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音乐的力量

  目前国内更多的儿童音乐教育是从“音乐的技巧教育”开始的,例如让孩子学习各种乐器的演奏等等,但这仅仅停留在技巧和技术的层面上,这种方式的美育过程对于大多数的孩子似乎成为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从更人性化的角度出发,积极倡导音乐教育对于更多的儿童来讲应该从“素质与养成教育”开始,而音乐素质的养成教育应该从聆听开始。从一个刚刚受孕的生命萌芽到孩子出生,从零岁到牙牙学语,从混沌初开到理性的建立,孩子应该拥有的更多的音乐教育方式是聆听,更多的教育机会还是聆听。正确的聆听不但可以建立起孩子正确的审美态度,而且对孩子健全的人格会起到潜移默化的完善作用。一系列的科学实践表明,从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受到音乐美的熏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儿童的音乐教育,最重要的是使他们习惯于音乐的聆听,并产生相当的兴趣,要让孩子们按照成年人的欣赏方式从音乐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感受是不可能的。选择什么样的音乐给孩子听就变得尤为重要。大多数孩子的天性是活泼好动的,他们很难在相当的一段时间内集中注意力,所以让孩子们产生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持续性,使他们不会出现聆听的疲劳是我们进行早期音乐教育应该研究的主要课题,因此,幼儿音乐教育的第一步,就是要培养他们愉快聆 - 1 -

  听音乐的态度。这不取决于孩子们,而是取决于我们提供什么样的音乐给他们。音乐教育包括音乐欣赏和音乐表现两个领域,一方面要培养儿童积极的音乐表现力,使他们能唱自己想唱的歌,演奏自己喜爱的乐器;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儿童的音乐感受力,使他们能够够感受音乐所变现的内容和美感。通过音乐欣赏可以非常有效地培养孩子对于音乐的感受、理解和审美有着巨大的作用,进而促进其音乐表现力和音乐创造力的增长。

  《越听越聪明》就是从孩子的欣赏角度出发,遴选了音乐史上经典永恒的古典音乐小品汇集成两张CD呈献给小听众,这其中包括几方面的音乐类型,一种是培养孩子具有崇高情操与纯净心灵的音乐,如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莫扎特的“第20号钢琴协奏曲”、舒伯特的“圣母颂”等;一种是拟人化的动物世界,这种类型可以建立起孩子对音乐旋律的形象化感受,使小听众获得一种听觉上的经验与艺术通感,如圣-桑的《天鹅》、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和《糖果仙女舞曲》、以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野蜂飞舞》等;一种是通话般的音乐意境,让音乐给孩子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如舒曼的《梦幻》、维尔瓦第的《狩猎》、莫扎特的《小星星变奏曲》等。普罗艺术收到许多家长的来信来电,在获得巨大鼓励后,再接再厉,推出了《越听越聪明》第2集。这个专辑同样分为两张CD,但不同的是,两张CD具有截然不同的音乐氛围。CD1以柔板、慢板式的乐曲为主,非常适合 - 2 -

  孩子入睡前欣赏,从肖邦的《降B小调夜曲》、舒曼的《孩子入睡》、门德尔松的《梦》、一直到维尔瓦第的《冬》,那种安静、从容、温暖的感觉自始至终;CD2则以行板、快板的乐曲为主,如柴可夫斯基的《芦笛舞曲》、穆索尔斯基的《鸡雏的舞蹈》、巴赫的《勃兰登堡协奏曲》等,音乐充满活泼的气氛和活跃的情感起伏,可以调动和刺激孩子,使他们的听觉处于兴奋的状态,建立他们的信心和积极的心态。

  对于音乐与人类智慧活动之间的关系,自古以来就有无数音乐家和哲学家对之进行过研究和阐述。古希腊人认为音乐是一种感召心灵的神奇力量,他们把人类社会的各种美德都归之于音乐的作用,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毕达格拉斯等古希腊哲学家都曾深入研讨和发展了音乐对于情感和道德的影响的理论;法国大文豪雨果曾指出,开启人类智慧宝库的钥匙有三把:一把是数学,一把是语言,一把是音符,数学使人学会思维,语言使人获得知识,音符则使人富于幻想;而到了现代,一系列的科学实验结果表明,从小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不仅可以使他们受到艺术美的熏陶,还对其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影响,儿童音乐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IQ(智能或智商)的高低是天生的。如今,北美和欧洲的医学界、生理学界以及脑力研究专家等已对人类IQ(智能或智商)的高低有了新的发现和解释,人 - 3 -

  类IQ的高低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提升的。欧美医学界对莫扎特音乐的试验与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听莫扎特音乐的确使人变得聪明。正如台北医学脑神经科的医学论文表述的那样:两岁以前的孩子,若给予音乐的刺激,可促使宝宝右脑的发育更健全,进而使孩子的学习能力、运用能力更趋于成熟。而《婴儿与母亲》杂志咨询顾问也提出这样的倡导;倾听是决定孩子未来学习能力强弱的关键之一,莫扎特音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自在的气氛中走向高IQ的人生。

  美国加州大学的科学家证实,接受音乐训练儿童的智商明显高于其他同龄儿童: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的母亲们证明给宝宝听莫扎特小夜曲能使他们的孩子更加活泼聪颖;美国国会议员及五百强企业的高级主管中,有近九成的人在幼年受过音乐教育……现代科研结果已经证明,音乐的神奇力量确实有助于孩子的成长与发育,并对其一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

享受音乐体验快乐

  音乐教育过程是一个在教师启发和指导下学生主动体验音乐的过程,这个过程应该突出情感体验。

  一、建构和谐的心理环境,营造情感体验的氛围

  教学设计的重要原则是“情境”的创设。音乐教育的情境应是飘荡着快乐音符的氛围,应是点亮学生音乐心灯的氛围,应是激发学生享受音乐之美的氛围……作为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如文本、实物、图片、音响等,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境,使学生通过体验,解读人生,形成价值观与人生观。

  师生之间和谐的情感交流也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必须具备的重要条件。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施教者与受教者凭借音乐审美媒介交流审美信息。这里没有传统智育和德育的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二、音乐形象的审美特质,激发情感体验的动力

  学生能否进行高效而持久学习的变量之一就是是否具有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动机。不同学生学习音乐的动机各不相同,有的受家庭的影响,有的是羡慕同学,有的认为学音乐轻松,如此等等。可见,学生学习音乐往往受外界影响较大,学习激情起伏也大,具有不稳定性。

  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艺术修养等的影响,学生很难认识到音乐在培养人的创造力、想像力、艺术鉴赏力及净化心灵、陶冶性情等方面的价值。缺乏这种内因性动机是造成学生没有音乐学习持久动力的根本原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凸显音乐作品的审美特质,以优美、鲜明、生动的音乐语言和音乐形象来感染学生,促使学生意识到音乐的乐趣与作用,逐步由有趣学习阶段向志趣学习阶段转化,为情感体验提供不竭的动力。

  三、实现教学媒体的现代化,创设情感体验的载体

  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教师不能再单纯依靠一架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来传授知识,可以借助优美的图片、精彩的MTV、生动活泼的CAI课件,甚至可以带领学生进入剧场、音乐厅去欣赏丰富多彩的音乐。录音、录像、多媒体等音像资料,这些经过二度甚至三度创作的作品,一般都较好地诠释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能使学生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从而强化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多媒体课件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能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又怎能不“情动于中”,又怎能不产生“咏之歌之”的强烈愿望

  四、促进音乐意义的合理建构,形成情感体验的依托

  “音乐素养”高的人,就是那些在音乐方面具有良好认知结构的人,他们的音乐知识是完整的,理解是深刻的,领悟是富有个性化的和创造性的。他们不仅有科学的音乐价值定位,而且能把握规范的音乐评判标准,积极地发现音乐之美,欣赏音乐之美,创造音乐之美。音乐学习的本质就是引导学生,积极构建音乐意义,形成完善的认知结构,最终成为掌握音乐知识与技能,有一定音乐素养的人。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定期了解学生认知结构,如音乐知识的表征是否准确,记忆是否深刻,理解是否透彻,内容是否丰富,结构是否合理,以及对新学的知识是否具有很强的同化作用等;然后精心编排内容及教学程序,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积累的音乐知识去评审与体验新的学习内容,并在体验中同化新知,使之有机地整合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来,从而达到认知结构的完善与发展。

  五、实施科学的学习评价,增强情感体验的信心

  教师应摒弃用一个标准对待所有学生的“一刀切”的测试办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应试”的内容,体味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信心。这种评价是一种内差异评价方法,教师根据学生原有的水平,用发展的眼光认真进行评价,肯定每个学生的进步,评出成绩,评出信心,形成新的学习动力。

音乐课中音乐兴趣的培养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学生学习音乐的途径完全是建立“一唱一随”的基础上,这种教学模式只注重了唱歌技能和技巧训练而忽视了音乐艺术形象的趣味性和完整性,结学生学的没劲,渐渐的学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针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强调歌曲教学中的听赏作用,从培养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入手,让他们在充分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上进一步来表现音乐。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的能力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比任何艺术都能更快更直接的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目标之一。音乐教育应牢牢的把握住情感性原则,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用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进入审美的圣境,音乐审美活动是对审美对象得感知开始的,在审美感知中必须带有情感因素。

  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

  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一种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完整的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残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是学生能够主动持久的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哀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我并不过多的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而是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情感和内涵,并和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通过这种思路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积极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视唱中就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了。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这都要坚持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

  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应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激发兴趣,提高视谱能力。

  在教学中老师的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鼓励和欣赏,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我们要抓住每个契机,及时给予表扬。不管唱的标准如何,只要学生大胆参与,老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自然、真诚,用我们亲切的评价语言去感染学生,去鼓励学生。三、积极培养学生科学的发声方法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件乐器,一件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的乐器。同学们要做到能正确的科学的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然后声带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结果。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三、积极培养学生的想像、思维能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人们的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想像,引起共鸣来达到目的的。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像力方面的作用是独特而明显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像、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积极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除了让学生欣赏教材上的音乐作品,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外,还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教师可以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口味,学生倍加喜欢,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十分有利,并为以后欣赏更深的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作为新世纪的音乐教师,更应该有一套新的教学模式,即要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也要有良好的文化知识;既要掌握素质教育的理论和教育教学的方法,又要不断的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在感知,想像思维,科学的发声法,情感教育、互动合作以及欣赏这几方面不断的提高并能有机联系在一起,这不断的促进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思维、和兴趣,使他们在提高艺术修养的同时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教师音乐教育培训心得

  如何让我们的教育充盈智慧呢我认为,我们要做一个智慧型教师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美国心理学家吉诺特曾说过这样的话: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媒介。因此,做一个智慧型教师尤其重要。

  一、做智慧的老师要心中有爱,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平时懂得爱自己,爱家人,爱身边的每一个人,有一颗乐观豁达的心,有一种与人为善的情怀。在教育工作中是植根于爱的,是心与心的交流。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有了爱,就有了宽容,有了同情,有了鼓励,用“心”去爱,学生的心智就能健康成长,教育就能走上阳光大道。

  教师的爱,物化、外显在日常为人处世、教学言行中,其实就是师德的具体表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是学生的道德楷模。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教育者的崇高道德品质是教育获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所以,师德是教师职业之魂。教师应在学生中树立和蔼可亲的形象,以博大的胸怀、真挚的感情对待学生,这样,可以使学生尊师、亲师、信师,很自然地产生对教师,所教学科的热爱的感情,也更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反之,如果教师高高在上,处处以命令口吻要求学生,要学生绝对服从自己,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受到压制,学习的主动性也就受到了限制,他们有什么想法、创见,自然不会表露出来。所以,对待学生,尤其是对待学困生,宜多用商讨、肯定、赞扬的语气,不用命令、否定、贬低的语气对待学生。比如,一位胆小的学生敢举手回答问题,这对于他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突破,即使他的回答声很小,也要抓住这个契机肯定他的进步。以后学生就会逐渐大胆起来了。只有在这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能主动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去。

  二、做智慧的老师心中要有效率,做一个讲究效率的人。

  效率是关键,要看耗了多长时间,投入了多少,收获了多少。教师也一样,应从自己的讲课、自己的教学开始讲效率。好教师,不应该拖课,要把课间10分钟还给渐渐失去童年乐趣的孩子,更不应该无端占课,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好教师,应该是轻负担,高效益,不能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让学生读死书,死做习题。教师不能因为勤劳的工作态度而掩盖自己无能的工作能力,因为勤劳的工作态度对学生造成的伤害或许更大,这不是真爱,而是伤害。想想我的教学生涯,有时无端的拖课,无端占课,觉得自己比别的老师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要多,殊不知这是在浪费孩子的时间,是一种没效率的表现。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要还给孩子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

  三、做智慧的老师心中要求发展,做一个有追求的人。

  教学是一项创造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充实自我。智慧的教师,就应该如同一盏璀璨亮丽的霓虹灯,注意不断补充自己的能源,在照亮别人、幸福他人的同时,也温暖着自己,幸福着自己。

  首先要养成阅读习惯。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工作效果“取决于他的知识和素养,取决于他读什么书,怎样自学和怎样充实自己的知识”。只有读书,才能避免生命之河在已经逝去的生活里往复循环而成为一潭死水。

  其次要养成思考习惯。我们教师经常要学生思考,经常对学生说:“学而不思则罔”,可我们老师常常忽视了:教而不思也“罔”呀!思考就是对教育的关注,对教育过程的研究。

  另外,就要养成书写习惯。教师要教书,更要书写。用“教育叙事”记录自己的教育经历,用“教育随想”表达自己的教育感悟。

  教育,因无私的爱心和无私的奉献而崇高;教师,因高尚的品德和忙碌的身影而美丽。总之,我们要做一个智慧的教师就必须具备:热心、细心、耐心、信心、恒心,让这些星汇聚一个心——“爱心”。

音乐启蒙教育心得体会

  如何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对2~3岁的孩子进行音乐教育,成人大致有以下几种态度:

  1、认为孩子年龄尚小,根本不懂得什么是音乐,也不会欣赏音乐,对他们谈音乐就如“对牛弹琴”。因此,成人无需在此花费时间和精力。

  2、有些懂音乐的成人,对孩子学音乐抓得太紧,恨不得自己的孩子一下子就变成贝多芬,忽视了其他方面的学习。

  3、运用各种适合孩子的方法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以启迪孩子的智慧。

  成人的做法和态度哪一种好?肯定的回答是第三种。

  那么,成人该怎样对2~3岁的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呢

  1、成人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念,充分认识到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心理发展尚未成熟,难以接受复杂的知识结构;孩子生理发展也不成熟,神经、骨骼等没有发育完善,不可能掌握高难度的技巧动作。因此,对孩子进行音乐启蒙教育的目的在于为孩子打开音乐世界的大门,引导他们去观察、欣赏五彩缤纷的音乐天地,从而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探究艺术奥秘的愿望。

  2、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多接触音乐。

  早晨起床时,播放轻声悦耳的音乐;游戏时,配上活泼有趣的音乐;晚上睡觉时,放一段温柔、安静的摇篮曲。总之,要在生活中恰当地不断提供音乐刺激,激起孩子愉快的情感,使孩子的音乐天赋得以很好的发挥。

  3、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开展一些简单、有趣味性的音乐活动,让孩子主动参与,激发孩子参加音乐活动的愿望。

  可选择一些富有情趣的、歌词生动的、孩子能理解的歌曲让孩子学唱,如《小白兔》、《大公鸡》等。还可教孩子拍拍手、跺跺脚来训练孩子的节奏感。准备几种乐器,如电子琴、扬琴、小铃、铃鼓等让孩子去摸摸、敲敲、打打,感受不同乐器发出来的声音等。

  4、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去感受音乐的美。听听鸟儿婉转的叫声、虫儿唧唧的叫声、呼呼的风声、嘀嘀嗒嗒的雨声等,激发孩子对音乐的热爱。

幼儿园音乐培训心得

  最近一段时间,有幸参加了县小学音乐教师培训。至此,我已经参加过许多次的培训,每一次的培训都有新的收获,对自己都有一定的提高。通过本次的教学培训,我受益匪浅,收获很大。

  本次培训涉及了音乐教学理论、音乐教育的发展方向、音乐专业的技能技巧,更多的是知识的扩展,精神层面的培养。作为一名一线的老师,我们的任务是诠释艺术的内涵,解读艺术的精华,简单的呈现适合学生的接受,现代教师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心理成长,

  对心灵的塑造和对素质教育的完美体现,完美结合,教育要以人为本不是做作不是照本宣科,要的是我们的爱心,一切从心从真出发,我相信这是的感染力,超过了知识本身超过了音符本身超过了普通的教与学的单调形式,音乐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唱两首歌、跳两只舞蹈,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什么是美好的事物如何正确认识美追求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因此小学的音乐教育尤其重要。要给学生半桶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对现在教师的要求是必要的。

  在教学中创设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及律动等愉快的音乐实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音乐教学有了更深的认识,在今后的音乐教学中,我会用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不断地创新,使我校的音乐教学又上一个新的台阶。同时从一线教师的经验介绍中,让我们在教学上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幼儿音乐培训心得体会

  音乐是一门艺术,它以有组织的乐音为形式,以丰富的思想感情为内容,把人们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去,催人联想,发人深思,给人以精神力量,引导人们热爱生活、向往美好的未来,激励人、鼓舞人驶进高尚的境界。《幼儿园教育纲要》明确指出: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总的培养目标,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应是向幼儿进行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使其身心健康活泼的成长,为入小学打好基础,为造就一代新人打好基础。而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

  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春天来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可爱的布谷鸟”------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娃娃上灶》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4、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节课,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在教学中,我一般这样引导幼儿:

  1、通过讲解、了解音乐。幼儿对事物的首次印象一般是比较深刻的,在首次给幼儿欣赏音乐作品时,一定应尽量使幼儿对音乐产生一种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个过程应能引起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想象活跃,情感上也有所触动。例如在欣赏《啄木鸟》时,我要求幼儿闭目聆听音乐,并跟随教师有感情的配乐讲解,在脑中展现出一幕幕啄木鸟为果树治病以及果树除虫后枝繁叶茂的美丽画面,使幼儿情不自禁地与音乐融为一体,更深地感受乐曲的旋律美及意境美。2、通过动作,表现音乐。如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这组乐曲时,我先提出要求,让孩子们只用动作,不许出声,听一至三遍音乐,并观察孩子们的反应。结果,有的孩子很快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我抓住时机,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角色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3、通过图画,展现音乐。例如,在欣赏《嘀哩、嘀哩》这首曲子时,孩子们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我则鼓励幼儿运用画笔、大胆想象,在纸上把关于春天的种.种美妙景物展现出来,从而完成这一抽象到具体的过程。

  总之,对于幼儿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学习兴趣。

音乐教育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的艺术,有其独特的魅力,而音乐课堂中的“美”,该如何启发和引导呢?尤其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美”,更是一门教育的艺术,她对孩子情感的陶冶、智力的开发、个性的张扬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如何去唤醒这种“美”,同时让学生也感受到“美”,以及能表达出来。

  我是一名音乐教师,从参加工作到现在我深切的体会到教学比学习难得多。在学校里当学生的时候只要听懂老师教的内容就是好的。可当老师后就不一样了,不但要教得好,还要让学生学得好,而组织 这种学生与老师的双边活动我经验还不足,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在新课程的实施中逐一体现。但是,无论教育思想如何更新,教学内容如何改革,都要体现于教学过程,要体现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最终体现于教学效果。如果教学没有成效,或少有成效,一切教学的目标都会落空。因此,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效益和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和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我觉得要上好一节课并不难,难的是要上好每一节课,很多问题并不能仅仅靠一节两节课就能解决的,是要靠平时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细节之处慢慢灌输你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住他们学习音乐的正确的方向,并且能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让孩子真正的喜欢你,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让我有心得的小事,事情虽小,但也慢慢完善着我对音乐教育的理解。音乐课不同与其他学科,他更注重情感的交流、情绪的体验。当音乐教师与学生关系成了“朋友”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温馨愉悦;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变成了“导演”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趣味更精彩,当音乐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成了“师生互换”式,音乐课堂会变得更有活力更有生机。音乐教师要不断更换角色,换换“面孔”能使音乐课有更广阔的“天空”。 转眼我和我带的这一届学生们已经共渡四个春夏秋冬了,从最初都那么小的他们,天真的小脸,每天到学校一脸的迷茫直到现在已经知道和老师对抗,已经不再听从老师所有的命令,不再是会说自己是老师的小士兵的他们了。已经是那么聪明的一群孩子了,我很想再看到最初单纯可爱的他们,但是就连我都不是原来的我了,我如何去要求孩子们不改变呢? 记得我带他们一年级音乐的时候,上过一节欣赏课,让我一直记忆犹新,是在欣赏《小星星变奏曲》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教学氛围,我的语言行动始终在支持着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学生进行身体与思想上的近距离接触,让学生感到老师不是权者,而是倾听自己意见的朋友。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放下包袱,得到更多的支持和指导,更好地积极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得到个性发展、张扬,激发创新意识。学生在欣赏歌曲时,我就轻轻地走到学生中间坐下,与学生处在同一学习的环境中,边提问边用肢体语言稍作提示:“音乐时而快、时而慢、时而强、时而弱,想一想它表现了哪几种小星星在一起做游戏。”小朋友一下子兴趣盎然,他们各抒己见:音乐快表现的是活泼的小星星,音乐慢表现的是优美的小星星,音乐强表现的是兴奋的小星星,音乐弱表现的是文静的小星星。学生的强烈表现欲望在我的启发下被激活了。紧接着,我就让学生随着音乐用动作来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星星。他们表现出的星星多样、丰富,令人欣喜。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享受到了美的愉悦,受到了情感的陶冶。

  还有一次让我印象深刻,在教授歌曲《动物说话》中,感受歌曲时,要求学生把没有唱词的地方用手拍击出来,此时的我很自然地融入在学生中间,用激励的语气亲切地对学生说:“你们不仅可以用手拍击,还可以用你喜欢的动作来表示。”话音刚落,学生们一个个活跃起来,有的晃头、有的拍腿、有的跺脚、有的学小兔跳、有的学狗叫……在民主、宽松、和谐、合作的氛围中,学生们智慧的火花开始迸发,为间奏创编出了千姿百态的动作,还为这首歌曲创编了新的歌词,有的唱小狗、有的唱小猫,有的唱小羊,还有的唱小牛……一次次的教学实践,使我领悟到在情感体验中营造学习氛围十分重要,学生能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氛围中体验情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较好地完成了音乐教学目标。

  总之, “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交往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它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课堂教学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级学生会创造出不同的成果作品。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采取各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措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合作、互动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习音乐、体验音乐、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最终获得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小学所有古诗

人生经典句子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