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字数
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课题题目:网络文化字“?濉备?业钠羰
指导老师:钟永彦
组长:李莹
组员:戚孝程付学聪郭林林李艳李楠钟维利漆明智热依沙
主导课程:语文相关课程:数学、历史、信息技术
背景说明:
汉字从形成到现在,至少已有4500年了。从甲骨文开始,发展到后来的金文、大篆、小篆,以及隶书、楷书、草书、行书,还有现在人们所用的仿宋体,都表现出了汉字源远流长的历史,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汉字慢慢被视为废字。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网虫”又将这些怪字重新拾起,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那么,这些怪字从何而来呢
目的与意义:
1.在对汉字的调查、研究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有更深层的知识积累;
2.提高自身对汉子的认识,加强汉字的练习;
3.通过网络文化,了解更多现实生活中存在的文化底蕴;
4.对中华悠久的文字史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活动计划:
1小组分工:a总体:李莹
b前期资料查询:戚孝程李楠热依沙
c材料准备:付学聪
d深入调查:漆明智钟维利
e数据资料统计:李艳郭林林李楠热依沙
f后期资料制作:戚孝程
i社会调查:全体
j活动记录:郭林林李楠李艳
2活动步骤:
阶段一前期资料、工具准备(2008.11。29——12.18左右即三周)
目标:前期资料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大量的一手资料,需要了解文字的发展历程、缘由;汉字的意义;网络文化字究竟从何而来。这样有利于进行更细致的推敲和研究。
阶段二了解身边的新词文化、网络文化。(2008.12.20——12.31左右即两周)
目标:亲自实践,了解新兴文化。
阶段三结合前期所得到的资料,运用汉字史,进行简要评析(1.1——1.11左右)
目标:更深一层的了解网络新兴文化的来源。
阶段四调整阶段
目标:调整完善失误
阶段五综合实践,整理阶段(2009.1.21——2.15左右即三周半)
目标:这时正处于寒假,时间充足,可以充分进行社会调查,拜访专家,做更细致、准确的了解,收集好各项统计数据,得出相应结论。
阶段六结题阶段(2009.2.16——2.27左右即两周)
目标:整理、完善各项活动总结,编辑资料、幻灯片等音像资料,准备结题。
大致结题时间:2009.1.28左右
预期结果:论文调研报告
表达方式:文字图片音像资料
关于作文课题的开题报告范文
被誉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使命。作文评改,作为作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它的优劣直接影响着作文教学的效果,从而影响到学生写作能力的发展、语文素养的提高和个性的张扬。但是长期以来,作文评改的主客体定位不清,学生主体间交往活动缺失,作文评改模式单一,缺乏开放、民主的作文评改氛围。广大教师作文评得辛苦,而学生却漠不关心。结果教师徒劳无功,苦不堪言;作文评改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本课题立足初中日常作文评改训练现状,试图优化初中日常作文评改,为作文评改探索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为此,本研究针对长期以来作文评改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在对学生日常作文情况进行有效调查的基础上,探索作文评改创新的途径。最后,着重阐述了初中日常作文评改和网络环境下初中作文评改的具体实施办法,并通过具体的案例介绍,为现行的初中作文评改创新方法提供了可操作的方案。
【关键词】:
作文评改创新途径自主合作展示交流互动
【正文】:
201X年XX月XX日,xx县xx中学申报的微型课题研究《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被xx县教学研究室批准立项,我们经过研究讨论,决定开题。
(一)课题的提出
1.问题的由来和背景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如何才能教好作文,我们老师在作文教学中下足了功夫,可为什么依然收效甚微。古人云:三分文章七分改。现代作家赵树理也说过,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见写好作文,离不开“修改”过程的严格锤炼。对于作文创作有了一定基础的中学生来说,下功夫于“修改”,是非常重要的。然而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研究领域,一直侧重于“写前指导”的研究,忽略对作文的“批改与评价”。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耗费大量时间与精力却收效甚微。早在1978年,叶圣陶先生在一次座谈会上就谈到:“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事隔近40年,这种“徒劳无功”的现象依然在不断上演。其主要原因是作文评改多采用单一的“教师指导”的形式,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被排斥在评价过程之外。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只重视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未能从知识与技能获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未能从学生的内部发展需要激发学生对于作文评改的共鸣。导致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视若无睹,评价的反馈作用难以实现。最终的结果是学生不知作文的目的,没有了写好作文的内在动力,作文水平提高缓慢,教师的教学效率低下。
那么,作文怎么评、怎么改才能提高效率,真正促使学生作文能力得到提高呢?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必须从“指令性、接受式”向以学生为本、师生互动、立足发展的教学观转变,向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重视作文的批改与评价,创新评改方法,让学生学会对自己与他人的习作进行评价、欣赏与修改,实际上就是教学生学会学习、主动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我们认为,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作文教学的一项固有的和极重要的任务,因为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会自己修改文章的人,不可能学会写文章。“初中作文评改方式创新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为了探索一条切实有效的作文评改之路,真正授之以渔,让学生对自己与他人的作文学会并乐于评价、欣赏与修改,在修改的过程中增强遣词造句、语言感知的能力,使写好作文成为学生的内在需求,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2.课题的界定和说明
评改新模式。评改是写作的一个延伸。好的作文是评出来的,改出来的,评改更要舍得花时间。课题中提出的评改新模式与以往作文教学中的评改模式不一样,首先评改主体不同,由旧模式中教师为主体向新模式中学生为主体转变,由以往单一的教师的评、改到合作化、多元化的评、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创建力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自改、小组合作互评、全班多向互动式评改交流等途径,逐步培养学生自改能力,让学生由乐改到善改,从而达到提高写作能力的目的。
3.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及研究意义
国外作文教学也十分重视学生主体参与作文批改。他们认为初中作文指导最好包括的五个要素,其中有:1.让学生去解释、判断;2.让学生多写、多改;3.让学生早点接触优秀作品。这对本课题有较大的理论参考价值。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
总结: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探究作文批改的方式方法,并试图从教学设计的层面研究学生参与习作讲评的课堂教学模式。
4.课题试图解决的问题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课题以探究作文批改的新模式为研究方向,重新给作文评改的角色定位,“主角”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变,发挥学生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与能力。使作文评改臻于学生自主、自能操作的范式。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如何处理好教师评改与学生评改的关系,作文评改的有效模式的探索等都是本课题关注和试图解决的问题。立足于实践,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容了理论知识与抽象知识的整合,包容了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本课题的研究必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独立与合作研究过程中构建知识,也必定能将教师从繁杂无功的作文评改中解脱出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成长。
5.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新课标对于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重视是对本课题研究的有力支撑。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和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与其它人的协商、交流、合作以及本人进行意义建构而获得。这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本课题将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学生作文修改中的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改变以往单一的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并形成新的学习方式。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修改作文方法,在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鉴赏作文、修改作文的能力及自身的写作水平,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进入到写作的良性循环。提高习作讲评课的效率,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评改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在中考中的作文成绩。
(三)研究的内容
1.如何在作文评改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及修改作文的兴趣。
2.在作文评改的研究中如何能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作文修改方法,切实提高修改作文的能力、作文水平及鉴赏能力。
3.在对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探究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乐写乐改,并以改促写,使写作进入良性循环。
4.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习作讲评课模式。
(四)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课题研究的对象:xx县xx中学七至九年级学生。
(五)研究的方法
1.现状调查法:课题组教师选定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学生现有作文水平、教师作文批改方式、教材内容、学生生活等,找出对策。
2.资料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
总结:实验学校、优秀教师的研究成果、教学经验,及时了解同行的研究动态和特色,充分吸取已有的宝贵经验,从而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3.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实践,根据研究目标与策略进行实践,边实践边反思,不断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
4.个案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在课堂实践中要及时总结发现切实有效的作文批改模式,以点带面,达到整体推进的效果。
5.经验总结法:研究者要能够从大量的教学实践中提炼、概括出与研究目标、内容相契合的信息,形成富有理性论文章。
(六)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20XX.1――20XX.2)
(1)确定课题,成立课题组,加强理论学习,对相关的作文教学理论进行搜集和整理,并组织教师认真分析当前作文批改和习作讲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具体的措施。
(2)制定课题研究的实施方案,实施问卷调查,落实课题组成员分工。
2.实施阶段(20XX.3――20XX.5)
(1)课题组成员根据课题的操作方案与学校相关的作文教学常规进行实践,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及时地反馈与总结,对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并作详细的记录。积累课题实施中的各种典型案例、教学设计。
(2)在20XX年5月进行一次系统地阶段性总结,为以后教学工作的改进做好准备。
3.总结阶段(20XX.6)
整理所收集的材料,撰写结题报告,进行结题鉴定。
(七)研究的组织、分工及保障
1.课题组分工
课题负责人:XXX
成员:XXXXXX
2.课题研究保障
(1)经费保证学校领导十分重视课题的研究工作,为研究经费提供了优越条件,并能够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协助课题组进行有效的管理,便于课题的开展与实施。
(2)人员保证
课题组各成员都是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态度认真,勤奋刻苦,乐于奉献,均为学校的中坚力量,具有丰富的语文教学和作文教学经验、较高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课题组老师多次发表教科研论文,在各级各类的教学基本功比赛、教学论文评比中均有获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1.课题研究方案;
2.研究论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教育教学论文汇编;
3.教学案例与设计集萃: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研究中优秀教学片断及教学设计集萃;
4.学生作文集: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课题研究中学生优秀作文及精彩点评汇编;
5.课题研究报告:发挥学生主体性,探究作文评改新模式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6.形成习作讲评课的常规教学模式;文章来源
《作文生活化研究》开题报告
《儿童生活习作教育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1、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约占语文总课时的六分之一,教师、学生对作文也非常重视,但学生作文水平差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这和作文教学中的种种弊端分不开:
(1)现行的写作以命题作文占绝大多数,教师全权决定作文题目,甚至规定写作提纲,提供所谓重要词语,从写作内容到写作技法都给了学生极大的约束,造成学生写作兴趣不浓厚,学生写作实际上是在为教师而作,不是孩子生活所需。有时,教师似乎也注意习作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但所定的题目也往往是记时令性的活动(节日、假期活动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父母、老师、同学等),差不多年年在写相近的题目,对学生写作既无推动力又无吸引力,同时所写文章难免千篇一律,写出来的作文也缺乏童真和新意。
(2)训练文体单一,不重视实用文章的写作,使作文变成脱离社会需要的教学,学生体会不到写文章的社会价值和交际作用,认为写文章只是完成功课的需要,只是为了获得一个好分数。
(3)从作文现象来看,学生虚假作文的现象还很严重,“造文”现象还较普遍,从文中所反映的学生认识生活的水平与能力还较弱;从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教学过程与学生生活脱节,缺少活生生的生活气息,仅仅把写作局限在小小的课堂。
学生要行成自己的语言能力,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通过运用,把言语作品内化为自己的心理要素。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是认知、模仿、习得的过程,习作能力是一种最富动感的显性能力,它的培养必须依靠具体的表达实践。所以,语文天然是与生活联系的。美国教育家杜威十分强调学习过程中经验的重要性,特别是学生的已有经验与先前知识。他提倡“教育就是生活”,意思就是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内容,不能脱离解决学习者的生活问题。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学习者自我认知建构的过程,知识不是被动地直接从外界输入到学习者头脑中;它将知识的习得归结为学习者积极主动建构的结果,而且十分强调知识是学习者自我主观建构而成,每位学习者的建构过程不尽相同。由此可见,学生应该学会在生活中学习习作。
古代文学开题报告范文
一、选题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苏轼是历史罕见的全才,他在绘画,诗歌,散文,书法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他是我国词坛上的大家,是我国词学史上的一位泰斗级的人物。只要提到宋词,人们往往先想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豪气冲天,气势磅礴,酣畅淋漓。苏轼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他一改当时词坛香罗旖旎之气,换之以超旷清远,豪放豁达的风格,他反对“诗庄词卑”的观点,引诗入词,扩大了词的写作题材,开拓了词的写作领域,为词坛注入了新的活力。他的词作在当时掀起一阵改革之风,对后世文人的词作有着深远的影响。词在他的手中得到了空前的解放,词的水平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研究苏轼的词作,能够很好地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可以深入探讨这位历史奇人在面对苦难挫折时的心态和历经磨难后的思想,为后世的人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苏轼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无可争议的高峰,对于苏轼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苏学”。由于苏轼的词作与当时以柳永为首的婉约词作风格大相径庭,他推陈出新的风格深受大家关注,后人对其豪放风格的具体表现和成因各抒己见。因苏轼的性格直率,不外饰,他的政治道路坎坷不平,其受的政治打压也是前所未有的,最重要的是他没有像其他的文弱书生那样自暴自弃、一蹶不振,甚至是采取自杀的方式解脱,而是坚强地挺过来了,所以对苏轼性情和人生态度的研究也是众人关注的一个焦点,自身的修养、家庭环境的熏陶和儒道释的影响都是他闯过难关的必不可少的因素。苏轼的性情毫无遗漏地体现在其词作中,无论是他立志报国的豪放词,还是他缅怀妻子的婉约词,整体的都透露着一种清旷超远的意蕴。他将自己真实的性情毫无遗漏,酣畅淋漓的寄寓于词作之中,苏轼的词就是一部思想发展史,其主线就是旷达。
二、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内容,拟解决主要问题,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苏轼对词的革新及系统地阐述旷达词风形成的原因。分别分析苏轼对词的内容、创作形式和风格进行的革新,然后介绍苏轼旷达词风形成的影响因素:性情、儒道释思想和作者的思维模式。词风是作家人格和情怀的一种外在表现,苏轼的词风就源于他旷达的情怀和乐观的性格。儒家思想引他为仕,却屡遭打压,使得他陷入迷茫,佛道思想的指引,使他在迷茫中找到了新的方向。苏轼的旷达词风还因他能把人生经验和遭遇转化为理性的总结与反思,从人生遭遇中总结经验。本文研究的另一部分内容是,过详细分析旷达词风的具体表现及其与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来研究其旷达词风的发展。结合具体的词作来详细分析旷达词风具体表现的三个方面:淡化自我,物我合一,以《西江月•照野弥弥浅浪》为例;充实自我,抵抗外界一切侵扰,以《定风波》为例;淡泊明志,求得超脱,以《念奴娇赤壁怀古》《蝶恋花》等作品为例。然后系统地论述了苏轼的旷达词风与辛弃疾的豪放词风之间的比较。“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苏词体现了一种超功利境界,轻快,洒脱,积极向上,显露的是一片天风海雨的才人旷世的逸怀浩气;而辛词则主要体现的是一种功利境界,大多沉重,浑雄、粗犷、顿重,显示的是一种质朴刚雄而多苍凉悲壮的的风情。
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苏轼旷达词风的形成与发展,了解我国词学的发展。苏轼的人生经历和思想历程将为后人提供借鉴。本文的创新之处是以苏轼的旷达为切入点,详细介绍其旷达词风的表现,继而从整体上了解了苏轼的性情、人生历程和思想发展史。
三、研究方案(研究方法,理论依据,技术路线)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献阅读法,认真阅读中国古代文学史相关内容,研读苏轼的传记和词作,通过对其词作地细读,发现苏轼本人性格率真、胸襟旷达,而其词作则是通体透着一种清远旷达之气。然后结合前人在此方面的相关研究理论,对苏轼词作的旷达之气进行分析。也就是说,本论文使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是:文学史探究、词作细读、归纳分析等研究方法。
理论依据:中国古代文学史及文学理论的相关内容
四、研究计划
20XX年1—2月:确定论文选题,并认真阅读作品。
20XX年3月:按照老师要求,查阅有关文献资料。
20XX年4月中旬以前:完成提纲,请老师帮助修改,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4月中旬下: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5月中旬以前:完成论文初稿,请老师审阅、提出修改意见。
20XX年5月下旬:修改初稿。
20XX年6月初:完成论文二稿,请老师提出意见,并修改。
20XX年6月上旬:定稿,打印,准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史》[M],郭预衡主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7月
[2]《中国文学史》[M],袁行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3]《苏东坡传》[M],林语堂著,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
[4]《苏轼评传》[M],曾枣庄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年5月
[5]《文人的理想品格:从陶渊明到苏轼》[M],张亚新著,济南出版社,2000年6月
[6]《苏轼传》[M],王水照著,天津人民出版,2008年1月14
[7]《苏东坡:旷达人生》[M],范军,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
[8]《寄悲慨于雄放飘逸之外寓旷远于清丽婉曲之中—苏轼词风之我见》[J],曲景毅,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第1期,2004年2月
[9]《论东坡词的主要风格--旷达》[J],赵仁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1989年第二期
[10]《旷达与乐观—透过苏轼词作看其人生态度》[J],赵爱梅,青海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2005年7月
[11]《浅谈苏轼词作的旷达情怀》[J]茹剑飞浙江广播电视大学海宁学院讲师
[12]《旷达飘逸,物我两忘—论苏轼由儒入道,由道入禅的心路历程》[J],杨建跃,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第4卷第二期,20xx年6月。
开题报告怎么写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主要说明所选课题的历史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历史背景部分着重说明本课题前人研究过,研究成果如何。国内外研究现状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在国内外研究状况,介绍各种观点,比较各种观点的异同,着重说明本课题目前存在的争论焦点,同时说明自己的观点。发展趋势部分说明本课题目前国内外研究已经达到什么水平,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指明研究方向,提出可以解决的方法。开题报告写这些内容一方面可以论证本课题研究的地位和价值,即选题的意义,包括对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说明;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明开题报告撰写者对本课题研究是否有较好的把握。
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相对于选题的意义而言,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比较具体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想说明什么主要问题,结论是什么,在开题报告中要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给予粗略的,但必须是清楚的介绍。研究基本内容可以分几部分介绍。
研究方法及措施,选题不同,研究方法则往往不同。研究方法是否正确,会影响到毕业设计(论文)的水平,甚至成败。在开题报告中,学生要说明自己准备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比如调查研究中的抽样法、问卷法,论文论证中的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写明研究方法及措施,是要争取在这些方面得到指导老师的指导或建议。
研究工作的步骤、进度。课题研究工作的步骤和进度也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毕业设计(论文)创作过程中,材料的收集、初稿的写作、论文的修改等,都要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到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各个阶段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对于指导教师在任务书中规定的时间安排,学生应在开题报告中给予呼应,并最后得到批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时间安排一般应提前一点,千万别前松后紧,也不能虎头蛇尾,完不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撰写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在开题报告中,同样需列出参考文献,这在实际上是介绍了自己的准备情况,表明自己已了解所选课题相关的资料源,证明选题是有理论依据的。在所列的参考文献中,同样应具备不少于2篇的外文文献。
课题开题报告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莒南县高考补习学校 语文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每年高考作文的阅卷情况汇报,都有大量学生因为文体特征不突出、文体不规范而失分,我们每年招收的高三复读生,在新学年开始时,许多学生写出的文章文体不明,表达方式混乱,胡编乱造,生搬硬套。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生写教师改的作文教学模式。我校的作文教学进行大胆地改革和创新,我们查阅大量同仁整理的关于写作教学的有价值的探索和实验的资料,获得很大的启示,但觉得都很难形成一种容易操作的教学模式,因此根据我们的教学实际情况,结合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我们提出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的课题。本课题结合新课改,就写作新教学模式作一点尝试。
二、课题的研究目标
本课题的研究以高中作文教学为基本研究对象,在进行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今天,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为目标。
1.改进教学方法,能够结合实际,针对性地、有效的开展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走出研讨相结合,以教法促学法的路子来。
2.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写作水平。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兴趣,听说读写并重,促进学生作文水平及语文素质的整体提高。积极合作,主动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提高课堂作文教学效率和大面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3.提高教师的素质,通过本课题研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积累教学经验,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4.为新课程改革注入活力,开创我校语文教学新局面。学生评改作文活动实践能促进我校探索作文教学的方法,构建作文教学的试验操作体系。
三、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作文评改课的教学模式研究,即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教与学的研究,包括教法与学法的研究,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习惯与教师教学关系的研究等。
2.学生评改作文活动中实证性研究,包括评改活动与写作教学、课堂教学现状调查,影响教师教学的因素分析,影响学生写作的因素分析,提高教师有效作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探究,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方法与途径研究等。
3.教师教法的研究,研究老师如何指导学生评改作文,让学生在评改作文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4.学生评改作文活动的实践模式研究,主要是实践、完善“语文大课堂”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主要通过查阅、搜集、积累有关文献资料,了解跟课题研究相关的材料,掌握有关学生作文评改方面的各种观点和见解,供我们参考和借鉴。
2.调查研究法
对学生作文的现状先做比较全面的了解,实施过程中随时调查了解,灵活调整实施方案。
3.经验总结法
及时对实施过程进行总结反思,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反思失误和不足。
4.教学实践法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运用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理论进行实践验证,探索一套具有科学性的作文教学模式。
五、课题实施的保障条件
1.我校自2001年成立以来一直招收高三补习生,是一所有着十几年办学经验的学校,家长和社会都关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状况和成果,有着开展高中作文评改教学模式研究的社会基础和校内氛围。
2.参与本课题研究的都是一直在一线工作的优秀教师,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从人员的构成、时间、精力上都有力地保障该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3.随着市、县教科研轰轰烈烈的进行,我校也已经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该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得我们承担的这项课题能够按照既定的研究计划按时完成研究工作。
六、课题研究步骤
1.2009年11月召开教研会议,讨论确定我校课题题目,并对课题进行研究价值的论证,从而确定课题的实施方案。
2.2010年4月,临沂市教科室批准我校课题为市级课题并在我校开题。
3.开题后,课题组召开成员会并确立分工,确立课题研究阶段任务。
第一阶段:研究准备阶段(2009.11——2010.4)
(1)查阅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并对课题中核心概念做出初步界定。
(2)了解国内外对 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研究现状,认识本课题的研究价值。
(3)成立课题组,形成课题研究方案,深层研究新课标和教材,学习和借鉴国内外有关作文评改方面的论文和著作,更新观念,积累整理有关素材,开题论证。
(4)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培训、学习相关理论,明确课题的意义、内容和实施办法,在专家指导下,进一步完善课题研究方案,形成全面详细的操作性研究方案。(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研究实施阶段(2010.5——2012.9)
(1)前期阶段:资料收集阶段(2010.5——2011.3)
遵循上述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和方法进行多维整合。落实研究措施,确立具体实施方案。
我们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人教版教材进行积累整合,明确训练目标、训练步骤,设定作文训练主题,划分评改内容,设置必要的梯度。在训练设计上先议论文后记叙文,对人教版写作教材整合如下:
A.议论文写作分为九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议论文写作
写作训练二 学会使用论据
写作训练三 常用论证方法——事例论证法
写作训练四 常用论证方法——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写作训练五 注重论证结构——设置分论点
写作训练六 开头、结尾的模板
写作训练七 议论文的过渡与衔接
写作训练八 如何使议论文的语言变得形象生动,富有文采
写作训练九 关系型话题作文审题训练
B.记叙文写作分为六个专题
写作训练一 写出触动人心灵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二 写出人物的个性
写作训练三 写出事件的波澜
写作训练四 细节描写——刻画鲜明而又生动的人或事
写作训练五 记叙文常用的开头、结尾技巧、过渡和照应
写作训练六 记叙文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
在每一次写作训练后,紧跟设置评改重点,由部分到整体对学生进行评改梯级训练。针对议论文的写作训练,依次设置九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在论点的提出是否准确、鲜明,是否换字眼变了观点。
2.论据的使用,评改重点论据是否典型、恰当,是否一味堆砌材料,有无分析;
3.结合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运用事例论证法,
避免三个误区:
①选用事例牵强附会,貌合神离
②选用事例记叙过于详细
③只叙述事例,没有分析论证
4.结合前面三次议论文中的误例评改,学会假设论证法、因果论证法、对比论证法、引证法
5.论证过程中,评改重点在论证结构是否紧密,是否合情入理,学会分论点的使用,分而有理,分而有序,分而有度,分而有范。
(发展等级)
6.开头、结尾,评改重点开头结尾的语言是否有文采,开头是否有创意,结尾是否紧密呼应或深化升华。
7.谋篇布局上,评改重点选材是否丰富,见解是否深刻,段落间是否衔接、照应。
8.注意议论文语言,评改重点在语言是否生动形象,是否富有文采。
9.关系型观点的辨证分析上,评改重点在论述是否全面、深刻,分析有无偏颇、机械,语言有无大话、套话、空话、偏激的话等。
针对记叙文的写作,依次设置六次评改重点:
(基础等级)
1. 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首先审题立意上,评改重点材料选择既要有生活气息,更要揭示生活实质;既要写出鲜活的人和事,更要探讨个中的原因或根源。
2.刻画人物要形象丰满、形神兼备、凸现个性,评改重点在忌无个性、乏细节、千人一面、贴标签。在人物语言上,评改重点在人物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有内涵。
3.写事要曲折有致、有波澜,评改重点在忌平铺直叙,忌记流水账。补叙、插叙和倒叙的运用。
(发展等级)
4.语言要有文采,描写要具体逼真、手法多,评改重点在忌抽象、无侧重、手法单一;内容上要深刻、丰富,议论抒情要点睛、要真诚,评改的重点忌滥、忌矫。
5.行文结构上,评改重点在伏笔、照应、过渡、衔接,篇章上,评改重点在首尾圆合、浑然一体、卒章显志。
6.在写实和虚构上,评改重点在重真实忌编造杜撰,让事实说话,少做评述,忌喊口号。联想想象是否合情合理,是否有创意。
我们重点放在议论文上,让学生通过评改掌握议论文的写作。
具体评改过程如下:
①鼓动示范
首先,做好充分的思想鼓动。对学生宣讲古今中外名人修改事例及名言俗语等,引发学生作文评改的兴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
然后,教师示范评改。第一,作文收上来后,教师整体浏览,根据本次作文的训练意向和要求,确立评改目标。第二,选出2篇带有普遍存在问题的例文,照原文打印,同时选出学生优秀例文进行打印,印成一张8开的作文讲评报,上评改课时发给学生。这样,在作文讲评过程中,让学生两相对比,明白成功作文成功在哪里,不成功作文失败在何处。
评改作文前,让学生把握自主评改作文五个原则是:a、内容与形式兼顾的原则;b、多就少改的原则;c、多批少改的原则;d、多表扬少批评的原则;e、因人因文而异的原则。
没有规矩难成方圆,只有做名师,才能带出高徒来。在学生评改作文的活动中,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示范指导。
②互评研讨
分组互评时,可以先前后四人一组(慢慢可变成同桌结对互评,最后独自操作自己评)。向学生明确提出要求:①每个人评改作文前要读三遍,第一遍以最快的速度浏览全文,了解文章全貌,边看边剔出错别字。第二遍逐句逐段仔细修改,写上眉评、旁评。第三遍一目十行扫视一遍,检查评改情况,在记录本上写下感受最深的评语。②传给本组其他成员补改,重点是写出感受最深的一句话。③传阅一遍后,针对每一篇作文每个人提出的看法,组员参考讨论。④意见综合后,每个人负责一篇,结合五原则写出总评。
这时,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针对学生疑难,灵活指导如何评改。对评改好的,及时给予肯定。点拨学生评改讨论中遇到的一时不好解决的问题,与学生同行。
分组互评后,师生集中研讨,要求发言的同学事先要准备充分,在他阐述时,其他同学思考,他的发言是否言之成理,有无独到之处,是加以吸取还是存在异议,是否要与之辩论。教师这时候就是一个主持人角色,要组织好更要引导好,既要充分肯定发言中的精彩高妙处,又要对发言中不确处给予指点。既鼓励学生又要体现出研讨的特点,允许发表不同的见解。
在学生充分发言、辩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作文评改的要求,进行较为系统的理性的小结。把优缺点一一说足说透,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让学生明明白白,看得到,感受得到,能够理解,能够接受。集中研讨是将学生对作文的评改认知从部分到整体,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这样,学生既扩大了阅读面,又提高了分析能力。渐渐掌握了写作知识,知道该些什么,不该写什么;该怎样写,不该怎样写。学生在互相评改互相交流中渐渐悟出一些作文之道来,作文写作能力自然而然也就提高了。
③自改再创
这是一个真正教会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最关键的步骤。作文回到自己手中,学生先读他人评语,再结合这次作文中自己获得的新知,这样学生便会在比较中鉴别了优劣,找到了新的增长点。在自改作文中应用了鉴赏知识,取得阅读和写作的双赢。积累整合众人的作文资源,博取众人之长,学得来,学得快,学得有效。最后诉诸笔端,将自己的作文再写一遍,这样就达到了一个重新认识、重新发现、提升创作的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所有成员均参与资料的收集,确定资料形式(学生作业、相关片段文献、论文等),根据学生评改作文情况,建立个人档案袋,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此阶段收集学生原始材料。总结写出 学生评改作文现状的调查 (调查报告)。(负责人:杨雪、王帅玲)
(2)中期阶段:整理阶段(2011.4——2011.5)
本阶段在上一阶段的基础上进行调整,继续收集各类材料,不断总结、反思,使其更充实。更注重分类分析,发现规律,形成初步理论,越清晰越好,列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的大致目录。此阶段完善从学生作文中常见错误分析原因到寻求解决途径的过程,将形成的初步理论对预测和预防学生写作中常见的错误进行初步检验,本阶段成果有课件、分类装订的资料集、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等系列论文和讨论稿。课题组成员共同参加讨论、分类、整理,形成个人资料库。(负责人:刘树江、王家涛)
(3)后期阶段:应用及编撰阶段(2011.6——2011.7)
本阶段除将实验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该阶段把所有理论系统化,把所有材料精选、编纂成册,现是手稿(部分电子稿),有课件等相关成果形式。编写出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一书。(负责人:王帅玲、刘树江)
(4)末期阶段:校稿阶段(2011.8——2011.9)
请专家校稿,提建议或意见,并使之完善。(负责人:刘学仕、刘树江)
3.研究总结阶段(2011.10——2011.11)
本阶段主要是对课题研究的情况进行汇总,审核电子版的书籍 高中学生评改作文教学模式 ,在专家的引领下撰写课题结题报告,递交结题验收申请书,做好课题的鉴定和验收工作。(负责人:王家涛、刘学仕)
4.总结提高阶段(2011.12——2012.11)
继续完成第四阶段任务,我们课题组认为课题研究成果还不够显著,因此于2011年12月向县教科室提出延期结题报告,县教科室批准可以延期一年结题,这一年我们将对前一段研究进行调整、完善。(负责人:杨雪、王家涛)
5.深化和推广阶段(2012.11——)
结题之后并不代表这一课题研究的结束。若经过上级主管部门的鉴定后,认为我们的研究课题有值得借鉴的地方,那么,我们将对本课题研究的成果进行深化和推广,使之真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为我们的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
《生读书习惯的养成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党的“十五大”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对学校的要求就是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特别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来“兴国”。“知识经济”、“知识爆炸”、“信息社会”等时代特征要求学生学会学习,能通过自主读书、自主学习掌握文化知识,达到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目的。
2.《语文课程标准》非常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课内外阅读量和背诵的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因此,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的任务。而我们的课外阅读长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小学生课外阅读没有引起教师的普遍重视,忽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呈无序状态,阅读习惯与能力较差。
3.人生是从读书起步的,读书是精神的探险,灵魂的遨游。人需要物质的食粮,也需要精神上的“食粮”,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了哪些书,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作为培养、铸就下一代,为下一代打根基的小学教育,应让小学生从小养成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的个性化行动。具备良好的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的基本能力,这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要求。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社会环境、学校教育、个人成长的需要。因此,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刻不容缓的工作重点。我们深信,在学生时代播下了种子,肯定能赢得未来的收获,有了阅读的兴趣,掌握了阅读方法,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在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情况下,能饶有兴趣去读书、写作、服务社会,这就是习惯,习惯的养成则是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所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都很重视儿童阅读教育的研究。在一些发达国家,课外阅读已成为阅读教学目标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有些国家甚至由政府直接介入。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1998年10月签署了阅读卓越法案,超过五十万名孩子从1999会计年度中拨给的2亿6千万美元中受惠,美国的儿童每天有一个小时在阅读作业室工作;早在1995年4月,意大利教育部长就宣布了一个“促进学生阅读计划”;英国提出“要利用班级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中的读物”,使儿童阅读内容的选择视其兴趣享有相当的自由;法国在假日中心建立课外阅读计划;台湾从2000年8月到2003年8月在全岛实施儿童阅读计划。从我们国内的情况看,目前很多学校和老师在加大学生的阅读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丰富学生的阅读实践等方面,进行很多有益的尝试,总结出了不少可贵的经验。著名儿童文学家梅子涵先生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十分推崇,他认为童年时代的课外阅读为其一生的发展作铺垫。北京市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发展》在
开题报告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
我校《在网络环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课题,是重庆市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十五”专项科研课题(课题批准号:02-DT-10)。经领导批准,今天开题,我代表课题研究组,将本课题的有关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和老师们汇报如下:
一、本课题选题的依据
在现代素质教育的形势下,建设为素质教育服务的、现代化的、功能完善的教育教学资源系统,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中学教育必须研究的课题。
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我们的教育模式产生了质的飞跃,网络化教育将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和组成部分。探索、研究并构建适宜于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模式,是教育界亟待解决的课题,也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使命。在网络教育时代,不仅需要有先进科学的教学手段、高效互动的教学方式,更需要有丰富实用的教学资源、完备的教学体系。在网络化教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成为网络教育的主导力量。而目前,我们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网络教育尚不熟悉,利用网络实施教育教学尚有距离,尤其是建立“在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新模式”还有待起步,基于此,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本课题研究的条件
开展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背景条件:国家教育部大力推进信息技术教育,虚拟学校、远程教育等应运而生;重庆市教委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评选信息技术示范校加大力度;渝中区率先建立局域网,并通过已经实施了三年的“双创课题”研究,使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极大改观;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现代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基础条件:我校通过一年多的艰苦奋斗,信息技术无论在硬件上,还是软件上,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硬件上:我校建成了以光纤为网络骨干,采用千兆高速以太网,集视频教学、监控、信息服务、学校管理于一体的校园网络,实现了“班班通”;全校所有的教室都安装了数字投影机、实物展示台、100英寸电动玻珠屏幕、多功能讲台、监控摄像机、29英寸电视机,上课教师人手一台笔记本电脑。
软件上:我校初步建成了具有求精特色的“教育信息资源库”,包括《K12学科资源库》、《数字图书馆》(近两万册电子书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电子期刊等大型教育数据库、试题库、资料库,涵盖国情教育、心理咨询、青春期教育、健康教育、艺术教育、升学指南、教育法规等教育信息库,能充分满足现代教育管理和一线教学的需要。
人员上:我校成立了信息技术中心,配备了专业人员,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有相当造诣。信息技术中心,对全校教职员工进行了信息技术素质修养和实际操作的培训,全校教职员工基本掌握信息技术教育,能满足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育教学的需要。
开题报告范文
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第三次我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新的教育发展的主题。全面执行素质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主题,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
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是有层次的这里的创新”指的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使他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涵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促进学生自主、和谐地发展。突出对学生主体性的关怀,九五”期间我校开展的发展小学生五自能力的实验研究》通过培养学生的五自能力。正是创新教育的基本理念。随后进行的子课题“自主教学的初步探索”把学生的主体性落实到课堂中,重点研究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自主地发展,从而把教学的过程变为学生主动探究,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过程,教学进程随之得到优化。这一系列研究为创新教育的研究作了很好的理论和实践上的准备。
创新教育的研究还刚刚开始,眼下。目前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怎样把创新教育落实到实践中?如何培养学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为探究是创新的前提,没有探究就没有创新。小学生的创新是从好奇开始的由好奇到探究,由探究逐步走向创新,整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通过总结前一阶段的研究,结合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认识,把自主探究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着眼点,以课堂为主阵地,提出构建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希望通过研究,来探讨通过自主探究,提高课堂学习效益,优化教学进程,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指的围绕一定的学习任务,本课题中的自主探究。通过开展积极主动的探讨和研究活动,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直至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整个自主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引发学生独立思考、自行探索、相互研讨、提出见解,掌握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强化和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指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达成教学目标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结构和程式。
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本课题研究将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形成研究假设,选择研究对象,实施教育行为,以验证假设。此基础上聘请各方面专家进行行为诊断,提出改进意见,再进行新的教育教学实践,多次反复,不断推进课堂教学向着自主探究的理想境界发展。
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操作方案,课题研究最终将形成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自主探究型课堂教学模式评价方案,并将出版一本自主探究研究专著。
课题组经过紧张的工作,目前。已经基本完成课题研究的先期准备工作,制订了课题研究方案和课题研究计划,确定了实验班级。课题组一致认为研究的基本条件已经成熟,现正式向市、省申报,争取立项为市、省“十五”课题。
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基于时代发展的要求
人类社会正进入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发展迅猛的时代,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掌握科学技术新知识、获取信息的重要性;同时也越来越重视以语言文字作为载体,介绍科技成果,传播科学知识,交流社会信息,储存精神财富。因此,作文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核心即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真实的人。
在这方面,作文教学责无旁贷,而引导学生贴近生活、观察生活,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与提高写作能力的思维水平,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素质,则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3、基于对当今作文教学改革现状的思考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作文教学改革已初具成效,不少实验学校已取得了丰厚的研究成果,学生习作已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是对生活的原汁原味的再品尝,教师也逐步树立了“为情趣而作文”,“为做人而作文”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作文教学追求做人的真谛。趁着这股改革的东风,我们提出“如何医治小学生的‘作文恐惧症’”的课题一定会让广大语文教师更多地吸取人家的经验,更好地多角度、多渠道地开展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活动,以实现师生语文素养的共同提高。
根据新课程标准,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作文生活化。缺乏生活、缺乏体验,这是学生作文水平欠缺的根本原因。要求作文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从根本上解决作文苍白无力,千人一面的问题。当前,许多学生认为写作文难度大,内容枯燥乏味,部分学生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后的作文往往是胡编乱造,凭空假想,脱离实际生活,或者泛泛之言,记流水帐,加之受升学率的影响,对学生习作往往注重从文章之意,谋篇布局等方面进行指导,形成了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不密切,学生写作兴趣不高的现状,从而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此,结合我校学生的学情、实情,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和文化素养,作为提高语文教学的策略。从而促进和提高作文教学,逐渐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理论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在于大胆探索作文改革的新路子,构建作文课堂教学互动策略,改变学生怕写作文厌写作文的倾向,让他们“懂得写作文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他人交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让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实话、心里话,强调习作的个性化,尊重并重视学生的主观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丰富的想象能力,有独立完成习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养成自己修改,自己做文的习惯,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议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作文教学迈向新在地!
本课题研究意义:在教学中实施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开放,使学生走出封闭的模式,给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重新定位,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开发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激发培养学生写作的积极心理,使学生树立“我要写”的意识,变被动为主动,引导帮助学生养成主动练笔,自觉改文的习惯,让学生从自己的习作活动中更多获得情感表达的愉悦,体验成功的喜悦,从师生心灵的沟通中,心智的碰撞中,迸发出一吐为快的冲动,从而在被欣赏的成功感中树立自信,得到精神的满足,激起无休止的追求信念和力量,让作文教学成为学生发现自己,展示自己的天地。同时,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让基础教育的理念给学生作文教育注入生命的活力,探索有利于学生书面语言主动发展的有效途径。树立“大语文观”把社会生活当作写作的源泉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体验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问题及目标
(一)解决的主要问题
1、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班级写作
2、要求语文教师及时引导,规范写作教学,科学批改,及时讲评学生的作文。
3、让学生消除学与难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写作信心。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让学生乐于写作。
5、学生的书与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差。
6、语言功底不扎实,不能做到“言有有序”和“言之有物”。
7、学生缺乏创新的意识。
8、学生写作兴趣不浓
(二)预期目标
1、近期目标
(1)通过各种渠道,建立班级写作兴趣小组。
(2)让学生消除写作难的恐惧心理,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3)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我手写我心”。
(4)培养学生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
2、远期目标
(1)我校学生能基本掌握各种类型作文的写作。
(2)使学生能多角度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事物、鼓励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
(3)学生具有一定的审题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面表达习惯,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学生综合综合语言能力以及个性体验。
四、课题的最终成果
1、建立我校学生作文评价体系,各班建立写作兴趣小组。
2、撰写调查报告(学生问卷调查,个案研究一种课稿,教师辅导教案)
3、学生写作兴趣及写作信心的培养。(论文)
4、如何对学生分层展开口头训练,说法训练,片断训练,语言训练,阅读训练,习作修改,习作欣赏(论文)
5、如何培养学生乐于表达,自由表达,让作文生活化的兴趣能力。(研究交流)
6、开课,结课报告。
五、课题研究涉及对象范围
对象:课题组教师,所研究学生的家长,选取六年级一班为实验班。
范围:研究所涉及的范围是学校,学生家庭,社会和对应的情景。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研究调查方法:对学生写作现状,学情,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
2、行动调查法:课题组成员不断实践,不断修正,不断完善,指导及规范训练学生写作习惯和方法,以形成一套学生写作的方法理论框架。
3、个案研究法:主要通过个别学生的写作过程的跟踪分析,摸清他们写作困难的成困及转化效果,为我们研究提供直接的材料。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和实验的基础上,随时遇到资料,探索存在的措施迁移得失,寻找更为科学合理的方法。
七、研究的阶段及实施计划
1、调查阶段(2015.1~2015.7)
(1)调查学生习作兴趣,习作能力,表达,良好行为习惯。
(2)针对问题,在学生中进行问卷。
2、研究设计阶段(2015.9~2015.12)
(1)申报课时,设计研究课题方案。
(2)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3、组织实施阶段(2016.1~2016.6)
(1)开展集体备课。
(2)组织课程实践,研讨交流。
(3)撰写材料。
(4)组织学生进行反馈,实践,活动。
(5)查找原因,深入分析,确定今后改进的方向。
4、总结评价阶段(2016.9~2016.11)
七、课题组成员及分工
(一)课题组机构:
组长:徐晓侠
成员:张刚 戴香珍
(二)课题组分工:
徐晓侠:主要负责本课题方案的指导和实施工作。负责课题实验方案的总设计,研究活动的策划组织,研究过程的全面管理,结题总报告,组织成果鉴定。
张刚 戴香珍: 负责本研究相关资料的收集,以及相关研究论文的撰写。
2015年5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