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题研究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教师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我有幸参加了珠海市幼儿园课题研究培训班。有专家专业指导学习感觉受益匪浅。几位教授对课题研究如何选题,选题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解读,让我对课题研究方面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对我今后进行教研课题的研究、选题等有了很大的帮助,给了我们一把学习课题研究的钥匙,这是一把增长专业知识和提高自我思想素质的钥匙。作为一名课题研究培训学员,自我感觉十分的欣喜和荣幸。在这5天的学习过程中,有辛苦,有收获,有感受,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面具体对课题研究培训浅谈几点体会:

  一、是在课题研究培训前,如何选课题感到很困惑,但在各位专家提出了一些精准的问题给我们讨论,而后又提出很有指导意义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建议。如陈坚教授对幼儿园研究的基本方法解释,专家的观点讲解等等,令我豁然开朗,清晰明确了我们课题研究的方向及策略,感觉心中有底了。在选课题的时候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

  1、从实际出发,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研究。

  2、不攀高、不求大、不贪多,先从小课题做起。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持之以恒进行课题研究,便能深入的理解课题的主旨,更做到有效有质。如果长期参与课题研究,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

  二、是课题研究开展教师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俗话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这两种说法截然不同的结果。“三个和尚”是一个团体,可是他们没水喝是因为他们互相推脱、不讲协作,“三只蚂蚁之所以能抬进洞,”正是团队合作的结果。如果没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很难开展工作。所以团队合作必须以个人的自由、个人独立为前提,再此前提下团队合作的人们才有可能形成一个整体,一向心意地投入工作。有首歌唱得好“团更加体会到为我们以后课题研究指引了一条明确的道路结就是力量”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尽的,一旦被开发这个团队将创造出不可思议的奇迹。

  三、是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孩子,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受益良多。我查阅了一些关于科学探究性学习的资料,丰富了我的知识量,通过在实践阶段的理解和分析,我掌握了一些的科学方法,在整理资料过程中学到了很多科研方法。如文献研究法、观察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等等,同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这一点给我在教学提供了很多的帮助,改善了我在教学上的能力,也使得我更加乐于去深入了解孩子。今天我们的课题还在探索之中,今后的工作还很艰巨,但我坚信只要共同努力,扎实工作,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我们的课题研究一定会取得成绩。

  进行课题研究是一个充满艰辛与茫然的过程,我发现这恰是一个最优化的成长过程。

幼儿园课题研究

幼儿园“亲子教育”功能、定位问题的研究

  随着人们对幼儿早期教育的进一步认识,不少城市已将接受幼儿亲子教育的对象向前延伸到了0—3岁。因而,社会上针对婴幼儿而开启的各类“亲子园”、“亲子班”陆续登场。但是,由于外面的早教机构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高昂的收费,使不少工薪阶层望而却步;缺乏专业教育和稳定性的师资队伍,使教育的成效受到质疑。因此,利用幼儿园师资、场地等诸多的教育资源优势在幼儿园内举办的各类亲子班应运而生,它得天独厚的教育优势和合理的收费得到了家长的普遍接受。不少幼儿园针对社区0—3岁幼儿开设的周日亲子班,得到了社区许多婴幼儿家长的欢迎和青睐。但在交流和探索中,我们也清楚的看到:目前幼儿园开展的亲子教育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在教学物质环境的创设上多是教师意愿的体现;在活动过程中儿童和家长的参与性不足;在教育目标上教师与家长的意愿经常会难于融合等……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偏差,我们经过观察研究和反思后发现,主要是因为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和定位不清楚所造成的。所以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定位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现结合我园在开设亲子活动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就这方面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功能

  (一)幼儿园和家庭之间的同步教育功能

  1、发挥亲子教育中的亲职教育功能

  在我园:我们要求进行亲子教育的专职教师要重视采用现代育儿的最新理念,传播正确的育儿观,传授家庭早期教育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指导家长和孩子开展有情趣的、有实效的亲子游戏活动,使广大家长逐步接受现代育儿的科学理念,将帮助家长学习掌握现代育儿的科学方法和技巧作为亲子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1)用多元化的方式指导家长科学育儿

  我们请计生、妇保方面的专家给家长谈《0—3岁宝宝的优生优育》、《0—3岁婴幼儿的健康》、《如何防治肥胖儿》、《0—3岁婴幼儿的家庭教育现状及对策》、《帮助新生过好入园关》等专题讲座。帮助家长从理论上提高认识,为他们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打好了基础。来听课的家长,往往一个家庭不止一个代表来参加,讲座结束后,许多家长还要围着专家咨询一些问题,可见家长对科学育儿知识的渴求是十分强烈的,也是迫切需要的。

  (2)开办二—三岁宝宝亲子园,让家长在活动中接受指导

  我们具备三岁以上的教育和保育经验,而指导二—三岁家长,我们只需下延一个年龄段,我们组织委派教师参加育婴师培训,进一步获得对三岁前幼儿进行教育的专业素养和技能。同时精心挑选适合周边地区幼儿的教材内容,有计划有系统地利用双休日向社区开放活动。由于这些宝宝即将要入园,亲子班的开办一方面促进了孩子语言、动作、交往、感官等各方面的发展,为入幼儿园做准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也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学,在活动中接受关于科学育儿方面的技能辅导。

  (二)激发亲情功能的发挥

  幼儿的日常生活和各种活动都带有非常浓厚的情绪色彩,亲情对幼儿的行为有直接指导性影响。父母鼓励并参与幼儿的游戏活动,会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起到激发、驱动、支配和制约的作用。在父母关注性的参与下,幼儿的情绪愉快,做什么事都积极,乐于。真所谓“以亲为主;亲而不教,也有成效;亲而又教,效果更好;不亲而教,等于无效。”为此,我们认为亲子教育中要充分发挥亲情教育的功能,把亲情参与贯穿于幼儿生活的全过程。例如:有位爸爸为了能更好地和儿子玩,他发现儿子很喜欢搭积木。但是,买来的玩具他觉得搭得不够高。这位爸爸就有意识地收集一些包装盒、药盒,最后,大大小小,至少有200多个。儿子和爸爸用这些小盒子建成的高楼和矮楼错落有致。父子俩不仅成为玩时的好伙伴,增进了感情又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

  二、幼儿园亲子教育的定位

  (一)教师的定位

  优质的亲子教育,首先要及时的更新亲子教育的理念与观念。亲子教师多为幼儿教师的兼职,在幼儿园以亲切、温柔的语气对幼儿进行活动,这点与亲子教师的观点相同,但幼儿园侧重强调的是认知教育,而亲子教育则过多的注重情感教育。以情为主、以亲为先,强调一种教养融合的教育理念。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亲子教师还是摆脱不了幼儿教师的影子。以宝宝的认知学习为主,从而忽视了0—3岁宝宝的月龄特点是以游戏为主,婴幼儿游戏的过程就是它们自主的学习过程。

  在培养孩子情感方面,教师会情绪饱满地面对家长和孩子,当孩子取得点滴进步时会用言语、表情、拥抱等方式告诉孩子,我们为他的进步而高兴,同时对孩子确立自信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亲子教师既是组织者,可有序的状态可避免事故、让家长了解课程的目的性,又是引导者,让孩子受到引导而转移目标,使孩子不受正面指责,保住自信心,自会消除其缺点的显露。还是幼儿的快乐同伴,可使孩子放松心情,发挥其潜在能力及满足本能欲望。促使幼儿尽情吸收周遭经验,同时感受老师的亲和力与智慧,在师生互动中共同成长。

  (二)家长的定位

  在亲子活动中,家长首先成为学习者,要让家长了解孩子不同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并学习与其相对应的指导要点,了解学习如何抓住孩子发展的敏感期,学习如何与孩子一起游戏和如何指导孩子活动,学习如何观察记录孩子以及评价孩子发展的方法、技能。家长作为婴幼儿情感的接受者、行为信号的解读者和协调发展的支持者的角色,应该得以认可与确立。

  家长还要成为孩子的合作者。亲子教育中,家长是以与孩子平等的合作者的身份在教师的指导下与孩子一起游戏的。

  活动中,我们要求家长不许代替孩子做孩子应该做的事情,不许“辛辛苦苦地剥夺孩子的自由和权力”。于是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家长是他的爸爸(妈妈)更是他的朋友——一起玩游戏的好朋友,而不是平时对着他瞪眼睛,管着他不准这不准那的那个威严的“大人”,他们感到异常放松感到异常开心;他们甚至想跟大人比赛看谁更能干,因此在活动中的表现更加出色。

  (三)孩子的定位

  幼儿是主动参与者、游戏者、活动评价者,是来开心的玩,他们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材料,积极地操作、探究,自己归纳发现,或者与家长、老师商量交流,而不是单纯的被受教育。对于活动中有困难的幼儿,家长教师适时地引导他们选择材料,明确目标,培养其活动兴趣,发现有创新的幼儿要及时鼓励、肯定,使他们有信心进行新的探索。例如“踩老鼠”活动中由家长牵着“老鼠”在前面慢跑,孩子在后面追,谁先踩住“老鼠”就算胜利。家长要注意控制、调整跑的速度和方向,让孩子感觉着游戏不是太难但又很好玩,经过一定努力可以成功,

  每次孩子踩到老鼠时,教师家长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如拥抱、亲吻、口头表扬等。

  总之,幼儿园的亲子教育活动,是要通过家园的共同操作,使家庭、幼儿园真正成为教育的共同体,使家长能够转变从前重养轻教的观念为以教为主、教养结合的新理念;从过去重智轻情转变为智情结合,关怀孩子全面素质的提高。我们真心希望幼儿园所进行的亲子教育,能够适应社会对未来发展的要求,能够成为社会对全体儿童的真情回报,为孩子人生的道路走好蹒跚的但也是重要的第一步。

幼儿园主题教育形式的研究

  一、让孩子亲身实践,在操作中探索、游戏。

  对孩子而言,他们的具体形象思维发展要高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幼儿采用具体形象的方法,比较直观的让幼儿自己动手去操作,比跟他们讲解,理解起来要容易得多。有一位教育专家曾经这样形象地比喻“孩子的学习是听过就忘记,看过就记住,做过就理解”,这句话很好地阐明了孩子的思维和学习方式:直接行动思维接受知识的速度优于具体形象思维,更优于抽象逻辑思维。因此,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动手操作的机会,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的最迅速、最便捷的途径。例如:在研究风的主题活动中,有关"风的作用和危害"的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我们采用了一个幼儿比较感兴趣的方式,不再是老师进行灌输、讲解,而是通过幼儿自己动手,去体验。每个人手拿一个自制的风车在风中走、跑,观察风的作用,看风的大小等。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幼儿很快掌握了有关风的知识。

  在主题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我们为孩子的亲身实践创设了大量的机会,变以往被动的知识接受,为如今主动的操作、探索和学习。

  二、开展区角活动,调动幼儿的兴趣,促进各种能力的发展。

  结合新纲要的理念,提倡把分科的教学活动内容整合起来,将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区域活动是幼儿个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在区域活动中,幼儿积极性特别高。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区,兴趣非常浓。在区域活动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主题活动的内容和日常生活的内容整合在其中。例如,在有关春天的主题中,我们的美工角中提供了不少相关的主题材料,幼儿可以通过制作春天的桃花、树叶等象征性动植物,充分了解春天的特征。使得孩子在游戏的同时,又了解了春天的知识、又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等等。

  幼儿的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性。我们的区域活动也应该透过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多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各种能力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社会”这个大学堂的作用,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曾经看到过一则“麦当劳”的公益广告,描述的是一个山区孩子,每天走的几十里山路是他的体育课,妇女们哄孩子睡觉的哼唱声成了他的音乐课……。这则广告的目的是要号召人们伸出援手,帮助那些边远山区的孩子们,使他们的知识经验拓展到生活环境以外。正如我们一直所说的,环境对人的教育作用是巨大的,但反过来一想,人的知识经验的获得也很容易受到环境的限制。山区的孩子不走出大山,他们的知识获得和想象力的发展走不出山的包围,而如果城市的孩子始终坐在教室里,接受被动的知识灌输,思想也同样是狭隘的,和山区的孩子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现在,随着我们教育理念的更新和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孩子们获得了越来越多的走出课堂的机会。在有关“汽车”的主题开展过程中,我让幼儿带来各种玩具车,让幼儿尽情地玩,孩子边玩边提问:这是什么车,那是什么车,有什么作用,还让孩子参观了自设的“儿童玩具汽车城”;当发现了两辆又象洒水车,又象油罐车的奇怪车辆,争论没有得出结果时,有的孩子们请教家长,有的孩子们自发走访了园林所,找到了“园林灌溉洒水车”的正确答案。

  四、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动手材料。

  通过对一些平时对班级的主题开展关心较多、并对孩子的探索活动支持较多的家长,和另一些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对孩子主题探索活动支持较少的家长的比较,我发现:那些参与较多的家长在教育观念上更新得较快,教育理念更先进,教育方法也更科学。同时,这一部分幼儿对主题活动及其它探索活动的兴趣也明显增强了。他们的探索能力不断提高,已经开始积累一套属于自己的探索方法,相应的知识经验也日渐丰富。因此,我们将如何充分发掘家长资源放到了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通过“家园之桥”、“家园联系手册”等向家长宣传和介绍有关主题的内容及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反应情况等。还不时布置一些小任务,请家长在孩子回家后,协助和支持幼儿完成任务。如:在“食品加工”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启发家长让孩子观看大人烧饭、烧菜的过程,并为孩子作相应的解释,指导他们进行记录,并介绍给他人等。同时,请家长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乐意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家务事,增加孩子的生活经验,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

  从主题活动开展以来,我们逐渐将“家园栏”由幼儿园单方构建,推向了家园共建,展开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探讨。不少家长谈到了孩子在班级开展主题活动后的变化、自己在教育观念上获得的启示,以及是如何随之改变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策略的,给其他家长不少启发,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如果说,教育专家和老师的介绍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话,那么,来自于家长自身实践和操作所积累的教育经验则更具有说服力,我们正是发现了家长的潜在资源,充分加以组织和运用,使得班级的“家园栏”形式变得更多样、互动性更强了,同时也为主题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主题活动中,孩子们越来越多地接触到更新鲜的事物,对陌生的环境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他们尝试着与自己不熟悉的人进行交流,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作为教师应该帮助孩子走出“小课堂”,带领他们到更广阔的环境中去放飞心灵的翅膀,这将会让他们受用终生!

“本土资源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研究”结题报告

  晋江实幼本土资源研究课题组陈明霞刘志清执笔

  一、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课程改革以来,各种教育理念和幼儿园课程模式不断涌入,并影响着我们,出现了一些盲目的“原样造搬”的“本本主义”现象,使现有的课程没有很好地体现幼儿实际经验、兴趣,在幼儿生活中有一些有价值的经验反而流失了。很多幼儿园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在“打破课程权力过于集中的状况,给予地方或幼儿园一定程度的自主权”的背景下,积极探索着适合本园的课程,重视本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和运用。虽如此,关于本土资源在课程建设中的运用的研究大多处于一个理论指导的层面,具体的实践操作内容还不是很丰富,有待进一步充实。已有的相关研究实践,也只是局限于利用当地地方资源进行的课程实践的研究,涉及的具体内容和课程实施的具体方法都各不相同,比较零碎,未形成系统化的东西,而且没有标准,各自为政。基于此,我园遵循新《纲要》精神:“充分利用自然和社区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从2008年就有了新的思考,把目光扫描于我们居住的地方——晋江。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积淀,其周边环境与人文蕴涵着无穷的教育资源。随着晋江经济的腾飞,其城市的雏形已基本形成,人文风格得到充分的展示,侨乡特有的文化遗产及社区公共资源引起了我们的极大关注,于是,选择适合幼儿的本土资源,演绎成合适的主题、领域教学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说积累了一定的感性和理性的经验,取得了不少成绩,有20多篇论文、案例在CN、省、市级、刊物上发表,积累了50篇活动案例。随着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如何对前期经验进行梳理,并进一步挖掘本土教育资源,选择适合幼儿园的本土资源为我园课程建设所用,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更贴切幼儿的生活实际,是一个有价值的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因此,确立本课题进行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利用本土资源建设幼儿园课程的操作方法。2.通过本土有价值的自然、设施、人文等方面的资源的利用,形成幼儿园大、中、小年龄段的本土主题活动的案例、本土化美术活动案例、民间儿童游戏案例。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1.把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丰富幼儿园课程体系,为其他幼儿园的课程建设提供具有实践意义、可借鉴的蓝本。2.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在促进幼儿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3.通过研究使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提升,成为会学习、善反思的研究型教师,促进专业发

  展,造就了一支爱研究、会研究的教师队伍。4.本研究也是对本土文化价值的利用和传承。

  二、课题研究过程与步骤

  (一)研究方法

  1.研究时间:2010年9月--2011年8月

  2.研究对象:小三班、小五班、中四班、中七班、大二班、大三班的幼儿

  3.研究方法:本课题采用教育行动研究法、调查法作为主要研究方法。(1)教育行动研究法: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再反思—调整完善??”,呈现“螺旋式”的发展趋势,逐渐形成适合我园的主题、美术、民间儿童游戏案例。

  (2)教育调查法:调查分析幼儿园当前的课程现状;调查幼儿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个性方面表现的现状;调查搜集本土有价值的可利用资源。

  (二)研究过程与措施

  1.研究的主要过程

  2010年7月—2011年9月,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是制定研究计划,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研究人员的组成;研究方法的选择;课程现状分析;文献资料的编制;研究人员的培训等。

  2010年10月—2011年6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主要工作是各试点班按计划实施研究。具体工作包括:每周定期开展实质性研究,开展多样化的课题研究活动,做好研究记录,形成主题、美术、民间儿童游戏等活动案例。定期开展现场观摩研讨,了解研究进程,对于一些疑难困惑,通过案例展示、分析、学习,请有关专家来园指导、讲座等形式解决。定期进行阶段反馈,主要对前阶段的研究进行回顾反思,小结上阶段研究经验、成果,找出存在问题,提出本阶段研究的方向和思路。在前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边验证边拓展内容进行研究,同时补充材料,收集典型案例,使研究工作良性循环。

  2011年7月—2011年8月,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主要工作是观摩展示,教研成果汇报等。具体工作包括:对研究获取的资料进行汇总,梳理和分析,得出研究结论,并撰写论文、案例,汇编研究成果。整理结题材料,撰写结题报告,向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提出结题申请,接受验收。

  2.研究的措施

  1)学习为先,夯实理论基础

  为提高课题研究人员的素质,尽快掌握教育研究方法,前期我们多次学习、论证课题研究方案、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使课题组教师明确本土资源、课程建设等概念的界定。学习中,我们追求形式的多样性与结果的实效性,以个人自学与集体学习、讨论交流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主、自由学习相结合,夯实课题组教师的理论基础,把握课题研究的精髓。在研究中,我们将研究的整个过程定位在“学习、研究、实践”这三者结合点上,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应针对所研究的内容,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计划,作好一次专题汇报,提供一次观摩研讨现场,写好一份阶段性研究总结,展示一次研究成果,建立一份课题研究档案,撰写一篇有价值的研究论文,以完善研究过程的各项工作,提升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

  2)收集分析,形成本土活动

  调查分析幼儿园课程现状,包括每月综合活动的次数和教师在课程实施中表现出来的观念行为;利用本土资源开展的课程总数。调查分析本地区内有可能对幼儿产生教育功能的资源。界定课题所说的本土资源包括:幼儿园、家庭、社区周边的自然环境、生活设施环境以及人文环境那个等方面的资源。对这些资源进行收集、筛选、分析、归类,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主题活动、美术活动、民间游戏。

  3)聚焦案例,扎实开展研究

  为了提高课题研究质量,我们聚焦案例,定期组织教师就研究中的一些案例进行展开分析,指导教师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进行分析。根据分析调整,再到实践中去研究,再讨论分析完善案例设计。并从案例设计中提炼出运用有关本土资源开展主题、美术、民间游戏的资源利用及活动指导的有益经验。

  4)团队协作,实现资源共享

  为保证课题高效运行,在研究与实施中,我们充分发挥课题组教师群体智慧,采用团队协作方式,定期组织课题组教师互相介绍、学习资源运用的操作方法,并要求教师们在实践中进一步互相验证,边验证边互相拓展、补充、完善活动设计;定期组织教师们反思研究工作,提出问题,集体解惑。在这浓浓的研讨氛围中,教师们各显所长,各抒己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三、课题研究成果的主要内容

  (一)本土资源得到开发与运用,探讨出一套具体的、可行的操作方法

  1.本土化资源的运用原则

  1)适宜性

  幼儿生活中可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我们幼儿园教育所能涵盖的。并非所有的本土资源都是可以利用的,都是幼儿可以接受的,也不是所有的本土资源都是适合幼儿的。所以在课程资源范围内充分考虑能否实现的的可能,并突出重点

  是课程资源选择的基本要求。从可利用的角度出发,选择可以就地取材的资源是可行的,如周边的“世纪公园”、“陈埭鞋业”等;从可接受的角度出发,选择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资源是合适的,如品牌食品、民间童谣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我们本着适合就是最好的理念,寻找优秀本土资源。

  2)趣味性

  趣味是幼儿活动的快乐之源。幼儿的活动失去趣味,引不起幼儿的兴趣,活动最终将被幼儿所抛弃。因此,我们在充分广泛分析本土资源的基础上,把其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作为重要的因素考虑。具有趣味

  内容生动具体,形式活动轻松,具有娱身、娱心的功能。性的内容一般应是:

  如为幼儿所喜欢并感兴趣的“跳火群”、“晋江机场”、“深沪古森林”、等都是为幼儿所喜欢的内容。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过程中,我们本着顺应幼儿的兴趣与需要,精心选材的原则,选取为幼儿所喜欢的,具有趣味性的本土资源。

  3)时代性

  民间文化源远流长,我们在回眸过去的同时,更要立足现在。因此,我们着眼于现代本地在经济、艺术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尤其是着眼于晋江作为产业基地,具有地域特点的蓬勃发展的工业,日新月异的产品所形成的一道企业文化发展的风景线,如:鞋博会、雨伞展、旅游节、陶瓷城等活动的开展,为课程的建设注入新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传统的资源要不断赋予新的内容和形式,使之体现社会的发展特点,使之更适合现代孩子的需求和实际。如民间游戏“接龙歌”,就是要把晋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在游戏中表现出来。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反映时代变化及注入时代元素的做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扬光大优秀资源。

  4)价值性

  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本土资源的运用是为了传承本土文化。这就要求我们在充分广泛分析本土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筛选。从教育价值的角度出发,要考虑资源内容是否健康、积极向上,具有教育意义,是否能促进幼儿身心发展。如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佛事中的金元宝、清明节的暝都纸钱、普渡节的纸马、辟邪的门神图等,均不采用,而采用富有教育意义的品牌:“盼盼食品“、“361度”,时代建筑:“市标“等。从传承本土文化出发,选择具有本土特色的“番仔楼、“安平桥”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传承民间及现代优秀资源文化的思想,倡导积极向上的教育理念。

  5)地方性

  近年来,各地区都纷纷挖掘本土资源丰富幼儿园的课程体系,所以我们所

  说的本土资源,它必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必须是幼儿实际生活中的资源,即晋江特有的资源,才能凸显“本土性”,以便形成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课程特色。这就要求我们在资源的梳理中要认真的甄别,使之真正实现“本土资源”。如晋江独有的名胜古迹:“安平桥”;特有的现代设施:“晋江机场”;特有的民俗:“唆罗连”、“端午捉鸭”;特有的工业产业:鞋业、伞业、服装业等。在本土资源的收集运用过程中,我们本着着眼于本地区资源开发运用的理念,深刻理解运用真正的“本土资源”。

  2.本土化资源的开发方法

  1)资源广泛收集法

  晋江,是中国著名的侨乡,历史悠久,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蕴含着无穷的文化教育资源,我们在开发这些资源的过程中遵循适宜性、趣味性、时代性、价值型、地方性等原则。首先,我们采用资源广泛收集法对幼儿园所在地区周边的实物,即山川、景物、道路、古迹、文物等进行实地考察,用现代科学方法加以观测记录;其次,对本地区的文字、音像、图片、口传材料等进行查阅、采访。查阅地方志、文化丛书、地方网站,到市电视台采集有关的资料信息。采访当地的名望的老艺人、老文人,采访附近村镇的老人。到安海、深沪考察人文景观与地方文化。充分利用家长资源,拓展对家乡各种资源的认识。请文化馆、图书馆、方志办的家长带书籍来,询问他们知道的当地自然资源、生产资源,从而获取了自然、设施、人文等方面的资料。

  2)材料分析归纳法

  对获取的材料进行筛选、梳理、分析。把民俗文化中一些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内容都忽略了,如佛事中焚烧的银元宝,寿诞中面龟等。在此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最后根据幼儿的兴趣归为以下六个类别,一是设施设备类,包括公园、晋江机场、祖昌体育馆、晋江民俗馆等;二是名胜古迹类,包括安平桥、摩尼教遗址草庵、施琅故居、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等;三是民俗民风类,包括端午节采莲、中秋节赛龙舟、年兜跳火群等各种节日习俗活动及婚嫁习俗等;四工业产业类,包括陈埭鞋业、东石伞业、金井服装业、盼盼食品业、磁灶陶瓷业等;五是饮食文化类,包括风味小吃深沪鱼丸、牛肉羹、土笋冻、海蛎煎等;语言艺术类,包括语言:童谣、民间传说、民间故事等,音乐:南音、高甲戏、拍胸舞、木偶戏等;美术:捏“面人”、木版年画、扎风筝、剪纸等;六是娱乐游戏类,包括民间游戏“摔土碗”、“冲关”等。这些资源既蕴含着许多文化艺术知识,又有着浓厚的民俗风情,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是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

  3.本土化活动的组织策略

  1)挖掘富有地方特色资源形成本土化活动

  在具体运用这些本土资源的过程中,教师依据资源的类别、特点,通过与幼儿的积极互动,最终逐渐形成了以下富有本土地方特色的活动:一是本土化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民俗晋江”“美在晋江”、“品牌之都”、“乐在晋江”、“吃在晋江”。这些主题生成后要考虑如何充分整合相关资源,考虑使主题活动凸显独特的地方特色。二是本土化美术活动:番仔楼、古大厝、晋江福船、蓝蓝深沪湾、晋江端午节、趣味婚俗、跳火群、晋江风狮爷、红红火火过大年、民间玩具大观园等。这些美术内容还要考虑如何丰富幼儿有相关生活经验,考虑用什么样的美术形式表现不同的内容。如请民间艺人来园讲解,用色彩画表现跳火群、用线描画表现番仔楼,用手工剪纸表现婚俗——“挽面”等。三是民间儿童游戏:抬“新娘”、狗閌(洞)等在民间游戏的开发运用中要考虑民间儿童游戏的地方性、娱乐性及开展的随机性、玩具应用的简便性等特点来开展,注重传承与创新的结合。

  2)营造浓厚地方文化氛围支持本土化活动

  (1)营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室内外环境

  为了让本土化资源得以顺利开展,并取得理想的效果,还要最大限度在幼儿园内为幼儿创设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环境,让幼儿在本土文化的氛围中充分感受与体验,以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三维空间,在园内、室内外环境的创设上注重凸显本土文化特色。在室外走廊布置了晋江品牌的各种标志和产品,布置了利用本地材料簸箕绘制的晋江风景画,布置了用东石雨伞绘制的各种雨伞品牌广告。这些布置使幼儿园的大环境处处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富有童真童趣,为幼儿感受体验表现本土文化营造了一个艺术氛围。在班级环境创设上,在凸显本土文化的同时,注重幼儿的参与性与互动性,力求满足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如:在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中,充分利用教室的窗户,以胶卷式的再现,将主题的四个小主题“美丽晋江人”、“环保小卫士”、“孝行满天下”、“建设新晋江”融入其中,并根据主题的跟进,不断充实墙饰内容,使三维空间成为幼儿表达自己在主题中的认识与经验的平台。在美术活动“番仔楼”中,为了促进美术创作活动的开展,在活动室的墙面布置三个板块,即调查表:我所知道的番仔楼,不同年代、造型的番仔楼图片展,幼儿用多种美术形式表现的番仔楼作品,使本土环境为本土艺术活动的创作营造了氛围,积累了经验。在民间游戏中陈列了富有本土民间特色的游戏材料:小人图、铁仔等,让幼儿利用自由活动、户外活动随时、随地、随机开展。

  (2)营造具有地方文化氛围的区域环境

  我们还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功能,创设了一些具有乡土情怀和本土特色的

  活动区。如“美工区”里有晋江福船、古厝木制版画的图片、材料;幼儿收集的各种晋江风景的明信片、旅游景点的门票、教师制作的“晋江导游棋”等都投放到“语言区”里;还有建构区有孩子建构拼搭的晋江机场、世纪公园的曲桥、利用各种废旧物制作的晋江安平桥等;数学区的各种鞋底、鞋扣(可进行分类、排序活动)、伞道具等;木偶区的各种提线木偶;还有民间游戏区:有翻翻绳、民间“博饼”,“跳房子”等。这些区域随时向幼儿开放,使幼儿可以自由进入区域,在散发本土气息的活动区活动,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本土文化的熏陶。

  3)根据地方素材特点价值,开展本土化活动

  (1)通过具有价值的素材,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本土资源蕴涵着萌发幼儿热爱家乡情感的积极因素,教师要善于把资源中这些有价值的因素挖掘出来,引导幼儿去发现、感受,以萌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如主题活动“晋江新视界”之“孝行满天下”,幼儿在弟子规、小帮手、敬老小标兵等孝敬教育中萌发了感恩之心;主题活动“美在晋江”之童谣“灵水菜埔”,幼儿在朗朗上口的童谣朗诵声中萌发了热爱勤劳的劳动人民的情感;美术活动“跳火群”,幼儿在了解跳火群的习俗、由来、创作中树立了女孩也可跳火群,男女都一样的健康思想;民间游戏“摔土碗”,幼儿在简单有趣的游戏中体验家乡儿童游戏这一朵传统文化之花放射出的光彩。这些有价值资源的挖掘,派生出了许多社会性教育的内容,使幼儿在日积月累的潜移默化中社会性情感得到发展,促进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2)通过具有特色的素材,弘扬“敢拼会赢”的晋江精神

  中国著名的品牌之都——晋江,有制鞋业、织造业、伞业、服装业、食品业、陶瓷业,先后被授予“中国鞋都”、“中国食品工业强市”、“中国陶瓷重镇”等称誉。其中以制鞋业闻名天下,而又以陈埭的制鞋业为代表。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特色的资源开展了一系列本土化活动。如主题活动“品牌之都——晋江”,为幼儿提供真实的学习情境。活动前利用家长资源带领幼儿参观陈埭鞋厂,一起收集有关“中国鞋都”的资料,积累前期经验。主题活动中通过“我认识的品牌鞋”、“品牌鞋的制作材料”、“品牌标记知多少”、“为品牌鞋做广告”、“我设计的品牌鞋”等活动让幼儿了解晋江品牌鞋的类型、种类、造型、制作流程、特点、用途等,并与同伴合作交流,尝试创造性地运用多种形式表现自己对品牌鞋的感受和认识,体验晋江品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萌发对家乡品牌的热爱,从而体验家乡人民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弘扬敢拼会赢的晋江精神。

  (3)通过具有渊源的素材,实现本土文化的传承光大

  晋江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海

  滨邹鲁”之美誉,是闽南本土文化集中体现的区域之一。它包含了戏曲艺术、民俗、宗教文化、民间信仰、建筑文化等诸多内涵,文化积淀深厚。安平桥、摩尼教遗址草庵、施琅故居等更是历史渊源流长。我们充分利用这一有历史来源的资源开展一系列本土化活动。如美术活动“安平桥”,把幼儿带到安平桥上,领略安平桥的雄风,观察安平桥的造型,聆听安平桥的来源,了解其历史渊源,使幼儿对先人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激发了他们的创作表现的欲望。于是线条线描的安平桥栩栩如生、木制版画的安平桥庄重而清晰、纸盒组合的安平桥古朴雄风??。幼儿在感受、体验、表现、创造中增进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感受体验了家乡文化深厚的积淀,同时也是对家乡本土文化的传承。

  (二)教师的实践智慧得到提升,逐步成为会学习、善反思的教师

  本课题的研究有效地改变了教师的学习方式、实践方式和思维方式,教师的运用本土资源,实施本土化活动的能力得到提升,研究能力得到增强,教育观与儿童观得到更新。教师学会了用开放的眼光来观察幼儿的活动,从幼儿的角度去判断他们的学习需求,思考有效的指导方法,有效地支持、帮助、引导孩子们在本土化的活动中更加自由自主地展开各种学习和探究活动,获取丰富的有益经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过程中,教师会用一种反思的方式不断审视自身的活动设计与指导方法的有效性及适用性,从而作出理性的判断和积极的重建。成为了会学习、善反思的研究型教师。

  课题组的教师们在注重实践研究的同时,更注重及时将研究中所获得的这些经验进行梳理、总结,撰写经验论文和案例。有2篇文章在CN刊物上发表,1篇文章荣获泉州市幼研究会论文评选三等奖、一篇论文荣获晋江市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汇编《本土资源在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的运用实践探索》一册(分为论文篇、随笔篇、案例篇三部分,其中案例篇包括:本土主题活动、特色美术活动、民间儿童游戏)。

  (三)幼儿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成为善思考、会探究的学习者

  本课题的研究,在提升了教师本土活动指导能力的同时,更促进了幼儿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活动中,教师有效地利用本土资源设计活动,使活动更接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真正成为了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强,在传承本土文化的同时激发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活动中他们能保持高涨的学习情绪。这种学习情绪带来了有意注意的稳定性,更增加了幼儿学习的投入度,本土化活动中更加积极地自主探究、主动发现、大胆质疑、交流分享,成为了善思考,会探究的学习者。

  四、课题研究设想与展望

  虽然自课题立项以来,经过全体研究人员进行了契而不舍的研究,取得了

  较丰硕的研究成果。但在后续的研究中应更进一步地重视深化研究、资料整理与推广应用,特别是如何深入系统地进行本土化资源的挖掘运用的研究,提炼出具有本园优势和特色,形成系列化课程体系,丰富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是一个需要继续研究的问题。相信在全体研究人员的继续努力下,本土资源这一璀璨之花在晋江实幼将开得更加艳丽~

  课题组研究成员:陈明霞刘志清、许雅玲、曾素霞、林凌华、苏丹蓉、苏文敏、吴秋玲、蔡晓鹏、吴玉倩、杨艳凤、庄雪萍、翁秋凉、周玉珊苏海云尤斐尔

课题研究方案

  一、分析学生阅读现状

  阅读能力在我们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核心地位,它是学生理解课文的助手,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主要手段,但现实中学生的阅读现状是不容乐观的,在传统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下,学习计划安排、教师精力分配以及家庭教育的侧重点都发生了偏差,于是相应的,学生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阅读习惯:有的学生不爱读书,有的学生不会读书。除了课堂上的阅读,有些成绩优秀的孩子回家后只啃教科书,有些顽劣的孩子把时间都打发在了休闲上,根本不读书,长久下来,学生的阅读领域变得极为狭隘,所能接受的只能是漫画之类的休闲书刊。这种现象实为可惜。

  古人说:“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我一直认为阅读是种习惯,既是习惯便可养成,从正面意义而言,阅读习惯的养成,还能由内而外转化人的气质,因此,在班级环境中,我们应该带领孩子领略阅读的乐趣,组建班级读书会,用心领着心、用生命领着生命,和孩子们一起走进语文教学新的领域——‘班级读书会’。在‘班级读书会’中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细细品读读书的情趣、积淀厚重的人文素养。

  二、营造班级读书氛围

  (一)、建立班级书架。“众人拾柴火焰高”,设想由每个学生提供3-5本书,我们书架中就有了200多本书,这样一来,既可以方便学生自己课余阅读,又可以与同学互通有无。这些书是动态的,新书被不断带来,而学生都阅读过的“旧书”则被定时清理出来,由学生带回去,这样就能使班级书架做到常换常新。为了更好的保管图书,提高图书的使用率,我们还可以成立了“班级图书管委会”,做好了图书的登记、借阅工作,确保书架正常运转。

  (二)、成立读书小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兴趣、人缘、家境等)组建“书友队”,共同研读一本书。一个小队读完一本书了就可以跟其他小队互换,这样,一学期每位学生只需买一本书,但也能阅读至少6本书,完全可以保证孩子的阅读量,教师开展阅读指导也比较便利。

  (三)、落实时间,开设“读书课”。教师要静心为学生安排阅读经典的时间,否则活动不能落到实处。一学期我们一共才教学20几篇课文,有些老师用近一个月的时间来复习课文内容,这是不值的。我们可以尝试着开展了几节“班级读书会”的典型课。笔者在实践阶段开了儿童文学《窗边的小豆豆》之《大冒险》、《校歌》及《窗边的小豆豆》三次班级读书会。

  (四)、建立奖励制度。对读书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孩子应及时给予奖励,以保护他们的阅读热情,这就需要建立日常的奖励制度。笔者思考是否可以这样做:每看一本书或读书笔记撰写认真的,奖励一颗五角星;集十颗五角星换取一张书签,集五张书签换奖一本书。这样的奖励制度使人人都能受益,个个能积极争先。对设计精妙,感悟深刻的读书记录卡,在教室里予以张贴表彰,在学校网站上也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阅读成果。

  三、探究班级读书会模式

  模式如下:

  选择阅读内容——个体独立阅读——班级共同研读。

幼儿园微课题研究心得体会

  本次我们课题组的老师们围绕“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开展了一系列丰富的阅读活动,每次教研活动那激烈的讨论氛围,让我深刻的体验到了老师们的协作精神、认真态度。在此我就这学期的“绘本阅读指导策略”心得进行分享。

  一、丰富多彩教研活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作为一名教师来说,对于课题研究还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在听听、看看、聊聊、想想中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教研活动的精巧设计、意义价值等等,让我这个绘本教学的“门外汉”有了些许的认识和理解,也从侧面增强了自身的绘本教育教学质量。就同一绘本《我爸爸》教研课活动,大家进行了互动交流,分享设计、组织活动上发表自己的的不同想法,迸发了更多的火花。我收获颇多,对一些模糊的环节处理也豁然开朗,对我以后的研究也做了有效的铺垫,增强了自己开展活动的信心!

  二、形式多样阅读活动,增强自身阅读能力

  在丰富多彩的教研课活动基础上,我们还设计了一系列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我们布置了班的级图书角“红袋鼠乐园”,在图书袋里,我们精心的准备了许多优秀的绘本图书《我爸爸》、《年》、《猜猜我有多爱你》等等,通过平时的阅读,孩子们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利用休息、午餐前、午睡、离园前等时间给幼儿讲讲故事,看看书,孩子们进一步喜爱上了阅读。在学期初我们针对新教育课题组老师所在的班级发放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和“亲子阅读调查问卷”,得到了大多数家长的认可,他们认为开展亲子阅读对孩子的各方面的进步都有所帮助,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也希望得到老师的帮助,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自主性游戏里,我们还创设了“快乐演播室”,把图书中的故事,以手偶表演的形式表演出来,延伸了孩子阅读后的兴趣。本来计划的“图书漂流”因为流感等原因未开展,希望在下学期可以继续。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不仅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提高了,家长们也从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提高中,意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增强了亲子阅读的意识。相信在大家的努力下,下学期的收获一定会更大!

  三、认真学习文章报告,提高理论素养

  除此之外,平时我们也很注重理论学习,例如:朱永新《共读共写共生活》、王明珠《主题墙饰:推动活动开展的载体》、《手心里的光》等等优秀的理论文章。通过研读各位专家对绘本教学、意义等各方面的观点认识,提高了我们一线工作者对教育实践的正确把握。这些理论的支撑,对于我这样的新教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帮助我对绘本教学有了一个比较完整、正确的认识,在实际教学的各个环节也有了促进改善作用。

  通过问题讨论、看视频和录像、案例研讨等,帮助我梳理了已有的经验,理清了“师幼关系”的概念,进一步了解了它的本质内涵,形成了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对我们的教育教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从丰厚的资料和详实的报告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绘本教学的书香、昆曲教学的雅韵相得益彰。

幼儿园幼儿规则意识培养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自20xx年我园承担太原市教科研中心“幼小衔接课题”的子课题“5—6岁幼儿规则 意识培养”以来,在园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积极努力下,课题研究 取得了很大进展,现总结如下:

  一、认识提高 明确方向

  要想使课题研究工作能够顺利地实施,首先要提高课题研究教师的思想认识,使他 们能够从心里赞成课题研究,愿意课题研究,这是做好研究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做 好这项工作的最为关键的一环。为此,园领导组织课题组教师统一思想,认识课题研究 的深远意义,明确自己肩上的重任,从内心接受了课题研究,认同了课题研究。这样, 就为我们能够顺利地实施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科学性,我们学习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明确了课题研 究的方法、基本特点、一般程序,使参加教研的教师明确了课题的研究思路、把握课题 的研究进展,确定了课题研究的实验方案。

  (一)了解、分析小学生行为规则,制订出课题研究的内容

  1、让幼儿意识到:规则是满足他们在社会生活中能正常开展活动,进行交往的保 证,而不是对他们的限制,大家只有遵守了共同的行为准则才能愉快地相处。

  2、让幼儿意识到:当自己的需求与社会规则冲突时,应对自己的行为作适当的控 制和调整。

  3、让幼儿意识到:一日活动中每一条规则内容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4、让幼儿意识到:许多规则是人为的、可变的,应该客观、灵活地对待,积极主 动地争取更为宽松自由的发展空间。

  (二)设计并发放家长问卷,调查大班幼儿规则意识的现状。

  (三)确定各班研究的重点内容

  大一班:在交往过程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维护规则。

  大二班:在游戏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和维护规则。

  大三班:在生活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和维护规则。

  大四班:在学习活动中,幼儿发挥自主性,尝试制定并遵守维护规则。

  二、寻求策略 提高成效

  (一)课例研讨

  我们根据课题开展的需要,以班为单位,每班设计一个教学活动方案,由一位教师 执教,全体课题组教师听课后,进行课例研讨。

  大一班教师z的谈话活动《我要上学了》,通过活动满足了幼儿对上学的好奇心 ,激发起他们做一名小学生的信心和勇气。大二班教师王文辉的游戏活动《玩陀螺》, 在游戏中使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认识到规则的普遍性。大三班教师赵隽的社会活动《制 定规则》,教师将幼儿没有规则取书时的混乱场面录制下来,播放给幼儿,使幼儿通过 自身体验认识到规则的重要,使幼儿产生制定规则的愿望,接着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怎 样又快又安静地取到书?”,通过讨论共同制定规则,然后按共同制定的规则再实施一 次,体验有序、按规则行事的好处,最后将活动延伸为,给一日生活中需要制定规则的 环节用图画的形式表示出来,随时提醒大家遵守。大四班教师张琴的社会活动《标志知 识竞赛》,根据大班幼儿已形成初步的竞争意识的年龄特点,以知识竞赛的形式,帮助 幼儿认识了一些生活中的常见标志,了解了社会中一些需要遵守的规则,为幼儿了解社 会、认识社会打下了基础。

  通过课例研讨,大家一致认为,虽然幼儿年龄较小,不能完全脱离成人的限制,却 可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通过民主的方式增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其自主意识,鼓励幼 儿去思考规则的要求,探索规则的合理性,尝试自主制定规则,自觉遵守规则等,使幼 儿深刻理解规则的真正内涵。

  (二)个案研究和随机教育

  1、个案研究

  因为本课题重点研究的是幼儿的规则意识,所以,很多的研究过程,都和孩子一日 生活息息相关,教师必须在日常生活的每时每刻都仔细观察,因此,我们采用案例研究 的方法,既教师选取班内比较有特点的幼儿,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利用个案研究,针对 个别幼儿,帮助其形成良好规则意识。

  2、随机教育

  我们坚持多利用生活和学习中的突发事件,进行有目的的随机教育,促进幼儿观念 上的强化。在行动上通过反复练习来巩固已有的经验,提高幼儿的认识水平和行为意识 。

  通过个案研究和随即教育,我们认识到,规则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幼儿园 的规则教育是必要的,但是幼儿园的规则教育要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根本,选择适 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规则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三)家园合作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家长对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日 常生活中对孩子规则意识培养不重视,投入精力少,要求不严格,而且部份家长自身忽 视社会规则的不良行为,大大影响了幼儿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发展。针对这一情 况,我们请家长来园参加课题研讨,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以下是研 讨活动实例:

  育英幼儿园“幼小衔接”专题教研活动

  ————“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闫园长介绍课题进展情况

  2、闫园长提出课题研讨主题“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3、家长谈对规则意识的认识以及自己孩子在家中执行规则的情况。

  ▲家长代表A:我的孩子从小托班来到幼儿园到现在大班,从以前什么都不会到现 在成为一名懂事、有爱心、做事有规有矩的孩子,我感到很欣慰。就比如说晚上回去做 作业,很专心,不像别的孩子一会儿干干这,一会儿干干那。再比如说,在买东西时有 时候着急,插个队。这时候孩子就会批评我,“不能插队,排队才是好孩子。”我现在 有一个困惑就是:孩子遵守规则是件好事,但规则多了是不是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

  教师z:孩子的成长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学习各种规则逐渐成为这会 人的过程。孩子们现在处于学习状态,与孩子的个性发展并不冲突。

  教师z:您的这个问题涉及到了规则的内涵,我们的研究也是经历了一个由浅 到深,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如果说我们对规则的认识就是教师的命令,大人的训导 ,那么过多的规则强加于孩子身上,那就是会影响孩子的个性。但是规则的真正内涵, 它存在的社会价值在于满足人们正常生活,工作的有序展开的保证,并不是对某个人的 限制。所以说,我们在培养过程中,更重视激发孩子的自主性,让他们来自己制定规则 ,这样的话,他们认为是合理的、科学的、那自然就会内化、遵守。

  ▲家长代表B:我对规则意识的认识就是良好习惯的养成,如在家中我和孩子就张 贴着“自己事情自己干,推给别人是懒汉。”这样的标语。再一个就是我重视孩子尊重 别人,比如对老人,对残疾人等,这一点我觉得很重要。现在我发现孩子有逆反心理, 不听话,例如写字的时候不求质量,只求速度,为的是争第一。

  教师z:这种现象确实在您孩子身上出现,她非常要强、好胜、事事都争先。关于 写字,我想这也涉及到了规则的问题,完成写字任务,到底有哪些规则?如坐姿、策划 、工整及速度等,孩子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我想这也是我们教师、大人没有把具体 的规则交代清楚。

  教师z:有时候可能是孩子错误领会了老师的意思,比如说,某个孩子平时写 字很慢,有一天快了些,老师就会表扬他,而您的孩子误以为老师更看重的是速度。

  ▲家长代表C:我的孩子是一个比较内向的孩子,我比较担心的问题也同前面那位 家长一样,规则的制定会不会抑制孩子个性的发展,在平时和别的小朋友相处的时候, 我的孩子就总是退缩,不去争抢。学习时,也是只有当他有十足的把握的时候,才会去 回答、完成。

  教师z:我想您的孩子其实的一个很有主见的孩子,至于他的性格表现是和他 的先天气质相关的。规则的制定是为了防患于未然,您的孩子自律能力特别强,其实是 一件值得庆幸的事。我们研究的宗旨目的,也就是为了培养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的人。

  教师z:我们更应看重关注的是怎么样去增强您孩子的自信心,鼓励他多表现自 己。

  ▲家长代表D:我的女儿是一个特外向的孩子,也好激动,很多时候无意中就受到 了伤害,在班级进行了规则意识的培养之后,有了很大进步,行为上有所控制,而且还 会管束我们大人的行为。

  教研主任z:谢谢您对我们工作的肯定,其实孩子与父母这份不可取代的亲情、 血缘关系,你们的言传身教,你们具备有更强的教育和影响力度,我想你们在家中下的 工夫一定也不少。

  教师z:孩子们之间交往的规则对孩子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规则它就象桥上 的防护栏,提供安全感和保障,保护孩子自由探索外部世界,而不用害怕伤害到自己或 他人。

  4、闫园长小结课题研讨中家长的问题,确定下一步的研究内容

  ①规则会不会限制孩子个性的发展

  ②孩子不听话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指导

  ③怎么样在协商、平等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④如何让幼儿懂得更多的交往礼仪,让幼儿用直观的方法理解规则。

  5、教科研中心杨老师小结

  ①肯定了教研成绩,布置下一步工作的重点,对今后的工作进行指导。

  ②征集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把握家长、教师爱孩子的主线,分类,有针对性的召开小型家长会,理解规则意 识的培养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让家长之间互相影响。

  ▲通过摄像、对比的方法,让家长直观了解孩子的表现,从而萌发培养幼儿规则意 识的想法。

  三、总结积累 收获成绩

  闫园长撰写的论文《5—6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研究方案》获省教育学会论文一等 奖。

  z撰写的论文《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研究》获省教育学会论文二等奖 。

  四、回顾过程 反思不足

  1、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和专家的专业引领

  课题组应邀请教育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使课题研究获得专家的专业引领。同时,还 应该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争取在研究策略与方法上有更大的创新并能及时总结有益经 验,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反思等。

  2、研究方案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经过前一时期的实施,我们应将研究中的不足和发现的问题进行总结,不断地补充 方案,加强课题的操作性、科学性和可行性。使课题研究真正为幼儿服务,为教育服务 ,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3、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

  虽然我们开展了“指导家长支持,参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的主题教研活动 ,但是教师与家长的联系还需更紧密些,利用各种途径,让家长更加了解我们的课题内 容,实施方法等,使家长更能够配合我们的研究,共同促进幼儿全面地成长。

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范文

  一、课题研究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游戏伴着儿童发展,儿童在游戏中成长。课间游戏是幼儿园自主性游戏之一,由于课间游戏在活动内容、地点、对象的选择上完全由幼儿自由控制,自由安排,孩子们可充分展示自我,课间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主动开展各种游戏的环境,孩子们可以轻松的进行交流、交往,因此受到幼儿的喜欢。课间游戏也是教师了解孩子发展、增进师生感情、实施教育的良好契机。

  但是事实上,当前幼儿园往往只把课间游戏看成是一日活动的过渡环节,容易被忽视。幼儿园课间游戏内容较少、形式单一,且缺乏较强的整合性、系统性。教师对课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对于小班课间游戏,一些老师认为,让孩子们好好玩一下,自己轻松一下,或者做一些准备工作,只要注意安全,就可以了,于是就出现了“放羊式”的现象,而且课间游戏时间得不到保证,不是被侵占就是被挪用。针对本园小班课间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我计划开展“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探寻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及材料,并探索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二、课题的界定:

  (一)课间游戏。

  是指:在教学活动之间或教学活动与集体游戏之间开展的游戏活动。

  (二)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

  是指:通过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组织与实施,研究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

  三、课题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教师小班课间游戏意识不足的问题。

  2.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较少的问题。

  3.小班课间游戏的材料贫瘠的问题。

  4.小班课间游戏的指导策略较单一的问题。

  四、理论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游戏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

  皮亚杰开拓了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考察儿童游戏的新途径,他强调活动的重要性,强调儿童游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结构,强调游戏的情感发展价值。这些理论对我研究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有很大启发。

  (三)学前游戏论。

  《学前游戏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它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原则,详尽阐述了幼儿园游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在幼儿园设计、组织与实施游戏活动的策略和方法。这本著作对于我选择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材料以及研究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方面有很大帮助。

  五、研究方法设计:

  1.行动研究法: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反思、调整、修正方案、调整目标,使研究更富成效。

  2.文献资料法:学习幼儿教育学、心理学及游戏理论知识,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专业知识,并分析幼儿园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与动态,提高课题研究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个案研究法:对幼儿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表现出的典型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并进行系统地分析。

  4.经验总结法:对教育实践工作及时的回顾、反思、总结、调整工作思路。

  六、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内容:

  (一)理论假设:

  我认为如果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思想,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游戏理论以及《学前游戏论》研究结果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通过提高教师的游戏意识和开发能力,逐步建立起小班课间游戏材料库,并加强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实践研究,就可以明确适合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和材料以及有效的组织方法和策略。同时,幼儿与教师都能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获得情感、态度、知识等多方面的发展,并对小班课间游戏的发展也有推动作用。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

  2.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游戏材料。

  3.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三)研究内容与重点:

  1.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

  2.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

  3.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

  (四)研究的思路:

  对当前幼儿园开展小班课间游戏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运用《纲要》精神及游戏理论指导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研究方案,丰富小班课间游戏的内容,提供适宜的小班课间游戏材料,挖掘课间游戏的教育价值,探索小班幼儿课间游戏的有效指导策略。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不断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调整课间游戏的目标、内容、材料、指导策略,并邀请有关的专家、同行进行指导论证。

  七、课题研究操作措施:

  (一)落实课题研究工作,规范课题管理。

  在园长的引领下,由我全面负责整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1.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有关课题研究的理论学习、研究体会、方案设计等专题内容。

  2.每学期至少开展针对两名幼儿的“个案跟踪研究”。

  3.撰写课题研究计划与总结。

  4.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关课题研究的论文。

  5.围绕课题研究进行至少一次公开展示研究活动。

  (二)开展理论学习,转变教育理念。

  教育理念始终引领着教师的教育行为。开展课题研究更要求我们不断更新与充实教育理论知识、科研知识。围绕本课题研究,我将加强游戏知识的学习。同时,在专业杂志中,了解有关幼儿课间游戏的最新研究动态,借鉴、研究有效的指导策略,使自己能采用更合适的教育行为来帮助小班幼儿开展课间游戏,促进小班幼儿的发展。同时,邀请青年教师培训班指导老师与同组学员观摩与指导,在与专家、同行“面对面”的交流中更好的感悟课题研究内涵,了解小班课间游戏的基本知识。

  (三)遵循科学原则,加强实践研究。

  在研究过程中,我将主要遵循多样性、兴趣性、发展性等多项原则,培养小班幼儿对课间游戏的兴趣,开发多种潜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建一个能与幼儿、家长、同行积极互动的网络平台,形成一个丰富的小班幼儿课间游戏资源库,包括文本资料、照片资料、视频资料等。同时平台中也将开辟专栏将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困惑与大家分享、探讨。

  八、课题研究对象:

  赵楼幼儿园小班幼儿。

  九、课题研究过程: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课题立项准备: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初步设计课题研究方案。

  2.制定课题工作计划,确立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3.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教育科研能力。

  (二)具体实施阶段

  1.搭建课题研究网络平台,根据方案开展研究工作。

  2.开展课题观摩活动。

  3.做好个案资料和游戏集等课题研究资料的积累、整理工作。

  (三)总结结题阶段

  1.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2.收集整理各类资料,完成课题结题工作。

  十、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施: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教科研管理网络,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和课题研究制度,能够为我的课题研究工作提供必要的保证和帮助。我园配备了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保证我能方便、快捷地搜集信息、了解最新教育动态。幼儿园订阅、购买了相关的书籍与刊物,为我查阅文献资料提供了物质保障。

  十一、预期研究成果形式:

  1.结题报告。

  2.个案、随笔、研究论文等课题研究资料。

  3.小班课间游戏集。

  十二、研究人员结构:

  课题负责人:杨兆梅

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课题研究报告

  我们从体育的多维效应、多种活动角度建构户外活动的形式,多给幼儿一些自由的活动空间,每天下午开展一些取材方便、小型分散的、深受幼儿喜爱又无固定模式的户外体育活动。如开展一些民间游戏:丢手绢、跳绳、扔沙包等活动,只需是简单的材料就可进行,不受幼儿人数的限制,让幼儿在想象情境中愉快地游戏,使户外体育活动更富特色。同时,让幼儿拥有活动的选择权,成为户外活动的真正主人,使户外体育活动达到活而不乱、有条不紊、生动活泼。从而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发展幼儿的活动能力,丰富和活跃幼儿的生活。培养幼儿良好个性和养成自觉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习惯。

  3、开展研究课活动

  我们要求每位课题组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围绕课题研究目标积极开展研究活动,同时请每位实验教师准备一节研究课,抓好备课、上课、评课各环节,强化课题组教师的研讨意识,提高研究能力。一年多来,教师的教有很大的改变,在课题研究中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如朱玉琦老师执教的《有趣的沙包》,姜春楠执教的《纸球用处大》、周翼老师的《玩瓶子》、钱晓霞老师的《玩皮球》等,可以说,课题组老师们的研究课带动了我园的户外体育教学活动!

  十一、研究成效

  1、促进了生长,增强了体能

  近年以来,我园幼儿出勤率较高,均在90%以上,发病率在4%以下,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明显提高。

  2、发展了智力,丰富了知识

  体育活动使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密切配合,为幼儿发展智力、积极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在体育活动中,幼儿通过自己的创造和想象发展活动,并独立快速和机智灵活地处理活动中发生的问题,促使幼儿观察、注意、思维和想象力的发展。同时,随着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幼儿有关自然和社会方面的知识也丰富了,如:通过“小青蛙捉害虫”的游戏,幼儿获得了有关青蛙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

  3、培养了情感,健全了个性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幼儿与同伴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可以使幼儿理解互换、输赢等概念,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集体观念、合作游戏及交往能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同时户外体育活动的内容生动、形式多样、富有趣味性和娱乐性,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使幼儿心情愉快、性格活泼开朗,丰富了幼儿的情感,发展了幼儿的个性。、

  4、不断学习,转变观念

  由于活动的开展,本园教师通过课题的研讨学习,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了自身的素质,确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在学习和研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知识技能结构,如:在开展户外体育活动时,既要考虑率到季节场地,还要考虑到幼儿的身心特点,不仅要加强对体育活动教材和教法的研究,还要研究幼儿的发展规律、学习特点,研究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研究如何使幼儿获得更多的运动体验等。同时在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真撰写的论文获得了较好的成绩:杨柳老师写的《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朱玉琦老师撰写的《科学合理组织小班幼儿开展户外体育活动》分别获得江苏省2005年度“师陶杯”论文评比三等奖;杨柳《因地制宜,优化幼儿园户外体育活动》、朱玉琦《主体主动健康发展——浅谈如何在体育活动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分别获得江苏省2006年度“师陶杯”论文评比二、三等奖。顾惠华老师撰写的《做一名快乐的研究型教师》以及杨柳老师撰写的《优化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分别在《常州教师教育》杂志上发表…

  5、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

  课题组教师通过研究课、课题组活动等形式形成了具有园本特色的户外体育活动案例及游戏集锦,在制定课程计划过程中,充分组织幼儿开展“变废为宝“、”自制户外体育活动玩具”、“一物多玩”等户外体育活动,以点带面将研究成果辐射到全园范围。

  十二、思考与体会

  1、课题的实施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展开。通过课题的实施,我们认识到进行课题研究必须紧紧围绕目标,必须使教师真正明确到课题实施的目的、意义、课题的主要内容,让教师知道自己关注什么应该怎么去做才能把课题做“真”做“实”。

  2、课题组成员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课题组活动目标应分解到各个年级组,进行课题组成员的分工。按照个人特长分配到人:比如小班着重激发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兴趣;中班着重进行“一物多玩”的研究;大班教师则把关注点放在因地制宜,组织合理的体育游戏上。这样使课题组教师明确自己在活动中的基本任务与要求,既有分工又有合作。

  3、课题开展必须“真、实”,才能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课题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应及时组织教师捕捉课题实施的“交叉点”,帮助课题组成员互相交流,相互取经,比如“废旧材料制作教玩具”“一物多玩”就进行了推广,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课题实施的兴趣和热情,让教师们真正感受到了轻松做课题的乐趣。从而将课题研究真正“务实”起来。

  通过领导的帮助,教师们的努力,我们的课题在去年顺利通过了区、市教研室的中期评估,成为了市级立项课题,这对我们这所幼儿园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很多教师通过课题的立项,认识到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有收获。

  我们幼儿园将继续以健康教育为龙头,四育并进,不断提高幼儿素质,促进全面和谐发展!

幼儿园课题研究随笔

  随着社会发展速度发展的加快、社会竞争的激烈,幼儿园的发展在这种大背景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壮观景象。为了促进园所与时俱进地健康发展,许多园所都在努力展示自己的实力、办出自己的特色;许多园所也认识到开展课题研究具有“可以给幼儿园工作不断注入活力,可以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专业成长,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的独特价值。但是在课题研究立项开题以后,往往会出现“课题研究目的不明确、“研”不突出,研究过程管理缺乏必要的保障,教师只参不“与”、积极性不高,课题指导专家跟进指导不恰当”等诸多问题。因此,为了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必须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幼儿园课题研究管理的策略来推进课题研究的健康发展;我们在相继开展一个省级立项课题研究、两个全国立项课题过程中不断探究课题研究的管理策略,有了一定收获和感悟。我们提出:

  一、以课题中心大组为核心的有效管理

  (一)构建以课题研究为核心的“学习共同体”管理机制,保障课题研究在不断互动中前行

  幼儿教师的“学习共同体”是指建立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幼儿园为基地,以幼儿教育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学习、研讨为形式,在团队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与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学习共同体”拥有收集、储存并转化知识的能力,通过组织内个人的转化,能促成团队组织的成功。

  一个好的课题研究能否顺利有效地开展,组织机构的建立、人员的安排是关键。参与课题研究的老师没有相关的教育教学经验不行,没有合作意识、奉献意识不行,没有积极进取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不行。因此,在组织机构的建立上,我们组建一个以“课题中心大组”辐射引领若干个“子课题小组”的研究团队;让全体教师都参与课题研究、让课题研究引领园本教研。在人员的安排上,首先我们注意遵循“行动研究能力强、幼教专业素养扎实、老中青合理搭配”的原则,慎重选择并吸纳经验丰富、专业过硬的骨干教师和一些尽力充沛、富有潜力的年轻教师组成“课题中心大组”,由课题负责人(园长)为组长;在这一团队中,有能在课题实验班扎实开展行动研究的具体实施人员,有善于观察记录的人员,有能及时进行反思小结并善于对课题研究进程提出整改意见的人员、还有善于撰写论文和案例的人员;这样的“学习共同体”,能够承担开题、课题研究推进、课题实验班研究、结题等具体任务;具有带动和推进全园顺利开展课题研究的作用。其次,我们吸纳所有一线教师按照自主自愿、强弱搭配的原则,自行组建2―3人的“子课题小组”,每个子课题小组推选出一名小组长;若干个这样的“学习共同体”一起来承担总的课题下的分项研究任务。

  整体来看,“课题中心大组”具有引领和带动“子课题小组”开展行动研究的作用,而“子课题小组”行动研究的动态发展又能促进“课题中心大组”的前行。整个研究团队能在建立共同愿景的前提下,中心大组、各个小组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会合和互动,互相研究收获和研究心得,分享在开展行动研究、探索过程中的经验与喜悦,引起共鸣、达成共识。每个教师的叙述和见解、经验与收获,都有助于自身和他人获得相应的课题研究综合素养的成长;大家在这样目标一致、统一认识的前提下,构成一个大的“学习共同体”,共同为完成好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任务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的任务,实现课题研究阶段成果的有效落实

  在幼儿园课题研究过程中,我园“课题中心大组”充分发挥了引领和示范作用。首先,“课题中心大组”组长(园长)引导各“子课题小组”讨论:开展课题研究对园所发展、保教质量提升的是否有利等等;集体的碰撞使教师更加明确和理解开展课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课题研究可以指导幼儿园教育教学实践、提高保教质量、增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养、推进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然后,在整个研究团队充分认识了研究目的、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园“课题中心大组”根据课题研究计划中的不同时期,设置阶段性管理表格,让研究团队在互动中分解课题研究任务,力求使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得到有效落实。

  在开题之初,“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前期准备阶段:教师个人文献资料学习研讨》,让教师带着任务学习后填写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交。其中设置的问题,能让教师明确“开展本次课题研究的需要了解的基本概念有哪些,需要如何去思考的将要研究子课题研究方向,存在的困惑和需要专家答疑有什么”等等;这样的表格,在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开始阶段,起到“热身”的作用,能引领教师自觉自主地应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学习理解课题研究的背景和相关理论,收集摘录相关理论文献,积累素材、拓宽思路,增强教师理论应用的意识和能力,引发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创造性应用理论的灵感。

  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各子课题阶段小结及案例收集分析》,以2―3个月为一个周期发放3―4次,并请教师按照表格中的要求收集整理课题阶段研究资料。表格中有“对案例收集的具体要求”(包括案例教学设计、相片影像资料、观察记录、评价指标等)、有“子课题阶段研究的反思和困惑”,还有“下阶段子课题研究的推进设想”等等;这样的表格,能提醒和督促各子课题研究人员及时、完整地收集整理课题研究阶段成果,及时发现课题研究中餐在的问题并作出适当调整,为客观科学地安排下一阶段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依据和支持。

  在课题结题时,“课题中心大组”设计了课题表格《子课题成果汇总和论文摘要》,表格中有“子课题经典案例”、“子课题相关互动表”、“子课题论文摘要”等任务;这样的表格,能让各子课题精心归纳和整理小组各阶段的研究成果,可以形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研究成果;汇总到“课题中心大组”以后,能使整个研究课题的结题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二、以参与课题研究教师为主体的自主管理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青年校长的一封信》中指出:如果你想让教育工作给教师带来快乐,使每天上课不致成为一种枯燥而单调的义务和程序,那您就要引导每个教师走上教育科研这条路。教师成为教研工作的自主管理者,对幼儿园的教育研究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让教师大胆“选”,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

  首先,在开题之初阶段管理表格的引领下,各子课题教师们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切合自身教育教学实际”的原则,并通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搜寻、在于同行中的交流中领悟、与幼儿的交流中捕捉、在阅读文献资料中发现”等途径大胆地自主选题、提出研究方式。接着,子课题小组内各位教师商议、讨论,并和其他子课题小组教师分享、交流,然后报送课题指导专家审阅、批改,专家对其提出建议,最终返回到教师手中来确定研究子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式。

  这样,一方面,保证了子课题选题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又能充分调动教师行动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子课题研究内容本身就体现了教师自己的需求,那么子课题研究整个过程的推进就能成为受教师内部动机支配的活动,从而激发教师参与研究的内驱力,使教师真正成为子课题研究自主管理的主人,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保持研究热情、充分发挥主体性的作用。

  (二)让教师展示“能”,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能”既课题的成果,是课题实施中的激励因素,也是确保教师实施课题积极性的中介,它包括课题实施者的个人成就感、价值归属感、集体荣誉感等。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努力为教师创设充分展示“能”的机会与条件,让教师能寻找到强有力的“内援”支撑、始终保持激昂奋进的研究状态,不断推进和调整自己的子课题研究。如我园在开展的十二五课题研究中,各子课题在确定研究内容和制定研究计划环节,园长(课题负责人)就及时地组织大家来分享交流,并和专家共同点评,肯定亮点、提出建议,在展示交流之后大家能补充和完善自己的子课题计划;在子课题研究过程中,让每个子课题小组轮流派代表上实验课时,园长(课题负责人)就组织带领全体教师共同研讨,大家共同为该子课题的推进提出建设性的调整意见,而该子课题小组在大家的帮助下视野更开阔、收获更全面。这样,全体课题研究人员都能在积极的鼓励和认可中感受到成长的快乐,从而寻找新的动力和“内援”支撑,激发研究者自身以更加自信、自主的状态管理推进子课题,在实实在在开展行动研究中提升子课题自主管理的实效性。

  三、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

  很多幼儿园在开展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通常有这样的感触:“如果我们想成为一名研究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引领。”确实,如果没有专家的引领,没有专家的点拨,而只是一味地让一线教师独自去摸索、效果往往不大;同时,专家的何时介入知道、怎样跟进指导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幼儿园开展课题研究需要与专家恰当地开展合作研究,需要以专家适时指导为引领的跟进管理。那么,怎样实现专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适时指导为引领,专家怎样在恰当地时机跟进课题管理呢?我们认为,三个具体环节十分重要。

  (一)制定研究计划阶段

  研究计划是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全面规划,是指导研究全过程的蓝图,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可以使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人员分配等更加明晰;研究计划的制定过程也是课题组成员统一认识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在教师的主动参与的前提下,先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初步计划,反馈于专家;然后专家再从不同的角度对课题内容和计划提出可行性的指导建议和意见;最终使课题研究内容和计划更加完善。

  (二)研究的实施过程

  幼儿园开展的课题行动研究过程中,是教师探索具体的方法、途径、措施及实施效果的过程。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设计者、探究者的身份,充分发挥在实践经验方面的优势大胆实施研究案例;而专家的适时指导可以表现为参与研讨和诊断的顾问,主要任务是针对实践过程中的实际案例出现的问题与教师共同研讨,对教师进行现场观察,并从理论的高度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例如:在开展我园开展十二五课题《体验式教学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之研究过程中,为了让研究团队更加直观地理解“何为体验式教学的具体环节设计”,指导专家先是在观摩了“实验班老师”自主设计的环节后马上组织大家研讨、点评、提出修改建议,接着就让业务园长按照建议进行现场对比执教。这样的适时跟进指导能激发教师的反思、生动而高效;同时,课题研究在教师和专家的互动中,不断经历“思考、实践、反思、在思考、再实践、再反思”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得到有效推进。

  (三)研究的结题阶段

  研究的结题阶段是对研究行为进行反思、对研究效果进行理性思考、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的过程。由于幼儿园教师的分析概括能力、理论水平、写作能力能方面相对擅长理论研究工作的专家而言有一定的差距,因而在结题环节中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就特别需要专家的适时跟进指导。例如:在我园十一五课题的结题环节,每个子课题组先整理好研究案例的相关资料,提出初步的研究成果要点,并跟专家面对面地交流;专家在倾听讲述、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帮助该子课题从理论的高度提炼成果要点、提出行文建议;从而帮助教师梳理文章脉络,更加自信、圆满地完成各项结题工作。

  当然,在课题研究进程中应该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慢慢淡化专家的角色,让参与研究教师逐渐走出专家的“控制”,不断成长为越来越合格的研究者;同时应该避免过分依赖专家而削弱参与研究教师的独立思考、正确判断、大胆实践的做法。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大一新生面试志愿者自我介绍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ppt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