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永无止境800字议论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探索从未止步超越永无止境演讲稿

  现场的朋友们,电视机前的全国各地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学生代表,演讲的题目是“孜孜探求从未停步,超越前人责任在肩”。

  孜孜探求的精神源自于人类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在没有系统学习科学之前,夜晚我们仰望浩瀚的星空,可能不止一次好奇的发问,这些发光的是什么?这是什么是来自人类本能的好奇,激励着先民走向孜孜探求的路程——他们观天象、别历法,更有甚者绑上火箭飞向太空。他们看似幼稚的行为,实则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宇宙浩渺的遐想,以及那已根植内心的探求精神。

  中国航天精神则是对民族探求精神的发展和超越。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接力奋进、攻坚克难,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科学、工程的奇迹——无论是70年代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还是今时今日的嫦娥奔月、神州飞天。我们将古人对火星“莹莹之光”的疑惑转化为“天问一号”的探索,将古人对日光的追求转化为夸父计划的逐日。伟大的大国工匠,将古人典籍中浪漫的构思转化成了现实,其所造就的精神更反哺民族的意志,中国航天人,真正地把“探索从未停步,超越永无止境”刻在了心里,我们一定要继续将其精神传播,发扬光大。

  同学们,听到前人们不断超越的故事,相信大家都会有所感慨,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走好我们的长征路”,超越前人,任在我辈,我们岂可退缩

  清华大学几年前曾推出“天格计划”,旨在给学生发射自己设计的卫星的平台,不少有志青年主动请缨,最终任务圆满完成,被制成宣传片,感动了不少人,这不就是青年人的超越吗

  2020年3月,我国某火箭发射出现故障而失败,北京八中一同学写信给十分专业的意见和建议,获得广大网友点赞,并得到研发者的亲自回复,这不正是未来航天人的担当和志气吗

  同学们,上面的例子中的“后浪”们,与我们年纪相仿,他们能做到的,我们也一定能!或许大家将来不从事于航天事业,但我想在“开学第一课”这一重要节目上讲的是,大家可以把这份“孜孜探求从未停步,超越前人责任在肩”的精神融合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或许你做题做累了,仰望星空,会有一股莫名的力量助你前进!

  我的演讲结束了,谢谢大家。

探索永无止境800字议论文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

  神州十号飞船于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成功发射升空,6月26日神州十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安全返回地面。神州十号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中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2013年6月20日上午十时,中国女航天员王亚平首次在神州飞船上进行了太空授课。

  观《太空授课》有感:

  神州十号飞向太空,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心中共同的梦想。这段时间我一直通过观看新闻联播,关注神州十号飞船。今天期待已久的太空授课终于来了,王老师精彩的授课我可真算是梦寐以求,拭目以待。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每当有飞船飞向太空的时候,爸爸老是要求我看电视了解,我就看不透,不明白人们飞向太空干什么去?有什么意义?今天通过王亚平老师的太空授课,有了一些了解,原来太空资源竟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有趣。

  朋友们你观看了王老师的太空授课吗?如果没有真实可惜,那么今天我也来当当小老师,给你讲讲太空知识吧!

  在太空中,有许多在地球上做不到的事,而在太空中却能做到。比如人在天空中可以漂浮起来,这是因为引力失重的关系。在太空中,人是没有方向感的,上下左右,东南西北也分不清楚,因为人在太空中,是可以自由翻转的,所以方向也随着人体的转动方向而改变了。在太空中如何测量自己的体重是胖是瘦呢?在太空中是不可以用地球的测量方法的,必须用“质量测量仪”,才可得知自己的体重。

  王老师在太空授课中还给我们示范了一个单摆运动的实验。把一个小球吊在支架上,用手拉小球,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如果在地球上,一松手,小球定会左右摇滚。可是在太空中小球竟然浮起来了!浮起来了。再把支架抬高一点,小球又会如何运行呢?王老师一松手,小球以360°的方向翻滚起来,真是太神奇了。随后王老师在太空中用水做成了一个水膜,水膜非常结实,王老师在水膜上不停的加水,水膜逐渐变大,慢慢的变成了一个水球,在水球中注入红色液体,原本亮晶晶的水球,变成了一个红色的水球。后来王老师还演示陀螺在太空中的运动,做的每一个实验,真的是又有趣又神奇。

  探索太空,永无止境。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为祖国多做贡献,献出一份力量,让世界更美好!此时不由的令我想起李白写的“长风破浪会有时,自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胸怀祖国,终有那么一天下一个进入太空的就是你。

  最后我也想借用三位航天员的话送给同学们,希望我们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而努力前进。

  聂海胜:愿同学们刻苦学习,增长知识,为中国梦添彩;

  张晓光:深邃太空,奥秘无穷,探索无止境,让我们共同努力;

  王亚平: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

探索永无止境

  地球上会下雪,那你知道火星上也会下雪吗?可是火星上的雪花不是由水构成的,而是由干冰,也就是二氧化碳构成的。是不是很有趣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星球,距离地球有38万公里,坐火箭到月球要用3天的时间。但是地球离火星有5500万公里,所以目前人们都是先到月球中转一下再去火星。为什么要去火星呢?火星的空气中有水,土壤中有冰,平均温度是零下55度,在火星上只用10度就能把水烧开。火星上还有一座很高的山,叫奥林匹斯山,它是地球上最高山珠穆朗玛峰的3倍高。这都说明火星是唯一一颗和地球相似的星球,也是除地球外唯一可能供人类生存的星球。但是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呢?这个问题还等待被证明。

  大家都知道,火箭是把人类或物品运到太空的神器。但你可能不知道,最早发明火箭的国家是中国,在宋朝时就已经发明火箭了。现在火箭的飞行速度是7900米每秒,飞机的速度也只有300米每秒。所以目前火箭是地球上速度最快的交通工具。什么?你说导弹速度更快?哈哈,导弹就是火箭的一种呢。火箭发射使用的是反推原理,和我们玩儿的窜天猴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用反推的作用帮助它们升空。火箭的构造是一节一节的,就像甘蔗一样,制造要求非常精细。

  讲到这,你是不是忍不住要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些知识的?因为妈妈带我去听了一场《看见未来——浩瀚星空》的讲座。在这场讲座中,我还向专家提了一个我一直好奇的问题,就是太空舱用降落伞送回地球时怎样保证不砸到房顶上。专家告诉我,目前受风的影响还是会选择空旷的区域降落,之后会选择有机翼的降落伞,就能更精准的定位了。

  在这场讲座中,还有两个小故事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关于火箭制造的。有一次火箭发射失败了,经过检查才发现,是一位工人错误的安装了角速度探测器,造成火箭在空中偏离轨道而爆炸。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仔细,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一定要从小养成做事认真的好习惯。还有一个是航天员加加林的故事。人类第一次要进入太空时,有好几个航天员候选人,加加林是三号候选人。

  一号候选人知道自己第二天就要进入太空,非常紧张和激动,一晚上没睡好,所以第二天体检时血压太高,升空体质不达标。二号候选人知道如果一号不能升空,第二个就是自己,所以也激动地一晚没睡好,第二天他的血压也高了,体检也没过关。三号候选人加加林觉得自己是三号,一号不行还有二号,自己肯定不会被选上,所以晚上他轻松地睡了个好觉,第二天只有他身体达标了。加加林就这样成了历史上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遇到任何事都不要紧张,一定要平静地对待。

永无止境的探索空间

  我喜欢的名言:

  “我们不仅要有政治上、文化上的巨人,我们同样需要有自然科学和其他方面的巨人”。一郭沫若;

  我最喜欢的书:

  《少年科普知识宝库》。

  青少年是新世纪的主人,祖国未来的宏伟事业,无疑将由我们来完成。

  广袤宇宙奥妙无穷。宇宙充满着谜,从浩瀚宇宙到无垠海底,宇宙间、地球上的一切,都存在着许多的谜。我喜欢自然科学,喜欢奇妙无比的世界。

  “我们的宇宙”究竟是怎样的?通过读书,初步了解到:“宇宙本来是指空间和时间,往古今来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宇宙,又是指人们直接和间接观测到的,大尺度时空范围和物质世界。

  从《科普宝库》中,认识到,当我们面对熙来攘往的芸芸众生时,无不深切地感到拥挤之苦;但当我在书中遨游无限太空之时,又感到我们实在太孤单了。地球生物从那里来、生命如何起源,使我困惑不已。

  我爱自然科学,爱我生活的地球。前辈科学家在不断思索、揭示和解疑释惑中得到的启示,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永无止境的探索空间。我们将在了解自然、学习自然、掌握大自然规律中,为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努力奋斗一辈子。

探索永无止境

  上帝总是爱和人们开一些不大不小的玩笑,当你克服重重困难、踌躇满志地准备拥抱胜利的时候,却猛然发现自己又回到了起点。此刻倘能坦然面对,必定心怀一个信念――“下一个苹果正等待着我!”科学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与荆棘,探索的过程也就无比艰辛,唯有具备坚强的意志、超人的毅力和博大的胸怀者,方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与挫折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功。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例。他为了寻找做灯丝的最佳材料,曾经做了无数次实验,他用过普通的金属丝线,还用过其他许多材料,可结果都归于失败。有些人因此而嘲笑爱迪生,认为他做了这么多实验,一点价值也没有。而他却坦然地笑笑说:“这些实验的价值就在于告诉后人,这些材料都不适合做灯丝,可以使后人避免重复失败,这离成功不是更近一步了吗?”的确,生活中任何一次探索,从本质上讲,都是成功。不仅科学的探索如此,其实做任何事情都是这样。

  还记得1993年一个叫蒙特卡洛的地方吗?还记得萨马兰奇向世人宣布结果的情景吗?还记得澳洲人喜极而泣,紧紧拥抱的情景吗?还记得12亿中国人当时的极度失望吗?一个即将到手的苹果就这样突然坠落了。自从1993年北京申奥败给悉尼后,国人便刻骨铭心地记住了上面的每一个细节,我们不得不承受这失败的打击。但是,失败没能冷却中国人的申奥热情,挫折没能阻止龙的子孙探索的步伐。正视失败,勇于探索,不屈不挠,正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中国人在知道2000年奥运会主办权的“苹果”不属于自己后,便移动梯子,目标指向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只“苹果”。

  我们卧薪尝胆,完善自己,扛起“新北京、新奥运”的大旗,终于在2001年圆了申奥梦。回顾昨天,在1993年的“世纪申奥”活动中,悉尼、北京还有那属于全人类的奥林匹克,其实都是赢家!失败后的不断反省,不断探索,使我们摒弃了浮躁和对形式的过于专注,走向了成熟。最终我们不仅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而且还使中华民族的自信心空前高涨,中华民族的凝聚力空前增强。

  综上所述,在追求与奋斗的旅途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遭遇挫折、失败,但挫折有挫折的价值,失败有失败的意义,成功最终属于不懈探索的人。我探索,故我成功!

探索永不停步超越永无止境

  人们常说:“珍惜你所有的,忘记你所没有的,这就是幸福。”但是,如若我们总是沉浸于自己所拥有的,那么世界上的奇迹都该消失了吧。只有永不止步地追求,生命才能绽放光彩。

  达到事业的顶峰却还是不断追求超越自我,这是詹姆斯卡梅隆的最佳写照。作为《泰坦尼克号》、《阿凡达》等有名电影的导演,卡梅隆并没有被眼前的光环所迷惑。前不久,他来到世界上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海沟潜水,成功地挑战了吉尼斯纪录。

  “在黑暗阴冷的海底,我更能感觉到自己的渺小。”这是卡梅隆上岸后的感叹。

  一位如此著名的导演都说自己“渺小”,不断地追求自己所没有的,作为一名普通人,我们是否更应该抛开自己现在所拥有的,努力去追求呢

  永不止步的追求令人倾慕,但是,有些人却没有感叹追求的美好。

  黄葳,一位神童,在以优异的成绩越级进入大学少年班后,便整日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无法自拔。他的父母多次飞往他所在的大学,将他从网吧中揪出,也无济于事。老师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开导家长让他们带他回家,但依旧没有作用。

  “我受了太多压迫,今天我自由了,可以主宰自己的生活了。”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沉沦堕落难道就是他追求的自由吗

  是什么让他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呢?其实,正是因为他总躺在过去的成绩堆里,在过去光环的照耀下,没有了目标,于是他不再追求。他的人生才由此脱离了正常轨道。纵然人们对他有那么多的期盼,纵然他还四肢健全地活着,可是,一个失去灵魂的人,还能走得远吗

  没有追求的人令人惋惜。

  如若人们都能像没有四肢却已举行过几万场演说的尼克胡哲一样;如若人们都能像闻名遐迩却退役当教练的杜锋一样;如若人们都能像努力追求国际认可的范冰冰一样,那么,永不止步的精神将会播散到每一寸土地。

  生命在于追求。只有永不止步的追求,才能让生命绽放得更加绚烂。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生命中不能没有你写母亲

父亲写给儿子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