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平凡的世界免费阅读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困厄

  在《平凡的世界》第三卷,路遥描写了这样一个故事:老作家黑白和青年作家贾冰、古风铃因为出版文学作品难,无奈向省委常务副书记吴斌 “求助”。细心探寻《平凡的世界》编辑出版历程会发现,路遥提出的出版难问题与该书第一部出版遭遇编辑“拒稿”有关。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各种文学新思潮风起云涌,传统现实主义创作却受到 “冷落”。甚至曾有批评家认为,路遥获得巨大成功的中篇小说《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是落伍的。在这一背景下,是否继续以现实主义文学观念来结构 《平凡的世界》这部长篇巨著,的确让路遥感到过疑惑。但是,路遥顽强地坚守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传统。

  在《人生》的出版取得巨大轰动效应之后,路遥并没有止步,而是向着更高的文学目标进发,那就是创作一部“自己感动规模最大的书”。这个目标是他埋藏多年的少年时代的梦想,是他40岁之前的人生宿愿。为了完成这个文学梦想,他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创作准备。单单读书的准备工作就令人难以望其项背。他为自己列出的长篇小说阅读计划达近百部。在 《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手记《早晨从中午开始》中,路遥谈到当时的读书情景:“无论是汗流浃背的夏天,还是瑟瑟发抖的寒冬,白天黑夜泡在书中,精神状态完全变成一个准备高考的高中生,或者成了一个纯粹的‘书呆子’。 ”比读书准备更为艰辛的是作品背景材料准备。为此,他借阅了从1975年到1985年十年间的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和一种省报、一种地区报和《参考消息》的全部合订本,没日没夜地翻阅。为了有一个好的创作心境和更本真的生活体验,路遥将第一部作品的创作之地选在生活条件极端恶劣的偏僻煤矿。他曾这样回忆当时的生活状态:“为了约束自己的意志,每天的任务都限制得很死,完不成就不上床休息。工作间实际上成了牢房,而且制定了严厉的‘狱规’,绝不可以违反。”路遥以近乎自虐的方式进行《平凡的世界》的创作。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用“青春抑或生命”进行一次命运的“赌博”。

  1986年,他完成了《平凡的世界》的第一部,并将书稿交给《当代》杂志社的青年编辑周昌义。路遥认为,周昌义是矿工出身,来自底层,应该更能够理解他这部描写底层群众人生苦难的作品。遗憾的是,这位青年编辑对这部作品毫无兴致。他后来回忆当时的审稿感受:“读着读着,兴致没了。没错,就是《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三十多万字。还没来得及感动,就读不下去了。不奇怪,我感觉就是慢,就是啰嗦,那故事一点悬念也没有,一点意外也没有,全都在自己意料之中,实在很难往下看。”

  周昌义的退稿,对路遥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创作之前的出版疑虑,再次成为一个现实问题在他脑海中萦绕:什么是真正的文学?为什么自己这部作品不能被编辑认同?更为重要的是,三年埋头创作而无暇顾及其他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也接踵而至。这让路遥一度深深地陷入了生活和精神的两难困境。也许这就是路遥在第三部里选择了这样一个文学出版困难的故事情节的原因所在。

  转折

  正当《平凡的世界》的出版陷入困境的时候,中国文联出版社青年编辑李金玉的出现改变了这部书的命运。李金玉无意中听陕西作协的朋友透露路遥正在创作一部长篇小说,出于编辑的职业敏感,她去拜访了路遥。为能更好地相互了解,李金玉特意在陕西作协停留长达一个多月时间,与那里的作家朋友聚会、交流,与路遥交朋友,谈天说地,相互沟通。她和路遥倾心交流,听他讲自己的故事和创作情况。她的真诚感动了路遥,让路遥决定把《平凡的世界》交给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但是,当李金玉兴致勃勃带着《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书稿回京时,有人却提出了不同意见,认为李金玉没有拿到原本受命组约的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浮躁》而拿到了《平凡的世界》,是“丢了西瓜捡了芝麻”。这并没有改变李金玉对路遥书稿价值的认同。虽然从事编辑工作不久,但李金玉坚信自己对书稿价值的判断。她说:“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书中表现的经历苦难的人们不向苦难低头、积极向上的精神和美好的道德情感深深地感动着我。 ”

  在李金玉的不懈坚持和艰难斡旋下,《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终于在198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以精装和平装两种版本出版发行。第一部的出版虽然并未在评论界乃至读者中引起巨大反响,却为路遥继续完成第二部创作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于是,第二部书稿的创作工作更紧张、更急迫地开展起来了。1987年春天,《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完成创作,这时的路遥已经耗尽了精力。他在给编辑李金玉的信中说:“我无力再做其他艰巨的思考,整天像白痴一样呆坐着,或幽灵一般在城墙下徘徊。”

  路遥没有想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出版时,命运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不仅读者反响强烈,而且大众媒体也极为关注。当时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长篇小说连播节目决定连播此书,可以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 《平凡的世界》热。数不胜数的读者来信从四面八方寄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寄给路遥。在这样的强烈期待中,1988年6月,路遥完成了第三部的创作。由此,《平凡的世界》这部长达数百万字的经典之作也走进了千万个读者的心,成为当代中国文学殿堂里的一部力作。

  启示

  1991年,《平凡的世界》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在《生活的大树万古长青》这篇答谢辞中,路遥表达了他对责任编辑李金玉的谢意,他说:“特别要感谢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及本书的责任编辑李金玉,他们热情而慷慨地发表、播出和出版了这本书,才使书中的故事又回到了创作这些故事的人们中间。”然而,1992年11月7日,路遥因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走完了他像流星一样闪亮却又短暂的一生。

  回首《平凡的世界》的编辑出版历程,不难发现这部经典之作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不同命运。《当代》杂志的编辑周昌义曾经反思过他当年评审 《平凡的世界》的问题。他说:“可惜那是1986年的春天,伤痕文学过去了,正流行反思文学、寻根文学,正流行现代主义。当时的中国人,饥饿了多少年,眼睛都是绿的。读小说,都是如饥似渴的,不仅要读情感,还要读新思想、新观念、新形式、新手法。那时候的文学,肩负着思想启蒙、文化复兴的任务,不满足读者标新立异的渴求,就一无是处。”导致周昌义放弃《平凡的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当时对文学创作有着先入为主的现实观念,即更重视社会流行,而忽略文学创作的多样性,以及文学创作的主题意义和思想价值。这也是《平凡的世界》当初不被文学评论界认可的一个重要原因。

  与此相反,李金玉冲破了当时文学编审的观念偏颇,更加注重作品的主题价值以及思想意义。她说,《平凡的世界》最让她感动的是对人生苦难主题、人生价值意义的深层探究,以及对社会道德情感的深层描摹。这也是她为什么能顶住压力,无怨无悔地助推《平凡的世界》出版的根本原因。

  路遥档案

  路遥,原名王卫国,汉族,中国当代土生土长的农村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

  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引起很大反响,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改编成同名电影后,获第八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轰动全国。《在困难的日子里》获1982年《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 《平凡的世界》,以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路遥因此荣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且该书未完成时即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肝硬化腹水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年仅42岁。

路遥平凡的世界免费阅读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黄土,这个名词在中国的史籍中早已有之。地质学研究表明,黄土是第四纪陆相黄色含石英、长石、云母等六十多种矿物的钙质胶结而成的粉砂质土状沉积物。在占全球陆地十分之一的黄土覆盖面积中,我国包括陕西、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河南、内蒙七省(区)面积就达五十九万平方公里;分布之广,堆积厚度之大,类型之完整,为世界所罕见。在我国,自西北向东南,戈壁——沙漠——黄土,依次呈带状序列分布,因而在黄土成因史上,被认为是由风力远距离搬运而来。另外还有水成和成土作用的不同学说。由于黄土堆积物中蕴含着丰富的第四纪信息,有关的科学工作者往往有意识地把黄土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对象——第四纪代表地球发展史上最新的一个纪。

  因为黄土具有垂直节理发育、间隙性大和湿陷性等特点,所以遇水很容易流失、滑塌和崩解。在漫长的二三百万年间,这片广袤的黄土地已经被水流蚀割得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四分五裂,象老年人的一张粗糙的皱脸——每年流入黄河的泥砂就达十六亿吨!”

  在故事情节中凌空把学术资料“啪!”一下拍到读者的面前。这就是杂学的用法?这不就相当于网上写玄幻的那些笨蛋,写着写着猛然间贴上一段百度百科么

  当然,我不是说读那些书没用。我是说,当作者一旦超过自己熟悉、擅长的范围,不能为还非要为之的时候,只能写出来空话、假话和废话。路遥想在平实的叙述中偶尔飞到黄土高原的空中去俯瞰一下这个世界,但你要真有能飞的能力才可以,而不是用贴干巴巴的资料来硬飞。那飞不起来,那只是个用资料夹做的纸飞机。

  相比硬憋出来史诗,我更喜欢《在细雨中呼喊》。小说写的世界,就是作者内心独一无二的世界。余华独特于他人的地方全部都写在其中,除此之外,废话一点都没有。——后来他成名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除了文字技巧之外,所有核心的场景大部分都是《在细雨中呼喊》的重复。而当余华也犯了贪大的毛病,也要写史诗的时候,《兄弟》遭到了全面的批评。《兄弟》中的亮点,仍旧是《在细雨中呼喊》中的那些场景,就算你把这些亮点平铺到十年二十年里,你也不算写史诗。你是在写一个注了水的自己。

  《平凡的世界》也是这样。路遥不是没货,农村生活真实细致亮点很多,可惜了。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阅读体会

  它的封面已经有些磨损,不知是第几次阅读了,但每一次阅读,都带给我极大的心灵震撼。

  这本《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先生所著,与其说是一本小说,倒不如说这是一本回忆录。路遥先生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儿时经历到成长历程,与书中的孙少平有许多相似之处。

  孙少平在书中是一个勇于逃离现实牢笼的人,幼时的他有些许自卑,渴望被关爱,所以当郝红梅为了逃避流言远离少平时,孙少平会被如洪水般的压抑和孤独感所击倒。随着年龄的增长,少平被文学的夺目光芒所吸引,从那时开始,才是真正的成长。在那个偏僻的双水村,也许有许多心怀大志的人,但绝少数人有孙少平那种“冒险”的勇气。传统局限的思想封闭了人们的内心。从小的耳濡目染让那些年轻气盛的小伙子,坚信自己的未来,只可能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这是思想和心理上的误区。

  而孙少平为什么能突破现实的禁锢?不仅是因为内心的强烈渴望,更重要的是有志同道合的人来支持,那个人就是田晓霞。田晓霞的家庭背景远比孙少平来得好,这个开朗活泼热爱文学的女生,不仅在物质上,也在精神上,给予了少平莫大的支持。没有了家庭的牵绊,田晓霞外出闯荡的决心远比少平的坚定,甚至可以说,没有田晓霞的出现,少平不会有那么多精彩的人生阅历,文学给予他们一笔精神财富,这些因素使孙少平逃脱了变成一个像大哥少安一样的农民的命运,逃脱了内心的传统思想。他的灵魂得到提升,这也是少平最大的收获。

  作者以自己为原型,把少平的形象描绘得丰富精彩,同时也揭示一个人生大道:文学使人的灵魂得到升华。

路遥平凡的世界免费阅读

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

  《平凡的世界》里不平凡的的劳动者的故事,不知道曾经深深震撼了多少读者的心,一位朋友也曾写信告诉我路遥给予她的震撼:润叶与少安的感情风波,少安的坎坷人生路以及与晓霞曲折而令人心碎的情感经历以及整个双水村的一切的一切……

  认真读这本书的人久存于心际的不只是震撼而已,还都有一个疑问:田晓霞为什么死了?为什么他们的爱情就不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有人还就此问过路遥,路遥当时也没有给他的读者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是说,这个问题很难回答……

  我为晓霞的死痛彻心扉。在反复阅读又反复思考的情况下,终于找到至少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

  事实上,这并不单只是晓霞和少平两个人的事,而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问题。书中少平每每沉浸于爱情之后,总会是一个困惑的心理:我和晓霞有结果吗?悬殊的工作、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以后怎样生活在一起?连少平自己也认定他们的爱情会以悲剧的形式结束。但是我想少平所想的“悲剧”也仅仅是分手而已,他没有想过晓霞会死!

  那心爱的晓霞!少平的这种矛盾复杂的心理也正是作者路遥的心理体现:晓霞与少平之间只存在爱情,没有现实。这本书的出发点即是“现实”,所以路遥不是琼瑶,对于他们之间的爱情命运作者也无能为力。其实作者完全可以让晓霞与润叶一样,但是所有人都知道,晓霞、少平与润叶、少安是具有截然不同的个性的两种人。少平不会象少安一样做出令相爱双方都痛苦的选择,更何况他们对爱情对生活又是那么的执着!

  但是 二人之间的理想的爱情在现实的怪圈子没有结果——在这种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冲突的情况下,路遥也只能让田晓霞牺牲——为这个残酷的现实牺牲。我想,做这个决定,作者本身也是痛苦的:现实,你曾扼杀了多少美好的东西!你又正在扼杀着多少美好的东西!

  但也正是这种刻骨铭心的真实,才体现了《平凡的世界》的魅力,更是路遥的魅力所在。

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被誉为“茅盾文学奖皇冠上的明珠,激励千万青年的不朽经典”。

  掩卷深思,心中浮浮沉沉,颇有感叹世事沧桑,人海茫茫之情,正象路遥在后记中写道“希望将自己的心灵与人世间无数的心灵沟通。”

  近几年长篇小说中表现农民生活和农村题材的不少,确实也涌现出一些力作,如陈忠实的《白鹿原》、赵德发的《缱倦与绝决》,这些作品的背景确也波澜壮阔,纵横数十年。但我认为,若从对时代脉搏的把握和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小处着笔来看,《平凡的世界》显得更加大气。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小说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作品达到了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特别是主人公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的精神,对今天的大学生朋友仍有启迪。

  故事梗概:

  路遥先生手迹“有耕种才会有收获”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一部

  1975年初农民子弟孙少平到原西县高中读书,他贫困,自尊;后对处境相同的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红梅产生情愫,被侯玉英发现并当众说破后,与郝红梅关系渐变恶劣,后来郝红梅却与家境优越的顾养民恋爱,少平高中毕业,回到家乡做了一名教师。但他并没有消沉,他与县革委副主任田福军女儿田晓霞建立了友情,在晓霞帮助下关注着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劳动,与村支书田福堂女儿,县城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却遭到田福堂反对。经过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与勤劳善良的秀莲相亲并结了婚,润叶也只得含泪与向前结婚。这时农村生活混乱,旱灾又火上加油,田福堂为加强自己威信,组织偷挖河坝与上游抢水,不料出了人命,为了“学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变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第三部

  1982年孙少平到了煤矿,尽心尽力干活,成了一名优秀工人。可是,就在孙少平与田晓霞产生强烈感情的时候,田晓霞却因抗洪救灾英勇牺牲了,后来田福军给孙少平发了封电报,少平悲痛不已。少安的砖窑也有了很大发展,他决定贷款扩建机器制砖,不料因技师根本不懂技术,砖窑蒙受很大损失,后来在朋友和县长的帮助下再度奋起,通过几番努力,终于成了当地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头人。但是祸不单行,少安的妻子秀莲,在欢庆由他家出资两万元扩建的小学会上口吐鲜血,确诊肺癌。晓霞在抗洪采访中为抢救灾民光荣献身;润叶生活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事也终于得到了父母的承认,并添了可爱的女儿。27岁的少平在一次事故中为救护徒弟也受了重伤,英俊面容尽毁,却遇少时玩伴金波之妹告白,少平为她的前途与自己的感情选择拒绝。他们并没有被不幸压垮,少平从医院出来,面对了现实,又充满信心地回到了矿山,迎接他新的生活与挑战。

路遥平凡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第二部》是1988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路遥。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划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平凡的世界》在线小说入口

  内容概要

  《平凡的世界》时间跨度从1975年到1985年,全景式地反映了中国近10年间城乡社会生活的巨大历史性变迁;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以整个社会的变迁、思想的转型为背景,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成功地塑造了孙少安和孙少平这些为生活默默承受着人生苦难的人们,在这里人性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苦难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不忍释卷。

  而书中最引人感动的,还是孙氏兄弟不甘为命运的玩偶,在沉重的生活中发掘自己被禁锢的价值,自强不息的命运主旋律。

  第二部

  1979年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百废待兴又矛盾重重,田福堂连夜召开支部会抵制责任制,孙少安却领导生产队率先实行接着也就在全村推广了责任制。头脑灵活的少安又进城拉砖,用赚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冒尖户”。少平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到外面去“闯荡世界”,他从漂泊的揽工汉成为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又获得了当煤矿工人的好机遇,他的女友晓霞从师专毕业后到省报当了记者,他们相约两年后再相会。润叶远离她不爱的丈夫到团地委工作,引起钟情痴心的丈夫酒后开车致残,润叶受到内疚回到丈夫身边,开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润生也已长大成人,他在异乡与命运坎坷的郝红梅邂逅,终于两人结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运的强人田福堂,不仅对新时期的变革抵触,同时也为女儿、儿子的婚事窝火,加上病魔缠身,弄得焦头烂额。

  作者简介

  路遥先生路遥(1949—1992)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3日生于陕西榆林市清涧县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7岁时因为家里困难被过继给延川县农村的伯父。曾在延川县立中学学习,1969年回乡务农。这段时间里他做过许多临时性的工作,并在农村一所小学中教过一年书。1973年进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其间开始文学创作。

  大学毕业后,任《陕西文艺》(今为《延河》)编辑。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后被改编为电影,轰动全国。

  路遥最重要的代表作《平凡的世界》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而荣获茅盾文学奖。

  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时20分,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陕西西安英年早逝,年仅42岁。

平凡的世界路遥

  路遥,原名王卫国,1949年12月生于陕北清涧,因家贫,7岁过继给延川县的伯父。初中3年他基本是靠同学们的接济,才读完中学。1991年,他用6年时间完成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一年后,年仅42岁的他因肝病猝然离世。很多熟悉他的人都说,“路遥是自己把自己累死的”。

  路遥好友 著名作家 高建群 :他创作的时候,我陪他去黄陵店头煤矿体验生活,我说那还有更大的矿井,机械化的矿井,他说不,他就要看原始的矿井,将来主人公在这,他的生活氛围劳动在这。看完后关起门来,他叫我做听众他来讲,他说在动笔之前他要把这个故事要反复地讲,讲到什么程度呢,连他也糊涂了这个真的还是假的,分不清了,这个时候再来动笔。

  路遥好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 曹谷溪:比如他写到田晓霞死了,他自己痛哭流涕,路遥是一个参与意识非常强烈的角色(作家),但他必须使他自己孤独地和他创作的人物一块说笑、生活、梦幻。

  《平凡的世界》以黄土高原农村孙少安、孙少平兄弟的奋斗为线索,全景式地书写中国1975年至1985年10年间的城乡社会变化。路遥希望通过这部小说,献给“生活过的土地和岁月”。为了这部小说,路遥甚至逐年逐月逐日查阅这十年间《人民日报》的合订本。

  路遥好友 陕西著名作家 高建群:他找我,他说要把10年的人民日报看一遍,我说孙少平孙少安跟这个(政治)关系又不大,他说即使关系不大,但是人物在事件发生中,世界在发生什么,咱们作为作者要有一种感觉。

  1988年5月25日,路遥终于在陕北甘泉县为《平凡的世界》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他从书桌前站起来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手中的圆珠笔从窗户里扔了出去。此刻的路遥已经泪流满面。他再一次想到自己的父亲,想到父亲和庄稼人的劳动。

  23年前,路遥去世了;23年后,路遥和《平凡的世界》依然在中国人的心里占有重要位置。他不屈不挠向往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成为许多人的精神财富。

  路遥好友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诗人 曹谷溪: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深入群众,深入生活,呼喊出土地和人民的声音。

  路遥好友 著名作家 高建群:那些人物性格也都很鲜明,而且很多人看着哭着想起了自己,因为它强烈地有那种时代感。

  纪录片《路遥》原声:“我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的儿子,我个人认为这个世界是普通人的世界,普通人的世界当然是一个平凡的世界,但永远也是一个伟大的世界。”

《平凡的世界》路遥

  读完《平凡的世界》,心中涌起一股热辣辣的感觉,有时竟禁不住热泪盈眶。我没有资格对它评述,只有被它感动。

  纵观全书,我觉得可以用四个词来概括,苦难和奋斗,平凡和伟大,而贯穿其中的是亲情、友情、爱情。讲述了一个平凡人的奋斗历程,一个平凡家庭的奋斗历程。一个农民的生命同伟人的生命具有同样的价值,普通人的劳动同伟人的业绩一样伟大,我能够认识到平凡的人的平凡的生活是最伟大的,能够让我在努力奋斗的同时提醒自己保持一颗平凡的心。

  全书字里行间流淌的全是浓浓的爱意,对土地,对父老乡亲的亲情、友情、爱情。特别是孙少平,也是我最佩服的角色。一个出身卑微,家境极端恶劣的农村少年,一个忍辱奋进,不卑不亢的学子,又或者说,农村的孩子,因自卑而上进,以上进求尊严。少平平凡的一生,分化于农田、城市工地,还有煤烟四起的地下坑道中。田晓霞的出现,给了少平的生活更加丰富的内容。关于她的章节,我都会一遍又一遍的通读因为有她出现的时候,总会让人觉得生活充满了阳光,有了她,少平就算生活再苦也还是幸福的。田晓霞是少平的一个梦,她的牺牲,让人认识到这就是生活……总之,世间所有的真情都在这里得到了体现。我想起冰心曾说:“爱在左,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径点缀得花香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凄凉。”这爱情,这友情,再加上一份亲情,便一定可以使你的生命之树翠绿茂盛。

  因为有爱,有了温情,有了力量,世界变得如此美丽!生活在平凡的世界中的人们应该感到生活是美好的!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的世界》是最近我刚读的一本书,爱它是绝对的纯粹。我爱看书,尤其爱读史书,其实之前就有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这本书,由于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并没有将平凡的世界纳入我的书库,但现在,我也许更能去诠释平凡的定义。

  其实人的一生就像这本书一样,不在于结局如何而在于过程是否精彩,人生就该象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不低头,不断地去探索和追求在命运的道路上走出一种让所有人都为之叹服的人生之路。

  “平凡的世界”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为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从小处着眼,路遥刻画出一个个普通人物平凡的人生旅程,衬托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反映人们的思想,给人以亲近,给人以启迪。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我认为孙少平这个人物是全篇文字的主线,通过他的成长和成熟的经历,展现给大家面前的是那个时代整整一代人对生活的憧憬与无奈。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路遥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比如不好高骛远。贫穷曾让许多有理想的人们意志消亡,可在逆境中人们的自卑与懦弱我们没有理由去嘲笑它,相反我们要用另外一种眼光去学会欣赏。那种战胜自我,重塑信心的渴望中所表现出自卑里的坚强让我敬畏,因为那也是一种精神。战胜困难,摆脱束缚,让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的体会生活中间的亲情、友情、爱情,学会生活,懂得珍惜,对于我们这一代人,也是一种警醒。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正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他认识到了平凡,也选择了平凡。

  从这些平凡人的故事中,路遥给我们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我们怎么去生活,和我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思考,书中多次提到对人生的赣台,这可能是这本书的深邃所在,也是这本书的精华。

  在这个物质文明喧嚣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

  其中穿插两个字交错复杂的爱情故事。孙少平是幸福的,因为有田晓霞的出现。即使他们最终不能到一起,他们都是幸福的。这也是孙少平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一点,他遇到了田晓霞。然而,现实生活中能有多少人能找到自己的真爱呢?对于很多人来说,孙少平的爱情是让人羡慕的。少安是平凡世界里面写的最成功的人物,我是这么认为的。真的是把人物形象刻画到了极致。我甚至觉得少安就是身边的某一个人。他小时候因为无钱读书而退学,他与润叶的爱情是那么的让人惋惜。少安,他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家。对于家他没有一点点的自私。为了家里能够维持下去,他放弃了润叶。尽管书中说他对润叶是一种兄妹之情,但是我们不会忘记他接到润叶给他告白信时他的那种喜悦,甚至抓狂。润叶这么好的人,少安没有理由不喜欢。只是我们的少安责任心太强,他在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给不了爱人幸福,因此他不敢去谈爱情。他只有婚姻,没有爱情。他的老婆必须是能够与他一起撑起这个家的。再说到少安的事业,可以这么说,少安是一个很精明很勤劳并且思想很先进的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能够发家致富并不超出我们的意料,他的经历却是几经坎坷,几度起伏。多么的现实啊,付出才会收获。有得当然有失,事业上如日中天时他的妻子却病入膏肓。这又是平凡的世界一大绝笔。

  《平凡的世界》对我的影响也许我现在还无法预测,有一点时肯定的,它给予我一种来自灵魂的震撼。它改变了青春时期的我。我的思想,我的行为,我的态度。真的事无法言语,只记得那段时间自己好像很麻木,就像回到了那个时代,内心充满着各种幻想。我开始变得多愁善感了,我感觉世界事多么的美好。

  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刻等待我们的是幸福还是灾难,就像我们永远不知道看似外表完美的苹果里面是好是坏,只有自己去品尝、去接受,才知道那未知结果的味道。作为平凡的我们,注定会有一个平凡的世界。可我想,我们要向少平学习,学会乐观勇敢的去接受面对生活的一切不幸,认真对待任何一份工作,热情对待每一个人。如此的话,同样会取得优异的成绩,受到别人的尊敬。

  幸福的是,我们生活在这样平稳的时代,可以有着安稳的生活,不会遭遇到与孙少平一样的苦难,但是生活在不同的时代,就有不同的历练,我们是平凡的一员,要跨过泥泞,我们要做不平凡的自己

路遥—《平凡的世界》

  内容简介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也是一部小说形式的家族史。作者浓缩了中国西北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在小说中全景式地表现了中国当代城乡的社会生活。在近十年的广阔背景下,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作者简介

  路遥(1949年—1992年),陕西清涧人。1973年入延安大学中文系学习。1976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陕西文艺》和《延河》杂志做编辑工作。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中篇小说《惊心动魄的一幕》《人生》等。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经典语句

  ——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惊蛰,雪当然不会存留,往往还没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地没有到来。

  —— 雨中的雪花陡然间增多了,远远近近愈加变的模模糊糊。城市寂静无声。隐约地听见很远的地方传来一声公鸡的啼鸣,给这灰蒙蒙的天地间平添了一丝睡梦般的阴郁。

  —— 生活总是美好的,生命在其间又是如此短促,既然活着,就应该好好的活,思念早逝的亲人,应该更珍惜自己生命的每个时刻,精神上的消沉无异于自杀,生活总是不如人意,但往往是在无数痛苦中在重重矛盾和艰难中,才能使人成熟起来坚强起来,虽然这些东西在实际感受中给人带来的并不都是快乐。

  —— 不婉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我心间,我已经再不是青春少年。

  —— 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 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

  —— 当你烦恼的时候,你就要告诉你自己,这一切都是假的,你烦恼什么

  ——修行要有耐性,要能甘于淡泊,乐于寂寞。

  ——不论在任何时代,只有年轻的血液才会如此沸腾和激荡。每一个人都不同程度有过自己的少年意气,有过自己青春的梦想和冲动。

  豆瓣书评

  —— 痛苦皆是财富,人本身、人的意志、人的行动力就是最最伟大的产物。

  —— 路遥已经离开我们近十年,比起贾我更喜欢路的风格,朴实真切平凡,就跟那片黄土地上的人一样。他其实给我们展现的是人性最光辉的一面,一点也不矫揉造作。平凡这部作品其实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我们这个年代,越是浮躁,越是理想,就越是该回归平凡。而矿井下的孙少平想的绝不是何为平凡或伟大的问题。这才是他的真正不平凡。

  —— 《平凡的世界》体现了这一个时代的作品非常鲜明的语言特色,富有感情色彩的辞藻,直抒胸臆的表达形式,好像是压抑多时的人获得了释放,但和《穆斯林的葬礼》一样,如今阅读这样的文字略感过时,但书中的情节是一个时代的缩影,让我们从中了解当时的人和事。

  —— 你我都是普通的人,在这个平凡的世界里迷茫又坚定。

  —— 人间的爱与信念支撑着我们面对人生的苦难重重。

  —— 他们如此拼命,是因为生活突然充满了巨大的希望。有了希望,人就会产生激情,并可以义无反顾地为之而付出代价;在这样的过程中,才能正真体会到人生的意义。什么事人生?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奋斗!只有选定了目标并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 在逆境中人才能被激发出最大的潜能。体会着生活在那个年代里的无奈与心酸,可心里却泛起阵阵地温暖,为亲情,为爱情。尽管有那么多的伤痛,可在最好的年华里把一切都经历了,对你,对我们,都是弥足珍贵的感动。只要还有人情,世界就还很美好不是么。如此质朴、纯粹的故事与文字,着实会打动每个人。

  —— 苦难有很多种,但大多都被劳动所驱服。劳动在今天有更多的表现形式,越多的表现就越说明当今生活的丰富。

  《平凡的世界》贫困的乡村,“富足”的少年

  01

  一起吃黑馍的伙伴

  1975年2、3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在校园内的南墙根下,现在已经按班级排起了十几路纵队,各班的值日生正在忙碌地给众人分饭菜:菜分甲、乙、丙三等,馍分白馍、黄馍和黑馍。

  现在,只有高一〈1〉班的值日生一个人留在空无人迹的饭场上。就在这时候,在空旷的院坝的北头,走过来一个瘦高个的青年人。他胳膊窝里夹着一只碗,缩着脖子在泥地里蹒跚而行。他独个儿来到馍筐前,先怔了一下,然后便弯腰拾了两个高粱面馍。筐里还剩两个,不知他为什么没有拿。

  他直起身子来,眼睛不由地朝三只空荡荡的菜盆里瞥了一眼。他瞧见乙菜盆的底子上还有一点残汤剩水。他扭头瞧了瞧:雨雪迷蒙的大院坝里空无一人。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他站起来,用手抹了一把脸,端着半碗剩菜汤,来到西南拐角处的开水房前,在水房后墙上伸出来的管子上给菜汤里搀了一些开水,然后把高粱面馍掰碎泡进去,就蹲在房檐下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没过多久,一位女生来到馍筐前,把剩下的那两个黑面馍拿走了。这几乎成了一个惯例:自从开学以来,每次吃饭的时候,班上总是他两个最后来,默默地各自拿走自己的两个黑高粱面馍。然而他们实际上还并不熟悉,甚至连一句话也没说过。他现在只知道她的名字叫郝红梅,她大概也只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少平吧!

  02

  书本照亮了少平的心

  孙少平上这学实在是太艰难了,经常饿得头晕眼花。但是他现在感到最痛苦并不是温饱,而是由于贫困而给自尊心所带来的伤害。他常常感到别人在嘲笑他的寒酸,因此对一切家境好的同学内心中有一种变态的对立情绪。每当他看见派头十足的班长顾养民站在讲台上点名的时候,他就怒火中烧。

  和他一个班的还有金波,金波和他同龄,个子却比他矮一个头。金波的父亲是地区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家庭情况比孙少平要好一些。少平和金波从小一块耍大,玩性很投合。他们在公社上初中时,与他一块上学的金波和大队书记田福堂的儿子润生都有自行车,只有他是两条腿走路,金波就和他共骑一辆车子。

  每天,只要学校没什么事,孙少平就一个人出去在城里的各种地方转。除过这种漫无目的的转悠,他现在还养成了一种看课外书的习惯。自从看了润生家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他就迷恋上了小说,尤其爱读苏联书。

  现在,他在学校和县文化馆的图书室里千方百计搜寻书籍。渐渐地,他每天都沉醉在读书中。后来,竟然发展到在班上开会或者政治学习的时候,他也偷偷把书藏在桌子下面看。不久,他这种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就被离他座位不远的跛女子侯玉英给班主任揭发了。学习完了以后,老师意外地把书又还给了他,并且说:“《红岩》是一本好书,但以后你不要在课堂上看了。去吧……”

  孙少平怀着感激的心情退出了老师的房子。这一件小小的事,使他对书更加珍爱了。书使他觉得活着还是十分有意义的……

  03

  无限温暖的“眼神交流”

  而在他眼下的生活中,实际上还有一件令他无法言明的、给他内心带来一丝温暖和愉快的小小的事情:每天吃饭的时候,在众人散尽而他一个人去取自己那两个黑馍——每当这的时候,他总能看见另外一个人做同样一件事。

  当然,在起先的时候,他和那个叫郝红梅的女生都是毫不相干地各自拿了自己的馍就离开了。不知从哪一天起,他和她的眼睛的“交谈”越来越多了。孙少平发现,郝红梅实际上是班里最漂亮的女生。只是因为她穿戴破烂,再加上一脸菜色,才使得所有的人都没有发现这一点。他感到,在他如此潦倒的生活中,有一个姑娘用这样亲切而善意的目光在关注他,使他感到无限温暖。

  他们用眼睛这样“交谈”了一些日子后,终于有一天,她取完那两个黑面馍,迟疑地走到他跟前,小声问他:“那天,老师没收了你的那本书,叫什么名字?”“《红岩》。我在县文化馆借的。”他拿黑面馍的手微微抖着,回答她。

  在这以后,只要孙少平看过的书,就借给郝红梅看。无论是他给她借书,还是她给他还书,两个人不约而同地都是悄悄进行的。

  一直到了四月初,孙少平的日子过得和往常差不多:吃黑高粱面馍;看借来的课外书;在城里的各个地方转悠。他继续把看完的书又借给郝红梅看。他们两个人现在的交往,倒比开始时自然多了,并且对对方的一些情况也有了解。

  04

  润叶的邀请

  有一天,他们村的润生突然来到他眼前,说了姐姐润叶的邀请:今天晚上到她的二爸家吃饭。孙少平一下子被这意外的邀请弄得不知所措。润生他二爸是县革委会的副主任,在县上可是一个大人物。

  不过,他对润生的姐姐润叶倒怀有一种亲切的感情。可是现在叫他到她二爸家去吃饭,他想到他穿这么一身破烂衣服,要跑到尊贵的县领导家里去作客,由不得一阵阵心跳耳热。他突然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先不去润叶姐二爸家吃饭,等他在学校吃完饭后,直接到城关小学去找润叶。当他取了黑馍,走到宿舍的门口时,他看见润叶姐正坐在他宿舍的炕边沿等他回来。润叶姐已经亲自过来,少平没办法拒绝只好跟着润叶姐起身了。

  他一路相跟着和润叶姐进了县革委会的大门,然后少平把一大碗猪肉粉条刨了个净光,而且还吞咽了五个馒头。吃完饭后他碰到了润叶二爸的女儿晓霞,一看就知道人家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立在脚地上,仍然紧张得火烧火燎。润叶姐看来很理解他的难处,于是就和他相跟着起身回学校去。不一会儿,润叶让少平不管怎样都要把他的哥哥叫来见她。少平本来摸不清头脑,但从润叶姐坚定的态度中,少平知道,他哥看来非来不行了。

  05

  姐夫被抓了

  星期六,少平和金波一起回家了。到了罐子村的时候,妹妹兰香跑到跟前来经过询问才知道姐夫由于贩卖老鼠药,走资本主义道路叫公社拉到工地上劳教去了。孙少平一下子感到又急又难受,他姐夫平时就遛遛达达不好好劳动,现在还闹出乱子。

  此时孙玉厚的家里现在乱成了一团,而唯一的依托少安到米家镇给队里的牲口看病去了。全家人不管老少都哭做一团,这时候,少平和兰香进了家门,少平冷静地给脚地上没了主意的母亲和姐姐安排眼前一些最当紧的事。母亲和姐姐立即按他布置的,各行其事去了。父亲孙玉厚回来得知少平已经安排妥当,他的脸色就从黑乎乎缓和了下来。孩子们一个个都懂事明理,长得茁茁壮壮的。这就是他生命的全部意义。

  现在,天已经麻糊糊的了。孙玉厚难受地从窑里走出来,站在自家的院子里,不停地挖着旱烟袋。他佝偻着高大的身躯,失神地望着东拉河对面黑乎乎的庙坪山。山依然像他年轻时一样,没高一尺,也没低一尺。可他已经老了,也更无能了……

路遥平凡的世界

  内容概要

  横断山脉环抱的黄土高原上,有个不起眼的双水村。1975年,由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不正常,社会许多方面都处在一种非常动荡和混乱的状态中。在农村,批小生产批得越来越紧,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贫困。贫农出身的孙玉厚生有二女二子,大女儿兰花嫁给了外村的王银满,这个好逸恶劳的二流子女婿因倒腾耗子药,眼下正被公社拉到土地上“劳教”呢,拖连得全家都抬不起头。二女儿兰香和二儿子少平都在上学,家里再穷也得省吃俭用供孩子学点文化啊。每当提起这个话茬儿,孙玉厚总觉得对不住大儿子少安。少安上小学时考试总是第一,学校的老师都说这个孩子将来准有出息。怎奈孙家家境贫寒,少安勉强读完高小便回到队上参加了农业生产劳动,和父亲一起挑起这副养家糊口的沉重担子。少安绝不是平庸之辈,他有他的打算,也有他的抱负,他要通过他健壮的心智使他家和所有的乡亲们摆脱贫困。乡亲们选他当上了一队的生产队长,连村支书田福堂也不敢小看这个后生。田福堂的女儿名叫润叶,比少安小一岁。儿时,两个娃娃吃睡在一起,彼此不分你我。稍大一点,又一同外出玩耍,经常脱得一丝不挂泡在河里互相打闹着往对方身上糊泥巴。一来二去,两个人都长大了,又一起上学,不但在一个班,还分到了一个座,关系十分要好。后来,润叶到县城读中学去了,毕业之后在县城当上了一名小学教师,住在她当县革委会副主任的二爸田福军家。但她一直没有忘记孩提时代的好友孙少安,对眼下正在县城读中学的孙少平也格外关照。这天,她托少平捎个口信,让她哥抽空来一趟城里。细心的少平已经猜出了个中的奥秘,他很喜欢润叶姐姐,也非常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嫂子。少安可犯难了,都23岁的人了,什么事不懂!他明白自己的家庭条件和自身的地位,他不想委屈了他所钟爱的润叶——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吃官饭的公家人,这其间的差距太大了!少安终于去了县城,润叶告诉他,她二妈给她瞅了个人家,男方是县革委会副主任李登云的儿子李向前,让少安帮她拿主意。见少安反应木然,急得润叶都哭了起来。此后,润叶几次回村,明里是给学校办事,暗中是来会少安,可春去秋来,少安依然故我,使润叶陷入了极大的苦恼之中——她在别人说合的婚姻和自由的爱情之间苦苦地挣扎着。田福堂自然发现了其中的隐密,不想正面干涉,便决定暗中制止事态的发展。

  少安从社员的切身利益出发给每户多划了几分猪饲料地,田福堂起先睁一眼闭一眼,装着不知道。现在,他总算找到了一个整治孙少安的好茬口,便把此事告发到了公社。公社认为这是在明目张胆地走资本主义道路。于是召开全公社大会,公开批判了孙少安,给孙家老小精神上带来了巨大的政治压力。孙玉厚虽然不知道润叶正在单恋着自己的儿子,但也觉得少安该娶媳妇了,就托弟弟孙玉亭和弟妹贺凤英帮着物色一个,咬咬牙,出彩礼就出彩礼!事也凑巧,贺凤英的娘家那边有个远门侄女还真就不要彩礼,一说合,女方对少安的条件也很满意,这下子可乐坏了孙玉厚老两口。少安最后审视了一下他同润叶的关系,仍然觉得不可能成为夫妻,于是便动身去山西相亲去了。一个月后,领回一个水灵灵的农村姑娘,几乎令双水村所有的人都满意。及至第二年春节,少安便和这位名叫秀莲的姑娘结了婚,当然也了却了田福堂的一块心病。这件事使润叶的内心如同汹涌的波涛一般翻腾着。她现在正处于感情葬礼后的“忌日”。对于二妈徐爱云和向前妈刘志英的轮番进攻,她似乎还能抵挡得住,但一想起她所敬重的二爸,润叶便不觉犯难了。原来,田福军和“左”得要命的李登云向来搞不到一块。有人开导润叶,如果你能成为李登云的儿媳,他就不会再同你二爸做对了。由于对爱情的绝望,加上对二爸的热爱,润叶终于痛苦地答应了嫁给向前。婚后,他们夫妻同室不同床,一开始便过着毫无感情的生活。孙少平迎来了高中的最后一个学期,他已经长到了18岁,已经是大人了。在县城的这几年既漫长又短暂,有愉快也有痛楚,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抛弃了许多纯属“乡巴佬”式的狭隘与偏见。本来,在同学中,与他处境相近的女生郝红梅对他很好,可郝红梅出身于地主家庭,一心想通过将来的婚姻来改变自己的地位,因此渐渐疏远了少平,攀上了干部子弟顾养民,在感情上伤害了少平;而共同的志趣,又使少平与田福军的女儿,不同班的同学田晓霞建立了纯真的友谊。

  毕业前夕,郝红梅因无钱购买纪念品赠送同学,偷了供销社的手绢。别人将此事告诉少平,给他提供一个报复郝红梅的机会。谁知少平却如数替郝红梅付了手绢款,从而保护了她的声誉。毕业了,同学们天各一方,少平回到了生养他的双水村。恰逢双水村学校办起了初中班,少平便和同他一块儿毕业回村的田福堂的儿子田润生一起,被推荐当上了民办教师。虽说“四人帮”已经被粉碎了,但农村的“学大寨”运动还在蓬勃地开展着。田福堂忽发奇想,要拦河造田,创造奇迹,结果是劳民伤财,毫无收益。这时的少安已经当上了父亲,秀莲为他生了一个胖小子。转眼到了1978年初,少安听安徽跑出来谋生的一个铁匠说,他们那里搞了承包制,农民生活得到了改善,便凭直觉依葫芦画瓢,把他所领导的生产队也划成了几个农业作业组。谁知此事引起了大队、公社乃至县里领导的恐慌,最后,地区革委会做出“终审判决”:要坚决制止双水村的资本主义复辟倾向。正月十五,农村闹秧歌,田福军也带着妻子、女儿回到了乡亲们中间。他亲热地拍着少安的肩膀鼓励说:“我相信农村不久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局面。”

  路遥是以《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为其代表作,在当代文坛上构筑了令人瞩目的艺术之碑的,其宏阔的艺术画卷展示了当代城乡社会平凡的世界中不平凡的人生。《人生》产出“轰动效应”后,路遥没有陶醉于此,更没有驻足不前。三年准备,四年笔耕,终于把三部共百万字的长篇巨作《平凡的世界》奉献给了他所钟爱的读者。同作者的其他作品一样,《平凡的世界》力图再现中国当代历史上那个从乱到治转折时期的社会风貌,再现中国农民在那个时代中的命运沉浮和人生追求。这一点,仅就作品的第一部而言,也足以窥一斑而知其全貌。在《平凡的世界》(第一部)中,路遥把国家大事、政治形势、家族矛盾、村与村的械斗、农民生活的艰难、新一代青年的情感纠葛,以及黄土高原古朴的道德风尚、生活习俗都真实而细腻地描绘了出来,构成了一幅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农村生活的全景式画卷。即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父老温馨动人的情愫,又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社会、历史和人生的富于哲理性的深刻思考与理解,读来严峻悲壮、真切动人。众所周知,路遥几乎在他所有作品中,总是用一连串积极进取的奋斗者形象来体现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的。在《平凡的世界》中,作者同样推出了孙少安、孙少平等奋斗者的形象。他们有理想、有追求、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也有各自不同的人生需求和个人欲望。他们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满于农村的落现状,不满于父辈乃至祖祖辈辈那种固守土地的生活方式,一心想改变自身的生存环境。在他们身上体现了一种进步的生产力,这正是我们农村,我们国家的希望所在。与一些不问世事的文人墨客不同,路遥立足于乡土社会落后、贫困、停滞的历史,急切地呼唤着社会的变革,他的创作中一以贯之的是对艰苦跋涉的人生之旅的深情关注。这样,体现在他笔下的形象系列的一个基本模式便是:一个又一个的不同形态的人生旅程,人与环境的不同方式的搏战。

  这里既显示了作者对于人生艰难曲折的充分体寡,又张扬了积极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在《平凡的世界》中,读者固然看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生境遇和人生态度,然而从主人公孙少安、孙少平兄弟二人心头迸发出来的,仍然是我们所熟悉的那支在贫穷和苦难中百折不挠、昂扬奋发的歌,自身的经历和他所熟悉的环境,使得路遥常常把作品的生活场景置于城乡交叉地带,《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这样,作品中便不可避免地出现城乡差别与脑体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冲突,出现农村青年离乡与恋土的矛盾。作者恰是在这种特定的审美把握中显示了他的历史眼光与文化意识,其作品也因此始得在当代城乡社会广阔的背景下展现农业文化与工业文化、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撞击与嬗变,在历史的进步与道德的痛苦中把握历史前进的足音、社会发展的脉搏,成为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活的“镜子”与“教科书”。从这个角度而言,《平凡的世界》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现实主义作品,也是到目前为止作者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最为集中的体现。此外,也还不难看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受前辈作家柳青的《创业史》影响较大,在自觉追求语言的质朴自然和浓郁的地域文化色彩方面,两者之间的师承关系也还是隐而可见的。《平凡的世界》发表后,受到了读者和文学评论界的关注,曾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并被改编为电视连续剧。有人把《平凡的世界》视为路遥的告别青春之作,意谓作家将由此走向更高层次的成熟。而该作品荣跃“第三届茅盾文学奖”的榜首,则是对路遥艰辛劳作的最恰当的褒奖。

  [知识拓展]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一)

  伟大的生命,不论以何种形式,都将会在宇宙间永存。我们这个小小的星球上的人类,也将繁衍和发展,知道遥运的未来,可是生命对于我们来说又是那么短暂,不论是谁,总有一天都会走向自己人生的终点。死亡,这是伟大和平凡的人的最终归宿。

  初读路遥先生的平凡的世界,内心就被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厚重所深深震撼。路遥先生笔下的黄土大地,是与喧嚣的繁华闹市截然不同的一个世界。那里充满了粗犷与豪迈的气息。养育着一代又一代朴素而又勤劳的炎黄儿女。书中讲述了双水村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勤劳耕作的情景,虽贫穷落后,他们却不卑不亢,苦并快乐着,给人一种头顶青天,脚踏黄土的踏实感。这种朴素与纯真深深地感染了我。

  全书主要围绕主人公孙少平一家生活的变化,双水村的变迁,以及孙少平孙少安兄弟为理想不断奋斗的历程来展开。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孙少平,这个默默承受人生苦难却从不放弃的铁骨铮铮的有志青年。虽贫苦,却不自卑,虽潦倒,却从没停止追逐梦想的步伐。因为他不甘沦为命运的玩偶,他的青春理想也激励着他到外面闯荡世界。典型的西北好汉,在沉重的生活压力下寻找自己的人生价值。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塑造了一个在平凡的世界里却不平凡的形象。

  他的家是贫困的,却是温馨的,他的爱情是遗憾的,却是甜蜜的。即使最后为了救人而毁容,也不能动摇他那颗年轻的,与命运抗争的心。另一位重要人物孙少安,从小就背负着家庭重任的他,用肩膀为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并且带领双水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其中的艰辛与困苦难以想象,但他以勇气与勤劳渡过了难关,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实在可敬。

  品读这本书,我对生活与苦难有了更深的认识,由衷的敬佩孙少平兄弟那种自强不息的精神。那个平凡的世界却孕育出了这样不平凡的人,这让我想到了一句话,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即不平凡,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即不简单。

  反思当今社会那些好吃懒做的年轻人,实在是惭愧。官二代,富二代,啃老族,这些人实在令人痛心。一些人遇到一点困难就自暴自弃,轻视生命,丝毫经不起生活的小小考验,典型的温室里的花朵,实在可悲。因此我们应该学习那种自立自强,奋斗进取的精神,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最后,以路遥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什么是人生?人生就是永无休止的奋斗,只有认定了目标,在奋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没有虚掷,这样的生活才是充实的,精神也会永远年轻。

  平凡的世界读后感(二)

  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以一个不为人知的不平凡的世界,每个平静背后都有激情澎湃,无声有时胜似有声。

  读过不少的小说,也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平凡的世界》后,我感到了自己的微不足道,曾经的抱怨、愤世不公是多么的幼稚。与主人公的经历比起来,我们是多么渺小,从小学一路走来,没有经历什么挫折,而我们称道的是考试失败,感情失落等等,与少安、少平相比较我们又算什么呢?相信自己能飞!这是读完《平凡的世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个感觉。

  在这部被誉为“第一部全景式描写中国当代城乡生活的长篇小说”的巨著中,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孙少安与孙少平兄弟俩在这个平凡的世界中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最终获得生活上的成功,谱写了一曲充满活力的生命之歌,向人们揭示了人生的自强与自信、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并以一幕幕催人泪下的苦难所展现出的人物的顽强坚韧的信念告诉人们:苦难与挫折只是个躯壳,真正广阔的生活意义在于我们对生活理想所持的生生不息的虔诚与热情中所体现的坚强的信念——“相信自己能飞!”

  少平与少安两兄弟同为黄土地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探索着人生。《平凡的世界》可以说是作家倾注了毕生精力的作品。他把写作的焦点放普通人的生活上,表达了强烈的平民意识与抗争意识。少平与少安都不是轻易向命运妥协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双手可能改变命运,他们在一次次苦难中得到锤炼与升华,表现出当代农民的顽强与坚韧。小说广泛涉及了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生动地记录了农村生活的巨大变化。它表达了昂首向上的奋发精神,展示了人的自尊、自强与自信。

  没有一条小船不是经过风暴而顺利抵达港湾的,孙少安的成功亦不例外,在实现“飞”的壮举与体现自身价值的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到不断的挫折和打击。如为了扩大社员自留地,他曾被当作“走资本主义道路”的黑典型来批判;曾为尝试着进行承包责任制的改革而遭到县委的严厉批评;最为残酷的是在第一次扩大砖场时,因高薪聘来的烧砖师原来是骗子的缘故,他的砖全部?烧砸了。无力归还贷款,也付不出村中帮忙劳力的工资,那时,他就像一只被风暴打断翅膀的小鸟在冷风中簌簌地颤抖着。

  真、善、美,永远是人们所追求的至高境界。书中的一个个主要人物,那么的真实,那么的善良,这该是作家心灵的折射:路遥定也是那么的一个人。然而,人物的结局总令人伤怀,几乎没有一个结局是完美的:孙少安干出了点名堂,他贤惠妻却劳累至喷血;田润叶终于明白了李向前对她的一往情深,毅然与之结合,可向前却已是残废。

  孙少平以他独有的人格力量赢得了地位悬殊的田晓霞的爱,可田晓霞却再也回不到他的身边;润生义无反顾地与郝红梅结合,可郝红梅毕竟还带了孩子;金波呢,还不知要追寻那梦中女子到何时。这一切的一切,总令读者有些惋惜。特别是少平与晓霞,地位相差那么多,却能够心心相印,都愿他们会有个完满的结局,可作家偏偏那么残忍!我有些明白了:

  我们心理上总不愿去接受悲剧,所以,中国戏曲倒多以大团圆结局。然而,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这应该就是作家昭示给大家的。他是那么地真诚,那么地善良,然而,他也必承受着太多太多的苦,他对生活的体验越深,就越感受到生活的不完美。而正是这不完美,才是更能打动人的一种美。大家都明白维纳斯正因为断臂才显得更美,把这种美称为残缺的美。那么,路遥既从生活中,也从美学上理解了这一点。他的作品中的人物结局的安排也就不足为奇了。正是如此安排,真、善、美的统一,使读者唏嘘不已。

  我们应该相信“火把虽然下垂,火舌却一直向上燃烧”。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研学旅行主题八个字

十句经典老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