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略得当的好处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小学生记叙文写作之如何安排详写和略写

  一、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二、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

  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三、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

  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例文】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详略得当的好处

论详写和略写

  —谈谈详写和略写写记叙文,最容易犯的毛病之一是详略不当,报“流水帐”。“流水帐”是从前商店里用的益种帐簿,货物买进卖出,不论数量多少,样样都要在帐簿上记一笔。晚上结帐时,就要把一笔笔帐都报一遍。写作文,如果不考虑材料与文章中心思想的关系,不分主次详略,样样都写进去,当然也就象报“流水帐”了。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概括地讲,就是要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和安排材料,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就写得详细些;关系不大的,就略写或不写。还有,要写的事是大家都很熟悉了解的,就少写或不写;有的内容,提一下别人就懂了,也尽量少写;有的虽然别人不太了解,但不是文章的重点,略带一笔也就够了。否则就会形成“喧宾夺主”。下面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

  有个五年级的小朋友,送一篇他写钟作文让我看。作文题目是《一件难忘的事》,内容是写他入队戴红领巾的情景。按说材料选得不错。可惜他在作文中犯了报“流水帐”的毛病,该详的不详,该略的没略。结果作文没写好。这篇作文的开头写得还可以,用简短的话交代了时闸、地点和事情:“‘六一’儿童节这天,学校开庆祝会,我们一批新队员要在庆祝会上戴红领巾。”接下去,就不分主次详略了,用了很多文字记叙开会的过程:大队长宣布庆祝会开始,敲队鼓,吹队号,出队旗。先是大队辅导员讲话(记了很多讲话内容);

  再是校长讲话(又记了很多讲话内容);接下去是写向新队员授红领巾的仪式,“在队鼓声中,我们新队员排着整齐的队伍走上主席台,由老队员给我们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最后是写“呼号”,大会结束,“我”戴着新红领巾高高兴兴地回家去。开会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笔不漏地写出来了,却没有根据题目的要求,把“难忘”写出来。看完作文以后,我问他:·“你觉得难忘的是大队辅导员和校长的讲话,还是戴红领巾?”“是戴红领巾。”“为什么戴红领巾只写了一句话呢?”“……”“当你听到宣布要新队员排队上台,敲起队鼓的时候,你有什么感想?”“我非常激动,心也跟着队鼓声突突直跳。”“为什么?”“因为我申请参加少先队好长时间了,看到别的同学都戴着红领巾,我也很想戴,现在,这个时刻终于来到了……”。

  “你往主席台上去的时候,有什么想法没有?”“我的心突突直跳,很紧张,怕走得不好,又有点难为情。我朝我们班的同学看了一眼,看到大家都笑嘻嘻地瞅着我,我忙低下了头。”“当老队员捧着红领巾来到你面前时,你看到了什么没有?”“我觉得有阵红光在我眼前一闪……”“戴上红领巾之后呢?”’·“老队员朝我行队礼,我也连忙回了个队礼。”“你会行队礼吗?”’“家里没人的时候,我对着大镜子练习过。”“你戴上红领巾以后,有什么感觉?”“我觉得红领巾系得不紧,轻轻拉了两下。

  我心里想: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我一定要好好珍惜、爱护它,我要做个名副其实的少先队员……”“你讲的这些内容很好,为什么不选择一些写到作文里去呢?如果把这方面的内容加进去,简要地提一下辅导员和校长的讲话,不就突出‘难忘’了吗?”他的眼睛突然亮了起来,从我手里拿回作文簿,对我说:“我回去重新写一篇!”后来,我又看了他修改的作文,果然比原来的好得多了。他去掉了与“难忘”关系不大的“讲话记录,’,详写了上台戴红领巾时的感受,详略就比较得当了。

校园风采作文: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

  “详略得当”技法的遮眼点是指对与中心关系精密的材料要着意进行详写;对与中心关系不够密切的材料,要用心剪裁,应该略写;对与中心完全无关的材料要全部去掉。依据主题的需要,适当取舍,是掌握“详略”的关键所在。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叶曾指出:小学生作文应有重点。主要部分详细写,次要部分简略写。要达到这个要求,作文时要从五个方面引起注意。第一,根据文题可以确定详略;第二,根据文章中心确定详略;第三,根据文中人物的主次确定详略;第四,根据事物的重点或特点确定详略;第五,根据事件主次确定详略。这五个方面是小学生作文应知应会的,是恰当安排文中详略的几个着眼点。只要对这几方面做到心中有数,“详略得当”的写作技法便可以运用自如。

详写与略写

  在考虑“写什么、不写什么”,“先写什么、后写什么”的同时,还要考虑详写和略写,也就是“多写什么、少写什么”的问题。应当多说的,就大笔铺陈,用墨如泼;应当少说的,就一笔带过,惜墨如金。这样才能使文章疏密相间,恰到好处。

  文章写得有疏有密,疏密相间,不仅能使主题突出,中心分明,而且还能使文章虚实相生,浓淡相宜,波澜起伏,错落有致,达到匀称和谐的境界。

  那么,详略安排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

  一、文章的题目: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重点就正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课余生活的乐趣”,重点就是写课余生活,课堂上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就偏离了题目的要求。

  二、文章的中心: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择了材料,还要围绕文章的中心区分这些材料的主次。最能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材料,就是主要的材料,要详写;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的材料,就是次要的材料,要略写。比如《枣核》一文的中心是表达海外华人的思乡之情,作者同窗住宅中的种种景物,最能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就详写;而作者从动身访美到与同窗见面,同表现文章的中心意思有一般关系,就略写。如果把这个安排颠倒了,就要喧宾夺主,不能很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

  要注意,主要的不等于惟一的、次要的不等于可有可无的、略写不等于不写。如果把应当略写的材料舍弃不写,就可能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文章显得单调。俗话说:红花还要绿叶扶,详写好比红花,略写好比绿叶。

  三、文章的内容:以写群体为主要内容的作文,比如“我们的班级”、“我的好朋友”,不可能把群体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出来,也不能只写群体中的一两个人。常用的方法,就是详写一两个、两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人物,再用“点名法”略写一二(如:“在我们班,象×××这样的同学还有很多……”),使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如果只有详写没有略写,就缺少了群体的普遍性;如果只有略写没有详写,又缺少了群体的典型性。

  四、文章的体裁: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就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通篇详写捕蛇者的悲惨控诉,篇末用凝练的语言加以议论,就鲜明地表现了控诉“苛政猛于虎”的主题。

  {例文{

  记一次乒乓球赛

  我和姐姐在一个学校读书,课余常在一起打乒乓球,是一对有名的小球迷。上星期体育老师宣布:国庆节前要举行一次全校乒乓球赛,我和姐姐都报了名。

  日子过得真快,乒乓球赛开始了。在预赛中,我和姐姐都战胜了对方。最后决赛的一场,恰恰是我和姐姐争夺冠军。

  决赛那天,礼堂正中放着一张绿色的球台,周围坐满了人。窗户外边也挤满了小脑袋,大家都在不住的议论。有的说:“姐姐的把握大一些。”有的说:“不一定,妹妹打的才棒呢。”体育老师在场内忙碌着,来参观的老师也帮着维持秩序。我看到这么多双眼睛望着我,不由得紧张起来,心突突地跳得厉害。

  体育老师叫我们进场,全场立即响起一阵热烈的掌声,我更加发慌了。试球的时候,我只看见白色的小球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只知道网子那边是姐姐,至于她是不是也和我一样紧张,我都没有注意。才试了几个球,我的手心里全是汗水。

  决赛正式开始了。前两局我和姐姐各胜一局。第三局先由我发球。我发一个正手球,发一个反手球,接着连发两个长球,又发一个短球,总之不叫姐姐摸着我的规律。碰上姐姐打了稍高的球,我就用力扣杀。姐姐也毫不示弱,连连攻我的反手,还打出旋转球来使我接不准。两个人不分上下,比分紧紧咬住,5平,6平,7平……还好,是我领先了一分,交换了场地。老师和同学为我们鼓掌,有的还喊:“小球迷,加油啊!”

  最后的战斗更加激烈了。我每一板都打得很小心,也不放弃攻球的机会。有时姐姐打过来的球又快又硬,我都把它挡回去了。当我以20比19领先一个球的时候,姐姐大概是急着要追成20平,猛然抽了一板。我正担心对付不了,球却弹着网子,出界了。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我们的决赛结束了。

  [评析]

  本文记叙了一次乒乓球比赛的过程,时间跨度较大,内容较多,但由于作者善于剪裁、布局,该密时细笔描绘,该疏时粗线勾勒,文章写得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精彩纷呈,扣人心弦。一是略写预赛、详写决赛;二是写决赛也不一一铺陈,局局铺叙,前两局粗做介绍,第三局细密描述;三是,第三局也不每球必写,前20个球是概写,最后一个球是细描。如果本文不是如此处理疏密详略,而是平均使用笔墨,预赛、决赛、每一局、每一球都写道,那就势必长而单调,多而无味,不成其文,更不用说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了。

详略得当 重点突出

  小学生主要写记叙文,我在批阅作文过程中,发现学生习作出现问题最多的,还是详略问题。有的学生,轻重不分,详略不当,导致作文平铺直叙。记人叙事要有详有略,这个道理谁都明白。但学生作文时,往往是把可有可无的事写得很多,而该重点写的内容又写得不够,造成作文详略不当。

  叙述一件事情或表达一个意思,不能平均用力气。重要环节,重要部位,要详细的写;次要的地方,可以简略的写,三言两语,点到为止,甚至完全省略。文章处处详写,冗长拖沓,该强调的意思没有强调出来;而处处略写,浮光掠影,不能给人留下具体的印象。详略的安排应该服从表达的需要,当详则详,当略则略。详写处,用墨如泼,略写时,惜墨如金。这样,详略分明,张驰有致,文章的表达才会恰如其分,恰到好处。

  一、什么是详略

  因为详略问题是困扰小朋友们的老大难,所以我们将特别细致地分清哪些该详,哪些该略。

  详写,就是对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详尽、具体的叙述,由一两件具体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详叙,文章的主要事件或关键情节用详叙,使人读后能对事物有具体、深人、细致的了解。

  略叙,就是人物或事件进行比较简略、概括的叙述,由许多事件组成的作文常用略叙,文章的次要事件或时间跨度比较大的情节用略叙,使人读后对事物有简单的轮廓性的了解。一般地说,文章的主体部分需要详写,而开头、结尾和文中过渡处应该略述。

  如课文《落花生》,全文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课文中却只用了“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收获”几个词一笔带过,而过花生节,只是一个晚上的事,但在课文中却占了很大的篇幅。那天晚上一家人边吃花生、便议论花生,可文章一字未提用花生做成的食品味道怎样,他们又是怎样吃的,只是在文章最后提了一句“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文章主次,详略,是从中心思想的表达需要出发,进行裁减的。恰当安排详略可以使文章重点突出,主次分明。文章之所以详略分明,作者意在以物喻人,赞扬落花生的默默奉献精神,引导读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二、在写作文的时候如何定详略

  一篇文章中,写得最详细的地方叫文章的详写点。任何一篇记叙文,都应该有详写点。这种详写点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几个。如果没有详写点,文章就不具体形象,也不能充分表现中心。而要把中心表现得突出,也不能忽略略写部分。应该略写而没有略写,文章的中心也不会突出。假如事无巨细,不分主次,没有重点地从头至尾平均用力,或蜻蜓点水、面面俱到,那就成了一篇流水账,显得冗长沉闷。详写与略写是相对而言的,详写必须有略写来配合,需要详写的地方要不惜笔墨,该略写的地方要借墨如金。详写和略写处理得当,能起到互相配合,相得益彰的作用,《落花生》一文之所以能使读者对落花生的特点有深刻印象,这与详略处理得当不无关系。

  1、依据主题定详略

  我们在写作文的时候,凡是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就是重点材料,就应该详写,其余的便是次要材料,该略写。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着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记叙文详略的安排,要由文章的中心来确定。与中心关系密切,能深刻生动地突出中心的,是重点内容,就要详写;而与中心意思关系一般的次要内容,则应写简略些。在写作文的时候,详写与略写, 是受主题的制约。我们必须根据主题的需要,凡与主题关系密切的,就要写得得具体、细致,可以铺开,说得要充实;凡与主题无关或关系不大的,要略写,可以概括,甚至可以不写。总之,以表达主题为依据,该详则详,该略则略,详略要得当。

  3、依据材料定详略

  记叙的详略是指记叙文的材料在选择和使用的处理问题。文章写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材料安排处理的好不好。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⑴、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是整篇文章的主体部分,具体体现中心思想,需要详写。

  ⑵、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当然,在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也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文章重点就突出、主题就鲜明,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3、根据文章的体裁来考虑详略。

  文章的体裁不同,处理详略的要求也就不同。如,记叙文对要写的人或事必须详写,议论抒情则可从略,只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够了。如课文《一面》,详细记叙了三个故事,只在首尾和中间,为了突出主题,加了几句议论。议论文重在论理,阐明论点,故说理要详,引证事例可简略。如,方之先、崔之清写的《论洪秀全的爱国革命思想》一文,对洪秀全的生平事迹只作了简略的介绍,而对他的爱国、革命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这种爱国革命思想的历史地位,则作了详尽的论述。如果详略颠倒过来,详写洪秀全的生平事迹,议论则几笔带过,那文章的体裁就变了。

  具体应如何安排好文章材料的详略,其实并非无法可循,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

  其一,详写人略叙事。此法适用于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写人,就是写出人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的这些特征,就要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写;对那些涉及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事件,则应概括叙述。因为所写的事件只是用来表现人物性格品质的,目的不在于展示事件的过程。如课文《一面》,作者在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以及“我”的感受时,不惜浓墨重彩,细致入微。特别是六次外貌描写,由远及近,由粗到细,逼真传神,给人一种“一面”胜似数面之感。第一次是在远处,在暗中,“我”是在无意中“望了一下”,因而人物形象“模糊”,从整体上勾勒出人物的身材、年龄。第二次是在近处,在明里有意识地进行观察,刻画比较具体、细致,重点描写人物的面容和精神,由形入神、形神兼备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第三次更近了,作者面对面地“惊异”地望着鲁迅,观察更细致,连烟嘴是“黄色”的、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也看清了,使形象更加完整清晰。这三次外貌描写,都抓住了鲁迅“瘦”的特点,连同另外三处写“瘦”,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于对我的影响和激励,只是概括的一语带过。

  其二,详记事略描人。此法适用于把事件作为主要记叙对象的记叙文。这类文章,叙事是重点,人物及景物的描写只是围绕且服务于事件。文章着眼点在事情的过程上,不用着力刻画人物。也无中心人物,文章的中心思想着重表现事件的思想意义,而不是表现主人公的思想。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通过回忆伯父鲁迅先生生前给自己留下的印象深刻的几件事,说明鲁迅先生是一个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无比怀念、热爱与敬仰之情。

  其三,详绘景略抒情。对于写景状物为主的散文,往往是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才生发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而抒情要略写。如课文《山雨》,作者以独特的感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清新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山林雨景图,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山雨、对大自然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作者善于通过视觉和听觉所及,发挥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联想,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出山雨的特点。如将雨来时由远而近、逐渐清晰的声音比作“无字的歌谣”,将雨至时雨丝飘洒在山林的声音比作“优雅的小曲”,将雨过时雨珠滴落的声音比作“一场山雨的余韵”,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不同时段的山雨所表现出的不同的特点,突出了山雨所特有音韵美,寄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那种对山雨、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充溢于写景的字里行间,却绝少直接抒情的语句。

  其四,详记叙略点睛。记叙描写类文章,有时要更好的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此类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详写,抒情,议论是辅,只是深化中心凸现人物思想性格,只需点睛式略写。如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光荣牺牲后,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择过程,最后在电报上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批示。字虽不多,却是感情的升华,主题的深化。

  4、要根据读者对象决定详略。

  在写作文中怎样才能安排好详略呢?“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写文章,应该根据不同的读者对象来考虑详略。凡读者必须知道,或必须加深认识而不熟悉的,要详写,读者已熟悉,或与他们无关的,要略写,总之,要做到“有的放矢”,“文尽其用”。

  写作文,应该珍惜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成功的同学,多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成功的同学,多是写自己的生活体验。有了独特强烈的体验,再在写作时加以提炼,自然地梳理出一个生活事件,一次人生思考的主次轻重,知道哪里是重点是高潮,哪里是交代是铺垫,记忆中模糊的,不重要的,一笔带过,记忆中难忘,写的细致,充分一点。可以说,是生活中的真情实感,一般的说,能安排好文章的详略。

  我们应该学会取舍材料。懂的详略的道理并不难,难的是真正做到详略得当。有的同学写作时,把文章的详略看得很随意,不知道依据中心来安排详略,更不知道恰当的详略必须经过取舍。

  详写不是漫不经心的写写,略写也不是可有可无的硬凑。无论是详写还是略写都应该讲究一点表达形式。详写处往往要突出细节,注重渲染和烘托,多用铺陈等手法,略写时也应一丝不苟,精神饱满。记叙描写时,结合抒情,议论的,记叙描写应详写,抒情议论可略写。运用先倒叙后顺序相结合的,倒叙部分可略,顺序部分可详。如果当中还安排了插叙。插叙部分应略写。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常有对景物的描绘,写人记事部分就详、写景部分该略,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情景交融,但情是由于景和物而发生的,所以描写景物是基础,应详写;抒情就该写略写。有些文章采用总叙,分叙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总叙应详写,其他的方面就应略写。如读后感一类的作文以说明道理为主,目的在阐明某种道感想,所以,“感”的部分应详写。详写的地步是要做到浓墨重彩,生动具体,略写要做到淡笔勾勒,概括精炼,画龙点睛。只有做到浓淡相宜,详略得当,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

  总之一句话,对文章记叙详略的安排,如同一位佳人拥有质地高档的服饰,但要会巧妙搭配,才会更能突现佳人丽质。无论是文还是人,只有浓淡相益,才会更靓丽迷人。

木兰诗详略安排的好处

  这样的安排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的赞扬。另一方面,这种详略得安排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详略分析:

  从军缘由——详写出征前的准备——略写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凯旋辞官——详写家人迎接——详写木兰改装——详写作用:(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得人物形象真实感人。(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征来进行详略安排的,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其中第四段可分三个场景:一是军情紧急,木兰跟随军队一路飞奔去边关支援的情景,万里关山如飞而过;二是描写军营的艰苦生活,伴着夜深斥候的巡逻声,月光冰冷地照在战甲上更觉寒气袭人;三是一句话涵盖了木兰和战友们百战沙场的生死经历,百战余生,活着的人终于可以回家了。一句话写出了战争的残酷,却也为后文木兰回家而引起的那种欣喜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情绪的铺垫。

  因此,本段落虽然是略写,但字字精当,场景转换真实。且联系上下文更增韵味。

  《木兰诗》简介

  《木兰诗》是一首北朝民歌,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归入《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全诗以“木兰是女郎”来构思木兰的传奇故事,富有浪漫色彩;详略安排极具匠心,虽然写的是战争题材,但着墨较多的却是生活场景和儿女情态,富有生活气息;以人物问答及铺陈、排比、对偶、互文等手法描述人物情态,刻画人物心理,生动细致,神气跃然,使作品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七年级作文训练三详略得当

  对记叙文的六个要素不能平均用力,而应根据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有所侧重。一般来说,对时间、地点、人物的叙述比较简略,而把叙述重点放在事情的经过上面。通过对事情经过具体详细的描写,揭示其内在的思想意义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写人记事要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把最能体现事件意义的部分充分展开叙述,把最能展示中心的人物的言行心理描写,写真实,写详细。如果是记一件事,要选诸多方面中最能表达中心思想方面详细写;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选其中最能突出中心思想的事件详细写。

  文章要讲究剪裁,做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选取典型的、揭示事物本质的、有说服力的材料来表达中心思想。选取材料既不能喧宾夺主,也不能拖泥带水,要做到详略得当。

  写作文如何做到详略得当

  一、依据文题定详略。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大多数同学的审题不认真导致重点不突出,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二、依据文体定详略。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情的部分略写,而议论文,就是议论的部分详写,而记叙抒情略写。

  另外,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如朱自清的 春 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依据结构定详略。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如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四、依据内容定详略。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经典范例】

  范例一: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法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指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重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朱自清 绿

  范例二:

  ……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 ――鲁迅 故乡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朱自清 背影

  【个性点评】

  鲁迅善用“画眼睛”的手法,发掘生活的本质,传神地描写了人物形象的精神世界。惜墨如金,便尽得风流。 故乡 中,幼年好友闰土和“我”相见,出乎意料的,作者在这里没有叙旧,没有寒暄,甚至连一句应酬话都有没有,闰土只说了两个字,“老爷”!这两字一出口,便把闰土痛苦的生活,麻木的精神状态,沉重的精神负担以及他们两人之间“可悲的厚障壁”全表现出来。此时此刻,惜墨如金有着销魂夺魄的艺术魅力。

  背影 中更是详略得当,“我”在南京勾留的一日中,与朋友游逛南京的诸多名胜古迹,作者不着一字,因为这些与中心无关,而泼墨于描写父亲的背影,突出了中心思想。

  1.成长因为有你

语文学习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作文指导

  一、训练目标:

  1、记事写人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2、明确详略与中心思想的关系。

  二、训练题目:

  以“在双休日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做到有详有略。

  三、写作指导:

  写记叙文如何才能做到“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呢?必须在这三个方面下工夫。

  1、弄明白什么是详写和略写

  所谓详写,是指对能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主要材料加以具体的叙述和描写,放开笔墨,写得比较充分;所谓略写是指对虽与表现中心意思有关但不是直接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少用笔墨,进行概括式的叙述。

  2、弄清楚详写和略写的关系

  在一篇文章中,详写和略写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没有“详”,就无所谓“略”;没有“略”就无所谓“详”。详写的内容必须是主要的,次要的不能详写,否则文章就罗嗦、冗长,材料堆砌,淹没了中心意思;但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补充详写,使文章繁简适当,重点突出。可见,详写和略写是两种互为补充的表达方法。一般地说,详写经常用来表现“点”的情况,反映事物的深度;略写则往往概括“面”的情况,反映事物的广度。

  3、如何确定详写和略写

  在一篇文章中,哪些地方应浓墨重彩细加叙述和描写,哪些地方只要一笔交代,这不是根据写作者掌握材料的多寡来决定的,也不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决定的。确定哪些地方应详写,哪些地方要略写,这是有原则的。简括地说:最能直接的、具体生动地表现文章中心意思的地方要详写;同表现中心意思有些联系,完全不写,就会对主要方面有影响——或者使情节不完整,或者使内容显得单薄,或者使详写部分缺少陪衬,这些属于不能不写但又不必详写的,就要略写。学生作文,在处理详略的问题上,容易犯两种毛病:一是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二是喜好的、熟悉的就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譬如不管与表现中心意思是否有关,总要有几句景物描写,有时甚至一写一大段。这些都应提醒学生在写作中加以表现。

  四、佳作欣赏:

  中学生的一天

  “叮铃,叮铃、、、、、、”

  “小懒虫,快起来,没有出息的东西,第一天就这样,还想考大学!”

  闹钟发出的刺耳的金属敲击声,夹杂着妈妈絮絮叨叨的话语,打断了我那均匀、酣畅的鼾声。张开沉重的眼睑,望望墙上昨天父亲为我制订的、也许墨迹未干的“晨读计划”,在连打几个哈欠之后,我赶紧穿衣下地,飞快地抄起英语书,窜出房门,趁妈妈不注意,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

  “李娜娜,76分,张秋梅,89分……”数学老师抑扬顿挫的声音在静寂的教室里回荡着,撞击着一颗颗颤抖的心。我慢慢抬起头,望了望王锋——我班上数学成绩最好的数学科代表,哟,他这是怎么了:腿轻轻地抖动着,两只手不自觉地用力捏着钢笔,眼睛紧盯着老师的嘴巴,嘴唇颤动着,而且,每当老师念到名字的读音与“王锋”差不多的同学时,他脸上的肌肉就重重地抽动一下。再看看他的坐姿,简直像一支绷紧的弹簧。忽然,数学老师提高声调,宣布道:“王锋同学,91分,最高分!”只见王锋猛地一晃,身子顿时萎缩下去,像大病未愈的人,无力地靠在椅背上。我心中不禁一惊,做一名好学生真难啊。

  午后的阳光,火一样炽热,烧烤着夏日的大地。蒸笼般的教室,刚才还吵吵嚷嚷,现在

  趋于安静,因为历史老师又利用体育活动课来“加班加点”。讲台上,她不厌其烦地讲着,喊着,试图感化那些矢志“学理”的学生。我同情地看了看历史老师那颇有些气急败坏的样子,悄悄打开了手中的《化学指南》……

  自习课,有的同学孜孜不倦,有人甚至“挥汗如雨”,然而,对于我们这些酷爱“自由”的人来说,后面有人在唠嗑,只有当“班主任来了”这句激动人心的话语响起的时候,这些“自由爱好者”才正襟危坐,装模作样地学起来。

  夜幕降临,千家万户灯火通明。在灯光下,你会找到一个苦读的身影。其中,有我,有你,有他……

  [例文简评]

  本文按时间顺序写了“中学生的一天”。以中学生活的紧张忙碌为中心,精心选取了最能体现这一中心的典型材料(如早晨那急骤的闹钟声,听成绩时的紧张,一面听课,一面复习化学等),真实地反映了应试教育背景下中学生的某些扭曲的心理。本文语言生动,擅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刻画来表现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心理。如“顺手‘拐’走了门旁的篮球”这个动作,表现了“我”在不情愿中的一种反抗心理;对王锋的动作、神态的刻画表现了这个优等生的可笑而又可怜,让人们不由得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五、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作文指导—详略得当

  四、描写生动,细节细腻,情感真挚。“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希望能写出真情实感。

  要写出能打动、吸引读者的好文章,还要做到适当的描写与细节,这样会使你的文章更有

  感染力。

  五、选材举例

  示例一:周末请妈妈教我做煎鸡蛋

  情节链条:决定请妈妈叫我做煎鸡蛋(略)→妈妈教我放平锅、倒油、打鸡蛋(较详)

  →妈妈叫我拿锅铲煎翻鸡蛋的过程(详)→鸡蛋做好后妈妈的夸奖(略)→周末收获或明

  白的道理(略)

  示例二:周末观察蚂蚁趣事

  情节链条:在爷爷家旁边的墙角边发现蚂蚁洞,决定去好好观察(略)→抓住一只蚂

  蚁仔细观察(较详)→回家取肉丁放在洞口静候蚂蚁觅食(略)→仔细观察蚂蚁群体搬食

  的过程(详)→观察感悟(略)

  【佳作欣赏】

  在双休日里

  朦胧中,似乎听见了铃声,仿佛还有音乐。迷迷糊糊的头脑中掠“朦胧中”

  -1-

  陆游:“天章云锦用在我,妙手剪裁非刀尺。”2011年10月26日过了一个念头:“再睡会儿吧!”,被窝真暖和,我身体的每个细胞“似乎”“仿佛”都贪婪地吸收着热量。整个身体软酥酥的,舒服极了。为下文做铺垫。当再一次睁开朦胧的眼睛时,我感觉到宿舍里十分安静,整个

  校园也安静得出奇。顺便瞟了一眼邻床的兄弟:“咦?今天他怎么这

  么积极,连被子都叠好了,看来这家伙真的长进了,成人了。”

  扫描一下宿舍,我不禁愣住了,原来宿舍其他同胞早已人去床空。“扫描”慌忙看了一下表,我的天啊!六点五十,多恐怖的时间呀!天啊,我一词生动形象。迟到了!整整半个小时呀!连续四个“!”

  我急忙下床,却听见“啪”的一声,床边我可爱的开水瓶应声倒可见其惊慌的程下,变成了一个“开口”瓶。我来不及为这个伴随了我几个月的开水度。

  瓶伤心,但还是急急忙忙为它收了尸。然后我拿起衣服便往头上套,手忙脚乱可好不容易找到了领口,找到了袖口,却发现穿反了。又不得不脱了的情景,可想下来,再一次往头上套,再一次对领口和袖口进行寻找。而知。

  抓起漱口杯便冲进了洗手间,用五秒钟的时间刷了牙。可就在这

  短暂的五秒钟里,牙刷戳我的牙根多达六次。我强忍住剧痛,扔了“戳”漱口杯,抓起了毛巾,在脸上敷衍了两下,便冲出了宿舍。“扔”“抓”

  突然,我站住了。因为我忘了穿鞋,脚上仍然拖着那双可怜的拖“冲”等动词,鞋。我又冲回了宿舍。既表明迅速,

  “这群忘恩负义的家伙!平时哪点对不住他们?今天他们竟然恩也说明慌张。将仇报,不叫我起床,看晚上怎么收拾他们!”我深切地感受到阿Q

  在“白盔白甲”的革命党革命时没来叫他时的愤懑,也不觉“毒毒地反映此点了点头”。时不平的心理。

  好不容易穿好了鞋,再一次冲出了宿舍。但我又一次停住了——

  一个念头在脑海里一闪:“今天是星期天。”与开头

  我有气无力地回到宿舍,“啪”的一声倒在了床上。唉,我不知照应。结尾自白白损失了多少神经细胞,都是该死的学习惹的祸,在这个美美的双然。

  休日早晨竟然给我来了一场意外惊虚!

  这篇文章写的是在双休日里学习生活中的故事。作者没有罗列一大堆材料去铺陈,而是截取了早晨起床这一生活片断,反映了学习生活的紧张和无奈。文中突出睡懒觉的舒服、以为迟到后的手忙脚乱和对同学未叫醒自己的愤愤不平,心理描写及动作描写尤为精彩细腻,语言幽默,选材详略得当。结尾处忽然想起“今天是星期天”点明题意,因为开头有伏笔,所以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请模仿示例编写本周作文《在双休日里》的情节链条。

2012作文之详略得当很重要

  一.依据文题定详略。好些题目确定了写作的重点,而大多数同学的审题不认真导致重点不突出,重点即是要详写的地方。比如“我的学习乐趣”这个文题,重点是学习生活,其他的事情就不能详写,否则会偏离题目的要求。

  二.依据文体定详略。记叙文要把记叙的部分详写,议论、抒情的部分略写,而议论文,就是议论的部分详写,而记叙抒情略写。

  另外,以记事为主的文章,故事的情节应该详写,抒情与议论的内容则要略写;以写人为主的文章,人物的事迹与言行应当详写,而夹在其中的景物描写就不能喧宾夺主,应当略写。反之,写景状物的文章,对景物应当用墨如泼,抒情的文字则可简笔勾勒。

  写人的文章,人物的思想品质、成就是写作的重点,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性格、思想品质等也要详写。主要人物要详写,次要人物要略写。如朱自清的《春》中关于春花、春雨、春草等景物的描写。为了把记叙文写得更好,常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但是,必须“叙”详而“议”略,处理得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依据结构定详略。文章的正文部分要详写。开头、结尾,过渡、照应部分要略写。如正文的事件经过要详细叙述。例如:写与好友的一次争执,争执具体过程要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可以略写。

  四.依据内容定详略。与中心有紧密关系或直接突出中心的事件、情节要详细写,其他部分略。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初中语文新课标

肖申克的救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