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失败后成功的例子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成功人士背后失败的故事

  刚刚凭《潜伏》获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男演员,紧接着任主角的《人间正道是沧桑》热播,孙红雷结结实实地红了,人气甚至超过了小沈阳和刘谦,成为2009年娱乐圈最火的人。他曾被赵宝刚导演说成“你长得太难看了”,而今却成为大众偶像;从当年惊鸿一瞥却令人印象深刻的配角,到坐稳“老大”的头把交椅,再到红透大江南北的余则成、杨立青,孙红雷这个东北爷们儿坦荡地说:“我靠实力走到今天。”

  年少轻狂霹雳时光

  1970年,孙红雷出生在哈尔滨。父母是普通教师,两人的工资要养活一家七口人。家里房子总共28平米,小时候的孙红雷都是睡在吊铺上的。

  孙红雷至今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母亲想借10块钱给哥哥结婚准备彩礼,去邻居家敲了半天门人家也不肯开。年少的他觉得一家人生活得没有尊严,自此发誓一定要挣钱改变家里的生活。

  父亲希望他和哥哥们一样,好好学习,读个理工科大学,找个稳定工作。少年孙红雷在中学时却常常晚上逃课去哈尔滨青年宫跳霹雳舞。老师找家长谈话,父母才知道他喜欢跳霹雳舞。面对话不多的倔强儿子,父亲只好说,你要是能得奖,就继续跳,否则就乖乖念书。孙红雷就借了同学家的录音机,每天练习迈克尔·杰克逊的太空舞步。

  1988年,在全国霹雳舞大赛中,这个初出茅庐的东北小伙子一鸣惊人,获得了二等奖。最让孙红雷高兴的是:奖品是一个电冰箱,他立刻把它卖了700多块钱,寄给妈妈。获奖后,孙红雷加入了中国霹雳舞明星艺术团,演出一场能得100元,一个月能演三四十场,算是有了个收入不菲的正当职业。可不久后,霹雳舞渐渐不再流行,孙红雷也“失业”了。

  父亲希望他回头找个正经工作,可孙红雷没有回头。当时,台湾的“小虎队”组合非常红,孙红雷如法炮制,组成了一个“小狼队”。走在娱乐前沿的他逐渐成为了哈尔滨娱乐界的“一哥”。

  那时的孙红雷拿着大哥大,戴着金项链,演出不断,钱也挣得不少,却很迷茫。这一切似乎并不是他想要的。有人说,你那么喜欢演出,上北京念书学表演吧。孙红雷说自己长得太丑。人家说,姜文不也长得不好看吗。随意的一句话在他心中掀起了巨大波澜,他抱定“我比姜文长得好看”的想法,决定报考中央戏剧学院。

  1995年5月22日,孙红雷带着8000块钱,到了北京准备考试。一位老师在见过他之后,很不屑地对他说:“回去吧,你太胖,不适合搞表演。”孙红雷没有被这句话打发走,他每天围着操场跑步,在闷热的房子里练芭蕾小跳,不吃饭,只吃黄瓜、西红柿、牛肉汤。剩下的时间,和其他同学一起练台词,到了半夜,自己还在楼道里念。一个月后,他减掉了36 斤。

  孙红雷考上了中戏表演系音乐剧班,毕业后分到了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在剧院,跟他合作过的演员提起他演戏,不约而同用了“玩命”这个词。有场戏要表达“一个普通的美国家庭,当他们有一天突然有钱了,丈夫知道这笔钱是妻子出卖自己的身体得到的”时的那种情绪,孙红雷真把自己当成这个丈夫,结果,为了这场戏竟然大病一场。1997至1999年间,孙红雷主演了4台话剧,并凭借《三毛钱歌剧》获得了话剧界最高荣誉的梅花奖。

  中国电影第一坏小子

  真正让孙红雷家喻户晓的还是影视剧。在话剧院有人找过他演电影电视剧,但他没有接。年少时已经见识过“娱乐圈”的他想有一个好的开端,在选择上比较谨慎。第一部电影他选择了张艺谋,第一部电视剧他选择了赵宝刚。

  1999年,张艺谋携剧本《我的父亲母亲》找到了孙红雷。孙红雷看完剧本后非常失望——“这戏我红不了。”张艺谋说:“这部戏和你配戏的演员都是非职业的,只有你一个人是演员。如果有人认出你,你就失败了。”听了这话,孙红雷当时有点懵,但时隔多年他很感激张艺谋,因为话剧演员演电影时常常表演痕迹过重,而张艺谋第一次让他学会了不“演”。

  电视剧《永不瞑目》则让孙红雷第一次尝到了“星味”。为了这个只有67场戏的大龙套打手“建军”,孙红雷等了7个小时接受面试,赵宝刚却只看了他一眼说:“你长得太憨厚,演不了这个角色。”孙红雷有点倔,他走过去拍拍赵宝刚的肩膀说:“不用我演,你会后悔一辈子的。”赵宝刚吓了一跳,在重新审视了这个“愣头青”后,孙红雷得到了这个角色。结果,“建军”一角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之后,孙红雷走上了“黑道”,接连在《浮华背后》、《征服》中饰演人物。

  第二次合作时,赵宝刚为孙红雷量身定做了《像雾像雨又像风》里的打手阿莱,这个角色让他迅速蹿红。从此,孙红雷凭借老大角色树立起自己在演艺界的独特地位。2005年参加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马克·穆勒称他为“中国电影第一坏小子”,对他的表演赞不绝口。

  硬汉是人们形容孙红雷用得最多的词,强悍的外表,让人们忽略了他内心也有敏感柔弱的地方。2002年接受《超级访问》采访时,谈到自己成名以前的心酸往事,孙红雷泪流满面。2008年做客《鲁豫有约》时一场平心静气的聊天,让孙红雷又一次红了眼圈。他有些尴尬地极力掩饰,泪水还是夺眶而出。

  土匪样,知识分子骨

  无论是屏幕上,还是生活中,孙红雷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他身上的霸气。看着他的脸,似乎就看到了一个颇为凶险的江湖。考虑到周围人的心情,孙红雷不得不“装修”自己,不敢留寸头,还得时常戴着眼镜。

  虽然长得“凶狠”,而且靠饰演老大成名,但孙红雷认为自己骨子里其实是个知识分子。生在知识分子家庭,看着欧洲古典文学长大,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是他的最爱。喜欢看大师拍的电影,喜欢听古典音乐,里放的都是莫扎特、柴可夫斯基。赞美一个人一件事,孙红雷用得最多的一个词是“干净”。“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在所谓的娱乐圈打拼,看到过太多不干净的事情,所以非常向往干净。”饰演邱如白时,孙红雷毫不避讳地告诉周围的人,“我最迫切的是到《梅兰芳》这部电影里把自己洗干净了。我骨子里是个知识分子,虽然长了个土匪样。”

  2007年,陈凯歌找到孙红雷,请他出演电影《梅兰芳》中“学贯中西”的文人邱如白一角。身边人都劝他:“你还是演‘大哥’合适,好不容易到今天这个位置,别再砸了。”起初孙红雷也犹豫,但剧本里的一句台词让他决定接受挑战,那句话就是“谁毁了梅兰芳的孤单,谁就毁了梅兰芳”。这份孤单他懂得,这个角色是他最需要的。这次尝试拓宽了孙红雷内心深处表演的宽度,也让他成功转型。

  接下来的《潜伏》,孙红雷更是收敛了“大哥”气场,成了低调的小知识分子余则成,平凡、生活化,又有点圆滑世故。有了邱如白的探路,演起余则成来,孙红雷更加收放自如。邱如白和余则成这两个角色让父亲特别欣慰。父亲和两个哥哥都是知识分子,孙红雷经常被视为家庭的异类。看了这两部戏,父亲对孙红雷说:“你是我儿子。”

  从“老大”到文人邱如白、地下党员余则成再到军人杨立青,孙红雷让观众看到了他作为演员的多种可能性。对于自己的成长,孙红雷认为是吸收了很多人的精华。他自喻为“贪婪的海绵”,一直在吸收,一直在学习别人。

  成名了,孙红雷依然保持着以前的生活状态,坐地铁,坐公共汽车,在街边小吃摊吃羊肉串、喝啤酒,打桌球,每天坚持长跑一小时。他在家里最小,性格却最倔。他觉得逝去的母亲和自己的心离得最近,有空时就回哈尔滨,到母亲的坟前坐一坐,拣高兴的事儿说给她听。在北京时,他常喜欢回到中戏去看一看,寻找一种宁静的心境。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不爱说话,有时会叫上一帮朋友去k歌。

  “我不是偶像派演员,成天要人捧,我靠实力走到现在。我就喜欢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穿大汗衫大裤衩,在没包间的大厅吃饭,跟普通人没两样。这样年龄大了没有人追捧也不会失落。”39岁的他希望有一个安稳的家,“生活告诉我,生活是最重要的,工作只是一部分。”

名人失败后成功的例子

外国名人故事:从失败再出发

  今年30岁的威廉姆斯,曾经拿下5座温布尔顿、2座美国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她跟妹妹从小打球,每天练球5个小时,精益求精的专注力,加上不松懈的纪律,奠定了两姐妹日后称霸网坛的基础。

  在新书《Co to Win》里,威廉姆斯鼓励年轻人多投入运动,因为从运动中,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运动教你如何竞争、如何反击、如何获得胜利,它是让你建立信心最根本的方法。”以下是她在美国“全国记者联谊会”(NPC)发表演说的内容摘要:

  我来自加州康普顿,4岁就开始学打网球,网球是我们全家热爱的运动。我们每天放学都要到球场去,带着一整台手推车的网球,我总是吵着要把推车里的每个球都打出去,爸爸要是不让我打完,我就开始哭。

  我和姐妹们成长在一个独特的家庭,我爸像个梦想家,我妈则非常踏实,父母都是我们的典范,他们教导我们要相信自己,对自己有信心。这个观念在那时,是非常不寻常的。一般人多半教女孩要顺应社会的期待,但爸妈却教我们要有自由的想法,长大后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勇于展现不一样

  网球教我许多东西。我今天要讲的就是运动与人生,从运动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人生启示,所以我鼓励每个人都要运动,即使不是职业级的选手也没关系。

  运动让人学会“专注与拼博”。你必须很专注、很有纪律,想要打好球,就得天天练习。想在比赛中胜出,就必须在练习时保持专注,不能分心,也不能有失误。人生也是这样,无论在学校或职场,想要获得成就,一定要专注。

  “纪律”太重要了,小威廉姆斯跟我常会自我检讨:“今天打球很没有纪律,没有做到该做的事。”纪律得花时间维持,并不容易,而运动就是让人学习纪律的好方法,特别是当你有好教练时,像我还有父母的协助,他们会灌输纪律的观念,让我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纪律的重要。

  运动还可以建立“信心”。我跟年轻人聊天时,必定告诉他们:没有任何事比得上鞭策自己在身体、心智和情感上追求更高目标来得有意义。我总是告诉他们,运动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对自己更有信心:“既然我在球场、在校队都做得到,那么在教室、在人生一定也没问题。”

  不仅这样,运动还能帮助你做好面对“成功与失败”的准备。以我为例,运动让我学会成功之道:如何成为赢家,如何尽一切力量争取胜利。更重要的是,运动也让我学会面对失败,帮助我在后来获得成功。

  我14岁就成为职业网球选手,但当时我不常比赛,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读书,只不过每天放学后,要花5个小时练球,父母亲并不希望我们将来只会打球,其他什么都不会,所以要求我们在学校必须有好成绩,否则不准练球。

  直到1997年,我才开始变成全职选手,迅速崭露头角,原本我的排名大概在200,1997年结束时,我就挤进了前20,因为这是我的目标。

  养成把目标写下来的习惯

  在我家,我们总是定出目标,还要把目标都写下来。我父亲常说:“目标不要放在脑袋里,一定要白纸黑字写出来。”我觉得这个习惯很重要,因为当你看着自己写下来的目标,它就会烙印在脑海,成为视觉化、活生生的东西。而我那一年的目标,就是要打入前20,女子职业网球协会年度新人等。

  但是我虽然打得好,却还没拿下任何大赛的冠军。1999年,我和小威打入美国公开赛的准决赛,妹妹那场比赛打得非常好,而我呢,面对强敌辛格斯,竟然紧张了起来,连连失误,最后输了球。对我来说,这是一次很痛的失败,因为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我们两姐妹包办的对决。

  这次的失败让我领悟,球场上一定要全力以赴,坚持按自己的打法去打,不能因为一时紧张,怯场或疑惑而松手。正因为有了这次的失败,造就了我日后的许多成功,这是很重要的一课,有时,你真的需要有这种惨痛的失落经验,才能痛悟,进步到下个新境界。

  其实,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备竞争的能力,以我为例,我自认是个资质聪颖的选手,但早年的我,并不懂得如何激励自己奋发振作,直到小威让我看到了她怎么做。

  我们两姐妹经常一起打球,相互学习,1998年我们在澳洲参加悉尼国际邀请赛,当年她才16岁,而对手是世界排名第三的达文波特。她连续两盘以1:6/2:5落后,却一路硬拼,结果后来居上,出乎意料打败了达文波特。

  向妹妹学习拼搏精神

  不久,我在另一场比赛中遇到了强敌,她曾经打败过我3次,所以那天在换场时,我把毛巾放在手上,掩面哭了起来,“我不能再输给她,再输我的前途就全毁了,我不能再被打败……”大约30秒后。我站起来,心里一直想着妹妹在悉尼是怎么用不认输的拼搏精神逆转胜利的,我需要这种精神。最后,我终于拿到了生平第一座单打冠军奖杯,就在那一天,我学会了用坚忍的心智,振作求胜。

  运动给我的启示实在太多了,特别是那些失败给我的教训,小威和我总是不断检讨自己犯的错误,我们绝不会自满:“你看,我那一球打得多好,帅呆了!”一定会说:“你看那一球打得多糟,害我好丢脸,真想从球场消失!”

  所以我学会要谦卑,不论球打得多好,世界排名是不是第一,或拿到多少个冠军,终究都有落败的时候。你必须学习从失败再出发,而且坦然面对“某人再也回不到巅峰”之类的批评。

  最近几年,女子职业网球运动出现一些重大改变,包括将每年的赛季长度缩短,减轻球员体力负担。这正是我和妹妹从出道以来的坚持,我们不参加太多比赛,这样才能保持健康,职网可以打得更久。

  另一件重大改革,是温布尔顿等大型公开赛终于同意实施男女选手“奖金平等制”。多年来,女网球手的奖金始终比男选手低,前几年,我们发起活动,大声呼吁改革,主因不是为了钱,而是因为女选手都是运动精英、女性的典范,但如果拿的奖金比男性还低,我们怎么成为榜样

  我甚至跑去跟温布尔顿主办单位沟通。后来,当他们真的同意改革时,我简直不敢相信,我也希望,这项改革成为我在女子网球界所留下的功绩,大家会记得:大威除了赢得大满贯赛冠军,也为提升女性地位做出了贡献。

名人经受磨炼的励志小故事

  磨炼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许多名人正是因为生活多磨练,才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看看下面的名人事例吧。

  亚伯拉罕·林肯

  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

  接着,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 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

  随后,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 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

  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

  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

  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企业倒闭、情人去世,竞选败北。要是你碰 到这一切,你会不会放弃?放弃这些对你来说是重要的事情

  林肯没有放弃,他也没有说:“要是失败会怎样?”1846年,他又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他又 一次参加竞选国会议员,最后终于当选了。

  两年任期很快过去了,他决定要争取连任。他认为自己作为国会议员表现是出色的,相信选民会 继续选举他。但结果很遗憾,他落选了。

  因为这次竞选他赔了一大笔钱,林肯申请当本州的土地官员。但州政府把他的申请退了回来,上面指出:“做本州的土地官员要求有卓越的才能和超常的智力,你的申请未能满足这些要求。”

  接连又是两次失败。在这种情况下你会坚持继续努力吗?你会不会说“我失败了”

  然而,林肯没有服输。1854年,他竞选参议员,但失败了;两年后他竞选美国副总统提名,结果被对手击败;又过了两年,他再一次竞选参议员,还是失败了。

  林肯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一直在做自己生活的主宰。1860年,他当选为美国总统。

  张海迪

  张海迪,1955年秋天在济南出生。5岁患脊髓病,胸以下全部瘫痪。从那时起,张海迪开始了她独到的人生。她无法上学,便在在家自学完中学课程。15岁时,海迪跟随父母,下放(山东)聊城农村,给孩子当起教书先生。她还自学针灸医术,为乡亲们无偿治疗。后来,张海迪自学多门外语,还当过无线电修理工。

  在残酷的命运挑战面前,张海迪没有沮丧和沉沦,她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对人生充满了信心。她虽然没有机会走进校门,却发愤学习,学完了小学、中学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1983年张海迪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海边诊所》等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其中《轮椅上的梦》在日本和韩国出版,而《生命的追问》出版不到半年,已重印3次,获得了全国“五个一工程”图书奖。在《生命的追问》之前,这个奖项还从没颁发给散文作品。最近,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绝顶》,即将问世。从1983年开始,张海迪创作和翻译的作品超过100万字。为了对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她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同时向有经验的医生请教,学会了针灸等医术,为群众无偿治疗达1万多人次。

  奥斯特洛夫斯基

  命运对奥斯特洛夫斯基是残酷的:他念过三年小学,青春消逝在疾驰的战马与枪林弹雨中。16岁时,他腹部与头部严重负伤,右眼失明。20岁时,又因关节硬化而卧床不起。面对着命运的严峻挑战,他深切地感到:“在生活中没比掉队更可怕的事情了。”奥斯特洛夫斯基与命运进行了英勇的抗争:他不想躺在残废荣誉军人的功劳簿上向祖国和人民伸手,他用沸腾的精力读完了函授大学的全部课程,如饥似渴地阅读俄罗斯与世界文学名著。书籍召唤他前进,书籍陪伴他披荆斩棘。

  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文化和文学素养达到一定水平后,他写了一本描述柯托夫斯基部队中英雄战士的中篇小说,寄给一家杂志社,却未被采用。可他并未灰心丧气,他深深地懂得:平步青云的事是少有的。人们往往只看到成功者头上的桂冠和脖子上的花环,而忽略了他们在未成功之前倍尝的痛苦、冷落,甚至歧视。因此,一些向理想高峰攀登的人,一遇到艰难险阻,就畏缩不前,一碰到冷落、歧视,就半途而废,惊呼生不逢时。奥斯特洛夫斯基忍受着病痛的折磨,默默地向认准的目标攀登。1932年,他终于完成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对此,他高兴地惊呼:“生活的大门向我敞开了!”“书就是我的战士!”站着用枪战斗,躺着用笔战斗,死后用书战斗。这就是做为一个战士和作家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的一生。

  1983年,《中国青年报》发表《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张海迪名噪中华,获得两个美誉,一个是“八十年代新雷锋”,一个是"“当代保尔”。

  张海迪怀着“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以保尔为榜样,勇于把自己的光和热献给人民。她以自己的言行,回答了亿万青年非常关心的人生观、价值观问题。邓小平亲笔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 随后,使张海迪成为道德力量。 张海迪现为全国政协委员,供职在山东作家协会,从事创作和翻译。

  霍金

  斯蒂芬·威廉·霍金,1942年1月8日出生,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大学学习后期,开始患“肌肉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运动神经元疾病),半身不遂。他克服身患残疾的种种困难,于1965年进入剑桥大学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任研究员。这个时期,他在研究宇宙起源问题上,创立了宇宙之始是“无限密度的一点”的著名理论。1969年起任冈维尔和凯厄斯学院科学杰出成就研究员。1972-1975年先后在剑桥大学天文研究所、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学部进行研究工作,1975-1977年任重力物理学高级讲师,1977-1979年任教授,1979年起任卢卡斯讲座数学教授。其间,1974年当选为皇家学会最年轻的会员。1974-1975年为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费尔柴尔德讲座功勋学者。1978年获世界理论物理研究的最高奖爱因斯坦奖。霍金的成名始于对黑洞的研究成果。在爱因斯坦之后融合了20世纪另一个伟大理论——量子理论,他认为,宇宙是有限的,但无法找到边际,这如同地球表面有限但无法找到边际一样;时间也是有开始的,大约始于150亿到200亿年前。1988年获沃尔夫物理学奖。

  1985年霍金丧失语言能力,表达思想唯一的工具是一台电脑声音合成器。他用仅能活动的几个手指操纵一个特制的鼠标器在电脑屏幕上选择字母、单词来造句,然后通过电脑播放声音,通常制造一个句子要5、6分钟,为了合成一个小时的录音演讲要准备10天。1988年写成科普著作《时间简史》,至1995年10月该书发行量已超过2500万册,译成几十种语言,中译本也已出版。

  著有《空间-时间的大比例结构》(1973年与人合著)、《广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百年评论》(1979年与人合编)、《超空间和超重力》(1981年与人合编)、《宇宙之始》(1983年与人合编)、《时间简史》(1988年)。

  1990年与结婚25年之久的妻子简·怀尔德离婚。1995年9月16日,与他的护士伊莱恩·梅森结婚。

  华罗庚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先后在国外杂志上发表了多篇论文。1936年夏,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中发表了十多篇论文,引起国际数学界赞赏。1938年,华罗庚访英回国,在昆明郊外一间牛棚似的小阁楼里,他艰难地写出名著《堆垒素数论》。

  保尔 柯察金

  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他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党叫他修铁路,他去了;党调他当团干部,他去了,而且都是害出命来干。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他爱丽达,但受“牛虻”的影响,要“彻底献身于革命事业”,所以按照“牛虻”的方式来了个不告而别。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材料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只在乎一件事情的漫画家

  "从小到大,许多方面我都是非常失败的,简直一塌糊涂。"他说。

  他小学时多门功课常常不及格,而到了中学,物理成绩甚至为零分。他在拉丁语、代数以及英语等科目上的表现同样惨不忍睹,就连体育也不好。虽然他参加了学校的高尔夫球队,但在赛季唯一一次重要比赛中,他输得干净利落。在学校,没有人不认为他糟糕透顶。他孤独、落寞,在自己的整个成长时期,在社交场合从来就不见他的人影。

  年少的他憧憬爱情。当许多同龄人开始恋爱的时候,他只能独自发愣。有一次,他鼓足勇气给一个女孩子传情,但随后却在废纸篓里发现了"爱的碎片"。

  这真是个无可救药的失败者。然而,这个在许多方面无可救药的失败者却麻木地抱守他尚未失败的"一点";从小到大,他在乎一件事情--画画。

  他相信自己拥有不凡的绘画才能,并为自己的作品深感"自豪"。但是,除了他本人,他的那些作品从来没有其他人看得上眼。上中学时,他向毕业年刊的编辑提交了几幅漫画,结果一幅也没被采纳。尽管经历多次被退稿的痛苦,他仍固执己见,决心成为一名职业漫画家。到了中学毕业那年,他向当时的沃尔特.迪斯尼公司写了一封自荐信。该公司让他把自己的漫画作品寄去看看,并规定了漫画主题。于是,他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与非常多的时间,一丝不苟地完成了许多幅漫画。然而,漫画作品寄出后却如石沉大海,最终他没有被迪斯尼公司录用。

  生活对他来说只有黑夜。走投无路之际,他尝试着用画笔来描绘自己命运多舛的人生经历。他以漫画语言讲述了自己晦涩的童年、不堪的青少年时光--一个学业糟糕的不及格生、一个屡遭退稿的所谓艺术家、一个没人注意的失败者。他的画融入了自己多年来对绘画的执著追求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连环漫画《花生》诞生了,并风靡世界。从他的画笔下走出了一个名叫查理.布朗的小男孩,这也是一名失败者:他的风筝从来就没有飞起来过,他也从来没踢好过一场足球,他的朋友一向叫他"木头脑袋".

  他的成功出人意料。他叫查尔斯.舒尔茨,一个蜚声国际的漫画大家。

  "许多方面我一败涂地,只在画画这一点上稳住了自己。"舒尔茨说,"而所谓成功,也只是需要你在某一点上自命不凡,自始至终。"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斯克劳斯用粗布衣成就梦想

  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尽管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衣服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梦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史泰龙的电影梦,从1850次拒绝开始

  在美国,有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在身上全部的钱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的坚持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遇到挫折的故事:凡尔纳的失败与成功

  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

  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陈绞痛。这次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采用。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老爷"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书稿紧紧抱在怀里。励志故事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语言安慰丈夫,"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再努力一次"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战胜挫折的故事:在苦难中坚守信念的范仲淹

  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自幼失去了父亲。母亲为了使自己和儿子得以生存下去,只得改嫁到了长山的朱家。

  等到范仲淹长到十几岁时,才知道这个父亲并非是自己的亲生父亲。小仲淹觉得自己堂堂七尺男儿,改了别人的姓是一种屈辱,说什么也要恢复自己原来的"范"姓,因此他跟养生之间产生了矛盾,从家出来,住进了山醴泉寺的僧房里,他一直昼夜苦读,坚持不懈。

  寺庙里的日子是十分清苦的,而年仅十几岁的范仲淹正是长身体的时期,饭量特别大,每次吃饭时,他端起碗来,仅几口就扒得精光,还没到下一顿就已经饿得头晕眼花,所以看书时无法集中精力。怎么办呢?思来想去,他想出了个办法,每天早晨煮好一锅稀粥,等到放冷了凝结成粥块之后,他就用刀在上面划个十字,切成四块,早晚饭各吃两块。而下饭的菜呢,更加简单,仅切一点儿咸菜末儿就行了。

  范仲淹在醴泉寺住的这段时期里,读了很多书,懂得了许多道理,长了不少知道。为了开阔眼界,增长自己的学问,三年过后,他不远千里来到当时的"南都"应天府(就是现在的河南商丘),进了当时很有名气的南都学舍,拜著名学者威同文为师。起初,他仍然像在醴泉寺时一样,每天早晚还能有稀粥可吃,可是后来连稀粥也供不上了。每当太阳落山时,他才胡乱吃点儿东西,算是一天的饭。可是他从来没有为吃饭这些问题分心,而是在学习上更加勤奋刻苦了。他为自己制订了严密的学习计划,每天不完成计划决不睡觉。到了严寒的冬夜里,每当学习感到疲倦时,他就用冷水来洗脸,提提精神。学习环境虽然这样艰苦,可是范仲淹却从没有叫过一声苦。

  范仲淹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坚定的信念,十必年如一日,每日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取得了成就,成为北宋中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名人战胜挫折的小故事

  当时,好莱坞共有500家电影公司,他逐一数过,并且不止一遍。后来,他又根据自己认真划定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的剧本前去拜访。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从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复又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与自我推荐。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500家电影公司依然拒绝了他。

  第三轮的拜访结果仍与第二轮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轮拜访,当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愿意让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自己所写剧本中的男主角。这部电影名叫《洛奇》。

  这位年轻人的名字就叫席维斯.史泰龙。现在翻开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皆榜上有名。

  名人战胜挫折的小故事精选篇二:凡尔纳的失败与成功凡尔纳是一位世界闻名的科幻小说作家,但很少有人知道凡尔纳为了发表他的第一部作品,曾经遭受过多么大的挫折!这里记录的,就是凡尔纳的一段令人难忘的经历:

  1863年冬天的一个上午,凡尔纳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到邮局去,突然听到一阵敲门声,他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邮递员。

  邮递员把一包鼓囊囊的邮件递到了凡尔纳的手里。一看到这样的邮件,凡尔纳就预感到不妙,自从他几个月前把他的第一部科幻小说《乘气球五周记》寄到各出版社后,收到这样的邮件已经是第十四次了。

  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拆开一看,上面写道:quot;凡尔纳先生:书稿经我们审读后,不拟出版,特此奉还。quot;

  每看到这样一封封退稿信,凡尔纳心里都是一陈绞痛。这次是第十五次了,还是未被采用。凡尔纳此时已深知,那些出版社的quot;老爷quot;们是如何看不起无名作者。他愤怒地发誓,从此再也不写了。

  他拿起手稿向壁炉走去,准备把这些稿子付之一炬。他妻子赶过来,一把抢过书稿紧紧抱在怀里。励志故事此时的凡尔纳余怒未息,说什么也要把稿子烧掉。

  他妻子急中生智,以满怀关切的语言安慰丈夫,quot;亲爱的,不要灰心,再试一次吧,也许这次能交上好运的。quot;听了这句话以后,凡尔纳夺书稿的手,慢慢放下了。他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接受了妻子的劝告,又抱起这一大包书稿到第十六家出版社去碰运气。

  这次没有落空,读完书稿后,这家出版社立即决定出版此书,并与凡尔纳签订了20年的出书合同。没有他妻子的疏导,没有quot;再努力一次quot;的勇气,我们也许根本无法读到凡尔纳笔下那些脍炙人口的科幻故事,人类就会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

  名人战胜挫折的小故事精选篇三:斯克劳斯用粗布衣成就梦想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尽管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衣服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梦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

名人战胜挫折的事迹材料

  美国少年斯克劳斯受母亲的影响自小就喜欢时装,他的母亲是个小裁缝。尽管家境贫寒,但阻止不了斯克劳斯要做一名出色的时装设计师。斯克劳斯常常将母亲裁剪后的布角偷来,东拼西凑地做成各种各样的小人衣服。由于母亲的布角有限,并且那些布角都是要用来做鞋垫的,斯克劳斯总是遭到父亲的责备。斯克劳斯感到自己的创作欲望得不到满足。有一天,斯克劳斯将父亲从自家凉棚上撤下来的废棚布捡来制成了一件衣服,这种粗布在当时是专门用于盖棚之用的。斯克劳斯穿着自己做的衣服走在大街上,很多人都说他是疯子。甚至母亲都觉得斯克劳斯太过分了。

  斯克劳斯的母亲见儿子沉迷于服装设计,便鼓励儿子去向时装大师戴维斯请教,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能成为像戴维斯一样成功的时装设计师。那一年斯克劳斯18岁,他带着自己设计的粗布衣来到了戴维斯的时装设计公司。当戴维斯的弟子们看到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时,忍不住哄堂大笑,他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粗俗的衣服!可是戴维斯却将斯克劳斯留了下来。

  在戴维斯的鼓励与帮助下,斯克劳斯设计出了大量的粗布衣。可是,没有人对斯克劳斯的衣服感兴趣。斯克劳斯设计的衣服大量积压在仓库里。就连戴维斯都对自己收留斯克劳斯的决定产生了怀疑。但斯克劳斯很固执,他坚信自己的衣服会受到人们的欢迎,于是他试着将那些粗布衣服运往非洲,销给那里的劳工们。由于那种粗布价格低廉、耐磨,居然很受劳工们的欢迎,很快衣服销售一空。

  斯克劳斯又将那些粗布衣服做成适合旅行者穿的款式,因为它的沧桑感和洒脱,居然又很受旅行爱好者的欢迎。斯克劳斯又设计出了许多种款式,人们惊奇地发现,那种衣服穿在身上不但随意,还有一种很特别的风味,而且不分季节,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穿。一时间,大家都争着穿起了斯克劳斯设计的粗布衣。如今那种衣服已风靡了全球,那就是以斯克劳斯与戴维斯为品牌的牛仔衣。

  一个人,只要认为自己所做的事是正确的,那就大胆地去做,哪怕你的梦想只是一件粗布衣,只要坚持下去,粗布衣也可以成为漂亮的时装!

名人故事战胜挫折

  战胜残疾的巴雷尼——坚持

  巴雷尼小时候因病成了残疾,母亲的心就像刀绞一样,但她还是强忍住自己的悲痛。她想,孩子现在最需要的是鼓励和帮助,而不是妈妈的眼泪。母亲来到巴雷尼的病床前,拉着他的手说:“孩子,妈妈相信你是个有志气的人,希望你能用自己的双腿,在人生的道路上勇敢地走下去!好巴雷尼,你能够答应妈妈吗?”

  母亲的话,像铁锤一样撞击着巴雷尼的心扉,他“哇”地一声,扑到母亲怀里大哭起来。

  从那以后,妈妈只要一有空,就给巴雷尼练习走路,做体操,常常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妈妈得了重感冒,她想,做母亲的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尽管发着高烧,她还是下床按计划帮助巴雷尼练习走路。黄豆般的汗水从妈妈脸上淌下来,她用干毛巾擦擦,咬紧牙,硬是帮巴雷尼完成了当天的锻炼计划。

  体育锻炼弥补了由于残疾给巴雷尼带来的不便。母亲的榜样作用,更是深深教育了巴雷尼,他终于经受住了命运给他的严酷打击。他刻苦学习,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维也纳大学医学院。大学毕业后,巴雷尼以全部精力,致力于耳科神经学的研究。最后,终于登上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领奖台。

  爱迪生的故事

  1914年12月深夜,爱迪生的制造设备被一场大火严重毁坏,他损失了约100万美元和绝大部分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工作记录。第二天早晨,他在埋葬着他多年劳动成果的灰烬旁散步。这位发明家说:“灾难有灾难的价值,我们的错误全部烧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爱迪生的成就实在令人佩服,但更让人佩服的是他面对挫折的勇气。人生旅途,难免会有困难、坎坷抑或是沉重的打击。面对这些,你可以伤心,你可以悔恨,但重要的是不能丧失面对它的勇气,要有勇气战胜自己。

  廖昌永的故事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是农民的儿子,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有过跌倒最后成功的名人

  童第周1920年出生在浙江宁波。他的父亲是一个教私塾的先生。童第周从小就跟着父亲读私塾,边学习边劳动。父亲常常给小童第周讲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讲学海无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道理,还写了“水滴石穿”四个字,挂在童第周的书桌旁,勉励他好好学习,希望他将来有出息。

  “水滴石穿”,这是父亲对童第周的勉励,而事实上,童第周就是身体力行地实践着这种精神,他抓住每一分钟、每一秒钟,以顽强的毅力向着科学的顶峰登攀。

  在私塾里,童第周只学了一些文史方面的知识,这远不能满足童第周对知识的渴求。因为家境不好,没钱供他上学,所以,尽管童第周十分盼望有一天能走进学校,与同伴们一起学习,可是不行。直到他17岁那年,在哥哥的帮助下,他才进入了宁波师范预科班。这里不用交学费,还管食宿,穷人家的孩子能在这儿上学,是很幸运的。童第周十分高兴,他抓住这个得之不易的机会,刻苦学习,不放过一分一秒。因为以前只是在私塾里学过一点文史知识,没有一点数理方面的基础,所以童第周学习起来非常吃力,但他并不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他要赶上别人。

  不仅如此,在他内心深处,还为自己确立了更高的目标——他要考效实中学。该校是当时宁波第一流的学校,毕业生一般都能进大学。多少达官贵人,以自己的子弟在效实中学就读为荣!效实中学对英语要求很高,还十分重视数理基础,而这几门课恰恰是童第周的薄弱环节。而且,他从未学过英语。自从确立了要考效实中学的目标后,童第周更加用功了。他开始自学英语,常常学到深夜。哥哥被童第周的决心所感动,答应供他上学,还请在宁波的朋友为弟弟打听效实中学的招生情况。

  哥哥的朋友从宁波给童第周带来了不利的消息:效实中学这次不招一年级新生,只招到三年级插班的优等生。哥哥想:就童第周的基础来说,本来考一年级就已经很费劲了,现在却只招三年级插班生,这可怎么办呢?哥哥犹豫不决,就去与童第周商量。听到这个消息后,童第周仍不改初衷,他一定要进效实中学,于是,他决定去考插班生。

  靠着“水滴石穿”的精神,铁杵也能磨成针。童第周考取了效实中学三年级,只不过成绩是倒数第一。一年以后,童第周从倒数第一变为顺数第一,几何成绩从入学时的不及格变为一年后的100分!后来,童第周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复旦大学,成为复旦的高材生。毕业以后,他又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比京大学留学。1934年获博士学位,这时他32岁。

经过磨难后成功的名人事例

  继谷歌之后,第二家市值过千亿美元的互联网企业、亚马逊公司创始人杰夫·贝佐斯的出身也可用“不幸”来形容。

  贝佐斯是一位16岁女高中生的孩子,这位叫吉斯的女孩,父母倒非常开明,不仅在小婴儿出生前,出钱让女儿和上高三的男朋友结了婚,还为女婿的学业和事业奔走。不过,贝佐斯的这位亲生父亲乔根森烂泥扶不上墙。

  为他付了新墨西哥大学的学费,没多久他却辍学了。后来岳父又为他在新墨西哥州警察署谋了一份差事,也没干多久。乔根森还嗜酒如命,经常和朋友畅饮到半夜。最后,1965年6月,当贝佐斯17个月大的时候,这位年轻的夫妇离婚告终。

  也就是说,乔布斯、贝佐斯这两位世界级创业大佬所用的都不是自己的本姓。比较起以下提到的创业大佬的生活辛酸,贝佐斯、乔布斯已属万幸了,他们遇到了不错的养父、继父,他们的困难只是父母婚姻上的变故。

  非凡者不仅要克服事业上非同一般的重重困境,生活上也要历经磨难,所谓九九大难,终念真经。

经历挫折后成功的名人故事

  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他在床上躺了半年,病痊愈后,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他25岁时,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预备党员转正群众意见

大学竞选学委简短发言一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