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中国教育

  2000年,留美博士黄全愈的

  这段话留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我想,这位留美博士非常明确的传递给了我们这样一个信息:中国父母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是集体失败,中国人在教育上也整体失败。推广教育是一件长期工程,使全社会的责任。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老师并不是无所不知的百科全书,家长也不是全能的电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放弃一成不变的经验,平等地交换意见或争论问题。

  想想吧,哪个父母在孩子上学前,不是给孩子准备好了新书包?哪个父母又不是给孩子准备了精神抖擞的行装,寄予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他们给孩子埋下了什么样种子?他们是否给了孩子追求未来的勇气?他们是否让孩子对未来有了明确地认识?孩子上学后,他们又如何为孩子提供有益的帮助和指导,而不是继续给当前的恶性的教育,推波助澜?这些都是我们最担心的。社会环境和整个教育环境的不如人意,就更加需要相对自由的家庭和自由教育弥补上这方面的不足。不让我们中国孩子成为温室里的花朵,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要用知识武装自己,用能力适应环境。

中国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中国教育的近态

  中国教育,近年来成为争论不断的话题。社会正不断发展,而中国教育似乎处于休眠状态,没有多大的变化。层出不穷的问题使得中国教育该不该与社会挂钩成为中国急待解决的心病。

  学生加压化

  国家对教育的第一要求首先是减负,而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家长们不断给自己的孩子报课外补习班,意图很简单----培养所谓的“全方面人才”,而学生们有苦说不出,没日没夜地上课学习,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学习机器”。

  课本越来越厚,书包越来越重,课程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严,时间越来越紧,成为学生们的普遍心声。家长看着日渐疲乏的孩子表现出的更多是无奈,最多对孩子说一句:“现在是竞争性社会,你落后一步,以后就要落后千步万步!”大部分学生已超负荷学习,有的甚至白发渐生。这就是政府为“学生减负”的现状。

  无法自理化

  大学生熬过了十几年寒窗苦读,以为可以放松的时候,一个个让我们听起来幼稚可笑而又现实的问题接踵而至:被子怎么叠?谁能帮我洗衣服?怎么用钱换饭票……

  家长为了让学生学习好,为他们创造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累时再来个全身按摩”的环境,以至于有些孩子认为世界上所有事物都是为自己准备的,只要喊一嗓子,做个手势就有人恭恭敬敬送到你面前。非也!这样的生活与残疾人并无二样,就算苦读入大学,个把月后就会被学校“请”回家继续当大少爷、大小姐。

  考题死板化

  题型相同,题数相同,内容相同,答案也相同,这是应试考试的特点。你看这道题,指不定在哪本练习册上见到过,出题人为省时、省力,从每种练习册上拼凑几道题,一张卷子自然而出。真成了“天下试卷一大抄”!不过学生也有应对的办法:我把所有练习都做过一遍,你出什么,我答什么。

  现在考题已进入了一个死胡同,已无许多余地变化。而那些课外趣味知识却无人问津。实乃怪哉!不过想想也不怪,中考高考怎么可能有它们的身影呢?为了“前途”,还是与考题一同死板下去吧!

  文理合科化

  改革开放已有三十载,但是为培养专业人才,将学习简分为“文”、“理”两条。如今大浪淘去三十年,经济、文化等领域也得到迅猛发展,培育多元化人才成为现在当务之急。可这“文”、“理”双线依旧未变,不禁让人遐想:可否双线合二为一,文理并科

  如若文理合科,社会定然接受。多方面人才,哪个公司不想要?那个集体不想求?可学生一听好似一场噩梦开始。文理合科,负担加倍,压力加倍,困难也加倍。闲时减半,精力减半,效率同样减半。比来比去,何去何从?一句话:合科难,难于上青天!

  “分水隔岭”化

  不要以为学习只是学生的事。考高中考大学,只靠学生可不行,家长也跟着出谋划策,有的竟“独揽大权”。for exa:每当各地各大名校招生开始,排长龙报名的绝大多数都是家长,无论等多长时间,名额有限,挤破头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上好学校,重点班。可孰不知有时却是本末倒置,害了孩子。是“龙”的孩子暂且不说,如若孩子是“牛”,家长给他安上翅膀也飞不到天上去。中等生本来基础不稳,不先“固本”,反建“高楼”,到头来“楼崩房倒”,形成“两极分化”,一条“分水岭”自然而然形成。到时后悔不迭,可为时已晚!

  “千军万马”化

  所谓“千军万马”,实乃大学生也。虽然计划生育早已出台,可架不住中国十三亿人口呀。当今人才辈出。大学再多,仍然容不下学生。没办法,大学只得扩招。与其说是“扩充教育”,不如谓之“稀释教育”。人多,“硬件”不多,不是“稀释”又是什么

  考上大学不要高兴太早。大学毕业找工作照样头疼。面对现在“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状,无奈,考研究生吧,没准儿三年过后又来个“硕士毕业即失业”,那又该如何?考博士

  ……化,……化,……

  现在的中国教育如一条船,已出现些许漏洞。如不弥补,问题将愈加严重。何去何从?我们不知道。同样,我们正拭目以待着中国教育无限美好的前景。

分析中国STEM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

  中国STEAM教育现状与发展方向

  一、STEAM教育简介

  STEAM教育缘起于STEM教育,STEM指的是与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学科相关的教育。旨在将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四门独立学科知识紧密关联,通过真实情境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创新探索思维。STEM早在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SF)首次提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美国STEM教育发展成熟,已形成一项由政府、学校、社会团体等多领域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的一体化生态系统。

  二、中国STEAM现状与发展

  中国学者朱学彦、孔寒冰早在2008年就发表了一篇有关STEM教育的文章《科技人力资源开发探究——美国?STEM?学科集成战略解读》,梳理美国?STEM?战略的发展脉络,?并解读该战略的组织保障与投入机制的具体实施。约2017年,STEM教育研究文献数量才开始明显增长,关注内容多样化,包括STEM教育与创客教育的关系、STEM教育政策解读、STEM教育与课程融合等方面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我国2011-2017年发表于核心期刊的STEM教育文献进行内容分析,系统梳理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了解该领域的研究情况,探索我国STEM教育研究的发展方向。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的STEM教育正逐步在全球普及推广,中国的教育部也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期间全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到“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推进‘众创空间’建设,探索STEAM教育、创客教育等新教育模式,使学习者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与创新意识”,其中的“STEAM教育”就是STEM教育扩展版——将STEM加入A(Art艺术)。

  STEAM教育是未来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对于中国的传统教育模式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方面,国内的STEAM侧重在教学层面,整体氛围依旧相对封闭;另一方面,对STEAM教育的理解不够深刻,难以多学科的融合。STEAM教育是“一种重实践的跨学科政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具有跨学科、趣味性、体验性、情境性、协作性、设计性、艺术性、实证性、技术增强性等九个特征,是一种极具创新性和生命力的综合教育形态。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调整结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刻不容缓,教育理应走在改革创新的前列,引领其他领域的发展。

  STEAM教育侧重中小学生学科多元化的培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基础,给中国教育一个崭新的希望,为新时代的中国注入新的动力。

浅谈中国教育

  中国教育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这无不都是教育制度的功劳!从最初的科举制到如今各种的考试制度,这其中经历了多少的变革啊!然而,在我看来,如今的教育制度与当年的“八股取士”如出一辙。

  如今的教育制度多是“硬式教育”。老师们源源不断地向学生提供生涩的知识,没了趣味,课堂上的气氛便变得紧张而沉重,学生们架着一副副近视眼镜,拿起手中的笔,沙沙的写着,知识在不断的抄写中如刀一般刻在学生们的脑袋里,不少学生称“这样的学习太伤脑”。然而,现在大多数人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思想,那就是“不读书,就没出路”,这样的思想导致学生们只能拼命地去学习,被迫地去学习,无法提起学习兴趣。

  韩寒,一个新进作家,他以一篇《杯中窥人》的神作荣获首届新概念作文比赛一等奖,然而,他却因为期末考试不及格而不被一些人所承认。韩寒曾公然在微博上“挑衅”中式教育,却引来一片唏嘘。为何?只因人们的思想被中式教育禁锢着,他们认为负偶顽抗是无用的,于是只能默默地接受它。

  每年的高考总是中国的一场重头戏,参考的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在那时才能体现出真正的价值。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学生们为了谋得生路,彻夜苦读“经书”,积攒每一滴时间来学习。成为传说中的“高考机器”。高考,犹如一场旷世之战,赢的人,高举旗帜,傲然地站在山巅,尽情地大笑;输的人匍匐在山脚下,仰望着山巅之人,流下滴滴悔恨的泪水。我只想说:“高考真作孽!“

  中国一直高喊素质教育的口号,却不实施实际行动。我只是希望,未来的教育制度能更加成功,更加立足于当前的教育,更加适用于被教育人群。我相信,未来的国家一定会涌现出一批批真正的人才,从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的教育大国!

中国教育的弊端

  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已达3.67亿,在每个孩子背后,是一双双深情关注的眼睛。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中国的家庭教育,也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教育意识向家庭的渗透,家长与孩子名主平等关系的建立,家长们春风化雨般的言传身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中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也存在不少问题。井深大曾经说过:“培养独立能力是父母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这种独立能力的基础要在幼儿时期奠定》”这句话是教父母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父母对他过于溺爱,什么事都帮孩子做好,而子女们在家里则成了“小皇帝”“小公主”。马卡连柯也说过:“父母对自己的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其次就是家庭暴力了。许多家长在孩子成绩不好时,气急败坏,常常因此殴打孩子。孩子的成绩仿佛成了家长的心情阴晴表,分数高就笑脸相迎,分数低就打骂对之。而这种增长率方法是十分不可取的,这就容易对孩子的心灵造成阴影,更有甚者,在自己没理又说不过孩子时,直接以暴力解决,这些家长的素质就非常的低。马卡连柯的一句话反映出了深受其害的孩子们的心声:“用殴打来教育孩子,不过和类人猿教养它的后代相类似。”

我看中国教育问题

  首先要言名,我认为这个言明是很有必要的,要不然教育工作者会把这话当作是教育专家的名言来宣传。我不是什么教育家或者教育批评家,也不是对现在教育很有研究的学者,我只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过去在接受教育毒害的学生中的一员。我说出来的话很可能许多教育专家都认为是在放屁,但是我依然要说,为了以后的受教育者们能学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我认为我们现在的教育最大的失败之处就是学的绝大多数是不能用的,对我们的将来是没有什么用处的,换句话来说就是我们学到的是没有用处的废物!那些三角函数、万有引力、物质的量、重力加速度等等在我们生活或者在大多数人的将来有用吗?请各位教育专家、教育界人士想一下,用过吗

  没有用过!

  没有用过的那些废东西我们干什么仍然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这个时候可正是我们的黄金间段啊,这样浪费岂不可惜!

  黄金间段就应该去学些黄金的东西。什么是黄金的东西,我认为有用的东西就是黄金的。

  如果你问我什么才叫有用的,我可以回答你道:“我不知道!但是学生们知道什么对自己来说是黄金的。”

  一个要去从事文学创作的人要去学习万有引力吗?一个要往物理学上发展的人要去背那些没有用的古文、古诗词吗?一个想在实验室老死终生的人需要有博古通今的历史知识吗?……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问题,不是白痴都能知道正确的答案的。因此,我认为学习什么是要看学习者的发展方向。怎样方能知道他们的发展呢?让他们自由的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放手让他们去选择,不要加与什么干涉!

  当然兴趣是培养出来的,没错!但是,要知道过渡的培养就是现在教育的状态――逼学!就像某个女人穿得少许的暴露我们说她时尚;她不穿或者穿得十分的暴露我们说她淫荡一样的道理。要适量,不然会适得其反!

  我想要说的就是我们当下的教育的兴趣培养已经过渡了。读了初中我们已经具备了选择的能力和必要的兴趣,可以选择要去学哪一科,往哪方面发展了,根本就不需要有高中这样一个间段。

  这一个高中间段不知要浪费国家、学生多少财力物力,要知道不是所有的中学毕业生都有钱进这样一所多余的高中的,但是它又是不得不进的,它把中学和大学隔开了,就像中国内陆和台湾岛被被一条台湾海峡隔开了一样的。要想从内陆去台湾有两条路,一是直接从台湾海峡穿过就能到达台湾;二则是绕道而行,这也能到达台湾。没有念高中的同道中人就是绕道去台湾的,但是要知道绕道要比直接到达要多花上不知几倍几十倍的精力和时间,并且绕道容易在途中迷路。

  还有,未成年的犯罪率为什么会有增无减?虽不能把这个屎盆全加在现在教育的头上,但是它的罪过是最大的,绝大多数的因素是因为它,这一点谁都不得不承认。

  高中间段的学校开除学生是家常便饭。有的学校更甚,特别是那些前面带有重点字样的学校,他们为了学校的名誉,必须这样做!

  中国字是伟大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开除初中生,不能随意开除高中生。意思就是说初中生怎么做都不能剥夺他们在学校的权利,高中生只要学校有一个合理的借口就可以叫之滚!还有,我认为学校最牛B,最聪明的就是在校规中加上了“视情节轻重做出相应的处罚”,这一点是最为牛B的!领导说轻就轻,说重就重,知道什么叫卖人情和变相收费吗?这就是好例子!

  学生们只要犯错一次,留校察看;第二就叫你滚!人生谁没有犯过错,是你――没有错的老师以及学校领导吗?在高中三年中谁都会犯些错误,学校不能怎么搞,不能只是为了自己学校的那个挂牌的名誉而害了那么多学生!

  出校之后,家庭的责骂,社会的另眼看待。他们就理所当然的成了大家公认的坏小孩,他们是坏小孩吗

  既然你们把他们看成坏小孩,他们就要做得有模有样。不要辜负了这坏小孩的名。

  还有教育工作者的态度、编书专家们的不合适宜的编书、对学生没利的校规等诸多原因和因素就造就了现在的教育――毒人!!

  改革教育!

  改革教育制度!

  好了我的屁放完了,心情也好了许多。至于这个屁的香臭,你们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吧!

中国现代的教育问题

  纵观现代的中国教育现状,无不以“分数”作为衡量的标准,“分数”已经成为广大学生日夜追赶的目标。实为可悲。

  好的“分数”,能让老师另眼相看,好的“分数”可以让同学们对你百般敬佩,而高的“分数”更能让你一朝成名,让你上清华或北大。难怪“分数”会被几乎所有的学生追捧。“分数”在所有的学校几乎都排在第一位,以“分数”高低来评价学生的品德素养也是学校司空见惯的做法。如“分数”常名列前茅的学生,他的那些什么道德评比,素质品德评比总会是a,而该学生是否真能做到a的等级呢,就不得而知了。

  显然,中国的教育已在日益渗透在学生们的日常生活的同时显露出弊端与不公平。难道说学生已经成为“分数”的奴隶吗,是否为了“分数”都抛弃了或者是放弃了很多呢?如爱情,如友情,如亲情

  不管放弃与否,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被“分数”牵着鼻子走。他们为了“分数”几乎达到了疯狂的学习状态,经常“开夜车”到深夜一两点,早上更是六点起床,能说他们不疯狂吗?但这肯定不会是学生情愿的。但他们只能选择用青春做赌注,去赢取前程似锦的未来。而每天不足五小时的睡眠时间,每天的学习时间却超过12个小时,这足以累垮学生的身体,当然成绩肯定不会差了,而慢慢逝去的是那宝贵的青春啊。据专家说:“高中生的年龄里,每天至少要有7到8个小时休息。”但学生们哪有选择的余地呢。家长们也常会说:“现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不加一把劲是不行的,为了将来现在只能辛苦一点了。”就是这样,在社会、家庭、学校的逼迫下,我们只能选择把青春作为赌注,去赢取更高的“分数”和更好的前途了。

  “分数”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啊,而“分数”的身价更是在不断飙升。它已可以决定我们命运,可以决定我们的将来,可以决定我们的前途,更可以评定我们的思想道德,可以评定我们的素质品格,甚至是衡量我们品质优良的唯一标准。

  说实在话,中国的教育确实存在不可消除的问题。几乎“分数”高的学生都能培养成“国家栋梁”,“科学家”,“教育家”等等。却忽略了一些不起眼的,分数不高的学生,他们似乎都注定默默无闻,只能做底层员工。而社会给我们的解释是:“他们知识面窄,文化底蕴低,不适合时代的竞争与发展。真的就是这样吗?事实胜于雄辩。“分数”不高的学生们的实践、交际和口语能力,并不比“分数”高的学生低,然而很多时候他们没有得到社会的认可。这到底是谁的错呢

  社会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中国的教育制度逼得我们太紧了,使我们透不过气来,就像窒息般难受,然而这样的感受还将继续着,何时才能尽头呢,又是何时才能让我们能够深呼吸一下呢,又是何时才能让我们走出封闭的密室让我们拥抱自然让我们呼吸自如呢

  我始终有一个梦想: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学生们不再是“分数”的奴隶,“分数”不再是评价学生道德品质的唯一标准。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中国的教育问题可以得到根本的“治疗”,学生们可以得到公平的竞争环境,学生们不再被“分数”牵着鼻子走。而是反过来牵着“分数”走。

  我梦想着有那么一天,社会逼学生们的劲头可以松缓下来,学生们不再在封闭的密室中学习,而是可以亲近自然感受自然呼吸自然的“清鲜空气”

  我期待着梦想实现的那一天,我相信这绝不是幻想,而是实实在在的梦想。我们都期待着中国新的教育制度的来临,我们深信这一天一定会是在我们有生之年到来,你们说呢

中国的教育有问题

  中国的传统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

  ——题记

  格物致知是我国“情系中华”的征文特别奖荣誉奖的获得者——丁肇中,提出来的。他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致知。这可能是因为传统教育的目的并不是寻求新知识,而是使人适应一个固定的社会制度。”

  大家就经常在想,为什么我堂堂一个有5千年文化历史的大国,还不如一个美国,那我就告诉你,不是因为当时的美国来打过中国,而是中国的教育系统有问题!

  大家可以想,美国为什么能这样的牛B呢?那是因为美国注重的是特长培养,而我们的中国呢?是想培养一个全才啊!

  就拿一个小小的纺织业,除了纺织,什么材料,布料啊,这全是美国的,你敢说纺织也要大学生,博士来纺织?所以说中国的教育有问题啊!

谈谈中国教育的问题

  今天我想谈论一个很受关注却很容易被忽略的话题,那就是中国教育,我想通过现在的新课改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改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如今它已经历了好几个年头了,可大家有没有感到应试教育并没有淡化多少,就我个人感受而言,应试教育不仅没有淡化,而且在不断加剧,我查了资料思考后认为学校间师资力量和教学设施差距有些大,大家为上好学校就得竞争,这种竞争靠的是考试,于是应试教育就丛素质教育中脱颖而出。但这虽是一个不太起眼的问题,却让人觉得新课改要取得成功,还需要不断地改进,有很长的路要走,这确是一场艰难的改革啊!同时也说明我国教育发展的道路是不平坦的,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

  最后我想用一句话总结我的演讲:祖国教育事业的美好明天需要大家的努力与支持。

论中国教育之现状

  教育?教育是个什么玩意儿?谈到中国的教育,这就是一个很大很大的范畴,所以就加了一个“现状”这就触及了许多人的神经。

  教育,谁可以给出一个较全面、较准确的解释或说法?说到教师,人们是很容易理解的了;说到教授了,也许只是人们意识观念里的一个形象,也知道是个什么玩意儿;现在的中学生,有几个是可以完全理解“教育”的含义的。

  说到教育家,也许中国有个很大的,应该归属孔子吧!几千年前,不认识字的人都知道这个孔老二,你说这孔老二的影响力怎么样

  道这孔老二也是多么的厉害,让不认识字的人认识他;让不认识字的人认识教育家(当然,现代也不局限是文字,更是科学),这才是真正的伟大!这伟的也太大了,把中学生都“围”进去了!

  看到一批一批的高中生因高考失利而不能自拔,离家出走的、跳楼自杀的,变成精神病的、抑郁症的等,无不让人痛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就这样重复着,总没有人提出,有的是“不敢”有的是不会提,有的是不想提。久而久之,教育之弊大矣,学生之弊大矣,社会之弊大矣!千年文化传脉就这样被肢解着!

  试问:所谓被正式录取的,到底有多少才是真正合格的;只差那么几分、十几分或者几十分的人就是不合格的么

  试问:真正的才人就真是用一页破试卷就能决定的么

  试问:一页试卷就真能决定一个学生的能力么?如果真是这样,也未免太荒唐了吧!

  荒唐!荒唐之极!

  孔子为了一个教育家的名头,可是穷了一辈子;而现在的教育“家”为了一个“特级教师”的名号,主要目的就是钱!

  可以发现,不只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人,还包括受教育程度高的人,踏进这个社会后,连最基本的一点礼貌都没有,更别说做人的道理了!

  这就是现在的“官二代”“富二代”多的满街都是,至于那些无官无分的,满街都是“人渣”

  有了问题,连最基本的原因都搞不清楚,就像黑暗中的狗一样,听见别的狗叫自己也跟着狂叫,即和狗的行为都差不多,这还不愚昧无知么

  既然是教育的腐败,为什么不承认呢?但也不是不承认,是忙着挣钱,忙着搞活,忙着增长GPD呢!

  一个社会现象的产生,它绝不是偶然;一个国家问题的出现,它绝不是一天两天!

  现代,文化课成绩只代表一个人当前的处境,不代表一个人的实力;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要全面发展;现代的文化课只是一个形式的误导。学校你是很优秀的,也不代表你出社会以后也是优秀的,现在的社会要想立足,就要全面发展,不只是文化课。这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精华!

  如此,是我们的目标太小、眼光太短!一个人一生在一个“书”上吊死,这是何等悲催的事情;至于对未来教育的展望,小时我们都知道“亡羊补牢”也许那时没有政府、政治格局,高中之弊日益厚矣!

  笔者:曹富荣

  2012。07。25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教育问题及解决方案

常见的教育教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