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向善尊敬父母的故事
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
一、东汉黄香——孝亲典范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营造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二、铁面无私包青天的孝心
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交口称颂。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
三、方观承千里探亲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四、许世友五跪慈母的故事
开国上将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关于尊敬父母的作文和故事
尊敬父母邢嘉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美德。有句古话说得好:“百善孝为先。”意思是:孝敬父母是美德中的重要品德。它是儿女必须做的事。因此,我从小就学会了孝敬父母。父母为我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下面说说怎么孝敬父母。一天,爸爸到外面吃饭,喝酒喝多了,回来后一直吐很难受的样子,于是我给爸爸端来盆,拿来纸,又给爸爸冲蜂蜜水喝。然后坐在床边,照顾爸爸。妈妈八点多钟回家时表扬我长大了,会疼爸爸了,我开心极了。还有一次,妈妈得感冒打点滴,我很心疼,于是忙前忙后干家务。妈妈在一旁夸我,鼓励我,我干得更来劲了!
你会发现,不必太费事,就足以让父母欣慰!父母渴时,端上一杯水,他们的心里会很温暖;当他们歇歇时,只需拿把椅子,他们会无比开心!不应该对他们的爱视而不见,更不能对他们发脾气!其实自己的孝心会使家庭充满欢乐,只需一点而而已……
敬老美德的故事
尊敬老人,孝敬父母,爱护幼年子女和全社会的少年儿童,关心下一代,这是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推崇的一项家庭美德,也是社会主义家庭美德的重要规范。
我家在汤庄有一幢房子,120平方米,有6间屋子。起初只有爸爸,妈妈还有我一起住。可住了一阵子,72岁的婆婆得了糖尿病住进了医院里,此后,妈妈就在医院里“住”下了,婆婆的生活起居都由妈妈负责。早上,妈妈早早的起来了,她先把病房打扫了一遍,然后去买了些早餐,最后叫醒婆婆,等婆婆刷好牙,洗好脸之后,妈妈就给她梳头发。到了中午有时医院里要检查,妈妈就在检查的门口等婆婆,有时医院里没有事情,妈妈就陪着婆婆到医院里的花园里去转转。1个月过去了,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妈妈的细心照顾,婆婆出院了。妈妈由于不放心婆婆,就让婆婆搬过来了一起住。婆婆的房间住在我房间的隔壁。我时不时就偷偷跑去婆婆房间和她一起睡,早上,有时忘了溜回去,被妈妈看见,她又气又觉得好笑说:“这么大了,还要和婆婆一起睡呀。”每当我放学回来,我就讲笑话给婆婆听,婆婆说:“你是我的开心果。”房子里洋溢着我和婆婆一老一少的欢声笑语。
尊老的基本要求就是赡养。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无私的。为了抚养和教育子女,父母都是倾注全部心血。“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做子女的当知报答,而且无论如何也是报答不尽的,况且我们每个人也都会老,“赡养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所以赡养老人是子女必须承担的法定义务,也是社会主义的家庭美德的起码要求。但是,也有极少数家庭,子孙锦衣玉食,老人无人赡养,有的还硬把繁重的家务加到老人身上,有的甚至想方设法索要老人的钱财,并且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与前者相比,就显得太“缺德”了。有的家庭尽管在物质生活上承担了赡养老人的义务,但是对长辈缺乏爱心,冷冰冰地挤出点钱便一了百了,不闻不问,使父母“端着碗不觉饭香,用到钱心感隐痛。”
——我身边的道德故事
在这世上,我只尊敬3种人——为人们无私奉献的人;对我生活上、学习上有影响的人;我的长辈。
爸爸是我尊敬的人,但不只是因为他是我的长辈。
记得有一年,他和一位朋友在家里谈事情,约好明天10点在图书馆门口碰面。到了第二天,天有不测风云,下起了倾盆大雨。他不顾我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走了。
11点,12点,……3点,他回来了。“怎么样,他没来吧?我就知道,叫你不去,你偏去。还不带伞,迟到一下又不会怎样。”我靠在墙壁上说。“这不是去与不去、迟到不迟到的问题,而是信誉的问题。尽管他没来,可我去了,我问心无愧。再说了,淋湿了,可以擦干;生病了,可以吃药;可信誉没了,什么都不可以!”这一段话震撼了我。
我尊敬他,因为他的守信。
一个双休日,爸爸带我去菜市场买菜。我们走到一个卖鱼的摊子,卖鱼的是个老太太。“鱼怎么卖啊?”“3元一斤。”“好,给我来一条。”说完,老太太麻利的抓起一条鱼,称得2斤,然后装袋。爸爸付了钱,但他接过鱼时,露出一种怀疑的表情,但一会儿不见了。
我们在离开的时候,爸爸去了公平秤,称了那条鱼的重量,公平秤显示的是3斤。爸爸二话没说,马上跑到那鱼摊,把应付的钱给了老太太。还说:“您应该换个秤了,不准!”说完,我们走了。
我尊敬他,因为他的诚实。
我一天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一位老人的拐杖掉进了栅栏内,用手够不到,老人没有拐杖又寸步难行。一个个行人走来询问,一个个行人又摇摇头地走开。我看不下去了,一个箭步走到栅栏前,突然,一只手搭在我肩上,“小同学,这不用你,我来!”我一回头,原来是爸爸,他看到是我也吓了一跳。
我往后退,只见爸爸抓住栅栏,一跳,一翻,进去了。拿出拐杖,慢慢地放在老人手上。然后,爸爸马上走了。老人问我:“他是谁啊?”“我爸爸!”我自豪地说。
我尊敬他,因为他的无私奉献。
我的爸爸,守信、诚实、无私奉献。我为有这样的一个爸爸而感到骄傲!
——家庭道德小故事
家庭是孩子最初的学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在这里孩子学到了生活的知识,学到了做人的道理。首先学的就是孝敬长辈,一辈又一辈的人不用多说教,用实际行动给下辈的人做着有效的教导。
我们的爷爷奶奶工作忙,妈妈星期天打扫卫生时,总对我们说:爷爷奶奶总给你们买好东西吃啊玩啊,你们也该报答他们的啊。怎么报答呢?当然可以用行动啊。于是妈妈就带领我们一起把爷爷奶奶的房间打扫擦拭干净。奶奶回来看了很高兴,表扬我们,我们的劲头就更大了,就去问妈妈:“妈妈,除了打扫房间还能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呢?”妈妈说:“哦,这个嘛……那就去帮爷爷奶奶晾衣服、叠衣服吧。”我们两个乐呵呵地抢着去干开了。这慢慢养成了习惯,每个星期回家我们都帮着大人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体谅父母长辈,帮衬着做一些事情,哪怕是帮他们盛一碗饭,这也是我们的一份孝心啊。
我们的隔壁住着爸爸的爷爷奶奶我们的太公太婆,两位老人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我们的四爷爷五爷爷一下班就去帮着老人收拾田地,收拾屋子,我们的小叔叔也常常搀扶着老太公上街逛逛或者去浴室泡澡。后来太公股骨头坏死,儿孙们着急地把老人送到医院去动手术,村上很多人说老人都八十五六了还去花那冤枉钱干啥?手术后,太公不能总在床上躺着啊,于是爷爷给老人找了保姆,爸爸给老人买了轮椅,这样太公也能天天出来晒晒太阳散散心。平常奶奶做了什么好吃的就叫我们端一份去给太公太婆,妈妈买了糕点、时鲜水果等总要我们拿一些给他们。逢年过节的,老人的家里让营养品堆得像个杂货店了。一大家子人,只要有空了就赶忙去看两位老人,问问老人还缺点什么,想吃点什么。两位老人的脸乐得像是盛开的菊花。
“百善孝为先”、“孝居百行之先”,不能做一个孝顺的人,就不能做好一个“人”,不能孝敬长辈,就不能做好任何的事。
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亘古至今永不改变的事实。
或许、在现代人的眼里,孝亲敬长变得可有可无,在大家奋力追求着物质享受的同时,孝亲敬长这个词早已在慢慢消退了。
孝亲敬长,这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孝敬师长,尊敬长辈,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人们早已不愿拿出诚意与时间去完成这些他们看似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我相信,那些心存感激的人身上一定会发生许多故事,而我也不例外,虽然那些故事很平凡。
小时候,爸爸妈妈外出打工,把我寄养在外公外婆家。所以,我从小都是在外公外婆的关爱下成长的,虽然家里并不富裕,但外公外婆却都把最好一切的给了我,这已经使我很满足了。
如今,我亦已经是一个初中生了,早已从孩童蜕变为一个身体与思想上逐渐成熟的青少年。可过往外公外婆抚养我的日子却在脑海中挥之不去。那该是种怎样的情感
暑假时,我好不容易回家乡探望一下外公外婆,看到的却是他们那历经风霜洗礼的脸庞。可那脸上闪烁的笑容却让我永生难忘。而我也意识到,自己也该抓紧时间报恩了。外公外婆不再有年轻时的活力了,现在需要的也许只是一个人陪在身边说说话而已吧。
陪在外公外婆身边的那个暑假,我做的事也许很平凡与简单,但却能使他们快乐。还有什么能比他们脸上的笑容更可贵吗?当然、每个人的想法不同,我也无须刻意的想去得到别人的答案。我觉得,做好了我自己,就是对自己负责,对外公外婆的负责。
小时候,外公外婆总是很宠我,让我不禁觉得自己现时的感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但是,越是这样,我便更觉得自己要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快乐,或者,这是我唯一能为他们做好的事情。
随着开学的日子来临,我也要回到城里读书了,临别前,外公外婆十分不舍地说:“孙女啊,有时间要回来看看我们两老啊,我们都老了,以后怕是想看你们也看不到了,所以你也不要嫌我们烦啊……”
看到外公外婆眼光中流露出来的不舍和无奈,我强忍着泪水滑落,微笑道:“外公外婆,你们放心啦,到时候我一定会养的白白胖胖的回来看你们,那是你们可不要不认得我啊。
名人孝敬父母的小故事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陈毅帮母亲洗尿裤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
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包拯辞官回家照顾父母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李晨孝敬父母的故事
2012年9月,随着电视剧《北京青年》在浙江、东方等五大卫视热播,剧中男主角何东的扮演者李晨,再度以出色演技征服无数观众。鲜为人知的是,这位先后出演过《士兵突击》《唐山大地震》《北京爱情故事》等影视剧的当红小生,不仅是实力派好演员,更是一个好儿子。父母早年离异并各自组建了新家,李晨不仅给予他们满满的爱,还将孝心延至继父继母,并因此获得了“演艺圈孝子奖”。他与家人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走过叛逆期,撮合离婚父母做朋友
1978年,李晨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11岁那年,李晨偶然被挑中出演电影《赖宁》和《焦作风景》,得到了1000多元的片酬。这顶他爸爸好几个月的工资了!李晨把这些钱交到老爸手里,老爸转身就去了王府井,给儿子买了台价格不菲的游戏机。
结果李晨却发现,常常是他在做作业,爸爸却拿着游戏机玩得欢!每逢此时,他就会跑到厨房让妈妈“评理”:“爸爸先是不给我买,等我用我自己的钱买了,他却比我玩得还疯,太不公平啦!”话音刚落,家里顿时笑声一片。
然而,这份充满欢声笑语的幸福并没能维持太久。因为种种原因,父母在一年后离婚了,李晨被判给妈妈抚养。成为单亲家庭的孩子之后,李晨心里的落差相当大,加上青春期到来,他变得顽劣不堪,甚至开始和小混混在一起打群架。
妈妈因此非常自责,每当李晨打架被老师痛批一顿之后,她就会握着儿子的手自责:“都是妈妈不好,没有给你一个完整、幸福的家。”妈妈愧疚的泪水和被风骤然吹起的凌乱头发,让李晨的心一直往下沉,对妈妈的疼惜与对爸爸的愤恨也像野草般疯长起来。
因为疼惜妈妈,李晨与爸爸渐行渐远,尤其是爸爸不久后便再婚,更加重了他心中的那份不满。一次,他和一群街头混混打群架,因为寡不敌众,被对方逼进了死胡同,眼看着就要大难临头,不远处突然冲出一个人,断喝一声:“警察来了!”一群人顿时作鸟兽散,而李晨却被来人抓了个正着,还“啪”地挨了一巴掌。
李晨睁大眼一看,眼前站着的正是爸爸。那一刻他来气了,梗着脖子喊道:“我又没判给你,你凭什么管我?”结果,爸爸又打他一巴掌:“你是我儿子,我活着一天,就能揍你一天!”父子俩扭打成一团,突然,爸爸“扑哧”一下笑了:“好小子,长大了,有能耐了,我治不了你了。”爸爸突然的大笑让李晨愣了,刚刚升起来的反感与抗拒顿时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最后,父子俩到一家小饭馆大吃了一顿,还击掌相约:“如果以后皮痒了,就见面,与其其被外人揍,不如便宜自家人。”
当读懂爸爸对自己的爱,并与他冰释前嫌后,李晨开始考虑如何面对妈妈。这时他希望父母能重新做回朋友,但任凭李晨怎么试探,妈妈始终不松口:“我和他没什么可说的。”尽管如此,他却不愿放弃努力。
15岁时,李晨爱上了极限运动,不仅学会了开摩托,还经常到北京摩托车队进行专业训练。一次,因为飙车,他把腿摔成了骨折,但受伤后依然不老实,打着石膏还在院子里溜车。妈妈看见,急得直想哭:“儿子,这项目太危险了,咱不玩了行不?”妈妈着急的表情让李晨有些不忍,但就在这时,一个主意闪现出来,他固执地摇摇头说:“不,我还想着当赛车手呢,除非你们能给我找出更好的选择。”
李晨的执拗让妈妈心惊肉跳,无奈之际,她最终找到了前夫:“晨儿现在满脑子都是飙车,周末你来我这里,咱得好好商量个对策。”
家庭会的结果是,父母让李晨放弃了赛车梦,去演员吕丽萍创办的艺校学表演,而妈妈也从心底放下了那份包袱:“虽然我和你爸爸分手了,但我们都没有放弃你,以后我们也会是你最亲的亲人。”听着妈妈艰难说出的话,李晨红了眼圈,又笑了。
母爱和恩师,帮他走出人生低谷
在李晨的鼓动下,妈妈渐渐走出离异的阴影,随后也组建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接下来的日子,李晨以读书为主,并隔三岔五地演一些配角。直到19岁那年,他才在《十七岁不哭》里第一次饰演男主角。那个单手插口袋、走路一颤一颤的单车少年简宁,瞬间成了当时全国年轻人的偶像,年少的李晨因此尝到了走红的滋味——家里的观众来信,多到信箱根本塞不下的地步。
李晨开始觉得自己是个“腕儿”了,有点摸不清自己的方向。可他那个年龄,能演的就是班长、儿子、弟弟……当这些角色都演完了,他就无戏可演了。
面对这种“青黄不接”的事业低潮期,李晨非常苦闷,为了排解抑郁,他干脆将心思又扑在玩摩托车上。越野摩托车带给他的速度和刺激,让他忘却了事业带来的烦恼。
1999年10月的一个清晨,李晨骑着摩托车飞奔在北京三环路上,突然,迎面驶来一辆大汽车,李晨避让不及撞了上去!结果造成他全身多处骨折,被送到了医院。在最疼痛难熬的时候,妈妈握着他的手,哭得泣不成声。
“鬼门关”里闯过一遭,让李晨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为了不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流泪,他停止飙车,尝试着做生意。李晨先和朋友开了一家酒吧,可没撑多久倒闭了;后来,又开时装店,可半年后,时装店连同商场整体歇业……四处撞墙,血本无归的李晨无处可去,只能听从妈妈的劝说,乖乖呆在家里。
一事无成的尴尬使李晨郁闷不堪。他将自己关在家里,不说话,不干事,只是在笔记本上胡写乱画。时间一长,抑郁的症状越来越明显。
起初,妈妈还由着李晨,当情况越来越严重时,妈妈再也坐不住,为了帮助李晨早日走出阴霾,妈妈提前退休当起了全职保姆和心理辅导师。李晨不愿意见外人,她便让李晨不时给吕老师打打电话;李晨不愿意想事情,她便买了几只狗,让李晨天天训练“狗儿子”;李晨喜欢极限运动,她便将他的摩托车一辆一辆擦洗干净,鼓励他经常出去“兜兜风”。
2002年春节前夕,妈妈还将一把车钥匙交到李晨手中——一辆比赛专用的摩托车!
渐渐地,妈妈的体贴和耐心,让李晨一步步走出心理困境。沉寂五年后,李晨终于赢来了再次当主演的机会——在《十三格格》中出演男一号。挂断导演电话那一刻,李晨笑了,妈妈却背转身,流下了热泪。
袁世凯葬母的故事
袁世凯是个孝子,1892年带着娘亲刘氏到了赴任的朝鲜,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才派人送回。1901年6月辛丑条约谈判正急之时,刘氏去世。按常规,袁世凯要申请离职丁忧回籍营丧。但朝廷正自身难保中,当然不会批准。
1902年6月,政府实授袁世凯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面还有成堆的中央级职衔。9月,太后赏袁的生母刘氏一品封典,并赏银3000两,给假40天,令其回籍葬母。
这个时候的袁世凯风光至极,但遇上他那个嫡母二哥就灰头土脸了。一句话:在外你是国家大员,在家你是妾生小子,葬仪还得按家规来。所谓的家规乃中国传统,第一长门为尊,第二妻妾有别。总之,袁母身为庶妻,死后不能入祖坟正穴,也不能同嫡妻夹棺并葬,只能殡在茔外。
此时的袁世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在葬母的事情上,却不得不屈就长门世敦,几次与其磋商,能否额外抬举一下,兄长就是不肯让步,甚至不着孝衣反穿上了红袍,对袁世凯伤害太大,兄弟之间反目成仇。在对待娘亲方面,袁世凯是一点不让步的。
袁世敦的阻挡,也激起了他的反弹,他要大操大办,让身为妾妇出身的娘亲最后风光一下——在袁寨东北15里处选择了洪家洼新墓地,占有耕地120亩:坟园40亩,新建四合院瓦房十数间,由看坟人常年看守;主坟40亩;茔门前占地40亩,竖牌坊、立14块石碑,石人石马排列两厢。
办事地点设了三处:一在故居袁寨,具体办理殓殡事宜;一在袁张营大帅府,大摆灵堂,接待达官贵人追悼吊祭;一在洪家洼墓地,专门办理安葬祭祀事宜。吊祭者络绎不绝,观礼者人山人海。
袁家开宴夜以继日,一次就开200多桌(我们现在的红头文件,规定不得超过20桌),据说井水都为之而干涸,附近的河南老乡可开了跟,他们激动地说:感谢朝廷,感谢太后,感谢袁宫保,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大的排场,就连孝子袁世凯坐在八人抬方桌上接待客人的场景都让他们传述至今!
名人孝敬父母的故事作文
清朝乾隆年间,安徽桐城的方观承,是一位出了名的孝子,他千里探亲的故事,至今被人们传为美谈。
方观承的祖父、父亲都曾做过朝廷命官。清朝的文字狱使其祖父、父亲因一朋友写了一书而被株连,流放到黑龙江充军服役,其家产也被没收充公。年幼的方观承兄弟无依无靠,只得到寺庙中暂栖其身。
在寺庙中,方观承兄弟含泪度日,备尝艰辛,但方观承最想念的还是祖父和父亲。他鼓足勇气,向长老提出请求,允许他俩前往边疆探望长辈。长老念及二人年幼,尽管有些孝心,恐怕不能成行,便极力劝阻。方观承则恳求说:“祖父、父亲遥在天涯,对家中亲人望眼欲穿,我们若能前往,定会增添些许慰藉。为给二老一点安慰,我们即使受点折磨,遭受点艰难,也在所不辞。请长老思准,让我们启程。”
方家兄弟的义举,感动了长老,长老送其路费,含泪目送他们踏上探亲路程。
一路上,他们风餐露宿,跋山涉水,忍饥挨饿,搀扶相行,衣破成条,脚生老茧。几个月后,他们终于见到了二老。四人抱头痛哭之后,祖父、父亲心中为自己有这样的孝顺后代顿生快慰,一家四口人陶醉在融融的天伦之乐之中。
许世友未到10岁时父亲便去世了,母亲更加辛勤劳动。一天,许世友到山上挖野菜回家晚了,母亲迎着寒风站在村口等他,他一阵心酸,流出了眼泪,心疼地跪在地上对母亲说:“娘,俺晓得你最疼俺,俺这一辈子不管有没有出息,一定尽心奉养您!”
许世友16岁那年,误伤了一个地主的儿子,地主勾结官府到处追捕他。一年后,许世友悄悄回到家中,跪在母亲面前,喊了一声:“娘,俺走后,让您老受苦了!”
许世友投身革命斗争之后,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曾几次抄他的家,许世友的母亲被迫带着两个女儿逃到外乡。一次在行军路上,许世友偶而碰到正在沿街乞讨的母亲和妹妹,难过得泪如泉涌,一下子跪在母亲的面前,泣不成声:“娘,孩儿不孝,连累您老人家无处安身……”
1949年,许世友已是山东军区司令员。不久,许世友便接来了年迈的母亲。当饱经风霜的母亲从吉普车里走出来的时候,许世友叫了一声:“娘!”随后当着数十名官兵的面,泪如泉涌,跪在了地上。母亲心疼地说:“孩子,快起来,一个大将军怎么能当着这么多部下跪我一个老太婆!”许世友却说:“我当再大的官,还是您的儿,您老就让我多跪会儿吧,这样我心里好受些!”
勤劳惯了的许母,在城里住了不到一个月,便住不下去了。1959年春天,许世友思母心切,请假后起程返家。他看到母亲背着柴草,马上快步跑过去,接过母亲背上的柴草,然后跪倒在母亲面前,说:“娘,您这么大年纪了还上山砍柴,儿心里实在难过啊!”直到母亲答应再也不去砍柴了,许世友才起身。
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故事
事例一
子路借米孝敬父母的故事
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一个人如果都不知道孝敬父母,就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和人民。 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子路,春秋末鲁国人。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称。尤其以勇敢闻名。但子路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 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 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事例二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亲包仪,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赠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时便以孝而闻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进士,当时28岁。先任大理寺评事,后来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县,因为父母年老不愿随他到他乡去,包公便马上辞去了官职,回家照顾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们的叫口称颂。
几年后,父母相继辞世,包公这才重新踏入仕途。这也是在乡亲们的苦苦劝说下才去的。在封建社会,如果父母只有一个儿子,那么这个儿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顾自己去外地做官。这是违背封建法律规定的。一般情况下,父母为了儿子的前程,都会跟随去的。或者儿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规劝。父母不愿意随儿子去做官的地方养老,这在封建时代是很少见的,因为这意味着儿子要遵守封建礼教的约束--辞去官职照料自己。历史书上并没有说明具体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无法承受路上的颠簸,包公这才辞去了官职。
不管情况如何,包公能主动地辞去官职,还是说明他并不是那种迷恋官场的人。对父母的孝敬也堪为当今一些素质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讲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铁面无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给忽视了。
事例三
东汉时的黄香,是历史上公认的“孝亲”的典范。黄香小时候,家境困难,10岁失去母亲,父亲多病。闷热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赶打蚊子,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以便让父亲早一点入睡;寒冷的冬夜,他先钻进冰冷的被窝,用自己的身体暖热被窝后才让父亲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袄,为了不让父亲伤心,他从不叫冷,表现出欢呼雀跃的样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种欢乐的气氛,好让父亲宽心,早日康复。
事例四
老一辈革命家朱德著文《回忆我的母亲》,以无限的深情赞颂了母亲无比的爱和高尚的品质。毛泽东接到母亲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昼夜兼程,他抚摸着母亲的棺木放声恸哭,悲痛之中挥笔写下《祭母文》:“吾母高风,首推博爱”。宋庆龄孝心至诚,在母亲灵前“饮泣不已”。陈毅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李鹏事母至孝,每逢假日,李鹏夫妇总要带上母亲喜爱的食物,到母亲处请安问好。
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
1962年,陈毅元帅出国访问回来,路过家乡,抽空去探望身患重病的老母亲。
陈毅的母亲瘫痪在床,大小便不能自理。陈毅进家门时,母亲非常高兴,刚要向儿子打招呼,忽然想起了换下来的尿裤还在床边,就示意身边的人把它藏到床下。
陈毅见久别的母亲,心里很激动,上前握住母亲的手,关切地问这问那。过了一会儿,他对母亲说:“娘,我进来的时候,你们把什么东西藏到床底下了?”
母亲看瞒不过去,只好说出实情。陈毅听了,忙说:“娘,您久病卧床,我不能在您身边伺候,心里非常难过,这裤子应当由我去洗,何必藏着呢。”
母亲听了很为难,旁边的人连忙把尿裤拿出,抢着去洗。陈毅急忙挡住并动情地说:“娘,我小时候,您不知为我洗过多少次尿裤,今天我就是洗上10条尿裤,也报答不了您的养育之恩!”说完,陈毅把尿裤和其它脏衣服都拿去洗得干干净净,母亲欣慰地笑了。
关于孝亲敬老的故事
孝敬父母,懂得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为了我忙碌操劳的父母,感恩为了我辛勤劳动的父母,感恩为了我精疲力竭的父母,感恩为了我费尽心血的父母。孝敬父母是我理所当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百善孝为先,教育之根本,“教育”中的“教”字是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作为学生,我首先要懂得孝敬感恩他人,其次才是获得知识。一棵小树,它懂得感谢土地,因为土地养育了它;一只小鸟,它懂得感谢天空,因为天空给了它自由;一条小鱼,它懂得感谢大海,因为大海给了它水源?而我作为一个孩子,也应该懂得感谢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
今天我的舒适生活是父母用他们的辛勤劳动换来的,用汗水换来的,他们身上的担子比谁都重,但是他们却毫无怨言,从不向我说起过。但是,作为他们的孩子,我总能感悟到他们的不容易。我开始学着懂事,尽量不惹他们生气,不让他们为我操心。因为我难过时他们比我更难过;我快乐时他们因我而快乐;我遇到困难挫折时他们陪伴我左右;我取得成功时他们共同分享喜悦;我生病时,他们在我的床前日夜守护?这些点点滴滴,足以表达出父母对我深沉的爱,无私的爱,伟大的爱。我平时留意到,他们一个小小的动作和问候,都充满了爱的温暖。父母是我的天使,在我迷茫的时候指引我正确的方向,走向人生的旅途,走向光明,追求远大的理想。我的身上承载着父母的汗水、心血,浓缩了他们的爱与盼。
感恩是要发自内心的:不管是我平时的一句问候,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会牵动着父母的心情。在他们劳累的时候我会给他们捶捶背;在他们口渴的时候我会端上一杯温暖的清茶;在上下电梯的时候我会给他们按下电梯按钮;在上下车的时候我会给他们开门关门;在他们生日的时候我会送
上一份自己亲手做的礼物;在父亲节和母亲节的时候我会给他们洗脚按摩;每每我为他们做了一件小事时,他们的心中都会感到欣慰,觉得我长大了。感恩是要付出行动的:在生活中,我会帮助父母减少一些负担,做一些我力所能及的事。例如,洗碗拖地,倒垃圾,洗衣服,整理房间,收拾衣物等。从小事做起,并不是嘴上说说爱父母,报答父母就行了,而是要付出行动来证明。感恩是要有意义的:爱让这个世界不停旋转。父母的付出远远比山高,比海深,而作为我,不能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父母是我的启蒙老师,他们以身作则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从小我就耳濡目染他们是如何对待爷爷奶奶的。我把他们所作的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我深深地懂得感激父母是自己的一份良心,一份孝心,因为如此家庭才会和睦,家人才会快乐。
孝为人之本,一个只有懂得回报父母的人,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人。“滴水之恩,定当涌泉相报”,父母为我所付出的,不仅仅是一滴水,而是一片大海啊!父母养育了我,给了我一个温馨的港湾,让我在这个幸福的家中快乐健康的成长,而我理所应当应该懂得如何才能回报他们。我目前能做的就是在学校应该好好学习,努力上进,不断开拓,用自己优异的成绩回报他们,在家里温馨和睦,做一个好孩子,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在社会上
遵守道德,做一个好公民。父母的爱,我难以完全报答,就让我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用自己的努力换来父母欣慰,让他们为我而感到自豪!
母爱似水一般柔和,温和而细腻;父爱如山一般雄伟,深沉而伟大。我从小就生长在父母温暖的臂弯下,如今,我在慢慢长大,长成一个男子汉,可他们却在一天天中老去,我也要慢慢地成为他们的依靠。我们应懂得感恩,感恩所有为我们付出的人!让我们做到歌中唱的那样“如果你渴求一滴水,我愿意倾其一片海;如果你要摘一片红叶,我给你整个枫林和云彩。”。
孝亲敬老的美德故事
历届中国感动人物山西女孩孟佩杰被评为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她孝顺母亲的事迹不仅感动中国,也感动天下人的心。当养父走后,在她八岁的时候养母又生病瘫痪在床,伺候照料养母的重任就压在她稚嫩的身上。
而她的养母由于对生活失去信心准备自杀结束自己生命的时候,小佩杰发现了,哭唤着把妈妈从死亡的阴影中拉回,使妈妈放弃自杀念头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气与女儿相依为命。
八岁的小佩杰既要给妈妈做饭洗衣端屎倒尿,又要跑步到学校上课学习,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直到考进大学山西省临汾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