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被贬永州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柳宗元在柳州的故事

  引 言

  柳宗元,字于厚。公元793年,他考中进士,过五年又考取博学宏词科,分派做集贤殿正字,职务是替王朝编篡校订图书。后来调任监田县尉,不久又调回朝廷任监察御史里行(见习御史),做监督和考察官吏的工作。公元805年正月,李诵当皇帝,主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等人执政,积极推行改革。柳宗元参加王叔文集团并成为主要成员,担任礼部员外郎。革新行为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宦官的利益,他们勾结起来逼身患重病的皇帝传位给太子。这年8月,李纯当皇帝,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残酷迫害。9月,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任柳州刺史。

  1. 赴任柳州

  公元805年,旧官僚和宦官恨透了李诵皇帝,他们联合起来逼他退位,让太子李纯当上了皇帝。李纯皇帝很感激和信任他们,下诏令废除改革,对王叔文集团进行打击和迫害,礼部员外郎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任司马官。

  水州是一个荒僻的地方。柳宗元任司马官的职务,名义上是小官,其实是个没有实际工作的罪犯。这一年的冬天,他携带六十七岁的老母亲爬山涉水来到永安州城。

  柳宗元在这里熬过了十个春秋。正月的一天,他在府内协助处理政务,忽然差役来报说:圣旨到!柳宗元楞了一下,慌忙整理衣冠快步来到大堂前跪下接旨。吏部官员手捧圣旨高声宣读:皇帝诏曰,柳宗元立即回京,钦此。

  当天晚上,柳宗元彻夜难眠,百感交集。他觉得能重回朝廷再展鸿图,为国家多做点工作了,心情非常高兴,吩咐家人收拾行装,尽快启程。

  柳宗元虽然任司马,还是尽力为百姓办事,关心百姓疾苦。永州荒野有一种奇异的毒蛇,它的毒液碰着草木都会枯死,咬人很难医治。这种蛇烘干做成药饵可治愈百病。朝廷诏令捕捉这种蛇,每年进贡两次的人家,可以抵交全年的赋税。

  有一天,柳宗元来到一个小山村,夜宿在一户姓蒋的人家里。吃过晚饭闲聊,主人面带愁容地说: “我一家三代人捕蛇,我的祖父被蛇咬死,我的父亲也被蛇咬死了。我干这行有十二年了,有几次被蛇咬也差点送了命。”说完长叹一声。

  柳宗元满腔情愿地说:“你怨根这个行业,若不愿干,我可以替你去请求官员,更换劳役,恢复你的赋税。”

  主人更加悲伤地说:“与我祖父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剩不到一户了;与我父亲同住在一起的,十户只剩下二三户了;与我同住在一起的,十户也只剩下四五户了。那些人不是饿死,就是逃荒去了。我是靠捕蛇才得以生存下来的。”

  柳宗元伤心愤怒地道:“我过去看到古书上说,‘苛政猛如虎’还半信半疑。今天听了你的话,才知道这是真的。赋税比毒蛇还历害呢!”说到这里大家都不愿再谈这个话题,坐了一会便各自歇息了。

  柳宗元关心百姓,百姓也都尊敬他。他奉旨回京的消息一传开,大家都来看望他,依依惜别。

  柳宗元离开永州城,乘船经过泪罗江。他眼前是连绵的山峰,浩缈的洞庭湖,奔流的湘江水,这一切正是屈原诗歌中描绘的景色。他见景生倩,想起屈原遭到陷害,报国无门自沉江的惨景,庆幸自己能重回京城,兴奋地挥笔写下《诏追赴都二月至灞亭上》诗云:

  十一年前南渡客,四千里外北归人。

  诏书许逐阳和至,驿路开花处处新。

  柳宗元回到京城,与他一道奉诏回来的还有刘禹锡等人。这是当朝执政的一些大臣怜惜他们的才能,奏请召回推备重用的。但是李纯皇帝听信馋言又改变主意,下诏书派遣柳宗元去任柳州刺史,刘禹锡任连州刺史。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年中进士,一同参加政治革新,是志同道合的好朋友。接旨后商定同行赴任。

  五月中旬,春风送暖,万物扬眉吐气,到处布满生机。柳宗元怀着凄惨的心情,带着无限的惆帐与刘禺锡等人离开京城,一路风尘来到衡阳。明天就要分路了,柳宗元从此与老朋友分别,更加忧愁悲凉,心想要是得到皇帝的恩准,能归田遁世就好了,情不自禁地轻声吟道: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歧路忽东西。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清晨,刘禹锡来与柳宗元告别。他看到柳兄瘦削虚弱的身体,仿佛觉得此别难以相逢,眼里含着泪水动情地说;“你要多多保重,常来书信!”柳宗元愁肠寸断,强忍住泪水送他出店门,拱手话别。

  柳宗元坐马车到桂林,然后乘船沿着白石河南下。六月初,他来到柳州,地方官员和乡绅在码头恭候迎接,一直送他到州府衙门。

  2. 祭天祈雨

  柳州是一个边远荒凉的地方,又常闹水旱灾害,人民的生活贫穷困苦。柳宗元觉得在柳州当刺史与在永州做司马显然不同了。现在自己是一州的最高行政长官,应该大力发展生产,为人民排忧解难。

  这一年的夏天,一个多月滴雨未下。烈日烘烤得树叶打卷,田地龟裂,禾苗干枯。若天不再下雨,田地里的庄稼就颗粒无收了。

  王法中有明文规定,遇到干旱的时候,地方官员一定要“祈雨并行五事。”

  这是说官员要带领人民祭天求雨保护庄稼。同时办理好冤狱;救济孤寡;省劳役赋税;查办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和纳贿违法官吏;推荐人才这五件大事,以感动天神降雨。违者重的要罢官免职,轻的也要打板子。

  柳宗元认为天地间“元气”是真实存在的。山川的崩塌与阻滞,阴阳二气的变化都是有秩序的。动物和植物,灾荒和丰收是自然现象;法制和动乱则是社会现象,各依据自身的规律变化和发展,不是上帝主宰的。战胜自然灾害取决于人,不是取乎于神。古人迷信天神是愚蠢的。但是在严酷的法律面前,他也只好违心地祈天求雨了。

  柳宗元询问掌管祭祀的司功参军说:“现在天早缺水,你认为到什么地方祭天降雨最合适呢?”

  司功参军道:“城西面的群山中有一个方圆半里的大水潭,泉水喷涌,深不可测。四周林木苍翠,风景幽美。传说这里有蛟龙出没,当地人叫它龙潭。这里最适合。”

  柳宗元吩咐道:“你马上发布告示,文武官员和民众到龙潭祭天求雨。你去筹备供品。”

  第三天中午的时候,柳宗元带领地方官员及数百群众来到龙潭。司功参军指挥佣人摆上猪牛羊三牲供品,点上红烛香纸。仪式开始,大家都跪在地上,双手合拢低头闭眼,虔诚的许愿祈祷。

  柳宗元站在一块高大的岩石上,高声宣读亲笔写作的《祭雨文》说:“万物生长,望天护养,莫使粮食,毁于草莽。涌动潭波,云起雷响。下雨成功,惟神是奖……。”紧接着奏盛乐,鼓、琴、箫、钟等八种乐器齐鸣,声音震天动地。巫师跳起求神的舞蹈。舞动的四条黄色苍龙在鼓乐声中上下翻滚,左右摇摆,好象在吁风唤雨。

  回来的第二天,柳宗元的堂弟柳宗直病倒了,发高烧卧床不起。

  柳宗直曾考中进士,因为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受牵连未能做官闲居在家。柳宗元调往柳州。他看到堂哥身体虚弱,身边又天亲人,为了协助和照顾他就跟来了。

  柳宗直服药不见好转,昏昏沉沉地不吃也不喝。第五天的下午,他睁开眼睛,嘴轻轻地动了几下,不知道说什么,然后慢慢地停止了呼吸。

  柳宗元眼巴巴地看着堂弟死去,他悲痛欲绝泪流满面,走出去愤怒的望着天空大声喊道:“老天呀老天,仁义正真你竞不知呀!”说完昏倒在地上。众人慌忙跑过来扶他回卧室,经过十多天的精心照料和耐心劝慰,能下床走动了。他头发斑白,瘦削腊黄的脸,眼角布满了零乱的皱纹,双眼失去往日的神彩,身体更衰弱了。

  释放奴婢

  柳宗元来到柳州府,第二天就与文武官员长谈,细心地了解生产发展、人民生活、风土人情的情况。

  柳州刺史的职位空缺已经半年了,有许多公务等待处理。柳宗元起早贪黑的批阅文书,忙了一个多月才将堆集下来的事务办理完毕。

  八月初,柳宗元带着李司马和两位差人去下属的象县(今鹿寨县)巡视,体察民情,访贫问苦。

  中午的太阳高挂在天空,强烈的阳光照得大地冒白烟。一丝风也没有,空气又闷又热。在一片成熟的稻田里,有的水田只长着高高的稗草。大家走得又饿又累,来到一个村庄。李司马请柳宗元到村里歇脚,顺便找些东西填饱肚子。村子旁边有棵古榕树,浓荫华盖,几位老人和小孩在树下乘凉。柳宗元走到树萌坐在一块大石头上,便与老人们聊起来。他问:“为何有的水田无人耕种呢?”

  老人们打量了他一会儿,知道是一个官员,心中由然而生一股怨气,愤愤不平地说:“前儿年天旱种田的人家交不起租谷,以身抵债去了。有的则弃田去外地谋生了。”

  趁着柳宗元与老人们闲谈,李司马到村里一个财主家通报说:“柳刺史要在这里用饭。”财主听说是州官大人光临满脸喜色,立刻吩咐家人准备饭菜,自己亲自去迎接客人。

  柳宗元随主人来到家里。主人斟茶双手捧上,他一边饮茶,一边仔细观察。这家财主有五间高大的砖瓦房,还有八间工房,家中数十位青壮年佣人忙着干自己的活。

  饭菜做好了,主人请柳宗元等人入席。主人频频举杯劝酒,柳宗元也不客气,开杯畅饮一直喝到微有醉意。

  主人请柳宗元到客厅喝茶。柳宗元问:“你家有多少佣人?。”

  主人回答:“有六十多人。他们都是交不起租谷来帮做工的,有的已经来几年了。”

  柳宗元惊奇地说:“元和二年(公元807年)宪宗皇帝颁布《右准律》规定,不许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违者执而诛之。难道你不知道么”

  主人苦着脸说:“他们欠我的债无力偿还,来帮工又给饭吃,难道还不好吗”

  柳宗元沉思了一会儿,看着主人理直气壮温和地说:“他们欠债应该偿还。他们做工也应该折算工钱,这才是合情合理的”。主人无话可说,转移话题谈论风俗习惯了。

  太阳偏西,天气凉爽些了。柳宗元等人告辞上路,主人一直送到村前的小路上。

  李县令敬仰柳宗元的才学和品德,很早等侯在路口迎接他到县衙门。刚坐下来,柳宗元问:“为什么有的财主人家有那么多的佣人呢?”

  李县令实情告诉他说:“贫苦的人家因天灾人祸,交不起粗谷或者还不起债务的,就把自己的子女抵押给债主,到期没有钱去赎身的就沦为奴婢了。”

  柳宗元意味深长地说:“旧朝代官吏是骑在人民头上的老爷,把压迫和奴役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有个别对人民态度好的官,人民就称他为‘青天大老爷’。其实官吏是人民的仆役,而人民才是官吏的主人。官吏拿了雇值就应很好地办事,否则人民就有理由罢免或处罚他。”

  李县令明白柳宗元的意思,面带愧色地说:“柳大人才学渊博见多识广,说得有理。下官甘当百姓奴仆,为百姓多办好事。”

  柳宗元还问了县里的田地、生产、赋税的情况,李县令一一回答。两人一直谈到深夜。

  柳宗元回到州府,马上制定发布告示说:凡是已经沦为奴婢的人,主人要把奴婢做工的时间折算为工钱。若奴婢所得与所欠的钱一样了,就可以恢复自由回家。同时规定各县官吏必须严格督查,对于违反法规的一律严肃查办。仅一年时间,柳州府有一千余人还清债务回家与亲人团聚。

  桂管道的行政长官裴行立观察史得知柳宗元颁行法规释放奴婢,发展生产,奏请皇帝给他奖赏。同时将这个法规在全道的州县推行,许多奴婢恢复了自由。从此后,很多穷苦人不再沦为奴婢。

  3.开凿水井

  柳州城江北居住600多户,江南居住300余户人家。柳江河水从城中缓缓流过。柳江河堤又高又陡。城里的人每天挑着水桶到河里取水,要是遇着雨天坡陡路滑,常常连人带捅跌倒滚落到河边。离河边远的人家,每天挑水和洗衣要用一个人,有歌谣说:有女莫嫁柳州城,柳州跳水上天门。

  柳宗元看到这种情况,觉得很奇怪,对司户参军说:“汉朝的时候,中原的打井技术已经传入南方。中原地区八户人家就有一口水井,为何这里不挖水井呢?”

  司户参军说:“这里过去挖过水井,但是不久就会倒塌,有的甚至未挖成就塌了。传说城北有一家父子四人打井。井塌有二人被埋在里面,抢救上来时已经断气了。人们说挖井触犯了土地神,它不让挖井,从此后就无人敢挖井了!”

  稍停了一会儿,司户参军又悲惨地说:“这里春夏季节常下暴雨,河水浑浊,人们喝了河里的泥沙水会闹肚子,有的还送了性命。”

  柳宗元听后心情沉重忧伤,也不再问什么了。

  这天晚上,柳宗元翻来复去睡不着,一直思考着挖井的事情,但是总找不出井塌的原因。天刚亮,他起来匆忙吃一点东西,就与司户参军及大云寺的两位老和尚到河堤边仔细观察。

  他们从河堤的剖面清楚地看到,柳州城的土质上层是黄土,下层是半沙土。柳宗元脸上露出笑容兴奋地说:“你们看,水井的下层是沙土,泉水涌动推出泥沙,井的下部被掏空,上面又重压井就塌了。若是井打成后马上用青砖围砌就不会倒塌了。”大家都点头赞成。

  柳宗元决定在城北中部打一口大井,他又带领大家在城里转了一圈,选择井址。傍晚的时候回到府里。

  柳宗元与管理财物的司仓参军说:“准备在城中打一口水井,需要用大青砖一千七百多块,石灰八百斤,你去筹备吧!”

  司仓参军愁眉苦脸地说:“柳大人,下官掌管的钱连发俸禄都不够了,哪里还有钱去置办这些东西呢?”

  柳宗元说:“用我的俸禄钱去置办吧。”

  司功参军感到很为难,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只好说“遵命。”

  四月,天气暖和起来了,桃红柳绿,莺歌燕舞,满地春色。这一天风和日丽,三十六位青壮年分为三组,昼夜不停的往下挖。井挖成后立刻用青砖围砌,石灰沙浆填缝,在井口围上井圈。水井稳固又美观,城里及邻近的人都来观看,人来人往络绎不绝。

  柳宗元与文武官员在水井旁边举行落成仪式。他宣读自己写作的《祭井文》说:“怨惑讹言,终不能成。惟首善崩,今则坚好……。”

  城里的人们照样又打了数十口水井,大家喝上了清甜的井水。吃水不忘挖井人,人们都亲切地称它为“柳井。”

  4.兴办学堂

  柳州的文宣庙(孔庙)历经数十年的风吹雨打,屋顶上瓦片稀薄,供奉的神位被毁坏。六月的一场大暴雨,文宣庙的墙崩塌了。

  司功参军把这个消息告诉柳宗元。他带着几个文职官员来看情况。见景生情,他想起在永州时好朋友道州刺史薛伯高说过:皇帝任命刺史到各地,不仅仅是管理好那个地方和征收赋税,而且是为了教育那里的人民孝敬父母,顺从兄长,排除邪念,忠于国家。

  柳宗元对随同的官员说:“文宣庙是传播文化的地方,应该重修文庙和学堂广招学士,教化民众开创新风。”

  柳宗元从小受到父亲的教育和影响。他父亲柳镇,在朝廷中担任过录事参军,长安主簿和殿中侍御史等官职。柳镇为人正直富有学识,因多次向陷害贤良的大官僚提出批评被排挤到外地做官。他不屈服还写诗来表达自己的坚强意志。

  柳宗元从小苦读诗书,一心去求取功名报效祖国。当时知识分子把考取进士看作是非常光荣的事情。在三年一次的会试中,三四千名考生只录取30余名,好象沙里淘金。科举考试的取舍是由主考官、宰相,皇帝来决定的,一般人没有靠山是很难录取的。为了录取,有许多人四处奔走,买通关节托人说情帮助。

  柳宗元二十一岁参加会试,榜上题名。皇帝在宫殿召见新科进士,当读到柳宗元的名字时,他情不自禁地说;“朕知道铆镇是不会为他儿子录取求人说情的。”柳宗元靠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进士传遍京城。过了五年,他又考取博学宏饲科。成为全国闻名的大学者。

  这一年的十月,文宣庙重修好了,还在庙边新建了几间大屋做学堂。第二年的春天招收学生,附近州县的人民听说是柳宗元办学堂招收学生,都纷纷将子弟送来求学。

  柳宗元与地方文人绅士共同商讨选用教材。他听完各位的意见后说:“教学当以五经为主,参以诸于百家之言。采用《书》以求其质,《诗》以求其恒,《礼》以求其宜,《易》以求其动,《春秋》以求其断。这些书中蕴含着道的本质,体现了永恒的原理,规定了行动的准则,是人们判断是非的尺度,处理自然和社会变化的方法。”大家都点头同意,选用教材的事就这样定下来了。

  三月,春暖花开,桃李争艳,欣欣向荣。开学了,柳宗元在开学典礼上满怀希望地说: “学生要读百家书,上下驰聘。学习不要盲目的祟拜与模仿,应穷究其书,有不可者而后革之,方能学到真正的东西。”他亲自到学堂讲授,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精心教学和引导,学生的文辞章法都有提高。

  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学生都学到了很多知识。一位学生与同学说:我开始学习写诗的时候,只是模仿别人的诗歌,专门找一些华丽的词句,认为把这些词句堆砌起来就能成为一首好诗了。现在回想起来,实在是幼稚可笑的。

  时间长了,有的学生不愿苦读,有的学生去游山玩水,有一位学生写对联说:学海无涯学到止,学子不到白头翁。许多学生满足厌学了。

  柳宗元知道这些情况,他语重心长地给大家讲故事说:贵州本地不产驴,有人从外地带了头驴去,放在山脚下。老虎见它是个庞然大物,以为是神,吓得躲在林子里。开始时驴一叫它非常害怕,以为要吃自己。后来老虎看到驴没有什么特殊的本领就走近它。驴大怒,用后脚踢老虎。老虎一看驴的本领不过如此,扑上去一口咬住它的脖子,驴被咬死了。”听完故事,那些自己认为有才学,不愿苦读的学生羞傀地低下头。

  柳宗元在柳州兴办学堂,亲自教授的消息传遍长江以南广大地方,很多人都来柳州跟他学习。人们称赞他说:柳大人兴建学堂,祟圣教学,授以经术,教以文章,以文报国,其功大矣!

  5.倡导医学

  柳州民间有一种传统的习俗,人们有病往往去请巫师来用鸡骨占卜,安台送鬼,求神保佑。

  巫师用一根竹签插进一只公鸡的胫骨,然后按插签的正反方向来判断病人的凶吉。竹签插得正直或附于胫骨旁的视为吉利,若插得远离胫骨则视为凶煞了。定为凶煞的主人家要杀鸡来祭祀求神灵保佑。若病情不见好转,就要宰猪牛羊一类的牲口来奉招神灵。若仍不见好转,则认为是神灵不肯保佑,那病人只好向亲友告别,交待后事,然后用白布盖上不吃也不喝,人们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死去了。

  当时正流行干霍乱传染病。得这种病的人不思饮食,身上直冒冷汗,两三天就会气绝身亡。有的得这种病传染全家人都死光了。

  柳宗元想起在永州也有这种病,民间有一付《盐汤》的药方,用一大匙盐煎黄,加童于尿一碗煮开后趁热服下,一天三次连服三天即可治愈。他立刻抄录几份让差役骑马送往下属各县,令各县再抄录数百份散发民间,并出告示张贴在圩场道口,让人民知道采用这种方法治病。

  有一天,柳宗元去马坪县巡查,县城里的男女老少到城外迎接他。忽然有位中年妇女拖着一个男孩挤进人群跪在地上大声说:“柳大人,是你救了我的儿子,你是救命恩人呀”!

  柳宗元连忙上前扶起母子二人,惊奇地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中年妇女含着泪水激动地诉说:“我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两个儿子和女儿都得了霍乱病死了。这个小儿子也得了这种病,用你的药方治好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你的大恩大德。要是大人你不嫌气,就让他改名跟你姓柳吧”!

  柳宗元望着这位饱经风霜的妇女,还未来得及开口,在一旁的人都大声说:“好哇!好哇!”他看到人们这般热情,又听到中年妇女诚恳的言语,也不好再说什么了。

  南方的天气炎热潮湿,柳宗元来到柳州不久就患上丁脚气病,发作时行走困难,疼痛难忍,用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他根据植物的形状和药理,自创《杉木汤》药方:选用杉木节若干、桔叶若干、槟榔三颗捣烂,童子尿一碗与药一同煮到剩下一半的量,一天分两次服用,病情得到缓解,连服几天就收到气通块散的疗效。

  柳宗元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把治疗疔疮、脚气病、干霍乱的用药写成了《柳州救死三方》散发民间,倡导医学治病。他在自己居住的庭前种植有观赏又有药用价值的菊花、百合花、金银花等植物,并写下《种木桷斗花》诗云:

  上苑年年占物华,飘零今日在天涯。

  只因长作龙城守,剩种庭前木槲花。

  柳宗元倡导医学。在官场上,人们尊敬地称他为柳大人。在民间,人们则喜欢亲切地称他为柳医生。

  6.植树种竹

  柳州城居住着900多户人家,五六千人口。人们烧柴做饭,年长日久,四面的树木都砍光了,只有野草不见树林。

  春天来了,柳宗元与城内数千人在城边河堤上种树,绿化州城。

  一连几天,他都和群众在一起,脸上常常挂着笑容。他一边种树一边对身旁的人说:“种树要遵照树木生长的规律,把泥土捣碎,填土踩实,培土平地面,这样才能种活树木。检查树是否成活,不要刮它的皮看是否干桔,也不要摇动树木看是否填实泥土,那样会有害树木的生长。在旁边的人都静静听着,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

  柳宗元种甘子树。他觉得自己种甘树与屈原一样,喜欢甘树优美的品质,不象李衡那样把它当作奴隶一样来摘取果实谋取财利。他仿佛看到自己亲手种下的甘树几年后长得枝叶茂盛,郁郁葱葱,果实累累,心情十分愉快,提笔写下《柳州城北隅种甘树》诗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门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半个多月的时间人们种下了十多万株树木,城内外一片新绿,景色焕然一新。

  大云寺重修好了,来烧香拜佛的人逐渐多起来了。

  柳宗元抽空来这里看一看。大云寺周围杂草丛生,满目荒凉。他想要是这里的环境优美,会有更多的人来敬拜信仰佛教,不信巫术,那该多好啊!回去后他把这个想法告诉司户参军。司户参军说:“府内的官员和人民一起去开辟荒地,种上各种花草树木,这里的环境就会好起来了。”柳宗元连连点头。

  柳宗元与大家一起在这里开荒地十多亩,水田几亩,菜地一百多畦。种下树木五千余株,毛竹、油竹、风尾竹三万多竿。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柳宗元来到柳州已经三年了。

  秋天的傍晚,夕阳挂在西山上,发射出艳丽的余辉,大地抹上金色。鲜红的彩霞映照着碧蓝的江水,山光水色美不胜收。柳宗元来到河堤散步,他看到种下的树木已经长大成林,长长的柳条随风起舞,心情舒畅,随口轻轻地吟道: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成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7.赋情山水

  柳宗元来到柳州后不久。有一天登上柳州城楼。他抬头极力地往西北家乡的方向望去,勾起无限情思。回想起参加革新的兄弟朋友不是被害死,就是被流放在外地做官,禁不住潜然泪下。他消悄地擦去泪水,不愿再想下去,低头拄近处看,池塘中的荷花盛开着,高楼围墙上的狗尾草随凤摆动,波光粼粼的柳江水绕城缓缓流过。往事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他心潮澎湃。取出纸笔写下《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诗云: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薛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回来后,他把这首诗抄写分别寄给好朋友漳州刺史韩泰、汀州刺史韩哗、封州刺史陈谏,连州刺史刘禹锡,算是报平安到达柳州的信了。

  柳州气候温暖,四季花开,草木常青。石山拨地而起,高耸秀丽。江水川流不息,碧绿澄清。柳宗元十分喜爱这里的山水。

  秋季的一天,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山头,山势显得更加雄壮。柳宗元来到峨山,沿着弯曲不平的山路往上爬,走一段路停下来歇一会儿,然后又继续往上爬,终于登上了险峻的山顶。他放眼四处观望,远近的景物尽收眼底,心旷神怡随口吟道:

  荒山秋日午,独上意悠悠。

  如何望乡处,西北是融州。

  他一个人在山上看了很久,才依依不舍地下山去。

  曹御史巡视来到柳州。柳宗元看到多年未见的老朋友心情十分激动。他们在一起谈国家大事,论治理地方的措施,讲风土人情,情投意合,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曹御史公务在身,住了几天便告辞了。柳宗元送他坐船沿着白石河(今落青江)上行至一座大石山前。他看到山象被斧子迎面劈去半边,河水在山脚下悠然欢快地流过,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挥笔写下《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诗云:

  破额山前碧玉流,骚人遥驻木兰舟。

  春风无限萧湘意,欲采苹花不自由。

  船行到柳州府辖的边界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柳宗元恋恋不舍地握着曹御史的手告别了。他站在河岸上望着小船在奔腾的河面渐渐地驰去,帆影消失了才离开回府。

  8.与世长辞

  柳宗元被贬在偏僻荒凉的地方做官有十四年了。他心情忧郁,清瘦的脸上布满深深的皱纹,虽然只有四十七岁,样子却显得老多了。

  他的长辈周君巢写信来劝他修仙学道强健体魄,并且寄来一些丹药。柳宗元回信说:我处境困苦,容貌枯瘦,可我从来不信鬼神。一个人如果能使人民身心安定,圣人之道发扬光大,虽然活不到老,也是不朽的。那些隐在山林中修仙的人,对国家的动乱无动于衷,吃丹药养筋骨,即使活到千岁,也只能算是短命的。我自从被贬谪受到世人的笑骂,若我所做的事情是符合道义的,即使遭到一百次摒弃,内心也不会动摇的。

  苌弘是先秦周王朝的大夫,他联合诸侯修建周国的城墙,最后在晋国人的压力下被本国人杀害了。柳宗元很赞赏他的品格和临危不惧的精神,写《吊苌弘文》来悼念他说:“假如一个人内在的品质不好,即使活到七八十高龄,也没有谁去赞扬。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但高尚的人都是在应该牺牲的场合,愉快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苌弘大夫为国家而死,是永远值得称赞的。”

  柳宗元身居柳州远离朝廷,仍时刻关心着国家的安危。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皇帝派兵镇压了长期割据十二州的藩镇军阀李师道。消息传来,柳宗元很高兴,随即提笔写作《柳州贺破东平表》、《为裴中丞贺克东平赦表》,把平定割据叛乱说成是驱散了乌云,天睛地朗,似醉千盅酒欢欣鼓舞。同时又写作《敌戒》一文,提醒人们当今朝廷中还有许多人敌存而惧,敌去而舞,若这样贪图享乐,居功自傲,将会酿成大患。

  立秋以后,柳宗元又病倒了,而且病得很重。他的部下及亲朋好友,邻近的百姓都来看望他。他对来的人动情地说:“我被朝廷遗弃而到这里来,能够和你们相处得这么好,我也心满意足了!”脸上露出欣慰和愉快的笑容。

  这几年柳宗元虽然常生病,时好时坏,反反复复,但是病情都比较轻,吃了一些药病势就慢慢地好转,这一次病重迷迷糊糊地睡了几天。

  这一天早上,柳宗元醒来感到精神很好,自己柱着拐杖到河堤边散步。他看到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青青的江水倒映着青山,种下的柳树和柑树都长大了,心情愉快兴致勃勃地走了一圈,回到府衙已是下午了。

  柳京元凭着多年的经验,预感到这是回光返照,知道自己的日子不多了。他打开存放诗文的箱子,认真地整理多年集累下来的文稿,包装好托人交给在连州的刘禹锡保管,并附言瞩他日后写序刊印。他又开始发烧了,一直昏睡了三天。

  十月初八中午,柳宗元醒过来了。他睁开眼睛四处看了一会儿,用手撑了一下想坐起来,守候在旁边的人扶他起来斜靠在被子上。坐了一会儿,他微弱断断续续地说:“我想回家了!”

  大家安慰他说:“不要想得太多。会好起来的。”他闭上双眼,脸色逐渐变得苍白,慢慢地停止了呼吸,终年四十七岁。

  9. 尾 声

  柳宗元逝世后的第二年,柳州人民在停放他灵柩的地方修建衣冠墓,墓碑中刻着“唐刺史柳宗元衣冠之墓。”第三年,人民修建罗池庙来纪念他。后来人们又在这里建成柳侯祠。有诗云:

  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

  丹荔黄蕉居士字,剑铭衣冢众人思。

  芟除奴俗敷文教,藻饰山川费品题。

  地以人传人以地,拜公遗像诵公诗。

柳宗元被贬永州

柳宗元的故事

  柳宗元出生的时候,“安史之乱”刚刚平定20年。虽然已有20年的短暂和平,但这时的唐王朝早已走过了它的太平盛世,逐渐衰朽。唐王朝的各种社会矛盾急剧发展,中唐以后的各种社会弊端如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相争等等正在形成。

  柳宗元的家庭是一个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他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信佛,聪明贤淑,很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启蒙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亲族。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

  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

  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我只要捕到蛇,还能太太平平过日子。我的邻居们天天有死亡的危险啊!我就算因为捕毒蛇死了,也要比我的邻居们死得晚一些……”

  柳宗元听了非常有触动,写了一篇名为《捕蛇者说》的文章。他由衷地说:“官府的赋税对人民的毒害原来比毒蛇还厉害啊!”

  柳宗元对当时社会的腐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除了写游记外,还采用寓言的形式写了不少作品进行讽刺。他的《临江之麋(麋,鹿的一种)》,写一只麋得到主人的宠爱,狗怕主人,所以只能跟麋玩但不敢吃它。三年后,麋外出,见到其他的狗还以为是同伴,结果被狗吃了。柳宗元借这个寓言讽刺那些依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在永州,他还写了不少其他寓言,有的讽刺贪官污吏,有的讽刺剥削人民的封建地主。他的寓言,大家都很爱看,流传很广。

  就这样,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回到长安。他当时还想为朝廷做点事。可是他怎么也看不惯那样官僚只顾升官发财,拍马奉承的坏风气。不久又被排挤,贬到更远的柳州(今广西栉州)。

  柳宗元已经养成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了解一些情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经过审问,柳宗元才知道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许多奴隶和奴婢就是这样失去自由的。柳宗元非常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下令,所有的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要是因为贫困一时没有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柳州的贫苦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发现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有些奴隶或奴婢,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没有办法打工,又怎么能赎回自己呢?看到这种情况,柳宗元心里非常悲痛。他拿出自己的俸禄,送到债主家里,把赎回的奴隶和奴婢送回他们的家中。柳宗元在柳州废除了人身典押的陋习,对附近的州县也有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还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柳州人民怎么能不爱戴他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州”。

  公元819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去世。

  在唐代,柳宗元还跟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对改变当时只注意形式不重视内容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写了不少寓言、传记、政论散文,还写了许多诗歌。有一首诗是我们熟悉的,其实也是他为人的象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的散文,与韩愈齐名,韩柳二人与宋代的欧阳修、苏轼等并称为“唐宋八大家”,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散文家。唐中叶,柳宗元和韩愈在文坛上发起和领导了一场古文运动。他们提出了一系列思想理论和文学主张。在文章内容上,针对骈文不重内容、空洞无物的弊病,提出“文道合一”、“以文明道”。要求文章反映现实,“不平则鸣”,富于革除时弊的批判精神。文章形式上,提出要革新文体,突破骈文束缚,句式长短不拘,并要求革新语言“务去陈言”、“辞必己出”。此外,还指出先“立行”再“立言”。这是一种进步的文学主张。韩柳二人在创作实践中身体力行,创作了许多内容丰富、技巧纯熟、语言精练生动的优秀散文。韩柳的古文运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品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没错,这是柳宗元写的《小石潭记》。柳宗元也是一个胸怀大志之人。所以,今天我来品一下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郡人,著名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小石潭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又与“三苏”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这么有成就的人,也有一个浓厚的文化气氛的家庭。 在柳宗元四岁那年,父亲去了南方,母亲卢氏带领他住在京西庄园里,卢氏聪明贤淑,颇有见识,并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她教年幼的柳宗元背诵古赋十四首。正是母亲的教育,使柳宗元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卢氏勤俭持家,训育子女,在早年避乱到南方时,宁肯自己挨饿,也要供养柳宗元。后来柳宗元得罪贬官,母亲以垂暮之年,跟随儿子到南荒,没有丝毫怨言。她是一位典型的贤妻良母,在她身上体现了很多中国古代妇女的美德。母亲的良好品格,从小熏陶了柳宗元。

  柳宗元有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就是从来都是他改变环境,而不是环境改变他。他没有因为被贬官,而不管那里的人民和环境,不但没有不管,还治理的井井有条。令人刮目相看。有人一心想把他放逐到荒凉之地,要他吃不好,他就另想办法。他率领人民去开垦田地。如果,我们在学习上有他这种不服输的决心,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随时都会找到学习的乐趣

柳宗元被贬永州

柳宗元的故事

  唐宪宗元和l0年(公元815年)6月,柳宗元被贬官来到柳州任刺吏,至元和14年(公元819年)11月8日,病逝于柳州。他在柳州的时间虽然仅有4年,但却为柳州黎民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如重修孔庙、兴办学堂书院、破除巫神迷信、开凿饮用水井、释放抵债奴婢、植树造林等,促进了柳州地方文明的发展,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柳州的百姓非常怀念他,给他立祠,千百年来一直祭祀他。有关他的传说广为流传。

  柳州的柳侯祠,《龙城石刻》(“剑铭碑”)的复制品,是一块长一尺多、高六寸的残缺石碣,上面刻有“龙城柳,神所守;驱厉鬼,出匕首,福四民,制九丑。元和十二年。柳宗元。”相传这块《龙城石刻》从土里挖出来时,旁边还有一把短剑,所以又称“剑铭碑”。

  这是柳宗元逝世前两年,在一次向其部下魏忠、谢宁、欧阳翼等人交代后事时,写下的一篇铭文。当他挥毫时,在场的围观者都认为笔法苍劲、雄健,内容也是表达他爱护百姓,诅咒邪恶势力的不可多得的佳作。大家提出为了使它传之后世,不如镌刻在石块上,经柳宗元同意,叫来石匠,将这篇铭文镌刻成碑,连同他佩戴的一把短剑一起埋入土中。历经千年人世沦桑后,被一位百姓无意挖掘到,可惜不久即失落,只留下拓片。

  由于这是一件被认为埋入土中可以镇宅,携带身上可以护身的神物,所以清代南方赴京应考的士子和长年经商在外的商贾,多有随身收藏《龙城石刻》拓片往来于旅途,以求逢凶化吉的。

  【荔子碑】

  “荔子碑”是过去每年祭祀柳宗元时用的祭歌,摘自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写的《柳州罗池庙碑》中的《享神体》,此碑是公元1217年(宋代嘉定10年)刻的,因开头有“荔子”二字,所以叫做“荔子碑”。由于碑文是韩愈写的绝好文章,又是宋代名书法家苏东坡写的绝好行书,歌颂的是柳宗元绝好故事;因而叫做“韩诗苏字柳事碑”,又被人们美誉为“三绝碑”。

  此碑现巍然耸立于柳侯祠堂内,我们可以看到碑身为断裂合拼而成。柳州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嘉清年间,在战乱中,“荔子碑”被毁坏。后来在筑柳州外城时,有军士捡得半截“荔子碑”,拿来砌城墙,但是每次砌进墙内,城墙就崩塌,后来才发现是“荔子碑”的一部分,在场的人终于醒悟过来,知道拿来砌墙是对柳侯的不敬,受到崩塌的惩罚。只好把断碑抬回柳侯祠,与残留原处的“荔子碑”拼合在一起,使这一珍贵的文物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柳宗元致力改革的都是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地方。最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释放奴婢,开凿水井,兴办学堂,开荒建设,等等。

柳宗元散文

  柳宗元(773819) 字号:字子厚

  籍贯: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

  个人简介: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作品风格:诗作清丽自然,慷慨悲健;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山水游记清深意远,疏淡峻洁,清邃奇丽,写景状物,多所寄托。

  【1】

  吊屈原文

  【原文】

  后先生盖千祀①兮,余再逐而浮湘。求先生之汩罗兮,擥蘅若以荐芳②。愿荒忽之顾怀兮,冀陈辞而有光。

  先生之不从世兮,惟道是就。支离抢攘③兮,遭世孔疚④。华虫荐壤兮⑤,进御羔褎⑥。牝鸡咿嚘兮,孤雄束咮⑦。哇咬环观兮,蒙耳大吕⑧。堇喙以为羞兮⑨,焚弃稷黍。犴狱⑩之不知避兮,宫庭之不处。陷涂藉秽兮,荣若绣黼。榱折火烈兮。娱娱笑舞。谗巧之哓哓兮,惑以为咸池。便媚鞠恧兮,美愈西施。谓谟言之怪诞兮,反置瑱而远违。匿重痼以讳避兮,进俞缓之不可为。

  何先生之凛凛兮,厉石而从之?但仲尼之去鲁兮,曰吾行之迟迟。柳下惠之直道兮,又焉往而可施。今夫世之议夫子兮,曰胡隐忍而怀斯。惟达人之卓轨兮,固僻陋之所疑。委故都以从利兮,吾知先生之不忍。立而视其覆坠兮,又非先生之所志。穷与达固不渝兮,夫唯服道以守义。矧先生之悃愊兮,滔大故而不贰。沉璜瘗珮兮,孰幽而不光?荃蕙蔽匿兮,胡久而不芳

  先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呵星辰而驱诡怪兮,夫孰救于崩亡?何挥霍夫雷电兮,苟为是之荒茫。耀姱辞之朗兮,世果以是之为狂。哀余衷之坎坎兮,独蕴愤而增伤。谅先生之不言兮,后之人又何望。忠诚之既内激兮,抑衔忍而不长。芈为屈之几何兮,胡独焚其中肠

  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食君之禄畏不厚兮,悼得位之不昌。退自服以默默兮,曰吾言之不行。既媮风之不可去兮,怀先生之可忘!

  【注释】

  ①祀:年。②蘅若:杜蘅、杜若,两种芳草名。擥(lǎn览):执,举。荐:祭献。③抢攘(rǎng嚷):纷乱的样子。④孔疚:内心很痛苦。孔,甚。疚,病患,痛苦。⑤华虫:即山鸡,雄性尾巴长,羽毛美丽,此指绣着山鸡图案的古代礼服。荐壤:献给土壤。⑥羔褎(xu袖):普通的服装。⑦咿嚘(yīyōu伊优):象声词,鸡鸣声。咮(zhu咒):鸟嘴。牝鸡二句,借母鸡司晨、公鸡束口喻贤者吞声、小人昌言。⑧哇咬:淫歌。大吕:乐调名,借指高级的庙堂音乐。⑨堇(jǐn紧):乌头。喙:乌嘴,与堇皆有毒植物。⑩犴(n岸)狱:牢狱。犴,一作岸,古代乡亭的拘留所。绣黼(fǔ府):华丽精美的服饰。榱(cuī催)折火烈:房屋的椽子摧折焚烧。榱:屋椽屋桷的总称。哓(xiāo消)哓:争辩不休。咸池:周代六舞之一,相传为尧时的乐舞。便媚:逢迎谄媚。鞠恧(nǜ女去声):弯着身子不顾廉耻。恧:惭愧。谟言:有谋略的话。瑱:古人冠冕上垂在两侧用来塞耳的玉。痼(g固):经久难治之病。俞缓:俞跗、秦缓,古代良医。厉:同砺,磨。石:古人用以刺穴治病的金针和石针。覆坠:指国家败亡。矧(shěn审):况且。悃愊(kǔnb捆碧):至诚貎。璜、珮:皆美玉名。瘗(y意):掩埋。遗编:屈原遗留下来的作品。涣:水盛貌,这时指眼泪流淌。挥霍:指挥的意思。姱辞:丽辞。(tǎng躺)朗:日不明貌。谅:料想。望:或解作怨望。芈(米):春秋时楚国祖先的族姓。否臧:俗作臧否,犹言好坏、得失。媮(tōu偷)风:苟且偷安的浅薄风气。

  【赏析】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雪上加霜的是,还未过长江,又接到改贬永州司马的诏令,受到更为沉重的打击。在赴永州途中,他怀着悲愤的心情由洞庭湖上溯湘江,来到汨罗江畔凭吊屈原,满怀激情写下这篇《吊屈原文》。这篇文章和贾谊的《吊屈原文》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作为骚赋的续篇,足以彰显柳宗元在辞赋创作上取得的杰出成就。

  文中一方面铺述屈原时代楚国的政治混乱,黑白混淆,是非颠倒;一方面颂扬屈原厉石以求重痼,服道守义,滔大故而不贰的坚贞意志。显然,文中写的政治环境,正是柳宗元所面临的黑暗现实,而屈原的精神和意志,也正是他自己的秉赋,吊屈原正所以自吊。

  柳宗元对打击迫害屈原的守旧贵族势力进行了猛烈抨击,揭示了他们颠倒是非混淆黑白的丑恶嘴脸,并刻画出屈原正直纯洁、坚贞不渝的内心世界,热情歌颂了屈原至死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即便被贬于遥远的蛮荒之地,仍然把眼光注视到人民:侧耕危获苟以食兮,哀斯民之增劳。当民之增劳,他动之以哀情。先生(屈原)之貌不可得兮,犹仿佛其文章。托遗编而叹喟兮,涣余涕之盈眶。表达了作者对屈原异乎寻常的敬仰和怀念。

  文章借古讽今,吾哀今之为仕兮,庸有虑时之否臧,对当时从政之人不辨政治是非进行了公开批评。全文采用屈原辞赋的形式,悼念屈原,感叹自己,声长而语悲,追悼逝者和哀伤自己,两种曲调交织在一起,这是柳宗元的独具匠心,也是他当时情感的真挚显露。

  【2】

  小石城山记

  【原文】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①。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③。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④。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⑤。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⑥。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⑦。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⑧。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⑨。是二者,余未信之。

  【注释】

  ①石城山:在湖南零陵县西。

  ②垠:崖,边,岸。

  ③睥睨(p_n):即埤堄,城上短墙,又称女墙。梁□(l):房屋的大梁。堡坞:土堡,小土城,此指堡坞形的石头。

  ④洞然:深邃貌。激越:声音高亢清远。

  ⑤美箭:美竹。箭,小竹。

  ⑥数(c):密。偃:仰卧,引申为倒下、卧倒。

  ⑦造物者:能创造万物的存在,指天。

  ⑧中州:指中原。夷狄:指边远。更:经历。售其伎:贡献其技艺,使其技艺得到赏识。伎,同技。

  ⑨傥:同倘。倘若,或者。

  ⑩少人而多石:指少出贤人而多出奇石。

  【赏析】

  柳宗元永州八记,无一篇不寄寓着作者身世的感慨。本篇是《永州八记》中的最后一篇,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而在荒诞之地,抒发了自己被贬谪到远方、不能施展才能的不平之气,并用存疑的口气批判了所谓造物者。这造物的有无之论,笼盖八记,情满山水。

  这篇文章在结构上与其他篇大致相同,前半叙述,后半议论。前半叙述小石城的位置、环境、景色,历历在目,无限美好,类智者所施设也,为后文议论张本。后半议论,比其他篇都来得空灵,从造物有神无神下笔,在有与无上反复推驳,出不尽之意于言外,贤而辱于此的作者,其无限感慨亦悠然而长了。

  文中写景实而叙意虚,虚实相生。因作者是借景抒情,其情亦因实景而赋予着落,虽空灵却有实感。篇虽短小而不乏气势,议论奇崛,结尾含蓄,文止而意不尽。

  【3】

  牛赋

  【原文】

  若①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②巨首。垂耳抱角③,毛革疏厚,牟④然而鸣,黄钟⑤满脰⑥,抵触隆曦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⑧。自种自敛,服箱⑨以走,输入官仓,已不适口⑩。富穷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由是观之,物无逾者。

  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已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注释】

  ①若:你。②魁形:体形魁梧。③抱角:牛头两角相对弯曲,形如环抱。④牟:同哞,牛之呜叫声。⑤黄钟:形容牛叫声。⑥脰(du豆):脖子,这里指牛的喉咙。⑦隆曦(xī稀):烈日。⑧往来修直:往来耕地,翻出的垄沟又长又直。禾黍,泛指农作物。⑨服箱:拉车。服,负的假借字。箱,车厢。⑩不适口:即吃不饱。适,到。一作满足讲。蹶(ju决)块:倒在地上。肩尻(kāo考):指全身骨肉。肩,指前腿部分。尻,屁股。缄縢(jiāntng尖藤):绳索。实:充实,引申为盛。俎(zǔ组)豆:古代祭祀时盛祭品的器皿。曲意:尽意,挖空心思。藿菽(hushū获叔):豆叶和豆子,这里泛指上等饲料。惊辟:吓得避开了。辟,同避。

  【赏析】

  赋,古代一种文体,多用铺陈排比之手法状物、抒情。这篇小赋是柳宗元被贬谪永州期间的作品。永贞革新失败之后,柳宗元及其同道都备受排挤打击,有的被贬谪荒,有的甚至被害致死,但他对自己事业的信念仍然坚守不渝。

  《牛赋》就是一篇体物言志、托物寄情之作。柳宗元把自己比做牛,把那些趋炎附势的小人比做羸驴。认为像他这样的人,勤勤恳恳做了许多有利于天下的事,却得不到好报;而那班趋炎附势的小人,不劳无功,无益于世,却因为善于钻营取巧享受厚禄,通过这一形象对比抨击了当时不合理的用人制度,抒发了自己强烈的不满情绪。

  在这篇抒情小赋中,柳宗元紧紧抓住牛的特征,形神兼备地描绘了牛的形象,情深意切地颂扬了牛的精神。赋开头六句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黄钟满脰勾画了牛的外观声貌,乃至皮角骨肉,成功刻画出一头牛任劳任怨的奉献形象,开篇点题,直冲牛而来。

  紧接着就对牛的外形进行了描述:体魁头大,两耳下垂,两角合抱,毛疏皮厚,叫时声音洪亮,仅用了16个字就在读者的心中树立了牛高大、矫健、憨厚、魁伟的形象。接下来写牛勤奋耕作,它头顶烈日,背负着沉重的犁耙默默无闻地耕耘着土地,然后农人种下庄稼。从播种到收获,都离不开牛的辛勤劳动。收得的粮食,送入官仓,养活百姓,穷的富了,饥者饱了,牛对人类可谓功德无量。然而牛不图享受,只习惯于在田地荒野中脚踏泥泞的土块。寥寥数语,就把牛勤勤恳恳、默默贡献的品德描绘得活灵活现。牛利满天下,还表现在它浑身上下都是宝,一切都为人所用。它的皮和角,肩和臀,用途极广,或作食品,或作绳索,或作器物,或作供品,真乃由是观之,物无逾者。对牛的高贵品质,给与了极高的评价。

  赋的后一半笔锋一转,羸驴曲意随势不耕不驾,反而坐享其成。尤其第三段落,只有6句,24个字,却句句力匹千钧。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一愤激的反语,对牛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同时强烈地为牛抱打不平。命有好丑,非若能力。牛与驴的天壤之别,这是命运使然,决不是能力所能改变的。既然如此,就只好慎勿怨尤,以受多福了。

  一百多字的《牛赋》,把牛日耕百亩的献身精神和利满天下的无量功绩刻画得入木三分;把驴不耕不驾的懒散傲慢和善识门户的投机钻营揭露得淋漓尽致,写尽了趋炎附势的小人飞扬跋扈的模样。牛与驴的对比,相互衬托,使牛的形象显得更加魁伟,更加高尚,造成强烈的相反相成的效果。

  《牛赋》的可贵效果,不仅在于思想蕴意的光华,更在于艺术形象的成功塑造。无论是刻画牛,还是描述驴,作者都抓住了事物的特征,细致入微,到了形神毕现的地步,以至于托物言志水到渠成,丝毫没有牵强附会之感,文笔简练而含义深远。

柳宗元

  巨大的打击接连地冲向他,他却捂着伤口,缓缓前行,从未倒下!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一个人,在一个国中是多么渺小。他可以忘记一切,去隐居,去避世;但是即使心已经被深深地伤害,他的选择仍然是兼济苍生!

  在柳州,他利自己小小的官职,挖了井,办了学,种了树,修了寺庙。

  他为国效力,直到他再也不能了为止。

  他是最无助的人,又是最无私的人。

  无依无靠的鱼儿,一样可以发挥自己的价值。

柳宗元和永州作文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为永州司马时,抒发胸中愤郁的散文,它们是《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从《始得西山宴游记中》,我看见一个解脱尘俗,融入自然的柳宗元。被贬、失意,眼前一片灰暗的柳宗元,第一次感到快乐,纯净,灵动,因为遇到了他的乐土与挚友——永州,他像一个妙手偶得珍宝的孩子一般欢脱。《小石潭记》的前半段中,我们看见了一个可爱的柳宗元;《石渠记》中,我们依然能看见豁达洒脱的柳宗元,但这种快乐却不是纯粹的,是掺杂着寂寞和忧愁的。绮丽的美景,游玩山水的惬意,都不足以掩饰住不被世俗认可的抑郁、晦暗,所以最让我震撼和喜爱的还是最后一篇《小石城山记》,他真实而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篇散文中,柳宗元一改委婉的愤慨,而是运用直抒胸臆,扣人心弦的表达。让我们从中探寻到了柳宗元和他的永州的真情!

  第一段中“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这个描写让我想到桃花源的小洞,永州这个小洞水深到石头投去良久声音才消失,说明水很深,说不定是桃花源的人们因为渔人的告密而搬家了,只留下一个神秘的洞,而且查资料竟然发现永州小洞和桃花源都在湖南,心中一阵窃喜,我这无厘头的想法好像还有点依据!

  还有一句“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

  柳宗元自问自答,否定了有造物主这一观点,他肯定想着,如果有造物主,为什么如此美丽的永州山水无人观赏,处于蛮夷之地?为什么他满怀豪情壮志,一心报国,却履次失败?为什么他未及半载,母亲却已离世?他悲、他苦、他恨、他郁郁寡欢!

  这让我又想起了《骆驼祥子中》那句话:“其实,雨并不是不公道,只是因为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这是《永州八记》的最后的一篇,也是情感表达最直接,最悲怆、最扣人心弦的一篇。

  读完《永州八记》,我并不觉得柳宗元只是借永州山水来抒发、排解心中的苦闷,更是在安慰永州山水。咱们同病相怜,即使无人欣赏我们,我们也可以互相欣赏、互诉衷肠啊!

  柳宗元说过“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洗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

  永州山水就是柳宗元,他们静如处子,动如脱兔,亦神秘、亦美丽、亦孤独、亦凄凉!他们是多变的,是值得我们用心尊敬和欣赏的!

  我不再觉得柳宗元是无病呻咛,抑郁寡欢的。因为在永州的20xx年,是他人生中最晦暗,感伤的20xx年,但有得必有失,他的八记和成熟的哲学思想也千古留名了。

  或许他真正的友人,是这和他一样多愁善感,变幻莫测的自然吧!

柳宗元被贬柳州

  柳宗元被贬到柳州去当刺史,他倒是很平静的。这不能不归功于他在永州(今湖南零陵)的经历。

  柳宗元是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所以人们也称他柳河东。他从小就非常聪明,能写一手好文章。十三岁的时候,他写过一篇文章呈给唐德宗,唐德宗看了非常欣赏,大家都传着看,都认为了不起。他在二十一岁的时候考上进士,在京城做官。后来因为支持王叔文改革的关系,王叔文倒了台,柳宗元受了牵连,跟刘禹锡一样发配到边远地方去当刺史。

  公元805年,柳宗元到永州当刺史,心情一直不好。怎么样才能使心情舒畅一些呢?他在公务完成后,就到附近的山野去游玩。有一次他到冉溪,果然景色宜人。他非常喜欢,就在那里安了家。但是,给这个地方取个什么名字呢?他想来想去,还是取了个“愚”字:溪称为愚溪,丘称为愚丘,泉称为愚泉,沟称为愚沟。他觉得他是因为“愚”而被贬官的,所以得用这个“愚”来命名。他终究没有让自己高兴起来。

  柳宗元还游了小石潭,听到流水的声音,就像身上佩带的玉环碰撞发出的丁当响声,真叫人高兴啊!他看到潭中的小鱼,大约有一百条左右,就好像在空中游动,阳光照着,影子落在石上,一动也不动。有时突然游得好远,就好像跟柳宗元逗着乐似的。美景叫他流连忘返,他应该是很高兴的了,可是一想到自己被贬,他又很痛苦。

  但是,柳宗元毕竟心里关切着百姓,常常到民间去考察百姓的生活。永州出产一种很毒的蛇,把它风干制成药,可以医治许多疾病。他特地访问了一个姓蒋的以捕蛇作为职业的农民。那个姓蒋的农民说:“我的祖父因为捕毒蛇,稍不小心被毒死了;我的父亲也是这样死的;我捕毒蛇已经有十二年了,差一点死去的次数也有好多次了……”

  他说着说着,脸色变得悲哀起来。柳宗元看他痛苦的样子,非常同情,就说:“你既然怨恨捕蛇,那么我去跟当官的说一说,更换这个捕蛇差役,恢复原来的赋税,怎么样?”

  不料那个姓蒋的慌忙摇着手,更加悲伤了,他说:“您千万别这样!我虽然苦,但是比我的邻居要好多了。我只要捕到蛇,还能太太平平过日子。我的邻居们天天有死亡的危险啊!我就算因为捕毒蛇死了,也要比我的邻居们死得晚一些……”

  柳宗元听了非常有触动,写了一篇名为《捕蛇者说》的文章。他由衷地说:“官府的赋税对人民的毒害原来比毒蛇还厉害啊!”

  柳宗元对当时社会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除了写游记外,还采用寓言的形式写了不少作品进行讽刺。他的《临江之麋(麋,鹿的一种)》,写一只麋得到主人的宠爱,狗怕主人,所以只能跟麋玩但不敢吃它。三年后,麋外出,见到其他的狗还以为是同伴,结果被狗吃了。柳宗元借这个寓言讽刺那些依仗权贵得意忘形的小人。在永州,他还写了不少其他寓言,有的讽刺贪官污吏,有的讽刺剥削人民的封建地主。他的寓言,大家都很爱看,流传很广。

  就这样,柳宗元在永州呆了十年。

  公元815年,柳宗元又回到长安。他当时还想为朝廷做点事。可是他怎么也看不惯那样官僚只顾升官发财,拍马奉承的坏风气。不久又被排挤,贬到更远的柳州(今广西栉州)。

  柳宗元已经养成了习惯,常常到民间走走,了解一些情况,为老百姓做一些好事。一次,他看到几个凶横的家伙抓住一个中年汉子,后面,这个中年汉子的妻子和儿女在悲惨地哭哭闹闹。一打听,原来这个中年汉子欠了债,到期还不出,债主就把他抓去当奴隶。柳宗元实在看不过去,就下令全带到官府去。经过审问,柳宗元才知道这是柳州的一种陋习,有许多奴隶和奴婢就是这样失去自由的。柳宗元非常心痛,他决心要改变这种情况。他下令,所有的奴隶或奴婢一律可以由亲人或朋友按原来所借的债还清赎回;要是因为贫困一时没有能力赎回,可以为债主打工,等工钱和债务相当的时候,就应该解除债务关系。柳州的贫苦人民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奔走相告。

  可是不久柳宗元就发现没有根本解决问题,因为有些奴隶或奴婢,已经失去劳动能力,他们没有办法打工,又怎么能赎回自己呢?看到这种情况,柳宗元心里非常悲痛。他拿出自己的俸禄,送到债主家里,把赎回的奴隶和奴婢送回他们的家中。柳宗元在柳州废除了人身典押的陋习,对附近的州县也有深远的影响。柳宗元还引导人民发展生产、兴办学校。柳州人民怎么能不爱戴他呢!人们都亲切地称他“柳柳州”。

  公元年,柳宗元在柳州病重去世。

  在唐代,柳宗元还跟韩愈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对改变当时只注意形式不重视内容的文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他写了不少寓言、传记、政论散文,还写了许多诗歌。有一首诗是我们熟悉的,其实也是他为人的象征: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

  公元805年(唐贞元二十一年),礼部员外郎柳宗元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邵州刺史,未及到任,又加贬为永州司马。永州的州治在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这个官名,西周始置,至唐为郡的佐官。柳宗元虽名为司马,实际上形同“编管”的罪犯,没有实权,是个闲差。

  政治革新的失败,仕途没了,又被逐出京城,加上母亲突然病故,还不断受到政敌的诽谤和攻击,柳宗元的心情非常压抑和烦闷,健康状况也颇为不妙。柳宗元在给友人的书信中自述:“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非独瘴疠为也 。”“ 行则膝颤,坐则髀痹。” 髀痹,就是大腿疼痛或麻木。

  永州偏远荒凉,夏天炎热,冬季湿冷,柳宗元很不习惯。但他深爱此地的山水,惊叹造物主的鬼斧神工,甚至戏问造物者为什么不把这美好的山水安放到人烟辐辏的中原地区去。他在永州10年,徜徉山水之中,无远不到,无奇不探,无胜不往。永州城西的西山、西小丘、钴鉧潭、小石潭、小石城山,城南的石渠、石涧、袁家渴,都留有柳宗元深深的足迹和优美的文字。

  永州的山水给了柳宗元充沛的创作灵感。据统计,《柳宗元集》共收录诗文近700篇,其中500余篇写于永州。如杂文《捕蛇者说》,散文《永州八记》,诗《渔翁》、《江雪》等名篇,都是在永州创作的。

  更重要的是,永州山水所蕴涵的宽厚品格,缓解了柳宗元“乖谬于时”、“壮志未酬”的郁懑心结,减轻了政治上的失意和降罪遭贬对他的打击。他深谙自然养生、山林健脾的道理,自觉地以山水为友,以山水为药,借着山水的清净超然所演化出的感染力,来平复心中的烦闷和怨气。

  柳宗元在《与李翰林建书》中说:“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贬居偏远之地的柳宗元,心中的块垒无人来排解,只能自释。自释的方法有多种,而与山水融为一体,从山水中吸取养分和力量则是其中重要的一条。细细品读柳宗元最为世间传诵的山水游记,几乎每一篇都能读出“柔情”两个字。永州山水之柔情,虽然难以完全平复柳宗元心中的烦闷和愤怨,但它对柳宗元心灵产生的抚慰和愉悦作用却是真真切切的。

柳宗元为什么被贬永州

  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和柳宗元同去永州的,有他67岁的老母、堂弟柳宗直、表弟卢遵。他们到永州后,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一位僧人的帮助下,在龙兴寺寄宿。由于生活艰苦,到永州未及半载,他的老母卢氏便离开了人世。

  柳宗元被贬后,政敌们仍不肯放过他。造谣诽谤,人身攻击,把他丑化成“怪民”,而且好几年后,也还骂声不绝。由此可见保守派恨他的程度。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永州之贬,一贬就是10年,这是柳宗元人生一大转折。在京城时,他直接从事革新活动,到永州后,他的斗争则转到了思想文化领域。永州十年,是他继续坚持斗争的十年,广泛研究古往今来关于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一些重大问题,撰文著书,《封建论》、《非〈国语〉》、《天对》、《六逆论》等著名作品,大多是在永州完成的。

  被贬永州司马——柳宗元一生文学成就的转折点

  永贞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十一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到职后,也没有居住的地方,只能暂居在龙兴寺。永州的生活艰苦,到永州半年母亲就因病去世,艰苦生活环境,水土不服,亲人离世的打击,加上政治上失意,严重损害了柳宗元的康,“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815年离开永州,柳宗元在永州生活了10年,在这期间,柳宗元转而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被贬后的柳宗元被政敌们丑化成“怪民”,骂声不绝。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至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他在信中明确表示:“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开业宣传广告

冰心的名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