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勤奋的成语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表示刻苦学习的成语

  1.艰苦卓绝:卓绝:极不平凡。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2.勤学苦练: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3.临池学书:临:靠近,挨着。指刻苦练习书法。

  4.力学不倦:力学:努力学习。倦:疲倦。勤勉学习而不知疲倦。

  5.绝甘分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6.学如登山:学习象登山一样。比喻要努力攀登,逐步提高。

  7.力学笃行: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8.照萤映雪:利用萤火虫的光和白雪的映照读书,形容刻苦地读书精神。

  9.群起效尤:大家一起向坏的学习。

  10.夺胎换骨:本为道家语,指夺人之胎以转生,易去凡骨为仙骨。后比喻学习前人不露痕迹,并能创新。

  11.志坚行苦:行:行为。指意志坚定,行为刻苦。

  12.独学寡闻:独学:指自学而无以指导切磋。独自学习,无人切磋,则孤陋寡闻。形容孤偏鄙陋,见闻不多。

  13.磨穿铁砚: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14.折节读书: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15.只争朝夕: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16.发愤忘餐:发愤:下决心,立志;餐:吃饭。发愤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17.刻苦耐劳:刻苦:很能吃苦;耐:禁得起、受得住。工作勤奋,经得住繁重的劳累。

  18.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19.绝少分甘: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0.大可师法:师法:学习效法。值得学习和效法。

  21.雪天萤席:比喻不分寒暑,刻苦读书。

  22.学非所用:所学的不是所应用的,所应用的不是所学的。比喻学习与实践相脱节。

  23.引锥刺股: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24.勤学苦练: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25.笃志不倦: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26.埋头苦干:专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27.分甘绝少:绝:拒绝,引伸为不享受;甘:好吃的。好吃的东西让给人家,不多的东西与人共享。形容自己刻苦,待人优厚。

  28.顿学累功:愚笨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取得成就。

  29.坚苦卓绝:坚忍刻苦的精神超过寻常。

  30.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

  相关阅读:古代刻苦学习的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车胤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形容勤奋的成语

勤奋读书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 biān sān jué)

  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因为不断翻阅,导致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十分勤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是在竹简上写字,一根竹简多则几十个字,少则八九个字,一部书要用许多竹简。通过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按次序编连起来才最后成书。通常,用丝线编连的叫"丝编",用麻绳编连的叫"绳编",用熟牛皮绳编连的叫"韦编",其中为熟牛皮绳最为结实。像《周易》这样厚重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通过熟牛皮绳编连起来的。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周易》读了很多遍,又附注了很多内容,不知翻开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通常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以此比喻读书勤奋用功。

  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够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了。"

  囊萤映雪(náng yíng yìng xuě)

  囊萤:晋代车胤少时家贫,夏天以练囊装萤火虫照明读书;映雪:晋代孙康冬天常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家境贫穷,勤学苦读。

  晋代孙康由于没钱买灯油,早上要给地主干活。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是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十分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找了一只白绢口袋,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即使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悬梁刺股(xuán liáng cì gǔ)

  东汉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敬,是有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经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他找来一根绳子一头绑在自己的头发上, 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当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他马上就清醒了,又继续读书学习。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他下定决心,发愤读书。 他经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在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剧烈的疼痛使他很快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手不释卷(shǒu bù shì juàn)

  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没有文化知识,孙权鼓励他学习史书与兵法。吕蒙总是推说军兵事多没有时间学习。

  停了停, 孙权又说:“你的事情总没有我多吧?我并不是要你去研究学问, 而只是要你翻阅一些古书,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罢了。”孙权说:"时间嘛,要自己去挤出来。从前汉光武帝在行军作战的紧张关头,手里还总是拿着一本书不肯放下来呢!为什么你就没有时间呢?"

  吕蒙问:"可我不知道应该去读哪些书?"

  孙权听了,微笑着说:"你可以先读些《孙子》《六韬》等兵法书, 再读些《左传》《史记》等一些历史书,这些书对于以后带兵打仗很有好处。"

  吕蒙听了孙权的话,回去便开始读书学习,从此手不释卷,并坚持不懈。最后做了吴国的主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jiān)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李密用薄草做的鞍鞯骑牛,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书。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慢慢地跟在他后面,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觉得很惊奇。回家后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风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就倾心结交李密。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成语故事—负薪读书

  事出《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成语故事—带经而锄

  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

  成语故事—挟策读书

  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成语故事—高凤流麦

  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有关勤奋学习的成语故事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囊萤映雪”这则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后来,他当了一个大官。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 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 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这对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 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是苏秦\"刺股\"的故事。

  春秋时的书,主要是以竹子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写字。竹简有一定的长度 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则几十个,少则八九个。一部书 要用许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之类的东西编连起来才 能阅读。像《易》这样的书,当然是由许许多多竹简编连起来的,因此 有相当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内容。不久又读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接着,他又读第三 遍,对其中的精神、实质有了透彻的理解。在这以后,为了深入研究 这部书,又为了给弟子讲解,他不知翻阅了多少遍。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他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江泌的人,江泌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爸爸瘫痪、妈妈又常常生病,江泌白天要去外面工作赚钱养家,晚上还要帮妈妈做事,根本没有钱也没有时间去上学读书。有一天晚上,家里的人全部睡着以后,江泌一个人坐在屋子里,突然,他看到窗外的月光好亮,江泌心想:“这么亮的月光,我可以用它来看些书,就不愁没钱点灯看书了。”可是,月亮会慢慢移动,江泌就拿着书随着月光一边移动一边看书,直到月光不见为止。有时候,江泌白天工作太累,到了晚上还是努力提起精神看书,就这样,一天一天过去了,江泌的学问越来越好,终于变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大学问家!

  后来,大家就用“随月读书”来形容一个人用功读书,不怕辛苦的精神!

形容勤奋学习的成语典故故事

  ——原来古代的学霸是这样练成的

  1、悬梁刺股

  形容发愤读书的典故。悬梁,语见《太平御览》引晋张方《楚国先贤传》:“孙敬好学,时欲寤寐(打瞌睡),悬头至屋梁以自课”;刺股,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苏秦)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大腿),血流至足。”

  2、韦编三绝

  形容刻苦认真读书的典故。语出《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研究得差不多)矣。’”韦编,是用来串连竹简的熟牛皮;三绝,是断了三次。此典的其它形式有:“绝编”、“三编绝”、“韦三绝”、“绝韦编”、“三绝韦编”等。

  3、下帷读书

  形容闭门谢客、专心读书学习的典故。语出《史记·儒林列传·董仲舒》:“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此典的其它形式有:“下帷(帏)”、“下书帷”、“闭户垂帷”、“垂帷闭户”等。

  4、三余读书

  形容抓紧时间学习的典故。语出《三国志·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裴松之注解所引《魏略》:“(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5、焚膏继晷

  形容夜以继日地勤奋读书。语出韩愈《昌黎集·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记事者必提其要,篡言者必钩其玄(成语“提要钩玄”出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膏油以继晷(点上灯来继续白天的学习),恒兀兀以穷年(长年累月都这样坚持)。先生之业可谓勤矣。”

  6、十年窗下

  形容长期闭门苦读的典故。语出金元间刘祁《归潜志》:“南渡后疆土狭隘,止河南、陕西,故仕进调官,皆不得遽。人仕或守十余载,号重复累,往往归耕或教小学养生。故当时有云: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今日一举成名天下知,十年窗下无人问也。’”后人便以“十年窗下”、“寒窗十载”、“寒窗之下”、“十载寒窗”、“灯窗十载”等词语来形容长期清贫自守,闭门苦读。

  7、负薪读书

  《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买臣字翁子,吴人也。家贫,好读书,不置产业,常艾薪樵,卖以给食,担束薪,行且诵书。其妻亦负戴相随,数止买臣毋歌呕道中。买臣愈益疾歌,妻羞之,求去。买臣笑曰:年五十当富贵,今已四十余矣。女苦日久,待我富贵报女功。’”

  此典一般以“负薪”或“负樵”的形式出现。有时,此典也用来形容未遇时的贫居生活。

  8、牛角挂书

  《新唐书·李密传》:“(李密)闻包恺在缑山,往从之。以蒲鞯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

  后人遂以“书横牛角”、“角挂经”、“茧栗挂汉书”、“束书牛角”、“书挂(牛)角”、“牛角之悬”来形容勤奋读书。或以“挂犊之才”、“牛角书生”来指勤奋学习而才思卓捷的书生。

  9、带经而锄

  形容生活贫苦依然坚持学习的典故。语出《汉书·公孙弘、卜式、倪宽传》:“(倪宽)受业孔安国,尝为弟子都养(为弟子们做饭),时行凭作(有时还要下地干活),带经而锄,休息辄诵读,其精如此。”此典常以“带经锄”的形式出现。

  10、挟策读书

  比喻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庄子·外篇·骈拇第八》:“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策,写书的竹简。博寒,古代的一种游戏。后人便以“挟策”、“挟册”、“挟策读书”、“挟策亡羊”、“读书亡羊”表示专心致志地勤奋读书。

  11、高凤流麦

  形容专心致志勤奋读书的典故。语出《后汉书·逸民传·高凤》:“高凤字文通,南阳叶人也。少为书生,家以农亩为业,而专精诵读,昼夜不息。妻尝之田,曝麦于庭,令凤护鸡。时天暴雨,而凤持竿诵经,不觉潦水流麦。妻还怪问,凤方悟之。其后遂为名儒,乃教授业于西唐山中。”后人于是以“流麦”、“麦流”、“弃麦”、“麦不收”、“中庭麦”、“高凤”等来形容专心读书。

  12、温舒编蒲

  形容勤学的典故。事出《汉书·贾枚邹路传》:“路温舒字长君,巨鹿东里人也。父为里监门。使温舒牧羊,温舒取泽中蒲,截以为牒,编用写书。”晋时的王育也在牧羊时折蒲学书,最后博通经史。此典的其他形式有“编蒲”、“截蒲”、“削蒲”、“题蒲”、“编简”等。

  13、凿壁偷光

  形容贫寒之士刻苦夜读的典故。出自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此典又可写作“凿壁借光”、“凿壁借辉”、“穿壁借光”、“偷光凿壁”,或简称“凿壁”、“偷光”、“匡壁”等。

  14、映月读书

  比喻在生活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的典故。事出《南齐书·孝义传·江泌》:“(江)泌少贫,昼日斫屧(做鞋子),夜读书,随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顶)。”此典流传甚广,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读”、“对月影”等形式。

  15、囊萤映雪

  比喻贫士苦读的典故。“囊萤”典出《艺文类聚·续晋阳秋》:“车胤字武子,学而不倦。家贫不常得油,夏日用练囊盛数十萤火,以夜继日焉。”“映雪”典出《初学记》卷二引《宋齐语》:“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此两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萤”、“聚萤”、“照萤”、“读书萤”、“映雪”、“照雪”、“窗雪”等,两典并用还有“雪窗萤火”、“萤雪”等形式。

读书勤奋成语及其故事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由于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导致夜晚不能读书,但是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孙康映雪苦读)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囊萤夜读)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朱买臣负薪读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李密牛角挂书)

  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孙敬悬梁苦读)

  凿壁借光

  年轻时十分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匡衡晚上想读书的时候,常因没有亮光而发愁。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就在墙壁上悄悄地凿了一个小孔。让隔壁人家的烛光透过来。就这样,他经常学到深夜,后来成了西汉著名的学者,曾做过汉元帝的丞相。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员。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头因只是影响事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匡衡凿壁偷光)

  以荻画地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勤奋学习的成语

  悬梁刺股

  拼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简拼: xlcg

  近义词: 悬头刺股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枕典席文

  拼音: zhěn diǎn xí 简拼: zdx解释: 谓以典籍为伴,勤于读书学习。

  孳孳不倦

  拼音: zī zī bù juàn 简拼: zzbj

  近义词: 孜孜不倦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解释: 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出处: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性沉深好学,孳孳不倦。”

  例子: 曼华《同盟会时代<民报>始末记》:“其~所提倡革命者,厥为三民主义。”

  幼学壮行

  拼音: yòu xué zhuàng xíng 简拼: yxzx

  解释: 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报负。

  出处: 《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例子: 行吾之道,不负吾~之志矣。(明·赵弼《愚庄先生传》)

  力学笃行

  拼音: lì xué dǔ xíng 简拼: lxdh

  解释: 〖解释〗力学:努力学习。笃行:切实地实行。勤勉学习且确切实践所学。

  出处: 〖出处〗宋·陆游《陆伯政山堂稿序》:“伯政家世为儒,力学笃行,至老不少衰。”

  例子: 〖示例〗孝孺有兄孝闻,~,先孝孺死。 《明史·方孝孺传》

  万世师表

  拼音: shì shī biǎo 简拼:

  解释: 万世:很多世代,非常久远;师表:表率。值得永远学习的榜样。

体现勤奋学习的成语

  1、手不释卷

  2、通宵达旦

  3、悬梁刺股

  4、坚苦卓绝

  5、只争朝夕

  6、凿壁偷光:把墙弄个窟窿之后别人的光读书

  7、兢兢业业

  8、水滴石穿

  9、不耻下问

  10、程门立雪:冒着大雪站在门口等老师

  11、鸡鸣而起

  12、心无旁骛

  13、映雪读书

  14、艰苦奋斗

  15、分秒必争

  16、坚持不懈

  17、韦编三绝:勤奋发奋的读书,把书都读烂三次

  18、勤奋好学

  19、废寝忘食

  20、目不窥园

  21、饱读诗书

  22、卧薪尝胆:指的是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艰苦奋斗发奋图强的故事

  23、持之以恒

  24、一丝不苟

  更多:

  (1)囊萤映雪:用萤火虫照明读书,借着雪光照明读书。形容勤学苦读。

  (2)悬梁刺股:把头发挂在梁上,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发奋刻苦学习。

  (3)韦编三绝:韦:熟牛皮。韦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条把竹简编联起来,做韦编。三:多次。绝:断。反复研读,以致编联竹简的的皮绳断了多次。指读书勤奋刻苦。

  (4)程门立雪:冒着大雪在程颐的门前站着,形容尊师重道,虔诚求教。

  (5)凿壁偷光:凿穿墙壁引过光线。形容家境贫困仍刻苦勤学。

  (6)牛角挂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比喻勤奋好学。

  (7)昼耕夜诵:白天种地,夜晚读书,形容抓紧时刻学习,读书勤奋。

  (8)圆木警枕:用圆木做枕头,睡着时容易醒,不会懒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奋不懈。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发奋图强,刻苦磨练自己。

  (9)卧薪尝胆:在柴草上睡觉,饭前先尝尝苦胆。比喻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破釜沉舟:砸碎锅,凿沉船。比喻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干到底。

  表示专心学习的成语

  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废寝忘食、专心致志手不释卷

  全神贯注、聚精会神、目不转睛、一心一意、目不斜视

  在适当的时候学会放手,是最高级的优雅。有句话说得很好:手握得太紧,东西会碎,手会疼;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有些人,宁可放手,也不必做无谓的挽留。总有一些事情让我们无可奈何,但无论何时何地,都别忘了守住心里的阳光。路不通了,就选择绕行;心委屈了,可以选择离去。要记得,你才是生活的主人,别为了一些不重要的人和事把自己搞得身心俱疲。当你学会潇洒地转身之后就会发现,不远的将来可能有一片更美的风景。人生这套题,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就看你想怎么做。不能接受,那就改变,不能改变,就试着放下。要懂得如何让自己开心,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要留给那些真正值得付出的人。从从容容、简简单单,对未来满怀希望。

勤奋好学的成语

  你知道哪些描写勤奋好学的成语呢?勤奋好学的成语大多都使用在对人的描写中,那下列这些关于勤奋好学的成语你有使用过吗

  闻鸡起舞[īqǐ]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勤学苦练[qínxuékǔliàn]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一丝不苟[yīsībùgǒu]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一心一意[yīxīnyīyì]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全神贯注[quánshénguànzhù]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聚精会神[jùjīnghuìshén]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目不斜视[ùxiéshì]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也形容只朝一个方向看。

  专心致志[zhuānxīnzhìzhì]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废寝忘食[fèiqǐní]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发奋图强[fāfèntúqiáng]下定决心,努力追求进步。

  目不转睛[ùzhuǎnjīng]眼珠子一动不动地盯着看。形容注意力集中。

  手不释卷[shǒubùshìjuàn]释:放下;卷:指书籍。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昼耕夜诵[zhòugēngyèsòng]白天耕种,夜晚读书。比喻读书勤奋。

  孜孜不倦[zīzībùjuàn]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

  勤学好问[qínxuéhào]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凿壁偷光[záobìtōuguāng]原指西汉匡衡凿穿墙壁引邻舍之烛光读书。后用来形容家贫而读书刻苦。

  天道酬勤[tiāndàochóuqín]天道:天理;酬:报;勤:勤奋。上天会酬报勤奋的人。指下了苦功夫必然会有成就。

  铁杵磨针[tiěchǔēn]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囊萤映雪[nángyíngyìngxuě]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悬梁刺股[xuánliángcìgǔ]形容刻苦学习。

勤奋学习的成语

  《勤奋学习的成语》

  1、通才硕学,通儒硕学,调嘴学舌,文江学海,枉辔学步

  2、敏而好学,末学肤受,贫不学俭,品学兼优,诠才末学

  3、文人学士,晚生后学,文宗学府,学步邯郸,学而不厌

  4、勤学苦练,上当学乖,市民文学,宿学旧儒,硕学通儒

  5、道山学海,笃学不倦,独学寡闻,笃学好古,笃信好学

  6、不愧下学,不愧下学,博学多才,博学多闻,博学洽闻

  7、困而不学,款学寡闻,临池学书,力学不倦,力学笃行

  8、磨砺自强,临池学书,十年寒窗,口不绝吟铁面枪牙

  9、锲而不舍,刺股读书,废寝忘食,十载寒窗,攻苦食淡

  10、高才大学,高才绝学,孤学坠绪,高斋学士,邯郸学步

  11、学贯中西,学海无涯,学究天人,学老于年,效颦学步

  12、教学相长,家学渊源,绩学之士,困而学之,口耳之学

  13、艰苦卓绝,勤学苦练,引锥刺股,饮胆尝血绝甘分少

  14、青藜学士,青钱学士,曲学阿世,勤学好问,曲学诐行

  15、囊萤映雪,口不绝吟,刻苦钻研,饮胆尝血埋头苦干

  16、才学兼优,村学究语,虫鱼之学,斗酒学士,笃实好学

  17、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学富才高,学非所用,学富五车

  18、钝学累功,顿学累功,攻苦食淡,卧薪尝胆,悬梁刺股

  19、学浅才疏,学如不及,犹恐失之,学如穿井,学如登山

  20、孙康映雪,勤学苦练,埋头苦干,废寝忘食十年磨剑

  21、顿学累功,钝学累功,道学先生,笃志好学,断织劝学

  22、穿壁引光,勤奋好学,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志坚行苦

  23、悬梁刺股,临池学书,十年寒窗,艰苦卓绝,刺股读书

  24、不学无术,不学无识,饱学之士,长材茂学,才疏学浅

  25、鸿儒硕学,宏儒硕学,好学不倦,记问之学,钜学鸿生

  26、铁面枪牙,绝甘分少,刻苦耐劳,十年磨剑,凿壁偷光

  27、孜孜不倦,刻苦耐劳,攻苦食俭,手不释卷,刻苦钻研

  勤奋学习的成语(二):

  1、只争朝夕

  解释:朝,早晨;夕,晚上;朝夕,形容时间短暂。比喻抓紧时间,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目的。

  出处:明?徐复祚《投梭记?却说》:今朝宠命来首锡,掌枢衡只争旦夕。

  2、废寝忘食

  解释:废,停止。寝,睡觉。忘,忘记,食,吃饭。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很刻苦,专心致志。

  出处:南北朝?王融《曲水诗序》:犹且具明废寝;昃晷忘餐。

  3、孜孜不倦

  解释:孜孜,也作孳孳,努力不懈的样子。不倦,不知疲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刻苦,不知疲倦。形容十分努力。

  出处:《尚书?君陈》:惟日孜孜,无敢逸豫。

  4、朝乾夕惕

  解释:乾,乾乾,即自强不息;惕,小心谨慎。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周易?乾》: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5、悬梁刺股

  解释:形容刻苦学习。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6、学而不厌

  解释: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到不会厌烦的地步。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7、引锥刺股

  解释:锥,锥子;股,大腿。晚间读书时想睡觉,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形容学习勤奋刻苦。

  出处:《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8、映雪读书

  解释:利用雪的反光读书。形容读书刻苦。

  出处:南朝?梁?任彦升《为萧扬州荐士表》:至乃集萤映雪,编蒲缉柳。

  9、幼学壮行

  解释:幼时勤于学习,壮年施展抱负。

  出处:《孟子?梁惠王二》:夫人幼而学之,壮而欲行之。

  10、折节读书

  解释:折节,改变过去的志趣和行为。改变旧习,发愤读书。

  出处:《后汉书?段?传》:?少便习弓马,尚游侠,轻财贿,长乃折节好古学。

  11、发愤忘食

  解释:努力学习或工作,连吃饭都忘了。形容十分勤奋。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12、夙夜匪懈

  解释:夙夜,早晚,朝夕;匪,不;懈,懈怠。形容日夜谨慎工作,勤奋不懈。

  出处:《诗经?大雅??民》: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

  13、分秒必争

  解释:一分一秒也一定要争取。形容抓紧时间。

  出处:《晋书?陶侃传》: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14、焚膏继晷

  解释:点上油灯,接续日光。形容勤奋地工作或学习。

  出处:唐?韩愈《昌黎集?一二?进学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15、磨穿铁砚

  解释:磨穿了铁铸的砚台。形容立志不移,持久不懈。也形容笔墨功夫之深。

  出处:宋?陆游《寒夜读书》诗: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那计年。

  16、勤勤恳恳

  解释:形容勤劳踏实。也形容勤恳的样子。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曩者辱赐书,教以顺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

  关于勤奋学习的成语出处及解释默认分类

  17、勤学苦练

  解释:勤奋、认真学习,刻苦训练。

  示例:他的儿子听后,再不敢妄图侥幸走上捷径,经过真正的勤学苦练,终于也成为书法家。(

  18、手不释卷

  解释:看书入迷,手都不舍得放下书,形容勤奋好学。释:放下;卷:指书籍。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19、夙兴夜寐

  解释:夙,早;兴,起来;寐,睡。早起晚睡。形容勤奋。

  出处:《诗经?卫风?氓》: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20、坐以待旦

  解释:待,等待;旦,天亮。坐着等天亮。多形容勤恳。

  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

  勤奋学习的成语(三):

  1、以学愈愚

  2、抗颜为师

  3、夜以接日

  4、学贵有恒

  5、知物由学

  6、活到老学到老

  7、面壁九年

  8、循循善导

  9、博学笃志

  10、好学深思

  11、不足为法

  12、善诱循循

  13、切磋琢磨

  14、半部论语治天下

  15、多歧亡羊

  16、学如逆水行舟

  17、开华结实

  18、驽马十驾

  19、水积成川

  20、胡服骑射

  21、顿学累功

  22、开花结实

  23、春花秋实

  24、学不躐等

  25、困而不学

  26、学优而仕

  27、修学务早

  28、晚生后学

  29、因材施教

  30、不耻下问

  31、活学活用

  32、一世师表

  33、悬头刺骨

  34、不求甚解

  35、发愤忘食

  36、发愤忘餐

  37、寝食俱废

  38、穷日落月

  39、钝学累功

  40、半工半读

  41、思而不学则殆

  42、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43、忘餐废寝

  44、好学深思,心知其意

  45、一暴十寒

  46、春华秋实

  47、善与人同

  48、刺股悬梁

  49、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0、学如不及

  51、行而世为天下法

  52、循序渐进

  53、恃才不学

  54、然糠照薪

  55、藏修游息

  56、孳孳不倦

  57、浮光略影

  58、车在马前

  59、春诵夏弦

  60、笃志不倦

  61、循循善诱

  62、择善而从

  63、非学无以广才

  64、挟?读书

  65、学如穿井

  66、终日不倦

  67、师逸功倍

  68、不知肉味

  69、宵分废寝

  70、循常习故

  71、幼而学,壮而行

  72、食古而化

  73、悬梁刺骨

  74、孜孜不倦

  75、学海无边

  76、学步邯郸

  77、贻误后学

  78、转益多师

  79、学而不厌

  80、学然后知不足

  81、博学审问

  82、鲁斤燕削

  83、困而学之

  84、大可师法

  85、学问思辨

  86、开华结果

  87、夜以继日

  88、鹦鹉学语

  89、刺股悬头

  90、一曝十寒

  91、盈科后进

  92、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93、心有鸿鹄

  94、蓬赖麻直

  95、勤学苦练

  96、学如登山

  97、小学而大遗

  98、冷暖自知

  、为人师表

  100、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101、择其善者而从之

  102、断织劝学

  103、执经叩问

  104、不愧下学

  105、枉学屠龙

  106、力学不倦

  107、善诱恂恂

  108、习无不精

  109、学以致用

  110、为人楷模

  111、幼学壮行

  112、燃膏继晷

  113、群起效尤

  114、枕典席文

  115、好学不厌

  116、邯郸学步

  117、切?琢磨

  118、修身慎行

  11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120、朝益暮习

  121、贪多务得

  122、学非所用

  123、勤工俭学

  124、鹘仑吞枣

  125、梧鼠学技

  126、独学寡闻

  127、玉不琢,不成器

  128、学而后知不足

  129、夜而忘寐

  130、力学笃行

  131、闭门读书

  132、鸿鹄将至

  133、师其意不泥其迹

  134、夜寝早起

  135、笃学好古

  136、勤学好问

  137、一齐众咻

  138、恂恂善诱

  139、学而优则仕

  140、下学上达

  141、杂学旁收

  142、好学不倦

  143、广师求益

  144、贪多嚼不烂

  145、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146、汉人煮箦

  147、撑上水船

  148、悬头刺股

  149、洒扫应对

  150、临阵带兵书

  151、窥涉百家

  152、浮光掠影

  153、学不能够已

  154、夜而忘寝

  155、废寝忘餐

  156、三人行,必有我师

  157、悬梁刺股

  158、敬业乐群

  159、能者为师

  160、苦学力文

  161、日以继夜

  162、万世师表

  163、学优则仕

  164、居安资深

  165、刺骨悬梁

  166、师心而不蹈迹

  167、据鞍读书

  168、夺胎换骨

  169、圣人无常师

  170、口不绝吟

  171、继晷焚膏

  172、夜以续日

  173、引锥刺股

  174、跬步千里

  175、宵旰攻苦

  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考察,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事先检验,看其是否值得信赖。此乃人生成败之关键,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虽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机遇。人们根据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乐与某人为伍,并不表示他是知已。有时我们对一个人的才华没有信心,但仍能高度评价他的幽默感。有的友谊不够纯洁,但能带来快乐;有些友谊真挚,其内涵丰富,并能孕育成功。一位朋友的见识比多人的祝福可贵得多。所以朋友要精心挑选,而不是随意结交。聪明的朋友则会驱散忧愁,而愚蠢的朋友会聚集忧患。此外,若想让友谊地久天长。这需要技巧和判断力。有的朋友需近处,有的则需远交。不善言谈的朋友可能擅长写信。距离能净化近在身边无法容忍的缺陷。交友不宜只图快乐,也要讲求实用。一位朋友等于一切。世间任一美好事物的三大特点,友谊兼而有之:真、善、专一。良友难遇,如不挑选则更难求。保住老朋友,比结交新朋友更重要。交友当寻可长久之友,如得其人,今日之新交,他年自成老友。最好的朋友是那些历久常新,能与之共享生活体验者。没有朋友的人生是一片荒原。友谊使欢乐加倍,痛苦减半;它是应对厄运的不二良方,是可以滋润心田的美酒。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学生职业规划1000字

回门宴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