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校园文化特色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学校特色文化建设实施方案

  一、实施背景

  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学校的教育观念、办学理念、历史传统、精神风貌、办学特色,是学校以物质条件为基础的载体文化和以人为中心的精神文化的统一。优秀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对师生起着导向、凝聚、激励的作用。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又名南京大学仙林实验学校。学校地处仙林大学城,是一所南京大学、市教育局、仙林大学城管委会与栖霞区人民政府四方合作创办的公办小班化实验学校。百年名校的办学积淀,先进齐全的教学设备,现代化、人性化的校园布局,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导思想

  学校坚持“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的育人理念,秉承“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办学宗旨,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努力践行“环境育人,文化润校”的办学思想,积极开展“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以校园、生活为载体,打造人文环境,开发七彩课程,创新实践活动,在师生协力中进行富有中华文化基因、世界眼光胸怀的特色文化建设。

  三、实施思路

  1.确定文化内涵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项目中的“世界儿童”,指的是初步具有国际品质的儿童。国际品质的儿童,初步具有国际意识,初步了解国际文化,初步形成国际交流能力,初步养育国际适应行为。中国是世界的重要成员,是中国儿童的根之所在,魂之所在。因此,“世界儿童”首先是“中国儿童”,是植根中国的“世界儿童”,是具有中国灵魂的“世界儿童”。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一方面是让世界走进校园,走进儿童心灵;一方面让儿童走向世界,走进优秀的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这双向“走进”的过程中,儿童更加热爱中国,坚信中国;儿童更加胸怀世界,融入世界。

  “世界儿童”特色文化建设,主要包括精神文化建设,物态文化建设,课程与教学文化建设,活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等内容。此形成校本特色鲜明的以“世界儿童”为主题的、以培养具有国际品质儿童为价值引领的学校文化体

  系。

  2.精神文化引领

  “诚真勤仁”是我们的校训;“自强不息”是我们的精神;“诲人不倦”是我们的教风;“学而不厌”是我们的学风。我们以“走进儿童世界,培养世界儿童”育人理念为引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一代具有中国胸怀、世界眼光的世界小公民;打造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所具有南京特色的现代化国际化的标志性学校。

  3.环境文化浸润

  “一言一行持诚真勤仁,一草一木含趣情理境”我们让每一面墙壁、每一棵树木、每一块石头都镌刻上金陵小学文化的烙印,都成为老师们的教育资源和孩子们的学习资源。

  4.制度文化保障

  以“爱满天下”替代“三要八不准”;以“learningfro”替代“课堂教学规范”;以“八礼四仪”“文明公约”替代“小学生守则”。

  5.课程文化践行

  用课程让孩子得到解放,用课程让孩子敢于交流,用课程让孩子学会合作,用课程让孩子尊重生命,用课程让孩子懂得生活,用课程让孩子创造快乐。

  6.活动文化延伸

  优质的资源让孩子有好的学习空间;多元化的活动让孩子有更多的兴趣选择;多层次的平台让孩子有更好的展示机会;丰硕的成果让孩子有更大的参与热情。

  四、特色项目

  1.推进科技体育

  通过对学校体育运动设施进行儿童化的改造,大力开展科技体育特色项目,推行“我的项目我喜欢,我的强度我知道”的一小时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得以拥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和健壮的体魄,同时还积极开展“科技体育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省级规划课题研究,先后承办了三次国家级“科技体育传统学校”培训会,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专题播出。学校也被评为“全国科技体育传统校”,同时被认定为“全国科技体育样板校”。

  2.打造特色课程

  在整合多方优质资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校本课程的创新与实践,游泳课程

  的全员开设;低年段英语、信息技术、电钢琴、做中学、帆船课程的实践;机器人、创意模型拼装、校园主题定向等嵌入式课程的实验,数学实验室、生活体验室、蔬菜种植园、亲近母语吧的陆续投入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广阔的学习空间,为儿童多元智能的形成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了可能。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阳光体育学校”“南京市星光基地学校”“新教育实验学校”。

  3.创设数字化校园

  学校不断加大数字化校园建设,无线网络全覆盖、短焦投影加白板、1+4班级电脑、平板进课堂、交互式电子阅读平台,班班有网站,人人有主页,让云漫步、E学习走进学生的课堂与生活,用网络的资源与平台不断提升他们的信息素养,开拓他们的眼界,增长他们的知识;“在线作业”与“前置学习”,“微视频”与“翻转课堂”,这改变的不仅仅是教师的教学方式,更多的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为此学校先后被评为“南京市数字化示范校”“南京市移动学习试点窗口学校”。

  4.融入国际理解教育

  国际理解教育是“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一方面我校在开办国际班的基础上,接纳外籍学生入校园,引入外籍教师进课堂,尝试浸入式口语教学。另一方面我们不断加强国际交流,学校办学以来先后接待了来自美、英、澳、新和港台等十余支境外代表团,并与英国奥特伍德小学、盖茨小学,以及澳大利亚圣迈克尔女校这三所学校结成了友好学校。我们在完成美国“越过海洋的握手”艺术节出访活动的同时,又在校园里成功接待了来自友好学校奥特伍德小学的12名师生,带领他们走进中国家庭,游览南京风光,感受中华文化。去年暑假我们还成功举办了呼吸英语夏令营,我们的孩子在英国老师的带领下,不出校园就能生活在正宗的英国文化里,足不出户便与国际社会思维交流。各种别具匠心的社会场景模拟和互动旨在引发孩子们的社会参与感和小小商业运作意识,同时更有每日丰富多彩的团队活动逐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主动性与集体责任感。还有社区、大学生、家长等多层次志愿者的加入,也让“世界儿童”的特色文化建设变得更加的丰满。

  五、实施步目标及措施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健全和完善学校特色文化体系,不断丰富“世界儿童”特色文

  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学校特色文化文本解读。

  措施:成立校园文化建设专题组,定期聘请专家进行特色文化问诊。目标: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营造书香校园氛围。

  措施:增加校园内的流动书屋和读书吧,开展图书漂流活动,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和班级图书管理员的培训,积极开展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小明星的评比。

  目标:形成具有学校和班级特色的“教师行为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和“班级公约”。

  措施:以“完美教室”建设为抓手,通过教师、学生、家长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公约”的制定;以“八礼四仪”推进为抓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共同形成“教师行为公约”。

  目标:进一步发挥校园环境资源的整合与利用,初步形成学校校园环境教育读本。

  措施:组织专题组进行校园环境教育读本的创编,设计环境课程案例,开展环境课评比。

  目标:形成学校传统活动体系,打造科技体育品牌活动。

  措施:围绕“科技体育”课题研究,充实课题组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体育活动,积累案例和成功经验,加快对“科技体育”校本教材的编撰。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进一步丰富“儿童世界”特色文化的内涵,初步形成“儿童课堂”“儿童课程”和“儿童服务站”等特色项目。

  措施:结合新教育的理想课堂建设,立足“儿童立场”,以“数学实验”“科技体育”“小导游”“小记者”等项目为抓手,成立专题组,进行项目阶段推进。

  目标:进一步加强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心理咨询等专用教室特色建设,成分发挥特色教师与特色学生的作用,努力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措施:引导教师积极开展学科本位培训,提高综合学科专职教师的专业素养,并带领特长学生,共同设计和布置专用教室。同时借助专家和专业文化机构的技术力量,提升环境建设品味。

  目标:建立“志愿者制度”,开辟“家长学堂”。

  措施:充分发挥学生、教师、家长、社区、大学生等不同层面的志愿者队伍的作用,通过申请、计划、例会、总结等形式吧,不断规范志愿者活动。并积极聘请家庭教育专家,利用家长会、开放日、集体活动等时机,开展家长学堂。

  目标:初步形成以科技体育为核心,将阳光体育、社团体育、游泳、帆船、乒乓球、足球等多项整合的体育校本课程体系。

  措施:立足校本研发实践,同时依托航管中心、南京大学、南京体育学院、风之曲水上运动学校等多家优质教育资源完善体育校本课程建设。

  目标:围绕“体育艺术2+2”,将学校的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英语节和科技节逐步做成品牌项目。

  措施:成立活动专题项目组,从学年初制定计划,分步推进,各环节责任落实到人,不断开辟优质资源和展现平台,扩大活动影响力。

  20XX年8月-20XX年7月:

  目标:形成较为完善的“世界儿童”特色文化体系,并成为学校特色发展品牌。

  措施:通过案例、课题、画册、视频、现场会,不断完善和提升“世界儿童”特色文化,扩大辐射影响力。

  目标:关注校园环境的细节建设,让每一处都成为儿童学习和成长的资源。

  措施:通过“我眼中的美丽校园”“我让校园更美丽”等活动,让师生、家校共同建设美丽校园,画它、写它、说它、演它。让这里成为文明校园、学习乐园、生活家园。

  目标:建立全员管理制度,做到班班有责任,人人有岗位,不断提升学生自律、自护、自理、自立和自强。

  措施:通过设立校级管理岗、年级管理岗、班级管理岗、家庭管理岗、社区管理岗等多维管理平台,让学生在不同岗位的中得到成长。

  目标:逐步开发班本课程,不断充实和丰富学校课程体系,满足儿童特色发展需要。

  措施:推行“一班一品,一生一长”,充分挖掘教师、家长和学生的特色资源,开设具有班级特色的微型课程,并通过年级和校级平台展示,逐步扩大影响。

  进而形成学校特色课程。

  目标:大力推进国际理解教育,积极开展国际交流活动,争创国际交流特色学校。

  措施:进一步扩大友好学校覆盖面,精心组织国内和国外两次国际论坛,组织好友好学校的互访交流,办好每一届国际班和每一期呼吸英语夏令营。

  六、领导机构

  组长:林慧敏副组长:张红耘

  成员:黄文峰、彭峰、李新、林卫云、陈健

  南京市金陵中学仙林分校小学部

  20XX年6月

幼儿园校园文化特色

校园特色文化

  ——朗朗的读书声

  国学是我们徐州市祥和小学所推崇的特色文化,凝聚了学校教育的精髓,绽放了学校的文化光彩。现在,就由我来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特色景点——千字文。

  我每次进到学校,都能听到同学们那朗朗的读书声。

  《千字文》是中国早期的周兴嗣所作。它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朗朗上口。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千字文》记录了开天辟地的变化,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育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王、周武王盛世,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千字文》重在讲述人的修身工夫。指出人要孝,珍惜父母传给的身体,“恭惟鞠养,岂敢毁伤”,做人必须要“知错必改”,讲信用。“信使可覆,器欲难量。墨悲丝染,诗赞羔羊”及以下四句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接着文中对忠、孝和人的言谈举止、交友、等方面也进行了深入的介绍。

  《千字文》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

  《千字文》主要描述了悠闲的田园生活,赞美了那些寂寞、不为名利的人们,对民间温馨的向往。

  《千字文》全无重复,而且对仗工整,条理清晰,令人称绝。语句平白如话,容易诵读也容易记住,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校园创意特色文化墙

个人简历电子版填写免费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