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原风景
故乡的原风景抒情散文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晚风拂柳时,它乡觅归路。
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心走在路上,偶然地抬头,星空一片灿烂,流星划过天际的瞬间,可否会想起那些萦绕在记忆里遥远的事情,而让自己暂时忘记白日的喧嚣,放下心里的陈杂,还自己一段宁静祥和时光,而让心里充满一点氤氲的情愫而温暖
遥远吗?也总是在心里问着自己,其实并不遥远。我的故乡,我的童年,就像一幅幅暖色调的图画,时时在我心里铺开,那是我心中最美的原风景。
(一)井台上的光阴
村里,有两眼老井。
在我的记忆深处,不断响着的辘轳声,以及井台上打水的人们,构成了故乡的一道风景。
记得小的时候,每天的清晨,天刚放亮,便陆续听到各家各户的房门吱纽吱纽的响声,男人们的咳嗽声,相互间的招呼声,鸡的鸣叫声,间或还伴有人们踢踏的脚步声,扁担咯吱咯吱的响声。一会,井台上便响起了摇辘轳的声音。而这个时候,井台便是村里的一处情味浓浓的人文景观,几乎全村的男人都渐次地聚集在这里,排着队在打水,把那一桶桶清凉的水挑回家。而伴随着那“骨碌碌”的声音,小村张开了惺忪的睡眼,刹那间从睡梦中惊醒了。
此时若是抬头望去,东边的山上,露出了太阳的半边脸。几乎是在同一时间,袅袅的炊烟开始飘荡在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鸡鸭鹅的大合唱让村子里的人开始了新的一天。
村子里的人们都知道,东头这口井水清冽甘甜,水质也好,清澈透明;而村西头那口井,水质混浊,水的味道也不佳,有一股苦涩涩的味道。村西的人们不甘心,便把那水淘了一次又一次,但都没有很好的效果,那水的味道,依然那样,泛着苦味。渐渐地,人们便不再理会它了,那口井的水只用作浇菜园饮牲口用,村东的井成了小村人们的饮用水源,那里真真的是村里一道美丽的景观。
说实话,这两口老井谁也不知道存在多少年了,总之,上一辈人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很久以前就有了。村子里的老人,以及他们的上一辈人,祖祖辈辈,都是吃着这口井水过来的。村西的那口井,据说很早以前,那水也是清澈甘甜的,水质是后来才变得苦涩涩的。这井水的变质,在传说中,大抵和一个女子有关。传说中的故事,谁都不知道真假,而后人也无从考证,但都在传说,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传说中,那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和村里的一个年轻后生偷偷的好上了,但他的爹娘嫌贫爱富,要把她嫁给村里一大户人家做填房,女子拗不过爹娘,在出嫁这一天,花轿路过那口井的时候,也不知道她是怎么从娇子里出来的,又是怎么跳进去的,总之,大家只看见大红衣裙的女子毫不犹豫地跳了下去,醒过腔来之后,便已是晚了三春,打捞上来的人早已气绝身亡。此后,虽然村里的人们把这井水淘了一次又一次,然而,这眼井里的水终究还是浑浊了,味道也是苦涩涩的了,大家都说是那女子苦涩的泪水汇集而成。
炎炎夏日,酷热难耐,晚上的井台边便成了人们的聚集地。劳累了一天的人们,收工回到家吃过晚饭,便不约而同地聚到这里,摇着蒲扇,光着脊梁,肩上搭着一件汗衫,找块干爽的地方,或蹲或坐,不知疲倦地说着东家长西家短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说到兴奋处,便一起哈哈大笑。偶尔有人觉得热了便摇上来一桶凉水,咕嘟咕嘟地喝上一气,剩下的浇到头上,那个凉爽劲,就别提有多舒服了。
蚊子小咬也嗡嗡叫着来凑着热闹,男人们夹在手里的烟,闪着星星点点的光,冒出的袅袅的烟阻碍了蚊虫的叮咬。几个孩子们也在欢快地跑着、叫着、闹着,间或厮打在一起,仿佛不知疲倦般。
这个时候,几缕清风拂过,有人抬头看看,满天的星斗洒满泛着青光的天际,在眨着眼睛。忽然,赶趟似的,不知谁家的女人粗声大嗓地叫着自己的男人:“狗剩他爹,该回家睡觉了!”那男人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起身回去了。其他的人也觉得很晚了,明天还要起早耕田。于是,便各自散去了,走回自己的家。
到了冬天的时候,井台便冻了一层厚厚的冰,等到冰冻得太多的时候,便有人把这冰用镐刨了下来,堆积在离井台不远的地方,渐渐地形成了一座细碎冰块组成的冰山。而这个冰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他们是不知道天寒地冻的,即使小脸冻得通红,脚上的鞋子灌满了冰雪,也乐此不疲的在冰山上爬来滚去。回到家的时候,总是免不了一顿骂,或是一顿打。第二天,便把这打骂忘得一干二净,井台上的闹戏依旧演得下去。
井水清澈透明,若是趴到井口,井里的水把人们酸甜苦辣的一张脸照得清晰可见。井台是用石板垒成的,井口则是用厚厚的木板围起一个方形,长年累月的潮湿致使井台的角落里长满了青苔。而经年不息的辘轳声仿佛成了小村里的最动听的古老音乐,在这支乐曲声中,遥走了村里人的青葱岁月,摇走了人们的美好时光,村子老了,老井老了,而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出去,剩下的只有老人了。后来,各家各户都在自己家的庭院里打了一种方便打水的压井,再后来,村里也有了自来水,那年年岁岁响着的辘轳声终于听不到了。没人打理的老井终于也完成了它的使命,在一个无人知道的时候,坍塌了。看着那坍塌的地方,人们似乎觉得有什么宝贵的东西遗失在过往的日子里了,心里空落落的……
(二)家常饭的味道
家乡的小村很小,人口不多,以前民风古朴,从没听说过谁家丢了什么。所以,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开放式的院落,大都没有院墙。村中的房子是坐北朝南,一溜向阳,土房居多。后来,那一缕缕南下打工风传到这里,村里人的耳朵里总是听闻外村哪家挣了大钱,哪家起了新房。终于,有的人耐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出去打工了,挣回来钱,便起了红砖到顶的房屋,显得极为壮观。这样的人家,在村里属于有余钱的富裕户,有时不免提防着别人,便砌了院墙,安上了大门,好不气派。于是,村里的其他人家也有学着他们的,有的用柳条编的篱笆把自家的房子圈了起来,有的用石头垒起低低的矮墙,算是象征性的院墙吧,然而大门是没有的。
在村子东头,有一座宽敞的院落,这就是我小时候生活过的家。三间正房,东边开门,进门就是灶房,穿过灶房,进到里间,便是一个堂屋,屋里靠北墙摆放着高高低低的柜子,柜子上边摆着一些瓶瓶罐罐等小物件,虽然琐碎,但却井然有序。另外还有一些桌椅板凳,安分地站立在各自的位置上,等待着它们的用场。在通向里边那间房就是居室了,中间用胶合板间隔着,隔出了两间居室,我们晚上就在那里休息睡觉。
总是记得,家的温馨,那里有爷爷的故事,父亲的训斥,母亲的唠叨,弟弟妹妹们的打闹……
走过万水千山,总也忘不了家乡山山水水;住过高楼精舍,却难以忘怀乡间的简陋草屋;吃过山珍海味,最难忘的仍然是母亲的家常饭菜。
小时候,我们常吃的是小米捞饭。每到饭时,不用母亲的叫喊声,只要一闻到飘散而来的浓浓的饭香,我们便撒着欢的往家里跑。坐到桌前,眼巴巴地望着仍在忙碌的母亲,直到一盘土豆炖豆角,或是酱茄子摆到了桌上,然后一盆金灿灿的小米饭端上来,大家拿起筷子,开始了狼吞虎咽地吞咽着食物,那神情仿佛享受着美味般的大快朵颐。在母亲做的家常饭中,令我念念不忘的却是一道不起眼的饭菜,那就是小米水饭,伴以几样小菜。而这水饭,一定要在炎热的夏季吃起来才够味。
小米水饭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有点麻烦。母亲先把灶膛里的柴草点燃,大锅里添上水先烧着,然后把小米用清水一遍遍地淘洗,直到那淘米水看着清澈干净了,把米下锅,大火烧着。一会功夫,锅开了,母亲掀开锅盖,用勺子搅这锅里的米,看着锅里泛着滚开的水花,米粒在里边不停地滚动着,便知道,那米饭是煮好了。于是,灶下停了火,母亲不慌不忙地取下墙上挂着的笊篱,把米饭捞在了一个大一点的搪瓷盆子里,然后用水缸里的凉水淘了几遍,直到那米饭没有了热气,尝一尝,确实凉了。即使这样,还不够凉。
这个时候,恰好,父亲刚挑进来的井拔凉水派上了用场,两瓢凉水冲进去,冷冽的香气霎时弥漫开来。我和妹妹已经把饭桌摆在了院中的阴凉地方,菜园子里薅来的香葱,生菜,小白菜,香菜等一应蘸酱菜也摘洗干净,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摆到了桌上。母亲又把早已腌制好的蒜茄子、酱豆角、萝卜条、酸黄瓜几样小菜用小蝶装好摆了上来。这一顿看似简单的饭菜,却真真让我们享受到了炎热酷暑下的沁人心脾的夏日清凉。而这清凉的感觉,至今让我难忘,时时念起。
(三)黄昏时的风景
黄昏,太阳已经逐渐的坠落下去。远处的天空似乎低垂下来,云朵聚集在一起,在西斜的落日照射下,呈现一片红彤彤的颜色。而这时,四周的山峦和村子很快的便被染红。平原上的风景像一幅浓墨重彩的油画,落日,晚霞,给这里的田野、村庄都涂上了一抹金色的霞光。乡村的黄昏无疑是美丽的,然而,构成这美丽画卷的却是流动着的风景——从田里归来的农民,吆喝牲口回家的牧童,走在路上的行人,仿佛赏景般,都悠然自得地走着。
升腾在村庄上的袅袅炊烟拉开了黄昏的序幕,锅碗瓢盆的交响曲早就奏响了,鸡鸭鹅的大合唱也开始了又一轮的演练,孩子们欢快的笑闹声响彻在村子的大街小巷。
村外的路上,走回来一对从田间归来的夫妻,看起来,他们是及其幸福的一对。那年轻的丈夫不知道在说着什么,妻子却羞涩的红了脸颊,那红晕,仿佛天边的晚霞般,惹得丈夫心动不已,轻轻地拉起了妻子的手。
忽然,那年轻的妻子“哎呀”一声,猛然站住了,脸上出现异样的表情。
“怎么了?”丈夫急切地问着,眼睛上下打量着妻子的同时,手不自觉地附上了她的小腹,嗔怪地说着,“是这里不舒服么?叫你在家休息,你偏不听话,是不是这个淘气包踢你了?”
妻子打掉了他的手:“瞎想什么,脚扎了,好痛。”
他扶她到路边坐下,脱掉了鞋子一看,袜子已被渗出的血染红了,他小心地替她脱掉袜子:“是摁钉。”他心疼地看着她的脸色,见她的头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你忍着点别动,我给你拔出来。”
她笑了笑:“瞧你,我有多娇贵?没事。”
他小心地拔出了扎在她脚上的摁钉,随手扔掉了,接过她递过去的手绢,把她的脚缠好了:“我背你去诊所吧,让李大夫给你上点消炎药。”
“哪里用得着?”她娇嗔地说,站了起来,“回家用消毒水好好洗洗就没事了,你把那钉子扔哪了?”
“怎么?你还想留着做纪念不成?”他也笑了。
“扔在路上,我怕再扎着别人,快找找,别乱扔。”她认真地说着,眼睛在四下看着。
他答应了一声,低下头也在找着……
而这一幕,恰巧被一个淘气的孩子看到,直到多年以后,她仍然能记起看到的景象和这一对年轻的夫妻那幸福的模样。而这,却成为她心里一道永不褪色的最美风景……
曾经记得有位朋友问过我,在这样现实的社会中,面对着形形色色的人,也遭受过诸多不公的待遇,你为什么不长记性,还是这样天真,这样善良?而且天真得有些傻乎乎。我说,那是因为我的故乡,和我故乡的人们。那里的人是纯朴善良的,那是我的津梁与舟楫,不断地将我引渡,还我以明珠,赐我以良善。说这话的时候,我不自觉地想起我的乡亲,我的父母,还有我看到的那对善良的小夫妻……
故乡的原风景散文
像是一条透明的河,小鱼儿在水里游弋,清晰可见,有时候还不管男女,叮人小腿,不知道怕。
水是从重重叠叠、云遮雾罩的山里,从远古神话和轩辕族老祖先升天的那个叫做黄山的南麓跌落,积聚而成的。几经峰回路转,浮浮沉沉的,款款而优雅而至。自古及今,时间仿佛是塑料花,凝滞了,拂上去,却有质感,掩映着徽文化的风韵。那河,因此如丝绦,还如二八妙龄情窦初开的女子,初窥了云雨、略识了风情的眸子。难以读得通透,是因为开始含蓄着,有了内容。
这便是青弋江,以前叫青弋水。是从盛唐的时候,李白踏歌行别的桃花潭起步的,过了几个县乡,在芜湖融入了长江。
小镇傍河而立,水以地名,宛在水中央。据说,它是很古老的,已逾过了两三千年,风雨兼程的。还是宣城故城,最早的府治所在。哪个水码头不曾经荣光呢
小镇古老沧桑,却并不大,在撤乡并镇前,原只不足万人。许是青弋江潮涨潮落,河床日渐窘迫,水运被陆运所取代的缘故吧。
一个渡口,几条巷弄,以及晨岚柳烟里的三三两两人家……
风景不似心情,它千年不变地重复着。每至初夏,细而稠而明媚的梅子雨,便如期而至,淅淅沥沥,声如银针,落进蓬蓬勃勃的草丛花圃,落入柳莺依稀的小院子,淫雨连绵,数月不止。“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那雨,极细微的,落在一苇鱼竿旁,或者乌篷船的遮荫处,水是因为树荫而成艳绿或深碧的,像是泛起一个个小不点的鱼泡,展眼望去,密密麻麻的。
后来,水不稍息而暴涨,河床陡地高拔了,水势汹涌而澎湃,色黄而质地浑浊。无须下河了。捣衣声在汤蓬街、马渡口、油炸滩,在小镇家家户户的窗台上捶响了,此起彼伏。临河人家的窗口替代了大门,防汛抗洪的机帆船庞然轰然停泊在近处。岸边人家,弓身从阳台、窗口出入,喜渔的展开丝网,丰收鱼虾,并循着堤岸兜售着。船民驱舟入街市,也要避避水的风头。如遇因水阻隔的人们,便渡送一程,算是仗义的汉子。1983年,那里有一场罕见的大水,不期而遇了。尽管家里地势很高,也进水一小孩子身高了。把箱柜等家什堆放着,架在八仙桌上。因为水浮得桌子不稳了,得压迫着。母亲也去单位照应了。只父亲坚持在那儿。我是在镇上的文化站过夜。睡在拆下来的大门板上,头枕着泛黄的1975年以来的报纸。
及至盛夏,天地为炉,碧畴阡陌,唇干龟裂,一派大写意的如篆铭象形文字。只青弋江河依然清悠悠的,可可宜人。是暑假,午间休息是漫长的。除了下河游泳,就是睡了。彼时,窗外蝉声如密雨。用报纸铺地,《毛选》四卷当枕头。那会儿,我把《毛选》的注释看过很多回,后来还有五卷。黄昏时,男女老幼们都下河嬉戏。男人们只穿着个裤衩,右肩上搭个毛巾,对岸沙滩,于是成了消夏和约会的好去处。五颜六色的泳装,呈花盛开状,斑斓耀眼,足足闹腾了整个季节。晚间,一钩新月斜挂,老人们在树荫下,坐着当地盛产的凉床,一手持芭蕉扇扑打蚊萤,一手端起茶碱很厚实的茶缸子喝水,或隔三岔五地点起香烟,和靠过来的后生小伙说古。袅袅的轻烟在空旷的月色里清晰地升腾。说话声从枝叶间或水面传出去,渐行渐远。
青弋江的夏天将小镇滋润得红脸花色的,故而这儿流传着不知道是何时源起的两句民谣:“弋江河水清又清,姑娘嫂子分不清。”这民谣似乎有点暧昧,是说这儿水土养人,还是说这儿开化得早,很时尚与风流呢,恐怕已经无法考证了。大约正是因为暧昧,才得以流传吧。在自给自足的农耕年代,时间富足得冒油,不说这些又能说什么呢。非仅弋江,哪个水篱院落码头,哪个历史悠久,炊烟袅袅的小镇,能够少掉这样带颜色的故事和传说呢……
秋是知酸知辣的少妇。月圆的时候,总爱倚得很高很高。看天际碧流,误几回,识了扁舟。中唐的诗人顾况有一回路过这儿,就记录了当时的情景:
凄清回泊夜,沦波激石响。
村边草市桥,月下罟师网。
说的也是一种游子的心态吧。据说,这是最早的关于青弋江的记载了,青弋江之名因此而来。
江楼印月,曲廊如肠,谁个在细细默默地咀嚼离别和期待的滋味。夜生寒了,萧萧风飒飒地来,翩翩黄叶斜斜地飘逸着,如袅袅婀娜的舞,也如感伤的古筝响起。红颜易老,良辰不再。隔长长仄仄深深的岁月之巷,有雨倏忽,缠绵叮咚,一点一滴地轻敲夜的门扉,且久久久久不绝。谁家的女孩儿多了心思,于是念浮萍何处,望断古道西风,羁旅天涯,奄忽三载,竟是未归。感喟那时光是否太慢而太长了,双手如何延伸,也不可触摸。
暮霭沉沉楚天阔。须臾间,雪花东西南北地迷漫了,且东西南北四处坠落。青弋江愈见博大深邃,千姿百态的,都不自觉地投入大地的怀抱。这是白色的花,冰冷的花,专门开在冬天。长堤边,一孤舟,一渔翁,一竿独钓。身后便是一枝二枝、三枝四枝的梅,凌寒绽放,并渐乎长渐乎盛,如火如雪,各尽其疏影暗香,轻盈无语地嬗变着花的季节,人的流年。
纤细柔韧的柳枝渐苏生透芽,俄而蓊蓊郁郁,伸出巧手,一缕缕抚人脸颊。晨曦里,宛如豆蔻梢头二月初的风,从水面、树梢,从孩子和情人们的脸庞荡漾开来,洋溢小镇四方,长河两岸。于是,有鸟嘶哑,如三年未鸣。于是,有蜜蜂和风筝,牵引着我们已经倦怠好久的目光。有湿漉漉的、甜滋滋的泥土味,小镇平添丰富的内容和趣味。
对于故乡,每个人都有内心柔软的部分。晚唐的时候,风流倜傥的宦游小杜在此留下过“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村柳拂桥”的名句。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遂建筑了一个柳拂庵。往日的故事人云亦云,道听途说,如今都载入了县志,你可以坚信,也可以存疑。真实并不是古老相传的唯一理由。昔日,宣城望族梅氏一门,也盘桓流连于此而不绝如缕。至光迪先生仙逝,文胆陈布雷为之挽曰:“融合中西,时有新思囊政教;遗忘物我,不将闲事萦心田。”他似也牵系这生养他的一方水土吧。
而他的故居,距离我当初的那老屋,也只是在一望之间。如今的逢年过节,我还是要来的,看看那老屋,以及生生不息的流水。
故乡原风景
一曲悠扬而久远的陶笛,又把我带回了那遥远的故乡。
故乡是仲夏傍晚天边的一团祥和的红云。“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爷爷说:“以后我的大孙子会伴着晚霞,走出这里!”可是这一走,竟然再也走不回来了。蓦然回首间,寻找那时爷孙俩共同指点江山的天边红云,还有云下的一排白杨,却只能梦里徘徊。又是一个晴朗的夏夜,天边的红云妩媚依旧,但却是物是人非、时过境迁。曾经的小白杨早已长成参天大树,儿时的伙伴也已开始给自己的孩子讲述他们儿时的故乡。
故乡是曾经流过村边的一条小河,那里记载了我对故乡的所有欢乐。仿佛就在昨天,趁着大人们午睡,便偷偷地溜到河边。这里好不热闹,村里的孩子在这里聚齐。热辣辣的大太阳,尽情地炙烤着大地,在河水里我们上上下下,只有偶尔吹过的一丝清风,让我们想到时间的存在。河水在静静地流淌,我们就像水中的鱼儿,既享受着欢乐,也随着河水悄然流逝,流逝我们的稚嫩,流逝我们的天真,也流逝着我们的回忆。12岁那年,我第一次离开了家乡,也带走了陪伴我成长的小河。学校第一次放假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来看她,但无论我怎么样呼喊,却也无法将她召回。如今干枯的河床尽是裸露的的荒漠,早已废弃的堤坝暗示着这里曾经的波浪滔滔,几条深深的车辙告知人们这里还有生命的迹象。在这里,再也找不回曾经阳光下的清凉。
故乡犹存,但风景已逝!
“故乡是小时候努力要走出而长大后却再也不回去的地方。”曾经满怀信心、壮志酬筹的我们,要出去到外面创出一番丰功伟绩,于是我们走出故乡,一番拼搏后,我们或是成功,或是仍旧在默默无闻地奋斗,但无论怎样,当有一天要回去的时候,却发现再也找不到我们魂牵梦绕的故乡原风景。
多年后的傍晚,我依旧偎依在爷爷的身旁,望着天边的红云,欣赏着故乡温馨的风景。但一切却又在骤然转身间,周匝巨变,泪落两行......
故乡原风景作文
听着宗次郎的《故乡原风景》,心情郁郁中又一种涩酸的感觉,好像突然间失去了什么似的。
也许音乐就是在人唤起自己本身感觉的时候,做出另外的一种表露。不见得真反应些什么具体东西,但那时的感觉是真实的,是纯正的。这也许就是音乐对人心的唤起,对思绪的触动吧。
秋初的故乡该是凉爽的,凉凉的海风吹过,消除了夏日的酷暑和烦躁,但不会给你冷的感觉,只有风风凉凉,清爽而透明。
那时的夜空,明亮得有些假,星星贴满蓝黑色的夜布,闪闪烁烁、光亮得可爱,江水汩汩的流淌,泛着黄绿套着白边的泡沫,哗哗的推涌着江堤,拥簇着些漂浮在上的水草、垃圾向下流去,是海的退潮,上漂-是海的涨潮。
最爱是夜晚,沏一壶绿茶,点上一只烟慢慢的在院里踱着步,听着花丛里虫鸣,吸着花香,闻着草青,赏着鸟啼。清亮的月影下,有诗一般的意境,会扫光睡意,启发朦胧的思绪。
花,是妈妈种的,也会栽上几颗青椒、茄子,果实会红会紫,盈盈硕硕。
攀藤的一串红,这时节该开放了,红红的爬满屋脊,绿叶衬托之下,别有一番姿色,清雅也妖艳。
牛腿瓜,是最好的,黄花开过后就开始一一结出肥肥的硕果,满满当当的挂满房上和老父搭的架子,这时候是父母最高兴的时候,可以看着花,食着自己种出的瓜菜,每每有亲朋来,也会收获不浅的,秋天,是快乐的时节。
而今,只有回忆了。
故乡的原风景
有多久,鞋底没有沾上这片土地的泥了;有多久,未闻船橹亲吻碧波的亲昵了;又有多久,未曾,听你温声细语讲述零零落落的故事了。
乍听乡音恍如隔世。
村口的大树犹如一个安详的老者,静静窥视着村子的兴衰变迁,午后的阳光白晃晃的,透过大树不是很繁密的枝叶,照得青石板有些反光。眼前模模糊糊的景象在脑海里渐渐清晰。
那大片大片的紫云英啊,犹如一块紫红色的毛毯,从田野的这头,铺到了那头。淡淡的花香悠悠地蹿进鼻孔,整个身子都舒坦了。赤脚沿着田垄走去,耳畔蛙鸣声不断,仿佛在欢迎你的到来。看着满田坂的紫云英,你定是闲不住的。三两个小伙伴一起下田采。乍看一眼,花都差不多,但细细地看,都是不一般模样。有的花瓣是紧挨着的,契合有度;有的花瓣稀稀落落,别有风致。有的花红得热烈,有的花粉得羞涩,还有的,微微透着紫,不张扬也不低调,多数花则是扑朔迷离的粉紫,韵味十足。
在鸡犬相闻的小村落,催促贪玩孩子回家的往往不是诡谲的夜色,而是母亲的一声召唤。当那句“囡儿,吃饭啦”借着空气传到耳边的时候,我们立马一手提着鞋,一手拿着战利品,狂奔起沾满泥土香的脚丫子,心里想着的便是必须赶在母亲发火前洗漱干净老实地坐在饭桌前。
待到开饭后,又哪里肯安生吃饭,胡乱吃了几口,立马放下碗筷出去寻小伙伴了。那时候便是黄昏未尽,夜幕未临之际,河沿的栏杆上倚的都是光膀子的男人,多数嘴里都叼了根烟,一边吞云吐雾,一边向旁边留着青胡渣的小兄弟夸赞自己婆娘的床上功夫。女人们则是扎堆在一个角落,拉着家长里短,骂骂咧咧地道自家男人连买菜的钱都不给她。每当这个时候,头顶电线上密密麻麻歇着的燕子总会应景地闹个不停。热闹一阵子,人乏了,也就散了,只留下深蓝色的天空中,散落着眨眼的星星。
“丫头,丫头,我老远瞅见你到了,却没想到在这棵老树下定住了。”母亲一边拎过我的箱子,一边埋怨道。我对她微微一笑,没有做声。一阵过堂风把我们送到了家门口。
母亲在厨房忙活开了,硬是不要让我插手,我乐得清闲,倚在门旁听她讲话。“你都不知道,前阵子村里人因为建厂的事跟村委闹了场呢!”母亲多年来练就了的八卦开场白,于是我配合地好奇地问“哦?”“就是村后头那一大块地,村里卖掉了,据说要来建橡胶厂了,”母亲转过头来解释道,见我一脸疑惑,又补充“就是你小时候经常去玩的那地儿。”我低着头,半天才答了句:“原来是那地儿啊。”后又自言自语地反复轻声嘟哝着那句“原来是那地儿啊”。“可不是~你四伯还差点跟人打起来,这小老头还以为是当年光膀子的时候呢!”母亲说到这里笑了笑。我安静地走到饭桌旁,等着开饭。
这餐饭吃了好久,久到我听完了母亲讲的细细碎碎的一箩筐故事,什么小时候和我一起玩的思思上个月嫁人啦,屋后那个疯老头因着喝了酒一头栽进了河里就那么走了,村口头那棵老树村里卖了两千块,要给它进城了。洗完了碗,我跟母亲提议:“妈,过会儿我们去散步好吗?顺便去水库那看星星。”我以为母亲会很高兴,却听见她说:“哎呦,哪看得到星星,还是一家子看会电视吧!”我顿了顿,起身推开了窗,探出了头寻了半天,然后指着一颗忽明忽暗的星星转头对母亲说:“妈,你看,只要肯找,还是有影子的。”
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里面有大片大片的紫云英,思思和我因为玩性大忘了吃饭的时间被我妈叨念了几句,我一个人挂着泪珠子在大树底下抽泣,哭得有一声没一声的,四伯见过一副可怜样,抱着我去了水库看星星,那眨巴眨巴的星星,就像一双双小眼睛
故乡的原风景 描写故乡的现代诗歌
滚滚红尘最无情
挟裹去多少悲欢
灵魂经受浑浊的洗礼,砂石的撞击
沉重的心门仍倚着光明一线
欢迎回到彩虹家园
不在眼中,在灵光照耀的心间
我曾是
那瑟缩着的幼蝉
从深邃、光滑的洞中勾出
在故乡留下神秘的童年
秋风劲吹的林中
铁钎串起金色的硕大的音符
片片欢快
拨动着幼时七色的心弦
皎洁的月下
梦一样的嬉戏
那就是月宫啊
悠悠淡淡的故事
带人踏入别样的人间
漫漫黄沙中
用黄色的扁平的勺子
挖找遗失的奇迹
拎回沉甸甸的一篮
那不是胖胖的花生果
那是一生的积淀!
如今,牵马走过
依然天高云淡
那清水漫过的草甸
是我此刻的心田
故乡的原风景为话题的写景
有一种深情,每当提笔,便有一种刻骨的思念于指尖凝绕,顷刻间,熟悉的画卷铺展开来,那便是我眼中最美的风景;有一种眷恋,每当触及,便有一种同根的情结在心底滋长,落墨处,倾情的声音悄然奏响,那便是我灵魂归依的故乡。
[一]乡景
故乡的风,有一种怡人的醉;故乡的景,有一种沁心的暖。
烟柳长亭,小桥流水,暮霭斜阳,秀山明光,这鬼斧神工般的大自然是无法比拟的美,相比而言,具有乡土民情的故乡则是另一种不可言说的美,这美中透着醉,醉中含着暖。
清晨,当晶莹的露珠还在沉睡,温和的朝阳已悄然升起。几缕阳光照进小屋,我慵懒着起身,出门,享受晨曦的融融和煦,伸手,仰面,仿佛一个稚嫩的孩童,渴望阳光把我拥入怀里,原来,乡村的早晨这么美。
转眼间,已是金秋十月,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大约五六点钟,家家户户已整装上阵,带着工具去田间劳作,车声、人语相交相容,炊烟、薄雾相携相映,好一个美丽的晨!
去田里走了走,感受一番大自然的气息,没有钢筋水泥,这里的土地是季节的使者,春来播种秋来收,雨雪霏霏还依旧。季节的更迭,生命的交替,酝酿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魂灵,饮水思源,还要归结于这片土地;没有车马如龙,这里的空气清新自然,无污染,置身田间,嗅到的是稻香,望见的是麦黄,忆起的是童年时光,年华未央,我却早已不复当年模样。
最是喜爱乡村的夜,你看,临近傍晚的霞光里,落日余晖笼罩下的乡村由内而外透着一股亲切的温馨。袅袅炊烟,薄纱轻漫,淡月初升,星光璀璨,万家灯火,燃起一阵阵乡味,没有山珍海味,品味的是纯天然的鲜美。
夜渐渐深了,此时,喜欢独自行走在柔和的月光下,赏星望月,捻字深思,偶尔有几只萤火虫飞过,我的目光便离之不去,那点点绿光,虽弱,却为这片夜色增色不少。夜晚独有的静谧,使我整个地倾陷,我爱这片月夜,因为她属于故乡。
[二]乡情
说起故乡,总是与亲情有着不可密分的关联,这又该回溯到了童年。
我对童年的记忆并不十分清晰,甚至脑中存留的片段也已破成碎片,拼凑不出一个完整的回忆。小时候,我是在奶奶家长大的,所以对于故乡的眷恋更多的是奶奶家的大院以及门口奶奶熟悉的身影。
长大以后,在外地求学的日子里,这一幕场景更是我思里念里梦回的归宿,对于亲人的想念,却只能一支素笔,一案墨砚,书写千丝万缕。
小时候,盼望长大,长大后,回忆童年。也许,人生本就是一个圈,无论走得多远,总要回到原点,转一个圈,落叶归根,却只剩下厚重的思念。
小时候,孩童的我们总要跟随家长去地头农忙,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地如此,因此,年幼的我们也都是劳动力,不敢喊苦,不敢说累,只是一心盼望着长大成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如今,工作以后,每次好容易归家,爷爷奶奶却再不使唤忙活,而这些年过去,他们依旧是面朝黄土背朝天。望着满院的秋收作物,一种感慨涌上心头,这正是小时的场景啊,只是年华老去,心中更多的是叹息。若,多年以后,人去楼空,此时的我,又该拿什么来纪念我此刻的喜与悲
亲情如粥,没有惊天动地的举动,没有轰轰烈烈的话语,只在一粥一饭间,一行一动里,感受着血浓于水的温情。
有人说,人与人之间的相遇,是不可多得的缘分,那么能够成为一家人,又该是多么深厚而又奇妙的缘分哪!是啊,亲情永远是我最深的牵挂,故乡的亲人永远是我割舍不去的灵魂归依。
[三]乡愁
回首往昔,故乡旧景仍在;放眼未来,家乡新貌可待。
与故乡的情结已有二十余载,亲眼见证了故乡年复一年的变化。素来以务农为生的人民,年轻一辈的都外出务工了,家乡多是老人和孩子。最大的变化要属房屋建筑了,小时候,家里住的是用石头堆砌的平房,还有的人家是泥土砌成的茅屋,大都是这种简便式的住房,而至今,每次回家,都看到家家户户盖起了楼房,有两层的、三层的,用的是水泥,贴的是瓷砖,不仅是为住宿,也考虑到美观。
还有,家乡的路,从泥土铺成的田间小径,到水泥铺就的马路,因此,乡亲的交通方式也由从前的自行车演变成现在的电瓶车,通往集市的路,很少再有人步行。
说到生活方式,人们去购物手里拎着的也不再是布袋、篮子,而取而代之的是购物袋、礼品袋。
随着冰箱、洗衣机、热水器等的普及,方便了千家万户,使得老百姓也渐渐步入发展小康的道路。
听说,国家正大力推行农村拆迁的举措,也许,不久的将来,农村也走向城市,散落的房屋建成了小区,崎岖的乡路铺成了公路,田间地头也都改造成了各种娱乐休闲设施,引得城市流向农村,形成农村发展成城市,城市又带动农村的新局面。也许,那时的农村已不是本真的农村,而是一座具有新生命力的城市,而这是一种得到还是一种失去呢
农民过上好日子,是每个农村人都盼望的,然而,当城市的步伐踏入农村时,那一切自然的东西也都不复存在。
鲁迅先生曾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当人越来越多的时候,多的不仅是路,还有污染和破坏吧。更加可贵的是农民身上多独具的质朴、务实、勤劳的品质,也许,亦会随世俗利益的眼光流走吧。
然,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我对故乡的情怀是永远也抹不去的,铭记此情,至死不渝。
执笔凝情,最是不忘故乡的原风景。
故乡的原风景
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今天醒来,点播一首轻音乐,只觉得那陶笛幽长,带着一丝凄婉,扯人的心绪,一查方知是日本宗次郎先生的作品——故乡的原风景。清幽,淡美,独自享受这凄美的柔情!
拿起口琴,跟着歌谱一起吹奏,发现自己能够熟练掌握,除了一阵欣喜外,接下来是淡淡的感伤…
在这个无眠的夜里,再次回味这首歌,清冽缠绵,如山风吹过百合,今夜的月光光洁如雪,沁人肌肤。在这轮回的季节,听到了心儿对家的思念,想起故乡挺拔的青山,青翠的茶园,潺潺的流水,皎洁的月光,还有父母那和蔼的面庞和关切的目光,那皱纹留下的岁月的沧桑。
故乡渐行渐远,宛如一条涓涓长流的小溪,带走了我所有的惆怅与忧伤,静静地静静地在我的心间流淌。此刻,我音乐还在耳边奏响,令我疲惫不堪的心灵开始接受最好的疗伤,想着遥远的故乡,望着头上的天花板,我已不再孤独与彷徨,我也不再忧愁与悲伤,只愿枕着《故乡的原风景》,在悠扬的陶笛中,进入充满诗意的梦乡,一起把故乡回想:
静夜,闭上眼。梦里,幻里……
孤仞万重山,天高地阔。一声塞外铃鼓,摇坠长河落日圆,夕照残阳似血。
乡关日暮是何处?仗剑独行天涯客,临风勒马凭高处。不识旧时飞雁,任高天流云飞渡。
这时的一声长笛音韵,从漂流过故乡云边的天际破空传来,仿佛是响起来的儿时顽童伴们的呼唤……
拥铁甲寒衣塞关孤月,醉依松下山泉石,梦伴山涧流水声。魂去返,故园远,长亭尽头更短亭。
塞外远山残雪里,夜寒清风笛箫音,竟成风中凝咽声。
远山,孤峰。塞外碧寒天影中,一弯落沉下弦孤月!
待霜晨晓天。马嘶惊醒梦残,一捧寒雪揉碎相思魂。
潇潇风,漫漫途,寒铠铁骨,踏破箫音过塞关。一路黄沙风万里,故土只在云天处。
从此胡笳柳笛声,不带箫音过玉门。且待白发征夫还,埋骨故园慰梦魂。
挥泪处,影缈时,一骑风沙绝尘去。
荒滩野。长河边。唯余昨夜一堆篝火灰烬,几丝残烟袅袅……
故乡的原风景作文
我今年20岁了,20岁的这个冬天,显得有些凄凉。20岁的这个年,过得有些无聊。
不知道是为什么,好像是长得越大,就越不想过年一样。可是心里却是那么的想回家看看爸爸妈妈,尽管我没离开这个城市,而仅仅是在不同的区,我也是那么的想念着他们,走到哪儿都能想起。
想起那天,一个人走在校园里,孤独,落寞无尽的在蔓延。直到泪水滑落时,我感觉此刻我所在的校园,不属于我,没有我的一席之地。我的栖身之所,在这个世界上可能根本就没有。
我真是很无助。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无助,一个人活着就像是行尸走肉一样,对世界毫无意义。大学里,有时一个星期都没有人打电话来,那对于我来说真的是极度的恐惧,就像是透明的一样,活着,一点意义都没有,像是早就被世界遗忘,不,应该说是遗弃,因为我就像是没有丝毫利用价值的废品被丢在一个角落,无人问津。
一个人就这样形单影只的走着,渐渐地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到底会被自己创造成什么样子,是美好的还是一文不值的。迷茫,此刻对于我就是一个从来没遇见过的困境,挣脱不了,困在一角快要窒息了。
我感觉到自己已经被这个校园所遗忘,丝毫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这样无所事事的过着,就像是一个等待那天被处决的死囚一样,慢慢的等待死亡到来的一刻,很是难受,不管做什么都笼罩着一成散不开的浓雾,心不在焉。除了恐惧,还是恐惧,于是拼命的挣扎,想要摆脱这种感觉的纠缠,想要找到一个自己能被重视,自己能有利用价值的地方。
于是,我是那么的想要回家,那么的期盼着回家,家里有疼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家里有着一种熟悉的感觉,家里有一种味道,让极度恐惧迷茫的我能够安静下来,因为我感受到了久违的安全,我是有价值的,我不会被丢弃。
回家就是一次给自己输入新的营养,以维持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活着。好久没有回来了,路上全是些断壁残垣,荒凉到不禁让我欢呼雀跃的心打了个寒噤,着实是吓得不轻,因为那种只有植物呼吸着,几乎没有一点一滴的人气,又一次被扔到了世界一角,我被彻彻底底的孤立了。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这块土地,我本是那么的熟悉。我在这块土地上,过完了我最天真烂漫的小学,这些断壁残垣曾是我许许多多同学的家,这条寂静的小路曾经有多少欢声笑语在环绕,可是,曾经的这些都没有了,消失得那么干脆干净,就像从来不曾存在过一样,连有些托着我们快乐的老树都消失不见了,我顿时就感觉到我所熟悉的变得是那么陌生,成了让我承受不了的凄凉。我仿佛是漂在这个世界上的,看不见未来会有谁来拉住我,连自己的根都让天消灭的那么干净,让我找不到,更修复不回来。人家说“睹物思人”,可是现在连物都没有了,还能怎么牵动那么动心的美好回忆。
我还能怎么活着,活一天我就忘了一天,没有过去,承载过去的载体早就被掏光了,真像是一块浮萍,将要飘向何方,会在那里停留,真是一点都不知道。
而我唯一清楚明白的就是一切都变了,再也找不到故乡最原本的景色……
人去楼空,物非物,人也非人,还能找到些什么最初的那份迷人的景色呢!
可我还是那么的热爱着没有了原本风景的故土,我是那么的期待着即将在这块土地上拔地而起的一切。我是那么的向往着明天,我希望我的明天里没有我此刻所感受到的孤独、寂寞。我平静的眺望远方,期待我的心能幸福花开……
初中写景作文:故乡的原风景
故乡原风景,穿越我一生的守望和期待,情系我一生的牵挂和冲动,是拾不起又回不去的记忆,是捧在手心却又放不下的岁月,这风景,这记忆,将暖暖陪伴我一生、一世。
很久没有好好休息过了,今天醒来,点播一首轻音乐,只觉得那陶笛幽长,带着一丝凄婉,扯人的心绪,一查方知是日本宗次郎先生的作品-故乡的原风景。清幽,淡美,独自享受这凄美的柔情!
拿起口琴,跟着歌谱一起吹奏,发现自己能够熟练掌握,除了一阵欣喜外,接下来是淡淡的感伤…
在这个无眠的夜里,再次回味这首歌,清冽缠绵,如山风吹过百合,今夜的月光光洁如雪,沁人肌肤。在这轮回的季节,听到了心儿对家的思念,想起故乡挺拔的青山,青翠的茶园,潺潺的流水,皎洁的月光,还有父母那和蔼的面庞和关切的目光,那皱纹留下的岁月的沧桑。
此时的故乡,是柳絮纷飞漫天舞,还是桂花花开暗香来?是枯枝落叶黄,还是红衰翠减?此时此刻的心境无人能解,再回到我那第二个故乡,那里没有家乡的田园风光,却是令人难忘的书声琅琅;那里没有亲人企盼的目光,却有老师们的寄托与希望。故乡渐行渐远,宛如一条涓涓长流的小溪,带走了我所有的惆怅与忧伤,静静地静静地在我的心间流淌。
此刻,我音乐还在耳边奏响,令我疲惫不堪的心灵开始接受最好的疗伤,想着遥远的故乡,望着头上的天花板,我已不再孤独与彷徨,我也不再忧愁与悲伤,只愿枕着《故乡的原风景》,在悠扬的陶笛中,进入充满诗意的梦乡,一起把故乡回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