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心的名人短事例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只要心中有爱的名人故事

  这是一个没有太阳的冬日早晨,刺骨的寒气悄悄地渗进候车人的骨髓,他们都是黑人。他们时而翘首远方,时而抬头望着哭丧着脸的天空。

  突然,人群骚动起来,是的,车来了,一辆中巴正不紧不慢地开了过来。奇怪的是,人们仍站在原地,仍在翘首更远的地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上车,且似乎还在企盼着什么。他们在等谁?难道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伙伴没来

  真的,远方隐隐约约地出现了一个身影后.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身影走得很急,有时还小跑一阵,终于走近了,是个女人,白种女人。这时,人群几乎要欢呼了。无疑,她就是黑人们共同等候的伙伴。

  怎么回事?要知道,在这个国家,白人与黑人一向是互相敌视的。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如此亲近

  原来,这是个偏僻小站,公交车每2小时才来一趟,且这些公交车司机们都有着一种默契:有白人才停车,而偏偏这附近住的几乎都是黑人。据说,这个白种女人是个作家,她住在前面3英里处,那儿也有一个站台,可为了让这里的黑人顺利地坐上公交车,她每天坚持走3英里来这里上车,风雨无阻。

  黑人们几乎是拥抱着将女作家送上了车。

  “苏珊,你好。”女作家脚还没站稳,就听见有人叫自己的名字。抬头一看。是朋友杰。

  “你怎么在这儿上车?”杰疑惑地问。

  “这个站,”女作家指了指上车的地方,“没有白人就不停车,所以我就赶到这儿来啦。”女作家说着理了理怀里的物品。

  杰惊讶地瞪着女作家,说:“就因为这些黑人?!”

  女作家也瞪大了眼:“怎么,这很重要吗?”

  我们也惊讶了.继而又明白了:只要心中有爱,一切都会纯如天然。女作家正是因为没有种族等级观念,正是将“黑人”与“白人”都单纯地看作“人”,才会如此自然地做着让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难”事。

关于爱心的名人短事例

名人爱心小故事

  名人也慈善,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他们的爱心。让我们来看看吧。

  “乞丐”存钱行善

  80岁那年,他当起了乞丐,经常徘徊在纽约的曼哈顿街头行乞。只见他衣衫褴褛、胡子拉碴,头戴一项上面写有“山姆大叔是个大恶霸”的鸭舌帽,帽子边缘露出的白发乱蓬蓬的。他的身体很瘦弱,似乎弱不禁风。加之浑身脏兮兮的他来回游荡,一副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样子,活脱脱一个专业乞丐。

  他乞讨的方式很独特,只向过往的司机讨要零钱,讨完之后会免费送给司机一份自己买来的报纸。每次讨要,他都是笑眯眯的,态度非常温和,还时常与司机开玩笑,完后从不忘幽默地与“施舍”给他零钱的司机说再见,颇有喜剧色彩。司机见他慈祥、和善、风趣,还不乏幽默感,也都会慷慨解囊,从不让他空手而归。

  虽然讨到的都是硬币,但一天下来收入还是很可观,一般每天都能讨到100美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能讨到250美元。白天讨到的钱,他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出来,一摞一摞、一包一包地包装好,然后存放起来。

  现在,他已经97岁了,17年来,他从没间断乞丐生涯,讨到了不少钱。然而,他没有花掉一分讨来的钱。每当积攒到一定的数额,他就捐献给一个为古巴儿童购买医疗用品的慈善机构。17年来,他把辛辛苦苦讨到的所有的钱都捐给了这个慈善机构。

  其实,他并不缺钱,他的居所是350万美元的豪宅。他也并不是乞丐,他之所以17年如一日装扮成乞丐沿街行乞,完全是为了慈善。迄今,虽然已经97岁高龄,但他的演艺事业并没有停止,同时,他的“乞丐”生涯也没有停止。他说:“我只是想帮助他人。”

  他的名字叫欧文·科里,是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被人称为“老戏骨”,还曾被誉为“世界上最具权威的人”。现在,他又多了一个身份:最著名的“乞丐”。

  有爱心的小屈原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有爱心的名人故事作文

  潘石屹做过很多与慈善有关的事情,但是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十年前与一位白血病患者的接触。那时候,他的事业才刚刚起步,突然收到一封白血病患者的求助信,信中提到由于没有治病的钱而打算放弃治疗了。潘石屹被这份字体俊秀、内容真诚的信打动了,立即把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和一部分积蓄捐给了那个叫朱晶平的病人,还动员了公司的副总一起捐款。

  令潘石屹意想不到的是,朱晶平竟然因此而完全康复,还上了北京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当众感谢潘石屹。节目播出之后,潘石屹的办公室几乎成了“白血病求助中心”,每天大量的求助电话和来信,让潘石屹应接不暇,也难辨个中真假。直到近年,潘石屹与一家专业的治疗白血病机构合作,捐款500万,希望能让更多的身患白血病的儿童活下来。

  潘石屹认为做善事固然需要物质支持,但更需要的是慈善、被感动的心。他很气愤那些打着各色名号为自己谋私利或名声的行为。他说:“我做善事有两点,一是救急不救穷,二是关注教育事业。每一次我做善事都感觉到心灵的净化。”

  罗伯特.德.温森多是阿根廷著名的高尔夫球手,他是一个非常豁达的人。

  有一次温森多赢得了一场锦标赛。领到支票后,他微笑着从记者的重围中走出来,到停车场准备回俱乐部。这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向他走来。她向温森多表示祝贺后,又说她可怜的孩子病得很重——也许会死掉,而她却不知如何才能支付起昂贵的医药费和住院费。

  温森多被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他二话没说,掏出笔,在刚赢得的支票上飞快地签了名,然后塞给那个女子,说:“这是这次比赛的奖金。祝可怜的孩子早日康复。”

  一个星期后,温森多正在一家乡村俱乐部进午餐,一位职业高尔夫联合会的官员走过来,问他前一周是不是遇到了一位自称孩子病得很重的年轻女子。

  “是停车场的孩子们告诉我的。”官员说。

  温多森点了点头,说有这么一回事,又问:“到底怎么啦?”

  “哦,对你来说这是一个坏消息,”官员说,“那个女子是个骗子,她根本就没有什么病得很重的孩子。她甚至还没有结婚哩!你让人给骗了!”

  “你是说根本没有一个小孩子病得快死了?”

  “是这样的,根本就没有。”官员答道。

  温森多长吁了一口气,然后说:“这真是我一个星期以来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钢琴家郎朗有着许多耀眼的头衔,不过他特别珍惜这两个:

  2004年5月20日,郎朗在纽约被委任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国际亲善大使,成为第一位担任此职的钢琴家。2005年10月9日,华盛顿举办“中国文化年”期间,郎朗应布什总统邀请,在白宫举办专场独奏会。布什总统向他授予“世界和平使者”的称号。

  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贝拉米在宣布这项任命时说:“郎朗是儿童基金会最年轻的亲善大使。邀请郎朗担任亲善大使,是因为他具有与听众做心灵交流的独特能力,并把很多时间和精力用于增加古典音乐的青少年听众。”

  郎朗对于慈善的头衔深深感激:“音乐就像一种语言,世界的语言,它将人们彼此相连,也连接着彼此心灵的感应。我认为接近孩子的最好方式就是为他们演奏音乐,用音乐打开他们的耳朵和心灵。”

有诚信爱心的名人故事

  三国时期,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攻打曹操。蜀国的军师诸葛亮和东吴的都督周瑜经常在一块儿商量军情。

  可是,东吴的都督周瑜心地狭窒窄,不能容忍诸葛亮比自己高明,认为诸葛亮日后一定是东吴的大祸害,就想设计害死他。

  有一天,周瑜请诸葛亮前来议事。他请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说只需三日。果然,诸葛亮神机妙算,算出三日后必有大雾,不但用“草船借箭”的方法从曹操那里得了箭,还估计出一共得箭多少枝。

  诸葛亮轻摇羽扇潇洒地对鲁肃说:“你有所不知啊,我方才静听舱外箭雨之声,心中默数,算来此次曹贼所赠之箭应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一十一枝!”

  鲁肃听得张口结舌,心中暗想:“这人莫非神仙下凡?”

  不一会儿,小卒进来禀报,共得箭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

  鲁肃顿时大惊失色,诸葛亮虽多算了十一枝箭,但预算能精确到百位,却也非凡人可以企及的。鲁肃正要恭维一番,却见诸葛亮面色凝重,便不敢出声,想来他是为误差十一枝箭而懊恼。

  诸葛亮严肃地对小卒说:“你们仔细清点了吗?”

  在小卒眼里,诸葛亮就是神仙,见他脸色难看,吓得扑通跪下:“回禀先生确定细细清点了,不敢有分毫差错。”

  鲁肃严厉地对小卒喝道:“再去重新清点,检查一下船舷等处有没有查漏之箭。有错漏者军法从事!”

  小卒应声下去了。

  鲁肃诚恳地对诸葛亮说:“十二万多枝箭,先生只漏数了十一枝,我已经很佩服。偶有一两枝没有戳稳的箭落入水中也是难免的。先生何必这么严格地要求自己呢?”

  小卒再次来禀报,经过核实,仍旧只有一十二万五千一百枝箭。

  诸葛亮看着小卒的背影,长叹一声,坐倒在舱板上,神色很难看,好久没有说话。快到东吴水寨时,诸葛亮像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对着鲁肃深深地鞠了一个大躬。

  鲁肃连忙起身还礼,说:“先生为什么对我行这么大的礼啊?”

  诸葛亮说:“我有一事相求,听声数箭一事,请代为保密,不要外传,我感激不尽。”

  鲁肃说:“先生真是个诚实的人啊!仅数差十一枝箭,在一般人看来已经是神仙一样高明了,您却为这件事感到惭愧,鲁肃佩服先生的为人,替先生保密就是。”

  鲁肃果然是诚信君子,听声数箭的事从未对任何人讲过。因此,历史上只有“草船借箭”而没有“听声数箭”的记录。

关于爱心的名人短事例

名人爱心小故事

  名人之所以能成为名人,绝大部分不是偶然,他们大部分都有爱心,都很善良,都值得我们学习。

  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

  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

  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44份爱心晚报

  美国福布斯杂志曾连续五年评选他为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人们关注最多的,是他在马来西亚辉煌的发迹史。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情义和传奇经历,源于44份带着一个普通人爱心的晚报——

  1990年,一位喜欢冒险的中国青年来到马来西亚。来这之前,青年已经身家过亿。他打听到,这儿发现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准备修一条高级公路。如果这个项目成功,则会带来公路两边的土地大幅度升值。

  经过仔细分析之后,青年做出了一生中最冒险的一个决定:利用所有资产担保向银行贷款,拿到公路两边土地的开发权。

  4个多月过去了,油气田的立项依然没有结果。青年如坐针毡。这时候,他手间的盘缠已经所剩无几,住所由五星级酒店搬到四星级,再到三星级,最后连旅馆也住不起了。为了省钱,他打算租用旅馆的一个小仓库,每天只吃最便宜的盒饭,再找机会偷偷溜到旅馆的大厅里看当天的晚报。

  仓库的管理员是一位老华侨,看到他的处境,非常同情,不仅免了他租仓库的钱,每天还将自己订的一份晚报带给他看。这样的日子一晃过了44天,青年的心也一天天走向绝望,连自杀的想法也有了。那天,青年意外地得知老华侨并不识字,这44份晚报是特意为他买的,顿时心里一热,仿佛看到一线温暖的光,将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晚上,他认真地翻看着报纸,其中一条消息让他兴奋得差点没背过气去:油气田立项了!随后,在一周之内,青年所买的土地价格翻了一番,他的生活一下子由地狱又回到天堂。

  暴富后的青年第一个想到的是老华侨,他准备了一只信封,里面是一套当地最高档别墅的钥匙。当他把信封交到老华侨手里的时候,老华侨摇摇头:“我只是给你买了44天的报纸,为什么值得你送这样的大礼呢?”青年说:“那44份晚报,是我一生中得到的最珍贵的帮助和关怀,就凭你的爱心,你有资格得到它。”老华侨依然摇摇头:“谢谢你的好意,我已经习惯了现在的生活,不想去住那种地方。真正值得你报答的,也不是我,而是帮助你的这个社会呀。”

  这位青年,就是后来被誉为“情义商人”的李晓华,他成了中国最有名的企业家和慈善家之一。

  慈善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她是印度一名普通的女性,和所有女性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女富豪。

  那一年,丈夫和6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IT公司,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缺乏,于是,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支持丈夫。钱并不多,只有1万卢比,可是数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虽然她只有1.41%的股份,分红却多得让人惊讶。

  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她有些忐忑不安,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她考察了许多投资项目,始终都不满意。那天,她随朋友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考察,在黄沙漫天的土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趴在地上,头紧紧地挨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从汽车里下来,走到那群孩子中间,原来,他们正围在一起看一本书。那本书破烂不堪,还有很多缺页,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可是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一刻,她一阵心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她了解到,印度有3亿儿童,大多数孩子一生中读过的书只有课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接受过高等教育、当过记者的她明白,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实在太过荒芜。身为母亲,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五彩缤纷。

  她毅然拿出自己的巨款,创办了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为了方便更多的孩子看书,看得起书,出版社一直在不断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卡片故事书, 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孩子们可以彼此换着读,而且定价只有2.5卢比。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小巧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这些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让图书流通渠道更通畅,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出版社一直追求零利润,日常开支全靠人们捐助,只一心一意出版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书。很多人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把低廉的图书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她不但成功说服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让学校购买普拉塔姆图书,还成功说服了日用品行业巨头,让它的销售员在挨家挨户上门兜售香皂的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这一系列举措让普拉塔姆出版社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但捐助源源不断,还有许多知名儿童作家主动找到出版社,要求与他们合作。有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加盟,普拉塔姆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层楼。

  成立8年来,普拉塔姆出版社出版书目225种,数量超过1000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使2500多万名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因此得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故事书。她的善举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

  她叫罗希尼·尼莱卡尼。当初创办出版社,完全出于内心的善意,没想到,她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一个又一个的人伸出了善意之手。于是,一份慈善事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让她站在了人生的顶峰。

有爱心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林清玄夸小偷

  台湾作家林清玄青年时代做记者时,曾报道过一个小偷作案手法非常细腻,犯案上千起。在文章的最后,他情不自禁地感叹:“像心思如此细密,手法那么灵巧,风格这样独特的小偷,做任何一行都会有成就的吧!”林清玄不曾想到,他20年前无心写的这几句话,竟影响了一个青年的一生。如今,当年的小偷已经是台湾几家羊肉炉的大老板了!在一次邂逅中,这位老板诚挚地对林清玄说:“林先生写的那篇特稿,打破了我生活的盲点。我想,为什么除了做小偷,就没有想过做正当事呢?”从此,他脱胎换骨,重新做人。

  与欣赏对立的是漠视与诋毁。培根说:“欣赏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开的花朵,漠视者冰结心城,四海枯竭,丛山荒芜。”让我们在生活中多一些欣赏。欣赏是一种给予,一种馨香,一种沟通与理解,一种信赖与祝福。

  故事二:丛飞的爱心

  丛飞(1969.10.29~20xx.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xx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故事三:倪萍做慈善

  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历来热衷于慈善事业,只要举行大的慈善活动,就一定能看到她的身影。20xx年5月,在央视为汶川大地震举办的《爱的奉献》募捐晚会上,倪萍捐款100万元;20xx年2月,在上海举办的“娱乐慈善群星晚会”上,倪萍再次捐款300万元,并获得“年度最具奉献慈善之星”……

  20xx年3月27日,中国扶贫基金会在京举办“一路有你—————中国扶贫基金会慈善晚会”,倪萍积极响应,并拿出自己以“芭蕉”和“丹顶鹤”为素材的国画《韵》,来到现场参加拍卖。她对媒体说:“其实我从拿起画笔到现在,也只有一年时间。当时是为了给新书《姥姥语录》找插图,结果没找着,就自己画上了。画了十多天,很多人不相信是我画的。尽管自己是个初学者,不能与那些大家相比,但为了做慈善,我还是壮着胆子来了,即使这幅画只能卖几千元,我也很荣幸。”

  当得知《韵》的起拍价为20万元时,倪萍连连摆手道:“不值不值!我看过太多大家的画和珍品,我的画真不值这么多钱。”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开玩笑说:“如果最后拍卖价超过20万元怎么办?”倪萍认真地说:“我知道自己能吃几碗饭,绝对卖不到这个数,如果超过了,我就送你一幅画。”王征说:“一言为定,到时不许反悔。”但倪萍心里依然不踏实:“我真害怕这个价格流拍了弄巧成拙。”王征鼓励她:“爱心无价,你就给自己壮个胆儿。”倪萍这才勉强同意试一下。

  拍卖开始,倪萍的心都要跳到了嗓子眼儿,她紧张地听着拍卖师极具煽动性的语言:“这幅名为《韵》的作品,是央视著名主持人倪萍女士的用心之作,起拍价为20万元,为了慈善助学,请各位女士和先生们踊跃竞拍!”他话音刚落,就见台下买家纷纷举牌,眼见价格一路飙升,很快突破30万元,50万元、60万元……当一位买家报出88万元时,倪萍已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就在这时,一位年轻买家喊出了100万元的价格,倪萍赶紧抢过拍卖师的话筒激动地说:“好弟弟,我的画我最清楚,它真不值这么多钱,不值!”并对一旁的助手说:“赶快再去拿两幅画来,我要无偿赠给竞拍成功者。”王征又和她开玩笑:“别忘了说过要赠我一幅画的,现在要赠给别人,到时我怎么办?”倪萍笑着回敬他:“我说过的话一定会兑现!”

  竞拍又继续进行。出乎倪萍意料的是,买家的竞拍热情一点也不减,当又有人喊出110万元后,几乎是同时,亚洲电视总裁王征喊出了118万元。倪萍听到这个价格时,不顾一切冲到拍卖师前夺过竞拍槌,双手紧握高高举起,又快速敲了下去,激动地失声喊道:“成交!”这一举动把竞拍师吓了一跳,更引起了全场爆笑。倪萍涨红了脸语无伦次地说:“不好意思,我破坏了会场规矩。我的画不值这么多钱,真不值!”最终,《韵》以118万元成交。

  拍卖结束后,倪萍仍沉浸在无比激动中难以自拔:“我非常感谢大家对自己画作的错爱,如果我自己的画真能卖这么多,我以后每天什么都不做,就专门画画了,我十分清楚,大家是为了慈善才肯出这么多钱的。其实我很怕出名,但为了做慈善,我只好豁出去了。只要是为了慈善,不管高调低调都是好调,我也会一直画下去,为慈善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也更希望更多人加入到慈善事业中来。”

爱心的名人故事例子: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A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名人爱心故事:慈善像雪球越滚越大

  名人也慈善,他们用他们的行动证明着他们的爱心。让我们来看看吧。

  她是印度一名普通的女性,和所有女性一样,工作,结婚,生子,过着平静简单的生活。她做梦也想不到,自己有朝一日会成为令人羡慕的女富豪。

  那一年,丈夫和6个朋友一起创立了一家IT公司,事业刚刚起步,资金缺乏,于是,她拿出自己所有的积蓄支持丈夫。钱并不多,只有1万卢比,可是数年后,这家公司发展成为印度第二大IT企业,虽然她只有1.41%的股份,分红却多得让人惊讶。

  面对从天而降的财富,她有些忐忑不安,要这么多钱做什么呢?她考察了许多投资项目,始终都不满意。那天,她随朋友到一个偏远的山村去考察,在黄沙漫天的土路上,几个衣衫褴褛的孩子趴在地上,头紧紧地挨在一起,嘴里念念有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从汽车里下来,走到那群孩子中间,原来,他们正围在一起看一本书。那本书破烂不堪,还有很多缺页,一看就是从垃圾堆里淘出来的,可是几个孩子小心翼翼地把它捧在手中,仿佛捧着稀世珍宝。那一刻,她一阵心酸,眼泪差点掉下来。

  后来,她了解到,印度有3亿儿童,大多数孩子一生中读过的书只有课本,课外读物对他们来说,像天上的星星一样可望而不可及。接受过高等教育、当过记者的她明白,有时候,一本书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没有书籍相伴的人生实在太过荒芜。身为母亲,她希望每个孩子的人生都五彩缤纷。

  她毅然拿出自己的巨款,创办了普拉塔姆图书出版社。为了方便更多的孩子看书,看得起书,出版社一直在不断创新。他们创造性地推出了卡片故事书, 数层厚纸片折叠起来就成了一本书,卡片书便于存放和分享,孩子们可以彼此换着读,而且定价只有2.5卢比。随后,他们又推出了小巧便宜,可以随身携带的口袋书。

  这些书一上市便大受欢迎,为了让图书流通渠道更通畅,出版社积极寻求与政府和私人机构合作。出版社一直追求零利润,日常开支全靠人们捐助,只一心一意出版更多更好更便宜的书。很多人被她的善举所感动,纷纷伸出友谊之手,把低廉的图书送到更多的孩子手中。她不但成功说服政府向7万多所公立学校提供预算支持,让学校购买普拉塔姆图书,还成功说服了日用品行业巨头,让它的销售员在挨家挨户上门兜售香皂的同时,也把普拉塔姆图书捎上。

  这一系列举措让普拉塔姆出版社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不但捐助源源不断,还有许多知名儿童作家主动找到出版社,要求与他们合作。有了这些优秀作家的加盟,普拉塔姆图书的质量和影响力又上了一层楼。

  成立8年来,普拉塔姆出版社出版书目225种,数量超过1000万册,出版语言包括英语、印地语、马拉地语、泰卢固语等11种语言,使2500多万名印度儿童受惠,很多孩子因此得到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本故事书。她的善举得到了全世界的肯定,2010年,美国《福布斯》杂志将她列入全球48位慈善英雄榜。

  她叫罗希尼·尼莱卡尼。当初创办出版社,完全出于内心的善意,没想到,她的善良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让一个又一个的人伸出了善意之手。于是,一份慈善事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惠及了越来越多的孩子,也让她站在了人生的顶峰。

有关爱心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 宋江看瓜的故事

  北宋农民起义领袖宋江,小时候就深深同情劳动人民的疾苦。

  这年夏天的一个中午,他正在自家的西瓜地里看瓜,从瓜地西头道上过来了两个逃荒要饭的。一个是白胡子老人,一个是五六岁的小孩,都穿得破破烂烂,身上带着破碗破瓢。小孩口渴,见到西瓜,哭闹着非要吃不可。老人怎么劝说怎么吓唬都不行。

  宋江看着怪可怜的,正打算摘个西瓜送给小孩,忽然发现父亲正朝瓜地走来呢!他怕父亲责备,伸到瓜蒂上的手又缩了回来。

  这一来,小孩哭得更凶了,声音嘶哑,真叫人受不了。宋江坐立不安,怎么办呢?最好有个办法,既让小孩吃了瓜,又叫父亲不生气。想呀想,怎么也想不出这样两全其美的办法,急得他直跺脚。嘿,这一跺,系在腰带上那串父亲给的赏钱“当啷”直响。宋江心头一亮,有了好主意。

  宋江来到一老一少跟前,大声说:“这小孩要吃瓜?白给不行,你们身边有钱的话,我卖你一个。喔……有十文钱,刚才要来的……够买一个。行,我去摘……”

  这些话全是说给父亲听的。其实,老人哪有什么钱呀。他瞪着两眼望着宋江,越听越糊涂。

  宋江不管这些,摘了个又大又熟的西瓜,送到老人手里。

  小孩马上不哭了。老人感激地跪了下来,千谢万谢。

  宋江怕露馅,赶紧把老人扶起来,推他走了。

  “你在演什么戏,啊?”父亲走来,脸沉着问。

  宋江心慌,结结巴巴地说:“我…我卖…卖了个西瓜。”说完,指了指身上那串钱。

  父亲冷笑一下:“这不是我赏你的钱么?”

  宋江见自己的机关被父亲点破了,脸涨得血红,一声不吭。

  父亲轻轻拍拍宋江的肩,笑道:“傻孩子,这事你没错。把瓜送给这样的穷人,是应该的……”

  故事二 丛飞的爱心故事

  丛飞(1969.10.29~2006.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03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故事三 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

  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

  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故事四 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故事

  裴斯泰洛齐(joh有关爱心的名人故事n heinrich pest有关爱心的名人故事lozzi,1746--1827)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他热爱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对教育革新的执着追求,在教育理论上许多独创的论述,不仅为世界教育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一切教育工作者树立了一个令人十分崇敬的形象。

  早年受卢梭教育思想的影响,放弃神学研究,38岁开始从事一项教育贫苦儿童的计划,让学童一面纺织一面学习,以培养他们的自立能力。他深信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发展机能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项计划最后终于失败了,只是取得了一些宝贵的经验。由于自己的理想无法实现,他就转而从事写作。

  1798的,瑞士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海尔维第(瑞士)共和国。在斯坦兹城,由于贵族和天主教教士的煽动,爆发了农民暴动,政府从法国借兵进行镇压,受到顽强抵抗。法军大肆烧杀,祸及无辜,斯坦兹城遭到了空前的浩劫,留下了111个老人和169个孤儿,还有237个儿童无家可归。

  新政府决定在斯坦兹成立孤儿院,裴斯泰洛齐谢绝了友人所荐的高官厚禄,于12月5日毅然接受了政府的委托,负责孤儿院工作。当时他很兴奋,说道:“我为实现我一生的梦想,不惜牺牲一切,我的热情达到了那样的程度,几乎可以说:只要让我开始工作,即使在阿尔卑斯山的最高峰上,没有火、没有水的地方,都是可以的。”

  裴斯泰洛齐到斯坦兹以后,把修道院改成孤儿院,收容了80个(此数由政府规定)孤儿,这些孤儿“大部分患有严重的疥癣,无法行走,头上长满溃烂的脓疮,身上穿着生满虱子的破烂衣服。个个面黄肌瘦,牙齿暴露,深锁愁眉,并以猜疑的目光望着人。头额上的皱纹充分表现了他们饱经忧患与疑虑的生涯。有的养成虚伪等恶习,难以纠正;有的受悲惨环境的折磨,虽然表面意志坚定,却猜疑、冷酷、胆怯……;懂得有关爱心的名人故事bc的,十个中无法找到一个。”面对贫儿的这般境况,一般人早就会望而却步;裴斯泰洛齐却迎难而上,一心扑在了工作上。

  除雇用一名妇女做饭以外,裴斯泰洛齐承担了孤儿院的一切工作。象慈父一样,他以极大的耐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把整个心灵献给了孤儿。他说;“从早到晚我一直生活在他们中间……,我的手牵着他们的手,我的眼睛注视着他们的眼睛,我随着他们流泪而流泪,随着他们微笑而微笑,他们不知有世界、有斯坦兹,只知道跟我形影不离。他们的饮食就是我的饮食。我没有家园、没有朋友、没有仆人,只有他们……,晚上我最后一个就寝,睡在他们中间,陪他们祈祷、读书,一直到他们睡着;早上我最早起床,替他们换洗脏衣服,并给他们洗涤身上的污垢。”

  这位慈父以孤儿院为家,视孤儿们为亲儿子,在这个大家庭里,他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孤儿们的道德习惯,并提高他们读、写、算的能力。

  战乱再次降临了。1799年6月8日孤儿院被迫关闭(被法军征为野战医院)。裴斯泰洛齐为此声泪俱下,但无济于事。他因伤心与劳累过度,以致吐血。

  裴斯泰洛齐在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名人之时,竟不顾高官厚禄的诱惑,以其崇高的品质,把整个心灵和爱心都献给了孤儿,为贫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这种无私的情怀,这种伟大的精神是常人无法理解的。

名人爱心故事作文

  爱心是一股甜甜的泉水,使不幸的人忘记生活的苦涩;爱心是一首动听的歌谣,使生活枯燥的人感到生活的乐趣;爱心是一眼潺潺流动的泉水,使饥渴的行人感到人生旅途的甘甜。

  爱心小故事作文:有爱心的小屈原

  “知道吗?村口的大石洞里能流出米来?那天我亲眼看见的。”村子里发生了奇怪的事,村民们跑来跑去,互相转告着。

  屈原的爸爸皱着眉头,在厨房里走来走去,“奇怪!米怎么会少了?”

  他把两件事想到一起,“嗯,肯定是他!”

  天黑了,月亮升到了树梢上,屈原的爸爸躲在村口的一棵大树后面,他要干什么呢

  来了,通往村口的小路上,走来一个人,个子不高,怀里抱着东西,越走越近,可以看出,那是一个孩子。“唉!”屈原的爸爸叹了口气,从树的后面走了出来。

  “屈原!”他叫道。

  “啊,爸爸,你怎么在这儿呀?”屈原吓了一大跳。

  “回家再说,咱们先把东西放过去。”屈原的爸爸已经想到,大石洞里的米是儿子放的。

  “嗯,嗯,谢谢爸爸。”小屈原不好意思地笑了。原来,善良的小屈原看到村子里很多人家穷得没有饭吃,就想出了这个为大家送米的办法。

  他的爱心得到了爸爸的表扬,但是爸爸说了另一些话,让他明白了更深的道理。

  “你这样能让所有的穷人吃饱饭吗

  现在你还小,应该好好读书,长大了,真正地为大家做些事情。”

  “哈哈,我明白了。”小屈原笑了。

  爱心小故事作文:丛飞爱心故事

  丛飞(1969.10.29~20xx.04.20)原名张崇,生于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庄台镇的农村,自小努力向上,是深圳著名男歌手。1994年起,他开始资助贫困山区的贫困孩子,受他资助的孩子达到178人,累计捐助款300万元。

  丛飞在一些城市的商业演出中,已经小有名气,每场演出的出场费能够达到一万到两万元,多的时候一个月的收入可以到十几万元,资助孩子们的学费。但20xx年非典后,丛飞的演出机会锐减,收入也就越来越少,给孩子交学费时资金也紧张起来,当时为了及时给一百多个孩子交上学费,丛飞从亲朋好友处先后借了10万元,在开学前如期给孩子们送去。

  他们就这样无私地奉献,为了让更多的人活得快乐,他们牺牲得太多,但他们无怨无悔。这就是高正荣和丛飞,两名普通的深圳五星级义工,他们不求回报地奉献出了自己的爱……

  爱心小故事作文:买七份报纸的善良姑娘

  蔡特金是德国工人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德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她为国际妇女运动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她还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创始人。

  很小的时候,蔡特金就表现出了她对弱者的同情心和爱心。

  有一次,小蔡特金和父亲一块儿逛街,见到了一个小报童,这位小报童穿得又脏又烂,十分可怜。这个时候,小蔡特金顿时产生了同情之心,便把平时积攒下来和零花钱拿了出来,一下子向小报童买了七份报纸。

  蔡特金的父亲十分好奇,不知道自己的女儿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于是就问:“你为什么要买这么多的报纸?一份不就够了吗?”

  小蔡特金以为爸爸批评她乱花钱,难过得低下了头。

  爸爸看出了女儿的心思,便对女儿说:“孩子,别误会,我当然知道你为什么买这样多,但是你给他七份的钱,拿一份不就可以了吗?其他的可以让他去卖嘛!”

  小蔡特金顿时恍然大悟,连忙取出了一份报纸,把剩下的都还给了报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托尔斯泰写的穷人的结局

三年级,我来编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