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互联网 2024-04-01 阅读

大禹治水的读书笔记

  署假期间,爸爸给我买了一套《上下五千年》,其中有一篇故事,叫做《大禹治水》。

  故事讲述了在很久以前,黄河发生了很大的水灾,房屋被淹没了,老百姓十分困难,这时候大禹的父亲带领大家制水,他花了九年的功夫,也没有把洪水制服,洪水反而闹得更凶了。后来大禹代替了他的父亲制水,大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决定用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导大海中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农民伯伯又可以在地面上种庄稼了diyifan。大禹为了治水,四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进去,就连自己的儿子---启:出生时,他听见儿子的哭声,也狠下心没有进家去探望。后来,因为大禹治水有功,大家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大禹这种知难而上,遇事能动脑筋想办法,艰苦奋斗,公而忘私的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所以它的故事才能流传这么久。

  我们从小要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这些无声的老师,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明白了许多道理,比如《中华上下五千年》,让我明白了中华历史的悠久和经典故事,读书使我增长了知识,更让我有了读书的乐趣,以后我会读更多的书,让好的故事激励我成长。

大禹治水课文原文

《大禹治水》读书笔记

  传说在很久以前,洪水蔓延,鲧看黄帝治理的江山是这样子,便没有听黄帝的命令,趁黄帝没有在的时候,偷偷的偷了黄帝的一种土壤息壤。息壤是一种神土,只要撒一点点,不但不会向其他土一样流失,还会越长越多,最终变成一大片土地。因为鲧知道这种息壤的神力,所以,他偷了一点,想要埋没正在蔓延的洪水。但是,它还没行动呢,黄帝就已经知道了,就派祝融在羽郊杀死鲧。祝融照办了。在鲧临死之前,祝融对他说:“我也不想杀你,我也知道你是对百姓好,但是我是有指令在身,所以,对不起你了。”鲧说:“只要能造福百姓,我死了也不怕!”于是,鲧就壮烈牺牲了。鲧死了以后,三年以后,当人们再看鲧的时候,发现鲧还象没死一样,一点也没有腐烂。还有更奇怪的呢,鲧不但没腐烂,反而在他的肚子里,生出来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慢慢的长大了,他就是禹。禹长大以后,黄帝就命令禹带兵去治理九州的洪水。

  禹就照黄帝的命令,去治理大水。他率领人们来到了发洪水的地方。他发现,每一处都是受难的人民,每一个角落都是水。他看到这种情景,心中升起了熊熊怒火。他立刻带动人们和他的手下,然后鼓励人们挖沟道,准备把大水引进江河。禹三次经过家门口,都没有进去探望一下,妻子也没有说他,只是站在门口,静静的看着。后来,因为禹的努力,洪水终于慢慢的流走了。洪水流走以后,大家都很敬佩大禹。大禹治水的这段期间,禹克服了无数困难,帮助了无数的人民,人们都因为他而改变了整天在水里“游泳”的生活。禹治理完水以后,就回到家,妻子埋怨他为什么经过家门而不进来探望儿子。禹说:“如果我此次经过家门都来的话,那么我还用治理洪水吗?”他的妻子被他一番话说的心服口服。

  还有一个传说,那就是大禹的妻子很支持他,就让他去治水。但是,因为大禹整整几年没有回来,所以,他的妻子就在山崖上面等他。他的妻子就在山崖上面望呀望,但是始终不到大禹回来。这样子时间久了,它的妻子就慢慢的变成了一块石头。我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做“望夫石”,代表大禹的妻子很想念大禹,也就是它的丈夫。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民间流传的一个神话故事,为的就是要说出中国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互相团结的精神。大禹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备课大师大禹治水课件

  〔设计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领学生学会学习,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教学《大禹治水》一文,就是要引领学生自主走进语言文字,品味语言的秘妙,感受文本形象,体会文本内涵,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语文学习能力。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作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 ,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

  围绕问题,再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1.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

  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4)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 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 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大禹治水的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细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代传说,课文中的主人翁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位为民造福的民族英雄。

  板书课题,指名读大禹。

  简介大禹:古代部落联盟的领袖,一位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轻声练读课文。

  2、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有些句子比较长,提醒学生注意句中的停顿。

  3、范读课文,思考讨论: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谁?写了一件什么事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是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严重的灾难。

  从哪儿可以看出洪水很凶猛?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2、指导朗读。

  要用急切的语气读出洪水凶猛的态势,其中滔滔、淹没、冲倒、无家可归要重读。

  指名试读。请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查找本课全部资料。

  学生自由练读。

  集体齐读。

  四、洪水如此凶猛,造成的灾难如此严重,老百姓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家破人亡、无家可归的悲惨生活。为拯救天下苦难的百姓,一位英雄大禹出现了,他不辞辛劳,想方设法制服了洪水。下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教学难点: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按要求说出本课生字。

  翘舌音的字;前鼻音的字;后鼻音的字;边音的字。

  3、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继续细读课文。

  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哪一句是写大禹想的?哪几句是写大禹做的

  2、指名读第二、三句,说说大禹是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先了解情况,后治理洪水。

  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的艰辛?(走遍、吃近)

  走遍吃尽说明了什么?(说明大禹了解情况走的路多,范围很广,什么苦都吃到了)

  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这几个数字都不是表示数字,而是表示很多。

  要带领老百姓开山挖河,完成引水入海的浩大工程,课文中,说大禹吃尽千辛万苦。小朋友们想一想:他可能会吃哪些苦呢

  学生自由想象,充分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3、指导朗读。

  决心、走遍、仔细、吃尽、带领、挖通、劈开要重读。

  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思考:这一自然段一共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找出本自然段中表示数量的词。

  (13年三次一次十多岁)

  这些表示数量的词强调了什么?突出表现了什么

  3、指导朗读。

  上述数量词要重读。

  自由练读,集体齐读。

  学习第四自然段

  1、齐读,想: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呢

  引导学生联系第二、三自然段讨论。

  2、老百姓会怎样感谢大禹?启发想象。

  3、齐读,体会代代相传的意思。

  三、练习背诵课文。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背。

  3、指名背诵。

  4、齐背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教学生字词,课堂练习。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给多音字组词。

  没   倒

  2、扩词。

  治 久 理 伟

  二、教学部分字形,指导书写。

  1、教学生字字形。

  引导自学下列生字:理形

  指导下列几个字的笔顺:伟雄

  提醒学生注意:久的写法。

  2、指导书写。

  3、学生练习描红。

  三、课堂练习。

  1、读一读,再抄写。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2、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五画是。

  理:有画,第六画是。

  姓:有画,第四画是。

  四、作业。

  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大禹治水课件

  《大禹治水》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十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的是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十年“三过家门而不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一心一意为百姓谋幸福的精神被世人敬仰,代代相传。文章简短易懂,语言精炼,字里行间渗透着对大禹的赞美。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本课10个生字,会写7个,培养孩子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自主阅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弄懂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技能目标:

  1、提高小组分工合作能力,培养学生自我探索、自主学习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2、利用网络(Internet)自主查寻、整理资料的能力。

  情感目标:了解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1、教学重、难点

  通过文中重点词句感受大禹不辞辛劳、公而忘私、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2、对策

  ①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最感人的句子相互交流,抓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

  ②给学生提出学习要求和相关资源,学生自己上网获取信息,分析交流,谈出感受。

  四、学习对象分析

  1、学生特点

  本课面向的是小学三年级下学期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各种识字方法来读准字音、识记字形。同时,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已经有

  了一些体验,初步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该阶段的学生已具有初步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并对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多媒体教室上课的热情很高。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差,信息的查询及理解能力还很欠缺。

  2、相应对策及学法指导

  ①利用网络教室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发挥其能动性,自己动手操作,自己找到答案。

  ②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学生互相帮助、分工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③教师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见解,使学生在相互讨论、相互交流中得到提升。

  五、教法设计及教学策略

  1、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建构主义”理论和“主体主导”理论为指导,结合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学生提供自主参与,发现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

  本节课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去实现,讲故事导入新课,初读故事整体感知,细读故事体验感悟,搜索故事拓展延伸。整节课由故事开始,至故事结束,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调动听、说、读、悟多种感官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上网查资料进行个别化学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拓宽了学习的广度。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交流,使认识得到升华。

  2、教学策略

  ①提供资源,方便学生查阅。

  ②师生互动,个别辅导,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相互评价,总结归纳提升。

  六、教学媒体和资源应用设计

  1、教学媒体

  ①全部联网的多媒体计算机教室

  ②利用Realplayer播放洪水泛滥及大地恢复平静的景象。

  ③利用网络(Internet)查找资料(学生操作)

  ④教师制作: A大禹治水的动画及配音课文朗读

  B生字游戏

  C“三过家门而不入”图片、配乐 D歌曲《为了谁》

  学生准备:课前搜集神话故事。 2、教学资源应用设计

  七、教学过程设计

大禹治水

  今天我读了一个故事名叫《大禹治水》,主要讲古代的时候洪灾泛滥,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冲毁,无数的人被淹死在洪水之中。天帝派鲧来到人间治理洪水。鲧来到人间以后不调查研究就开始干活了。结果任务失败,后来天帝又派大禹下界治水。大禹比他父亲聪明机智。他将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作了分析,总结出一是没有分析,二是治水的方法不对。大禹与鲧治水的方法不同,他不是防堵而是疏导,设法把洪水引到大海里去。

  大禹辞劳苦,不避艰险,顶风冒雨,跋山涉水,走遍了三山五岳,九洲大地。在这十三年中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制服了大水,人们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通过大禹治水的过程我明白了遇事要冷静,认真思考。学习也一样只有找到好的学习方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好成绩。

大禹治水课件

  《大禹治水》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15课,文章主要写了大禹治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大禹的无私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崇高品质。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洪水的危害。第二段写:大禹怎样治水的。第三段写: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第四段写:大禹制服了洪水,成了代代相传的英雄。

  学情分析:

  古代传说是学生感兴趣的,而且故事语言精练易懂,读通、读懂不成问题。但由于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其中的英雄形象很难在学生心中树立。为此,本课的教学我打算抓住文中一些关键词,借助多媒体课件的直观形象画面,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展开丰富想象,利用想象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然后在一次次的朗读中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启迪,情感上的升华。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上下文或借助画面理解词语。

  3、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品词析句、反复朗读、想象说话,知道大禹是一位为民造福的伟大英雄,感受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课文的二、三小节,了解大禹是如何治水的,感受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难点:在朗读中感悟大禹制服洪水的顽强意志和献身精神,体会大禹的英雄形象。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对比朗读

  1、小朋友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大禹治水》。

  2、观看洪水录像,读文感受洪水的凶猛和无情。(ppt3-5)

  A、孩子们,让我们首先一起穿越时空,去4000年前看看那洪水。

  【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将时空一下子拉到了4000年前。可想而知,洪水冲倒房屋、淹没农田等场景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力会有多大。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理解了洪水的凶猛和无情,充满了对老百姓的同情,为下文感悟大禹的英雄形象作下铺垫。】

  B、这洪水可真大啊!文中哪些词写出了洪水的大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注意读好这些词,读出洪水的大来。(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突出显示相应的词语。)

  C、房屋被( ),老百姓就( ),这就叫做(无家可归)。(课件显示“无家可归”一词。)

  D、看着洪水无情地冲毁人们幸福的家园,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你们的心情怎样?让我们怀着这样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一自然段。

  3、看图理解洪水被制服后人们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感受人们的幸福、快乐。(ppt6-12)

  【课件出示洪水被制服后,人们植树盖房、男耕女织、小朋友学习、嬉戏,反映人民生活安居乐业情景的插图,与洪水泛滥成灾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认识到大禹的伟大,激发了学生去探究大禹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治理洪水的学习兴趣。】

  4、人们不再无家可归,而是安居乐业,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谁带来的呀?(大禹)所以,人们把他称为治水的伟大英雄。对比朗读。

  二、读中想象,体会感情

  ㈠、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 治理洪水可不是件轻松的事情,大禹是怎样治理洪水的呢

  2、 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用横线画出禹首先做的事情,浪线画出禹后做的事情,说一说:大禹首先,然后 。(ppt13-16)

  3、 再读课文,找出表现禹治水不易的词。交流

  出示句子:他吃尽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ppt17-18)

  a、理解“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吃尽”“走遍”。

  b、补充千 万

  出示句子: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ppt19)

  a、哪些词看出大禹挖河劈山的不易

  b、你从这两个九字明白了什么

  4、观看大禹治水的录像。你看到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吃了哪些苦呢?(ppt20)

  5、想象说话:大禹在察看水流、地形和挖河劈山的过程中,还可能吃了哪些苦呢?(ppt21)

  6、 指导朗读。(ppt22)

  【这一自然段用简练的语言叙述了大禹治水的经过,是教学的重点。由于生活在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条件优越,加之大禹治水的故事距今已久,学生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很难深刻体会大禹不畏艰辛、克服重重困难治理洪水,为百姓谋福的高尚情怀。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播放大禹治水的录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大禹跋山涉水、察看水流、地形的不易和不畏严寒、不惧酷暑利用简易的工具挖河劈山的艰辛,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千山万水”“千辛万苦”“吃尽”“走遍”“九座”“九条”等关键词语进行想象、对话、朗读、感悟,使得大禹顽强治水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逐渐丰满、高大。】

  ㈡、 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 过渡:禹在外治水整整13年。其间,还传颂着一件更加感人的故事,你想听吗

  2、 出示填空:禹在外治水年,曾经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禹的儿子多岁了,还不知道父亲是个什么样

  子。(ppt23)

  3、内心独白,体会无私。大禹十三年没有见过儿子,三次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看一看,难道他就不想自己的儿子吗?那么,在夜深人静之时,大禹结束了一天的忙碌,坐在山上休息时,心里又会对儿子说些什么呢?(ppt24)

  4、 朗读体会。

  【这一自然段讲述了大禹治水时“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感人故事,教材中并没有过多的描述,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抓住关键词语,用一连串突出显示的数字,冲击学生的心灵:大禹在外治水13年,四千多个日日夜夜,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难道他就不想念自己的儿子吗?课件适时出示星空下,大禹坐在山头思念儿子的图,引导学生走进大禹的内心世界,想象说话,大禹舍小家顾大家的英雄形象在学生深深地扎下了根。然后指导学生朗读,他们自然读得入情入境。】

  三、想象说话,升华感情

  就这样,大禹为了治理洪水走遍了千山万水,吃尽了千辛万苦,终于把洪水给制服了,他率领他的治水大军回来了。你想对他说点什么?(25)

  【课件出示大禹率领治水大军胜利凯旋图,为学生想象说话创设了情境。】

  四、补充积累,拓展延伸

  1、 读读背背《新三字经》。

  2、 在父母的帮助下找找读读历史上的英雄故事。

大禹治水

  下午第二节课,何老师拿着一张试卷说:“……教室不干净,连讲卷子的兴致都减少了一半”。于是,何老师就吩咐日生们立即抬水来冲洗教室,把窗户、净水器擦干净。其它同学在教室外或多煤体教室那儿站成一排。等其它同学撤离教室后,值日生们就开始”动工“。

  一会儿,一道道脏水从教室门囗一直蔓延到不远处教师办公室那儿。汚浊的混水一道接一道,所占面积也越来越大,快覆盖到办公室里面了。一些同学急忙提着扫把来“抢救”。我也加入了这项“抢救”工作中。我们用扫把把脏水赶到旁边的囗子里。一道道脏水涌浪般的向排子里扑去,一道接一道,连绵不断,溅得周围的墙壁像个大花猫。

  我们这里是四楼。下面是三楼,囗子朝下,脏水通过囗子无疑在三楼最端边形成“水灾”。于是,我和几位同学带着扫把赶到了三楼。我一看,此时三楼这边“洪水泛滥”,办公室的老师都纷纷来询问是怎么回事。三楼这边同样有囗子,也是朝下,下面是二楼,而且那里有校长办公室。我们正在三楼弄得热火朝天,二楼那儿传来消息:校长要我们尽快把玻璃上的脏水擦掉……

大禹治水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国庆节假日,我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让我明白了一定的道理,不过我最受感动一篇文章还是《大禹治水》。

  传说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尧就让‘‘鲧”治水但是鲧不久后就死了,他的儿子“大禹”就替他治水。为了治水,大禹婚后没几天就离开了家,踏上了艰难的治水之路。大禹治水用了十三年,最值得称道的是他十三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有一回,大禹路过家门,在门外听见儿子“启”在屋里大哭大闹,原来启在学校被别人嘲笑没有爸爸。所以大哭大闹,要见爸爸,大禹仍狠下心,没进去探望。后来,大禹终于治好了全国的水患。

  大禹为了治水,路过家门也没有进去探望;大禹坚持不懈,终于治好了水患,这种精神是多么可贵呀!我们也应该时时刻刻为大家着想,为大局着想,不能就因为一件小事,而耽误了大事,我们还应该好好学习,像大禹一样坚持不懈,将来一定可以做一个有用的人,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禹这种可贵的精神吧!

大禹治水

  从前,在一个美丽的小村庄里,生活着一群老百姓。由于知识的缺乏,他们乱砍树木,破坏森林,并且非常的不团结。

  有一天,忽然狂风大作,雷雨交加,刹那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不知下了多少天,树木到了,房屋塌了,整个村庄被淹没在洪水里。村民们狼狈不堪,四处逃生。

  有的人留下来想堵住河流,不幸的是,河流太急了,淹死了很多人。悲痛的人们看着泛滥的洪水,就想:“有人能把洪水制服该多好呀!唉,有谁能做到呢?”就在这个时候,突然有一个人站起来说:“我可以把大水给制服。”他就是我们的大英雄大禹。大禹首先领村子里活下来的人,用车和框把传说中的一种能生长不息的土壤和石头运到水边,筑起了高高的大坝,堵住了大水。

  就在他们欢庆的时候,封住大水的堤坝开了,大水哗哗的往下流。大禹看见挡不住大水,心想:“用我的大斧子看行不行呢?”大禹就把斧子使劲的一挥,把洪水给封住了。人们都感谢大禹帮助他们制服洪水,从此,过着非常幸福的生活,再没有发生灾难。

  经过这个故事以后,我们知道人人必须团结才能克服困难。

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集体游戏活跃气氛

平凡与不平凡