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漫漫教育路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题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唯教育者,树人德而予人性之所在;唯教育者,塑国魂而兴国本之所在;唯教育者,凝民族定力而聚民族灵气之所在。纵观中国教育发展史,在中国从建国之初的“文盲之国”发展为现如今的教育强国这段茫茫的教育征途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但我们谁也无法否认对于当代教育这个社会热议的话题,至今仍然存在着不少诸如“钱学森难题”等当代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艰深命题,在等待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从小梦到大梦的凝聚,等待着每一位公民从始于足下向千里之行的实践,撸起袖子加油干。对于教育事业一直无法出现质的飞跃,我认为其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方式的固化,以及中国人缺乏独立与创新的习惯!然而,这要追溯到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国自古以农立国,近千年的封建统治以及长期的以自给自足为主流的生活方式,让中国人缺乏西方探索精神与创新品质。如果想根本去除这种已经完全根深在我们的血肉之中的文化中的消极辐射,的确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各行各界要对于这种消极辐射的进行有意避免,秉承开放创新理念,积极将中国教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消极束缚中解脱出来!在所有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中,我认为最为重要的在于其三——教育环境,教育制度,教育对象!学校环境最大的弊病应当在于大部分的学校应试化和利益化的存在。不是我国的学生素质低,也不是我们的教授、科研人员水平差,而是缺少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和土壤。再一个就是社会教育环境也就是一直处于争议的教育公平问题!在如此众多人口的中国,其教育的地域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这就需要教育搭乘中国共享之路的顺风车,推进社会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城乡教育发展平衡,加快转变教育方式,教育的公平是指日可待的。

  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而不是每个学校都予以统一的模式,因为每个学校都有其独到之处,其实大学更应当如此!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开放的环境中探索多样化的培养模式,在学习借鉴国外一流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具有时代特征的模式,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大的空间和更多可能的选择。中国的教育之路上才会百花争艳,中国之复兴前途才会更加绚烂!最后一点,就要从自身解剖,谈谈中国学生自身。我认为严重限制当代学生发展的就在于浮躁的社会文化的束缚!在经济高度发达和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社会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幻想的世界——互联网世界。当然,我们是不否认其积极意义存在的!但其对学生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连夜逃课去网吧,整日整夜的手机不离手!因此,有多少还尚未绽放的花朵就过早的凋零,网络仿佛是新时代的鸦片在侵蚀着学生的肉体与灵魂。其二,就是这种浮躁的社会文化正在一天天消磨着学生的斗志与激情!所谓“乱世出英雄”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当代的学生普遍没有理想,上学做什么——考大学,考大学干什么——找个好工作,找好工作干什么——娶媳妇,娶媳妇干什么——生小孩,生小孩干什么——上学,上学干什么——考大学.我想这和放牛娃生娃还放牛的实质是相同的!中国的学生严重缺乏理想,更有甚者上学的目的就是混文凭!其三,就是学生过于迷信权威与书本,不具有批判性精神,对一切都持有一种“无所谓”的不正之风。如此以往,中国的学生又怎会出类拔萃呢?所以,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精神层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一个只会被动接受知识、只会相信书本和权威的人无法去创新,无法成为杰出人才。认识到这一点或许简单,但要做到却实在不易。如果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这样的标准和要求审视我们的教育,包括我们的课堂教学、考试环节、考核评奖、教育方式、管理制度、大学文化,等等,需要改变和改革的地方可以说比比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我们能够作为的地方同样比比皆是。再一个就是要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与斗志精神。没有激情就没有创新,但在一个被浮躁与功利色彩笼罩的社会变革时代里,又该如何激发与呵护学生的创造激情,这就需要我们必需打破学生思想层面的固化屏障,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培育学生正确的教育观念。当然这也需要学生自身的反省与深刻的感悟和实践,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出去这种弊病!中国教育的复兴也才具备高品质的人才基础!由此可见,中国教育梦非一兵一卒之力尚可完成,亦非一朝一夕方可成功!漫漫教育路,你我同行;伟大复兴梦,你我共筑!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021教育扶贫纪录片百年大计观后感

  4月15日,总书记先乘飞机,再坐火车,又转汽车,来到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从河北阜平的骆驼湾村、顾家台村到湘西十八洞村,从凉山三河村到重庆华溪村,这些贫困的中国村庄让总书记殷股牵挂。

  “翻山越岭去看你”是对教育扶贫的牵挂。总书记来到重庆华溪村,看的第-一个地方是学校---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百年大计教育为先,对于脱贫工作亦是如此。一个地区有没有发展潜力看的是教育,一个国家富不富强看的也是教育。经济落后可以通过物质扶贫、产业扶贫等方式去改变现状,但教育落后却容易导致陷入世代穷的恶循环。教育不仅仅是培育人才,而且是开启民智与民志。教育扶贫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方式,其根本在于“精神扶贫”。它不是简单的对扶助对象“授之以鱼”,更多的则是“授之以渔”,引导受助者寻找造成贫困的根源,鼓励他们树立改变落后面貌的思想,提高教育文化素养,变被动脱贫为主动致富。在这个过程中,教育的“辅助”作用大于了脱贫的“扶助”效果。

  “翻山越岭去看你”是对医疗扶贫的牵挂。第二站,总书记来到华溪村62岁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谭登周家里。医疗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人口健康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当今,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经成为脱贫攻坚最大的“拦路虎”,是脱贫攻坚的主攻方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虽然,“看不起病”“一病入冬”等现象已经一去不复返,但是,因病缺失劳动力至贫在贫困户中比比皆是,通过医疗扶贫,帮助因病致贫家庭恢复劳动力,或帮助贫困家庭患病成员病情好转能生活自理,解放其他家庭成员实现劳务就业,实现“治愈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确保脱贫路上不落一人。

  “翻山越岭去看你”是对脱贫群众的牵挂。下午五点多,总书记来到于2016年脱贫的85岁老党员马培清家。马培清脸上挂满的笑容,正是脱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生动说明,也是实现伟大“中国梦”征程中的--道靓丽风景线。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谋划和推动下,“绝不能让一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要让13亿中国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成果”的庄严承诺,逐步变成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的生动画卷。脱贫工作越是进入攻坚时刻,我们全体干部越要咬紧牙关,高举“脱贫”的火炬,挺起“奔康”的脊梁,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拼搏奋斗、聚力向前,让脱贫攻坚重大成效在实现中国梦的历史卷轴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2021教育扶贫纪录片百年大计心得范文

  中国一个发展中国家,却是更胜于某些发达国家。当五星红旗徐徐上升时,我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当我见证中国的科技迅猛发展时,我感到无比的开心与兴奋,因为我是中国人,“中国”二字充满历史痕迹,更充满了激情的活力

  当我收看中央电视台时,我总是特别的专注,因为我不想放过一点与中国发展有关的新闻,不愿放过任何一个见证中国发展的机会,当我在电视上看到我国的伟大领导人席在讲话时,我总是会自觉的兴奋起来,他是最令我敬佩的人,“脱贫”二字从他嘴里说出时,坐在电视机前的我早已经把手拍红了,对于我这个农村来的学生,“脱贫”,让我喜出望外,因为乡下的老人们,就不会在冬日里受凉,不会缺吃少喝,就不会愁眉苦脸,由于奶奶不识字,所以我就向她一一讲解,奶奶别提有多高兴,就连连几天眼睛都是笑得眯成一条线的。我喜欢把好的事情与他人分享,让他人也多一份开心,由于我家乡的老人都不识字,所以不了解国际新闻,但我就会跟他们陈述我所知道的事情,并让他们多了解国际新闻,全面实施脱贫计划,让我讲的很带劲,也让家乡的老人们听得津津有味

  两个100年,第1个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2个是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在2021年时就会全面脱贫成功,不得不说,我是疑惑的,距离第1个100年还有两年,但在我的家乡是还有很多老人需要帮忙的,全国有23个省610,661个市,1636个县,而我们就只是1636个县中的其中一个,脱贫真的会实现吗

  会的,伟大的中国梦告诉我会的会实现的,因为我不曾听到两个100年。我们伟大的领导人说过:“打赢脱贫攻坚战,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行百里者半90,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强化中央统筹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强化政党一把手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狠抓实效”这份振奋人心的话,让我对中国的希望是无限的憧憬和向往的。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职责是学习,但也要时刻关注着中国的发展,我希望我们早晨八点的太阳是祖国的未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明日之子

  我是中国人,我自豪!

  百年大计观后感2

  我是一名小学生,从小老师就教育我们要乐于助人,因为那是一个高尚的举动,别人会因你的帮助而渡过难关,当然别人也会感恩于你,常怀感恩的心,感恩身边每一个帮助你的人。

  许多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啊!互相帮助,抚贫济困的人太少了!’那么,请你们收回这些完全不实现的话,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并不是人人都冷漠的,其实它很美很美,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知道现在已经有了国家扶贫政策,而目标就是让我们一个贫困户都变成小康家庭。

  我也多少了解到_年政府推出了精准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主导产业、健全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着立卡困人口提前脱困。我的家乡山西省河曲县也深入贯彻政府的精准扶贫的战略思想,为农村的人们着想,不仅为他们铺了水泥路,还为那些贫困户盖了养猪棚、养羊棚,还给他们修缮了危房,让那些贫困户可以不用住在那一到下雨天屋顶就漏水的土房了,也方便了在乡下上学的孩子不用踩着泥泞去上学了。

  而我的家乡杨曼梁村,不仅有政府、国家的扶贫帮助还有各种社会中“热心肠”的帮助,比如:路边的乞讨者通常会得到许多过路往人的关心,有时并不是钱,而是一瓶水,一个面包,虽然这只是杯水车薪,可是已经足以表达遂宁这个小小的城市的温暖。

  教育扶贫有也不少例子,为了让21世纪的我们长大后不是“文盲”而是祖国的栋梁之才,所以国家严格要求教育标准并,并让贫困山区和孤儿院的孩子都上得了学,而却有足的学习用具以及课外书。许多学校可以让留守儿童免学费上学而且受到高质量的教育。

  这些都是社会上的温暖,就想春天的阳光淋浴着人们的心灵。这些温暖得让我们感恩政府的帮助,和社会上的“热心肠”,当然少不了养育我们的父母,教导我们的老师……

  而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又能做什么呢,我要把我的压岁钱捐出去,可能不多,但希望能帮助困难老人买一袋大米或一桶食用油,哪怕一箱方便面也好;我要把我的文具捐出去,让家里困难的小朋友能好好学习:我要把我不用的衣服捐出去,让贫困的小朋友能穿暖……

  同学们,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身边们一个帮助我们的人!

  百年大计观后感3

  大手拉小手,脱贫快步走

  文明是考量一个人素质的标准,拥有它,你就会拥有一笔无形的财富,会使用它你就会形成自己所独有的魅力。所以我们要遵守文明,真做一个文明的市民。

  我的姑姑是一位光荣的人民教师,她在今年光荣的加入了扶贫的队伍。她时常给我讲她的见闻以及她对,贫困山区儿童读不起书,这一事件的同情。他说刚开始下乡的时候还有点不习惯,因为他是我们家唯一的一位女孩子,爷爷奶奶都很宠她,他下乡工作也也是第一个不同意的,但是没办法,姑姑毅然决然地下乡了。爷爷知道说服不了姑姑,只能作罢。姑姑也是男人的性格,下乡再苦再累,和家里打声电话报来的只有喜没有忧。姑姑说她很享受这种乐趣,我有时调侃姑姑说“说你这是母性光辉太泛滥了”。而姑姑却嗤之以鼻。

  与让其国家输血,不如我们自己造血。我觉得虽然我们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学生,但我们应该扶贫贡献出自己的一点爱心。现在许多小区都有了一个绿色的捐物箱,我们可以把自己的一些旧衣服洗干净消过毒,然后放到箱子里,或者是把自己的一些儿时的旧玩具,或者是书籍放到箱子里面。这点我相信,所有的中学生都能做到。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会变得更美好,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只要我们真的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家园,我们的国家会更加的强盛。

  精准扶贫政策,深得人心。使农民的皱纹终于舒展开来,也许多住在危房里的农民搬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精准脱贫,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农民子女教育有保障、医疗卫生有保障、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人口富裕起来。

  新时代,中国越加繁荣昌盛,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我们作为祖国的接班人,在学习之余,我们也要小手拉大手,脱贫快步走。

  百年大计观后感4

  今年我和爸爸、妈妈赶回农村陪爷爷、奶奶一起过春节。当车开到村口时,我发现老家新铺的宽敞柏油马路干干净净,道路两旁的小树挂上了红灯笼,像一个个红柿子,显出一派新年新气象。

  刚到家,奶奶就把团圆饭摆放在桌子上,有红烧鱼、糖醋排骨、炸虾、大鸡腿……看着满桌子好吃的菜,我不禁伸手去“偷”。我拿起鸡腿刚想往嘴里送,正巧被经过的妈妈看到了。她轻轻拍拍我的手说:“现在还不能吃哟,要等奶奶一起吃。”我嘿嘿地笑着,看着一桌子好吃的饭菜,咽了咽口水。

  奶奶终于忙完了,这时候爷爷就赶紧说:“来,开饭啦!”大家围坐在圆桌前,我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大鸡腿吃了起来。奶奶笑着说:“慧馨,不用着急,小心噎到,奶奶知道你喜欢吃鸡腿,这个新年买了很多鸡腿,奶奶做给你吃,保管你吃个够!”听着奶奶这么说,我非常高兴,不经意地问了一句:“奶奶,你小时候过年也有鸡腿吃么?”听到这话,热闹的气氛突然凝重了些,奶奶叹了口气,语重心长地说道:“奶奶小时候的团圆饭可不是这样的,奶奶出生在解放后,小时候正好赶上_时期,那时候国家经济还不发达,家家户户条件不是很好,在我们农村呀,过年能吃上一顿肉馅饺子就很不错了。”我发现奶奶眼角含着泪水,赶紧帮她擦去。奶奶拍拍我的手,继续说道:“不过老婆子我还是有福气的,这不,现在时代好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富裕,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红火了!”爷爷接着说:“老婆子,今天是除夕夜,忘记以前不愉快的事,国家的惠民政策对我们农民来说越来越好,等明年慧馨再回家过年的时候,就可以住进新楼房啦!来,我们为了以后的好日子更加红红火火,一起干杯。”大家一起举起杯子,热热闹闹地吃着年夜饭,聊着家乡点点滴滴的变化。

  今晚,奶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要我们学会感恩,感恩这个好时代,感恩国家的好政策。

  百年大计观后感5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温家宝

  老师们好,今天上午,我在三十五中初二(5)班听了5堂课,中午和同学们一起吃了饭。下午和老师们座谈,听取意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也来了。在教师节前夕,我用整整一个上午听5堂课,一方面,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老师们的尊重;另一方面,想深入地了解一些教学的真实情况。再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首先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今天主要是听老师们的发言。为了使会议开得活泼一些,在大家发言之前,我想对上午5堂课做个点评,互相切磋。如果说的不对,请你们批评。

  第一堂听的是数学课。这堂数学课主要是讲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老师讲清了概念,这非常重要,基础课必须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她还讲了三角形全等的四种条件,以及两边一角全等的几种情况。老师在讲这个内容的时候,用的是启发式教学,也就是启发同学来回答。老师在问到学生如何丈量夹角的度数时,同学们回答了好几种,比如量角器、圆规、尺子。我觉得这堂课贯穿着不仅要使学生懂得知识还要学会应用的理念。最后老师提出两边夹一角的判定方案,也就是SAS判定方案,并且举出两个实例让学生思考,一是做一个对称的风筝,这个对称的风筝实际上是两边夹一角的全等三角形;二是一个水坑要测量中间距离,水坑进不去,是应用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对应边相等,用这个概念通过全等三角形把这个边引出来。这两个例子都是联系实际教学生解决问题。所以这堂数学课概念清楚、启发教育、教会工具、联系实际,说明我们数学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改进。总的看这堂课是讲得好的,但是我也提一点不成熟的意见:我觉得40分钟的课包容的量还可以大一点,就是说,一堂课只教会学生三角形全等判定,内容显得单薄了一些,还可以再增加一点内容。

  第二堂听的是语文课。老师讲的是《芦花荡》,在座的可能有不少老师讲过,我过去也读过,但今天和学生们一起读,觉得别有一番新意。缺点是开始没把作者的简要情况给同学们介绍。既然是讲《芦花荡》,作者又是孙犁,是中国现代的著名作家,他曾经写过什么著作,有过什么主要经历,我觉得有必要给学生讲讲,但是老师没有讲,也许是上堂课已经讲过或下堂课要讲。孙犁是河北安平人,他一直在白洋淀一带生活,1937年参加抗日,所以他才能写出像《芦花荡》和《荷花淀》这样的文章。讲作者的经历是为了让学生知道作品源于生活。孙犁于1937年冬参加抗日工作以后,到过延安,然后陆续发表了反映冀中特别是白洋淀地区的优秀短篇小说,其中像《荷花淀》、《芦花荡》都受到好评。但我紧接着就有一个惊喜,这是我过去上学时没有过的,就是老师让学生用4分钟的时间把3300字的文章默读完,我觉得这是对学生速读的训练,是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她不仅要求学生专心,而且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我们常讲人要多读一点书,有些书是要精读的,也就是说不止读一遍,而要两遍、三遍、四遍、五遍地经常读。但有些书是可以快速翻阅的。默读是我听语文课第一次见到的一种教学方法,而且是有时间要求的。我发现学生们大多数都读完了,或许他们事先有预习,或许他们真有这个能力。紧接着老师又叫学生概括主要故事情节,这是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我以为非常重要。3300字的文章要把它概括成为3句话:护送女孩、大菱受伤、痛打鬼子。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抓住文章的核心,这不容易。我上学时最大的收获在于逻辑思维训练,至今受益不浅。这种方法就是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紧接着老师又要求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懂得写人和写事,这里既贯穿着认知,又贯穿着思考和提升。老师特别重视人物的描写,因为孙犁这篇东西用非常质朴的语言写了一个性格鲜明的抗日老人,其中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四个字:自尊自信,这是他人格的魅力。因为他能够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表现出镇定,当他认为这件事情做得不好时又十分懊丧。语文教师还让学生进行了朗诵。我以为语文教学朗诵非常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口才的一条重要渠道。如果我们引申开来,由逻辑思维到渊博的知识到一种声情并茂的朗诵就是一篇很好的演讲,需要从小锻炼。老师特别重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讲到课文的高潮时,她讲这位老人智勇双全,爱憎分明,老当益壮,点出老人的爱国情怀,然后概括出老头子最大的特点是抗战英雄,人民抗战必胜,伟大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讲到这堂课的中心思想是要热爱祖国。这样,就把课文的内容升华了。

  第三堂听的是走进研究性学习课。这是我从来没听过的课。听了课我懂了,其实是开阔学生的思维,用我们可以经常接触到的一些事情来深究科学的原理,提出问题,独立思考。这堂课老师讲的是“教室”,就是要建一座好的“教室”应具备哪些条件。学生纷纷回答,几乎我想到的他们都谈到了,从窗户到门,从隔音到节材。最后,老师把它概括为四个方面,叫做你想研究什么问题——研究“教室”;怎么开展研究——研究“教室”的方方面面;和谁一起研究——老师和同学;怎样表达研究成果——把学生的经历、实践和参与结合在一起。但我坐在课堂上就在想,非常重要的一点学生们却没想到,就教室而言,建筑安全应是第一位的。学生没想到,教师也没想到。经济适用都想了,但是安全没想到,也就是说学生没有想到防震知识,这算个缺点吧?这堂课讲得还是不错的,比如教室的设备甚至深入到多媒体,投影、摄影头,节能深入到节能材料,深入到经济上的性价比。还有一点,就是老师提问时,一个学生说我喜欢岩石,想研究岩石,这个学生也可能不知道老师备课的内容是要讲“教室”,但是老师很快把他的问题扭过去了,因为这堂课不是这个主题。这里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教这堂课要求老师的知识非常渊博,学生爱好涉及的是大自然,老师讲的是“教室”,而对学生好奇的大自然应该给予积极回应。对学生的回答,老师应因势利导,问他看过多少种岩石,知道名字吗?老师就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启发学生热爱岩石,从而热爱地质。我不是让老师把原来备课的内容改变,而是因为学生想听的是大自然,老师要讲小空间,用简练的语言和提问的方式回答大自然的问题是必要的,而且并不困难。最后,老师展示了这个学校的研究成果,35中做过园林研究,做过抗紫外线的研究,做过冬小麦的研究,做过城门与城墙的研究,做过节水灌溉的研究,做过环境因素和生物的研究,还有很多学生获奖。这是一堂很好的课,但老师可以更放开一些,不要求老师是万能的,老师可以把学生提出的问题带回去思考,下次再给他们解答。

  第四堂听的是地理课。老师用提问的方法,问学生暑假到过哪些地方。我真没想到学生到过那么多地方,不仅是国内,而且到过国外。我仔细翻了课本。这门课把我们过去的地理与自然地理合并了,甚至扩展到把地理、地质、气象、人文结合起来,是一本综合教材,可能现在学地理的时间要比过去少了。但是讲华北一下子我就听糊涂了,因为课本讲的既不是自然分界,又不是经济分区,也不是行政分区,华北怎么把陕西、甘肃和宁夏包括进去了?课本对中国区域划分的依据不足,无论是自然的、经济的还是历史沿革的划分都没能讲清楚,有的是错误的。此外,课本关于中国的区域差异一章就讲了中国的五大区域,即华北、青藏、沿海、港澳和台湾,这就更不全面了。我赞成把地理、地质和气候结合起来,这就如同把人与自然、环境结合起来一样。过去大学的地质地理系就包含这三个方面。已故的刘东生院士之所以在研究黄土高原方面取得很大成就,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奖,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因为中国有世界上最厚、面积最大的黄土层,这给他提供了有利的研究条件;另一个原因是他对地理、地貌、地质和气候的关系,特别是黄土的成因以及黄土形成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得很深。我赞成编写教材时把这几方面结合起来,但要把基本概念讲清楚。现在孩子们见识很广,他们到过很多地方,老师讲得也很好。课本要保持严谨规范和学术的百家争鸣,使学生从本质上理解地理学真正的科学内涵。

  最后我听了一堂音乐课,应该说是欣赏了一堂音乐课。老师很活泼,这堂课先是播放了迈克尔·杰克逊的《我们同属一个世界》,这堂课的主题是让世界充满爱。我对音乐是门外汉,但是我边听边感到这是一堂艺术熏陶课,对孩子是艺术的熏陶,也可以说是堂美学课。美学是什么?大概中学没开过这门课。中国研究美学有名的是朱光潜先生。美学从大的方面讲就是真善美,就是世界事物的真善美,这就是那首歌的真谛。因此听完课我就即席讲了一篇话,我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一切。一堂音乐课让孩子们通过唱歌来懂得人世间的爱,懂得人世间的真善美。其次是人们的心底。孩子们都有心理活动,就是孩子们心底都有知、情、义。这就要求学生要有爱心,懂得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在河南南阳我给学生们在黑板上题词就是三句话:爱父母,爱老师,爱南阳。我认为这是思想教育,孩子们记得清清楚楚。人最起码的爱就是这些,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再归结起来就是爱祖国了。所以这就要求学生有爱心,懂得爱同学、爱老师、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这就要求学生有好奇心。好奇心是什么?就是追求真知。钱学森是大科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画家。他从小就受艺术的熏陶。大家都知道李四光是地质学家,但很少人知道他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的作者。钱老曾经亲口对我说,我现在的科学成就和小时候学美术、学音乐、学文学是分不开的。因此他提倡学理科、工科的也要学艺术,学艺术的也要学工科、学理科。他在被授予功勋科学家时的即席讲话说:“我有一半的功劳要归功于我的夫人。”他夫人蒋英是钢琴家。我对他夫人说,你的艺术对他的科学工作很有启发。追求真知,辨别真伪,寻求真理、趋善避恶,为民造福,应该是美学教育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就应该在这些方面都具备一定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爱好。上午听课时我也服从音乐老师的命令做了游戏,感觉和孩子们在一起非常幸福。我对孩子们说我爱你们,我祝福你们。

  (听了教师代表发言后)

  刚才,几位老师的发言都很好。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应该肯定,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无论是在学生的就学率还是在教育质量上,都取得了巨大成绩,这些成绩是不可磨灭的。但是,为什么社会上还有那么多人对教育有许多担心和意见?应该清醒地看到,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任继愈老先生90岁生日时,我给他送了一个花篮祝寿,他给我回了一封信,这不是感谢信,而是对教育的建议信。我坦率告诉大家,他对我国教育的现状有一种危机感,他尖锐地指出了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的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最近这次我看他,我认为是他头脑最清楚的一次,他还在讲这一点。我理解,他讲的杰出人才不是我们说的一般人才,而是像他那样有重大成就的人才。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衡量,我们这些年甚至建国以来培养的人才尤其是杰出人才,确实不能满足国家的需要,还不能说在世界上占到应有的地位。最近,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英国首相布朗作了一次科技报告,他一开始就讲,英国这样一个不大的国家仅剑桥大学就培养出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是值得自豪的。他认为应对这场危机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科技,是人才和人的智慧。其实,我们的学生也是很优秀的,在各种国际比赛当中经常名列前茅,许多到国外留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也很好。我们出去这么多留学生,也成长了一批人才,充实了各行各业,但确实很少有像李四光、钱学森、钱三强那样的世界著名人才。每每想到这些,我又感到很内疚。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形势很好的时候,还要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原因。

  老师们都很辛苦,特别是从事基础教育的老师。老师们承担着教育的重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如果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就是基石的奠基者。国家的兴衰、国家的发展系于教育。只有一流的教育才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我曾经引用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句话,这是17世纪捷克的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讲的。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也说过:“教育是人类最崇高、最神圣的事业,上帝也要低下至尊的头,向她致敬!”可以说,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有多高、贡献有多大,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启迪,都凝结了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老师面前永远是学生。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的人才,同样也离不开教育和老师的培养。我们国家大约有1600万教育工作者,其中中小学教师1200万。长期以来,广大教师牢记自己的神圣使命,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为我国教育事业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这种不计名利、甘为人梯,成功不必在我、奋斗当以身先的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境界。

  这里,我想着重谈一下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问题。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特别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从国内外的比较看,中国培养的学生往往书本知识掌握得很好,但是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还比较缺乏。这应该引起我们深入的思考,也就是说我们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比较重视认知教育和应试的教学方法,而相对忽视对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应该说,我们早就看到了这些问题,并且一直在强调素质教育。但是为什么成效还不够明显?我觉得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必须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敢于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在办学体制、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和改革。我们需要由大批有真知灼见的教育家来办学,这些人应该树立终身办学的志向,不是干一阵子而是干一辈子,任何名利都引诱不了他,把自己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就是想通过改革来努力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这里,我想提四点要求供大家参考:

  第一,教育要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陶行知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就是说要注重启发式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自由的环境,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不仅学会书本的东西,特别要学会书本以外的知识。我曾经把学、思、知、行这四个字结合起来,提出作为教学的要求,也就是说要做到学思的联系、知行的统一,使学生不仅学到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思考,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第二,教育要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说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归根到底就是要与时俱进,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现代化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放眼看世界,牢牢把握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潮流,学习和借鉴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要深深地懂得中国,结合中国的实际和国情,推进教育改革、优化教学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

  第三,教育要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不仅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而且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要立足于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努力培养创新型、实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同时要加强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报效祖国,服务社会。

  第四,教育要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为基本出发点,尊重学生、关爱学生、服务学生,发现和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塑造学生大爱、和谐的心灵。前两年我到医院看望季羡林先生,他对我说,讲和谐还要讲人的自我和谐,要使人对自己的认识符合客观实际,适应社会的要求,正确对待金钱名利,正确对待进退、正确对待荣辱,这才能和谐起来。

  最后我想对老师提点要求。教师的日常工作既平凡又不平凡,教师不是雕塑家,却塑造着世界上最珍贵的艺术品。广大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做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这是实验二小霍懋征老师的话。她念念不忘的就是希望拍一部反映老师教书育人的爱心和奉献精神的电影或电视剧。我在这里也大声呼吁,希望能有更多描写老师的影视作品。当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成人生的最大追求。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当今时代知识更新换代的周期越来越短,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工作要求。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创造者,更要不断地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先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和重视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的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把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刚才座谈时有的老师提到要给教师创造培训的条件,我完全赞成。要建立包括脱岗轮训、带薪培训的制度,当然要讲求实效,把好事真正办好。

  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灵魂与灵魂的交融,人格与人格的对话。不久前有一个学生给我写了一封信,他提到:现在青年学生自杀的很多,小小年纪厌世甚至走上绝路,总理能否在9月1日开学时专门和学生在网上对话,告诉学生要珍惜生命,热爱生活。他所说的事虽然是极个别,但必须引起重视。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好的老师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有些话甚至不对父母讲也愿意跟老师讲,老师能帮助他解决思想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做到这一点不容易,没有爱心是不可能的。惟有教师人格的高尚,才可能有学生心灵的纯洁。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我们不仅要注重教书,更要注重育人;不仅要注重言传,更要注重身教。广大教师要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以德立身、自尊自律,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社会的尊重。

  全社会要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一个国家有没有前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注意提高教师特别是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从今年起,在国家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按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的原则,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制度。中央财政今年已准备120亿元,全国计算大概是370亿元。这不是简单的涨工资,应该把薪酬待遇和个人工作成效密切挂钩。这是对教师辛勤劳动的尊重。我们要继续发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不断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生活待遇,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各级政府都要满腔热忱地支持和关心教育工作,积极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吸引和鼓励高素质人才从事教育事业,尤其是到基层、农村和边疆地区任教。中小学教师非常重要,有些国家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要像尊重大学教授一样尊重中小学教师。要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特别是终身从事中小学教育事业的典型,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尊师重教蔚然成风,让教师成为全社会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

  摘自:中国政府网2009年10月11日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发展和教师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在他看来,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好老师的四条标准。

  争做“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的“大先生”。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老师,心中装着国家和民族;一个有理想信念的好教师,才有可能在孩子、青年的心中播下梦想的种子,才有可能为社会、为民族培养出栋梁之材。古人讲:“贤希圣,士希贤。”在价值取向多元的时代,广大教师只有树立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为莘莘学子点燃更灿烂的梦想,把好人生的“总开关”,扣好人生的第一颗“扣子”,方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更多正能量,为党和国家事业造就大批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合格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输送源源不断的生力军。

  争做“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大先生”。“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梦之队”的“筑梦人”,广大教师要自觉深入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要以提升道德修养为己任,敢立潮头,敢为人先,敢于担当,做一个“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的好老师,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涤荡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塑造学生的品德。

  争做“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的“大先生”。教师的责任除了“传道”立德,就是“授业解惑”,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是老师的基本素质,其中知识是根本基础。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培养对中华文化、中国精神、中国价值有归属感乃至有信仰的年轻一代。广大教师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以书为伴,以书为友,与书结缘,沉醉书海,才能厚积薄发,做到“既能授人以鱼,又能授人以渔”,成为学生心目中知识渊博的好老师!

  争做“用真情、真心、真诚滋润学生心田”的“大先生”。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爱是解决一切问题的万能钥匙。高尔基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育风格可以各显身手,但爱是永恒的主题。教师是人类社会灵魂的工程师,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一定要热爱岗位、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宽容学生,老师要通过欣赏来增强学生的信心,通过信任来树立学生的自尊。老师要用爱来感化学生、教育学生,用真情、真心、真诚拉近同学生的距离,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身心健康,茁壮成长。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捧出一颗心,不带半根去。”不论是教育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教育,广大教师都要对照“四有”要求,不断提高自己,做一名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大先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也做到将自己的心掏出来给孩子们!古代教育家早就提出“有教无类”,“同在一片蓝天下,孩子们应该有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花10年时间,将一名有偷窃习惯的学生培养成一名成功的农庄主席。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尤其是那些家庭有过特殊变故的学生,容易形成特别性格,但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老师们对学生如此关爱,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认可?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才是一件大事。”让我深深的体会到只有尊重学生,才能教育学生;没有尊重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亦师亦友,民主平等,是“好教师”的最重要特征。具有爱心和具有知识,对学生来说,他们更喜爱前者。青少年学生特别渴求和珍惜教师的关爱,师生间真挚的情感,必定有着神奇的教育效果,会使学生自觉地尊重教师的劳动,愿意接近老师,希望与老师合作,向老师袒露自己的思想。让我们时常想想教育家们的谆谆告诫:“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新课程改革已全面铺开,其主要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自尊,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需求,但尊重是相互的。学生是有自己思想和行动自由的独立个体,被平等对待是一大愿望,能得到老师的尊重对学生是极大的精神激励。我从教育中体会到:尊重学生的实质就是把学生当作和自己一样有尊严、有追求、有独特个性特长、有自我情感的生命个体,从尊重学生出发,建立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教师要进行必要的角色转换,要从传统的师道尊严中摆脱出来,要从家长的威严中解放出来,要从唯一正确的师长的假想中醒悟过来,学会倾听,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欣赏,懂得赞美,善于交流,成为学生成长的伙伴,成为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和鼓励者,成为“孩子们的同志和朋友。在学生心灵中栽下一棵尊重的幼苗,用爱心去浇灌,必将伴随其生命的成长竖起人格的参天大树。“万紫千红随风去,冰心一片载玉壶”,这就是我这样一位普通教师的高风亮节!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我想,教师所从事的就是这种叶的事业——平凡而伟大。

  “言必行,行必果”,行动实践远胜于说教。师德,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种精神体现,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其实,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教师都在用行动诠释着师德师风的真正内涵。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的是——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让我们以良好的师德,共同撑起教育的蓝天.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亲戚家的孩子今年从乡村转到了县城上小学六年级,可是却不能和这里学校的课程接轨。英语从四年级开始发书,可是却没有英语老师教,如今连基本的ABC都不知是啥,只好去暑假的辅导班接受辅导,学了一假期只会写简单的几个字母。看着同班的同学读课文,就像听天书一样。

  如今的家庭里孩子都生的少,一个就像心肝宝贝一样。不缺吃不缺穿,唯一缺失的就是教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房屋都买到了县城,孩子也接受了高一等的教育。可是孩子们的教育问题却成了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好多家长来自农村,由于先前的经济原因好多都是小学没有毕业就已经辍学,本来学的极少的知识经过岁月的磨练,早就忘得一干二净,碰到孩子们不会做的习题,只好望书兴叹了。

  亲戚家的孩子性格有点内向,很腼腆,说话声音很小。在他上小学二年级时我曾看过他写作业,那写出来的字可谓漂亮,我都不敢相信这是出自一个小学生之手。就像雕版印刷的宋体,个个端正圆润,要是好好培养,将来一定在书法上会有一定的成就。从他的字体上我一下子喜欢上了他,还有他稳重的性格。令人想不到的是时隔4年后再见到的他,竟成了一个成绩很差的学生。看看作业也没有以前写的好了。从潦草的字迹里还能看出字的娟秀。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跟着爷爷奶奶,学习上没人辅导,加上自己不善于思考,成绩每况愈下。真的令人惋惜。

  看着愁眉不展的妹妹,我忍不住自告奋勇的说星期天把孩子带到我们家吧!小学的知识我还能辅导下来,就一个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啊!不能将来光出苦力,啥时候没有知识就没有希望。

  星期天和孩子在一起,儿子教他数学,我教他英语,从音标开始学起,因为英语对他来说就是空白。我大声的读着,他很害怕轻声跟着,那声音很轻很胆怯,轻的好像从地缝里蹦出来一样。好像怕的很,感觉我就像小杨看到森林里的恶狼一样恐惧。我笑着鼓励着,大声点,对,再大声点!必须要自信,才能让他对学习有兴趣,读了一遍又一遍,我让他一个单词读十遍,再用笔写十遍。可是再提问时却不敢读,不会读,看来一是没有用心的记,二是还没有提起他的学习兴趣。于是便又不厌其烦的再领读。我不知从哪来这么大的耐心,要是自己的孩子早已经用手开始家法伺候了,可是对于别人的孩子却不能,经过半天的指导,他慢慢的记着了几个单词,略有成效。

  农村里教育的缺失,在于留不住优秀的老师。有关系的老师都调到离家近条件好的城镇,有的则嫌家远找代课教师,一月扣除点费用。代课老师每月只有500元的工资,找的好多也是初中或者高中毕业的在家务农的当地人。农村的学校管的松,一般教学种地两不误。孩子们的教育质量就可想而知了。有次听一个农村的家长说孩子去问老师题,老师也不会,可是却要装出很有教师身份的模样,大声说:连这都不会,上课为什么不积极听我讲课?就这样教训一番,学生们便噤若寒蝉,不敢做声了。

  虽然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可是由于农村的思想观念,好多就是只要认识几个字就可,或者学习随他,俺不识字不也活得好好的吗?还有农村经济的不发达,教育的重视不够,孩子们的贪玩等等因素,让农村的孩子们从开学的浩浩荡荡,慢慢的好像走独木桥一样,一一的往高年级倒成了凤毛麟角的极个别人,大多都由于初中学习的跟不上而很早辍学,极早踏入社会,成了出外打工中的一员。等到他们成家立业后就知道了知识的重要性,于是教育问题在他们中间又被重视。

  如今城市里便有这样一大批农村过来的孩子们,为了好的教育,他们的父辈们为了他们的未来积极的奋斗着,为孩子们创造出更好的条件。这是一批幸运儿啊!

  如今走在大山里,为那里的孩子惋惜,虽然都是生活在世间,教育却这样的天壤之别。在城市二三岁都开始接受教育,而他们五六岁却孩子路边玩泥巴,上学要跑十几里山路,可惜呀。好多的人才就这样被埋没在山间,走不出大山的桎梏。

  地域的差别是难以逾越的鸿沟,也是教育之痛。生活的落后导致教育的落后。在嵩县九店的石头部落里,我们和一家的女主人攀谈,说村里的小学只上到三年级,四年级以后便要去别的村庄上。看着孩子们穿戴简直和城里的人无法相比,贫穷是永远的痛,家贫导致落后,落后导致卑微,那孩子们看人的眼神都是胆怯的,没有城里孩子们那样的落落大方。经济是决定一切的基础。

  不知何时能消除城乡差别?人人中间没有歧视,让教育都成为每个人的必修课,就像平常的一日三餐一样。我想也不会太远了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知识改变命运,也改变着自己的人生。努力学习吧!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用心的学吧!别到年龄大时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东方明珠照片

这就是我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