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
社会需要科学和人文共同发展
人类的发展需要科学和人文的共同发展,而处理好科学和人文的关系无疑是一个使人类能够生息繁衍,不会消失在历史奔涌洪流中的壮举。
何谓人文?我认为人文即是崇尚理性,重视人的尊严,关注人的生活,关心人的疾苦的学问。人文是基于人们对和平的渴望,对美好的渴望,对尊严的渴望而衍生出的一种理念,它涵盖了人们对自由的向往,对战争的反抗,对人性的追求,是人在生活实践中产生的思想的精华。人文的发展,使得社会更加和谐,使人们生活的更加美好。
人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科学的作用则更加明显。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的发明解放了人们的不停劳作的手,从而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
精神物质生活,使人们开始享受生活的快乐。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的应用使人们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脱离了过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让夜晚不再黑暗,同时也亮起了人们心里智慧的明灯,让人们更加永远探索这个世界。
但科学的最初发展,不一定都能直接的改变人们的生活,就如同材料中修女所想的那样,她对博士的研究感到质疑,其实这只是一种极为片面,却也是关心人们疾苦的伟大情怀。而博士的研究或许不被别人理解,但它的成果却可以造福人类。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之初,有人质问,这有什么用处呢?法拉第的回答:一个新生的婴儿有什么用处呢?确实,科学最初的作用不为人们理解,但当它发展成熟,它的应用会让人们感叹!
人文和科学都协调发展,才可以真正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只发展人文不发展科学,那么人们的思想会停滞不前,一些伟大的认识也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公认的真正的哲学,它以近代的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这些自然具体科学为基础,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等先进思想然后才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促成了无产阶级的革命,使社会发生变革,让人们走向自由民主,没有压迫的生活中。如果没有科学的发展,社会也就不会进步。
而只单纯发展科学,则会陷入唯科学中,失去对人们的重视和关怀。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人文,满世界都是些科学怪人,那么世界将变得多么恐怖。科学的
发展不一定全部都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凡事都有它的两面性。炸药原本是用来开山炸石,为人类服务的,可人们却从中发现了炸药狂暴的力量,从而发明了各种武器。而这些武器最后的用途莫不是用来摧残人类社会,践踏人文。
科学和人文,在社会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的发展,只是为了让我们可以生活的更幸福,更好。人文和科学的关系不应该是敌对,而应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其实科学和人文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和平,而和平则需要人们的人文情怀。试想我们如果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又如何有精力发展科学呢?而科学的发展又让人们的生活工作变的更轻松,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思考人生和世界,当然也会让人文也随之发展。
马克思说,科学绝不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享乐,有幸致力于科学研究的人,首先应该拿出自己的学识为人类服务,所以,社会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和人文的关怀!
当今中国社会人文与科学态度小议作文
人文与科学,似乎一直隐藏在漫长的历史与我们的生活中。在政治学中,它是人文关怀与科学决策;在个人性格时,它又是感性与理性;就连对感情生活的把握,也被简奥斯丁高度概括成了“理智与情感”。可见,这样一对矛盾的存在,是多么普遍的存在于我们每天的生活中;而对其的选择判断,又会多么深刻的影响着我们生活。而当把眼光放远,一个社会对于人文与科学的把握也会影响这个社会的价值观;一个国家对其的把握,也必将深远影响其方方面面的发展。
人文与科学之间,相互区别。人文归根结底来源于人性,它所关注的往往是现实的情况,因此处于人性考虑下作出的选择,经常是直接的、关注当下的;相反,由于科学来源于理性,其判断与选择往往是间接的、更加长远且追求利益最大化。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对立,便造成了不同的判断与选择。但事实上,人文与科学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联系与依赖。例如一项科学研究是否成功,要经过科学技术的考验;而其能否在研究成功后造福人类,则需要人文情怀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我们无法把人文与科学分开来谈,更不能一味否定一方赞成另一方。事实上,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生活中,我们做出的决定都要寻求人文与科学最大程度的统一。唯有这样,才能得到最好的结果。
尽管如此,我在这里还是大胆的反其意,倡导我们的社会加大对人文的关注。中国从1840年被炸开国门,开始现代化之路起,便开始了科学之路。尤其是在尝过工业化现代化科技化的甜头后,受启蒙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人在思想中基本没有对科学的质疑。记得小学课本上便经常会有课文赞赏某科学家或领导人,面对巨大社会压力,选择科学长远之路,最终取得辉煌成就。我们潜意识里相信,科学是毫无瑕疵的,科学可以解决所有事情。任何不科学的不理智的不长远的选择和作法必是错误的。于是我们的社会出现了这样的事情:
几个月前的兰考大火发生之后,许多舆论对于“兰考妈妈”袁厉害进行了反面的评价。他们认为袁厉害没有经过法律途径领养弃婴,是对法律制度的违背,会对中国相关法律建设起消极影响。的确,从这个角度来看,此说法没错,而且极为理性科学,尤其对于“法律建设的影响”考虑长远。但为何这个评论听起来如此别扭?对于自己的作法,袁厉害只是说:“看见街上有弃婴饿得直哭,就捡回家自己养着,至少不让他饿死。”这,是从纯纯的人性角度来说的。救起挨饿的婴孩有什么错?没想到这么做是对法律的践踏又能有多罪恶?但是我们的惯性的“科学”思路,却让我们变成了一只只冷血动物。这样一个极端的事件,从侧面体现出了我们对于科学绝对的盲目的崇拜,和对于人文的淡漠不屑。
这样一个追求绝对理性,绝对长远选择的观念的出现,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呢?例如在婚姻选择方面,理性长远的价值观便决定了我们要求“利益最大化”般的“硬性条件”,因为其可以最深远的决定婚后的经济生活。因此我们量化男女朋友的“价值”,由此出现了“宁坐在宝马车上哭,不坐在自行车上笑”的观念;也出现了众多剩男剩女。试想,若我们稍稍注重一下感性的东西,我们的婚姻会不会少些功利化,多些纯真与真爱。
对于生活如此,对于社会更是如此。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就是很好的例子。我们的科学技术发达,能轻而易举地制成三聚氰胺、塑化剂云云;但是我们的人文关怀、道德意识却相比极为缺乏,最终导致,我们的婴儿喝的是毒奶粉,我们自己吃的是黑馒头、塑化剂…科学发展固然重要,但是我想人文精神却是科学能够造福人类的基础,科学只有在人文引导下,才可以真正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