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历史观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以史为鉴继往开来

  世界虽然是变化发展的,但总是能够给我们留下些不变的东西。面对这些到我们面前依然存在的东西,我们应该怎么做?是坚守还是改变

  儒学自孔子以来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两千多年来,虽几经遭受波折但最后总能平静,消灭儒学,秦始皇没有成功,五四运动没有成功,而当时彻底到极致的“文革”,随着现在国学的慢慢兴起,也表明出他的不成功。那这流传至今的孔孟之道[注: 孔:孔子;孟:孟子。指儒家学说。],真的就那么恒古不变的吗

  我的看法是否定的。虽然儒学到现在又有兴起的趋势,但它也已全然不是孔子当年那般模样了。经过佛家,道家思想的影响,“五四”,“文革”的冲击,有些内容已被掘弃,有些被做了新的诠释。可见,尽管它传承了下来,但也经过了后人的修改和创新。

  民主主义革命不也这般。孙中山在临终时曾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于是国民党反动派接过了这个大棒,不过,他们没有成功。于是乎共产党又接过了这个重任,通过不懈的努力,建立了新中国,解放了自己的民族,让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并且,他们没有止步,三大改造的进行,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旧民主主义革民胜利的基础上又创新性地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渐渐使中国走向富强之路。

  文化政治如此,科技亦如此。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最初人们用它造出了火铳,然后经过改良又发明了子弹,子弹造大了成了炮弹,大炮造得越来越大发明出了导弹,火箭,火箭飞远了又制造出了卫星。其中的每一项都有前一项的影子,但它们又能经过创新成为新的东西,推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

  春秋战国时的百家争鸣[注: 指各种学术流派的自由争论互相批评。也指不同意见的争论。百家,这种观点的人或各种学术派别。鸣,发表见解。],你能说出几家?说不出几家了吧,为什么?那些不被后世所更改早就被埋于历史的大浪当中去了。可见,不继承难以去创新,不创新难以被继承。所以我们要以这社会发展方向为前提,对传承下来的东西进行创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才会创新得当。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有所进步。

  历史的车轮永不停歇,谁也抗拒不了世界的变迁,我们惟有继往开来!

唯物主义历史观

推出历史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正是在让向人类宣战:人类能否继续站在历史舞台上取决于我们人类如何应对这次挑战,是妥协还是对抗决定着人类站在历史舞台上的长短。妥协是我们唯一能做的。我们人类是无法战胜自然的,根本无法跟自然对抗。

  就说恐龙吧,恐龙曾在地球上盛行一时,但他们也没有一直统治地球,而是在最强盛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在恐龙强盛时由于小行星撞击地球造成了地球环境的巨大污染,也许这是偶然但恐龙从地球上消失却是事实,恐龙无法适应环境加上恐龙蛋出现问题软化无法孵化,从而使恐龙在短时间内退出来自然,成为地球上的记忆。

  环境问题虽说不是恐龙所制造的,是小行星造成的污染。但我们人类的发展,经济发展大量开采地球能源,发明了什么化学,制造了大量的化学产品,虽然表面上使人类生活的更好了,其实是把人类推向灭亡,正如老子所说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的,好与坏,得与失,利与害。”我们所造成的污染绝不亚于小行星造成的污染。恐龙出现了恐龙蛋无法孵化现象,而我们人类却出现了连体婴儿,也许你会认为古代也可能出现了连体婴儿更何况我们医疗这么发达可以把连体婴儿分开,人类灭亡是无稽之谈,但他的确出现了危害我们的生存。据我所知古代的各种史料都很少出现连体婴儿,即使医疗发达今天能将连体婴儿分开机会非常少如果一些重要器官公用根本无法分开。

  我们现在只有保护环境以减少环境的恶化,才能延长我们生存的时间。我们无法阻止我们退出历史,但我们可以延长时间,我们应该尽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地球只有一个污染却不止一种。

  人类最终会退出地球但我们可以延长我们在地球上待的时间!!

历史

  从文艺复兴到新航路的开辟,再到工业革命,西方人民不断反思自己,在反思中进步,让西方能与东方的深厚历史抗衡,迅速崛起。

  以史为鉴是时代真理,然总有些人与潮流唱反调。

  “反孔反儒”,“封建制度黑暗论”,“历史将被唾弃”的言论时有出现。

  且不说以他们对历史的了解程度是否有资格批驳历史,仅是“黑暗论”就已经站不住脚。

  无论是中国不断变更的中央官制和土地制度,还是1787年宪法、《权利法案》等,都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凝结了一代人的智慧。

  从今人之角度来看,这些制度皆有不足,但我们要明白,今人对历史的研究,应旨在注意其历史局限性,立足于当时的社会条件进行评说,如此才有研究的立场和价值。

  正因为制度是需要不断完善的,才有了政治历史等多门学科。

  倘若制度和理论一蹴而就成为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现代政府就可能瘫痪,政治和历史这些学科,也不在有存在价值了。

  然而,以史为鉴往往会被过于“专一”者误读。

  今年,巴黎圣母院失火的消息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在为文明祈祷的同时,许多不和谐的声音涌现出来。

  “谁让他们烧了我们圆明园,巴黎圣母院该烧!”

  这些所谓的爱国主义者,只将眼光停留在过去,错误地将历史当做报复的筹码。

  他们作为错误理解“以史为鉴”的代表,不仅输掉了百年前的战争,也输掉了今日的颜面。

  的确,中国不应忘记历史,不应忘记英法联军的暴行,但以史为鉴应该是反思过去的不足、奋起直追,应该是像今日中国这样,以雄姿屹立世界,而绝不是站在狭隘民族主义立场,为自己和祖国抹黑。

  “读史明智,鉴知往来”,愿你我都能把握历史潮流,做时代的弄潮儿,正视历史,研究历史,这样才能更理性看待当下,为祖国创造更好的明天!

铭记历史,正义必胜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而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在非国庆节举行大规模阅兵,足以体现中国对反法西斯的强烈重视。

  然而,现在依然还有很多人对“法西斯”的概念还处在一个模糊的状态,那究竟什么是法西斯?法西斯,即是独裁和暴政的代名词,更是一种让世界充满硝烟、哭喊声、无数无助的脸的邪恶力量。

  德国纳粹主义、意大利法西斯主义、日本帝国主义三大世界法西斯邪恶力量就一度席卷了世界。

  从1874年到1945年日本侵华期间,中国的非正常死亡人数累计达到2。8亿,经济损失50万亿美元。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入,千千万万的中国人被无情地杀戮,成了刺刀下的亡魂。遭日军直接蹂躏的伤亡人数达3500万。在无助中冻死、饿死的人不计其数。

  同样,处在西方的德国犹太人也遭到了法西斯力量中的德国纳粹主义者疯狂屠杀,将近600万正对明天充满爱与希望的犹太人,就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被抓进集中营,在一片无知中像工业流水线般地被一批批结束了生命。当他们以为只是在澡堂洗澡时,就莫名集体地被毒气夺去了生命。

  法西斯带来的是使整个世界陷入苦痛与绝望中,反法西斯是所有爱好和平民族的强烈愿望。

  开国大典时,中国只有十七架飞机,周总理说:“飞机不够,就飞两遍。”

  没有能力的国家呼吁和平只能是一句空洞的口号,等待到的又只能是被欺辱的明天。而今天的中国拥有24家核领域企业、12家火箭航天领域公司、9家飞机制造厂、14家装甲车辆生产厂、20家炮兵装备组装企业、200多家弹药生产厂和23家大型造船厂,陆军人数居世界第一。

  现今,我们拥有一千多架战斗机。同样的飞机再也不需要飞两遍了。

  尽管今天的中国军备力量已经达到世界强国的程度,但我们决不会像当时复兴的德意志和新兴的日本,霸占他国,残害践踏其他民族。

  因为中国经历过苦难,更懂得其中的伤痛苦泪,深知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我们铭记历史,不是为了仇恨曾经剥削过我们的国家,而是要正视历史,正视战争本身带给人类的灾难,铭记其中的苦难,不再重踏历史的沼泽。

  二战后,德国对战争中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全面和深刻的反省,而日本却试图抹杀历史,甚至在今年还通过了安保法,随时可能复辟日本帝国主义。

  经过中华儿女们的浴血奋战,日本于1945年无条件投降,正义最终战胜了邪恶!

  粉碎法西斯力量,拯救了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免于灭亡,数亿人民摆脱法西斯的摧残和蹂躏,逃过了人类一次空前浩劫。

  我们绝不能让法西斯力量复辟,我们要铭记历史,阻止悲剧的再次发生,坚决反对法西斯,维护正义。我们只有珍惜现在,不断增强自身文化素质,有朝一日才能投入到国家建设中,维护和平的永恒。

  尽管今日的世界还潜伏着法西斯恐怖主义者,但我们要坚信习近平主席的话:“正义必胜!”

请以客观对待历史

  一说到曹操,人们的第一印象是这样的:奸诈、诡计多端、多疑,凶狠的“奸雄”;一说到刘备,人们的印象是这样的:爱民、善良、重用人才的贤君形象。

  从很小的时候,我也是这么想的,原因很简单,《三国演义》里用了大量的文笔去写的。但我长大以后,突然渐渐明白了一件事情:这不过是作者给我们奸诈与善良。别忘了,作者本身是一个拥刘反曹的,他在主观上已经占到了刘备一方。

  曹操奸诈吗?当然,他不过是汉末的一个小官,靠着谋略与机遇,也就是作者所写的“奸诈”建立了天下。《三国演义》曾说他:“宁教我负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负我。”姑且不论这是真是假,至少从历史中很多事情上体现了这一点。然而我们想一想,从古今中外的著名政治家中,从Lincoln(这个人违反过先发发行过绿背货币)到毛泽东,哪个政治家没有用过手段?光靠民心只能立本,没有手段何来在这个竞争中生存下去?别忘了刘备在没遇到诸葛亮之前连自己的领地都没有。但作者却故意突出了这种奸诈狡猾。于是我们只看到了书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大不敬,却忘了这在乱世中保护了脆弱的汉室;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穷兵黩武,四处征战,却忘了他曾在北方实行“屯田”政策,救了无数人;于是我们只看到书中曹操因猜疑而诛杀了杨修、华佗等人,却忘了重用郭嘉的是他,重用荀攸的也是他。曹操不是完人,但也绝不是书中所写那般不堪。

  刘备善良吗?当然。他仁义,他爱民,他反对曹操那样霸道的政策,他在每一个领地上都收获百姓的爱戴,君不见荆州数十万人民都跟着他逃跑。手下人也十分忠心,关羽“千里走单骑”回到了刘备身边,徐庶“身在曹营心在汉”。他还打着“光复汉室”的旗号招摇撞骗,哦不,是广招人才。然而,任何一切的东西好到了极致便是假。作者一味地描写他的好,却忘了刘备也有他的不足之处。比如说长板桥摔阿斗,看起来像是关心部下,其实细细一想,哪一个父亲会把自己刚出生不久的儿子看得比手下人还轻?再比如说攻打益州,满口的仁义道德,说是为了“正义”而战,其实实质上就是除掉自己的同族之辈,还是用一些小手段进入益州的,即使当时益州太守刘璋昏庸无能。他为了自己的兄弟大举进攻吴国,手下几十万人战死了。可作者仍然说这是兄弟间的情义,为了仁义牺牲了几十万人,说白了,他是为了自己的兄弟、自己的私义,极其自私。刘备必然有善良的一面,但他同时也有自私的想法,也有奸诈的手段。

  或许有人会问:“管他呢,反正这只是一部小说,何必上纲上线。”诚然,如果是小说,倒也无妨。但别忘了,它是以历史作为基本素材的,很多人是把它当成历史来看。几百年来曹操就这样被那么多人误解,公平吗?文学作品可以有艺术上的加工,但历史的东西,应该有一条底线:客观、公正、合理。

  最后请那些历史作家们牢记一点:客观对待历史,不要让你的态度你的作品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历史观、价值观。

回顾历史

  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情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谈漠,然而我始终相信有一些印记时间越久会越加清晰。

  不知不觉中,已经建党91周年了,中国共产党自从1921年成立至今,走过了91年坎坷而光辉的道路,从一个只有五十多人的党组织发展成为拥有八千多万党员、执政六十多年的世界最大政党。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要抱有感激之心,感谢中国共产党带给我们繁荣富强的国家,幸福安逸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在和平的时期。

  记得那时我怀着激动的心情,郑重地写下《入党申请书》;我站在鲜红的党旗下郑重地举起右拳庄严地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我知道就在那一刻我的生命已经烙上了红色的印记--对祖国的忠诚,对人民的热爱,这是一个共产党人永远铭记在心的诺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让所有的中国人都感受到了一种特殊的悲情。我们每个人每天都被那些来自灾区的照片所震撼,所感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救灾的核心是救人,我们每位党员带头积极捐款捐物,有的甚至奋战在救灾一线。为了抢救废墟中的生命而奋不顾身,乃至一个又一个的生命奇迹接连出现。灾难给我们留下的难以忘怀的印记,历史的创痛永远定格在了这一刻。灾难更让我们深刻地铭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无数共产党人已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人间,绽开了一片烂漫的红色。

  为了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作出决定,从2008年5月19起至5月21日为全国哀悼日。每天14时28分起,全国人民默哀3分钟。届时汽车火车舰船鸣笛,防空警报鸣响在此期间,全国和各驻外机构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地震无情,夺去了许多无辜的生命,在横祸降临之后,他们成了大地震的无辜殉葬者。他们的逝去就唤起人们心中的深切同情,通过国家的和民间的祭奠形式,寄托生者的哀思。

  在过去的一个多月,我们曾经奉献出眼泪,汗水和鲜血,我们在党的领导下帮他们重建生活。同时也在重建我们自己生活,还要继续这曾是我们对幸存者,对我们自己最大的告慰。然而对于他们这样的话语,不只是转移伤悲,更不是为了忘却,无论前进的道路多么漫长,我们都已经选择了坚强。

  重新回顾历史,重温入党誓词。我更加坚定了这样一个信念:当我们拥有了共产党员的称号我们就必须担负起一份特殊的责任!让我们携起手来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党的宗旨;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共创美好的明天!

历史长河

  时光流逝,沧海桑田,因为思想,我们才能在历史的尘埃中亘古屹立;

  春花飘零,秋水经眼,因为思想,我们才能在尘世的流转中闪闪发光。

  为何君主专制能在华夏文明中矗立两千年而不倒,因为儒学思想为其统治奠定了思想基础;又为何五四运动能轰轰烈烈的展开并取得惊人的成功,因为民主科学的思想照亮了世人黑暗的内心。

  无论是个人还是民族,想要真正地强大起来,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基础,更需要思想的支撑。

  于个人而言,强大的思想是成功的源泉。看看从“负翁”变成“富翁”的史玉柱,我们便可知道再次成功的他靠的便是坚强与毅力的不屈思想;再看看霍金,科学巨人,他输出的不仅是黑洞理论,更还有他“泰山崩于前而不动”的坚定信念;再来看看乔布斯,触摸时代的创始人,他带领我们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更是带领我们进入用于探索,敢于创新的思想新世界。思想就是肥沃的土壤,孕育新苗,在它坚实的养育下,新苗便得以长成参天大树,在思想的照耀下创造出世间的传奇。

  于一个民族而言,强大的思想是开启面向世界大门的钥匙。正如撒切尔夫人与希拉里所认为的那样,只有有能力输出价值观的国家,才能算是一个“强国”。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华夏民族开始在世界屹立,引起世界关注,然而世人所慨叹的不是华夏民族的文化之魂与思想光环,世界所慨叹的只是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我们或许能引以为傲,但仔细一想,我们民族的内核与精神思想又是如何展示给世界看的?我想在那之前,中国是不为世人真正认识的,直至2008年奥运会的那场开幕式,对开幕式无与伦比的评价,亦是对中国五千年灿烂历史的评价,在那场盛典,我们向世人昭示了华夏民族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厚重的儒学思想。再想想,孔子学院在世界的盛行,不就是华夏民族价值观的输出吗?不就是华夏民族面向世界的开始吗

  枪支弹药具有摧毁一个事物外貌的力量,而思想却有主导人内心世界的强大震撼力,让思想照耀于世,方能让我们在历史长河中永恒流淌。

历史的达观

  圣贤有云: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也。人因七情六欲之阻隔,神源阶级贵贱之挡碍而不得完美。同样,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皆是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迟或张而不得完美纯粹。但是有种叫做“历史”的概念可独善其身,它没有生死簿,阎王爷找不到它;它没有两面性,哲学家找不着它,神龙见首不见尾,如实实虚。正因如此,太清、泰宁、万灵之间唯它有完美之质,也唯它可给予安慰、平和和勇敢。

  历史是学生书桌上的一本普通的书,但是要想阅读却需要很大的勇气,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接受历史的跌宕起伏,需要很大的勇气去明了达观的味道。虽然一个人只能活一辈子,但是读完了历史书便可以活上几辈子,可以从混论未开生活到笙歌太平,可以从金戈铁马生活到盛世昌隆,可以从甘受腐刑的司马迁读到智勇砸缸的司马光,可以从权相脱脱读到圣明的老人。读史使人明智,但是没告诉你,背后的鲜血足够让你鼓足勇气。所以,你得读,读鲜血,读艳花,读青天白日,读灰云黑霞,读浩然正气,读穷弱低声,读两心巧印,读怪力乱神。可以说,历史是写不尽的风韵跌变,是看不完的时运翻转,它告诉你先辈们是怎样从黑色的大幕中走来,告诉你光荣是怎样,告诉你活着要勇敢。而你最终会明白,原来勇敢只是一种历史的达观。

  历史是电视频道中百讲不厌的话题,是历久弥新的话题,是我们新时代人生活的指导与引领。你可以静静的聆听电视中介绍的每一处历史细节,你可以等到每个历史人物的悄然离别,你可以等到英雄末路,美人迟暮,你可以等待到一场前所未有的空。但你又何尝不想去温故,即便有些人死的很难看,有些人阴险狡诈,还有的命运多舛。这些可能远远无法阻止你的品鉴,因为你已经意识到这是历史,而你不需要从中幽咽悲戚,不需要从中欢声笑语,你只需要一种和谐的安慰,一种散尽炊烟人独立,潇洒流水音相闻的“寂寥”吧!你见见意识到,历史是有血有肉的,但是又是只剩下一具枯骨的。所以,你学会告诉自己心中的历史,让自己在《史记》《汉书》《资治通鉴》中安定。而你最终会明白,什么才算做历史的开朗,什么才是历史的压抑。你最后得到的安慰只存在一种达观。

  历史,亦是你的昨天,你的昨天或许挂着笑脸,或许布满阴霾,或许忙忙碌碌,或许清清闲闲,或许有萍水相逢的喜悦,或许有他乡之客的孤愁,但你仍旧给它很好的定义,也是我认为对历史最好的定义:记忆。席慕蓉曾经告诉我们,为了谁活一次记忆都是甘心的,记忆是无价的,是纯粹的,是完美的。所以请善待你的记忆,别让它刻意地被破碎,别让它无故的扔进垃圾桶里,我想善待了记忆便没有遗憾,而没有遗憾便是世上最长久的和平。你所认识的和平应该就是一种历史的达观。

  人们在明朗中等到黑幕的拉开,人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人们在历史的河流上找到一种归宿,找到属于心中的勇敢、安慰与和平。这一切便是历史的启迪,历史的达观。

我的历史观

  历史是什么?历史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对待历史

  高尔基曾言:“历史是知识分子文化活动的结果。”吉鸿昌曾言:“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而在我看来,历史是由人民创造出来,历史不单单只是由知识分子创造,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历史,只不过由于人力与相关资源的短缺,只能记录下每个时代重要的社会事实,而这些重要的社会事实大多由于文人创造,所以很多普通人认为历史与自己没有多少关系。

  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的学说,反映过去生活与社会实情,当然由于历史是人写的,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所以多多少少都会带有人的思考,判断,所以历史不一定是对,我们需要考验证明。

  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是的,历史对于国家社会而言,国家社会需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国家社会发展指引道路;此外历史对于个人而言,历史可以让人鉴古识今,少走弯路,还可以使人明智,提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修养,增长人的智慧。在我看来,多学一点历史知识,对自己做人处事,对自己的素质发展和能力提高都是非常必要的。不管以后自己从事任何职业,都是必要的。

  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中正也。是啊,历史由人而写,又因为人不是机器,是有感情的生物。再者,我们知道人是感性动物,所以记史者会不知不觉加入自己的思考,这会导致记录的历史会与真实事件出现偏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我们记录事件,应客观对待,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进行修改。

  这几年,日本不承认侵华的恶行,篡改教科书,美化侵略,这是不正确看待历史,不承认历史的行为。而德国正视历史,承认历史,敢于认错,我们可以在网上查到德国对二战的忏悔是那么真诚,不仅道歉,还赔巨额赔款,直至今日德国人还是会常去教堂或者受难者纪念碑祷告。是的,我们必须正视历史,承认历史。

论历史观

  《二十四史》记载了千年华夏的历史,现如今的人都是通过它们来了解历史,然而过度信服于典故和佳谈,就不能正确地认识一个历史人物形象,这是大多数国人的通病。这其实是传统的历史观引起的。

  其实早在二千多年前,孔子的学生子贡就曾说:“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恶居下流,天下之恶皆归焉。”大意是说纣王的罪行其实并没有史书中说的那样厉害,只是后人把各种罪行都归在纣王的身上罢了。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中称“帝纣资捷辨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知足以距谏,言足以饰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声,以为皆出己之下。”可见,商纣王广闻博见,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身材高大威猛,力量无穷,能言善辩。他的能力足以向臣下自夸,他的声望足以轻视世人。继位后,重视农桑,社会生产力发展,国力强盛。把商朝的国土扩大到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保卫了商朝的安全。毛泽东在评价帝辛时说:“其实纣王是个很有本事、能文能武的人。他统一东南,把东夷和平原的统一巩固起来,在历史上是有功的。”帝辛统一东南以后,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郭沫若在一首诗里说:“但缘东夷已克服,殷入南下集江湖,南方因之惭开化,国焉有宋荆与舒。”可见,不论是古时的吏官还是近代的文坛巨匠,都对纣王有着极高的赞誉,完全肯定了他英明神武,励精图治的明君形象。但不论是寓言影视,还是教材,都教育后世不能像他一样残暴,无道,沉醉于歌舞,他一直作为昏君的典范,作为万劫不复的反面教材。荧屏热播的《封神榜》让不细细研究历史的平常人对纣王有着怎样不堪的认识。

  相比之下,春秋的越国第二世君主勾践,卧薪尝胆的精神总是让我们引以为傲。灭了吴国,称霸一时,这些功劳自然不能抹杀。然而,就以这些所谓的“成功”给他树起“英雄豪杰”的碑传,那就荒唐至极了。他在灭吴之后因为听信谗言逼死功臣文种的行为,就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只可以共患难不可以同享福的心胸狭隘的“小人”。军师范蠡早就认清了他的这一“小人”本性,在灭吴之后及时地退隐从商,才避免了文种同样的命运。草莽皇帝刘邦,原为不折不扣的无赖,最后却统一天下,他与吕后在对付功臣的手段上,的确叫人心寒,韩信,彭越两大兵家始祖都冤屈而死,他对曾经放他生路的丁公,项羽恩将仇报。大明始祖朱元璋也是因为心胸狭隘而诛杀功臣,这都表现出了农民出身的他们有着改不掉的粗鄙。千百年来一直受到赞誉的他们就不应该戴上一个“奸雄”的帽子

  然而历史也不会抹灭那些失败的真英雄,从纣王说起,部分史学家也表示,纣王因为扞卫奴隶的权利而触犯了以周国为首的十一个小国的贵族的利益,难道不就是和商鞅一样的经历吗?他开拓山东、淮河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功绩。商朝疆域的扩展,促进了中原文明的传播,有助于华夏大地的生产力发展。他曾推行一系列革新措施,如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打破奴隶主贵族“世袭”制,大胆地从中下层提拔了一批新人,为其革新路线服务。为古代中国的最终统一奠定了物质和思想的基础,是统一古代中国的先驱者。项羽不仅有超群的武功,“力拔山兮气盖世”,而且非常讲究朋友之间的义气。在鸿门宴上他放弃了除掉刘邦的绝好机会,就是因为他看重与刘邦一道起兵反秦的患难情谊,不忍手足相残。这样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真豪杰,却因为最后败给了背信弃义的刘邦,而为“历史学家”们所不齿。但依旧有不少人赞叹他的军事才能,肯定推翻秦朝的卓越贡献,项羽才是秦末的真正豪杰!

  从客观的立场上分析中国“成败论”,就是“成者王侯败者贼”的必然趋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巾起义”叫做邪教作祟,得而诛之,而“红巾起义”却称为出师有名,替天行道。作为古时的一个吏官,的确害怕因记载有关当朝皇帝的不义之举而受刑,司马迁就是因为触犯了汉武帝而处以宫刑,但是他依旧不畏强暴,以“太史公”的公平立场详实地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事件,对人物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他的《史记》才能堪称史家之绝唱。后世的吏官谁敢冒着这样的风险去记载实情呢?只能为王侯将相树碑立传。战后的日本依旧军国主义横行,教科书明显修改了历史的真实性,妄图掩盖侵华的罪行。这难道不是让后代的历史观更加模糊,让他们更加迷茫于道德与荣辱之中吗?新世纪的我们应该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让我们正确看待历史,看到每一个历史事件的两面性,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以成败论英雄,不因情绪掩盖事实。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关于国庆节的诗歌

国家生源地助学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