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二年级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成语故事大全:囫囵吞枣

  有个人曾经对人们说:“吃一点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但是吃多了,会伤脾的;枣呢,正好与之相反,虽然可以健脾,但吃多了会对牙齿有害。”听的人中一个人听了,想了想,说:“吃梨时,只嚼不咽,还会伤脾吗?吃枣时,我不嚼,一口吞下去,这不就可以保护牙齿了吗?”另一个年轻人听他这么一说,就想开个玩笑:“你这不是囫囵吞下枣吗?”周围在场的人都笑了。

  读后:我们学习知识时不能囫囵吞枣,首先把要学的知识理解清楚,然后再认真去掌握它。如果学知识只是笼统地学,就不会学到真正的知识。

成语故事二年级

成语故事:画蛇添足

  【拼音】:huàshétiānzú

  【解释】: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战国时楚国有位管祠堂的人,在祭祀后把酒分给底下办事的人,但酒不够分,于是他们想出一个办法来:大家在地上画蛇,画得最快的人就可以喝酒。

  其中一人画得最快,正打算拿酒来喝,因见其它人还未画好,他就再为蛇添上脚,此时另一人刚好画好了,便从他的手上把酒抢过来,并说:“蛇本来没有脚,你为甚么要为它添上脚呢?”说完就把酒喝掉了。

语文成语故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东汉时,汉明帝召见班超,派他到新疆去,和鄯(shàn)善王交朋友。班超带着一队人马,不怕山高路远,一路跋涉而去。他们千里迢迢,来到了新疆。鄯善王听说班超出使西域,亲自出城迎候。东道主把班超奉为上宾。班超向主人说明来意,鄯善王很高兴。

  过了几天,匈奴也派使者来和鄯善王联络感情。鄯善王热情款待他们。匈奴人在主人面前,说了东汉许多坏话。鄯善王顿时黯然神伤,心绪不安。第二天,他拒不接见班超,态度十分冷淡,甚至派兵监视班超。班超立刻召集同来的36人商量对策。班超说:“只有除掉匈奴使者才能消除主人的疑虑,两国和好。”可是班超他们人马不多,而匈奴兵强马壮,防守又严密。

  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天深夜,班超带了士兵潜到匈奴营地。他们兵分两路,一路拿着战鼓躲在营地后面,一路手执弓箭刀枪埋伏在营地两旁。他们一面放火烧帐篷,一面击鼓呐喊。匈奴人大乱,结果全被大火烧死,乱箭射死。

  鄯善王明白真相后,便和班超言归于好。

  这个成语说,不进老虎洞,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悲痛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太宗的话演变而来。这个成语意思是广泛地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白事情的真相,作出正确的判断,只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不了解真相,得出错误的结论。告诫人们办事要广泛听取意见,不要听信于一人,才能把事情办好。

适合小学二年级学生看的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七国争霸。七国之中,又以秦国实力。政治家们看到天下纷争不已,就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派是以苏秦为的“合纵”派,主张六国联合起来抗秦。另一派是以张仪为首的“连横”派,主张由秦国统一天下。

  张仪是秦国的着名大臣,一次奉了秦王旨意,劝说魏国与秦国联合起来,对付其他五国。

  他见了魏王,说道:“魏国的地理条件非常不好,处于七国之间,打起仗来不能守住城池,这是致命的弱点。

  “贵国如果联合南方的楚国而不联合齐国,齐国就会很生气,从魏国的东面打来;如果联合齐国而不联合赵国,赵国也不是好惹的,会在北面挑衅闹事;如果不与韩国联合,韩军会频繁地从西面进攻;如果不与楚国搞好关系,楚国的军队则会从南面发起势不可当的进攻。

  “稍有不慎,战争就会降临到魏国头上,一点儿安全保障都没有,这就是我所说的四分五裂的形势啊!”

  听了张仪的话,魏王觉得自己联合五国抗秦真是失策,原来这五国都是自己的劲敌呀。于是,魏王向张仪请教,自己身处乱世之中,用什么方法才能保住国土。张仪笑了一下,劝魏王与秦国联合。因为秦国在七国之中最为强大,联合秦国,其他诸侯国因为害怕秦国,一定不敢轻易侵犯魏国。这样一来,魏国的安全就有保障了。

  魏王听信了张仪的话,终于依附了秦国,结果却整天为秦国的利益南征北战,耗尽了国力。

偏听偏信二年级成语故事

  【注音】piān tīng piāng xìn

  【成语故事】唐太宗李世民任命魏征做宰相,他问魏征怎样才能成为贤明皇帝。魏征说尧舜善于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所以就贤明,能保住天下;他又说秦二世、梁武帝和隋炀帝偏听偏信,不去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就亡国。唐玄宗认为言之有理。

  【出处】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汉·王符《潜夫论·明暗》

  【解释】偏面地听了一方面的话就信以为真。多指处理事情的态度不公正。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处事的态度

  【相近词】偏信偏听

  【相反词】兼听则明

  ◎ 沧县工商局某些领导干部不深入调查,偏听偏信,对庞振江采取了一系列的错误做法:一是无理吊销执照、拿走股金账。

  ◎ 你这偏听偏信的聋子的耳朵。

适合二年级的成语故事

  指鹿为马

  秦二世时,丞相赵高野心勃勃,日夜盘算着要篡夺皇位。可朝中大臣有多少人能听他摆布,有多少人反对他,他心中没底。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准备试一试自己的威信,同时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对他的人。  一天上朝时,赵高让人牵来一只鹿,满脸堆笑地对秦二世说:“陛下,我献给您一匹好马。”秦二世一看,心想:这哪里是马,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着对赵高说:“丞相搞错了,这里一只鹿,你怎么说是马呢?”赵高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请陛下看清楚,这的确是一匹千里马。”秦二世又看了看那只鹿,将信将疑地说:“马的头上怎么会长角呢?”赵高一转身,用手指着众大臣,大声说:“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话,可以问问众位大臣。”  大臣们都被赵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这个赵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马这不是明摆着吗!当看到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赵高脸上露出阴险的笑容,两只眼睛骨碌碌轮流地盯着每个人的时候,大臣们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胆小又有正义感的人都低下头,不敢说话,因为说假话,对不起自己的良心,说真话又怕日后被赵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坚持认为是说明书而不是马。还有一些平时就紧跟赵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拥护赵高的说法,对皇上说,“这确是一匹千里马!”  事后,赵高通过各种手段把那些不顺从自己的正直大臣纷纷治罪,甚至满门抄斩。 故事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成语“指鹿为马”比喻故意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二年级古代成语故事

  从前有个贾人,在河南办了一批货,取水路贩往外地销售。船在河中顺风行驶,忽然浓云密布,狂风骤起,大雨倾盆,河水陡涨。贾人走出船舱查看货物,一股大浪袭向船头,把贾人拍落水中。贾人在水中挣扎呼喊:“救命呀!”

  一个渔夫听到喊声,急急忙忙把船摇过来救人。贾人看到渔夫,大声喊道:“快来救我,我给你一百两白银。”

  渔夫把贾人救起来,送进船舱,贾人换好了衣服,拿出十两银子送给渔夫,说:“拿去吧,这十两银子够你辛苦半年了。”

  渔夫不接银子,看着贾人说:“刚才你在水中许诺说给一百两银子,而不是十两。”

  贾人满脸不高兴地说:“你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鱼能挣几文钱?现在一下子捞了十两银子,不少了。”

  渔夫说:“事是这么回事,理却不是这个理。你刚才不许诺给一百两银子,我也会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说给一百两,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贾人摇摇头,踱进船舱,不再理会渔夫,渔夫长长叹口气,回到渔船。

  一年后,贾人又办了批货,碰巧在河中与渔夫相遇。两个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贾人说:“我给了你十两银子,你为什么不用来当本钱,做点小生意,何苦风里雨里挣这份辛苦钱?”

  渔夫来不及答话,贾人的船触上礁石,船舱进水,船渐渐下沉。贾人急得团团转,大声对渔夫说:“快来救我,这次我给你三百两银子,保证不失信。”

  渔夫摇橹从贾人旁边划过去,回头不紧不慢地说:“喊信得过你的人来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银子,可也不救你这种无信无义人的命。”

  很快,贾人随着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少儿成语故事见利忘义

  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对娘家的人封王封侯,排斥异己,诛杀功臣。不久,吕后也死了,她在遗诏中指定内侄吕产为相国,吕禄统领京都禁卫军。吕氏家族掌权,激起一批功臣不满,太尉周勃与丞相陈平密议对策。他们巧使妙计,把吕党要人郦寄争取过来,由他去说服吕禄,把兵权还给周勃。

  这时,大将军灌婴联合齐王刘襄等刘家军,回京师欲诛吕氏家族。郦寄与吕禄本是知交,吕禄听了郦寄的话,终于把北军归周勃指挥。前相国曹参的儿子曹窋(zhu)又配合朱虚侯刘章控制了南军,在未央宫杀死了吕产。其余吕氏大官,也都被周勃派人抓获,一一斩首。吕氏势力全被消灭后,周勃、陈平等大臣迎立代王刘恒为帝,就是汉文帝。在诛吕这场斗争中,郦寄也出了力,所以袭父爵为曲周侯,但舆论说他出卖朋友。

  《汉书》记载说:“夫卖友者,谓见利而忘义也。”作者班固认为郦寄不属于“见利忘义”。

  成语“见利忘义”,指看到有利可图就忘掉了道义。

成语故事

  你听,从蓝精灵教室里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他们在干什么呢?他们是在成语接龙? 还是在看球赛? 哦,原来这里是在进行“看图猜成语” 的游戏呢! 快来看看吧!

  最有意思的一幅图是画了一堆书,在旁边写了一个数---14。我们都迷惑不解了,书和14怎么能成一个成语呢? 张老师引导我们,说:“书的英语是怎么说的?” 我们齐声说:“Book!” 还有人说太简单了,可是关于这样的一个成语,我们还是摸不着头脑。最后,张老师只好给我们看了答案,答案是“不可一世”,我们这才知道“Book”和“不可”是一个音,“14”和“一世”是同音,所以才是“不可一世”啊!

  猜成语的游戏在我们的欢声笑语中持续了一节课,这次的看图猜成语不仅好玩,我还学到了许多成语,真有趣啊!

二年级成语故事

  楚囚对泣

  刘聪,匈奴人,他年轻时常游历于洛阳京城,广结名士、豪杰,被新兴太守郭颐辟为主簿,这是刘聪政治生涯的开端,后成为十六国时汉国的国君。

  公元311年,刘聪派刘曜(yào)率兵攻打洛阳。破城后,将怀帝俘到平阳。刘聪在宴会中侮辱怀帝,晋朝的旧臣痛哭,刘聪为此把他杀死。怀帝死后,他的侄子司马邺即位,史称晋愍帝。但愍帝舒服日子过得也不长。公元316年,刘曜率军攻占长安,将愍帝杀死,灭了西晋。

  第二年,流亡到江南的琅邪王司马睿,在大臣王导的主谋下,依靠南迁的士族,并联合江南的士族,在建康称帝,建立了东晋王朝,他就是晋元帝。

  不过,也有一些贵族和官员担心国家大事,整天愁眉不展。他们每当天气晴朗,便相邀到建康城外的新亭饮宴。一天,武城侯周凯在饮酒时忽然长叹一声道:“这里的风景和往日没有两样,可是国家的山河都已经变了样!”这话一出口,引起了众人伤感之情,大家都流下眼泪,对视着哭了起来。

  丞相王导也参加了这天的饮宴,他的心里也很难受。此时,他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对大家说:“我们大家应该共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神州大地,何必像楚囚那样相对哭泣呢?”

  ——《世说新语·言语》

  楚弓楚得

  据《说苑·至公》记载:“楚共王出猎而遗其弓,左右请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遗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孔子世家·好生》:“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这段话主要讲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

  春秋时期,楚共王有一张宝贵的“乌号之弓”。据传说这把弓是黄帝遗留下来的,尽管此说难以让人相信,但它无疑是一张绝好的弓。楚共王很爱打猎,经常带着一批随从人员,骑着快马,拿着弓箭,在山野里猎取各种飞禽野兽。

  有一次,他骑马追逐几只野兽,眼看快要追上了,他想拿出弓箭向野兽射去。不料,弓已不知去向。原来他跑得太快,在颠簸中把弓给丢了。丢了一张制作得非常精美的好弓,随从人员都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他们焦急万分地对楚共王说:“大王,让我们回头沿路寻找吧。”楚共王摇摇头阻止说:“不要去寻找了。我是楚国人,这弓丢在楚地,让楚国人拾去了还是在楚国人手里,有什么必要再去寻找它呢?”随从人员听了,钦佩地说:“大王的话讲得真有道理。”就这样,他们不再去寻找弓了。

  这事传到孔子那里,孔子则不以为然地说:“可惜啊,楚共王的话包含得还不够大。应该这样说:一个人丢失了弓,另一个人得到了,何必一定要是楚国人呢?”

  人们听了孔子的话,都称赞说:“孔子的话,才真正达到大公的地步了。”

  ——《说苑·至公》

  跳梁小丑

  战国时魏国相国惠施,在和庄子的一次谈话中,举自家一株大樗(chū)树为例,说树的主干臃肿,小枝多卷曲,不成材,木匠师傅对它连看都不看一眼,以此讥讽庄子所说的“大而无用,众所同去”。

  对此,庄子这样回答道:“子独不见狸狌(shēng)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gǔ)。今夫斄(lí)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你难道没看见过野猫吗?它们隐伏起来,伺机猎取出来活动的小动物,东窜西跳,不避高低,往往触到机关,死于网罗之中。还有牦牛,庞大的躯体像天边的云。它能使自己很大,却不能抓老鼠。现在你有大树,担心它无用,为什么不把它种植在虚无的乡土上,宽阔无际的旷野里,它可以生长得更加枝叶繁茂,来往行人可以逍遥自在地在它下面乘凉歇荫。所以,它并不因为所谓无所可用而感到有什么困苦。

  庄子在这里要说的是,“无为虚谈,可以逍遥适性,荫庇苍生”,以此驳斥惠施的“大而无用”的讥讽。

  后人从这段故事引申出成语“跳梁小丑”。

  ——《庄子·逍遥游》

  道听途说

  春秋时期,齐国有两个邻居,他们分别叫艾子和毛空。艾子很有学问,收的学生很多。尽管如此,毛空却看不起艾子,总认为自己比艾子强。他想让艾子知道自己比他强,可是一直没有机会。有一天,毛空在路上听到一个消息,十分高兴,心想这回可找到机会了。他很快就走到了艾子的家里,对艾子说:“你听说过一只鸭子一次就下二百个蛋的奇事吗?”

  “我没听说过,但我一点也不相信。你能告诉我那只鸭子究竟有多大吗?”

  “鸭子的大小和产蛋多少有什么关系?马那么大照样也不会下一个蛋。”毛空得意地说。

  “对于你说的那二百个鸭蛋,我实在不知道它们是从何处而来。”

  “这还用问吗?当然是从鸭子的肚子里生出来的。”毛空有些不耐烦地说。

  “鸭子的肚子哪能装得下二百个蛋?”

  “那就一定是两只鸭子下的,你总相信了吧。”毛空有气无力地说。

  艾子笑着说:“我还是不相信。”

  毛空被气得没办法,只好又说:“那天,从天上掉下一块肉,那块肉长有三十丈,宽有十丈。”艾子笑着问道:“真的吗?有那样长的肉吗?”毛空急忙说:“噢,那就是长二十丈。”艾子仍不相信。他又改口:“一定是十丈长了。”

  艾子说:“你说的那只鸭是谁家养的?你说的那块肉掉在了什么地方?”

  毛空支支吾吾说不出来,最后只好说:“我是在路上听别人说的。”

  于是,艾子对他的学生们讲道:“你们可不要像毛空那样道听途说!”

  ——《论语·阳货》

  超群绝伦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重要将领。

  刘备当平原国相后,关羽和张飞分头率领他的军队。他们三人同睡一张床,情如兄弟;在大庭广众之下,关羽和张飞总是侍立在刘备身旁。

  刘备跟随刘表后,关羽跟着依附。

  后来,刘备率部南下,准备渡过长江。另外派关羽率领几百战船,与他在江陵会合。

  曹操急追刘备,到达当阳(地名,位于兮湖北省中部),刘备向东北直奔,正好遇上关羽的船队。不久,孙权派军队帮助刘备抗击曹操,曹操率军退去。

  刘备南下收复了东南四个郡,于是任命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守长江北岸。

  后来,关羽听说马超前来归降刘备,因他过去不认识马超,便写信给诸葛亮,询问马超的人品和才能可以同谁相比。

  诸葛亮对关羽了解,知道他护短,不服气居于别人之下,便写信回答说:“马超文武双全,勇猛过人,是一代豪杰,如汉初大将鲸市、彭城一类人物,可与张飞并驾齐驱。但是,不能与你这个超出众人、独一无二的美髯公相比。”

  这个故事史料记载如下:“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这便是成语“超群绝伦”的由来。

  ——《三国志·蜀书·关羽传》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二年级数学趣味活动方案

小学二年级数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