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中霜里斗婵娟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月中霜里斗婵娟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一番风雨,洗出一个凄清的秋天。秋雨早已下过,秋风也已把大地吹遍;看那树梢已快要落尽的黄叶,秋已是深秋,暮秋……

  秋风起,秋雨落;这是你到来的前奏。然后我看你用一个季节的酝酿,给人们展现一个绚烂的秋天。我看你把那万水千山全部染遍,看你把那层林尽染,看你把那霜叶变红,看你把那树叶变黄……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秋天人们所见往往是草木飘摇零落,万物凋零枯萎;所以秋在人们的眼里总免不了萦绕着一缕哀伤。“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我觉得柳永的这句词最好的诠释了秋天的灵韵;可是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一种忧伤的情绪。而秋雨就更是显得任性无比;“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是我见过的最愁的秋雨了。不似春雨的细腻缠绵;也不若夏雨的轰轰烈烈,来的时候很突然,去的时候也从来不拖泥带水;秋雨总是挥之不去,不大不停却要点点滴滴到黄昏。我对词人的当初的无奈总是有了一番体会,真的是“这次第,怎一个抽字了得”啊。可是为什么提到秋就总是悲伤和愁绪呢

  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秋天又怎么能少了落叶呢

  秋天的清晨,空气中还弥漫着昨夜秋雨留下的水汽,白露落地为霜;风吹在我身上的感觉也不是微凉,而是一种刺骨的冷。树下的路在落叶的覆盖之下已经消失了踪迹,走在上面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叶在秋雨个秋风的催促下还是旋转着落了下来,伸手想抓住可最终还是放它落下了。抬头看着空中,一片片飘舞而下的落叶在空中打着转;虽然落叶不是花,可是我敢确信画面还是很美,可是我却没有感到有那么一丝的喜悦;我一下子知道了刚才那种说不出来的感觉是什么了,是悲伤。是的,我想你是悲伤的,那么我又哪里来的的喜悦呢

  落地,是落叶的悲伤;因为落地就代表着它不得不离开陪它一路走来,一起经历风吹雨打,一直给它鼓励的树了。

  落叶,是树的悲伤;因为叶是它身体的一部分,是它费尽心力从大地汲取养分给叶,才有叶从一点嫩芽到碧绿如画;可是现在却要看着它在自己的眼前变黄落下,而自己却无能为力。

  树,是大地的悲伤;因为树是她呕心沥血,才把树从一粒种子培育到参天巨木,看它枝叶繁茂、绿叶成荫;可是现在也只能眼看着它枝叶凋零,这种感觉很残忍。

  可是,大地又是谁的悲伤呢?我不知道,所以我想你是悲伤的……

  秋是特别的,秋天除了秋叶,还有秋月……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都婵娟,”写霜月,不写霜月本身,而写月中霜里的青女素娥;却勾摄出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那么自然是写得很秒的。

  秋天的月,秋月,分外的清冷孤傲,雅洁。想来想去也只有感叹着自己的词穷了,也只有雅洁才能形容你的姿容了。秋已非夏,难见夜空繁星,唯有月却始终不改,仍能看到。可是秋月清冷的,漫漫夜空不见繁星,唯有一月悬挂;可是我想一月就已足已。

  有一次为了看日出去爬山,在自己累得快不行的时候;我在半山之上一次不经意看向夜空的时候,看到了烙印进我脑海深处的一副画面。秋天的夜空中没有很多的星星,夜空显得有点深邃。远山的轮廓在秋月的照耀之下若隐若现,一轮秋月刚好挂在宁静的夜空中;月光是那样的皎洁,月还是满月;月光下的一切显得朦胧而又飘渺。那一刻感觉自己离月亮好近,仿佛一伸手就能触到的距离,可是看清后又感觉它离我还是很远。我闭上眼睛,伸开双手,那一刻的感觉就是我真的拥抱了月亮;月光是那么的皎洁,月亮是那样的典雅。过了一会儿后我睁开眼,我已经不再去想它离我是远还是近了,脑海里留下这一副画面就已经很知足了。

  秋是静的,秋月是美好的;冷月就是清秋的魂魄吧!

  秋,秋月,秋叶。叶落知秋,秋从秋叶开始,那么也自秋叶结束吧。

  抬头,看着树梢减少的黄叶,我想当树叶自树梢落尽的时候,这个秋天也该落幕了。夕阳透过稀疏的树叶照在地上斑驳的落叶之上;秋天的太阳并不是多么的刺眼,更不用说是夕阳了。随着树上的树叶越来越少,透过树叶晒下的阳光也越来越多,树下秋风中的我莫名的感到有一丝温暖。

  我一直以为大地是悲伤的,因为没有人理解它的悲伤。可是当我蹲下伸手揭开地上厚厚的落叶的时候,我发现那些落得最早的树叶在地上已经慢慢开始腐烂了;我一下子就高兴起来了,因为我知道了大地的悲伤不是没有人理解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你们不是落花,你们是落叶,但是你们一样的护着这树,护着这温养着树的大地。所以我想大地不是悲伤的,因为你们把最后的养分都尽数化在了这地里,继续滋养着这地上的枯树。我想就算是变成了落叶,你们也不是离开了树,而是以另外一种方式在陪伴着它;你们不仅要陪它走过这萧瑟的秋天,还要陪着它在寒冬腊月里沉寂,经受风雪的洗礼;然后等着来年的春风把你们唤醒。

  我眼前仿佛看到了有枯树在春风的吹拂下开始抽芽吐绿,在风雨里成长,在夏日里绿叶成荫……

月中霜里斗婵娟

2016难忘的中秋节作文字:月中霜里斗婵娟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赏析

  此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化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读了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感觉。

  这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这秋夜自然景色之美意味着什么呢?“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经得起寒冷的考验啊!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因你与我同行

容易学的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