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事业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航天事业

  这几年,我国的航天事业日益壮大,蒸蒸日上,“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都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天宫一号”将是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造“神舟”系列飞船,把航天员送入太空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建造我们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一个比遥感卫星更先进的技术,可是,你们知道建造空间站有多难吗?简单来说,空间站就是将需要的“零件”分别送入地球大气层以外300——400公里的太空,然后依次对接、组装。任何空间站都无法一次整体发射升空,只能利用对接技术在太空装配而成,这是十分困难的。天宫一号承载了我国科学家的梦想,也是我国科学发展的见证。今年下半年,科学家心血与智慧的结晶——天宫一号,将在全国人民的注视下,发射升空,到那时,世界将对我们刮目相看,中国辉煌的那一天,将更进一步!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科技日新月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句就很好的表示了它。

  登上月球,周年阅兵,火箭成功发射、着陆,都记载着中国的又一成就,都代表着科学的又一个里程碑,竖立在科学的大道上。同学们,为了祖国,为了世界,请大家利用课余时间,了解科学知识,做一个名副其实的接班人!

中国航天事业

祖国辉煌的航天事业

  自从1970年歌曲《东方红》通过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散播到全中国开始,我国的航天事业就迈出了第一步。

  ——题记

  1970年,我国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1号。当歌曲《东方红》播放时,我坚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欢呼的。因为我们祖国终于可以发射人造卫星了。虽然那时我们国家还很落后——别的国家发射的卫星只有几千克重,而我们国家的卫星却有好几十千克重。既然如此,人们还是非常高兴。那种高兴,是别人想象不出来的。我的手中虽然只托着一本书,可是我的眼前好像出现当时中国民众欢呼雀跃的场景似的。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是发射了一颗卫星吗!至于高兴成这样?”不是的,因为这是我们国家发射的第一颗卫星,它标志着我们国家的航天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呢!

  1999年,我国在甘肃建成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那里,我国发射了“神舟”1号。虽然“神舟”1号只是一颗卫星,算不上一艘飞船,可它也算是我国航天事业的一个进步——“神舟”1号在太空停留了一段时间才回来!

  不久,“神舟”2号又发射了。这个“神舟”2号真的就是一艘宇宙飞船了!它的里面设施特别全,有驾驶舱,返回舱……一应俱全。只有一点有缺陷:它是一个无人宇宙飞船!也许,当时我们国家还没有到让宇航员“上阵“的条件吧!当时,我看到了这个消息,心想:现在国家都发射无人宇宙飞船了,估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宇航员上天的。

  相继,甘肃酒泉发射中心又发射了“神舟”三号和四号。三号是一个“试验品”它让科学家们做了一个试验呢!

  2005年,“神舟”5号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了。这一年,我国的航天事业迈出了一大步!因为,我国航天第一人——宇航员杨利伟穿上了宇航服,驾驶着“神舟”5号飞向了宇宙。“神舟”5号绕地球飞翔大约115小时之后,顺利回到了地球。啊,这可又是我国在航天事业上的一大成果啊!

  很快,“神舟”6号又飞上了天。这次,聂海胜等两名宇航员登上了飞船。看来,祖国的航天事业又“进步”了。

  2008年,也是航天事业最辉煌的一年。这一年,“神舟”7号飞上了天。这一次,三名宇航员登上了飞船。不仅如此,宇航员翟志刚又完成了太空行走,在茫茫宇宙中留下了中国人的足迹。

  啊,祖国的航天事业是多么辉煌!希望祖国的航天事业越来越辉煌!

  那是一片蓝色的宇宙,

  一个国家正在向往的它。

  多少年来,

  多少次辉煌,

  宇宙会一直望着,

  望着它会再创辉煌!

祖国的航天事业

  我爱祖国的航天事业也许是父母给予我一个特殊的"符号”—陶嫦娥,所以从小的我就是一个充满幻想的女孩,我幻想将来有一天我能像嫦娥一样飞上天空,能在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中有一个舒适而温暖的家。小时候,我总缠着妈妈给我讲我们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妈妈告诉我,我国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70年4月24日,寂寞而辽阔的茫茫太空中,第一次响起了中国人的声音,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够发射卫星的国家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我在电视的屏幕上看到了"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10月16日6时23分,飞船在环绕地球14圈后成功返回祖国大地。这是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5年10月12日,这又是一个令人惊心动魄的时刻,中国第二艘搭载太空人的飞船"神舟六号"再次将两名中国宇航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送入太空。在经过115小时32分钟的太空飞行后,飞船返回舱于17日凌晨4时顺利着陆,这又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看了《我的祖国》这本书,让我知道了许多关于航天的感人事迹。第一个令我热泪盈眶的故事是万户飞天的故事,中国明代的官员万户,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试验乘火箭上天的人。他用两排47支的火箭捆绑在椅子下面,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拿两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巨大的反冲力将他送上高空,但是天有不测风云,随着一声巨响,第二节火箭筒在空中发生了爆炸,顷刻间,他变成了一团火球,坠落在地。万户牺牲了,万户为光荣的航天事业做出了伟大的奉献,他那勇于探索和不怕困难的精神使我不得不为他所折服,在人们的心中,会永远记住万户这个响亮的名字,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命为"万户山",而在我的心中,万户已成为了在我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一种鼓励,一种坚持,更是一种激励我进步的理想。体现了中国航天人的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所以我要从小培养与同学团结合作,遇到困难要有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有一颗爱国之心,我相信我一定能的。我爱祖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从嫦娥奔月到夸父追日,从女娲补天到敦煌壁画中的飞天神女,这些动人的神话传说无不寄托着中国这个古老民族对飞天的无限渴望。中国人,对于航天梦的追求一直没有停歇过,我们用行动书写着一个个中国航天事业的新篇章……

  六百年前,万户自制了两个大风筝,绑着四十七支火箭,带着对天空的无限遐想飞上天空,可惜,他失败了,但他的名字载入了史册,他是中国历史上尝试飞天第一人,他对天空的向往令世人所钦佩,他的生命在月球环形山上延续。

  五十多年前,钱学森回国,他向国家提议建造中国第一颗卫星。就这样,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于1970年飞上了太空,用一首《东方红》向世界人民宣布着中国航天事业取得的成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航天的新篇章。

  到今天为止,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梦想到现实,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从“神一”到“神九”,中国的航天技术不断提高,飞船从无人驾驶开始试验,不断完善配置。一人,两人,三人,飞船所能搭载的人数不断提升。“嫦娥一号”,“嫦娥二号”以及“天宫一号”的发射成功让中国一步步走进月球,一步步的了解月球,月球似乎离我们不再遥远,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月球上,我们中国人一定会留下我们的足迹,插上那鲜艳的五星红旗。

  也许,在许多年前,当外国人炫耀他们国家的航天事业时,作为中国人的我们心中不禁充满了对祖国航天事业的失落,认为航天对于中国来说只是一个梦。而今,我们自豪地向外国人讲述着中国航天的发展史,述说着中国航天路上的艰辛。我们心中充满了对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的期待,充满了太空的向往之情。

  前不久,我听到新闻上说到“长征三号”带着第十四颗与第十五颗北斗卫星成功飞上太空,我激动不已,心中充满了对祖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期待。我坚信,以我国的航天技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一定会取的成功。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在遥远的火星上,中国的航天员在行走……

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

  一直以来,人类就梦想着自由地在蓝天、或是在更辽阔无边的太空中飞翔,也渴望更加近距离地去探索太空的秘密。随着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陆续升空,圆了中华人民的飞天梦想。

  我希望中国未来的航天事业能非常辉煌,未来的天宫三号具有隔离作用好、操作性能强、飞行速度快等优点。它的外形像一条大海里的鲸鱼,非常漂亮。它的操作仓内,有许多花花绿绿的按钮和离合器。中间最左边的离合器向前推前进,向后拉后退,最右边的离合器,向左推往左开,向右推往右开。按下画着太阳的按钮,开启热空调;按下画电风扇的按钮,启动冷空调,画着工具箱的是自动修理键。

  飞船里还有许多房间:有餐厅,餐厅里机器人会按时为你准备好食物;有健身房,里面的健身器材都是太阳能的,任你选用;还有一个设备先进的实验室,宇航员可以在里面进行各种实验。真是应有尽有。

  那时候,去太空旅行,跟去杭州、北京旅行一样方便。我们如果想要去某个星球旅行,只要像坐飞机一样买一张星际飞船票,坐上指定的星际飞船,星际飞船就会用光速把你带到你想去的地方。你想在太空中过夜,可以入住在太空中的太空旅馆。

  人类还在没有氧气的外星球制造人工氧气,人们在那里居住、旅行、游玩。我们和外星人是好朋友,我们手牵着手一起为美好的未来唱歌跳舞。大家一起建造了宇宙动植物园,星际公交车和星际公交车站。浩瀚的宇宙不再孤寂,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

  等到2022年,我就长大了,我一定会研制出最先进的飞船,飞向你的身边,与你见面。太空,明天见!

中国航天事业的作文

  今天,爸爸带我去看了中国贸易中心的航天展,我高兴极了。

  到了航天展的门口,我们买好票,向馆内走去,这里的门票真贵啊,就我和爸爸要208元。

  我们先去看了各式各样的航天火箭和飞行器的模型。有前苏联的“卫星号”、“东方号”、我国的“长征号”、美国的“土星5号”等。讲解员介绍说,火箭是一种运载工具,是专门用来向太空发射东西用的。它装上弹头就是“导弹”;装上人造卫星或飞船就是“运载火箭”;装上空间探测器就可以进行科学实验。我想,乖乖,这家伙可真是个“神”,要是都装上了“核弹头”,这人类不就在一瞬间被它毁灭了吗?这可是个“真神”呀!

  火箭的发射是靠高压气体的“反冲”作用推动的。而高压气体的产生,是靠带有燃料和助燃氧化剂的发动机点火燃烧生成的。它的发射能力,主要取决于发动机的“级数”,“级数”多的,就像一个一个的接力棒,这样发射得就比较远。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还参观了长征一、二、三、四号的发射过程,看到了我国“太空第一人”杨利伟、“神六”飞行员费俊龙和聂海胜那为国争光的骄人英姿;我还看到了航天员穿的航天服,除头盔和胶皮手套外,整个航天服是用一种特殊的高强度涤纶制成,重10千克,航天员只需3分钟就可穿戴整齐。讲解员说:“航天服主要是航天员在出舱活动时穿的。在轨道飞行期间,航天员可以穿飞行制服或便装,但在航天器发射和再入大气层期间,必须穿一种特制的防护救生服。”通过观看录像,我还看到了航天员在飞船上吃东西的场面,那些食物好像都在空中漂浮着,航天员吃的时候一抓一抓,看起来真有意思。

中国航天事业

  1956年10月8日,中国第一个火箭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正式成立,这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从此拉开序幕。

  一、中国航天发展史

  1958年4月,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 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58年10月15日,聂荣臻副总理就发展中国导弹事业 向中央报告,提出对导弹的研究采取“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 和利用外国已有的科学成果”的方针。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 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9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 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

  1975年11月26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 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29日返回地面。

  1980年5月18日,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 射了远程运载火箭。

  1984年4月8日,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 卫星发射成功。

  1999年11月,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成功发射。

  二、中国运载火箭技术迅速发展

  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迈出了中国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步,标志着中国已正式进入航天时代,并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

  1981年9月,在中国首次以“一箭多星”方式,用一枚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三颗卫星。它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实现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

  1984年4月8日,中国用新研制的长征3号火箭首次将东方红2号试验通讯卫星送入赤道上空静止轨道运行,中国由此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氢氧发动机技术的国家和第五个独立发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国家。

  自1968年2月20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中国的卫星技术也取得了飞速发展,研制成功了实验卫星、返回式遥感卫星、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和气象卫星、太阳同步轨道气象卫星、地球资源卫星等,并在卫星返回、一箭多星、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姿控、卫星热控、微重力试验和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试验等方面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有些项目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三、成功走在理想的路上

  中国航天起点低、起步晚,但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成为为数不多的世界航天大国行列,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那么支撑中国航天人走过最初那段艰苦岁月的力量是什么呢?是理想!航天人个人的航天梦与航天人的不懈努力和不灭信念的结合,成就了祖国的航天梦。中国航天人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果,也铸就了“特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航天事业的特殊性、艰苦性,要求航天人比其它行业从事者付出更多的精力与体力。这些成功的背后又有多少人为之默默付出几年、十几年、几十年?我们未曾知晓。这个数字可能几万,几百万!他们从未抱怨过,航天成功的本身就是对他们的最大安慰。

  航天人的理想,无畏现实的残酷,不贪梦想的美好,只是“仰望星空”,从而“脚踏实地”。

  航天是一个富有梦想与现实的词汇,它承载着人民的梦想、祖国的希望,把每一位渴望飞翔的人,赠与一对美丽的翅膀,祝他们翱翔。

  至此,献上我最真挚的祝福:愿我们的祖国更加昌盛,愿中国航天事业更加繁荣。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遨游太空,一直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梦想。嫦娥奔月这个古老的神话,说明我们的祖先已经对浩瀚的苍穹和无垠的宇宙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激发了美好的梦想。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2003年10月15日,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扬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进入天空,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想……

  2008年神舟七号也遨游了太空,再次带着全国人民的心飞向太空,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中国是伟大的,是值得人民骄傲的……

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自豪

  二零零八年九月二十五日,即将“问天”的神舟七号出现在电视的屏幕上,等待出征。

  我看着这个载着全中国引以为荣的三名宇航员的庞然大物,我的心里既忧又喜,忧的是:怕她会再次出现“哥伦比亚”号的悲剧,使三名宇航员一去不归;喜的是:若神七发射成功,这将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从指导员的口令中,我得知离发射还有十分钟,我的心好紧张、好激动啊。“十秒钟准备!”指导员镇定地发令,“十!九!八……三!二!一!点火!起飞!”“轰”!火箭底部涌出一大团橘红色的火焰,把百十吨水瞬间蒸发,向苍穹“刺去”。

  “逃逸塔分离成功!”这是火箭出了大气层后的第一个喜讯,我的心随着喜讯的传来渐渐地缓和了一些。“一级分离成功!”“二级分离成功!”飞船已成功环球飞行,一点差错也没发生,这使我很欣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了,离成功不远了!我欣喜万分,希望成功的时刻快点到来。随着“发射成功!”的宣布声,我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喜悦。

  神七成功发射让我感到中国科技的无比发达,更触动了我的心灵,我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感到自豪。

描写祖国航天事业的作文

  当雄伟的天安门,迎来东升的太阳;当巍峨的华表,披上柔和的曙光,祝福祖国。历史凝聚在这一刻――1949年10月1日,一位巨人,用洪亮的声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历经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她六十岁的生日。六十年,光辉岁月弹指一挥间;六十年,中华大地沧桑巨变。

  回首六十年前,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严重落后,事业百废待兴。在重重困难面前,刚强的中国没有退缩,没有放弃,她指引着自强不息的中国人民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在发展中不断进步!

  “贫瘠”的中华大地上冒出一股股石油,大江大河上架起一座座“彩虹”,宇宙太空中遨游着一颗颗卫星……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南水北调、三峡工程、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陆续投入实施,这所有的一切,无不在向世界证明中国国力日益增强!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日益提高。

  2008年,是中国面临严峻考验的一年,是中国发展史上不寻常的一年。1月,雨雪冰冻灾害席卷南方地区;5月,特大地震袭击了四川汶川,这两场自然灾害来得突然,让人猝不及防。尤其是汶川大地震,千万所房屋霎那间夷为平地,众多中国同胞亦无法幸免于难。瞬间,全国人民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感天动地的斗争。时间就是生命,大家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为艰难险阻,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听!那是一声声亲人哭天抢地呼唤的话语;看!那是一条条民众排队献血的长龙;瞧!那是一个个军民奋不顾身抢救的现场。他们用爱拯救了一条条珍贵的生命,用爱创造了一个个希冀般的奇迹,用爱谱写了一曲曲惊天动地的英雄赞歌!中国没有被击垮,灾难面前,她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团结奋斗、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鼓舞着中国,取得更高的成就。

  在“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口号声中,在熊熊圣火照耀下的8月,中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美轮美奂的开幕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中国风采的完美结合。中国运动员秉持着“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以顽强的拼搏意志和出色的竞技夺得了金牌总数第一的宝座。奥运会期间的各项组织工作,志愿者服务及中国人民神采奕奕的精神面貌,给全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齐声喝彩。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萨马兰奇对此高度赞赏“北京奥运会是我此生所见的最好的一届奥运会……这不仅是中国的成功,也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巨大成功。中国向全世界展现了友好、合作的姿态。”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更加走进世界,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嫦娥一号”成功登月,圆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奔月的梦想。“神舟”系列飞船的成功发射,从无人到载人,从舱内到出舱,每一小步都是一次跨越式的进步,是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越,也是中国人民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又一壮举。中国这片神圣的土地,自豪地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如今的中国,犹如引吭高歌的雄鸡,冲天腾飞的巨龙。像高山一样的气势磅礴;像大海一样的汹涌澎湃;像青松一样的高大苍翠;像小草一样的坚忍不拔。

  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与继承,磨炼了中国顽强的拼搏意志。啊,祖国!啊,母亲!再大的风雨也不能使您的脊梁弯下,您用速度和实力创造了一个个奇迹,用坚强、勤劳和智慧抒写了灿烂的新篇章。

  衷心地祝福您,祖国,母亲!愿您永葆生机,繁荣富强!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工作作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