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趣味实验课题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小学生作文
我的爸爸是个科学教师,他经常带我做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一天,我放学回家,发现爸爸手上拿着一个大饮料瓶,里面有一个小玻璃瓶,而且爸爸能“叫”小玻璃瓶一会儿沉下去,一会浮上来。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玩,就缠着爸爸再帮我做一个。
开始制作浮沉子了,爸爸让我准备了一个大饮料瓶和一个小玻璃瓶,他自己则找来了一根滴管和一大杯水。我先把大饮料瓶灌入大半瓶的水,接着,我在爸爸指导下用滴管往小玻璃瓶中灌水,让小玻璃瓶刚好能浮在水面上。最后把小玻璃瓶放入大饮料瓶中,拧紧瓶盖,一个浮沉子就做好了。
现在,我只要捏紧大饮料瓶的瓶身,小玻璃瓶就会沉下去。如果我松开手,小玻璃瓶就会浮上来。我还可以让小玻璃瓶“待”在瓶子中间不动呢!这是怎么回事呢?爸爸告诉我,当我捏紧大饮料瓶的瓶身时,瓶子里的空气被压缩,水受到了压缩空气的挤压,有一部分进入了小玻璃瓶里,小玻璃瓶慢慢地变重了,就会沉下去。把手松开时,“挤”入玻璃瓶中的水又“跑”了出来,小玻璃瓶变轻了,就会慢慢浮上来。
浮沉子真有趣!
一堂有趣的实验课
“丁零零”,上课铃响了,大家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门口。
只见俞老师一手抓着几只鸡蛋,一手拿着一只空奶瓶笑嘻嘻地走了进来。他一脸神秘地望着我们,问道:“你们知道大气压力能做到我们做不到的事情吗?”“啊?”我们迷惑不解地看着老师。鸡蛋?奶瓶
只见俞老师拿起一个熟鸡蛋,剥去蛋壳,把它放在奶瓶的瓶口上,用力地往下压,怎么也压不下去。老师说:“瞧,我们用手是不能把鸡蛋压进这个奶瓶里的。”这时,有一个男孩喊道:“假的!老师是装出来的!可以用手压进去的!”老师听了,并没有生气,而是请这个男生到上面去试一试。在一片哄笑声中,只见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可那鸡蛋仍然稳稳当当地“端坐”在瓶口,纹丝不动。它就好似一头倔强的小驴子,直到那个男同学把脸憋红了,鸡蛋也没能进瓶肚里。大家又一次哄堂大笑起来这时候,俞老师一本正经地拿出打火机点着了一张纸,又把纸急急忙忙地塞进奶瓶里(他那副手忙脚乱的样子真有点让我好笑)。他把点着火的纸放进瓶肚里去后,又立刻把那只“倔强”的鸡蛋放在瓶口上。做完这一切以后,俞老师双臂一抱,自信地看着瓶口的鸡蛋,仿佛胜算在握一般。我也跟着他目不转睛地盯着奶瓶和瓶口的鸡蛋,等待着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可是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俞老师的脸上露出一种难以置信的、疑惑不解的表情,他小声嘀咕着:“咦?怎么回事?”只见他拿起鸡蛋左瞧右看,忽然恍然大悟了一声:“哦,原来是它在作怪呀!”说完,他赶紧重新剥了一个鸡蛋,又重复了一次前面的动作。我们又一次疑惑地瞪大了眼睛,时间仿佛凝固了,整个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紧紧盯着鸡蛋,不敢眨眼,生怕错过了奇迹的发生。突然,我发现鸡蛋动了。瞧!瓶子里仿佛长出了一只无形的“手”,它正使劲拉着鸡蛋。鸡蛋渐渐地被这只“手”拉长了。终于,只听“扑通”一声,鸡蛋被奶瓶吞进了肚子里。
做完实验,同学们忍不住七嘴八舌起来,谈论实验的原理是什么。正在我们讨论得热火朝天的时候,老师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然后问我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原理吗?”
我们大家面面相觑,谁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老师告诉我们:“通常情况下,瓶子内外大气的压力是相同的。而当火在瓶里燃烧时,烧光了瓶里的氧气,使瓶里的气压变小,瓶外的大气压力就把鸡蛋压进瓶子里了。而我们第一次实验没成功,是因为我在剥鸡蛋时不小心抠了几个小洞,使瓶外的空气能进入瓶内,使内外大气压力始终保持相等,鸡蛋当然就不可能被压进瓶里了。”说到这里,老师哈哈一笑,说:“我的力气还没有大气压力大呢!”
哦!原来如此!
这堂实验课,不仅十分有趣,还让我明白了大气压力的原理.
有趣的小实验
今天,老师问我们:”你们想做一个小实验吗?“老师话音刚落,同学们都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是不是做可乐呀?“有的说:”该不会是做起死回生药吧?“我想:“是不是做长生不老药。”大家都希望老师能快点解开我们心中的谜题。
实验开始了,老师先拿了一张纸,开始撕了起来,不一会儿,老师就把纸撕成了碎片,一张张纸片像一片片漂亮的小雪花,老师说:”今天的实验叫摩擦起电,谁要第一个做实验?“小刚自告奋勇答:”我来,我来。“只见他拿起一把尺子,在头上摩了大约一分钟,然后在纸上一按,小纸片像飞舞的蝴蝶一样翩翩起舞。我看了以后,说:我也要试一试。我拿着尺子在头上摩了好长时间,头购块摩热了,可纸片还是像动画片里的懒羊羊一样,一动不动地。我不灰心,又试了一次,心想:我一定要成功。我又摩了好长时间,纸片终于被粘到尺子上了,我心里乐开了花。
尺子为什么能粘住小小的纸片呢?我感到困惑不解。老师告诉我们:”尺子因为摩擦有静电,就能粘住小纸片,这就叫摩擦起电。
大家恍然大悟,从这个试验中我明白了:生活中处处都可以闪耀发明的火花,只要你善于思考,了与创造,多多动手。
有趣的实验
新苗1班 许杰
今天,是星期五,我们小桔灯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听完老师讲解,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做实验。
我们的梅子老师对我们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听后,我们欣喜若狂的。老师发给我们两个鹌鹑蛋、一个酒精灯、一个架子和一包火柴,我们看完老师示范后,就自己做了。我们先把架子放在桌子上,再把两个装有鹌鹑蛋的一次性杯子放在架子上,然后用火柴把酒精灯点上就可以煮了,最后等一会,杯子里面就有了许多白色的小泡泡。
再等一会,小鹌鹑蛋就煮熟了。我把鹌鹑蛋放在桌子上轻轻的敲,慢慢地把鹌鹑壳弄掉,发现里面有颗“白珍珠”。
最后老师对我们说科学原理是这样的:“一般的纸遇到火就会被烧掉,但是当吸收了水分后,火要先把纸里面的水分烤干,才能把纸烧着。而纸锅盛满了水,纸锅不断吸收水分,纸不会被烤干,所以纸杯不会被烧坏。”
有趣的小实验
“丁铃铃……”上课铃声响了起来,同学们快步跑进教室坐在凳子上等待着上课。常识老师紧跟着走了进来。他放下手中的实验盒在教室里走了一圈,在讲台前停了下来说:“现在开始自己学习第二课,熟悉课文内容,了解今天该做些什么实验,学习以后有什么体会困难等等请记录下来,等一会儿让同学帮助你解决。”
我打开课本,翻到第二课《摩擦起电》,认认真真地读了起来。不一会儿,教室里便有两三只手举了起来。于是,我加快了读书的速度。没过多久,我也把课文仔细地读了一遍。我立刻把手也举了起来。在举手的同时,我默默地思考着课文所讲的内容。又过了一会儿,老师看到大家举起了手,就说:“停,把书本合起来。”他又说:“什么叫摩擦起电?”许多学生举起了手。老师请了三位学生讲了。他们都讲对了。老师满意地点了点头。接着,老师又根据课文内容提了几个问题,大家都正确地回答了。老师也叫到了我,我立刻大声流利地回答起来。老师连连称赞我:“你回答得有创见,好,不错!请坐!”
然后,作为鼓励,在积极发言的学生中间挑选了四位发言有创见的学生到前面去做实验。我也被请到了。这时,我非常高兴,抬头挺胸走上前去。老师对我们说:“请你们各自选一个实验的项目做给大家看。”我们四个人便挑了自己最喜欢的一项实验做了起来。
挑后,老师叫小明先做实验给同学们看。他拿起一块毛皮和一根硬,迅速擦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将硬橡胶棒放到一只装有锡铂纸的实验盒子的顶端上面。咦,奇迹果然出现了:下面的锡铂纸果然张开了。他自豪地对大家说:“这是因为硬橡胶棒上的负电通过顶端的金属把电传到了锡铂纸上,这两张纸带上同种负电,带同种电的物体相排斥,所以锡铂纸张开了。”“哗……”掌声、喝彩声顿时响了起来。连上课严肃的老师也笑了。
接着,我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同样到那个实验盒的顶端去碰了一下,锡铂纸也张开了。我说的跟小明的差不多,只是我说我的棒上面带的是正电。
第三次,由其他两位学生一起做。一个用毛皮和橡胶棒摩擦,另一个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然后各自靠近一个悬挂着的灯草球。啊,那小球立刻被吸引了过去。然后,他们同时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奇迹又出现了这时,两个小球好象两位亲密的小伙伴一样紧紧地靠在一起。然后,他们用相同的毛皮和橡胶棒摩擦,也去靠拢小球,小球也被吸引过去。他们也把两个小球往中间靠拢,可是,这一次两个小球好象是冤家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各自后退,离开了一定距离。后来,他们又换用丝绸和玻璃棒摩擦。这一次那两个小球和第二次的一样,死活不愿意靠拢。接着,一个同学说明了情况和理由,另一个同学作了补充。 “哗……”掌声、喝彩声又一次响了起来。老师严肃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高兴地说:“你们学得不错,实验做得又好,解释得又非常正确,很好!现在打开实验盒每人做一个以上的实验。其他的学生看后要评价,发现错误要及时指出让他改正。”顿时,教室里沸腾起来。同学们纷纷从盒子里拿起用具做起了实验来了。有的还从自己的铅笔盒里拿出塑料尺在自己的毛衣上面摩擦起来。接着,他拿起塑料尺靠近一些小碎纸。那一些小碎纸立刻跳起来跑到了尺子上面。
下课的铃声响起来了,同学们还继续做着手中的实验,大家都埋怨这铃声响得太快了,要是再迟十分钟、二十分钟那才好!
经过这次学习,做实验,我知道了摩擦起电的道理和相关的知识,真是受益非浅啊!
有趣的科学实验
今天早上,武老师一手提着水杯一手拿着白色的朔料袋和语文书走进了教室。我想:“老师拿着袋子干嘛?”于是我仔细一看,怎么有个方便面袋呀!还有两个鸡蛋呢!我想老师没有吃早饭?同学们纷纷议论着。
这时,老师笑眯眯的告诉我们:“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两个鸡蛋,不是吃的,而是做一次有趣的实验。这时老师好像看穿了我们的心思。啊!语文老师又不是科学老师会给我们做什么样的实验呢?同学们在背后纷纷的议论着。
老师拧开了水杯的盖子,拿起一个鸡蛋放在杯口,告诉大家说:”请同学们仔细看有什么变化。同学们挺直身子,瞪大眼睛,仔细观察着。只见老师的手一松,鸡蛋“扑通”一声,像潜水员一样沉入杯里。
老师拿出一个红色的方便袋,告诉大家里面是盐,老师把白色的盐倒在水杯里,盐像雪花往下飘,有时还荡起了浓雾,水面浑浊起来,也有时升高来。这时鸡蛋还稳稳的,一点变化都没有。这时老师拿起一根小棒,开始搅拌起来,水变的更浑浊了,水随着小棒快速转起来,随着老师搅拌起来,只见鸡蛋晃晃悠悠的漂到水面上。
真神奇呀!鸡蛋本身的密度比水大,可以沉到水底,但经过不断加盐的过程,盐水的密度,从而使鸡蛋浮起来。死海能让人浮起来也是这个道理。
这个有趣的实验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看来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今天的科学课上我们要做一个小实验:用碘酒检验食物中的淀粉。科学老师告诉我们:淀粉是一种可以食用的物质,是白色的,碘酒是棕黄色的。白色和棕黄色混合是淡黄色,但是只要有淀粉的食品,滴了碘酒之后就会变成蓝紫色,那是因为淀粉和碘酒发生了化学反应。
我们要做的实验是找几种食物,看看里面是不是含有淀粉,就是看看滴入碘酒之后时不死变成蓝紫色,变成蓝紫色就表示含有淀粉,颜色越深表示淀粉含量越高。
我和同学们先用米饭做实验,滴入一滴碘酒。
“看,它在变黑!”
“慢慢的变成蓝色了!”
“已经变成蓝紫色了!”
实验成功了,说明米饭里面含有淀粉。
再看看小苏打里面有没有淀粉,滴了一滴碘酒后,大家都带着期待的眼神盯着小苏打看。
“绿色一定会成功的……”
“那可不一定,它现在是黑色……”
“一群木头人,坐在这里干吗?都静坐两分钟了。”我可不喜欢这种安静的场合,直接给出结论:“小苏打不含有淀粉。”
“等了这么久,还是没变色!”同桌叹了口气。
“自然现象而已。”组长边说边把小苏打倒进了垃圾桶。
这时突然一声:“不好了,碘酒被打翻了,满桌都是碘酒了!”我的天呢,这一小杯碘酒是要用一节课的呢,没有碘酒还怎么继续做实验啊?不知是谁嘀咕了一句:“用滴管吸呗,笨蛋!”好不容易把碘酒都收拾起来,继续做完后面的实验。最后,不小心把碘酒弄到书上了,大家发现书竟然也变成蓝紫色了,真有意思。原来书的纸张也含有淀粉啊!
与其看上万本书,不如亲身经历一下,这个实验做得真值得啊!
有趣的科学实验
上一次,我们班在科学教室里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实验规则是:把一枚二分的硬币放在勺子上,把勺子上的二分硬币放在装有一半水的水槽上,保证二分硬币不沉入水底中。
这个实验对我们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难度真是相当的高啊,可是,老师却不紧不慢地说:“只要肯动脑筋思考就能成功。”这话我们虽然听了有些疑问,可我们却总想去尝试一下。实验开始了,大家都急急忙忙的,我们却不像老师说的那么爱思考,男生李明轩说:“我们应该听老师的话,要不然,吃亏在眼前呢!”说完,他开始慢慢站起来,开始做试验了。他先把勺子上的两分硬币放入水中,手腕一垂下,把两份硬币向水一沾,再把二分硬币一浮,然后,把勺子一抽,最后,他成功了。我们赶快举手鼓掌说:“老师,李明轩成功了!”当时,我们全班都沸腾起来了,老师高兴地说:“看,这个同学找到技巧了吧!”
这时我心里想:这个实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凡事要学会思考,同事让我们验证了一句话:“不听老师言,吃亏在眼前” 。
我喜欢实验,更爱科学。
有趣的科学小实验
我们先准备好磁铁、钢针、剪刀、纸、水、透明的小碗。之后,实验就可以开始了。
先把磁铁的一端在钢针上摩擦20-30次,让钢针有磁力,接着在碗里倒上水,然后用剪刀把一张轻便的纸剪成一个长3厘米的三角形,再把三角形放在水面上,使它浮起,然后在三角形上轻轻地放上钢针,最后静静地等待变化。
后来,钢针在水上转了几下后,便指向了右边。老师告诉我,我做的是一个成功的指南针。因为磁铁有方向,钢针被摩擦后,带上了磁性,所以它也有了方向,就能辨别南北。
动动双手,就可以制造小发明。
趣味的科学实验
上课前,老师神秘地拿来了两杯水,一盒曲别针。老师把纸杯放在桌子上,说:大家觉得如果把曲别针放在水中,能浮起来吗?话音刚落,同学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我感觉它应该是浮起来的吧!你想轮船那么重都能在水面上浮着,何况这小小的曲别针呢?但如果往水里扔一个铁块,它还会沉下去啊!……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老师微微一笑,让我们亲手尝试,我们都跃跃欲试,争抢着把曲别针放进水杯,可它们都咕噜一声掉到了水底,我们还不甘心,又往水里扔了一个曲别针,但都以失败告终。咦?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曲别针会沉下去?难道是曲别针的问题
老师把第一个杯子里的水倒进第二个杯子,说道:再试试看!同学们纷纷怀疑起来,怎么可能!只见有的同学拿起一个曲别针,用力投进了水里,啪!曲别针瞬间沉了下去,其他的同学们见了都害怕成功不了,有的在一旁观望,有的在水杯旁观察水和曲别针,还有的去问老师。轮到我了,我战战兢兢的把曲别针拿起来,小心翼翼的往杯中放,我的心都要跳到嗓子眼了。加油!我心里暗想道。我继续轻轻地往里推曲别针,耶!浮起来了!曲别针像一个孩子,乖乖地浮在水面上。
这是怎么回事儿?我急忙去问老师。原来,这是由于水面张力的缘故,在不破坏水面张力的情况下,它是可以托住曲别针的,我听后恍然大悟!
这次,我不仅做了一个实验,还懂得了一个科学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