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研《培养幼儿良好行为》
大班幼儿养成教育随笔
有一天,我想让孩子们在户外活动中尝试自由活动,便说:“今天请小朋友自由活动,不过活动的时候老师有几个要求:一是玩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追逐打闹,不猛跑猛停,防止摔伤。二是要在老师的周围活动,不跑到远处去,让老师看得见。三是有什么事情及时向老师汇报。“小朋友能做到吗?”
“能“!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
一会儿工夫,孩子们便开心的玩了起来。我仔细观察了一下,他们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藏猫猫,有的蹲在地上看蚂蚁,还有的在练功夫······活动结束的时候,孩子们意犹未尽,纷纷对我说:“老师,明天还让我们自己玩吧!”
孩子们为什么愿意自由活动呢?在自由活动中,幼儿可以无拘无束地表达情感和能力,或高兴或伤心,他的一举一动才是真实情感的流露。他们可以毫无压力,无拘无束地调动各种感官按照他们自己的“学习大纲”锻炼.;学习、探索、发现、交流、分享、表达、表现。这时的幼儿是最真实的,思维是最活跃的。
但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也时常看到教师因为怕出事故或其他种种原因而不敢放开幼儿自由活动,幼儿总是在老师的约束下进行集体活动。
通过这次自主活动,我深刻认识到:保证幼儿的自由活动 ,让幼儿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幼儿自己能想的就让他自己想,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他自己做吧!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研究阶段总结报告
一、课题提出:
家长们忙于做生意,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因此,学生的养成教育不够理想。部分孩子缺少勤奋读书的思想。在行为习惯上表现为贪玩、学习不刻苦,特别喜欢看电视、玩电脑,甚至不完成作业也无所谓……没有较好的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行为形成习惯,习惯决定品质,品质决定命运。小学阶段是培养习惯的关键期,一二年级又是最佳期。中国教育鼻祖孔子对从小养成习惯的重要也作了好的解释:“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从小养成良好习惯,优良素质便犹如天性一样坚不可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培养健康人格应从培养良好行为习惯入手。小学生是养成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
二、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1、教师通过课题的研究,掌握多元的评价手段和方法,初步构建管理育人,教育育人,服务育人的行为习惯培养体系。逐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科研型教育工作者。
2、探索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一些具体操作方法、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通过实验,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研究内容:
1、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的特点及培养策略。
2、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目标、原则、标准、内容、方式等。
3、研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正确树立现代教育的评价思想的促进作用。
三、主要研究方法及评价原则:
(一)本课题在研究中将主要采用以下方法:
个案研究法:采取自我教育的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自主性教育。即:实践中注意发现典型人物,及时跟踪访谈,树立典型,并进行个案研究。
行动研究法:积极组织教师根据研究方案的要求开展实验,总结反思评价标准、评价策略的科学性、可行性及实效性,同时考察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运用,及时通过评价来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
观察法:教师随时观察学生,发现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变化情况,并发动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把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及时反馈给学校,以达到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经验总结法:重视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摸索其评价的有效途径与方法,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和规律,不断地提高、创新。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以《公民道德纲要》、《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学守则》为指导,把养成教育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爱祖国的教育结合起来,加强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的教育,以适应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社会环境。
(2)科学性原则。
以少年儿童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理论为基本理论依据,以探索适应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为目的,使评价服从教育规律,符合少年儿童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
(3)发展性原则。
根据各年段学生年龄和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教育内容、方法、要求及评价都不能一刀切,要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特点,注意层次性、连续性、坚持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要求。
(4)差异性原则。
承认和重视个别差异,既注意一般性特点,又重视个别差异,因材施教,这是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以及行为习惯养成等具体情况,选择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发现教育的突破口,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5)反复性原则
习惯的培养需要多次重复才可能巩固下来,这就需要我们对学生的行为方式,要不断反复练习,反复巩固,直至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成为习惯永久保留下来。所以,在培养过程中,要不断循环往复,要有信心,有耐心,并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利益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环境氛围。
四、实验的设计
(一)实验周期:两年,即2009.9~2011.6。
分三大阶段实施:
1、准备阶段(2009.9—2009.10)
主要工作包括:
(1)确定研究人员。
(2)进行课题论证,制定研究方案。
(3)建立课题研究组织和领导机构。
(4)搜集与课题相关的资料和信息,并编制成课题内部学习资料供参研人员阅读。
(5)对实验学生行为习惯现状作调查分析。
(6)课题组作实验开题报告。
2、研究实施阶段(2009.11—2010.4)
(1)在学校和家庭,开展学生在三方面的主要习惯(学习、做人和做事)的调查研究。
(2)进行理论总结,形成理论特色,提出支撑课题研究的理论观点,并进行理论改造和创新。
(3)突出实践特色,实施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方案。
(4)加强实验的规范管理和研究,进一步深化实验研究。
3、成果总结阶段(2010.5—2010.6)
(1)完善实验,并进行数据、材料的整理和分析。
(2)根据实验情况,完善理论研究,突出主导理论和典型案例。
(3)进行理论研究和实验成果的汇总。
(4)集结课题成果,进一步推广课题成果。
五、实验途径:
加强学习,转变教师观念。组织实验教师学习相关理论,帮助教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发展性评价”观念,做好实施的思想与理论准备。领会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思想,即关注评价的教育功能,发展和发现学生身上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等等。明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培养目标、途径和方法,树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理念,确立全面、科学、客观、公正的素质教育评价观念。
(一)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校园教育环境。
1、探索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全程参与,学会了反思和判断自己的进步与努力。因为学生有权决定成长记录袋的内容,特别是在作品展示或过程记录中,由学生自己负责判断提交作品或资料的质量和价值,从而拥有了判断自己学习质量和进步、努力情况的机会。其次,成长记录袋为教师最大程度地提供了有关学生学习与发展的重要信息,既有助于教师形成对学生的准确预期,方便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更是将评价与教育、教学融合在一起,与课程和学生的发展保持一致,提高了评价的效度。
2、尝试一种新的“争章夺星”评价模式。
“争章夺星”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关怀,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张扬,让每一个孩子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该校根据儿童认知规律与身心发展特点,强调过程评价,把评价的奖项分为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和综合奖四类。基础奖、发展奖、特长奖属单项奖,其评价以“章”为载体;当学生所获“章”达到一定数量时,可评综合奖,其评价以“星”为载体,分为金星、银星、铜星三个级别。三类章与三类星构成倒T型目标结构,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与系统性,孩子完全可以自主选择、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争章夺星,不断获得成功的愉悦,又不断追求新的目标。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小学生的评价基本沿用了终结评价模式,忽视了学生发展的个体差异,主体性和主动性。忽视了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的好坏评价标准也在发生变化,前期研究成果启发我们开始尝试建立小低段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机制的研究。时代要求我们,现状迫使我们,着重研究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评价的内容体系问题,探索如何发挥评价对学生的主体作用问题,使小学生的行为习惯的评价充分体现时代的特点,体现现代教育的理念,符合儿童的共性与个性。为此,根据我校低段学生班额大的特点,开展“运用介质性评价促进小学低段儿童行为习惯养成的实验研究”,其价值在:课题既有时代性和前瞻性,又有现实性和针对性,它是一种对于传统教育实践的改革和创新。美观、实用有趣、看得见、摸得着的介质——“奖票、小红花、小奖品”,对于小学低段的儿童来说,觉得非常新奇,很感兴趣。
3、组织学生观看对行为习惯养成有益的教育片。
教育片直观、生动活泼,对孩子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教育片《篮球女孩》让孩子们珍惜现在的学习环境,发奋学习。又如:观看东莞市朝天小学大课间的广播操录像,让孩子们出操、列队快、静、齐。还有《少女穆然》等教育片。这些教育片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以英雄的事迹激励人,使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能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住课堂这一主阵地,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
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设计多种形式的训练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1、大力宣传营造氛围
常言说“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统一认识就是规范学生行为准则,可以由此内化为行动。在班会、思想品德、队会等课堂上,我们针对年级特征经常给学生讲《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内容。
2、强化训练形成习惯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行为习惯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内容上、宣传上,更重要的是落实到行动上。“百说不如一练”,学习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训练。要让学生真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反复进行行为训练。班主任应从头抓起,从小事抓起。根据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班会加强对学生行为的训练,如:行队礼的训练,整理书包的训练,读写姿势的训练……又如:培养在楼道里靠右行走,右行礼让的习惯,首先让学生知道楼道那里是右,在行走中遇到同学和老师怎样礼让。再利用班会时间,多次领着队伍到楼梯练习上楼、下楼,并抓住不守规则的典型讲清危害,这样一来,孩子们的上下楼梯就形成了好习惯。
3、讨论交流他律变自律。
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时,一方面以课堂为主,讲、练、谈多方面结合。另一方面当学生行为出现偏差或者不良影响时,也要选取到课堂上来,及时进行教育,帮助学生明白道理,认清问题,将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阶段。
如二年级开学初,我在班上要求每人负责自己的座位周围环境卫生,大部分孩子能做到。可是,我也常常发现有那么二、三个孩子的座位上明明有垃圾却没有清洁,一询问,这些孩子还理直气壮地说:“这是别人掉在我这里的!”针对这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讨论交流,在小伙伴的帮助下,这些孩子认识了自己的错误,红着脸把垃圾捡到垃圾桶。然后,我们开展“我是卫生小天使”的保洁活动,结果,孩子们渐渐养成了讲卫生的好习惯。
如:三年级开始,有的孩子开始迷恋网络游戏,星期六、日整日去游戏机室打游戏,甚至作业也不完成。针对这种苗头,我们各班迅速展开活动。有的组织辩论会:“网络游戏,好?不好?”有的开主题班会:“远离网络游戏,珍惜少年时光。”还有的观看学校的专题小品《呼唤》。通过学生们的辩论、交流,孩子们对网络游戏有所抵制,变他律为自律。
(三)、个别谈话,因材施教。
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存在差距的。对于习惯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个别谈话的方法,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尽快形成好习惯。
如:小聪对做作业要“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个要求总是达不到,他告诉我,很难做到。我根据具体情况,把这个目标化为三级具体的小目标,第一阶段为认真完成作业,等他达到后,我请他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到第三阶段为认真、及时、正确完成作业。这样一来,呈阶梯式上升,小聪踏着这一个个阶梯,不断进步。
(四)、家校联系,达成一致。
习惯的养成具有一致性的特点,因此,要取得实效,还要争取家长的支持配合。教师精心策划、准备家长会。在家长会上,各班的教师把学校对孩子们行为习惯的要求一一告知,并讲明为什么提出这样的习惯;讲明怎样遵守这些习惯……以取得家长的配合。有时,孩子的不良习惯是由于家庭教育方式不当造成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并帮助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
(五)、必要惩罚,纠正不良行为。
著名学者孙云晓教授说过:“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对个别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恰如其分的惩罚行为,也是一种行为训练的方式。比如“做作业要工整的习惯”,有个别的学生通过教育仍然作业马虎,字迹潦草。这时就要在进一步教育、讲道理的基础上,进行行为惩罚。如让学生重做作业一次,甚至两次,通过行为惩罚,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翘起大拇指,赏识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中国家庭教育第一品牌——赏识教育揭示和证明了一条极其重要的教育规律: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周弘老师创立的赏识教育给我很大的启发。我在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时也十分重视运用赏识的方法去激励学生。如:当看见学生放学后在班级图书角静静地看书时,我往往会用十分兴奋的语气对他们说:“你真是爱学习的好孩子!”“你爱看书的习惯会让你越来越聪明!”“老师真喜欢看你看书时的样子!”又如:根据班级实际情况,把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分解成几个方面,分别进行评比。采用等级记分,星级评比。……
经常翘起自己的大拇指,赏识学生好的行为。特别是很多学生都做不好的时候,更是以赏识为主去激发、巩固学生好的行为习惯。
六、教学效果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校低年段学生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提高,低年段的教师也取得可喜进步。做人、做事、学习三大方面的行为习惯有了较大进步。
(1)在做人方面,突出爱心的评价。主要包括:有真爱,负责任,明理诚信,乐观豁达。如:谦让和睦,互助友爱,尊老爱幼,尊重他人,关心集体,诚实守信,文明礼貌,学会倾听……
(2)在做事方面,侧重规则意识的评价。主要包括遵守规则,做事有计划,善于合作,毅力顽强,求新求异,追求效益。如:遵守课堂纪律,遵守学校制度,遵守公共秩序,讲究社会公德,团结协作,做事认真,不怕困难,注意安全,讲究卫生,学会自理,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按时作息,遵守规则,敢于创新,追求卓越……
(3)在学习方面,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评价。主要包括基础扎实,掌握信息,学用结合,善于思考,科学用脑。如:按时作业,书写工整,思维活跃,大胆创新,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合作交流……
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只要教师做个有心人,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德育教育,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就会朝好的方面养成!
引导孩子养成好的习惯的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大班幼儿无论是语言方面,还是行为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在一日活动中更懂得与他人进行如何的交流。而在礼仪教育的过程中,我们更要注重循序善诱。我们应注意对孩子进行礼貌教育,以自己的行为来感染幼儿。在平时分发餐具的时候我就特别注意轻拿轻放,时间长了孩子们吃饭拿放勺子时也是没有声音的。所以礼仪教育归根结底是行为的一种感染教育。
让孩子养成懂礼貌的习惯也很重要,比如,早上来园后,可以让来的早的孩子当“文明礼仪小天使”说“老师,早上好!”,“小朋友,早上好”。当玩游戏的时候不小心碰到某个小朋友时,要引导孩子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对不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应对孩子提出礼貌方面的要求,有时也可以提出其它的要求,比如,走路时不要跑;搬椅子时一定要贴紧身体不要碰到别人;吃饭时不要讲话,专心吃饭,等等。
通过观察孩子们的一日活动,我们会发现,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针对孩子善于模仿的特点,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自律,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文明规范的言行举止,去引导、影响天真可爱的孩子,让孩子学会正确的行为习惯。
范文怎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学校发言稿
怎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学者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他不是在什么大学,而是在幼儿园学到了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他告诉人们: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段话用最朴素的语言给我们深刻的启迪,作位科学家所说的都是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是人们从小就应该养成的品德、态度和习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不可忽视这些“最重要的东西。”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无非是培养良好的习惯。”的确,对于一个小学生来说,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进而养成一种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实在是比学会一些具体知识重要要得多。从这个角度说,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习惯,实际上就是提高了学生的素质。今天我想从两方面来谈谈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学生应该养成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1、养成良好的坐资习惯
一个人的坐姿显示出这个人的精神状态和个人修养。而且良好的坐姿对自己的身体有益处。对人的眼睛也是一种享受。从刚进班起,我就要求要让学生坐时腰挺直,两脚平放在地上,“眼离笔尖一天,手离笔尖一寸,胸离课桌一拳”正所谓“坐如钟”这样既稳当、美观又科学。
2、坐好课前准备工作
(1)生理准备 。
让学生在课间记着喝水、及时上厕所,以避免上课口渴或想上厕所的现象出现。
(2)物质准备 。让学生在课间就将下节课中的课本等用具放在课桌左上角,上课前两分钟进教室,坐在坐位上,趴在桌上静息,脸都面向左边。值日生站在讲台前面,检查全班同学是否都已经静息好。
(3)精神准备 。
学生即将上课的内容有所预习,并期待着老师上课,解决不懂的问题。精神上是积极的、渴望的,表现在行动上就是统一地在教室里静息,当教师走进教室,班长喊“起立”时,全班学生精神饱满地站起来,眼睛里闪耀着渴求知识的火花,面带笑容地向老师问好。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对一年级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礼貌习惯也很重要。要让小朋友们知道想获得别人的尊重,自己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对别人有礼貌。碰到长辈、老师要主动上前问好,碰到同学要主动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碰到伤残病、老人等要主动让坐,学会说“请、谢谢、对不起”等文明礼貌用语。并且,为了让学生养成的礼貌习惯得到以巩固,有时在班上开展一些活动,如:让学生回到家对家人说一句或几句自己以前没有对家人说过的礼貌用语,像“请妈妈为我检查一下作业”。之类的话。看家人的表情、语言、行为有什么变化,然后到班上同学互相交流,组织成一个礼貌用语交流会。这样来让一年级小学生从点点滴滴中懂得并初步养成有礼貌的习惯。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现如今,90%以上的孩子是独生子女,许多家长视为宝贝,受家长的宠爱和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这不仅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对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品质、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例如:有的幼儿晚睡晚起,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所以不能保证按时上幼儿园,影响他与其他小朋友正常的活动与交往,久而久之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高质量的睡眠能保证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交往能力受到影响。按时起居、定时进餐、合理膳食、积极锻炼等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没有健康,孩子的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从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入手,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不仅可以克服长期以来儿童德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弊端,而且也符合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适应新的时代环境和形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在幼儿期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正是为他们因此,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看,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来看,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个有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班集体之中,他们要按一定的要求从事分散的或集体的活动。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是,不仅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陶行知老先生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于幼儿个体以及国家前途的意义,十分注重对儿童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幼儿时代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幼儿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所以,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对于幼儿个体还是对于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
二、指导思想
1.《纲要》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
2.陈鹤琴先生理论的相关内容。
“凡是儿童能够学的而有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这一条是依据了儿童好游戏、好动的心理。儿童自己动手,就可以得到肌肉运动的快感。自己动手即是做,做了就与事物发生直接的接触,就得到直接的经验,“做”,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经验的,都要靠‘做’的”。“所以,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当让他自己做。”
据此,我们认为,幼儿园的生活习惯教育,必须瞄准幼儿最近发展目标,以适度超前,促进发展为原则开发幼儿的潜能。在目标的制定中,教师要观察分析幼儿的实际发展水平,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注意不同层次的个别引导,以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在研究中以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与观察法、个案研究法、谈话法、文献研究法、等教育方法相结合。
教育行动研究方法:是指在自然、真实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实际工作者按照一定的操作程序,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与技术,以解决教育实际问题为首要目标的一种研究模式。
观察法:在研究中,教师通过对幼儿的行为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观察,获得最直接的第一手资料,积累幼儿行为习惯的不同表现方式。个案研究法:对群体中存在心理障碍或特殊表现的某个幼儿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跟踪记录与观察分析,并加以一定的措施和手段,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谈话法:采取教师和幼儿面对面、教师和家长面对面交谈的方法,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和信息,共同配合与协作,从根本上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取得教育上的一致和统一。
文献研究法:本课题将对古今中外的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参考研究。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1.了解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了解生活习惯的培养与身心发展影响的关系。
3、通过对幼儿生活技能、策略、方法的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友爱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4、探索幼儿园一日生活中良好的生活习惯培养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促进幼儿生活习惯的提高。
5、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保持家园一致,为幼儿创设初步的生活习惯观的空间。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卫生习惯、饮食习惯、睡眠起居习惯、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需要从小处开始,从细节入手。
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
睡眠习惯包括: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
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
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
良好的生活习惯不仅使幼儿身体健康的需要,同时对幼儿良好个性的培养,以及在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全面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家长老师的培养下更容易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家长还要以身作则。从一点一滴做起,给幼儿做榜样,教育幼儿做到的家长一定要做到,以良好的生活习惯影响幼儿。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重在坚持,在各方面不断重复和练习。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家访、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哪些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家园配合,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基础上,避免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六、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1、围绕课题研究目标,学习、查阅资料,理论学习和交流活动,明确相关概念。
2、确定研究对象,对幼儿基本情况进行分析。
3、对教师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提高教师科研意识。
4、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开题讨论。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
1、方案具体化,有专人负责执行。
2、落实课题设计各种调查表格。
3、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
5、积累汇总资料,进行阶段性总结评估。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设计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水平发展水平。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
3、形成《幼儿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优秀案例、论文集。
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5、聘请专家论证、结题。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有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在不断地增值,而在人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因此,许多教育家都把少年儿童的习惯养成当成教育的第一要务,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也把习惯培养当成工作重点,抓住不放,直至习惯养成,因为他们体验习惯养成能起到一劳永逸的作用。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笔者认为,首先要打破习惯养成的神秘感。在一些人眼里,没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卓绝的努力,是不会养成好习惯的。他们害怕吃苦,害怕受挫,不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因而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久而久之,便产生出一种错觉,只有成功人士才会有良好的习惯,而一般人不配谈良好习惯的。最近笔者看过韩国人写的一篇文章,大意是其实成功并不难。文章说,成功的人在给向往成功的青少年介绍经验时,往往强调他们的成功之路如何曲折,如何艰难,使青少年望而生畏。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每天都在感受着成功,如做对了一道数学难题,想出了一个好点子。如果把这些成功感汇聚在一起,每个人都能成功,成功并不是想象的那么难。正是这篇论文,鼓舞了韩国人追求成功的斗志,才有了韩国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腾飞。我想习惯养成与追求成功具有同样的道理。只要有意识地锻炼,我们每个人都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其次,习惯的养成在于多次的重复。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过,同样的事重复72次就可形成定势。有位教师受魏书生写作文体的影响,开始每天写自命题日记,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觉得写作象吃饭穿衣一样成为一种精神需要。偶因外出没有写日记,便感到心里空落落的,抽空也要补上,还清昨日的欠帐。选准要养成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然后坚持经常性的重复,在重复中激发兴趣,学有所得,越干越想干,最后就会到了“欲罢不能”的地步,有些人坚持一辈子记日记,完全是习惯使然。
第三,良好习惯的养成越早越好。正是因为习惯具有巨大的惯性,所以良好习惯的培养越早越好。因为在不经意间,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形成一些不好的习惯,有些不良习惯无妨大碍,稍加注意即可。而有些不良习惯却是致命的,可能会影响一些人的前程甚至一生的幸福。如有的人有爱议论别人是非的习惯,经常被人找上门来,闹得心神不定,家庭不和。坏习惯一旦养成,想矫正就变得异常艰难,它会在毫无察觉的时候表现出来,令己头疼,让人生厌。如一些同志乡音很重,尽管学着说普通话,但有时一不小心,乡音便会“溜达”出来。所以要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应该制定良好习惯的养成规划。
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
成果公报
课题批准号:DYYJ2011104
课题类别:湘西自治州“十二五”教育科学研究2011年度立项课题
学科分类:基础教育
课题主持人:张雪梅
主要成员:杨春红、李丽娟、覃菊花、张梅艳、王晓军、杨珊、彭世霞、
向明淑、肖芙蓉、向小娟
一、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
1、指导思想
在《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指南》的精神指导下,深入贯彻《关于加强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施意见》从要求幼儿“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学习”的指导思想出发,以教师和家长的行为规范作表率,幼儿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为基本线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很抓落实,开创我园养成教育新局面,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2、理论基础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幼儿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良好的习惯,为未来的可持续性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素质是由遗传素质与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如果一个人每天按照一定的秩序做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并且逐步内化为相对稳定的个性化品质。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往往与其早期的成长经历有着密切的关联。素质是成长的积累,其形成经历着比较长转化过程,这种转化主要发生于日常生活的人际互动。在一定意义上,幼儿素质发展取决于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无庸置疑,素质发展的本质规定性决定了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必须定位于素养教育。而对于处在人生发展早期的幼儿来说,素质教育的焦点必须定位在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发展心理学表明,0-6岁处于行为习惯养成的敏感期,不仅容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而且易于矫正不良行为习惯。于是,“从行为习惯入手”构成了实施素质教育的逻辑起点。
国内外许多教育家都十分强调习惯培养的重要性,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一个学生生活、卫生习惯好,就有益于身体健康成长;文明礼貌习惯好,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业成绩,习惯对人的生活、学习以至事业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
1、目标
(1)通过调查,了解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分析形成这一习惯的原因。
(2)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学习习惯。
(3)探讨在幼儿园使幼儿养成良好行为的内容、途径和方法。
(4)探索出一条家园合作新路,使每一个家长都能重视幼儿良好行为的养成,并能与幼儿园实施同步教育,形成合力,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
2、内容
(1)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如何更好的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现状调查。
(2)从幼儿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两个方面进行评估与培养,结合日常保教过程进行实施,寻找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与途径。
(3)如何将研究深入到家庭教育中,使家长掌握一定的科学育儿的知识和方法,家园共有,共同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课题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1、过程
(1)准备阶段:课题酝酿,做好确立、论证等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好实验班级(小班、中班),课题组成员在园长王晓军的组织下成立了课题小组,明确了研究目标。
(2)实施阶段:以教育活动为载体,总结行为习惯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阶段。
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来源于生活,完善于生活,通过幼儿一日活动及特定活动来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习惯养成教育的基本渠道。细心观察幼儿活动表现,抓住活动中稍纵即逝的教育契机,引导和教育幼儿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写好观察记录,总结积累经验。
如: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人的事情帮着做”,“做环境保护小卫士”,“做文明礼貌的好儿童”等主题活动,有效的锻炼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了幼儿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精神,陶冶了幼儿富有爱心,乐于助人等高尚的道德情操。
在校园内开展“环保小卫士”活动,孩子们在活动场上捡垃圾,拾纸屑,维护校园环境卫生。有的班级的幼儿自制了“环保袋”,并将纸袋带回家,要求家长要用“环保袋”装东西。
家园共育,取得家长的支持,让家长成为幼儿行为教育的榜样,让家长成为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课外教师,让家长成为孩子良好行为养成的监督者。
(3)总结整理阶段:反思总结,整理结题阶段。
本阶段是结题阶段,主要是对抽样幼儿进行后测,将前后测结果比较分析,检测实验结果,汇总资料,分析总结,写出结题报告。
2、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有:调查法、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谈话法。具体如下:
(1)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现状调查。(调查法)
各种行为习惯的培养目标,课题组已在广泛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了,但因为每个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其家庭环境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所以孩子的行为现状也有所不同,为达到培养目标所要做的工作也不相同。因此,在每种行为习惯培养训练前,都有一个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调查,调查的方法主要是观察幼儿和向家长问卷调查,在调查结果分析的基础上再有所针对地进行培养。如,要了解幼儿正确进餐的情况,可以在组织幼儿吃饭时,观察幼儿的实际操作,将幼儿编上号码,按照幼儿的实际情况做好记录;还可以发问卷向家长了解情况,幼儿在家是自己吃饭,还是靠家长喂,等等。
(2)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的方法与手段。(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结合国际上完整教育思潮的理念,幼儿的学习不应该只局限于知识的掌握,要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进行知识、技能、情感等各方面的培养教育,对于年少的幼儿来说,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将来奠定基础是有尤为重要的。同样,在完整教育思潮的影响下,每一种习惯的养成也不是孤立的,它离不开幼儿一日生活的各环节,都要通过一日生活的组织来完成,也可以说是整个学习系统调整、吸收与发展的结果。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按照原有的教学安排来组织活动,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必须按照课题组的要求来进行。
(3)注意实验材料的收集与整理
教师结合实验情况和这次培训所学的科研方法,对幼儿的每种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要做好记录,如实验前、实验中、实验后的资料收集,以便今后科研成果的总结整理。
收集资料的内容包括:活动设计、教育笔记、环境创设、家园联系、幼儿作品、记录表格、档案等。
(4)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手段。(谈话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家庭教育来完成,因此,做好家长工作,使家长积极配合,是课题完成的一个前提。
⑴实验开始前,各课题组按年级召开家长会,将本项研究的目的意义、目标要求、内容等向家长做好宣传,取得家长的认可和支持;并就幼儿的各种行为现状通过问卷向家长进行调查,结合观察所得到的幼儿初入园的表现,制定出研究进度安排。
⑵实验过程中,结合实验的进度,将每一类行为习惯的目标要求、为什么这样做和正确的做法以书面形式分阶段发给家长,将需要家长配合的具体要求写清楚,让家长在家中进行指导,并要求家长将幼儿在家中的表现如实做好记录,及时向教师反馈,与教师沟通,相互配合。在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利用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家园联系册等向家长介绍实验的进展情况。
⑶每一学期实验结束时,组织幼儿表演、操作、竞赛、展览等活动,向家长汇报实验成果,以取得家长在以后的工作中的合作。
四、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幼儿许多良好习惯已经形成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我们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通过研究前后问卷的测查统计分析,教师的观察以及家长的反馈结果显示:我园幼儿已基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能安静的倾听别人的讲述,能积极回答问题;游戏时能遵守游戏规则,会主动整理游戏材料;好奇心强,有一定求知欲,有学习兴趣,能主动探索;爱阅读图书,掌握基本阅读方法,书写姿势正确。
在生活卫生习惯方面:幼儿能独立进餐入厕;午睡会穿脱衣服;会正确地洗手,知道不能随地吐痰,不乱丢垃圾;个人卫生习惯良好;能做到勤洗头,洗澡,勤剪指甲,勤换衣服等。
在社会行为习惯方面:幼儿讲礼貌,能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爱劳动,愿意与别人交往、分享;爱护班级的公共财产,遵守基本社会道德,遵守交通规则等。
2、积累了大量的、有价值的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观察记录、活动方案、教育随笔、经验总等,为进一步开展此项研究提供宝贵经验。
3、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肯定的说,幼儿园的教育首先是养成教育。这一点,是我们在研究中明显感悟到的,提出来与同行分享。同时建议专家学者在设置幼儿园教育目标时,可以考虑以“养成教育”为主线,形成系统化的目标体系,以便从事教育实践工作者应用。
4、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幼儿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教师们从中受益匪浅,为了搞好这次课题的研究,她们牺牲了大量的休息时间,看书找资料,记笔记,提高了每个人的理论水平,通过参与课题实验,全体实验教师深刻认识到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树立了“为幼儿一生的学习和发展负责”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并将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一日活动的始终。
五、研究成果推广的范围及社会效益
通过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研究,我们发现许多幼儿的行为习惯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能坚持文明礼貌用语,能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在街上遇到熟人能主动问好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有效地与家长进行了沟通,让家长们走进幼儿园,了解我们的培养目标,有的放矢地配合我们的工作,在各种亲子活动中体验到我们的工作辛苦,取得了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有效利用了家长资源,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该课题研究从幼儿行为训练入手开展“幼儿行为习惯教育”,探索并总结了学前儿童习惯养成教育的目标、内容与方法,符合学前儿童品德行为习惯发展的规律与特点,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该研究领域尚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
1、本课题的范围较广,涉及的层面较多,还需在理论上进一步提升,提高研究的理论高度,这样有助于课题在更高层面展开研究。
2、该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有相当的理论知识积累,虽然我们的教师也在努力通过各种学习提高自己,但还和研究型的教师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需要继续学习提高。
3、对比班与实验班的前后测没有进行比较,本研究缺少了横向比较环节,因此研究的效度受到一定影响。
4、教师观察过程中的标准不尽相同,对观测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5、不同年龄幼儿行为规范的探讨,由于比较复杂,没有展开研究;
以上这些有待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成就孩子美好将来
每一位家长都和老师一样,对孩子心里都充满了期待,都期待孩子将来能有一个美好的将来。因此,要加强学校一日常规及行为习惯方面的培养,为孩子今后的学习生活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会成就孩子美好将来。
1、注重仪表,统一着装。
着装是孩子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方面,得体的穿着不仅可以反映良好的精神面貌,而且可以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使我们有一个好的心情的去面对一天的学习和生活。因此,各位家长应让您的孩子注重仪表,养成良好的穿着习惯。我们学校也特别重视孩子穿着习惯的培养,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互相攀比的心理,学校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入学,对于校服的穿戴,也做了统一的要求。每位同学分别有夏季、春秋季和冬季三款校服。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如果今天我的着装很得体很精神那么我们一天的精神和信心就有了保证,反之,就会适得其反。所以着装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家长往往会忽视孩子着装的重要,有的孩子穿着不得体或陈旧的校服,这样孩子自身的信心就会遭到打击。另外,家长还需注意培养孩子讲卫生、爱整洁的好习惯。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培养学生卫生、文明的用餐习惯,例如,饭前饭后洗手,吃完饭后擦嘴,抓紧用餐时间,不要因为说话而耽误用餐时间以及用餐的姿势等等都需要家长的配合教育。另外,家长可给孩子准备一包纸巾在书包里,以便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
3、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小学的作息时间紧密、严格,因此,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让您的孩子做一个守时的人。做到每天按时到校上课,每天应养成按时做作业、按时睡觉的好习惯,使一天的生活富有规律,保证有充足的体力和精力来面对小学生活。
4、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应共同培养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带危险的物品、不带玩具到学校玩,不玩危险的游戏等等。为了确保孩子在校的安全,我校杜绝一切陌生人进入学校。所以,学校将为每个家庭办理一张家长指导证,如果您临时有事需要进入校园请家长务必带好指导证进校。
5、积极参加学校里的各项活动。
学校的活动丰富多彩,家长应让孩子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树立团队意识。社会实践就是我们学校的一大特色。主要利用周六上午的时间组织学生体验生活,因此,不要在这个时间给您的孩子做其它安排。周天,学校还为孩子们开设了各类兴趣特长课让孩子们掌握一技之长,为今后的发展提供了学习、锻炼的机会。所以家长无需担心孩子特长发展的规划,在学校就可以得到系统完整的培养。
6、学会必需的生活技能。
开学前,家长要指导孩子穿脱衣服,系鞋带。学校每天中午午休结束后,都是由自己整理内务,因此,请指导您的孩子折叠毯子。此外,让您的孩子记住父母的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工作单位,学会遇到困难寻求帮助等。
7、及时了解孩子的成长情况。
开学前应给您的孩子准备好必需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做到方便实用,切忌不要买高档化、玩具化的文具,尽量购买普通实用的文具。家长下班后要多与孩子交流在校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学校为每位同学准备了一本成长手册,以便家、校配合,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所以,每周五会让孩子带回家,家长可通过手册了解孩子在校的一周情况,请家长们每周及时翻阅并对孩子在家的情况或其他的问题进行反馈,做到每周一记录,每月一评价,每学期一总评。
总之,培养新生良好的习惯是一个长期、艰巨、细致的工作,希望为了孩子美好的明天,你我携手共勉。最后,祝新同学们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给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指导孩子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要重视孩子的提问,认真地回答孩子的问题,鼓励孩子在学习时多思考,多提出疑问,不要读死书,并且指导孩子去寻找问题的答案。要教会孩子正确看待造成自己失败的原因,家长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分析遇到的问题,教孩子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身边的事物,抓住问题的关键。家长们除了教孩子正确分析和理解造成挫折的原因外,也要帮孩子做应付困境的心理准备。
指导孩子养成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对于那些没有时间观念的孩子,父母可以在与他们协商后制订一份科学合理的时间安排表,并且设置一定的奖惩措施,促使孩子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培养他们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平时注意孩子的爱好。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使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
指导孩子养成工整书写的习惯,减少对电脑等外物的依赖。谨防孩子的责任转离。父母在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时应该把书写练习当做孩子的一个专门课程,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训练。例如指导孩子学会正确的坐姿、握笔的姿势,告诉孩子一些基本的书法知识,例如字的基本构成、笔画顺序和字间距的问题等。对于孩子错误的书写姿势,父母应该及时纠正,如果有条件,可以送孩子去书法班练习一下,同时父母应随时对他们的书写习惯进行监督。
培养孩子认真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及时吸收和积累所学的知识。父母应该指导孩子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写作业时应该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更不能在未完成作业时邀请同学或者朋友来家里玩;写作业时应该认真进行思考,对于自己不懂的地方不能蒙混过关,要及时向父母请教;写作业时态度要端正,书写要工整。如果孩子表现了出抄袭之类的现象时,家长要坚决地告诉他们,按时完成作业是他们自己的事,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完成作业,产生的后果应由他们本人承担。
指导孩子养成多阅读的好习惯,不断扩展孩子的知识面。阅读可以使孩子增长见识,体会到书中文字的魅力,引起孩子内心的共鸣,是一种使知识与精神双丰收的良好学习习惯。父母平时应该以身作则,尽量多读书看报,尽量不要在孩子作业时看电视和玩电脑,让孩子从小养成爱阅读的习惯。同时父母还应该多引导、督促孩子去阅读各种有益的课外书籍,增长孩子的见识,丰富孩子的知识面。
合理的教育孩子,绝对不能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拒绝儿童的要求,可能会引发儿童的一系列行为。所以父母从一开始其就要坚持住,绝对不向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妥协,要把握好自己的立场,千万不能认为,只有这一个孩子,就让着它。拒绝儿童的不合理要求的方式要尽量委婉,尽量给孩子讲道理,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来表达;有的家长知道不能答应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但却采用了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加以拒绝,甚至对儿童体罚,这样也是不合适的。
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幼儿园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同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理自理能力。
实践出真知,我们知道: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于是,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使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的教育方针和管理措施,设计有趣的“亲子活动”,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参与,体验幼儿活动的乐趣;组织“家庭郊游活动”,享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家庭的温暖;并且充分利用“家园互动栏”宣传育儿经验和知识以及班级近期概况;还通过《家园共育册》使家长和教师能更及时、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适时、适地、适当地普及幼教知识,积极主动地培养家长参与教育的信心,提高家长的幼教水平,激发家长对孩子的有益的爱心和表现感,赢得家长对幼儿园的信任与支持,从而优化幼儿的成长环境,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家园共育,共同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我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
六个大人带一个孩子,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孩子在入园前全是大人喂饭,并且有的孩子还喜欢含饭,咀嚼吞咽能力明显较差,因此我采取了几个措施。
1、向家长宣传使孩子独立进餐对孩子动作发展和促进其智力发展的重要性,以取得家长的自觉配合与支持。
2、教师以幼儿可接受的方式,如讲故事、情境表演、看图片以及心理激励等方式鼓励幼儿养成独立进餐的良好习惯。
3、邀请家长参观孩子的进餐情况,请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和班上的幼儿作比较,了解孩子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和老师共同商议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我班幼儿韩依婷小朋友,父母是个体户,平时非常忙,没太多时间关心孩子。因此,韩依婷在进餐时较偏食,经常要老师喂饭。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并商讨对孩子的教育措施。出乎意料,家长对我们的个别谈话毫不在意。我们采取各种办法让孩子把饭吃完,却得到家长的一盆冷水:“孩子不肯吃就不要给他吃了。”难道就让孩子这样下去?不,教育好孩子是我们的责任。于是,我们采用了“牛皮糖”式的家访,一次次“缠住”家长,进行沟通,用真情来打动他们,使他们抽出时间观看了全班幼儿的进餐情况,并了解独立进餐、不偏食才能使孩子健康成长。而在平时教育中,让孩子明白“不自己动手吃饭,挑食会长得难看、不健康”。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家长的配合,孩子的偏食习惯改正了,还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吃饭了呢。
二、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
刚入园时,孩子们总是带零食到班上吃,果壳、包装纸随手扔满地,洗了手从不关好水龙头,用完的毛巾也不放回挂钩,玩过后的积木遍地狼藉……针对这一系列状况,我们是这样做的:
1、召开家长会,请求家长配合,在家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学会收拾自己的东西,把物品整理归类。
2、举办“郊游”活动,组织全班幼儿和家长出游、野餐。在活动中,鼓励孩子自己走,自己背自己的用品,锻炼孩子的体力和毅力。野餐后,激励所有的家庭把用餐后的垃圾整理干净,比比哪些家庭最能干。
3、在班上,开展“宝贵的水”,布置“玩具的家”等一系列活动,使孩子们养成不浪费、讲卫生、有条理的好习惯。
像我班的谭芊芊小朋友,因身体素质较弱,从来都是出门要抱,什么事也不动手去做。通过教师的知识宣传,亲子郊游活动,家长们意识到了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于是积极配合班上的老师。现在,谭芊芊小朋友身体比以往更健康了,在班上还积极为集体服务——摆茶杯、发点心,帮助其他小朋友一起整理玩具……她做得可开心了。
三、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钟芳华还说过这样一句话:“倾听习惯的好坏是孩子将来学习好坏的关键。”纲要也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班上的幼儿开展活动时,气氛非常活跃,部分活泼好学的孩子发言非常积极,一个个都迫不及待地想把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说给大家听。而在别人讲述时总是不时打断,常常使活动中断。而部分自信心不足的幼儿就难以有机会完整地表述自己的看法。该如何扭转这种局面呢?我设计了一系列活动。
1、首先争取家长配合。我设计了“记录法”,让孩子在幼儿园学会的儿歌、故事在回家时讲述给家长听,并请家长记录下来第二天与老师交流。通过记录法,让所有的孩子都有机会表达自己所了解的知识,并且又使知识得到一个适当的反馈。
2、利用“家长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班上观摩孩子的一日活动,让家长观察到孩子在园的行为,以便在家里进行配合教育,还可以请家长当“老师”,让幼儿体会“妈妈”老师在活动时,大家不尊重老师时的感受。
3、亲身体验法。班上开展活动时,让最不能安静倾听的幼儿在发言时,故意让其他人打断他的话,使孩子亲身体验到不被他人尊重的滋味。
四、家园共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
1、设立班级“图书角”,要求幼儿爱护图书,轻拿轻放,挑选自己喜欢的图书,安静阅读。
2、请家长多带孩子到书店看书,感受安静阅读的气氛,产生爱书、惜书的情感。
以上一系列的家园共育活动的开展,使家长有机会参与到各种各样的活动中和活动中的各个不同环节里去。在活动中,家长不仅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且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其主人翁意识得以焕发,真正成了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和教师的良师益友,并且真正使幼儿的行为习惯得到良好发展,更有效地促进了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