习,我都是如饥如渴的感觉,感觉这短短的一个小时,过的特别快,总是希望老师能够给我们多分享一点。这次的学习深刻的感觉到从思想上接受新事物是多么的重要,是跨入学习的关键一步。只要走出了第一步,就一定会走的更远。

  二,对于学习中遇到的困惑,多问多请教

  前面提到,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我非常欠缺。对于老师分享的理论,要应用到实践,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困难的过程。就像一个从来没有上过幼儿园的小朋友,直接读一年级一样,困难重重,恐慌焦虑。就比如说一开始的登入,改昵称,打卡,分享,点赞等方面的事,我都摸索了很久,可惜的是结果没有成功,在三考虑,鼓起勇气登门拜访学校同事才弄懂了如何进入课程,如何改昵称。

  慢慢地,通过老师的理论介绍,加上同事的指点才进入习状态。刚开始学习时,我每天都在摸索,怎么样做才能学习好并集分,尽管这样积分还是为零,针对这种状态,心里非常焦急,但每天都在注意学习群中的动态,在第一周的打卡优秀名单中,看到我们学校的罗世琦老师得到了表扬,我马上积极的向我们的罗老师请教,在罗老师的指点下,我也知道了,每天可以分享点赞,打卡进行积分。那以后我的排行榜里的积分就越来越高了……

  当然,像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通过老师的分享与同事的帮助,问题一一解决。我感觉在这次学习中自己在不断进步,虽然没想像其他老师一样如鱼得水,捏来顺手,对于每次的新学习内容都能够马上应用时间,但对于自己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自己的进步,感觉很满足,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中,只要我勤学好问断,对于学习中的困惑请教名师一定会有更大的进步。

  三,学习中一定要善于做笔记

  在第一次的学习中,因为没有足够的经验,笔记做的比较少不够详细,只是简略的写了一点点,自己温习的时候觉得光看笔记还不是非常的清楚详细,结果又要重新看一遍视频,看一遍老师的教学。比如说,对于如何应用小年糕制作片图片小视频,用小彩蛋里做奖状,由于笔记写的不够详细,所以听下来还不会操作,回顾笔记也由于不是做的特别详细,于是只好再去回顾视频教学。

  在我第二次听课的时候,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借鉴,我就把笔记写得详细多了,尽量把老师说的每一个环节都写详细写清楚,自己想看的时候拿起笔记就能够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

教育信息化会议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面临的形势,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研究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措施,提高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提高我省教育现代化水平。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形势

  “信息化”的提法最早在20世纪六十年代日本的一些学术文献中出现,这一概念主要是从产业角度进行阐述和界定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简称NII),俗称“信息高速公路”,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随后,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从而带动了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浪潮。我国政府在1997年4月第一次信息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了包括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和产业、信息化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六个要素的国家信息化体系的概念,并把国家信息化解释为:在国家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农业、工业、科学技术、国防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广泛利用信息资源,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提出的。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越来越关注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社会信息化”的提法开始出现,联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教育信息化”的提示也开始出现了。现在,政府的各种文件已经正式使用“教育信息化”这一概念,并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的工作。我们认为,所谓教育信息化,是人们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最短的时间、最大的空间内获取最多知识和能力,加速教育现代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潮流,正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发展方式和管理方式,教育信息化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目前国际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高度重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高度重视通过数字化资源和网络的应用改革教与学,让学生享有优质的学习资源。在具有良好设施基础和人员信息素养基础上向着使用宽带的数字化学习、虚拟学校、数字内容、数据整合利用的方向发展,呈现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的特征。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建成覆盖全国的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和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加强了各类教育资源、各学科教学资源以及资源管理平台、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建设。建成了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初步实现了优质资源的共享;突出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教学过程和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并要通过这种应用有效地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信息化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培养质量逐步提升;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及策略研究取得新进展,教育技术标准化建设不断推进,信息技术在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过程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在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呈现了良好的态势。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xx年底,互联网普及率已达到28.9%。互联网正在加速走进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实施国家教育信息化工程,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等目标任务。

  在国家、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努力下,我省的教育信息化工作有了长足发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和教师应用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培养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扩大,信息化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到20xx年底,全省所有的高中、90%的初中和15%的小学也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课程,覆盖了48%的中小学生。中等职业学校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高校开设了《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有力地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5万多名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参加了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信息技术的应用改革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发展,提高了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已大大提高了学校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许多学校实现了学校内部从学生学籍、教师考核,到资产管理、信息的发布等多项管理的信息化,提升了学校的管理水平。招生考试、就业服务等的信息化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云南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其他省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在西部地区也是落后的。主要表现在: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计算机的配置数量和网络的接入、互联互通水平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率低;学生、教师和校长信息素养的整体水平低;教育资源建设和共享水平低;信息资源管理和应用水平低;教育信息化经费投入机制不活。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要增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全面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二、关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战略选择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领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是技术用于教育过程,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变革的过程,也是一种创新思想运用技术的过程。教育信息化具有促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改革开放、引领社会进步等功能。信息基础设施(包括计算机配置、网络环境条件),信息化人才(学生、教师和管理人员信息素养和专门人才)、资源和数据、信息技术应用、管理机制和标准等五大要素决定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应用水平。

  根据国际、国内及我省信息化发展的形势以及信息化的标准和功能,着眼全球信息化发展的未来,我省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应该是:积极应对国际、国内信息化的挑战,实施跨行业整合、全领域覆盖、全过程应用、全社会共享,面对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信息化战略。实施跨行业整合:最大限度的利用各行业的信息化设施、信息人才资源和资金优势,追赶建设先进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平台。全领域覆盖:建设覆盖从城市到农村,从幼儿教育、义务教育、特殊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到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从学生到老师,开放的、交互性优异的、资源丰富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全过程应用:从幼儿教育到终身教育阶段的全体学生都要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高层次的专门人才;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培养发展学生的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管理方式、提高科研水平、拓展社会服务能力。全社会共享: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共享和协作优势,使全社会共享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数字化的学习环境,让每一个人都享有良好的教育,享有终身学习的环境条件,使信息化有利于每一个人的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引领社会信息化的功能作用。

  根据以上战略选择,按照教育信息化要引领社会信息化的目标和系统标准、实用高效、安全畅通和引领创新的总体要求,我们要加强“四体系”、“五机制”建设(基础设施体系、网络平台和管理、人力支持服务体系、信息化应用体系;管理保障机制、投入保障机制、政策保障机制、技术保障机制、科研保障机制),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不断提高师生信息化素质和信息化能力,加强学校现代管理和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全面加强现代教育体系建设,不断提高云南教育现代化水平。

  我们将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计划投资30亿左右,建成比较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发展应用机制,使我省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我们今后的总体目标是:建成技术先进,标准统一、互通互联、资源丰富、高效运行、广泛应用,较为完善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发展保障机制。

  三、全面加强教育信息化体系建设

  1.建设较为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系

  建成覆盖全省的宽带云南教育网,所有高等学校和所有的州市教育局、县市区教育局以及70%的中等学校内部建成局域网(校园网),外部实现光纤宽带联网;100%的城区中小学校实现外部宽带联网,内部计算机互连;100%的乡镇中心学校、100%的农村初中、80%的村完小实现外部宽带联网;网络运营及安全体系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按照不同的类别学校标准加快信息化设施、设备的标准化建设。使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7:1以上,初中学校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10:1,完全小学学生与计算机的比例达到20:1,实施“班班通”工程,使所有初中建成卫星接收或宽带接入的多媒体教室,所有农村中小学班级配备多媒体远程教学设备。

  2.建设较为完善的网络平台和管理体系

  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应用平台系统。建设一批国内领先的应用平台系统。在建成三生教育网、科技产业与学位研究生教育信息网、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等8个应用平台系统基础上,根据教育职能的要求,加快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学籍管理、校舍管理、教育科研、招生考试、远程教育等6个应用系统和管理平台建设。实施“金教工程”,构建教育管理信息系统,推进政府教育管理信息化,加快学校管理信息化进程,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建立教育资源系统。建设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四级教育资源中心和教育资源库群,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教学公共资源库覆盖85%的学校;建成高校数字化图书馆,实现各高校图书文献互通、互借,建设丰富的公共信息资源,其中包括:公共电子图书、国外信息资源和本市高校有学科特色的资源等;建设基础教育数字图书馆、站等,使各类教育具有丰富的教学、科研资源。建成职业、成人和社区教育资源库,具有职业培养、成人和全民学习较为齐全的信息资源。建立教育信息数据中心。对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人、财、物等进行统一、规范的数字化管理,形成全省统一的数据平台、四级管理、数据同步的基础数据库管理系统和应用服务体系。建设标准规范的数据库。按照统一标准、统一规范、统一出口、统一管理的要求,建成全省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布局、学生学籍、学校资产,人力资源、助学贷款、财务管理、基本建设、科研管理等数据库,使95%以上的基础数据能在统一标准下应用,为我省教育发展和科学决策提供准确依据。建立“天地合一”覆盖全省的远程教育和终身教育平台。构建多层次、交互式的远程教育体系,面向学校、广大农村、边疆民族地区提供教育和培训服务,满足社会成员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消除信息孤岛和知识孤岛,实现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的智能共享,为全社会提供教育服务,推进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3.建设教育信息化人才支持服务体系

  着力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教育信息化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抓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学校校长教育信息化发展领导力的建设;到20xx年底,使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的所有教师参加不少于30课时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使100%中小学教师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强化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学校校长、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意识态度、知识技能、应用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学习,普及应用信息技术,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技术特征和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教育特征,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的意识和素质,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提供人力支撑。

  4.建设教育信息化应用体系

  全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培养信息化人才。形成高校信息化人才培养体系;到20xx年使全省100%的初中生和50%的小学生都能接受信息技术教育,着力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理解掌握与信息技术文化、伦理和社会的关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好基础,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推进全社会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开设、学科教学、教育科研、教师队伍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有效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在现代教育管理、学校管理、行政管理和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积极开展教育信息化发展宏观政策、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与教育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等的研究,通过教育信息化发展性评价和管理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不断创新。

  四、加强教育信息化机制建设

  1.建立教育信息化的管理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综合性工作,必须加强领导,做好协调,齐抓统管,一把手要亲自抓教育信息化工作。必须加强人员和机构的建设,加强对教育信息化的统筹规划、任务实施、设备运营、系统管理和组织协调工作等。省教育厅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设立了领导小组办公室,成立了教育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加强了省电教馆和教科院信息中心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教育技术中心、网络中心的建设与管理,强化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指导。省、州市、县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按照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的各项标准,建设和评估各地、各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应用水平,强化对建设规范、有效使用和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按建设应用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确保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既规范、有序又充满活力。同时,要特别重视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的安全监督,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定期开展全省信息安全检查和态势评估,重点保障基础信息网络和基础数据的安全。

  2.建立教育信息化投入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建设、完善和维护不能仅靠政府投入,要整合教育系统内外的资源,并参照市场运营的规则,制定相应的政策,创新运行机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注入造血功能。采取财政投入,运营商支持,企业赞助,社会参与,学校自筹等多种途径和方法。中等学校和高等学校要保证一定的信息化经费投入;中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远程教育所需经费可纳入公用经费。义务教育保障机制的公用经费的一定比例可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

  3.建立教育信息化政策保障机制

  要建立完善政策保障机制,保证教育信息化依法、依规的健康发展和应用。建立和完善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包括: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州市、县教育系统教育信息化机构人员编制、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学科的教师配备、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和认证管理,信息数据标准等政策意见。

  4.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

  要始终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教育科研、教育管理等各个方面的应用作为评价教育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出发点和归宿,要将教育信息化应用与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的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应用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实效性。要建设高水平的专家队伍,切实加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要加快省、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四级技术服务网络平台建设,确保信息化设施的正常运行,建立教育信息化技术保障机制。

  5.建立教育信息化科研保障机制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发展很快的事业,高新技术应用最多,发展变化最快,为了确保其健康发展,必须开展前瞻性研究。以高等学校和业务部门为主,各级各类学校为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自身应用实践,研究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趋势,开发新应用,实现新的持续性发展。同时,加强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性研究,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探索教育信息化发展应用的有效规律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教育的改革发展服务。

  同志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是全球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是云南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云南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自觉肩负起大力推进云南教育信息化的历史任务,坚定信心,千方百计加快我省教育信息化的进程。

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心得体会

  肩负历史使命,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

  上午,山东省青州第一中学特级教师王爱胜老师给我们带来了《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必修2信息系统与社会》教材解读及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建议》。

  作为国家信息技术教材(教科版必修二)副主编的王爱胜老师非常接地气的给我们分享了必修二的课时安排,对必修二的课程详细的讲到了内容,解决了我们这些接触新教材不久的老师很多疑惑。同为一线老师,感觉满满的都是干货,更好的为我们今后上课提供了更加细节的指导,特别是他的很多资料都可以整理分享给我们,真的很及时,很贴心。同时,王老师以其自身经历对我们的专业能力发展也给出了建议,让我感慨颇多,对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也有了深刻的思索。

  下午,莆田市教师进修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莆田市级中小学中青年学科教学带头人,一级教师林建兰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信息技术教师的育人使命》课程,两个多小时的课程,让我们感觉很快就到了,通过她结合自己讲述了一些所见所闻,吸引了我们的注意力,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而后通过信息社会概念解读、责任地位分析、责任素养培育三个方面结合很多老师的教学案例讲解了课程,一直以来都说要把德育、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来,让我倍感我们老师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老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今后我一定要在信息课堂中加强对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具体措施如下:

  1.营造绿色网络环境

  (1)使用网络管理工具进行网络内容的过滤,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健康、绿色的网络环境。

  (2)教师在课堂中应多推荐一些优秀网站,让他们去点击浏览。他们获得的是网络美好的印象——“实用、有趣、友好”,随之也会产生良好的网络道德的雏形。网络中正确的兴趣也就建立起来了。

  2.在课堂中开展学生网络作品比赛,激发他们对电脑知识的兴趣。

  3.激励学生建立自己的个人网页与班级网站,把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对网络知识的探索。

  新时期下,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我们还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时刻把握信息技术发展的动态,始终站在新技术的前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永不懈怠的求知者。只有这样,教师才会跟上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才能够引导学生不断获取新信息。

幼儿园推进教育信息化过程的反思

  信息时代风起云涌,网络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标志,尤其是3G模式的运用更是促进了网络的便利性、广泛性及普及性,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教育信息化,顾名思义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是教学信息化。教育领域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幼儿教师在幼儿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幼儿教师教育信息素养的优劣更是推进幼儿园教育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一、幼儿园信息教育现状

  我园是新成立的一所幼儿园,目前有大班2个、中班3个、小班3个,娃娃班1个,共有幼儿290人,专职教师30人。我园目前拥有一座教学楼,配备有多功能厅、保健室、会议室、图书室、资料室、财务室、门卫室和园长室等,设施齐全。

  幼儿园虽然成立的时间并不是很长,但是,在幼儿教育信息化方面却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在幼儿园成立之初就已经配备了电脑、互联网宽带连通,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每间活动室也都配备了电脑、电子教学白板、投影仪等,全园WIFI覆盖,方便教师日常教学。但是,教师们仅仅利用其打字备课、查找资料或下载视频,如果涉及一些专业性的课件制作、白板与电脑的互联使用及移动网络的拓展使用,则需要请他人完成,或闲置不用。虽然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多数教师已经对电脑有了初步了解,并且实现了一定的应用,但是,从整体来说依然应用不充分,在幼儿园信息化教育方面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硬伤。

  二、幼儿园信息化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专业化层次低,利用不完全

  众所周知,信息化的教学过程需要对信息化网络进行专业化的利用,才可以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作用,但是,在幼儿园基本上具备网络硬件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并没有实现专业化的利用。因为幼儿教师对计算机以及对网络的利用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造成教师群体只是使用电脑备课。多数教师仅仅能从网络上查找一些资料,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性的资料,而对于将网络上下载的声音、视频转换格式投入教学或者渗入白板操作则不熟练,甚至于存在困难,更不了解如何直接用手机里的资源进行教学。另外,教师对幼儿园的网站利用不充分,虽然在网站建设的过程中对每一个班级都给予了一定的空间,按要求成立了班级博客,但是,很多班级的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一个是自己的技术原因,另外一个原因是时间紧张。

  2.软件欠缺,全面利用有限

  幼儿园教育信息化过程推进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进行信息化管理,这对幼儿园真正实现信息化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目前很多教师在使用网络以及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方面依然存在困难,所以,教育信息网络的有效利用依然没有能够在幼儿园内部普及。在园部的常规管理过程中,一些周安排、大事记、工作计划、总结等不能在平台上实现积极和有效的展示;校务公开、民主管理也不能做到经常更新;通知栏、新闻快递、学具档案和教科研等栏目也不能充分地利用。对于幼儿园来说主要是内部的信息化素养和实力比较低。信息化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尤其是良好的信息化管理可以促进幼儿园形成高效和精准的管理。

  3.家园合作模式少,信息化支持不够

  幼儿园教育中的一个核心性因素是充分发挥家园合作优势,实现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同步性,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

  家园合作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沟通不畅情况,因为从园所的角度来说,幼儿园班级多、班容量大,所以,教师每天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幼儿进行管理,家访和家长会的时间就比较少。而对于家长来说,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抽出时间参加家长会,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积极地引入网络交流模式,以便于对实体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补充。网络互动还需要形成积极和全面的信息反馈,一是教师向家长反映信息,二是家长向教师反映信息。因为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普及率不高,所以,利用信息化的手段进行交流很少,起到的作用也不是很明显。

  三、幼儿园信息化教育过程的反思

  1.提高信息化素养,促进专业化利用

  硬件建设仅仅给幼儿园教育信息化提供了条件,其中关键性的因素还是要提高教师信息化的整体性素质,这对教师实现对网络信息的全面利用是具有积极意义的。提高教师对网络积极利用的根本性因素是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不仅仅是计算机使用的基本知识培训,还需要积极地进行课件制作、Flash制作、白板运用、手机数据浏览及使用等培训,对有余力的教师可以进行编程语言的培训。在培训的基础上还需要积极发挥尖子教师的带头作用,因为很多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高是在幼儿园内部磨炼中实现的,在此种情况下就需要发挥尖子教师的带动作用。比如,在我园xx教师曾经获得过省级的信息化技术比武冠军,园部可以积极发挥这位教师的作用,对教师专业化地利用网络形成积极指导。

  2.定位信息化管理,强化信息流转

  信息化管理是提升幼儿园管理的重要因素。园部需建立一个专门的信息组,对幼儿园的信息化内容进行积极、及时、完善的管理。积极地使用幼儿园本身的网站,优化网站栏目也是促进幼儿园工作的一条根本性路径。信息化管理中首要的是教师在局域网进行网上备课,不仅节省了资源,形成统一的格式规范,对于园本教学可以进行站内共享讨论,领导检阅,及时整改,树立鲜明的本园的特色,同时也可以实现远程接收备课的信息等。另外,在信息化的管理中可以充分地利用通知栏,实现上级信息和本部信息的快速传递。推进信息化的管理还可以促进园外新闻、各项管理、园内新闻以及各项工作的网络开放性管理,可以在幼儿园管理的过程中大量地节省人力、物力,实现管理过程中的高效快捷。3.网络沟通无限,阅动家园合作

  充分地发挥家园合作模式的关键是实现有效沟通,网络沟通恰恰可以起到此作用。在家庭和教师的时间都不是很充足的情况下,利用班级QQ群、飞信、微信可以充分地实现教师和家长之间的互通,在电脑及手机中,不管是对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以及幼儿在幼儿园的信息都可以形成积极的互动和传播。而教师在利用本班博客进行幼儿教育理念和幼儿教育方法传播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家长了解教育孩子的方式和方法。当然,家长资源也可以有效利用,我们可以请个别家长参与到博客管理中,帮助班级教师整理信息,剪辑上传其他家长拍摄的视频、育儿心得,丰富博客内容,并减轻班级教师的工作量。家园合作是一种可以充分实现24小时管理幼儿的模式,网络的信息沟通可以实现家长对孩子活动内容以及对孩子参与活动影像的充分认识,实现幼儿园教学效果的显著提高。网络沟通和实体的沟通是相互促进、不可或缺的,尤其是在目前的社会背景下,网络信息的沟通是实现家园合作的

  基础。

  幼儿园教育的信息化虽然在幼儿园执行了一段时间,但是,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关键还是因为信息化的全面普及需要一个适应性的过程。幼儿园教育的信息化可以实现一种积极相互适应的教育环境,可以为教育实现完美的服务。幼儿园在信息化教育中不仅仅需要反思已经取得的成绩,还需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且在自身定位的基础上积极拓展,实现幼儿园教育向信息化的迈进。首先,积极提高幼儿教师驾驭现代教育的技术水平,继续进行各类研究。其次,可以在幼儿园网的基础上积极开通家园通栏目,实现教师与家长的无缝隙对接。并且可以在网络的基础上实现对幼儿成长档案的记录。教育的发展需要持久性的努力,从幼儿园的信息化教育过程中抓教育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可以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幼儿园工作实践的全面提

  升,为幼儿园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力量。

教育信息化培训心得体会

  我参加了小学教师计算机信息技术培训。这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我深深地体会到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走到了我们身边,认识到课堂上要把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计算机工具性能,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我体会到教育对教师在专业知识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进入21世纪,知识总量呈几何数增长,专业知识更新之快。

  所以说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如果不努力实现在专业方面发展,将跟不上不断变化的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教育专业发展不仅要帮助教师更深刻、灵活地理解学科知识,还要帮助教师理解学习者的言行,掌握关于学习的知识,了解可用的课程资源和最新教育教学技能技术,并培养教师对实践进行分析和反思的习惯和技能。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递者变成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教师和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协调、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如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或自己查找信息)进行个别化和协作式相结合的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和个别化得到较大的体现,这样的教学氛围十分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同时,教师通过现代教育媒体,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各种形式、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学习,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积极的,合作的教学模式,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到自主学习、冲学习和高效学习。在现行教学中恰当、正确地使用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对优化数学教学起着显著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手段似乎就是那么单调,黑板加粉笔。由于有些学科自身的特点,没有那么形象、生动、具体。学生起来有点枯燥无味,从而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

  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确实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多媒体计算机把语言、声音、图象、文字、动画、音乐等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教学信息,弥补了以往课堂教学中的某些不足,对教学中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同时,化抽象为具体,更加直观和具体地将信息传达给学生,不仅把学生的听觉、视觉等一起调动起来,使学生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提高了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

  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并把这次所学的内容和方法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让学生快乐成长。

信息化教育心得体会

  5月17日我有幸参加了石泉县中小学教师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会,聆听了东北师范大学朱玉民教授的讲座,我对教育信息化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技术正飞速的发展,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本知识课件的制作上。作为一名教师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并把它们应用于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短短的培训中我深深的体会到:

  一、理念上应更新

  1、这次教育信息化能力提升培训,我真正的认识到活到老学到老,只有更新观念,不断学习新知,从根本上提升专业素养,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2、作为一名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是终生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需要。还应具有现代化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掌握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网络、电脑等)对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的收集、加工、组织、运用,这些素质的养成就要求我们不断地学习,才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信息化素养成了终生学习的必备素质之一。

  二、专业知识方面

  1、聆听了朱教授“数字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基本模式及应用方法创新”专题与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老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化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了解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以及几种常用的教学模式和软件的基本应用。

  2、教育的实质是通过传播、交流信息,有目的的影响他人的活动,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五大感官对信息的获取,并按一定的目的要求,选择一定的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载体把经验,知识,方法传给学生。发挥信息传递视角的六大功能,方可创造情境,变静为动,变可见为不可见,变抽象为直观,模拟场景,转化信息,课堂教学效率才会不断提高。

  3、利用现代技术,解决传统教学手段传统信息技术教学目的的那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和影响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哪些关键性的教学因素和教学环节是整合点的不同定义。正确运用整合点的诊断方法,才能在现代教学设计中,找准有效达成教学目标的困难点。把握整合的三项原则:紧扣学习目标;适合用啥就用啥;先用传统细信息技术后用现代信息技术。

  4、学习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有效整合的八大基本模式:优化新课堂教学设计;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理解整合的实质;明确整合的目标;准确诊断确定“整合点”;优化“整合点”内容的资源设计;物化“整合点”资源设计的成果,将其转化为媒体资源,工具软件,智能软件等;恰当有效的应用整合资源达成有效的教学目标。

  5、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发展为本。”作为教师要尊重终身教育观,做好解析者,示范者,组织者,启迪者,指导者,给渔者,促进者。学生终身学习、发展观。做到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交互,合作,会学习,会活用。要以优质的数字化学习环境为支撑创新,因材施教。处理好尊重鼓励,民主平等,学会合作的师生关系。

  三、细节上的渗透

  本次培训中,朱教授注重细节上的教学渗透,他通过专题讲座与案例分析和演示操作的方式,不仅教给我们知识和技巧,更在无形中用自己的言行来引导大家,在一些细节的讲解上十分细致,恰当地渗透各学科的常识,使不同程度的老师都能得到提高,真正的学有所获。

  5月18日,罗局长精辟的总结报告,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站在教育教学改革需求的角度,融会贯通朱教授的讲座内容,不断学习、消化,对技术的应用要把握好度,不能将电子白板代替黑板,更不能被技术捆绑。教育信息化在两个课堂的建设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把两个课堂的建设做好做实,使教育信息化能力不断提升,真正达到教育信息化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教育也要时代化,要融入到现代的生活之中,融入到这个信息的时代,这个信息的社会。

  总之,培训时间虽然短暂,但我受益匪浅。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努力把所学到的教育信息化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使之真正为教育教学服务。

教育信息化培训的心得体会

  转眼间,为期14天的教育信息化培训快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深感自己与当今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的差距,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先进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深刻的认识到了只有不断的学习,接受新理念、新技术、新事物,学会并运用新理念、新技术,才能跟上现代教育的步伐。回顾这14天的学习生活历程,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

  这些天的培训,主要学习了信息化教学资源微课制作资源的收集与处理;多媒体资源的信息检索、获取与处理;录屏式微课的设计与制作、格式工厂;图形图像、音视频素材的收集与处理;彩视的制作等。另外,还到南庄三中和平洲三中听了两节科,在南庄三中老师的课上,感受到了全新的信息化教学手段;而平洲三中的讲评练“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都使我豁然开朗。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1、更新了观念

  通过培训,我了解了更多的教育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拓宽了思路,对新课程的认识与实践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对自身的素质提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2、提高了能力

  通过培训我在多媒体有效运用方面有了较大进步。本次培训不仅仅在掌握先进的信息技术知识,还增加了学员的上机实战操作训练,我学会了如何快速的在网上检索资料、cs的制作、小影、彩视、易企秀的制作等。更好地使用各种软件来支撑教学,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微课教学过程、编写学案。

  3、开阔了视野

  培训其间随同班级到南庄三中和平洲三中进行听课学习,两所学校的翻“转课堂”和“练评讲”的教学方式是信息化教学时代的代表。培训让我认识了很多教育中值得学习的榜样,开阔了视野,同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活到老,学到老。

  通过这次培训,我深刻地认认识了:只有紧跟信息化教育的步伐,才能不被这个社会所淘汰。

  5、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

  不能解决的问题,只要放在百度上搜一搜,查一查,都能迎刃而解。就像来这里培训听到老师们说得最多的两句话一样“内事不解问百度,外事不解问Goole”,“知之为知之,不知Goole知"。

  以上就是我此次培训的一点感悟,虽然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加强学习、领会体悟,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和交流,信息化这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使我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农村中教育信息化现状分析与研究对策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信息时代的变更,更新换代之快亦是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信息时代下的学生必须要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技能,才能与这个社会共同发展。信息技术课程早已被纳入义务教学大纲的必要课程之一,纵观这些年,信息技术教育现状,多多少少还存在着一些遗憾,特别是在经济并不发达的农村地区,信息技术教育开展起来难度相对较大,因此本文欲通过对农村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分析,找出解决的对策,使其缩小与城市之间的差距,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化;基础教育;对策

  一、信息技术发展的时代背景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世界各国都把信息技术发展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目标。“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不仅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事业的长足发展,也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开始接触计算机,打下了鉴定的基础。

  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了一些新发展,在城市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已经是非常普遍了,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掌握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课程要求的标准,并且在不断进步。但是,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就不尽人意了,由于经济的落后等原因,信息化的建设均与城市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农村中小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因此解决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现状分析

  (一)资金不足

  在农村,最重要的就是资金投入不够,由于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很多学校都不能发展信息化教学方式。黑板,粉笔,课本,这种传统的教学环境依然占据了主要位置。信息化教学方式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建设,要有后期的专门养护人员,需要不断的更新维护,这是一个长期的资金投入,很多学校并没有这个经济实力去实现这一点。

  (二)重视程度低

  虽然学校均设立了专门的学生机房和信息技术课程,但是升学考试大纲中并没有把信息技术作为一门重要的考核课程,信息化教学手段有或没有也跟升学率没有直接的关系,无需大力发展。校领导还是把教学重心放在了主课上面,以升学率为发展目标,不够重视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就阻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广大农村教师对于信息技术教学的手段使用并不熟悉,普遍认为不管教育制服如何改革,有没有信息化,只要把语数外三门重要学科教好就可以保证学校的升学率。

  (三)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老师绝大部分都是后期通过培训任职的,并没有计算机专业的老师,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并无扎实,也无法支撑起整个学校信息化的建设发展。由于信息技术课程在农村学校得不到重视,待遇低、地位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专业出身的老师并不愿意前往农村任教,有些学校安排其他课程老师身兼两职,造成了专业素质、业务能力均达不到要求。

  在农村教师这个庞大队伍中,年龄在45岁以上的占绝大多数,他们长期处在传统课堂下授课,已经习惯了粉笔、黑板、教科书的教学方式,对如果要对他们进行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培训,那将是一个长期且艰难的过程,短期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传统思想深远

  由于受新闻上经常出现的学生沉溺在游戏中放弃学业等这种负面消息的影响,很多家长并不赞同孩子在学生阶段接触网络,认为网络传播的大都是不良信息,对孩子的影响恶劣,也影响孩子其他课程的学习。因此,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家长是抵制的。

  (五)培训限于形式

  教育部虽倡导组织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相关培训,但是其培训效果微乎其微,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培训内容没有针对性,不能分层次培训,没有针对教师的不同基础来指定培训内容,导致学习效果参差不齐,没有实际效果。

  二是不能为专业的信息技术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信息技术发展之迅速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能力。

  三是教研水平还处于初级状态,仅限于知识点、操作技术等层面。

  (六)课程设置不合理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校都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但是也是作为选修性质课程被排入课程表。由于不被纳入升学考试,其课堂时间经常被其他主要学科所占用,学生接触电脑的时间少之又少。并且全校学生都是使用同一本教材,并没有针对学生年级的高低和接受信息技术的能力而设定专门的教材,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从学校方面来看,虽实行的是素质教育,但评价一个学校的质量依然是升学率的高低,而对于信息化建设并不受到重视,然而对学生而言,即使对于信息技术课程很感兴趣,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也会担心主课程受到影响,接触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机会不多,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二、解决对策

  (一)加强资金投入,完善设备建设

  想要发展起信息化教学一定先要把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投入相应的资金发展信息化建设,逐步改善教学环境,与城市缩小距离。首先,要配齐设备才能有长足的发展。改善多媒体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平台。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操作能力很强的一门课程,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设施,便无法完成教学内容。其次,重视信息技术老师的待遇问题,提高其地位,招贤纳士,引进专业计算机人才。最后,学校不能坐等政府拨款,应该多方面筹集资金,尽可能的将资金用于刀刃上。

  比如说,建设一间多媒体教室的费用大概在十万左右,仅是一台投影仪就需要好几万元,这对于很多农村学校都是无法承担的,但是,我们可以从资金不足的实际出发,学校自己配备网线、交换机等设备,形成自己学校的小型局域网,这样既节省了成本又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来。同时,学校应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其信息素养,使其能够通过现代丰富的远程教育资源,下载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

  (二)转变思想观念改变领导、教师、学生的思想观念,策划适合自身的信息化教学环境。对于领导和教师,应当经常组织培训和学习,让其明白信息化教育的重要之处,明白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生存的一种必备能力,如果有条件组织老师们去信息化教育建设比较完善的学校去参观学习,提升思想观念。

  上级教育部门应健全信息技术课程大纲的设置,提高其在学科中的地位,适当增加考试分值,促进老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和认识的提高,让其明白信息技术不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副科,而是当今学生必备的一门技能。

  (三)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领路人,是实践教学思想的具体实施者,所以,要实现教育信息化,加强教师的信息素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认为,首先要加强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设立专门的培训基地,设立科学的培养内容。分析教师们现有的技能水平和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状况,找出适合自己信息化发展的道理。另一方面,要明白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教育,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学会如何操作计算机。因此,应该切合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来加强专业人才的教学能力方面的培养。

  农村学校的资金有限,没有能力承担全校所有教师的教育信息化培训费用,再加上教师数量较少,超负荷的工作量,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参加校外的培训,因此,也只有学校的相关领导和骨干教师有机会去参加培训,大部分教师是没有参加过的,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停滞不前的根本性原因。

  因此,对于教师的培训是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中之重,对此,笔者提出了两个相关的培训方式: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

  1.校本培训

  所谓校本培训,就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发展规划,对本校教师所掌握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来进行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

  在校本培训时,学校要明确目标,指定计划,内容除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外,还应涉及先进的教学理念,让农村教师了解到城市中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自身情况探讨基础教育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路径和方式。

  在培训方式上,可以采用骨干培训和学员培训相结合,日常培训和集中培训相结合等方式对全校教师进行培训,市、县教育局也可派出相关专家下乡辅助其培训顺利进行。

  2.远程培训

  远程培训是培训者和受训者不在同一空间的情况下进行的,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打破了时空的限制,

  实现了优秀教育资源共享。通过远程培训,可以让教师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并能让教师根据自己的需要来灵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有利于不同基础的教师接受不同进度的培训。远程培训内容丰富,解决了农村学校缺少优秀培训教师的困难。通过远程培训,可以让教师学习计算机及网络基础知识、欣赏名师风采、接受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等能力的培训,从而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以校本培训为依托,以远程培训为主线,采用灵活的校本培训或远程培训的方式,能大大降低教师培训的费用,又能使全体教师有机会参加培训,因此,校本培训和远程培训是农村学校开展教师培训主要方式。

  (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

  应当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尽可能将机房向学生和教师开放。这样,他们就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加强这方面的学习,同时还以利用这一现代化工具为自己的学习或工作服务。比如说,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学科所需要的最新资料,教师同样也可以查询、下载自己所需要的教学信息为教学实际服务。毋庸讳言,现在的许多中小学教师中存在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可以利用本校设备对教师进行培训,制订出有关激励和奖惩措施。如: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制作课件并利用多媒体教室上多少节课,将之列为对教师学期综合考评的一项硬指标,使教师们积极主动地学习、研究信息技术与所教学科课程的融合,逐渐探索出新型的学科教学模式。同时也增强了这些设备的利用率。

  四、结束语

  在国家到地方相关教育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欠发达的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得到了长足发展,开展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保持一支高素质师资队伍的重要保证。因此,在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把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要制定相关政策,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根据教师的具体情况和不同学科背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尽快使广大教师从思想上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和现代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形成教师自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教学的良好氛围,以保障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长春师范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CSCXY2013004。

  作者简介:

  孟肖,女,1990年10月生,汉族,广东省广州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刘雨,男,1986年6月生,汉族,吉林省长春人,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

  参考文献:

  [1]祝智庭.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教程(教训人员版?初级)[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钟晓燕,瞿.西南农村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培训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教师版.2006,6

  [3]张进宝,黄怀荣.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2005,9

  [4]贾雪梅.西部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和分析[J].教育技术导刊.2005,9

  [5]张雷,刘蕾.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00,6

教育信息化的心得体会

  转眼间,参加东北师大的培训已结束了,回顾这些天的学习生活,我们忙碌着,却充实着;我们劳累着,却快乐着。因为,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有知识,更有精神上的收获与充实。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次培训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感谢郑州市教育局为我们提供这次学习的机会。能够和东北师范大学的教授们近距离的交流,深感荣幸。12月5日早上,学习培训班在东北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多功能报告厅举行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开幕式,开幕式中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和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冯长元分别讲话。这足以表明培训班的档次之高、要求之高。

  走进东北师范大学的校园,最吸引我的就是北国纷纷扬扬的大雪,领略了北国寒冷的冬天,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天气,在这次学习中,教育专家讲师和教授们共计八位为我们授课讲座,真的让我受益匪浅。

  首先东北师大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邓涛博士的专题讲座是《校长专业化与专业发展》,他从理论上向我们阐述了什么是校长专业化、如何推进校长专业化发展以及校长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他认为一个好校长等于一所好学校,校长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息息相关,要想办一所优质学校,校长的专业化成长至关重要,邓博士的讲座为各位中小学校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副主任、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中心主任、东北师范大学软件学院教授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刘茂森终身教授为我们作了《优化“整合”教学的基本途径》的演讲。在讲座中,70岁高龄的刘教授用自己诙谐幽默、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的语言,和自己的敬业精神,深深感染了我们每一位教师,刘教授高屋建瓴的教育理念让我感到收益匪浅,对整合教学的指导思想、自身特点、方法与策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领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理论前沿以及它的无穷魅力,同时也深深地感受到为迎接这信息化带来的挑战而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东北师大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研究所所长朱玉民教授我为我们作了关于《信息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应用》的讲座。朱教授虽已70多岁,却精神矍铄,语言铿锵有力,时而辅以舞蹈,时而像孩童般跳起,激情四溢。他讲课时在教室的前后左右不停地走动,朱教授详细地阐述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的基本模式的八个程序,也使我很有感触,这八个程序分别为:第一程序,优化教学设计(是前提,“整合”的学科基础);第二程序,掌握信息技术“潜在”的教育教学功能(是“整合”的技术基础);第三程序,理解“整合”的实质(“整合”的两个基本原理);第四程序,明确“整合”的目标(“整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第五程序,准确的诊断并确定“整合点”(“整合”的关键);第六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整合”的核心);第七程序,优化“整合点”资源设计成果,将其转化成有效的教育、教学功能的媒体、课件及软件工具(是优化“整合”的标志);第八程序,恰当、有效的运用“整合”的资源,有效达成一课的目标。他通过直观形象的案例,展现出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优势。最后,朱教授对《新课改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使我对教学实际的程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朱教授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以及教学评价五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我感慨颇深。

  东北师大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王海英教授的《学习动机激发与维持》的报告,王老师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并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激发与维持学生学习动机作了理论及实践指导。王老师告诉我们,学习动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来动机,是将学习结果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主要来自老师、家长及同学;第二类是内在动机,是将学习活动本身作为学习目标。两种动机并不矛盾,二者既是分离的,同时也可以相互转化。学习动机是构成学习积极性的基本因素,它不仅为学习提供直接的动力,而且制约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因此,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必须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

  此外,郑州威科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业部教育总监翟晓明的《郑州市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北京教育技术装备协会副会长周少林的《教学资源建设应用探讨》、东北师大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信息化实验校管理办公室王立平主任的《教育云与数字化校园》、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特级教师、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黄宝国的《信息化环境下校长应具备的领导力》等报告,收获颇丰。

  在这次培训中我明白了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如何去操作,也知道了教师能讲明白的知识,就不用借助于信息技术,要真正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必须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上下工夫。虽然培训的时间不长,但我们的收获多多。虽然我还有许多知识没有完全消化,有待于以后继续领会、体悟、反思,但通过这次学习、培训、交流,我和其他学员一样深深感受到了一股扑面而来的教育清风,明确了今后的努力方向。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要不断的消化吸收,将这次培训中所学理论和教学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幼儿园校车安全管理制度

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