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个在家就能做的物理小实验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生活趣味小实验

  一、瓶内吹气球

  思考:瓶内吹起的气球,为什么松开气球口,气球不会变小

  材料:大口玻璃瓶,吸管两根:红色和绿色、气球一个、气筒

  操作:

  1、用改锥事先在瓶盖上打两个孔,在孔上插上两根吸管:红色和绿色

  2、在红色的吸管上扎上一个气球

  3、将瓶盖盖在瓶口上

  4、用气筒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5、将红色吸管放开气球立刻变小

  6、用气筒再打红吸管处将气球打大

  7、迅速捏紧红吸管和绿吸管两个管口

  8、放开红色吸管口,气球没有变小

  讲解:当红色吸管松开时,由于气球的橡皮膜收缩,气球也开始收缩。可是气球体积缩小后,瓶内其他部分的空气体积就扩大了,而绿管是封闭的,结果瓶内空气压力要降低——甚至低于气球内的压力,这时气球不会再继续缩小了。

  二、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思考:你会用一个小杯子轻轻倒扣在气球球面上,然后把气球吸起来吗

  材料:气球1~2个、塑料杯1~2个、暖水瓶1个、热水少许

  流程:

  1、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

  2、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

  3、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

  4、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

  5、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

  说明:

  1、杯子直接倒扣在气球上,是无法把气球吸起来的。

  2、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三、会吹泡泡的瓶子

  思考:你知道瓶子是怎样吹泡泡的吗

  材料:饮料瓶1个、冷热水各1杯、彩色水一杯、大盘子1个、橡皮泥1块、吸管若干

  操作:

  1将吸管逐一连接,形成长管(连接口用胶带封好)。

  2将吸管放入瓶中,并用橡皮泥密封住瓶口,然后把瓶子放置在盘子中。

  3弯曲吸管,使吸管另一端进入有色水的玻璃杯中。

  4向瓶子壁上浇热水,杯子中的吸管会排放大量气泡。

  5向瓶子壁上浇冷水。

  6玻璃杯中的水会经过吸管流入瓶中。

  讲解:

  1因为塑料瓶很薄,于是热可以穿过瓶壁,进入瓶子中的空气里。

  2瓶子中的空气受热后会膨胀。

  3水中的气泡就是空气膨胀时,被挤出瓶子的空气。

  4瓶子中的空气遇冷时收缩。

  5瓶子中的空气收缩时,水便占据了剩余的空间。

  四、飞行的塑料袋

  思考:在没有风吹的情况下,塑料袋为什么会在天上飞行

  材料:塑料袋(轻便的)、吹风机1个

  操作:

  1.打开塑料袋,倒置。将吹风机伸入塑料袋,并打开热气开关。

  2.几秒钟后,关闭吹风机并拿开。

  3.松开手,塑料袋会飘起来。

  讲解:

  1.热气轻,向上升,使塑料袋也向上升。

  2.热能使物体飞起来,因为热气是上升的。当空气受热并且上升时,热气便通过“对流”向上运动。从取暖器散发的热温暖整个房间,也是借助于“对流”。

  五、云的形成

  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

  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1块、玻璃瓶(带可旋转盖)

  操作:

  1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将吸管周围密封。

  2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

  3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

  4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

  5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

  6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

  7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

  讲解:

  1、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

  2、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

  3、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六、帕斯卡桶裂

  思考:塑料瓶侧壁划上几条刀痕后再装满水,水为什么水不会从刀痕处流出来

  材料:塑料瓶一个、刀子一把、橡皮筋一根、漏斗一个、吸管、橡皮泥

  操作:

  1、拿一塑料瓶,在其侧壁用刀子平行于侧壁划几条刀痕(要将侧壁划透),再用橡皮筋将这个塑料瓶在刀痕处拦腰箍紧.在塑料瓶盖上穿入一段吸管,用橡皮泥密封.

  2、取一漏斗与吸管相接

  3、手持漏斗与瓶口相对齐,然后往漏斗内注水,使塑料瓶和漏斗装满水为止,此时塑料瓶的刀痕处不出水.将漏斗举高,就可见刀痕处有水流出来.

  讲解:一个容器里的液体,对容器底部(或侧壁)产生的压力,可以远大于液体自身的重量

  七、烧不断的棉线

  思考:为什么棉线烧不断

  材料:棉线一根、清水一杯、食盐、筷子、火柴

  操作:

  1、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

  3、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

  4、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讲解: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八、大力士——纸

  思考:你能想象一张纸能够举起一本书吗?你知道怎样才能做到吗

  材料:纸、胶带、1本书

  操作:

  1.把纸放在两本并排分开放的书上,使纸的中间部分悬空。把一本书放在纸的悬空处。

  2.把纸卷成一个纸卷,用胶带粘好纸的边缘处。

  3.把纸卷立起来,并在上面放一本书。

  4.思考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

  讲解:

  1.一张纸能承受多大的压力,主要取决于纸张受力时的弯矩。弯矩即纸张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的点之间的距离。弯矩越大,纸张承受的力越大,反之越小。

  2.直接把重物放在纸上,则纸的受力点和受反作用力点几乎在同一位置上。因此弯矩小,所承受的力就小。

  3.把重物放在竖直的纸卷上,纸的弯矩较大,因此承受的力较多。

  创造:

  想一想,把纸还可以折成哪些形状,以便承担压力。

  九、再现指纹

  思考:用手指肚在纸上用力按一下,看一看纸上什么痕迹也没有留下,怎样才能看见你留下的指纹

  材料:碘酒、剪好的易拉罐小盒、蜡烛、白纸、火柴

  操作:

  1、在白纸上印上指纹。

  2、看一看白纸上并没有指纹的印迹。

  3、用少量碘酒放进铁盒里。

  4、点燃蜡烛,使碘酒在蜡烛上方加热(一直加热到碘酒变干,有紫红色蒸气放出时),将印有指纹一面的白纸对着蒸气。

  5、过一会儿,纸上就显现出浅色的指纹。

  讲解:

  1、纸上为什么会显出指纹来呢?原来,人的皮肤表面总有些油脂,对皮肤起保护作用,皮肤表面的指纹是凸凹不平的,低的地方油脂多一些,高的地方油脂就少些,手指肚按到纸上,油脂就被纸吸收,油脂在纸上分布也同样是不均匀的,但和指纹上油脂分布情况相同。

  2、碘酒受热时会变成气体,气体受冷时又会直接变成固体,它在油脂里极易溶解,于是纸上就出现颜色深浅不一的指纹。

  十、有孔纸片托水

  思考:有孔的纸为什么能拖住水

  材料:瓶子一个、大头针一个、纸片一张,有色水一满杯

  操作:

  1、在空瓶内盛满有色水。

  2、用大头针在白纸上扎许多孔。

  3、把有孔纸片盖住瓶口。

  4、用手压着纸片,将瓶倒转,使瓶口朝下。

  5、将手轻轻移开,纸片纹丝不动地盖住瓶口,而且水也未从孔中流出来。

  讲解:

  薄纸片能托起瓶中的水,是因为大气压强作用于纸片上,产生了向上的托力。小孔不会漏出水来,是因为水有表面张力,水在纸的表面形成水的薄膜,使水不会漏出来。这如同布做的雨伞,布虽然有很多小孔,仍然不会漏雨一样。

  十一、蜡烛吹不灭

  思考:用力吹燃烧的蜡烛,却怎么也吹不灭。你知道怎样做到这一点吗

  材料:1根蜡烛、火柴、1个小漏斗、1个平盘

  操作:

  1.点燃蜡烛,并固定在平盘上。

  2.使漏斗的宽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小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3.使漏斗的小口正对着蜡烛的火焰,从漏斗的宽口对着火焰用力吹气。

  讲解:

  1.这样吹气时,火苗将斜向漏斗的宽口端,并不容易被吹灭。如果从漏斗的宽口端吹气,蜡烛将很容易被熄灭。

  2.吹出的气体从细口到宽口时,逐渐疏散,气压减弱。这时,漏斗宽口周围的气体由于气压较强,将涌入漏斗的宽口内。因此,蜡烛的火焰也会涌向漏斗的宽口处。

  十二、瓶子瘪了

  思考:你能不用手,把塑料瓶子弄瘪吗

  材料:水杯2个、温开水1杯、矿泉水瓶1个

  操作:

  1.将温开水到入瓶子,用手摸摸瓶子,是否感觉到热。

  2.把瓶子中的温开水再倒出来,并迅速盖紧瓶子盖。

  3.观察瓶子慢慢的瘪了。

  讲解:

  1.加热瓶子里的空气,使它压力降低。

  2.由于瓶子外的空气比瓶子内的空气压力大,所以把瓶子压瘪了。

  创造:

  如果瓶子里气体的压力比瓶子外空气的压力大,瓶子会变成生么样子

  候补实验(两个)

  一、漂浮的针

  思考:针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

  材料:一碗水、针、叉子、液体清洁剂

  操作:

  1、在杯子里倒一杯清水

  2、用一个叉子,小心地把一根针放到水的表面

  2、慢慢地移出叉子,针将会浮在水面上

  3、向水里滴一滴清洁剂,针就沉下去了

  讲解:

  1、是水的表面张力支撑住了针,使之不会沉下。表面张力是水分子形成的内聚性的连接。这种内聚性的连接是由于某一部分的分子被吸引到一起,分子间相互挤压,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被称做表面张力,它可以托住原本应该沉下的物体。

  2、清洁剂降低了表面张力,针就浮不住了。

  二、会吃鸡蛋的瓶子

  思考:为什么,鸡蛋能从比自己小的瓶子口进去

  材料:熟鸡蛋1个、细口瓶1个、纸片若干、火柴1盒

  操作:

  1、熟蛋剥去蛋壳。

  2、将纸片撕成长条状。

  3、将纸条点燃后仍到瓶子中。

  4、等火一熄,立刻把鸡蛋扣到瓶口,并立即将手移开。

  讲解:

  1、纸片刚烧过时,瓶子是热热的。

  2、鸡蛋扣在瓶口后,瓶子内的温度渐渐降低,瓶内的压力变小,瓶子外的压力大,就会把鸡蛋挤压到瓶子内。

  创造:当瓶子中气体的压力大于瓶子外面的压力时,瓶子会发生什么变化

30个在家就能做的物理小实验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我们先准备好磁铁、钢针、剪刀、纸、水、透明的小碗。之后,实验就可以开始了。

  先把磁铁的一端在钢针上摩擦20-30次,让钢针有磁力,接着在碗里倒上水,然后用剪刀把一张轻便的纸剪成一个长3厘米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放在水面上,使它浮起,然后在三角形上轻轻地放上钢针,最后静静地等待变化。

  后来,钢针在水上转了几下后,便指向了右边。老师告诉我,我做的是一个成功的指南针。因为磁铁有方向,钢针被摩擦后,带上了磁性,所以它也有了方向,就能辨别南北。

  动动双手,就可以制造小发明。

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实验名称: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实验器材:气球.热水(约70℃).杯子.细线.

  原理:大气压的大小不同。

  过程: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因为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实验名称:能抓住气球的杯子

  实验器材:气球.热水(约70℃).杯子.细线.

  原理:大气压的大小不同。

  过程:对气球吹气并且绑好,将热水(约70℃)倒入杯中约多半杯,热水在杯中停留20秒后,把水倒出来,立即将杯口紧密地倒扣在气球上,轻轻把杯子连同气球一块提起。因为用热水处理过的杯子,因为杯子内的空气渐渐冷却,压力变小,因此可以把气球吸起来。

  实验名称:自己会走路的杯子

  实验器材:玻璃板.玻璃杯.蜡烛.水.火柴。

  原理:大气压的作用与重力。

  过程:用一块玻璃板,放在水里浸一下,玻璃一头放在桌子上,另一头用几本书垫起来(高度约5厘米),拿一个玻璃杯,杯口沾些水,倒扣在玻璃板上,用点燃的蜡烛去烧杯子的底部,玻璃杯会自己缓缓地向下走去。原因是当烛火烧杯底时,杯内的空气渐渐变热膨胀,要往外挤,但是,杯口是倒扣着的,又有一层水将杯口封闭,热空气跑不出来,只能把杯子顶起一点儿,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就自己下滑了。

  实验名称:烧不断的棉线

  实验器材:杯清水.食盐.棉线.火柴。

  原理:盐不能燃烧。

  过程:在一杯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盐,并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将晾干后的棉线用手提起,点燃一根火柴去烧棉线。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盐是不能燃烧的,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所以,我们看到的是烧不断的棉线。

  实验名称:两张纸为什么会向一起靠拢

  实验器材:两根筷子.两张纸.

  原理:两纸中间气流速度快压强小,而它们外侧压强大,所以会由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靠拢。

  过程取两根筷子,分别把两张纸的一端固定到它们上面,手拿筷子让两张纸自然下垂,间距10厘米左右,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两张纸会向一起靠拢.(理由:两纸中间气流速度快压强小,而它们外侧压强大,所以会由压强大的地方向压强小的地方靠拢)

  实验名称:为什么不会洒出

  实验器材:烧杯.水.纸板。

  原理:大气压强的作用。

  过程:杯中倒入半杯水,上面用纸盖住。用手掌压住纸把杯子翻转过来,注意不让杯中的水洒出来。放开手,杯中的水也好,纸也好,都不会掉下来。即使水中放入一些木螺丝之类的小东西也没有关系。

  实验名称:为水是液体也能发生静电感应吗

  实验器材:毛皮.水.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笔杆)。

  原理:静电感应。

  过程:把家用自来水开关调到有一股细流,把与毛皮摩擦过和塑料棒(或塑料梳子、笔杆),接近此细流,会清楚看到水流向塑料棒的方向弯曲。

  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

  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家庭化学小实验

小学生法制课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